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

合集下载

轴承的计算公式.

轴承的计算公式.
深沟球摩擦力矩的准确计算,要考虑四个不同导致摩擦的因素:
M=Mrr+Msl+Mseal+Mdrag
M= 总摩擦力矩 N.mm Mrr= 滚动摩擦力矩 N.mm Msl= 滑动摩擦力矩 N.mm Mseal= 密封件的摩擦力矩 N.mm Mdrag= 由于拖曳损失、涡流和飞溅等导致的摩擦力矩 N.mm
轴向载荷Fa
usl:滑动摩擦系数,当润滑条件良好,可取以下值:0.05(矿物油);0.04(合成油);0.1(以传动液润滑)
Gsl的值可根据表1中给出的公式计算,几何常数S则可从表2中找到
当Fa=0时, Msl=
S1= 0.00284
S2=
152.7 N.mm
92.8
当Fa>0时, Msl=
#DIV/0!
N.mm
Mseal=Ksldsβ +Ks2
——密封件摩擦力矩
Ksl:根据轴承类型而定的常数,查表3
ds:轴承肩部直径,
需轴承厂商提供:
β :根据轴承和密封圈类型而定的指数,表3可查:
Ks2:根据轴承和密封圈类型而定的常数,表3可查:
Mseal=
853.93 N.mm
0.028 98.3
Mdrag=Vm Kball dm5 n2
v:润滑剂在工作温度的运动粘度,对于脂润滑,则为基础油的粘度
n:转速
810 r/min
当Fa=0时, Mrr=
537.73 N.mm
当Fa>0时, Mrr=
#DIV/0! N.mm
轴承额定动载荷
Msl=Gslusl
——滑动摩擦力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sl:根据给定条件计算该变量:轴承平均直径 dm=0.5(D+d)

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17
0.
47
0.
强烈冲击
1.8~3.0
破碎机、轧钢机等
45
1.
正装:两轴承窄边相对,也称“面对面”安装。
求轴承的内部轴向力Fs1和Fs2 。பைடு நூலகம்
28
0.
56 0.
计算轴向载荷时,要综合考虑内部轴向力和外加轴向载荷的作用。
滚滚动动轴轴承承当当量量动动载载荷荷的的计计算算
(2)径向载荷系数X、轴向载荷系数Y
e是Fa对当量动载荷影
响程度的参数。
查表时,先按Fa/C0的值 查得对应的e,再根据 Fa/Fr>e或Fa/Fr≤e来确定 X、Y值。
轴承类 型
Fa/C0
判别值 e
0.014
0.028
深沟球
0.056 0.084
轴承(6 0.11
类)
0.17 0.28
0.42
0.56
0.19 0.22 0.26 0.28 0.30 0.34 0.38 0.42 0.44
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二、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1.当量动载荷的计算公式
P=KP(XFr+YFa)
KP ──载荷系数,查表; Fr ──轴承所承受的径向载荷,N; Fa ──轴承所承受的轴向载荷,N; X、Y──径向载荷系数、轴向载荷系数,查表。
47
0.
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是由轴承实际所受载荷转换得到的与基本额定动载荷的确定条件及性质相同的假想载荷,用“P”表示。
2.如何查取径向载荷系数X 、轴向载荷系数Y ? 3.如何计算当量动载荷P ?
为使内部轴向力得到平衡,轴承要成对使用。
KP ──载荷系数,查表;

轴承的摩擦系数及摩擦力矩计算04.03

轴承的摩擦系数及摩擦力矩计算04.03

轴承的摩擦系数
为便于与滑动轴承比较,滚动轴承的摩擦力矩可按轴承内径由下式计算:M=uPd/2
这里,
M:摩擦力矩,
u:摩擦系数,表1
P:轴承负荷,N
d:轴承公称内径,mm
摩擦系数u受轴承型式、轴承负荷、转速、润滑方式等的影响较大,一般条件下稳定旋转时的摩擦系数参考值如表1所示。

对于滑动轴承,一般u=,有时也达。

各类轴承的摩擦系数u
轴承型式摩擦系数u
深沟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调心球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满装型滚针轴承
带保持架滚针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推力球轴承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由轴承摩擦引起的轴承功率损失可用以下计算公式得出
NR = 1,05 x 10-4 Mn
其中
NR = 功率损失,W
M = 轴承的总摩擦力矩,Nmm
n = 转速,r/min
电机扭矩公式:T=9550*P/n
T:电机转矩
P:电机功率KW
n:转速r/min。

转盘轴承载荷能力计算小程序

转盘轴承载荷能力计算小程序

30 输入 1000 输入 sin45 89.504046
轴向载荷 径向载荷 倾覆力矩
2847.5712 2847.5712
355.9464
三排滚子组合 转盘轴承的载 荷 主推力滚珠直 径 滚珠长度 回转中心 滚珠个数
50 输入
49.5 输入 3150 输入 164.93358
副推力滚珠直 径 滚珠长度 回转中心 滚珠个数
40 输入
40 输入 3125 输入 204.5307292
主推力轴向载 荷
主径向载荷
400454.61 KN 88173.492 KN
副推力轴 向载荷 副径向载 荷
321031.4325 KN 70685.82 KN
主倾覆力矩
157679 KN.m
总轴向载荷 总径向载荷 总倾覆力矩
721486.04 KN 158859.31 KN 283081.91 KN.m
18 输入 3000 输入 436.3322
球珠组合转盘 轴承的载荷
滚珠直径 滚珠长度 回转中心 滚珠个数
50 49.5 4500 241.66092
轴向载荷 径向载荷 倾覆力矩
483926 KN 21356.784 KN 53231825402.9033 KN.m
径向滚子 直径 滚珠长度 回转中心 滚珠个数
18 输入
转盘 轴承 承载 能力 载荷 计算
承载能力的载 荷计算 四点接触球转 盘轴承载荷 钢球直径 回转中心 接触角 钢球数量
25 输入 1000 输入 sin45 107.40485
轴向载荷 径向载荷 倾覆力矩
2372.976 KN 2372.976 KN
296.622 KN.m
**黄色为必须 输入数值

