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创新教育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创新教育
那么 ,初 中历史学科教学 中的创新性教育应该 是一个什么 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 ,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科 书。近十年 它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 的教育 ,教学的 目的是使学 生在学 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 , 并恰 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 那 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方法和分析 、 归纳 、 综合 能力得 种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而产生的知识迷信 、书本迷 到提高。 么, 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创新性教育怎样体现 呢? 创 信 、 那 初 “ 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 , 以老经验处理新 问题等都 新性有不同层次 的表现形式 , 一种是特殊才 能的创新性 , 如科学 是阻碍创 造力发展的因素。 “ ”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 应该具 家、 发明家 、 艺术家所表现 出来 的创新性 ; 另一种是 自我实现 的 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 的能力。 这也是实施素质 ”
的创新教育中, 学科教育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阵地。 历史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 师, 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 。 在
来, 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 ,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
它能使人类了解过去 , 看清现在 , 预知将来 。基于这样的学科 功 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往往采取灌输 式的一讲到底的陈旧教 能, 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 。 转化 。
一
学方法 ,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 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 、启发创造性教育 到应有的确立 , 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此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初就一针见血地批评 说 :先生 只管 “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能 力成 分 ,在 中学 历 史教 学 中 ,它与 其他 各 项 能 力 一
起 ,共 同 构 成 了 历 史 教 学 的 能 力 培 养 目标 的 内 容 ; 同 时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各 项 具 体 能 力 培 养 里 ,又 或 多 或 少
都 离 不 开 创新 的意识 和 创 新 思维 习惯 。例 如 ,记忆 力 是 中学 历 史教 学 中要培 养 的 能 力 之一 。但 是 ,历史 的 记 忆 力 是 以对 所 记 内容 的 理解 为前 提 条件 的 ,离 开 了
和创 新思 维 习惯 培养 中亟待解决 的关键 性 问题 之一。再 如 ,在 怎样搭 配教学组 织形式 ,运用什 么样 的教学手段
拟 就 中 学历 史 教 学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 和 创 新思 维 提
出以下 认识 .
一
、
依 靠历 史知识 和材 料 ,培养创 新能 力
中 ,一味 地 强调 调 动 学生
“ 思维 ” ;设计 大 量超越 学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创 新 的 意 识 和 创 新 思 维 习 惯 的 培
创 强的 意识和 历史创 新思 维 习惯 的 关键 所在 。 在 中学 历 史 教 学 中 ,如何 具 体 落 实 培养 学 生 创 新
的 意 识 和 创 新 思 维 习 惯 呢 ? 由 于 目前 一 般 都 把 创 新 的
意 识和 创 新 思维 习惯 归属 于 能 力 的范 畴 ,因此 ,有 必
提供 解 决这 些 问题 所 必 须 的知 识和 材 料 。 这种做 法 , 违 背 了创造 能 力 形成 和 发展 的基 本规 律 ,因此 不 能培
养 学 生 创 新 的 意 识 和 创 新 思 维 习惯 , 因 而 也 就 更 谈 不 上 培 养 学 生 的 历 史 创 造 能 力 了。 再 次 , 在 中 学 历 史 教 育 中 , 创 新 的 意 识 和 创 新 思
论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5 8
S
自从创新教育正式作 为素质教育 的重心提 出以 来, 教育理论界和教学一 线 的教 师都对 其做 了或做 着有益 的探索 。如 , 教师创 造性教 学是 培养学 生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的前 提 , 发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的兴 趣 是 激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关键 , 引入 激励 机制 是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 的必 要手 段等等 。因此 , 目前 创新教育 的方法 比比皆是 。在教学 实践 中 , 者博 笔 采众 长 , 备 创 造 性 的 教 案 , 时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课 堂 准 适 讨 论 和开 展 外 学 习活 动 。这 里 就 本 人 在 教 学 中 的 所见 、 想 、 历 , 几点粗浅的认识。 所 所 谈 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过 模 拟 教 学 创设 的 情 境 , 以 通 可 引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妙 的质 疑 设 问 可 以 调 动 学 巧 生的学 习兴趣 ; 幽默 、 生动 的语言可 以触发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用 情 感 效 应 可 以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利 联
三 、 养 学 生 的 逆 向 思 维 能 力 培
的原料产地和商 品倾销市场 。关于这一点可 以从 中 英《 南京条约》 中的主要 内容得到佐证 。故这一点并 不是英 国代表的疏 忽 , 是他们 为实 现 自身 野心过 而 程 中的必然选择 , 一旦他 们将 中国禁 烟运动 中突现 的革命激情 再 次激 活 , 们 的阴谋 就将 无 法得 逞。 他 经 过 老 师 这 样 的指 导 , 生 也 就 不 难 理 解 , 学 以后 历 史 教学 中涉及 的为什么英法等资本主义 国家三番五次 侵略 中国, 为什 么只有 中共领导 的新 民主 主义革命 才 能 真 正 地 拯 救 中华 民族 等 一 系列 问题 。 因为 资 本 主义 国家 的侵略 本性 不 会从 良心 发 现上 去 自然 消 失‘ , 不要对侵略势力抱有幻想 , 期望天上掉馅饼 。又 如, 在讲孔子的教育成就时 , 师提 问 :孔子 的三 千 教 “ 弟子 中, 只有七十二个成才 ,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 国的 大教育家 ?学生在思考讨论后 , ” 教师明确 : 孔子兴 办 私学 , 广收门徒 , 扩大 了教 育对象 的范 围 , 还积 累 他 了丰富 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 至今为人们学习和借鉴 。 因此他教 出的成 才弟子虽 然不 多 , 由于 以上成 就 却 而被后人称颂 。 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刻性 和批 判性 深 思维 的灵活性是 指学生 根据不 同 的情 况 , 从不 同的角度 , 用不 同的方 法去 观察 、 采 分析 问题 的 能 力 。