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对企业内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资本对企业内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研究
近年来,对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成为学者关注的学术热点。Nahapiet和Ghoshal在1998年提出了企业内社会资本对智力资本形成途径的概念模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企业智力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内社会资本这一问题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本文尝试提出这一概念模型。
标签:智力资本社会资本资本企业文化
近年来,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理论日益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但现在的研究基本上是将这两者进行割裂研究。Nahapiet和Ghoshal在1998年提出相关的概念模型,研究了企业内社会资本对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机制,但至今为止,尚未有人研究企业内智力资本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因此,本文试图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一、概念界定
1.社会资本
由于社会资本理论兴起较晚,虽然发展很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些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
(1)资源论。代表人物是布迪厄和林南。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认为“社会资本是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2)功能论。典型代表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和哈佛大学教授普特南(Putnam)。科尔曼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社会资本,认为:“所谓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3)能力论。代表人物亚历山德罗·波茨(A Leiandro Porte)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
目前,学者们较一致的看法是基本认同普特南的定义。
2.企业内社会资本
芝加哥大学的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1992)是第一个将企业作为社会资本
研究主体的学者,他最早把社会资本由个人层次延伸至企业层次。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行为者从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企业作为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者,社会资本的逻辑不可避免地会扩展到企业层次。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资本,它是竞争成功的最终决定者。
真正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盖贝(Gabbay,1999)等人,盖贝以企业作为研究主体,分析了社会结构如何与企业以及企业内成员目标的实现相关联,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有助于企业这一主体目标实现的那些资源。之后,又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
根据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的社会资本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者、部门、团队等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而形成的社会资本。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员工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加快信息的交流和部门之间的资源交换和组合,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是由于企业嵌入在外部关系网络中所形成的社会资本。企业良好的外部社会资本有助于其与外部的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获取以前无法获得的信息、资源和知识。
3.智力资本
到目前为止,对智力资本的研究也是同样如此,也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一种观点是从无形资产的角度给出定义。如A.Brooking认为智力资本是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具体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基础结构资产四大类。另外一种是Roos,Edvinsson and Dragonetti,他们定义智力资本为公司成员的知识和被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的知识的总和。还有的学者从价值的角度给出定义,Edvinsson和Malone指出,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即是企业的智力资本。世界经济合作组织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
二、理论剖析
1.企业内社会资本影响智力资本形成的模型
Nahapiet和Ghoshal在1998年提出社会资本对智力资本形成影响作用的概念模型。他们把社会资本分成三个基本维度,即结构维度(structural dimension)、关系维度(relational dimension)和认知维度(cognitived dimension)。其中,结构维度描述的是网络自身,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强度、网络位置等。关系维度是指通过关系创造或者由关系手段获得的资产,包括规范与惩罚、信任与可信度、义务与期望以及可辨识的身份等。认知维度指的是提供不同主体间共同理解的表达、解释与意义系统的那些资源,例如语言、符号和文化习惯等。这三个维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内社会资本进行测度。结构维度考察的是企业网络是否存
在,而关系维度考察的是企业网络存在的质量,例如这些联系中是否具有信任等。认知维度则是关于联系的认知的质量,例如网络内部各方是否真正理解对方等。Nahapiet和Ghoshal在文章中指出:认知维度的社会资本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组织智力资本的产生和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他们也给出了影响智力资本改变和结合的四种条件:机会、期望、动机和能力。
其中,期望(anticipation)、动机(motivation)属于内心活动,是一种主观意愿,是指参与智力资本形成的各类主体如企业、群体、个人等进行这种资源交换与组合活动的意愿,它是智力资本形成的主观条件和前提条件。Nahapiet和Goshal指出,智力资本的形成是通过各种资源的交换与组合而形成,从而具备资源交换与组合的机会(access)就成为了智力资本产生必要的客观条件。此外,整合能力(combination capability)是指的是实现资源交换与组合的能力,它是智力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上述模型中,他们也提到,智力资本也对企业内社会资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的互动关系。但Nahapiet和Goshal仅仅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没有给出智力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内社会资本的,这成为本文后续的主要内容。
2.智力资本的构成
迄今为止,大部分学者还是比较认同Stewart的观点。Stewart(1997)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基础;组织资本或结构资本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客户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与客户、政府及社会各界联系相关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组织资本或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相互作用,推动企业智力资本的增值与企业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大部分学者基本认同三要素结构,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组织资本)和客户资本(顾客资本、关系资本),因此本文也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内社会资本的影响。
3.概念模型
人力资本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所拥有的各种知识、技能、经验等的集合,通过教育、职业培训、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投资方式所形成,因而具有资本的属性。人力资本以个体为载体,与所有者不可分离,是企业智力资本中能动的、最重要的因素。
结构资本即组织资本是组织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将人力资本转变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同,它并不依附于员工身上,而是那些除了组织中的个体所拥有的技能之外的所有可以为组织带来价值增值的一切资本。它体现为如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经营流程等。结构资本不能脱离企业人力资本和客户资本而存在,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一种环境和制度资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共同组成了组织内部的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