转盘轴承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转盘轴承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sin α ϕm = cos α ϕm =
A × sin α 0 + δ a + Ri × θ × cos ϕ S mϕ A × cos α 0 + δ r × cos ϕ S mϕ
辅推力滚道钢球的接触角 α ϕs 变为:
α ϕs = cos α ϕs =
A × sin α 0 − δ a − Ri × θ × cos ϕ S sϕ A × cos α 0 + δ r × cos ϕ S sϕ
n ⎡ ⎤ ⎛ ⎞ D ⎢ ⎥ ε 2 M = M 1 + M 2 = Pmax × sin α × Z × × ⎢ J M (ε 1 ) + ⎜ J M (ε 2 )⎥ ⎟ ⎜ ⎟ 2 ⎢ ⎥ ⎝ ε1 ⎠ ⎣ ⎦ D = Pmax 1 × sin α × Z × × J M (ε 1 , ε 2 ) 2
ϕ = ±ϕ 0
P (ϕ ) ×
ϕ = ±ϕ 0

0
n ⎤ ⎤ ⎡ 1 ( ) − − 1 1 cos ϕ ⎥ cos ϕdϕ ⎥ ⎢ ⎥ ⎦ ⎣ 2ε 1 ⎦
同理,辅推力滚道一侧的合力矩 M2 为:
M 2 = Pmax 2 × sin α × Z ×
D × J M (ε 2 ) 2
M1 与 M2 的合力矩应与外加的倾覆力矩 M 相平衡:
动体上的最大载荷 Pmax,根据 Hertz 接触理论可以求出滚动体的最大接触应力。 对于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 σ max =
858 n a × nb
3
(∑ ρ )
2
× Pmax
max
对于滚子轴承,最大接触应力 σ max = 190.6 ×
∑ρ×P
l
转化成接触应力 转盘轴承的静安全系数 f s 是指其额定静载荷与当量静载荷的比值。

转盘轴承承载能力及额定寿命的计算方法

转盘轴承承载能力及额定寿命的计算方法

摘要 :以 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 Lundberg - Palmgren的疲劳寿命理论为基础 ,结合转盘轴承特殊的结构形式和 受载条件 ,导出了接触强度校核及寿命估算的理论公式以及动 、静承载能力曲线的绘制方法 ,并绘制了动 、静承 载能力曲线 ,为转盘轴承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转盘轴承 ;承载 ;接触强度 ;寿命 中图分类号 : TH133. 3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000 - 3762 (2008) 02 - 0007 - 03
S
L10
式中 : S为失效概率 ;点接触 e = 10 /9,线接触 e =
9 /8; LS 为失效概率为 S 时的寿命 ; L10 为失效概率 为 0. 1时的寿命 。
下列各式中下标 i, e分别表示内 、外圈 ;下标 b
表示整个轴承 ;下标 1, 2分别代表主 、辅推力滚道 。
δ Q <m
= Knm
1. 5 <m
(1)
辅推力沟道上钢球的载荷
δ Q < s
= Kns
1. 5 <s
(2)
内圈发生位移后 , 不同角位置 < 处钢球的接
触角 α<m ,α<s也会发生改变 , 主推力沟道钢球的接
触角 α<m变为
sinα<m
= A sinα0
+δa + R iθcos<
Sm <
co sα<m
2f - 1
( 1 ±γ) 1 /3
Dw Dpw
0. 3
·
F (Dw ) Z - 1 /3
对于滚子轴承
QC =B
( 1 γ) 29 /27 ( 1 ±γ) 1 /4

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

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

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摘要:通过分析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受倾覆力矩时的套圈位移与接触变形、轴承接触角变化的关系,得出转盘轴承倾覆力矩载荷下套圈倾角变形计算公式,为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变形提供了精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用所得的力矩计算公式进行实例计算,并做出力矩-变形曲线。

关键词: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力矩载荷;变形计算转盘轴承主要用在起重、建筑工程等大型机械设备中,国内也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转盘轴承主要承受的是轴向力和倾覆力矩,而在很多情况下,倾覆力矩是轴承的主要载荷。

在力矩作用下,轴承的转角变形将很大的影响着整个机械的刚度和工作精度等性能。

所以有必要对转盘轴承力矩载荷承载-变形关系进行分析。

以往的转盘轴承在力矩作用下变形计算公式复杂,且计算过程中有时难以收敛。

这里对四点接触转盘轴承承载时变形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得到轴承转角位移与接触变形的关系计算式。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转盘轴承的倾覆力矩与变形计算式。

一、转盘轴承的受力变形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受倾覆力矩时,轴承内、外套圈产生相对倾角,设外圈保持固定不动。