思维的深刻性是 指学生从 具体 的史 料 中, 能抽 象 概 括 出规 律 性 、 质 性 的 东 西 , 有 “ 史 为 鉴 ” 本 具 以 “ 鉴古知今” 的能力 。思维 的批判性是指根据详细 的 历史史料 , 传统 的观 念 大胆 质 疑 , 对 并正 确分 析评 判, 获得全新的思维成 果的能 力。例如 “ 总理衙 门” 这 一 知 识 点 . 材 主 要 是 根 据 机 构 的 半 殖 民地 性 质 , 教 而得 出它是 “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这一结论 。但是老师完全可 以引导学生从该机构 的 职能去分析 , 强调它是 中国古代 未 曾有过 的专 门办 理 外 交 事 务 的一 个 机 构 , 类 似 于 近 代 西 方 国 家 的 它 部, 后来又演变为现在的外交部 , 么这样又会得 出 那 什 么样 的结论 呢?应该说 “ 总理衙 门” 中国中央机 是 构近代化开始 的标志 。只有在平时 的教学 中经常对 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 、 深刻性和批判性进 行培养 , 能 才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 理解一 些历 史现象 、 历史 概念 和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路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路在中学教育中,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然而,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思路。
一、情境创设,让历史鲜活起来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遥远而陌生。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述古代战争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地图、战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和行为。
此外,实地考察也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
比如,参观当地的古城墙、古寺庙,让学生亲眼看到历史的实物,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
二、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讲述工业革命时,可以提出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如果没有工业革命,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的可能性。
三、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比如,在学习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时,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文学、艺术、科技等。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
跨入信息时代,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全球一体化,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离,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历史都是过去的,而现实和未来都会成为历史。
历史学习之所以要创新,就在于我们要面对现实和未来。
创新性的教育的主旨是:教师要以创新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转变教师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告戒教师:“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构建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观念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中心论。
现代经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点,现代科技的本质是创新,是以创新型人才为支撑点的。
我国教育必须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化教育转化,这是实施可叫兴国战略的关键。
在创新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教师教书的地方,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目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建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时时对自身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二、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新教学模式。
在构造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探索,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
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中心问题。
浅谈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知识是能力 的载体 ,能力是 知识 的运用 。重视 基础是亘卉不变 的真理 ,万丈高楼平地起 ,再高 、再新 和再美 的房 子 ,它的基础成 分还是水泥 、沙石 、钢筋等 。因此,重要 的历 史时问 、地点 、人物 和事件等 ,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 。就 是思维含 量较 高的要求学生有 创新意识的开放性材料分析题 , 答题时也不能离开 当时的历史环境 , 分析历史 问题 ,也不能脱离历史 唯物 主义的基 本观点和方法 。都需 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做铺垫。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 不能脱离历史基础 知识 ,否则就 不是 一种有 实际意义的创新 ,而是
联 想 ,能充分体 现发散性思维 的灵活性 。 X l ; 4 , 平同志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 :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即 “ 三个面 向” 。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 国际 竞争 ,为 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 民同志
在 全同教 育工作一个 同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创新教育是摆彳 F 教育工作者面前一
浅谈怎样在初 中历史教 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 育
; - . - ] : l k 省滦平县第八 中学
创新 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历史教学 中创新能力 的培养 主要 是创造性培养 ,即培养 学生不拘于教 材 、不囿于成规 ,能进行独立 自主 的思维 ,培养 学生 质疑求 异 、对有关历史问题提 自己看法 的 辩证批判思维 ,能不被 同定 的模式与方法所禁锢 ,多角度 、多方位 、 多途径地思考 问题 和解 决问题的多向性思维等等。本人在长期初 叶 1 历史教学 中,就创新教育进行 了一些探究 ,现谈几点体会 。
~
上创造发 明的重要途径 。哥 白尼对传统 的地球 中心说提 出挑 战,就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施历史学科创新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习的创新精神。
而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学生被动接受,完全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较多的是处于被督促、纠正的客体地位,这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以及创新的欲望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压抑的。
