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传播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1. 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的产生、传递、接收和影响等方面,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技术、机构和文化等因素。
传播学包括多个分支领域,如媒体研究、公共关系、广告和新闻报道等。
2.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和思考的理论框架。
它强调对权力、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剖析,以揭示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问题,并推动社会变革。
批判学派起源于马克思主义,但也受到了其他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
3. 传播学批判学派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在传播学领域内,基于批判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取向。
它关注权力、意识形态和文化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如何塑造社会和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重点包括媒体的所有权结构、信息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受众的权力和反抗等。
4.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是传播学批判学派中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公共领域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由公众参与形成的空间,用于讨论社会问题、形成共识和影响政策决策。
哈贝马斯强调,媒体在公共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商业化和专业化对媒体的影响可能削弱了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过程。
5. 反意识形态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意识形态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了反意识形态的概念。
反意识形态指从批判角度来分析、揭示并抵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偏见、误导和压迫性观点。
通过反意识形态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中的权力关系和隐含的政治目标。
6. 媒介批判媒介批判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媒体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并对媒体产业、内容和使用进行批判性分析。
媒介批判研究可以揭示媒体的操控和操纵,以及其在形塑公众意识、价值观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7.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获利的一种经济形态。
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文化产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关注其中存在的商业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等问题。
传播学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分析

2009年第1期(总第53期)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DONGNAN CHUANBO 摘要: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两个较大的、思想相对的学派。
本文从两个学派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点出发,对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取向予以分析比较,并探讨了两个学派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趋势。
关键词:批判学派传统学派分析一、传播学批判学派概述批判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所作的研究的总称。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
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常被称为欧洲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以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克海姆、阿多诺、哈贝马斯等。
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吸取了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批判的思想精髓,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媒介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20世纪60年代以前,法兰克福学派或批判学派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学术界。
20世纪60年代以后,它对整个西方社会思潮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大众传播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进行批判,他们与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其它许多有批判意识的学派一起构成了大众传播中的批判学派。
今天,批判学派在欧洲、北美和拉美等不同的地区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欧洲,法兰克福学派失去了从前的活力和影响,但仍有几百名批判学者和几家批判的传播杂志。
在北美有几个批判的学术中心,如伊力诺依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
几百名批判学者组成了专门的学会,但没有专业的批判理论杂志。
拉美的传播学领域是一个混合物,它强烈地具有欧洲批判学派和北美经验主义方法的色彩,其中许多传播学学者对批判理论都很有兴趣。
批判学派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批判学派的主要理论基础,对于批判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二、 个案研究 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 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 方法。 三、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 分析和描述的研究方法。 四、 控制实验 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 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二、 三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
第二节 传播学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图片
第二节 传播学的四种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 本,用这部分样本为具体对象以推论对象总 体的进行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和多级抽样四种。使用这种方法,可 以很好地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 可以在一次调查中对很多变量予以考察和了 解,而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距离的 调查。 抽样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问卷设计、问题回 答方式以及抽样设计。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传播学批判学派理论脉络