忽略倾角引起的径向位移,则受力后的处在位置角i处滚珠(0≤<)由于转角而引起的轴向位移为:ai= cosi (1)式中:Dw——滚珠中心圆直径(mm)。

转盘轴承的套圈位移和滚珠接触变形如图1所示。

在外沟道曲率中心Oe建立坐标系,变形前的内沟道中心为Oi,坐标分别为(x,y)。

变形后的内沟道中心Oii,坐标分别为(xi,yi)。

A和Ai分别是变形前后的沟道中心距。

则变形前内外沟道中心距:A=re+ri-Dw(2)式中:ri、re——内、外沟道曲率半径(mm);Dw——滚珠直径(mm)。

变形前内沟道曲率中心Oi的坐标(x,y):y=Acos(3)式中:——初始接触角x=Asin (4)转盘轴承受矩载荷引起内外套圈位移后,位置角i处内、外圈沟道曲率中心距为:Ai=re+ri-(Dw-i)(5)式中:i——内外套圈和滚珠接触变形总量(mm)。

回转转盘轴承承载计算实例详解

回转转盘轴承承载计算实例详解

回转转盘轴承承载计算实例详解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承受1000吨荷载的回转转盘,直径为10米。

我们将使用滚子转盘轴承来支撑和传递荷载。

下面是计算的详细步骤:第一步:确定所使用的轴承类型和参数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选择了滚子转盘轴承。

根据轴承的类型和尺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必要的参数,如滚子直径、滚子数量、接触角、滚子材料等信息。

第二步:计算滚子的等效负荷根据滚子的材料和几何参数,我们可以得到滚子的基本动态载荷额定值C。

然后,根据荷载特性,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计算滚子的等效负荷。

对于水平方向上的荷载,我们需要考虑滚子对称排列的情况。

第三步:计算滚子转盘的等效负荷滚子转盘的等效负荷可以通过将滚子的等效负荷乘以滚子数量得到。

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都要进行计算,以考虑荷载的不同作用方向。

第四步:根据滚子转盘的等效负荷计算负载接触应力根据滚子转盘的等效负荷和轴承的几何参数,可以计算滚子转盘的接触应力。

第五步:根据滚子转盘的接触应力判断轮廓变形情况根据滚子转盘的接触应力和材料弹性参数,可以计算出轮廓变形。

如果轮廓变形过大,会影响到传递荷载的能力和轴承的寿命。

第六步:根据回转转盘的尺寸和材料回转转盘的自身重量对轴承的承载能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回转转盘的尺寸和材料密度,可以计算出其自身重量。

第七步:根据合成荷载计算轴承的等效动态负荷根据回转转盘的荷载和自身重量,可以计算出合成荷载。

根据荷载特性和标准系数,可以将合成荷载转化为等效动态负荷。

第八步:检查轴承的额定动态负荷是否满足要求根据轴承的额定动态负荷额定值和计算得到的等效动态负荷,可以判断轴承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额定动态负荷大于等效动态负荷,则说明轴承能够满足要求。

总结: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根据回转转盘的设计要求和参数,计算出所使用的滚子转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轴承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回转转盘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及公式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及公式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及公式1 基本概念1.轴承寿命:轴承中任一元件出现疲劳剥落扩展迹象前运转的总转数或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

批量生产的元件,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导致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离散性,最长和最短的寿命可达几十倍,必须采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

2.基本额定寿命:是指90%可靠度、常用材料和加工质量、常规运转条件下的寿命,以符号L10(r)或L10h(h)表示。

3.基本额定动载荷(C):基本额定寿命为一百万转(106)时轴承所能承受的恒定载荷。

即在基本额定动载荷作用下,轴承可以工作106 转而不发生点蚀失效,其可靠度为90%。

基本额定动载荷大,轴承抗疲劳的承载能力相应较强。

4.基本额定静载荷(径向C0r,轴向C0a):是指轴承最大载荷滚动体与滚道接触中心处引起以下接触应力时所相当的假象径向载荷或中心轴向静载荷。

在设计中常用到滚动轴承的三个基本参数:满足一定疲劳寿命要求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r(径向)或Ca(轴向),满足一定静强度要求的基本额定静强度C0r(径向)或C0a(轴向)和控制轴承磨损的极限转速N0。

各种轴承性能指标值C、C0、N0等可查有关手册。

2 寿命校核计算公式图17-6滚动轴承的寿命随载荷的增大而降低,寿命与载荷的关系曲线如图17-6,其曲线方程为PεL10=常数其中 P-当量动载荷,N;L10-基本额定寿命,常以106r为单位(当寿命为一百万转时,L10=1);ε-寿命指数,球轴承ε=3,滚子轴承ε=10/3。

由手册查得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是以L10=1、可靠度为90%为依据的。

由此可得当轴承的当量动载荷为P时以转速为单位的基本额定寿命L10为Cε×1=Pε×L10L10=(C/P)ε 106r (17.6)若轴承工作转速为n r/min,可求出以小时数为单位的基本额定寿命h (17.7)应取L10≥L h'。

L h '为轴承的预期使用寿命。

通常参照机器大修期限的预期使用寿命。

【精选】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

【精选】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

1.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在通过轴心线的轴向载荷(中心轴向载荷)Fa作用下,可认为各滚动体平均分担载荷,即各滚动体受力相等。

