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认知语言学试图探寻语言习得、语言使用以及语言理解背后的认知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实践应用。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结合了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关注如何人类的认知系统利用符号系统来组织和理解语言,探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思维和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强调个体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处理方式,从而揭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语言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出不同语言任务对认知系统的影响。

另外,神经科学方法、计算模型和语料库分析等也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揭示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

四、认知语言学的实践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理解语言认知机制,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或者通过干预认知过程,帮助患有语言障碍的个体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认知语言学还为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五、结论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为理解人类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应用性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将继续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并为人类认知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及其认知基础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探究,旨在揭示语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

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假设,分别是言语认知、普遍语法和认知语言习得。

本文将对这三个基本假设进行详细论述和探讨。

一、言语认知言语认知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并且通过语言来组织和处理自己的思维。

言语认知假设认为,语言和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理解语言的过程也涉及到了注意、记忆、推理等认知过程。

在言语认知的研究中,语言的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现象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特点,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言语认知的观点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套固有的语言结构和规则,这就是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假设认为,语言的规律和结构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大脑中的一个内在系统。

普遍语法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语法的内在规则。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找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普遍语法的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习得和语言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并且对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认知语言习得认知语言习得是指人类通过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的能力和知识。

人类在早期儿童发展阶段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

在认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重点关注语言习得的机制、过程和影响因素。

语言习得的机制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习得。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归纳和推理等认知活动来获取语言的能力。

此外,语言习得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影响。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语言学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语言学(20 c初—60s)、功能语言学(约1950s兴起)、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兴起)和认知语言学(70s末兴起)几个主要流派。

从时间上看,认知语言学无疑是语言学研究最年轻的学科。

然而,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最重要的是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与它之前的流派相比,有许多的进步,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语言学流派的产生都与当时的哲学发展密不可分,所谓“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Robins,1967:103),“语言学源于哲学……”(赵彦春,2005:10)。

那么,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国内很多学者论述了这个问题,如王寅、赵艳芳等等,他们都认为是体验哲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Lakoff也这样认为。

但是,回顾一下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哲学舞台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正是后现代哲学在世界哲学舞台唱主角的时候。

那么,难道这二者是一个东西?或者说二者基本观点吻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二者的基本观点。

美国学者Lakoff &Johnson 在1980年出版了轰动世界学术界的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该书不仅仅是要谈谈隐喻遍及我们的概念系统,是我们思维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两位作者有远大的报复:想要彻底改变传统认识论,改变2000多年来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客观主义神话”,批判的矛头直指西方思想的核心主张:绝对真理。

在1999出版的《体验哲学》一书中,作者更系统地实施了整个计划。

他们把西方哲学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统称为客观主义哲学,进而提出了第三中选择:新经验主义,即体验哲学。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我们应该排除人的主观因素镜像地认识世界,追求绝对真理。

而体验哲学认为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思的、思维是隐喻的;没有独立于人的理解的绝对的客观的真理。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我们来了解一下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产物,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基于人类的认知能力。

它研究的是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旨在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机制。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之一是语言的模糊性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语言表达经常是不精确和模糊的,而不是清晰和准确的。

这是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而人类思维往往是模糊和不确定的。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理解和表达语言。

例如,我们常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价值。

这个理论揭示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隐喻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认知语言学还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和眼动追踪等。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并验证相关理论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方法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证基础。

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认知加工、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等。

在语言的认知加工方面,研究人员关注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他们研究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和推理等认知过程,以揭示语言的认知基础。

在语义理解方面,研究人员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

他们关注词义、句法和语篇等语言层面的信息,以及词汇、语法和语用等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语义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在语用推理方面,研究人员研究人类如何根据语境和目标来推断和理解语言。

他们研究人类的共指理解、指代消解和推理等语用过程,以揭示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

识解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加工、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等方面,揭示了语言是如何被认知、理解和产生的。