浅析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脉络摘要:传播学批判学派自英国起源,后传至欧洲,在美国得到极大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兴起一股批判思潮。
;理论;梳理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一、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产生1923年,《时代周刊》创刊号划分“报界”栏,可以将其视为媒介批判的起源。
批判学派的产生可略分为三个阶段,其萌芽阶段始于20世纪30年代,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兴起有很大关系,此时的批判主要集中哲学批判。
第二阶段自30年代至50年代,是批判学派的发展阶段,批判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报章批判,对电视媒介的形态和内容展开研究,此时的批判多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因此未能取得大范围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批判学派立足研究媒介的文化产品价值和意义,从各种学理角度诠释报纸、电视内容、传播介质的特性,分析传播价值意义。
这个阶段被视为批判学派的成熟阶段,“它不仅成为当时欧洲激进运动的思想旗帜,而且其锋芒触角几乎深入所有的学科领域,在思想界、学术界掀起一阵阵批判的浪潮。
批判学派的几个主要研究视角1985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传播协会上,一场以“典范对话”为主题的年度讨论会拉开了批判学派同经验学派同批判学派的激烈交锋,得出的结论是将二者互为补充,将媒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纳入其研究视野。
批判学派兼容并蓄的学科框架使得各种学术流派都成为了批判学派的学术资源,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批判学派形成了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文化帝国主义三个相辅相成的研究视角。
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研究媒介传播的所有制结构,解释媒介利益的生成获得方式、认为客观公正的媒介是不存在的,媒介代表的是一种权利控制和权利支配,从而揭示其中垄断与控制的实质。
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g?默多克,p?戈尔丁和j?哈洛伦。
他的《示威游行与传播——一个个案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批判学派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的研究取向、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因而成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术规范。
14文化传播学第十一章批判学派2

第二节 政治·经济·文化
一、传播与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把革命斗争的问题归结到意识形态上,把政治实践
归结为文化批判。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动摇占统治地位 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20世纪20年代 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 提出“物化”概念,分析支配当代多数人头脑的物化意识,“物化是生 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其集中表现就是商 品拜物教,这种虚假意识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保护层。
二、勃兴时期
经验学派国际性学术机构——“国际传播协会”
批判学派国际组织——“大众传播研究国际协会”
代表人物:A·马特拉,詹姆斯·哈洛伦,K·努登施特伦,C·哈 默林克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传人哈贝马斯。
第二节 政治·经济·文化
一、传播与意识形态 二、传播与垄断控制 三、传播与大众文化
二、传播与垄断控制
“控制”的命题是批判学派的一条主线,不论意识形态还是政治
经济的探讨,不论是社会文化还是其他层面的研究。 批判学派在研究上摒弃经验学派一向标榜的“价值中立”,而公开承
认自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力图揭示传播媒介在维护统治阶级利 益上所扮演的角色。
批判学派看的是传播者,经验学派想的是受传者。
这种理想,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普遍异化进行揭露与批判
的同时,唤醒被资本主义文明所扭曲压抑的主体意识。
三、传播与大众文化生产者,而
且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 会现象。
三、传播与大众文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并将它奉为马克思力 量后总的精华而发扬光大。被异化的消费过程,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 进步,现代人越来越成为贪得无厌、永无止尽的消费狂。消费本是达 到目的的手段,而如今却成为目的本身。
传播学批判学派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不能随意变更,以便提供验证的手段;
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局限性:
1、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经验材料有限,理性和精神活动不能单纯地加以说明;
? 阿多诺指出:“意识形态纯粹是谎言,这种谎言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用诱惑的方式和锤炼的方式———大众文化表达出来的。”它对人的操纵与欺骗比早期统治相对粗暴的方式更为微妙而有效,它能把它的牺牲者安抚进入被动接受状态,使其不知不觉地按统治者的意愿行事,它使民众天真而固执地相信统治者所宣扬的一切。
? 方法的差异:传统学派主要采用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出发,注重思辩、理论、宏观。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 焦点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焦点放在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上,而批判学派更关注宏观的传播体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
? 在艺术活动和仪式化、戏剧化的大型公众活动中,纳粹都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和科技带来的艺术效果来达到控制和操纵思想的最大目的。经过包装、粉饰的法西斯文化披着艺术的外衣,几乎成为风行全德国的大众文化。
> 法兰克福研究所于1934 年迁往纽约,环境的改变带来研究所工作中心的微妙变化。他们发现在美国出现的权威主义带有与欧洲极权不同的伪装形式,不是恐怖和高压统治,而是一种更缓和的强求一致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式的“伪装形式”———大众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批判学派分类

批判学派分类
批判学派是一个多元化的研究派别,其起源于欧洲,与美国的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有所不同。
它坚持批判观和批判研究方法,主要流派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女性主义传播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等。
以下是这些流派的简要介绍:
