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看气象信息网络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看气象信息网络发展
从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看气象信息网络发展
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WMO Information System)即“新版天气和气候信息系统”于1月31日在日内瓦正式运行,成功接替了已服役40多年的“世界天气监视网”。该新系统以大量通讯领域的新技术为基础,新设备为平台,将有效提升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及有关科研机构之间交换天气、气候和水文信息的能力,大幅降低信息交换成本。
2 世界天气监视网概述
世界天气监视网是由世界气象组织筹划和组建的全球性气象业务体系。世界天气监视网通过各成员的合作,全面组织、规划、协调有关全球气象站网布局、气象观测、气象通信、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处理等项业务工作,使世界气象组织所有成员都可获得在气象业务、服务和研究工作中所需要的气象信息。
世界天气监视网在体制上划分为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3级。世界气象中心有华盛顿、莫斯科、墨尔本3个;区域气象中心变化较大,到1985年有24个,北京是区域气象中心之一;国家气象中心为各国气
象业务中枢,每国1个。世界天气监视网在业务体系上由3个系统构成:①全球观测系统。到1980年止,纳入全球观测系统的有9218个地面站、835个高空站、9个定点海洋天气站、5颗静止气象卫星、2颗极轨卫星、几千艘志愿地面观测船和一些提供航线气象观测报告的班机等。②全球电信系统。由3级电信线路(主干线及其支线、区域电信网、国家电信网)和3级电信中心(世界气象中心、区域电信枢纽、国家气象中心)组成。③全球资料加工系统。为各成员国提供加工的基本气象资料。中国已在北京建成1个区域电信枢纽。
图1 世界天气监视网呼和浩特站信息
3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
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以WMO全球电信系统为基础,由国家级中心、数据收集和生产中心以及全球信息系统中心三种数据中心组成。将提供三种基本的服务。
图2 中国北京全球信息系统界面
3.1 WMO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组成
国家级中心以国家为基础收集和分配数据,制作分析和预报产品以及服务,包括将国家级气候信息存档;
数据收集和生产中心类似于国家级中心,但专注于主题的、地区或全球范围的数据集和预报产品的收集和制作,并提供存档服务;
全球信息系统中心通过高速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负责收集所负责区域内的国家级中心和数据收集和生产中心的信息。同时,这些中心通过统一的入口提供综合的元数据目录,以供查询。
位于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德国奥芬巴赫的全球信息系统中心已于2012年1月底正式运行,其他中心不久也将投入运行。
3.2 WMO信息系统提供三种基本的服务:
1.关键时间和关键业务数据和产品的日常
收集和发布服务。该服务以实时的“推”机制(push mechanism)为基础,包括多播和广播(multicast and broadcast)方式,通过专用的电信手段提供有质量保障的服务。同时,为警报及有关信息在国际上的快速交换提供专门的服务。
2.数据发现、获得和检索服务。该服务建立在请求-答复的“拉”机制(pull mechanism)基础
之上,并带有一定的数据管理功能。该服务主要通过因特网实施。
3.及时的数据和产品传输服务。该服务通过专用的电信手段和公共数据交流网络特别是因特网来实施。
3.3 WMO信息系统的特点
WMO信息系统是21世纪管理和推进天气、气候和水信息战略的支柱。新系统将服务于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粮食安全等领域,有关信息还将向气象部门以外的用户免费开放,为食品安全、水管理、减低灾害风险以及卫生部门提供基本的气候服务。因此该系统将降低各国气象水文等部门交换信息的成本,同时最大化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
WMO也指出:“WMO信息系统可以让气象界之外的用户首次免费获得信息。正值WMO 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伙伴全力推进全球气候服务框架之时,此系统投入运行尤为重要。”
4气象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
由世界天气监视网与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不同的框架体系、服务群体,面向对象可知,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是气象业务系统的中枢和纽带,是现代
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也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的重要节点。因此对新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要由传统的以支撑基本气象业务为主向全方位支撑气象业务和服务拓展,对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覆盖面、可拓展性以及信息资源的多元性和共享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气象预报预测的精细化发展,对气象信息网络的时效性、稳定性以及气象资料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使站网类别不断增加、布局规模不断扩大,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多功能要求和资料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