通过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维普资讯
20 0 2年 5月
上 海 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tS a g a ie st ( o ilS in e o r a h n h iUnv r iy S ca ce c o
M a 2 02 y, 0
验基础之 上的认知语言 学在 语言研 究中有重要 的地啦和作 用。
关键 词 : 知 ; 言 学 l 位 认 语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 —0 H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6 2 (0 2 0—0 80 10 —5 2 2 0 ) 304 —4


绪 论
认 知语 言 学 是 现代语 言 学 研究 中的一 个重 要 课题
感 知 、 验的关 系 言与 范 畴化 等 。 样语 言 便与人 的整个认 知 活 动紧密 地联 接在 一起 , 体 语 这 因而具 有 了动态
特 征 , 体为 历 时特 征 、 理特 征 、 系特征 、 体特 征 和社会 文化特 征 。 具 心 关 个 在研 究 的 目的上 , 不企 求创 造 出 它 抽象 的语 义模 式 , 是力 求从 人类认 识 的本 来 面 目 出发 描写 出语 言 的本质 属性 。 言 意义 的确立 和语 言形 而 语 式 的转换 不再 是单 纯形 式 上 的 , 是 意义 和形式 溶为 一体 的、 而 在认知 作 用下 的整 体 运作 结果 。认 知语 言学
第 9卷 第 3期
Vo _ No _9 3
认 知 语 言 学 在 语 言研 究 中 的地 位 和 作 用
谢 之 君, 王 秀 华
( 海大 学 外国语 学脘 . 海 2 0 3 ) 上 上 0 4 6

论认知语言学的概述

论认知语言学的概述

论认知语言学的概述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语言的认知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8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包括句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篇章分析等。

在德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l990年创刊的《认知语言学》杂志,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此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一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发展的产物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而认知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由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从多角度来探索思维的奥秘。

人类思维的结晶是语言,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方式之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体验、文化、社会、风俗、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语言学一方面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的认知能力,把语言认知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

二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范畴理论“范畴化”categoriz ation可以说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认知活动,是指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对外界事物进行分类或归类,使无序的世界变成有序的、分等级的范畴体系。

这个过程即范畴化的过程就是认知,或者说是认知的第一个环节。

范畴化使人类从千差万别万事万物中看到相似性,并据此将可分辨差异的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类别,从而形成概念。

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能完成更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判断和推理。

认知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形成概念和范畴的过程,它是一种以主客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1]。

正如Lakoff所言:“没有范畴化的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

”[2]范畴化的现象很早便引起哲学家的注意,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系统论述了自己对范畴的观点,经典范畴观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一、本文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探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而系统的理解。

我们将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即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语言如何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将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语言使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我们将详细阐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等,以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探索语言与认知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人类的认知过程。

这一领域的研究目标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方面。

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的本质和起源。

它试图解释人类如何通过认知和感知世界来创造并使用语言。

这一目标推动研究者深入探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类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属性。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包括探索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

这包括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和产生等认知过程。

认知语言学家试图理解这些心理过程如何在大脑中进行,并解释语言处理中的个体差异。

认知语言学还致力于研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

它关注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以及语言变化背后的认知动因是什么。

这一目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演化规律和语言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还包括促进跨语言和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过程和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可以增进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从而推动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涵盖了语言的本质、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以及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这些目标共同构成了认知语言学丰富而多样的研究领域。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原则现实与认知的互动原则: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现实的一种方式,是人与世界互动的中介。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运作和理解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思考、理解和表达信息。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语义(词义和句义)、句法结构(句子的组织方式)、语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目的)、语音(声音和音调的产生和感知)以及语篇分析(文本的组织和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表达方式、词汇习惯和语义理解有着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然后依次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要点,并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而设置的。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本文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其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围绕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介绍三个主要要点,分别阐述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每个要点将以独立的小节来呈现,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不同方面。