1.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他们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
2. 文化研究学派:这一学派的研究重心是大众传播在社会及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 政治经济学派:着重分析西方垄断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
4. 意识形态学派:着力研究意识形态本身,以及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5. 女性主义传播研究:着重研究男性统治束缚对女性传播的方式,以及女性传播形式的力量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摘要:一、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背景和起源二、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特点1.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2.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集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3.以思辩为主的方法论,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三、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1.法兰克福学派2.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兴起3.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4.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代表性人物的观点四、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贡献和不足正文: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传播学批判学派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西欧国家,它是一个不同于美国经验主义研究立场的学派,主要以批判的现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批判学派不是一个单一的学派,而是一个包含多种不同现点和方法的集合体。
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美国传播研究的缺点,并从另一个角度对复杂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批判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批判学派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这与美国经验学派的实用主义研究目的和社会观有所不同。
批判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大众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其次,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集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这与经验学派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相区别,批判学派更注重思辨和理论探讨。
再次,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辩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
他们认为,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无法真正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而只有通过思辨才能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内在逻辑和关系。
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包括:1.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主张通过批判的、思辨的精神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问题。
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文化工业、虚假意识形态等。
2.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兴起:伯明翰学派是英国的一个批判学派,主要研究文化、媒体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其代表人物有斯图亚特·霍尔、托尼·班尼特等。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陈力丹内容提要 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其思想来源,主要在欧洲,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主要在美国。
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
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
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相对于美国传播学的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这两个学派都没有特别的衡量标准,只是依据研究方法、内容、指导思想的差异,大致的划分。
将这两种学派对立起来的说法,一般被认为开始于1977年英国一位批判学派学者J.柯瑞(Curran)的著作《大众传播与社会》(mass communication and s ociety)。
1985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传播年会,以“典范对话”为主题,首次形成两大学派共同探讨的局面。
一、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形成和特点人们认为美国传播学具有经验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特征,而形成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的历史原因。
第一,它是在20世纪初美国五大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学科。
这些美国的社会科学倾向于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手段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科学,较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性,要求把科学知识与关于对科学知识的道德评价区分开来,以便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研究。
美国早期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验的、量化的、以实际结果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美国传播学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得到各种基金会、财团和私人的捐款,因而多少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意图,当然会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
特别在媒介市场和广告方面,传播学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精确性和预见性,大受欢迎,以致一些研究机构成为这些领域的必要附属机构。
传播学名人及批判学派

传播学名人卡尔.霍夫兰地位: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代表著作是《传播与说服》。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是研究个人的社会交往以及态度、信念转变的先驱。