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只能面向书本和教师的标准去迎合,由此形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和教师“一言堂”局面,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说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和能力的需求。
为改变这种局面,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历史课教学改革,我在历史教学中既充分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抓紧课堂而又不局限于课堂。
在所教班级,开展了探讨“自主创新教学策略”实践,力图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和局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是:一、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自主的视野创新教育首先应从改进教学内容着手。
打破以往遵循课程标准,依据教材规定,由教师拟定教案,然后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
与时俱进,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规定,应大胆突破,恰当、适量地引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信息、新材料,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提出新问题,活跃其创新思维。
没有一定量的材料,只是教科书上一点点历史信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可以被引进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新信息、新材料很多,只要平时多上网搜索,多注意阅读报刊杂志,多收听广播电视,就不难收集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
对有搜集条件的同学,多鼓励,适时指导他,他们会越做越好的。
二、努力引导学生,注重历史学科与外部相联结1. 历史学习的课堂内外联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谈论的热点,因势利导,展开讨论;针对实际问题,借助课外读物进行启发。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随着 时 代 的 发 展 .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已 经 不 能 适 应 现 在 的 教学需求 , 所 以 在教 学 中要 有 创 新 精 神 。历 史 教 学 上 的创 新 , 指 的是 教 学 中科 学 地 指 导 学 生 通 过 以往 的历 史 更 好 地 认 识 现 实。 创 新 是历 史 意 识 与 时 代 感 的 结合 , 学 生 必 须学 会 用 历 史 眼 光观察社会 , 明辨是非 , 以提 高 觉 悟 , 这 种 能 力 可 以在 教 师 有 意 识地 指 导 历 史 学 习 中逐 渐培 养 起 来 。 提问创新 。 激 发 学 生 的 质疑 能力 在 组织 教 学 的过 程 巾 ,要 把 学 习 的 内容 巧 妙 地 转 化 为 新 颖 的 问题 情 境 : 善疑设 问 , 浅处探 问, 明知 故 问 , 无 中生有 , 以 激 发 学 生认 识 的 冲动 性 和 思 维 的活 跃 性 。 同时 还 要 鼓 励 学 生 对 学 习 材料 进 行 自主 质 疑 , 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 引 导 学 生 寻求 新发 现 . 获 得 新认 识 。 例如 。 在讲述关于百团大战的作用时 , 我 在 教 学 过 程 中摆 脱 教 材 观点 的束 缚 ,创 设 了一 个 这 样 的 问题 情 境 : “ 有 人 认 为 百 团大 战 过早 地 暴 露 了敌 后 抗 日根 据 地 的实 力 ,对 此 你 有 何 看法?” 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 引发 了 同学 们 对 百 团大 战 作 用 的讨 论 。 为 了使 学 生 学 习使 用 唯 物 主 义 和辩 证 唯 物 主义 的观 点 分 析 一 些 历 史 人物 ,可 以这 样 设 问 : “ 有 人 认 为 哥伦 布是 一 位 伟 大 的航 海 家 , 也 有 人 认 为 他 是 一 位 殖 民主 义 强 盗 头 子 , 谈 谈 你 的 看法 。” 这 样 学 生 就 会 带 着 不 同 的 观点 认 识 哥 伦 布 在 世界 历 史 上 的 成 就 和影 响 。 二、 课堂创新 。 点 燃 学 生的 创 新 火 花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关 键 在 于课 堂 教 学 ,所 以 应该 力求 把 传 统 教 学 手 段 与 现 代 教学 手 段 完 美 地 结 合起 来 , 使 之 相得 益彰 。 讲 课 时若 能 让 教 学 过 程 充满 思 辨 性 、 挑战性 、 生 动性 , 深入浅出 ,
2023高中历史教案: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案已经在各大高中开始推广。
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教育改革,它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化。
一、教学模式创新2024年的高中历史教案不仅然是教材的更新,更是教学模式的革命。
它取消了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以实践为基础。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不再只是依赖教科书,而是更多地引入了原始文献、历史资料等资源,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能结合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呈现历史事迹,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记忆。
二、活跃课堂氛围高中历史教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搭建起一个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讨论话题,或是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让课堂不再是单调枯燥的听讲和笔记,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比如分组研究课题、辩论会、模拟演练等等。
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实现价值转化高中历史教案更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应用。
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试而设计的,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有用之人。
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分析能力,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沟通交流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的高中历史教案是一场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革新。
它不仅仅是为了传递历史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让教育真正成为创造性与生产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
