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以下是对这一领域重要考点的全面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理解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明确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如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例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等。

3、教育与人的发展认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理解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并能分析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如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教育制度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熟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包括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等。

二、中学课程1、课程概述理解课程的概念和类型,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了解课程理论流派,如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和社会中心课程论。

2、课程目标与内容明确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取向。

掌握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如直线式、螺旋式和纵向组织、横向组织等。

3、课程实施与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熟悉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如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 评价模式。

三、中学教学1、教学概述理解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教学的任务,如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等。

2、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等。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过程理论和学习方法2.认知发展理论和智力发展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4.动机与情感的教育5.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思想体系2.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3.学校教育和教育的普遍性4.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5.教育评价和学校三、教育法律法规与师德师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教师资格证制度与教师法律地位3.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4.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5.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规四、教育测量与评价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工具3.学生成绩评价和成绩分布规律4.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5.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与发展五、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策略选择3.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选择4.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5.评价教学效果和反馈改进六、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1.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班主任工作职责和技巧3.学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4.学生心理辅导和生涯发展5.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与共同育人七、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应用与评价4.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化环境5.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八、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1.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科教学的教学原理和方法3.学科教学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科评价5.跨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培养以上所列知识点为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同时,还应该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学习与思考,加强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一、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概述1.1 中学教育的重要性中学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渐完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学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知识是能力的基石,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很难在其他方面取得突破。

而能力则是知识运用的表现,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要关注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中学教育知识的重点整理2.1 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包括汉字、词语、句子、篇章等方面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2 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英语知识英语知识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交流工具,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拓宽国际视野。

三、中学教育能力的重点整理3.1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

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2 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学教育中,涉及到众多的知识与能力要点,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整理。

一、学科知识1、语文语文是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量,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写作和表达。

同时,要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熟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2、数学数学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

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具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推理和证明。

3、英语英语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学生需要积累一定量的单词,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能够听懂、说出流利的英语,读懂英语文章并进行书面表达。

4、物理物理学科包含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内容。

学生要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物理实验和解决物理问题。

5、化学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具备实验操作和化学计算的能力。

6、生物生物学科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内容。

学生要了解生物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政治政治学科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等部分。

学生需要理解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8、历史历史学科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

学生要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时期和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9、地理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

学生要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差异。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中学教育则承担着培养学生、塑造个性与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中学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进行重点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学教育的关键内容。

一、中学教育知识中学阶段的学科知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以下是几个常见学科的知识点的整理:语文: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与作家,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型,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物理: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化学:学习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基本知识,培养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现象,学习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历史: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变革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地理:熟悉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了解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培养地理观察和地理分析的能力。

以上仅是常见学科中一部分知识点的整理,学生在中学阶段需要全面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

二、中学教育能力除了学科知识外,中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能力点的整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筛选和加工的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合作的能力,提高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新问题和面对新挑战的能力。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重点笔记知识点
1. 教育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分层及其作用
-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 个别差异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
-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原则
- 知识结构的渐进性原则
- 实践性教学原则
3. 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
- 微教学设计的要素
- 教学设计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具的搭配和使用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矫正与引导
5. 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
- 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 教材分析与教材评价
- 教材使用中的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
- 合作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讨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7.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以上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中学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中,涉及众多的知识与能力要点,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其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社会发展功能则表现在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相互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对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育也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二、中学课程1、课程类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的管理主体,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的预期结果,它决定了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课程评价则是对课程的价值判断,包括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三、中学教学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等环节。

2、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基本能力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2.教育目标的特点和分类:教育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按照发展层次的不同,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发展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和人生发展目标等。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方式,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包括智力发展、情绪与行为管理和学习动机等。

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准确评价的过程,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应用等。

二、教育方法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参与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4.教育沟通:教育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包括有效倾听、积极表达和善于引导等技巧。

5.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对课堂秩序和学生行为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行为规范、学生自律和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管理1.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结构,包括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委员会和教师队伍建设等。

2.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对学校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分配的过程,包括教师资源、资金资源和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关于教育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教育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4.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包括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校合作和家访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一、中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
1、语言知识: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达、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文化等。