曾于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部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战后在耶鲁大学组织“传播和态度改变研究”,被后人称为“耶鲁研究”。
对传播学的贡献:1、将“控制实验法”引入传播效果研究。
2、以学习论为框架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对传播者特性、传播技巧、受众对说服效果影响作了研究,提出信源可信度、免疫效果、恐惧诉求等概念。
3、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霍夫兰研究了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尤其是传播技巧在当下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在今天,霍夫兰的许多劝服研究或多或少被直接应用于广告和营销当中。
局限:他的研究方法没有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媒介和大众传播,使用实验法研究,研究范围有限,因此存在局限性H.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政治学家,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
代表作有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世界革命的宣传》、《宣传与推行》、《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等。
他两次提出宣传的定义,认为宣传是通过操纵象形物来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
这些象征物可以采用口语的、书面的、图片或者音乐的的形式;在《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中论及宣传的四个主要目标:激起敌人仇恨;瓦解敌人士气;保持与盟军的友好关系;保持与中立国的友好关系,并尽可能达成合作;他对一战的宣传品进行内容分析,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断定宣传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影响到了“魔弹论”的出现;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三功能观和5W模式,三功能观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继承;5W为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开创了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
传播学批判学派

本专题主要论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相关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批判学派起源与发展的背景、法兰克福学派的概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现点、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兴起、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现点。
■要点梳理一、批判学派起源与发展的背景严格说来,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并不是一个学派,面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经验主义研究立场、坚持以批判的现点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是不同现点、不同方法的集合体.所谓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实际上囊括了西方各种涉及到传播问题的具有批判倾向的理论研究,它涉及到哲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各个层面的社会科学研究。
传播学的批判研究的代表性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女性主义的传播研究、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传播研究等。
(一)欧洲传统中的传播现念一般所谓的“传播学"是一个学科意义上的概念,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
但传播作为一种现念则是起源于欧洲。
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意是指人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起初流行于口语。
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个词语引入哲学和社会学领域,汉语一般翻译为“交往”。
实际上,对传播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欧洲学本发展的整个历程的。
在古希腊的哲学、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研究以及近代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中常常涉及到对传播问题的研究.人们一般把欧洲的现代传播理论总称为传播的批判理论,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研究取向。
一是德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研究,二是法家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三是英家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派。
实际上,欧洲传播研究远远不同于这三个取向的研究。
在欧洲传统的视野中,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传播学的学科,面只存在问题导向的宽泛意义上的传播或传媒研究。
(二)批判学派兴起的背景批判学派的兴起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面是有着一定的社会的和学本的背景。
首先,批判学派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深受欧洲传统的人文批判思潮的影响.欧洲的批判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绵延数千年,铸就了欧洲大陆学本思想浓郁的批判品格,这与美国学本界鲜明的实用主义氛围完全不同。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起源于对传播研究范式的批判,并强调维持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作用。
以下是该学派的主要特点:
1. 结构分析:传播学批判学派采用结构分析方法,强调传播是建立在社会结构和权
力关系基础上的。
他们认为传播的过程和内容受到权力机构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对传播的塑造作用。
2. 意识形态批判:该学派关注媒体的意识形态,并批判媒体传播对社会现实的影响。
他们认为媒体的报道和内容往往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有利于维持现存社会结构和
权力关系,忽视或歪曲真实的社会问题。
3. 反对意识形态的支配:传播学批判学派强调媒体和传播的民主化,反对意识形态
的支配和专制的传播模式。
他们主张通过多元化、参与性和反权威的传播方式来推动社会
变革和平等发展。
4. 结构与代际不平等的关注:该学派关注传播结构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的不平
等现象,特别是在社会阶级、性别、种族和文化等方面。
他们批评媒体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认为这些不平等的体现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5. 主流媒体的批判:传播学批判学派对主流媒体的价值观、报道方式和商业模式进
行批判。
他们认为主流媒体往往服务于特定利益群体,忽视或歪曲真实的社会问题,并通
过商业化导致信息的娱乐化和表面化。
传播学批判学派通过批判主流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试图揭示传播背后隐藏的权力关
