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Yang Xinru一、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基本界定1、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不同的人给任务下了不同的定义。

Prabhu 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借助一些思维过程而有所收获,它允许教室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

”Nunan则指出“交际任务是涉及到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进行理解、操作、运用或交际的一项课堂活动,其中学习者关注的主要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Richards则是这样下定义,“任务是使用语言而执行的一项活动或目标,如解决疑难问题、看地图并发指令、打电话、写信或读一套指令集合玩具等。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做这样总结,这里的任务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这一活动。

而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也就是说,使学生在使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当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渊源任务教学法(TBA, task-based approach)全称为“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这一教学法思想为指导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叫做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起初属于交际法(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中的一种(Richard & Rodgers 1986:74)。

因此可以说,任务教学法与交际法是同源的。

交际法是上个世纪70年代较为盛行的教学思想,其观点是语言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和交际。

因此,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ability)(Richard & Rodgers 1986),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

在交际法的思想旗帜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大纲也相继被提出。

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真实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任务,如购物、问路等,或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任务,如阅读、听力理解、口语交际等。

2. 提供语言输入:教师会在任务启动前提供一定的语言输入,包括相关词汇、语法结构、听力材料等。

这些输入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3. 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被组织成小组或伙伴,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进行讨论、合作、交流,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4. 输出与反馈: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会提供相应的反馈。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5. 反思和总结:在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他们可以思考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所学到的内容以及可以改进的方面。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入思考,并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具体的任务中主动参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的的步骤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它们所依据的都是英国语言学家Jane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

概括地讲,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

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

任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2、任务适中原则;3、和谐民主原则;4、合作学习原则。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1.Warm-up and preview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对话、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复习已有知识,以最短的时间调动起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Today I’m very happy to talk about our favourite food with you. You can call me Ms Zhang. Nice to meet you.….T: First, let’s play a game-- “Magic Eyes”. Look at the screen, say the words as quickly as you can. Are you ready?Ss: Ready.T: Let’s go.简析大屏幕中依次闪出几组食物的图片,学生看到图片后快速说出英文单词,学生通过游戏的环节快速在脑海中积累本节课所需要的食物词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词汇上的铺垫。

teaching method 任务型教学法

teaching method 任务型教学法

teaching method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首先确定一个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的任务,例如:制定旅游计划、解决环保问题等。

然后,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任务的前期准备,如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的目标、要求和限制。

接下来,学生会开始展开任务,他们需要积极地合作、探索和研究,同时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指引,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提供帮助和反馈。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会进行任务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发现。

这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和提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任务型教学法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然而,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和组织任务,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其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可能会有差异,教师需要灵活地调整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的来说,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任务设计和组织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辅导作用,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

tblt任务型教学法名词解释

tblt任务型教学法名词解释

tblt任务型教学法名词解释tblt任务型教学法名词解释: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际语言使用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TBLT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情境化的交际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TBLT中,任务被定义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具体活动或目标,例如讨论一个话题、完成一个项目、听取并回答问题等。

教师会提供一个清晰的任务目标,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思考,从而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自信心和应用能力。

TBLT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任务的进行中,教师会提供相关的语言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问题并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此外,教师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帮助他们发现并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

TBLT强调学生的实际语言需求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它有助于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

同时,TBLT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语境中的任务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鼓励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文化认知。

TBLT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呈现给学生真实的、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呈现任务:教师向学生介绍具体的任务,并清楚地说明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2. 建立情境: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讨论等。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5. 实施任务:学生在小组内按照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实际
操作,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6.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
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

7. 总结归纳:通过对任务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
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和深化。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习更加有意义
和有效。

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教育中,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设置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在任务中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任务为导向:任务成为教学的中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实践语言运用。

2.强调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促进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情境化教学:任务通常设置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

4.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阅读任务:通过给学生阅读材料,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给学生发放一篇文章,让他们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一份问题解答或写一篇读后感。

2.写作任务:通过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一封感谢信等。

通过任务的设置,让学生有具体的写作目标和实践机会。

3.口语任务:通过情景模拟或讨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展开口语交流。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某个话题等。

通过任务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4.听力任务:通过给学生听力材料,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听力理解能力来解答问题。

例如,教师播放一段对话或者新闻,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与问题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任务的设置和情境的营造,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 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习者在完成真实任务时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1.学习者主动参与: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实际任务的完成来促使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

2.真实感强: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任务通常与学习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相关,使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