当轴承在纯径向载荷Fr作用下(图6),内圈沿Fr方向移动一距离δ0,上半圈滚动体不承载,下半圈各滚动体由于个接触点上的弹性变形量不同承受不同的载荷,处于Fr作用线最下位置的滚动体承载最大,其值近似为5Fr/Z(点接触轴承)或4.6Fr/Z(线接触轴承),Z为轴承滚动体总数,远离作用线的各滚动体承载逐渐减小。

对于内外圈相对转动的滚动轴承,滚动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个滚动体所受的径向载荷是变载荷。

2.滚动轴承的载荷计算(1)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计算一般轴承径向载荷Fr作用中心O的位置为轴承宽度中点。

角接触轴承径向载荷作用中心O的位置应为各滚动体的载荷矢量与轴中心线的交点,如图7所示。

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载荷中心与轴承外侧端面的距离a可由直接从手册查得。

接触角α及直径D,越大,载荷作用中心距轴承宽度中点越远。

为了简化计算,常假设载荷中心就在轴承宽度中点,但这对于跨距较小的轴,误差较大,不宜随便简化。

图8角接触轴承受径向载荷产生附加轴向力1)滚动轴承的轴向载荷计算当作用于轴系上的轴向工作合力为FA,则轴系中受FA作用的轴承的轴向载荷Fa=FA,不受FA作用的轴承的轴向载荷Fa=0。

但角接触轴承的轴向载荷不能这样计算。

角接触轴承受径向载荷Fr时,会产生附加轴向力FS。

图8所示轴承下半圈第i个球受径向力Fri。

由于轴承外圈接触点法线与轴承中心平面有接触角α,通过接触点法线对轴承内圈和轴的法向反力Fi将产生径向分力Fri;和轴向分力FSi。

各球的轴向分力之和即为轴承的附加轴向力FS。

按一半滚动体受力进行分析,有FS ≈ 1.25 Frtan α(1)计算各种角接触轴承附加轴向力的公式可查表5。

表中Fr为轴承的径向载荷;e为判断系数,查表6;Y 为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动载荷系数,查表7。

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承载能力分析和寿命计算

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承载能力分析和寿命计算

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承载能力分析和寿命计算摘要多排滚柱式回转支撑,能够承受较大的倾覆力矩,是回转支承中承载能力最大的一种。

多排滚柱式回转支承特别适用于承受大载荷、大冲击工况条件下运行的重型机械,而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是其中最具典型的结构形式,因此对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结合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特殊结构,推导出计算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接触强度校核的有关理论公式,并绘制了静、动承载能力曲线。

然后,用Lundberg-Palmgren寿命理论,推导计算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疲劳寿命。

通过以上的分析计算可为轴承的选型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推导的公式,建立数值求解模型,用Matlab编程语言进行计算求解,解出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最大承受载荷和寿命,进而绘制承载能力曲线。

之后,再用ANSYS有限元,建立简单的模型进行形变和应力的分析。

关键词: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承载能力,疲劳寿命,经典数值分析,ANSYS有限元分析。

CARRYING CAPACITY ANALYSIS AND LIFETIME CALCULATIONS OF THREE-ROWROLLER SLEWING BEARINGSABSTRACTIn slewing bearings, the multi-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has the most load carrying capacity, which can withstand large overturning moment. The multi-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heavy machinery which withstand large loads or impact of working conditions under running. However, three-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form in the structure of multi-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So, it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 e and social benefits for studing three-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It can deduce to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that used to calculating contact strength check of the three-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and can draw static and dynamic carrying capacity curves,based on the Hertz contact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Then, using the lifetime expectancy theory of Lundberg-Palmgren to derived and calculate the fatigue lifetime of the three-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It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earing type selection and design by the above anal ysis and calculations.Through the formula which anal ysis and derive above,we can buil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model. Computing f or Matlab programming language, solve three-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maximum load carrying and lifetime, and then draw the carrying capacity curve. After then, build a simple model by the ANSYS finite element to deformation and stress analysis.KEY WORDS:three-row roller slewing bearings, carrying capacity, fatigue lifetime, Classical numerical analysis, 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2)§1.1研究对象 (2)§1.1.1研究对象及特点 (2)§1.1.2国内外对比 (3)§1.2研究的意义 (3)第2章静承载能力分析 (4)§2.1负荷和变形 (4)§2.1.1负荷与弹性变形 (4)§2.2 接触应力和变形计算 (5)§2.2.1赫兹弹性理论的基本假设 (5)§2.2.2计算公式 (5)§2.3平衡方程 (6)§2.3.1静态平衡方程的建立 (6)§2.3.2力平衡方程 (6)§2.3.3力矩平衡方程 (8)§2.4承载曲线的绘制 (8)§2.4.1分析计算过程 (8)§2.4.2静承载曲线的绘制 (11)第3章额定寿命和动态承载能力的计算 (13)§3.1理论公式的推导 (13)§3.1.1额定滚动体负荷计算 (13)§3.1.2当量滚动体负荷计算 (13)§3.1.3单个套圈额定寿命计算 (13)§3.2多排滚子的合成寿命计算 (15)§3.3动承载能力曲线的绘制 (15)§3.4动静承载能力合成曲线 (17)第4章承载能力的有限元分析 (18)§4.1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18)§4.2 承载能力的有限元求解 (18)§4.2.1 求解步骤 (18)§4.2.2 网格划分过程 (19)§4.2.3 求解和分析 (20)§4.3 求解之后的结论 (21)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5)附录 (26)§1.1求转盘轴承滚子参数的主函数 (26)§1.2求转盘轴承参数的子函数 (30)§1.3求转盘轴承寿命的主函数 (33)§1.4求转盘轴承寿命的子函数 (35)前言由于现在对转盘轴承的研究只限制在四点接触转盘轴承上,对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研究很少,多排滚柱式回转支承与球式回转支承相比特别适用于承受大载荷、大冲击工况条件下运行的重型机械,而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是其中最具典型的结构形式,因此对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轴承的摩擦系数及摩擦力矩计算04.03