系和社会结构,并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民主化的问题。
他们强调通过反思媒体和传播的意识
形态,推动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第一,强调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传播现象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需要把它们置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中来理解。
它强调传播过程是由社会阶级、文化生产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塑造了传播现象的结构和意义。
第二,关注权力和意识形态。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传媒作为权力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信息的选择、塑造和呈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媒的运作被视为一种权力的行使,而且往往受到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
批判学派强调对传媒所代表的权力结构进行批判,揭示其中的操控和隐含的意识形态。
第三,关注文化生产和消费。
传播学批判学派强调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
它关注媒体对文化的创造、传播和消费的影响,以及这些过程中的社会和个体反应。
批判学派主张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特定利益集团的控制和影响,而且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种被动接受和媒体依赖的现象。
第四,强调反思与解放。
传播学批判学派强调传播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到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传媒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它呼吁人们不仅要理解和分析传播现象,还要进行反思和批判,以便为人们提供解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五,关注受众和文化多样性。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其中的个体。
它关注不同受众的需求、态度和反应,以及传媒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批判学派强调人们应该以多元的文化视角来理解和分析传播过程,同时保护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的来说,传播学批判学派以批判理论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文化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它关注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权力和意识形态、文化生产和消费、反思与解放以及受众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对传播现象的批判性分析,传播学批判学派试图揭露被隐藏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和民主的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14)1982年第二次“军医署长报告”以《电视与 行为:十年的科学进步及其对80年代的启示》为题 发表,该报告总结了第一次报告以后的该领域的研 究成果。
2、评析-意义
①经验性研究方法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 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从这个 意义上说,经验性研究方法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必不可 少的重要方法。 ②经验学派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 有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于 管理层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经济学派主张
统治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 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 的阶级同时也是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观点。 媒介工作者自以为享有自主权,其实统治阶级的文化 早已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内化于其中了。因此,大体上 看来,媒体均援用与统治阶级利益相吻合的解释框架。
品进行了内容分析。《政治语言学》-其中全面阐述 了内容分析法。back
2、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1890-1947)
①简介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犹太人 原在柏林大学任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 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在美国大学 任教 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研究,是 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力学”的最先 提出者
1、成果
(1)20年代的培基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 的研究。这项研究开创了以经验调查方式考察大众传播 效果的先河。
(2)对1938年“火星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 研究。该研究侧重点不是为了提出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 一般理论,而是探讨引起恐慌的各种心理因素。 (3)1940年的“伊里调查”。(见《人民的选择》一 书)这项研究精心设计了方法和程序,是经验性研究的 一个典范。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名词解释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传播学的批判学派!这批判学派啊,可不是一般的存在呢!它就像是在传播学这个大舞台上的独特舞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跳出不一样的舞步。
批判学派可不会随波逐流,它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各种传播现象。
比如说吧,看到那些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它就会琢磨:这背后是不是有啥猫腻呢?是不是在操控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呀?这不就像你看到一件华丽的衣服,你会想这衣服真的适合我吗?还是只是为了让我掏钱呢?
批判学派里有好多厉害的人物呢!像霍克海默、阿多诺,他们的思想那叫一个深刻。
他们觉得大众传播可不只是传递信息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呢!比如说,让人们变得盲目跟从,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这就好比给你指了一条看似光明的路,但没准儿走下去就是个大坑啊!
还有马尔库塞,他指出社会可能通过传播来压抑人们的真实需求。
哎呀呀,这就好像你本来想吃苹果,结果大家都跟你说香蕉好,你就稀里糊涂跟着吃香蕉了,都忘了自己其实喜欢苹果!批判学派就是这么犀利,总是能看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咱再说说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那可真是够深入的。
它可不满足于
表面的观察,而是要深挖下去,探究背后的本质。
这就像挖宝藏一样,不挖到最后一刻决不罢休!