3.强调任务整合:任务型教学法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有机地整合在一个任务中,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4.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任务设置,引导学习者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1.激发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任务通常与学习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兴趣相关,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习效果: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培养合作精神: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习者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步骤1.任务导入:教师通过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入任务的背景和目的。

2.任务设计:教师设计与学习者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确保任务具有真实感和可操作性。

3.任务执行:学习者根据任务要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任务反思:学习者和教师对任务的完成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场景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特别适用于语言、数学、科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它在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个教育场景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与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与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与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原则:
一、特点
任务驱动: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中心: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实践性强: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综合性强:任务型教学法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真实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和真实情境,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挑战性原则: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技能提升。

协作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思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注重实践、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任务驱动、学生中心、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点,同时遵循真实性、挑战性、协作性和反思性等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合适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实践体会(3篇)

任务型教学法实践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谈谈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实施策略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1.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互相支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 合理设计任务任务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任务。

任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 注重师生互动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务型语言教学将更加注重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涉及不同 文化背景的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交 际能力。
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将更加注重与 技术的深度融合,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任务场景 。
个性化教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进步,任务型语言 教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 平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方案和任务设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与交际教学法的比较
交际目标不同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不仅强调语 言的交际功能,还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不同
交际教学法以功能意念为纲,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任务为纲。
教学方式不同
交际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任务型语言教 学法采用任务设计、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
05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践 案例
案例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任务设计
设计阅读任务,如寻找文章主旨、细节理解、词 义猜测等,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提取信息。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阅读成果,互相补充和 纠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提供必要的阅读技巧 和策略指导,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逐步完成任务。
语言知识
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应围绕特定的语 言知识展开,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语言知识。
技能培养
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 知识,还应培养其听、说、读、写 等语言技能,以及合作、沟通等交 际技能。
过程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完整版

任务型教学法完整版

互相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借 鉴和分享经验,促进知识和技 能的交流和传递。
集体反思
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集体反思 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后 续学习提供借鉴。
真实情境模拟
01
02
03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案例, 让学习者在类似实际情境 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角色扮演
学习者可在模拟情境中扮 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 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针对当前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加强对 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 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任务型教学 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 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 ,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 实际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要素
任务设计
明确任务目标
设计任务时需明确学习者应达到的目标,确保任务 与教学目标一致。
真实性原则
任务应尽可能真实,贴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或工作 场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层次性原则
任务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 学习者深入探究。
学习者自主性
80%
自主选择任务
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 并寻求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能力 。
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某初中英语教师成功实施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英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02
案例二
某小学语文教师将任务型教学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设计有趣的阅
任务呈现与说明

十种教学方法

十种教学方法

十种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用的英语教学方法。

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通过模拟真实情境,鼓励学生使用实际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将学习任务作为教学的核心。

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任务,如阅读、听力和口语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培养其语言技能。

3.游戏化教学法(Gamification)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将游戏元素引入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使用英语小游戏进行单词、句型等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和活动,鼓励他们分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5.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来学习英语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6.情景教学法(Situation-based Teaching)情景教学法注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

7.直观教学法(Direct Method)直观教学法强调直接用英语进行教学,避免使用学生母语。

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8.反思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反思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和思考。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学习的方式和策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9.多元智能教学法(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元智能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能类型设计教学活动。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任务型教学法教案例子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一个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案例子:
主题,购物交流。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在购物场景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包括询问价格、购
买数量、支付方式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购物交流词汇和句型。

教学重点:
1. 购物交流中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2.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 购物场景道具或图片。

2. 相关购物交流的词汇卡片或教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道具创设购物场景,向学生介绍购物交流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学习任务:
a. 学生分组进行购物角色扮演,一方扮演店员,一方扮演顾客,进行购物交流。

b. 学生利用词汇卡片或教材,进行购物交流的模拟练习。

3.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购物交流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并对学生
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4. 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相关购物交流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案例子,通过任务型教学法
的实施,学生可以在实际交际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的方向。
学生反思与改进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反思 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 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扩展与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任务的难度, 设计一些扩展和延伸的任务,让学 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04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场景
语言培训
口语交流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实际情境中的 口语交流,通过模拟真实场景,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口语表
任务设计难度问题
挑战
任务的设计难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任务完成度,如何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解决方案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可以采用分级设计任务的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 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 非被动接受。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 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 互,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学习资源和 引导,而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与学习是有 区别的,习得更加注 重自然语境下的语言 运用。
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练 习写作技巧,提高英语写 作能力。
其他学科领域
历史
通过布置历史事件调查任 务,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和事件,培养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地理
通过地理信息收集和整理 任务,培养学生的地理空 间思维和地图解读能力。
科学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任务,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和实验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 过完成任务,模拟真 实语境,促进语言的 习得。