轴承的摩擦系数及摩擦力矩计算04.03

轴承的摩擦系数
为便于与滑动轴承比较,滚动轴承的摩擦力矩可按轴承内径由下式计算:M=uPd/2
这里,
M:摩擦力矩,mN.m
u:摩擦系数,表1
P:轴承负荷,N
d:轴承公称内径,mm
摩擦系数u受轴承型式、轴承负荷、转速、润滑方式等的影响较大,一般条件下稳定旋转时的摩擦系数参考值如表1所示。

对于滑动轴承,一般u=0.01-0.02,有时也达0.1-0.2。

各类轴承的摩擦系数u
轴承型式摩擦系数u
深沟球轴承 0.0010-0.0015
角接触球轴承 0.0012-0.0020
调心球轴承 0.0008-0.0012
圆柱滚子轴承0.0008-0.0012
满装型滚针轴承0.0025-0.0035
带保持架滚针轴承0.0020-0.0030
圆锥滚子轴承 0.0017-0.0025
调心滚子轴承 0.0020-0.0025
推力球轴承 0.0010-0.0015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0.0020-0.0025
由轴承摩擦引起的轴承功率损失可用以下计算公式得出
NR = 1,05 x 10-4 Mn
其中
NR = 功率损失,W
M = 轴承的总摩擦力矩,Nmm
n = 转速,r/min
电机扭矩公式:T=9550*P/n
T:电机转矩N.M
P:电机功率KW
n:转速r/min。

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静刚度计算

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静刚度计算
承 刚度 的计 算 是 假定 轴承 在载荷 作用 下 , 接 触 角保 持 不 变 的条 件 下 推 导 出 的 , 这 种 简化 计 算 对轴 承
承 受重载 荷 时会产 生误差 。文献 [ 3 ] 采 用 径 向积 分 和 轴 向积 分 的方 法计 算 轴 承 的刚 度 , 但 是计 算 精 度
不 高且无 法计算 轴 承 的角 刚度 。文献 [ 4— 5 ] 对角 接触球 轴 承 的刚度 计算 进 行 了推导 , 但 不适 用 四点 接
触 球轴 承 的刚度计 算 。针对 以上情 况 , 本 文 以轴 承静 力 学理 论为 依 据 , 根 据 轴 承 内部 变形 的几何 关 系 , 建 立 了轴 承 的静力 学计算 模 型 , 采用 现代数 值算 法 , 可 以求 解 出轴承在 不 同载荷状 态下 的刚度 。
型, 然 后 导 出 了转 盘 轴 承 的 刚 度 计 算公 式 , 开 发 了 计 算 程 序 并 进 行 求 解 。最 后 用 实例 进 行 了计 算 分 析 , 得出_ 『
转 盘 轴 承 在 不 同 载 荷 下 的 刚度 , 并 分 析 厂转 盘 轴 承结 构参 数对 刚度 的影 响 。 关键词 : 静力学分析 ; 四 点接 触 ; 刚度 ; 转 盘 轴 承
移6 , , 和 角位移 6 , 同时 由于 内圈产生 了位移 , 内外 圈沟 曲率 中心距 均发生 了变化 , 如图 1 所示 , 则两
接触 对 的沟 曲率 中心 距为 :
S 1 击= [ ( A s i n 0+6 +R 0 c o s( ) +( A c o s O / 0+ r C O S ( ) ] ; 。 S 2 小= [ ( A s i n 0—6 。一R 0 c o s( ) +( A c o s 0+6 C O S咖) ] ” 。 两接 触对 的初始 接触 角改 变为 :

转盘轴承理论计算

转盘轴承理论计算

转盘轴承参数计算选型和设计过程中,确保技术水准,设计轴承的齿轮,基本力矩,载荷,滚动体计算,是回转支承设计者的必备知识。

回转轴承的配对小齿轮的模数、齿数、变位系数的关系如图,如果确定了回转轴承的,模数20、变位系数+0.5的情况下小齿轮的模数=20变位=-0.5(负变位)齿数为防止根切≥17齿关于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正常齿制,模数大于1mm的齿轮,齿顶高系数为1,顶隙系数为0.25;正常齿制,模数小于1mm的齿轮,齿顶高系数为0.8,顶隙系数为0.35;短常齿制齿轮,齿顶高系数为0.8,顶隙系数为0.3。