在我看来,批判学派就像是传播学领域的啄木鸟,专门挑出那些隐
藏的毛病和问题。
它让我们对传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醒我们要
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轻易地左右。
它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让传
播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怎么样,是不是对批判学派有了新的认识呀?。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本文将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主义学派。
通过深入探讨各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争议,以期为未来传播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最早出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等。
该学派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传播效果进行定量和可证实的研究。
他们传播活动中的受众行为、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强调以客观、中立和经验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和实验是该学派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数据来源方面,实证主义学派注重利用大型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表明,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显著的。
例如,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媒介依存理论”,阐述了大众媒介对公众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该学派过于强调客观性和量化研究,忽视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短期效果上,而忽视了长期效果和深层次的影响。
诠释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是传播文本的意义和理解,以及传播过程中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舒尔茨、霍顿等。
诠释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深入理解传播文本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心理意义,来揭示传播效果的本质。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注重从受众的角度理解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内容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诠释主义学派更倾向于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观察等。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例如,舒尔茨和霍顿在《大众传播:意义的纠结》一书中提出“意义的纠结”理论,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认知的干扰和误导。
怎样理解传播学三大学派

怎样理解传播学三大学派我们历来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
然而,在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一书中,传播学被分成了三大学派,分别是: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
一、“经验-功能学派”顾名思义,该学派所采用的是经验的,以定量和统计为主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换言之,它是根据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感受来探索传播现象,并且根据多数人的经验以及某些先验的认识,来确定传播的社会功能。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在经验-功能学派看来,大众传播媒介以一致的方式影响个人和社会机构,会为社会带来不可预期的利益,因此假定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同时是自主的和自动校正的。
经验-功能学派的方法特点:1.由推论演绎而来,不是由归纳而来。
通过社会调查、控制实验和内容分析得出相关的经验性数据,从中得出结论。
2.假定有一个客观的真实存在,可供研究。
这种真实的存在可以被观察、记录,例如选民的动态、受众的反应、消费者的爱好等等。
3.假定人类有能力找出看得见的方法,通过一种量化的研究方式找寻真实。
4.假定解释这个真实而提出的假设可以被证实或驳斥。
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涉及一种真实、客观、非人称化的知识,谁都可以应用这些基础原理,例如民意调查等等,但是发表调查报告本身,不是为了表现民意而是支配民意。
一方面是真实、具体和经验性,另一方面是社会利益、社会想象和权力的需要。
经验-功能学派具有杜威实用主义的明显特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他们认为,人类传播学知识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于多数人经验的自明。
二、“技术控制论学派”控制论所要回答的是找到比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更有效的社会控制技术的原理,以便对人的行为能够进行预测、模式化和指导。
从字面上看,当然首先是论与传播学研究肯定相关。
1949年,申农在他的《通的数学理论》中,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
这篇被视为论的奠基之作。
传播学概论-第十二章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第十二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概念:传统学派、批判学派:传统学派注重如何传播,批判学派关心为何传播。
第一节历史描述概念:1.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始终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始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直接延续。
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
霍克海默在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一批地资本主义丑陋文明满怀厌恶和义愤的年轻思想家,便以此为阵地,用一篇篇冷峻严厉、入木三分的文字,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
第二代领袖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
2. 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二次大战后,马尔库塞留在美国。
到六七十年代西方青年学生选择运动风起支涌时,他被奉为新左派的思想导师、精神领袖。
人们甚至将他同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
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
3. 霍克海默: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
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
于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从此法兰克福学派出现。
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
他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
两者之间本质区别是:①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
②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合的顺从化结论;③而批判理论首先是要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
传播学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分析

2009年第1期(总第53期)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DONGNAN CHUANBO摘要: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两个较大的、思想相对的学派。
