比亚迪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亚迪发展规划
南方周末
亚商地板
从电池到手机代工,再到传统燃油汽车,比亚迪一度以垂直整合模式所向披靡,但面对汽车业务疲软和处于漫长投入期的新能源市场时,扩张过快的比亚迪现在考虑的将是如何活下去。
当地时间2011年10月24日,比亚迪北美总部落户洛杉矶,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理查·芒格出席仪式时说:“洛杉矶和比亚迪正在从事这世界上伟大的事情,比亚迪拥有2万、也许现在更多的工程师,真正是在努力改变世界。”
但现在,比亚迪急于改变的是自己。比亚迪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盈利3.52亿元,同比下滑85%。不过,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5%,净利润7737万元,同比大增582%。
这似乎是个阴转晴的信号。11月1日,比亚迪(002594)A股意外迎来了一个涨停。但笼罩在比亚迪头上的阴霾并未就此散去。
这一天,作为比亚迪被裁的1000名员工之一,徐来正在为下一份工作奔波,一位比亚迪徐州安通的经销商仍未拿回比亚迪的三十多
万元欠款,而比亚迪的邻居——深圳市振业峦山谷小区的业主们,依然在为比亚迪宝龙工业园的超标排放物提心吊胆。
“一家公司,对他的员工不好,对经销商不好,对邻居也不好,你说他自己能好到哪里去?”一位正在破产清算中的比亚迪徐州安通经销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垂直整合的魔法
中国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一度是比亚迪获得成功的基石。把一个工作分解成几个动作,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
按照比亚迪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其在册正式员工为183317人。每一个进入比亚迪的员工,都会得到一个工号,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不完整版的2011年8月优化前的比亚迪内部联系表上,员工的工号最多已经到了1212072号。
也就是说,在比亚迪1995年成立至今,招募的每100名员工中流失了85人。一位比亚迪内部人士称,这其中绝大多数是普工——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
可以说,中国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一度是比亚迪获得成功的基石。把一个工作分解成几个动作,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员工流失了,可以很轻易地再招到新人。2009年7月-2010年2月间,比亚迪甚至尝试过以劳务派遣方式招募了6.5万多名一线生产人员。
从电池到电子代工,再到汽车制造,比亚迪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成功秘诀就是这套垂直整合模式——通过高度垂直整合,对上游原材料成本的控制和各工序的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
这套法则曾经让比亚迪所向披靡。1995年,曾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王传福借款250万元成立了比亚迪公司。一百多万元人民币建成镍镉电池的生产线,自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以低价优质赢得市场。
1997年开始生产镍氢电池,2000年开始锂电池生产。2001年,比亚迪跻身全球镍镉电池第二、镍氢电池第三、锂电池第四的位置。
比亚迪镍电池最好的成绩是占到全球70%的市场份额。但镍电池也有其生命周期和市场局限。譬如,2004年12月,欧盟开始禁止在
民用电池中使用镉,以防有毒重金属渗入水源及空气。镉电池的应用范围主要在电动工具、医疗设备、应急照明和警示系统等。
随着锂电池的发展,对镍电池的替代效应也开始体现,这也在削弱比亚迪电池的市场地位。
手机是目前全球二次充电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目前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锂电池。比亚迪招股说明书援引来自日本信息技术研究院(IIT)的统计,比亚迪在2010年手机用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8.75%,排名第五。排名前三的三星(微博)SDI、LG化工、三洋加起来,市场份额占到了55%。
而比亚迪锂电池市场份额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他们的代工业务。
一名来自日本的机床供应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他们的中国客户中,只有两家从来不购买整套产品,而是零部件采购。他们一个是富士康,一个是比亚迪。
2002年11月27日,富士康集团大陆总部邀请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行参观富士康公司的手机工厂生产线,双方未能达成合作意向。没想到回去后比亚迪就成立了第三事业部,开始代理加工手机零
部件产品。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军手机代工业务。2006年,其手机部件的营业额达30亿元人民币,在其总营业额的占比为40%,超过电池成为其最大业务板块。2007年12月,比亚迪将手机精密部件业务分拆为比亚迪电子,在港交所上市。
尽管后来者比亚迪电子体量上不及富士康,但同处深圳的两家公司逐渐形成一山二虎的格局,挖角、争单,明争暗斗日趋激烈,有“代工之王”之称的富士康,从2006年8月开始,以侵害商业技术秘密多次起诉比亚迪及原富士康离职员工。
2007年6月,富士康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比亚迪在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来自富士康的机密业务资料,建立了一个与富士康极度相似的手机生产系统,令公司损失了价值51.3亿元的合同。
这场官司中最跌宕的部分,当属2008年3月20日警方拘留了比亚迪创始人夏佐全。后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夏佐全已在拘留后的第4天因证据不足被释放,值得玩味的是,比亚迪董事会在夏佐全被拘的同一天(3月20日)批准了夏佐全的辞职,并于4月7日发布了夏佐全的调职公告,称其已因“处理个人事务”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并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
王传福表哥吕向阳一直未插手实际事务,任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近6年的夏佐全离开后,比亚迪的三个联合创始人中只剩王传福一人,成为公司的唯一掌舵人。此后比亚迪发展中,二十多个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王传福汇报工作,事事需要他拍板。这种集权式架构对此后比亚迪战略决策的影响深远。
汽车业务败在何处
汽车业务是比亚迪第一次直接面对消费者而非企业用户。虽然通过反向研发和垂直整合,比亚迪可以迅速造出低成本的汽车,但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仍难以跟上对手们。
电池和代工的成功,似乎给了比亚迪无所不能的信心。2003年,比亚迪收购原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汽车业。
2008年,怀着对“奇瑞吉利发展快、没想到比亚迪更快”的好奇,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李刚、科技部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金履忠、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一起,前往比亚迪调研,返京后提交了《一个解放思想走在时代前列的自主创新典型》的报告,并建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去比亚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