认知语言学关键概念 商务印书馆

认知语言学关键概念 商务印书馆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言、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一些关键概念是必须要了解的,它们对于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介绍及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1.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语言的认知过程,包括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以及语言对于认知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试图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机制来解释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习得等现象。

二、认知语言学的关键概念2. 范畴化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认知过程。

范畴化在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词汇、句法等语言要素。

范畴化也体现了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它是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的基础。

3. 形式规则形式规则是指语言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形式上的规则和模式。

在认知语言学中,研究者关注形式规则在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

形式规则帮助人们构建语言结构,理解语言信息,是语言功能实现的基础。

4. 语义网络语义网络是用来表示词汇和词语之间关系的模型,它将语言知识组织成网络状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词汇或概念,而边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

语义网络在认知语言学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来解释词语的含义、句子的语义关系等。

5. 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是对语言使用的理解和分析,它涉及到语言的语义、句法、语用等多个层面,旨在揭示语言实际使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篇分析有助于揭示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交际和交流中发挥的作用。

6. 意象与概念意象与概念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主题,意象是人类在感觉和感知中形成的多维图像和场景,而概念则是人类对事物的一般性认知和归纳。

意象与概念在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帮助人们理解语言信息、构建语言意义。

7. 资源限制理论资源限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认为人类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资源限制,包括注意力、记忆、语言处理速度等。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学科,它的发展源于20世纪70年代。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它探讨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和机制,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规则、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知。

它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前提。

2. 语言使用语言使用是指人们将语言知识应用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

它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语言的非语言化表达形式,如手势、面部表情等。

3. 语言认知语言认知是指人们对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心理过程和认知能力等方面。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探讨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理解和处理语言信息。

它研究语言知识的获取、存储、组织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知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

2. 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

它探讨语言使用的语用、语境、语言变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关系。

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如何影响和反映人类思维过程。

它探讨语言的概念、类比、隐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认知的关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来探讨语言认知的机制和规律。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理解带有否定词的语句时,需要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反应时间更长,错误率更高。

这表明否定词对语言理解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2. 神经影像技术神经影像技术是认知语言学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大脑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来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fMRI技术发现,当人们听到语言信息时,大脑的听觉区、语言区和认知控制区都会被激活,说明语言认知涉及到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个体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思维、学习、记忆等心理活动。

语言则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认知结构、语言习得、语言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机制,揭示语言习得的规律,促进语言教学和语言治疗的发展。

本文将就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析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希望能够全面深入地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认知角度和理解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以及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我们将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语言习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让读者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2.正文2.1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认知机制的学科。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指认知过程,即个体对信息的感知、思考、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离不开认知过程,语言是认知活动的产物。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
1. 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产物,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产物,语言的习得和使用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认知能力来理解和表达语言,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反映了人类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2.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不仅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不同语言对世界的描述和理解有着不同的方式,这反映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3. 语言的习得与认知发展相关,认知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习得过程,认为语言的习得是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的。

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展现出对语言规则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这反映了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4.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依赖于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依赖于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和概念形成等。

人们在理解和表达语言时会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和技能,这决定了他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强调了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来理解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过程。

通过研究认知语言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能力的特点,这对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在人类认知系统中运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当前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首先概述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然后分析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但不限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研究、语言与记忆的关系、语言的范畴化和概念化过程、以及语言与文化认知的交互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预测认知语言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跨学科研究、神经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以及大数据和技术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以把握认知语言学的核心价值和未来走向。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研究热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隐喻与转喻研究: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语料分析,深入探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功能及其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的作用。

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使用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整合机制。

近年来,这一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理解和生成、词汇和句法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认知语法研究:认知语法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它强调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探讨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认知基础。

语言与认知发展:语言与认知发展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儿童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实证研究和跨文化比较,揭示儿童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语言与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语言与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热点。

通过神经影像学、脑电图等手段,研究语言处理和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提供实证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语言认知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却是最近20年的事。