关于设计吊装孔M20M24M2吊装孔M20M24M27丝深50,吊装涉及重量变位系数、变位量、削顶系数ADDENDUM COEFFICIENT(X)变位系数Profile COEFFICIENT(Xm)变位量Truncation(KM)削顶量关于四点球轴承承载载荷的理论计算关于载荷的理论计算:系数5×25.4(钢球平方2)×41(钢球个数)×0.707系数=93506kg≈935060N=935KN齿轮削顶与齿轮修缘齿轮削顶系数,外齿一般为0.12,内齿一般为0.2.关于双排球钢球大小测算过程135-(10+30)=135-40=95(钢球需要的有效值)95-25*2=45(25钢球大小)45/3(分为三份)=15技术上正常可靠有效的数值≥13.25钢球是可行的关于载荷标识方法:Cr(额定动载荷):kNCor(额定径向静载荷):kNCoa(额定轴向静载荷):kN1ft.lbs=4.44521*0.3048=1.3549Nmft表示英尺,英尺等于12英寸,1英寸等于25.4mm,即1英尺=0.3048m;lb表示磅,1磅等于0.45359237千克,即4.44521N(乘于9.8重力);因此1ft.lbs=4.44521*0.3048=1.3549Nm关于油嘴的选择:Z1/2″新名称NPT1/2″ZG1/2″新名称Rc1/2″正常油嘴M6M8M10*1M14*1.5dN/m力矩计量单位,和N/m换算关系.dN/m力矩计量单位,和N/m换算关系.这几个单位均为扭力单位。

载荷作用下球轴承旋转精度的Copula估算方法

载荷作用下球轴承旋转精度的Copula估算方法
收稿日期=2017 - 02 - 27;修回日期=2017 - 08 - 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5148) 作者简介:李丽红(1965—),女 ,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为机械传动与交通节能, E - mail: lyh_5204@ 163. com。
学公式来表达。因此 ,用统计的方法寻求零件尺 寸精度的分布规律,再 用 联 合 分 布 Copula函数建 立轴承旋转精度的联合分布与其零件几何精度多 元 分 布 之 间 的 传 递 和 映 射 关 系 ,尝 试 在 装 配 之 前 估算轴承的旋转精度。
LI Lihong1,2,LI Jishun2,XUE Yujun2,YU Tongshuai1, Yu Yongjian2
(1. College of Vehicel &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2. Henan Key Lab for Machinery Desig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Luoyang 471003, China)
ISSN1QQQ -3 7 6 2 轴承 2018 年2 期 CN41 -1148/T H Bearing 2 0 1 8 , No. 2
21 -2 6
4 试验与分析►
DOI:10.19533/j. issnlOOO -3762.2018.02.006
载荷作用下球轴承旋转精度的Copula估算方法
李丽红1’2,李济顺2,薛玉君2,禹统帅1,余永键2 ( 1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车 辆 与 交 通 工 程 学 院 ,河 南 洛 阳 4 7 1 0 0 3 ;2 .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

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

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

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摘要:通过分析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受倾覆力矩时的套圈位移与接触变形、轴承接触角变化的关系,得出转盘轴承倾覆力矩载荷下套圈倾角变形计算公式,为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变形提供了精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用所得的力矩计算公式进行实例计算,并做出力矩-变形曲线。

关键词: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力矩载荷;变形计算转盘轴承主要用在起重、建筑工程等大型机械设备中,国内也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转盘轴承主要承受的是轴向力和倾覆力矩,而在很多情况下,倾覆力矩是轴承的主要载荷。

在力矩作用下,轴承的转角变形将很大的影响着整个机械的刚度和工作精度等性能。

所以有必要对转盘轴承力矩载荷承载-变形关系进行分析。

以往的转盘轴承在力矩作用下变形计算公式复杂,且计算过程中有时难以收敛。

这里对四点接触转盘轴承承载时变形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得到轴承转角位移与接触变形的关系计算式。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转盘轴承的倾覆力矩与变形计算式。

一、转盘轴承的受力变形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受倾覆力矩时,轴承内、外套圈产生相对倾角,设外圈保持固定不动。

忽略倾角引起的径向位移,则受力后的处在位置角i处滚珠(0≤<)由于转角而引起的轴向位移为:ai= cosi (1)式中:Dw——滚珠中心圆直径(mm)。

转盘轴承的套圈位移和滚珠接触变形如图1所示。

在外沟道曲率中心Oe建立坐标系,变形前的内沟道中心为Oi,坐标分别为(x,y)。

变形后的内沟道中心Oii,坐标分别为(xi,yi)。

A和Ai分别是变形前后的沟道中心距。

则变形前内外沟道中心距:A=re+ri-Dw(2)式中:ri、re——内、外沟道曲率半径(mm);Dw——滚珠直径(mm)。

变形前内沟道曲率中心Oi的坐标(x,y):y=Acos(3)式中:——初始接触角x=Asin (4)转盘轴承受矩载荷引起内外套圈位移后,位置角i处内、外圈沟道曲率中心距为:Ai=re+ri-(Dw-i)(5)式中:i——内外套圈和滚珠接触变形总量(mm)。

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

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

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张占立; 周鹏举; 李文博; 王恒迪【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年(卷),期】2019(040)007【总页数】8页(P1495-1502)【关键词】YRT转台轴承; 摩擦力矩; 轴向游隙; 滚子修形【作者】张占立; 周鹏举; 李文博; 王恒迪【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3.33+20 引言YRT转台轴承是一种可承受联合载荷的高精度三排滚子转盘轴承,广泛应用于坦克、军用雷达等精密仪器的回转部位[1]。

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的大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回转部件的旋转精度和性能。