小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实践

小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实践

小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实践在小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与实践。

一、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与特点任务型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的任务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给学生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任务的完成。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任务型教学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场景或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扮演着主动探索者的角色,他们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任务型教学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通常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与实践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以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为例,介绍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实践。

1. 数学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在校园中找寻各种几何图形,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学生需要在校园中主动观察、寻找,并与同学一起探讨和总结,完成任务后再回到课堂上展示结果和分享经验。

通过这样的任务型教学,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和合作的能力。

2. 语文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学生们分小组,选择一篇记叙文进行阅读,并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制作一份简单的漫画。

初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

初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

初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任务型教学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3. 学会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教学。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念和特点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一系列真实、有意义的任务来推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任务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2. 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习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4. 学习任务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1. 任务设计:根据学科知识和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的任务。

任务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实际的应用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任务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任务的兴趣和渴望。

3. 任务展开: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尽量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4. 任务呈现: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任务成果的呈现。

可以是口头报告、展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将学习成果展示给整个班级。

5. 任务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教学1. 语文教学:可以设计一系列阅读理解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提高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数学教学: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英语教学: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4. 科学教学: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方法Yang Xinru一、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基本界定1、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定义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不同的人给任务下了不同的定义。

Prabhu 认为“任务是一项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借助一些思维过程而有所收获,它允许教室控制和管理这一过程。

”Nunan则指出“交际任务是涉及到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进行理解、操作、运用或交际的一项课堂活动,其中学习者关注的主要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Richards则是这样下定义,“任务是使用语言而执行的一项活动或目标,如解决疑难问题、看地图并发指令、打电话、写信或读一套指令集合玩具等。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做这样总结,这里的任务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这一活动。

而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也就是说,使学生在使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当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渊源任务教学法(TBA, task-based approach)全称为“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这一教学法思想为指导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叫做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起初属于交际法(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中的一种(Richard & Rodgers 1986:74)。

因此可以说,任务教学法与交际法是同源的。

交际法是上个世纪70年代较为盛行的教学思想,其观点是语言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和交际。

因此,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ability)(Richard & Rodgers 1986),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

在交际法的思想旗帜下,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大纲也相继被提出。

其中有Wilkins(1976)的结构加功能(structure plus functions)模式和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Widdowson (1979)的交互式(interactive)模式、Candlin (1976) 的学习者产出(learner generated)模式以及Prabhu (1983) 的以任务为基础(task-based) 的模式等。

到80年代,任务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的重视,并形成了独立的、至今仍较有影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Prabhu (1983,1987a)的以任务为基础的项目及报告也被认为是任务教学法的最早的实施和实验。

因此,任务教学法包含有交际法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以交际为本的思想,但同时也对交际法有所发展和超越。

这首先体现在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从大纲的角度来分析,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体系与传统的教学大纲是大相径庭的。

Long & Crookes(1992)在阐述任务教学法时对教学大纲作了归纳分类。

他们认为大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大纲(synthetic syllabuses),另一类是分析性大纲(analytic syllabuses)(Wilkins 1974, 1976)。

与之对应的另外的分类法是把大纲分为A 类大纲和B类大纲(White 1988)。

不过,不管如何分类,Long & Crookes(1992)认为把大纲分为两类并不意味着两类大纲是截然不同的对立体,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或两极。

具体的讲,综合性大纲把目的语切分为各自独立的语言单位,教学时分别进行讲解。

这意味着这类大纲认为学习者有能力学会各自独立的语言点,然后又能在交际或交流当中把它们综合起来使用。

分析性大纲则是每次给学习者呈现完整的自然语言段落(the whole chunk),虽然也会对目的语作一定的修改,但并不以传统方式对语言的结构、词汇等方面进行干预和控制。

这一大纲认为学习者有能力从所输入的语言中看出规律,能分析推演出或形成规则(Wilkins 1976)。

关于什么教学法属于哪一类大纲也有不同看法。

Wilkins 认为“情景法” 、“意念法”和“功能法”应属于分析性大纲,但是Long & Crookes (1992) 认为所有的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以语言形式为本的方法以及情景法和功能—意念法)都属于综合性大纲。