本文从两个学派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点出发,对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取向予以分析比较,并探讨了两个学派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趋势。
关键词:批判学派传统学派分析一、传播学批判学派概述批判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所作的研究的总称。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
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常被称为欧洲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以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克海姆、阿多诺、哈贝马斯等。
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吸取了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批判的思想精髓,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媒介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20世纪60年代以前,法兰克福学派或批判学派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学术界。
20世纪60年代以后,它对整个西方社会思潮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大众传播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进行批判,他们与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其它许多有批判意识的学派一起构成了大众传播中的批判学派。
今天,批判学派在欧洲、北美和拉美等不同的地区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欧洲,法兰克福学派失去了从前的活力和影响,但仍有几百名批判学者和几家批判的传播杂志。
在北美有几个批判的学术中心,如伊力诺依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
几百名批判学者组成了专门的学会,但没有专业的批判理论杂志。
拉美的传播学领域是一个混合物,它强烈地具有欧洲批判学派和北美经验主义方法的色彩,其中许多传播学学者对批判理论都很有兴趣。
批判学派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批判学派的主要理论基础,对于批判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传播批判学派·什么是传播学批判学派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传播学两大流派之一,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学术思潮。
批判学派追求精神、价值、意义等永恒主题的人本主义,对传播现象坚持批判的方法进行研究,80年代批判学派已经成为传播学界的主流学派之一。
批判学派坚持对社会文化的批评,将传播现象置于整个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下,以批判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其思想影响和启发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播学的研究者,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批判学派的学者偏爱思辨的方法,常常运用符号学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与人们意识形态之间的本质关系。
所以,费斯克将之又成为“符号学派”。
批判学派看待传播现象与传播过程中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一般有两种路线:一是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沿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理解,去研究大众传播中的问题;另外一种则是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来看待社会现象中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1923年,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了“社会研究所”,法兰克福学派由此诞生,这也标志着批判学派的开端。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孕育了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赛、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三代学术明星。
法克兰福学派将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契物化理论引入大众传媒批判理论之中,坚持一种“强烈价值介入”的定性研究,在法克兰福学派看来,大众传媒并没有带来人的自由与解放,而是导致了文化的异化和物化。
批判学派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兴起的倡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学派之所以产生在欧洲是有原因的:欧洲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统与美国的不同。
欧洲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欧洲古代哲学家就早已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过传播学,并且欧洲有批判主义哲学思潮渊源。
这是欧洲学者处于批判的、思辨的思潮中,因此他们更强调哲学、社会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方法。
欧洲的传媒业与美国相比实际情况有很多的不同。
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洲各国曾经照搬过美国的传播经验和模式,然而最后发现许多理论和模式并不能适应欧洲自身的传播业。
欧洲的大众传播业大多是国营或者是公共的,私营的部分不多。
这与美国的传播业恰恰相反,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几乎都是私有的,产业化程度很高,极少有公共的媒介。
欧洲的大众传媒业与美国相比性质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如前所述,欧洲与美国传媒业的所有制情况不同,这造成的欧洲的媒介性质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上,欧洲的传媒实践更强调一种服务于大众的功能。
而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基本都属于私营性质,高度商业化、利润化,它受产业功能支配,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媒介所取得的利润。
由于以上种种的不同,使得欧洲的批判学者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于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式来研究传播学。
也正因为如此,欧洲的批判学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范畴和理论体系,渐渐地走到了美国经验学派的对立面上来。
·传播学批判学派划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
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着重研究大众传播在社会及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政治经济学派(又称“政治经济传播媒介理论学派”):着重分析西方垄断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
意识形态学派:着力研究意识形态本身,研究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女权主义学派:着重研究男性统治束缚对女性传播的方式,女性传播形式的力量等。
———————————————————————————————————————法兰福克学派(《传播学教程》P257)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这一研究所是后来学派的组织基础。
它是1922年由卢卡契和克斯道德提出创办的。
该学派在思想上并不具有统一性,但在政治上却始终保持一致。
法兰福克学者都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即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来著称。
与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同,他们认为这种异化来源于资本主义的大众传播,在他们看来,畸形的社会格局是由大众传媒协助制造出来的。