一、教学理念创新1.弘扬人文精神: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历史故事、人物、事件等,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尊重历史事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3.注重学科交叉:历史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语文、政治等,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创新1.优化教材体系: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融入地方特色:挖掘地方历史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 history 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3.注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历史事件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创新1.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树立信心。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就包括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代社会,创新能力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而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了解历史教学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它既有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也包含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阅读、思维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对思想、文化和社会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思辨性,而思辨性是创新的最重要素养之一。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探讨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使他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起了快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历史教学注重的是历史素材的应用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积累和运用历史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课题来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比如编写历史故事、制作历史PPT、设计历史模型等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和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还应该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除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外,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
它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品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创新教育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1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表现为创新意识,即不墨守成规,思想活跃,具有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旺盛的求知欲。
其次表现为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及自信心。
统。
1.2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的创造力有个体差异。
美国奥斯本创立的创造学的基本原则是: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力水平可经训练提高。
创新能力也就是创造力,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不是要求他们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上。
1.3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常常受到个性品质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造力与智商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它与人的非智力品质亦密切相关。
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人,他们的智商在中等以上,但不一定是最高的,而他们往往都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力,豁达的态度,做事有耐心、有毅力,能经受失败的挫折,具有人格的独立性,等等。
,创新教育的任务之三是重视对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2.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学科优势,有其自身特殊的学科优势。
这种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2.1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来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梯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
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放 “ 2 (自) o 0 下f 8 I J
口
( 盐城 市 大丰四 中
浅谈初 中历史教 学如何进行创新教 育
周杏陵
江苏 ・ 盐城 240 ) 210
文章编号:6 2 7 9 ( o 8)2 1 4 0 17 — 84 2 o 1— 7 — 1 给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现实搭成一座沟通的桥梁 , 让他们历史功 的愉悦转 化
个学生 的表现 , 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 自主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 它强调 的是思维主体 的意
2凸显主体 地位, 激发学 习兴趣 识性 和 自觉能动性 。 我们在授课 中, 可创设一些 问题情境 , 调动学生 自主参 与, 激发学 习兴趣 。
一
为创造 的原动力 。如社会调查 、 课堂讨论 , 小组合作辩论 , 撰写历史 小论文等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他们每每有所新发现来证实 自 己的能力 , 从而更加 自 。 信 教师要善于捕捉来 自学生思维的灵感, 智 慧的火花 , 不失时机地将 其延伸为思维的过程 , 拓展为创造能力。 比 如, 在讨论岳飞时 , 学生指出 : 岳飞若是拒不执行命令 , 而是乘 胜率
一
论要求我们抛弃那种把一段段历史 一个个问题归纳 出最终结论作
为 目 的教学思路。 标 它重视的是历史问题的解答 、 的过程 , 推理 而不 在于问题 的结论。 这一方 面符合我们历史学科在很 多领域 尚须完善 发 展的趋 势, 符合创新教 学所追求 的开放性多维性 不然会把学 生 限制于教 师布置 的圈子内, 而阻碍他 们创造潜能 的发挥 , 从 给学生 造成思维定势 , 培养思维的惰性 , 从而阻止学生继续前进 。 因而作为 历 史教师 , 没有必要在每一段议论之后都来一个盖棺定论 , 我们要 给学生们 留下继续深入的悬念 , 从而培养他们不停探索 的精神。 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挖掘 丰富、 全面的史实 , 采用学生为 主体
浅谈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浅谈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摘要: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学历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
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
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