2、文学知识:文学的类型、文学的历史、文学的创作、文学的评价等。

3、文学创作能力:文学创作的技巧、文学创作的思路、文学创作的方法等。

4、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的方法、文学鉴赏的技巧、文学鉴赏的思路等。

5、文学研究能力:文学研究的方法、文学研究的技巧、文学研究的思路等。

二、中学数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数学知识: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学的基本定义、数学的基本定理、数学的基本技巧等。

2、数学解题能力:数学解题的方法、数学解题的技巧、数学解题的思路等。

3、数学推理能力:数学推理的方法、数学推理的技巧、数学推理的思路等。

4、数学分析能力:数学分析的方法、数学分析的技巧、数学分析的思路等。

5、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的方法、数学应用的技巧、数学应用的思路等。

三、中学英语教育知识与能力
1、英语知识:英语的语法、英语的词汇、英语的发音、英语的文化等。

2、英语听力能力:英语听力的方法、英语听力的技巧、英语听力的思路等。

3、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口语的方法、英语口语的技巧、英语口语的思路等。

4、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写作的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铄(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3、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2.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意识到人是有意识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的交往活动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
a.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b.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c.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
4.学校教育(主导)
a.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四、义务教育
1.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育是指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点包括课程内容、教育原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中学教育能力知识点则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中学教育知识点:1.《课程标准》:中学教育课程的核心文件,规定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内容。

3.教育原理: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理论,以及学生发展理论、认知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

4.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课外拓展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5.学校管理:包括班级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知识点。

二、中学教育能力知识点:1.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计划等方面的能力。

2.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3.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能力。

4.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使用电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

5.社交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6.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7.创新能力:包括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中学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熟悉中学教育知识点,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学生则需要掌握中学教育能力知识点,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形功能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的总和〕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体形态〕4、教育的起源: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初期:庠、序、学、校;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西周以后:有“国学”和“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古代埃及: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罗马:以学习文法为主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的军人。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学校,骑士教育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7、20世纪后近代教育的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9、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墨翟:兼爱、非攻【强调互爱互利、不要相互攻击】墨家、儒家并称“显学”道家:无为、道法自然、强调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就好《礼记》中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的著作。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的伦理基础。

10、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简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简答♥】【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12、教育与文化【♥简答♥】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标准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1〕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具有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13、教育与人的发展: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包括:〔1〕生理发展〔2〕心理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观点: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孟子人性本善奥地利佛洛依德: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动因。

美国威尔逊: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美国格瑟尔:所有的技能均受个体成熟机制决定。

成熟机制理论〔小孩学说话要到一定的年龄〕〔2〕外铄论:观点: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代表人物:荀子人性本恶需要后天改造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婴儿可以随意让其发展成不同的人。

〔3〕多因素论〔辐合论〕观点: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代表人物:德国施太伦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1〕顺序性:皮亚杰四个阶段〔2〕阶段性〔3〕不平衡性人一生有两个关键期:新生儿、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4〕互补性:身残志坚〔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15、皮亚杰〔瑞士〕对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简答♥】(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不要用否认词,他们对逆推很难。

思维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是指客体外形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

思维仍需具体事物支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1】、遗传因素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2】、环境因素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2〕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还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7、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18、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类型主要有:西欧双轨制: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另一轨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美国单轨制苏联型学制:帝俄时期是双轨制学制,列宁十月革命后,制定单轨制学制19、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肇始,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进入探索创建的阶段。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

虽公布,但未实施。

1903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颁布并加以切实落实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20、义务教育具有1〕国家强制性这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2〕公共性意义: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1、教育目的的狭义概念: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2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自身的发展需要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3、有关教育目确实立的理论1〕、个人本位论观点: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潜能,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

如孟子、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洛斯、罗杰斯2〕、社会本位论观点: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或公民如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3〕、生活本位论观点:强调必须把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如:斯宾塞、杜威4〕、文化本位论观点:强调文化的作用,要用文化统筹教育、社会和人的之间的关系。

如狄尔泰、斯普朗格2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培养四有新人或者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3〕、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5、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6、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27、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简答♥】一、基本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查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特点:目的明确、真实自然、直接详实2〕、调查法是通过对小学教育的有关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查阅法和填表法。

3〕、历史法指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个案法6〕、比较法二、新兴方法:1〕、行动研究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加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性质研究与量性研究相对应,强调教育现象充满着意义和诠释,应以整体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研究物的方法简单化的应用于复杂的教育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