“文化工业”给资本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也培植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人们在媒介文化产品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批判能力。
哈贝马斯学派德国哲学家及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他在批判地继承阿多诺、霍克海默等第一代学者观点的基础上,针对后期资本主义的社会情况的变化,试图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理论。
他认为,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工具合理化”,这一合理化过程不仅带来了对自然的支配和操作能力的扩大,而且也强化了社会的支配结构和支配关系。
哈贝马斯反对导致人的异化的片面追求“工具合理性”的立场,提倡“综合的合理性”,即主张通过扩展“没有支配和强调制的传播关系”来改革社会,建立基于“理性合意”的新型社会关系。
哈贝马斯主要以社会哲学和语言哲学的方法来探索传播与社会变革问题,其中包含着对现行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和批判,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他的传播观中带有明显的“普遍主义”和“理论主义”的色彩。
政治经济学派其代表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G.默多克和P.格尔丁等。
该学派依据马克思关于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产资料的观点,从经济基础上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出发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支配与控制的现状。
政治经济学派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现代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以带来的社会后果。
他们认为,这种高度的独占和集中重正是垄断资本的利益、意识形态和同志权力。
政治经济学派学者主要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与更多的关注。
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传播学教程》P259)也被称为英国文化研究派,因其大本营设在伯明翰大学而得名,以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S.霍尔和 D.莫利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继承了格拉姆西、阿尔诸塞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反对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志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
“文化研究”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和受众调查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后者则是为了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
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了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霸权理论学派这个理论最早由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在《狱中笔记》中提出来,它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做是作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整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
批判学派的学者继承了葛兰西的这个观点,把“霸权”看做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而实现“霸权”的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或从属意识。
一、法兰克福学派二、哈贝马斯学派三、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四、政治经济学派五、霸权理论学派六、女权主义学派(女性主义学派)·什么是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也称女性主义,泛指为取消对妇女的歧视,争取南女平等而工作的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和理论思想.女权主义是一种学术作品和实践体系,是一个关于妇女遭受压迫和以何种方式,方法赋予妇女权力的政治运动,在哲学渊源上看,女权主义是西方父权制残余同西方社会个体化发展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产物,是西方哲学思想----个体主义的一个分支.·女权主义流派自由派女权主义没有将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归结到某种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或父权制度,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认为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造成的,且这种偏见伸伸的扎根于法律或是其他的意识形态中,或是通过将妇女排斥在某些特定的生活领域之外而体现出来的.自由派女权主义认为解决妇女从属地位的方案应该从体制内部寻找而不是采取革命的手段,力求在资本主义系统内获得平等的权利和自由.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女权主义认为,女人受压迫的最终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可以看做资本家统治工人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到乡,塑造了一整套符合经济需要却置女性权利于边缘的女性概念.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女权主义认为解决的关键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激进派的女权主义认为,女人受压迫是父权制度的结果,这种制度赋予了男人统治女人的权利,使得女人处于"诗歌想象里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在历史中则全然缺席"的地位.女人被当作物和商品,映衬着男人的主体地位和存在.中产阶级和核心家庭对父权制度的坚持和导引,使得男性价值标准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规范模式.长期浸染在父权文化中的妇女,逐渐把男性做主导,强迫的男权意识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而趋于沉默.--------------------------------------------------------------------以上的三个学派虽然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都认定存在一个"与女性有关的真理"----"女性"是一个区别于"男性"的独特群体;女性是根植于现实世界的积极因素,以自己的清醒认识和仁慈,保护着自然和生命,并使其具有人的品格.因此,父权社会中的女性相比于男性,更能够赋予人类更人性,更道德的生存模式,这种模式将引导着社会走向有益的目标.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到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的影响,主要议题是女性在大众文化中进行自我确认的心理过程.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想要了解的是,在父权文化中,构建女性主体地位的过程,而不是"女性特质"本身.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并非独立于父权社会之外,而是整合于父权社会.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解构由男性统治,主导的意义系统,构建一个突显女性主体性视角的语言秩序,使女性的娱乐免受男权模式之虞.后现代女权主义提倡价值的多元化和界限的突破.·女权主义的受众观关键:电视以麻痹和警告女性,应当无私本分,顾及家庭。
梅韩的理论以量化的内容分析为主,通过计算电视节目中女性角色的种类和出现频率,揭示了电视戏剧节目所反应的女性地位的变化。
同时她又结合定性分析,批判电视不断以含有性别歧视的女性形象奴化女性观众,主张电视应当宣扬正面的女性形象。
梅韩的论著《夜间女郎》集中体现了她的电视批判理论。
(1)基于“电视对女性角色的呈现,反映了女性的生活,隐含了女性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假设,她精确的描述电视中女性角色的行为及变迁,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