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
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除了阅读教材 , 那些 生动逼真 的历史 图片 , 展示 了 历史场景 , 渲染 了气氛 ,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感 性认识 , 的
确为历史课堂增色不少 。但这还远远不够 , 我们应充分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 如运用 电视 、 录像 、 多媒体播放历 史 影片 , 带领学生跨越时空 , 由现实进 人历史 , 让他们成 为历史 的见证人 ,让他 们与历史人物 同呼吸 、共命运 。 这样 , 枯燥 无味的历史知识将 会生动起来 , 死气沉 沉 的 历史事件 将鲜活起来 ,遥远模 糊 的历史 人物将清 晰起 来, 学生的兴趣 和热情也将会高涨起来 。 这种情况下 , 学 生们又怎么能不爱创新 呢?课堂质量怎么能不提高呢? 三、 改变教 学观念 , 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 的教学是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知识传授 , 仅
一
、
改 进教 学 方 法 。 透 创 新 教 育 渗
传统的历史教法是重知识传授 、 重智育 内容 。教师 是注射者 、 生是接受器 , 学 结果 往往是教师讲 得头头 是 道, 学生却是雾里看花 , 久而久之 , 就会 失去学 习的主动 性, 并形成一个 概念“ 历史就是死记 硬背 ”认 为历史 不 , 需要思考与理解 , 更谈不上创新 。 因此 , 改进教 学势在必 行。 要考虑① 怎样才 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兴趣对求 知创 新的重要性是不 言而喻 的。② 如何才能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学习 习惯。 良好 习惯 的养成 , 有助于学生主动掌 握知识 , 而掌握一定知识 又是创新 的先决条件 。③培养 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 了兴趣和 习惯还不够 , 还要有 “ 咬定青 山不放松” 不达到 目的不罢休 的精 神 , 能激 , 才
一
教情绪 。教师要对 教学充满 激情 , 对学生充 满关爱 , 对 自己充满信 心。上课时要调控好学生 , 使学生上课情绪 高涨 , 回答 问题充满激情 。 总之 , 思想 品德 教师只要转变教 学观念 , 关注不 同 学生 , 在课堂 上指导 学生 实施 “ 自主 、 作 、 合 探究 ” 为特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_牟莉萍
二、根据教材特点,设计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等选用恰当的阅读方式,努力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前,常常是从头到尾,把握不住要点读,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教材解剖成一个个基本的知识单位,编写符合学生实际、逻辑性强的阅读提纲,以指导学生钻研教材,让学生利用阅读提纲或提出的问题去读,做到读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强阅读信心。
如学习《花的结构》一节,可编写如下阅读提纲: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其作用各是什么?2.花蕊由哪几部分组成?3.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4.花的其他结构有哪些?作用呢?这种提纲,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很快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为一体,效果很好。
(二)有选择地读不少学生习惯于大段大段地背教科书,将生动的生物科学学成“死物学”,因而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要有选择性,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必须让学生独立阅读、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凡是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独立思考作出答案的则不要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现成答案,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例如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意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没有必要让学生阅读得到现成的答案,而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每一验证性的实验方法、步骤就应让学生独立自学。
(三)专题阅读对分散在不同章节里同类知识则进行归纳整理阅读,使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
让学生通过专题阅读,把前后知识贯通。
(四)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为使学生提高阅读效果,防止遗忘,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善于积累资料,养成“看书必动笔”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理解。
总之,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逐步体会阅读的好处,享受自己通过阅读而掌握课本知识的快乐。
(作者:荣成市第三十六中学)(责任编辑:江 城)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牟莉萍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它包罗万象、五彩缤纷。
翻开历史的篇章,时而让人沉醉于悠悠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时而让人卷入硝烟弥漫的战火当中,时而让人发出哀怨无助的悲叹之声,时而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震撼。
这样的一门情感交融、视野开阔的学科却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使得它成为一门无足轻重的冷门学科。
学校、家长、学生都把历史拒于主课之外。
但随着“3+x”高考在全国的实行,随着国家对“一专多能”人才e的急需,中学历史教学应顺应改革的趋势和意图,打破传统的封闭思维定势,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由于人们思想的陈旧与落后,使得历史的教学改革困难重重却又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学生对显得庞杂、零乱的历史知识感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由此,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被提上了日程。
以下的几点教学尝试供参考与商议。
一、导课新颖别致,能激起学生想听课的好奇心与兴趣感。
导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能否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在老师和学生的脑海中都形成了是一门“副课”的观念,所以很多的老师在上历史课的时候都忽略了导课这一环节,只是平铺直叙,老师一张嘴,学生一支笔,聊聊几分钟的圈圈点点之后,学生就开始摇头晃脑、有口无心的背诵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获取的历史知识也许只有几个简单的历史年代和历史人物,学生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
但如果导课新颖,学生在思维与探索中获取知识,那么我想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心里特征,可以用一首正气浩然的诗,也可以用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也可以用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来作为导课的方式。