因此摩擦力矩已成为其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2]。

目前,国内外对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载荷分布、承载能力、寿命等方面。

Aguirrebeitia等[3]在考虑轴承轴向载荷和倾覆力矩的情况下,建立了轴圈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极限载荷的方法。

Göncz等[4-5]使用非线性弹簧单元代替滚子,建立了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计算了滚道表面下的接触应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滚道的疲劳寿命,建立了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静态、动态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冯建有等[6]研究了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滚子与滚道间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得出了接触变形及应力沿滚子轴向的变化规律。

李云峰等[7]在数值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校核计算方法。

于春来等[8]提出了一种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寿命计算方法。

现有针对三排滚子转盘轴承的研究,在计算载荷分布时均未考虑滚子修形对载荷分布的影响。

此外,在三排滚子转盘轴承摩擦力矩的研究方面,现有文献中尚未涉及。

鉴于此,本文在考虑滚子修形的情况下,采用切片法建立其在联合载荷下的静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模型。

研究了工况参数、轴向游隙和滚子修形对YRT转台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规律。

高压载荷下旋转动密封结构转动力矩分析

高压载荷下旋转动密封结构转动力矩分析

高压载荷下旋转动密封结构转动力矩分析孙立刚;张铎【摘要】对于高压下的旋转密封结构,开展O型橡胶圈的摩擦力矩影响因素分析,同时对摩擦力矩的近似解析算法和有限元算法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近似解析算法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利用地面压力容器试验装置进行计算结果的验证,得出近似解析算法仅适用于低压环境,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高低压环境均适用.%The effects factors on O-type seal ring's friction moment for seal structure under high pressure load were analyzed. The friction moment was calculated by approximate analysis method and FEM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reason for greater error due to approximate analysis method was analyzed,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ximate analysis method is only fit for low pressure case, but FEM method is fit for both low and high pressure cases.【期刊名称】《固体火箭技术》【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5页(P244-247,252)【关键词】密封圈;摩擦力矩;高压载荷【作者】孙立刚;张铎【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35随着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应用旋转部件的结构越来越多,对于高压容器,动密封结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单道或多道O型橡胶圈密封。

纯轴向力作用下轴承变形的简化计算

纯轴向力作用下轴承变形的简化计算
Dw = 1. 588 mm , Dm = 5. 9 mm , f o = 0. 57 , f i = 0. 57 , Z = 6 ,α= 25°
验方法是 : 轴承按 O 形装配形式装配好 , 准确加 好预载荷后 ,锁紧外衬套 ,然后在刚度测试仪上测 量其在一定轴向力下的弹性变形 。测试结果如表 3 所示 。 通过上面的验证 , 充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 确性 ,预载荷轴承对的变形计算是在轴承性能分 析中经常用到的 ,由于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 ,使它 的计算变得非常简单 , 而且此方法非常适合于手 工计算 , 对于一些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 不用叠代 , 一次算出的结果即具有一定的精度就可满足使用 要求 。此方法也很适合编成计算机程序 。现在此 方法已经应用于陀螺马达的预载荷控制上 。从使 用效果来看 ,由于以前陀螺马达的预载荷控制完
paper introduces a new calculating method of axial deformation for the preloaded bearing.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is fast . It is not only suitable to manual calculation , but also to pro2 gramable calculation with computer.
《轴承》 2000. №. 10
α,则有 ∠ δ n δ a = sinα 又 δ n =
Fn = Fn Kn Fa Z sinα Fa
2Π 3 2. 5 1. 5 δ a 2Π 3
( 2) ( 3) ( 4)
关系 ,上述公式应用于预载荷轴承对的计算 ,可以 大大降低在轴向载荷下预载荷轴承对的轴向位移 计算的复杂性 , 图 3 即为典型的预载荷轴承对受 力与变形关系的示意图 。由于 F a 使轴承 1 的预 载荷增大而使轴承 2 的预载荷减小 , 因此计算最 终位移变得复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的变形计算
摘要:通过分析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受倾覆力矩时的套圈位移与接触变形、轴承接触角变化的关系,得出转盘轴承倾覆力矩载荷下套圈倾角变形计算公式,为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变形提供了精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用所得的力矩计算公式进行实例计算,并做出力矩-变形曲线。

关键词: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力矩载荷;变形计算
转盘轴承主要用在起重、建筑工程等大型机械设备中,国内也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转盘轴承主要承受的是轴向力和倾覆力矩,而在很多情况下,倾覆力矩是轴承的主要载荷。

在力矩作用下,轴承的转角变形将很大的影响着整个机械的刚度和工作精度等性能。

所以有必要对转盘轴承力矩载荷承载-变形关系进行分析。

以往的转盘轴承在力矩作用下变形计算公式复杂,且计算过程中有时难以收敛。

这里对四点接触转盘轴承承载时变形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得到轴承转角位移与接触变形的关系计算式。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转盘轴承的倾覆力矩与变形计算式。

一、转盘轴承的受力变形
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受倾覆力矩时,轴承内、外套圈产生相对倾角,设外圈保持固定不动。