其原因是,所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把语言切分开来进行教学,只不过切分的标准和方式不同而已。

同样,A类大纲与B类大纲的区别也大致如此。

A类大纲把重点放在所要学的是什么之上,在二语教学中是属于干预性的。

要学什么是预先确定好、消化好并且切分好的;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式也是事先确定的。

教学内容,即学什么,更是至关重要。

学习的成功与否以考试成绩或对规定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确定。

因此可以说,A类大纲对学习者而言是外在的,是由别人支配的。

B类大纲则是把重点放在怎么学习语言之上,属于不干预性的做法。

对于教学内容不一定有事先的安排。

教学目标可随着教学进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协商确定,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内容。

对学习的评估以学习者确定的成功标准为参考。

从分析不同的教学大纲入手,Long & Crookes (1992) 把任务教学法定位于分析性大纲和B类大纲之列。

也就是说,任务教学法不以语言点的剖析讲解为教学中心或以让学生掌握一个个语言点为目的。

任务教学法组织教学的教学单位是一项项的需要学生尽力完成的任务或活动。

比如,作出一个决定、陈述一件事实、转达一个信息或填出一张表格等。

从方法来讲,Skehan(1998)在陈述任务教学法时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主要有:1) 教学以意义为主;2)有明确的需要达到的目标;3)教学活动需与现实世界有关;4)对学习者语言活动和表现的评价以是否圆满完成任务为准。

以意义为主的原则即指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有意义的交流或交际活动为主,而不是用一些硬编出来的没有传达任何实际信息的讲解或活动组成。

比如讲一般过去时,以意义交流为主的方法可能以布置任务开始,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汇报一下前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不是以传统的讲解和操练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形式变化为主。

有明确的目标意味着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或掌握某个语言点,而是一个有实际目标的活动或任务,需要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

比如,让学生调查出小组或班里有谁做过某一件事或者有过某一经历,如:have been to Beijing;have written a letter to a newspaper; have ridden an elephant; have slept in the open 等。

这要求学生像记者一样进行调查,之后向全班汇报。

要达到这一目标或完成这项任务,除了需要应用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之外,还要求学生有协调合作能力。

因此这是一种直接培养实际能力的方法。

教学活动需与现实世界有关,要求教学活动以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活动为基础,而不是那种纯粹语言的语言训练活动,比如,教师给出一些动词的原形,要求学生改为过去时形式,或教师要求学生孤立地读一些像“This is a pen.” 、“That is a book.”等学生并不知道有什么实际目的和意义、在现实中什么情况下才会用上的句子。

要使语言学习具有意义,需要与实际生活及应用紧密结合,使句子融入任务之中。

比如,给学生几幅图像,要学生说出是什么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上面两个句子的使用才是自然而有意义的,学生也能理解语言使用的条件和环境。

最后一个原则,即:对学习者语言活动和表现的评价以最后结果为准。

也就是说,对学习者的评价是以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准,而不是以是否记住了或者“领会”了某个语言点为主。

有的学生也许能够正确地说出完成时态的构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很有效地完成一个需要使用完成时态的任务。

因此,需要区分只能记住一种语言结构或只会做相关的语言练习操练与能够使用相关语言结构来完成任务两者之间的区别。

这两者在评价的思维基础上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测试和评价体系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总之,在任务教学法中,一项项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任务和交流活动组成了教学中的主要部分。

任务活动是教学的中心,是主体。

语言是任务引发的,也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

语言的讲解和学习都是在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3、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

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做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它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任务型语言教学于20世纪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目前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的研究热点。

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在课堂上用目的语做一件事,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的表达上,而不在形式上。

任务应该意义完整,可作为交际行为独成一体。

无论从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因此在理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任务型教学方法的特点1).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言运用的互动和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条件。

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协商、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真实的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情景下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学校、社会活动中接触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例如,《新编实用英语教程》里面就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电话交流,旅游纪念品的购买,在饭店就餐等,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任务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能完成任务,因此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3).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语言习得的动态过程。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关注整个连贯的学习过程。

如果说以往单纯的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过程是静态的认知过程,那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各项语言信息任务,则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

4).任务型教学法更关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任务型教学法让教学活动从单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多项技能的实践。

完成某一任务会涉及到听、说、读、写、译这五大基础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