语言的认知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一个方面是基于语言学的研究(the linguistic approach)。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注重语言的感知、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推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基于语言学的研究则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类、语言符号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意义-概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的认知研究涉及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以及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

心智之外,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另一类认为语言与人的心智有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现象,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与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心智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语言学领域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语言学不像别的学科,研究对象很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与别的学科有粘连。

如果研究对象不确定的话,一切都会成为问题。

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地说:“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关于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语言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的认识主体,那么人类言语活动的表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当然首先就是语言本身,因为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没有语言什么都谈不上。

所以还是应该首先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迄今为止,各种语言学的著作和非语言学的著作对“语言”做过几十种界定,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什么是语言进行界定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从语言的自然属性上说,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从语言的社会属性上说,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从语言的心理属性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索绪尔注意到了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多面性,认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研究对象的多重属性。

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人类言语活动本身,那么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应该是动态的言语过程;如果把语言看成是静态的符号系统,那么语言研究的对象就应该是静态的语言现象。

麻烦的是这种现象不纯粹是自然现象,它又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并在社会中运用的。

如何才能找到语言学完整的研究对象呢?因为我们无论从那一方面去着手解决问题,“任何地方都找不着语言学的完整对象;处处都会碰到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要么只执著于每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冒着看不见上述二重性的危险;要么同时从几个方面去研究言语活动,这样,语言学的对象就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离奇古怪、彼此毫无联系的东西。

” 索绪尔很明确地提出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作言语活动的其它一切表现的准则。

” 索绪尔强调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

他说:“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之言语毫不逊色,这对于研究特别有利。

” 作这样的区分十分有利于语言学研究对象的确定,而且把言语活动的复杂性也揭示出来了。

关于语言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追寻语言证据存在的处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语言在哪儿。

语言是一种心理符号,它已特定的方式与人类的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中。

而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都与人类的认知能力有关。

语言的认知研究就是一种语言学和心理学在理解人类概念结构方面的统合。

人类的语言在结构上对应以下一些范畴:1.概念结构(the conceptual structure)2.外部世界(the world)3.知识系统(the knowledge system)概念结构是人类认知系统的基础,人类认识自身及世界离不开概念化的过程,而概念化的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抽象能力,二是想象能力。

概念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语言。

概念有它自身的结构方式,但是概念的存在和发展与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共生关系。

外部世界表现为实体以及它们的属性。

外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主观认识之外的,但是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和刻画离不开人的概念系统。

人们总是用自己所熟悉的概念去理解和认知外部世界的实体。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通过概念结构与外部世界建立起一种映射关系。

外部世界像似关系映射关系语言的形式语言的意义表达关系知识系统是人类认知经验之和。

人类的知识系统涉及到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分类,涉及到人类对外部世界实体的认识,涉及到人类对实体属性的认识,以及实体与实体之间关系的认识。

知识系统的表述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又必须依赖于知识系统的支持。

1.1 基于心理学的语言认知研究(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基于心理学的语言认知研究从基本的认知系统的视野着手来研究语言,其中关于感知、记忆、注意和推理的研究都有很长的历史(Talmy L. 2000)。

这方面的研究都以实验室实验或仪器探查为手段。

传统的实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基于心理实验和脑神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例如大脑扫描及脑成像技术,可以为语言的感知提供直觉的证据,但是它们所能解决的语言学问题还很有限。

1.2 基于语言学的语言认知研究(The Linguistic Approach)基于语言学的语言认知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的问题:1.2.1形式类formal categories:语言形式类的研究是语言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范畴和范畴化问题是形式类研究的核心。

认知语言学关注范畴是如何展现人类心智的这一基本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的。

传统的关于范畴的理论是建立在共同属性的基础上的,这只是真相的一小部分。

近年来的研究清楚地表明范畴化的问题远远比这个复杂。

其中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发现人类的范畴化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已经大大超出了共同属性的范围。

不仅如此,Langacker(1987)提到两种范畴化的概念:一是基于原型的范畴化(categorization by prototypes),一是基于图式的范畴化(categorization by schema)。