忽略倾角引起的径向位移,则受力后的处在位置角i处滚珠(0≤<)由于转角而引起的轴向位移为:
ai= cosi (1)
式中:Dw——滚珠中心圆直径(mm)。

转盘轴承的套圈位移和滚珠接触变形如图1所示。

在外沟道曲率中心Oe建立坐标系,变形前的内沟道中心为Oi,坐标分别为(x,y)。

变形后的内沟道中心Oii,坐标分别为(xi,yi)。

A和Ai分别是变形前后的沟道中心距。

则变形前内外沟道中心距:
A=re+ri-Dw(2)
式中:ri、re——内、外沟道曲率半径(mm);
Dw——滚珠直径(mm)。

变形前内沟道曲率中心Oi的坐标(x,y):
y=Acos(3)
式中:——初始接触角
x=Asin (4)
转盘轴承受矩载荷引起内外套圈位移后,位置角i处内、外圈沟道曲率中心距为:
Ai=re+ri-(Dw-i)(5)
式中:i——内外套圈和滚珠接触变形总量(mm)。

套圈移动后内沟道曲率中心Oii坐标(xi,yi):
yi=Aicosi (6)
xi=Aisini(7)
式中:i ——套圈位移后,位置角i处的接触角。

即有Ai=(8)
轴承位移前后内沟道曲率中心的坐标关系:
xi=x+ai(9)
yi=y(10)
由式(3)、式(6)、式(8)、式(9)和式(10)可以得到转盘轴承受力位移后的接触角:
cosi =(11)
将式(8)、式(9)和式(10)代入式(5)中得出转盘轴承位移ai和滚珠接触弹性变形i关系式:
i=Dw -(re+ri-)(12)
二、转盘轴承倾覆力矩的计算
四点接触转盘轴承某滚珠上的接触受力由点接触的受力变形关系计算公式 : Qi=Ki i3/2 (13)
式中:Qi——滚珠和套圈接触受力(N);
i——滚子与内外套圈接触处的总的弹性变形量(mm);
Ki——系数。

对于滚珠与内外套圈接触的系数:
Ki=1/(2.97×10-4[(∑ii)1/3+(∑ie)1/3])3/2
式中,、是滚珠与内、外圈点接触相关的系数,可根据文献[7]计算内、外沟道主曲率函数F(ii)、F(ie)进行查表得到。

内、外沟道主曲率和∑ii (ie)=×(2+-),参数i=,fi、fe分别为内、外沟道沟曲率半径系数。

主曲率和以内圈接触“±”取“-”,以外圈接触计算“±”取“+”。

在转盘轴承承受倾覆力矩时,内外圈产生相对倾角,使每个滚子的受力大小各不相同。

由图2可知,每个滚珠上由接触受力产生的力矩
将式(13)带入上式,得到:
Mi=Kii3/2sinicosi(15)
根据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在力矩载荷下,外载荷与内部滚子负荷平衡的条件,轴承受到总力矩
M=Mi=Kii3/2sinicosi(16)
式中,sini由式(11)得sini=(1-()2)1/2。

将式(1)、(12)、(13)带入式(16)中,得
M=Ki(Dw-(re+ri-((x+cosi)2+y2)1/2))3/2 •(1-)1/2cosi(17)
上式可知,倾覆力矩M是倾角的非线性函数,可经过计算机非线性数值计算方法反复进行迭代求解。

三、实例分析
某四点接触转盘轴承,结构参数:Dw=40,Dw=1900,初始接触角a=50°,滚珠数Z=120,内、外沟曲率半径系数fi(e)==0.53。

试分析其倾覆力矩M与倾角的关系曲线。

该轴承初始中心距由式(1)得:
A=re+ri-Dw =2.4mm
初始内沟道曲率中心Oi的坐标(x,y)由式(2)、式(3)得:
y=Acos=2.4cos50°1.54269mm
x=Acos=2.4sin50°1.83851mm
滚珠受力过程中接触角增加使系数Ki略有增加。

经过计算表明,系数Ki在接触角为80°比接触角为50°大0.4%。

因此,简便起见,系数Ki按初始接触角50°计算。

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ri===0.01353237
∑ii=0.0535160889
∑ie=0.053506931
F(ii)=0.894230362
查表并插值计算得=0.689077493
(ie)=0.891485912
查表并插值计算得=0.692919723
则Ki=1/(2.97×10-4[(∑ii)1/3+(∑ie)1/3])3/2
≈570954
将已知相关数据带入式(17)进行计算,得:
M=570954(Dw-(re+ri-((x+cosi)2+y2)1/2))3/2 •(1-)1/2cosi
用MATLAB对上式进行牛顿法非线性数值计算。

经过程序运算后,倾覆力矩M与轴承倾角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四、结语
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倾角变形对机械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
对转盘轴承承载时变形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转盘轴承的倾覆力矩与变形关
系计算式。

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绘制出力矩-变形曲线。

整个计算过程简便,为四点接触转盘轴承力矩载荷下变形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将有助于四点接触转盘轴承
的设计、使用以及刚度、振动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徐立民,陈卓.回转支承[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杜睿,吴志军.单排球式回转支承的承载能力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9).
[3]苏立樾,苏健.转盘轴承静载荷承载曲线的创建[J].轴承,2004,(6).
[4]汪洪,陈原.转盘轴承承载能力及额定寿命的计算方法[J].轴承,2008,(2).
[5]郑兰疆,李彦,赵武,等.大型回转轴承的承载性能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
究,2008,(4).
[6]Harris T A.Rolling Bearing Analysis(Third Edition)[M].New York: John Wilcy and Sons.Inc.,1991.
[7]万长森.滚动轴承的分析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8]常巍,谢光军,黄朝峰.MATLABR2007基础与提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