基于原型的范畴化可以这样表述:一个类当中有一个最典型的成员,它就是这个类的原型。

该类中的其它成员根据它们与原型的相似程度与原型具有相应的对应关系,这种相似程度是有层次的,有的成员与原型相似性多一些,有的成员与原型相似性少一些。

基于图式的范畴化理论与原型理论正好相反:图式是另外一个概念,一个图式可以涵盖该图式中的所有成员,图式是建立在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的,图式中的各个成员是不分层次的。

从亚里斯多德到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著作,范畴问题都被认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它们被假定为一些抽象的容器,事物不是在范畴内就是在范畴外,当且仅当事物具有某些共同属性,它们才被归为一类。

认知语言学关心的是我们范畴化的过程,而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思维、如何活动以及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事实上,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事物,没有人能提供全部的范畴。

范畴化是人类经验和想象的结果:一方面来源于感知、行为活动以及文化的交互作用,一方面来源于隐喻、转喻以及心理印象等认知途径。

对范畴本身的认识将会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词类问题是范畴化问题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它涉及到两个问题:一识词类是什么样的类,它本身的样态是什么样的;二是我们如何归纳或者分别词类。

前者是范畴本身的问题,后者是我们的认识问题。

理想的范畴应该是一个界限清楚的范畴,范畴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某些普遍属性,他们与范畴外的成员形成鲜明的对立。

汉语的量词也涉及到说汉语的人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理机制问题。

每一个量词都是一个类的标记,它所管辖的成员在原型的基础上聚合在一起。

1.2.2意义meaning:要研究意义必须知道意义在哪儿。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就在我们能够意识到的经验当中(Talmy2000a)。

内省的方法是找到意义之所在的必由之路。

当然,内省应该有一些严密的限制。

意义以特定的结构形式存在,意义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

意义涉及到认知域的范畴,比如空间、时间等意义范畴。

每一个意义范畴都包含着一些次范畴。

意义所指设的认知域是一个层级系统,起始于一,终止于万物。

语言中的意义除了规约意义之外还有语用意义。

认知语言学关注意义中最基本的范畴。

例如首先把事物(things)分成客体(object)和运动(motion)两大范畴,客体涉及到静态的事物,运动涉及到动态的事物。

客体又可以分为具体(concrete object)的和抽象的(abstract object)两个次范畴,运动又可以分为行为(behavior)和活动(activity)两个次范畴,依此类推。

事物客体运动具体的抽象的行为活动…… …… …… …… …… …… …… ……每一个范畴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刻画,例如运动与场景相关,而场景又可以分为真实的场景(factive scene)和虚拟的场景(fictive scene)。

运动通常可以分析为孤立的或连续的事件(event),而事件又可以分析为事件的使因(cause)和结果(effect)。

事件的使因可以用力(force)的分配来解释,例如力的动力来源(source)、方向(direction)和目标(target)。

所以意义的认知研究应该含盖以下一些内容:空间和时间 space and time场景和事件 scenes and events实体和过程 entities and processes运动和方位 motion and location动力和致使 force and causation意义的问题还涉及到语义的记忆、概念的社会性、范畴的结构性、推断归纳、语境知识等方面。

意义可以从形式的角度分析各级语义单位的形式属性,也可以从功能的角度研究意义的发展变化、意义的理解、意义与概念的关系、意义的心理结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接口等等。

1.2.3形式与意义的操作operations between the form and the meaning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问题之一。

每一个形式类都与一定的意义有对应关系。

由于形式类的抽象程度不同,它所对应的意义也不相同。

不同的语言在形式和意义操作界面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印欧语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态等,每一个范畴类的意义都有相应的语法形式,但是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相同的范畴类,即使有相同的范畴类,也不一定有同样的语法手段。

认知语言学要探讨人类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普遍规律,而这些普遍规律表现为类型学的型式(typological patter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