如在讲授《戊戌变法》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读谭嗣同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同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的出处,简单的阐述这首诗的意思。
浅析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析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江泽民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创新教育应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历史教学),走学科渗透为主,专门训练为辅的道路。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积极挖掘创新教育因素,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历史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教师应努力营造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培养和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历史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历史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并用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2.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学历史教育一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意识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应如何进行创新。
一、创新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的历史学生。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碎片化的冲击,学生对于枯燥的历史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
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
二、创新的可行性1. 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有力工具。
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 引入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引入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的教学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展望21世纪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中心课题。
因此,作为中小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创新教育、更新观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综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创造发明的过程,历史书中关于创造发明的事例举不胜举,如:四大发明、如翻车、地动仪的制造,如大禹治水、灵渠的开凿,如商鞅变法等众多的社会变革,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无不充满了创造性的思维,这些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关于如何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历史学界有许多论述,但大都以教师为中心,解决主动性问题的前提,所以主动性往往就被歪曲为学习兴趣,以为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就达到了调动主动性的目的。
这种理论上的误解在实践上往往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大讲历史故事,大谈历史趣闻。
事实上,这种趣味至多只算“低趣味”,因为它停留在具体知识面,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首先老师应该以教案为主,主观地拟定问题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先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寻求答案。
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让学生充分表现其独创性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是核心
李政道教授对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创新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状态和批判精神。
因为一个人如果只会接一种固定方式或老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和处
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新能力的。
整天“认真地听课”,“勤奋”地作笔记,“苦苦”地背教材,一旦面临面临问题,则以一双空洞的眼睛,望着教师或教材,试图从中找到现成答案,这正是产生教育致命伤害学生的主动个性、独立思考,如何谈创新?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对教材内容,现有观点提出质疑,随时诱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通过一系列性的设疑、激疑、释疑,让学生了解历史,评判历史,设身处地地理解历史,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
创新与兴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创新过程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而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创新。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从繁琐的条分缕析,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想方设法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图示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浓厚兴趣。
如把历史上的角色让学生自己演,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再如,因为历史教学中不可能使逝去的历史真实再现,善于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把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再现出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能使历史人物的形象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保证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健全的人格是培养创新教育形成的保证。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人格、品质的教育。
一方面,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智商高的人,如果缺乏健全的人格缺少独到见解而依赖性很强,没有坚韧不拨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如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八股文章句句工整,但没有创新,没有个人见解,最终也是一个统治者的工具和奴才而已,既使将儒家典故倒背如流,也无助于开发创造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历史知识中有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
再如孙中山、毛泽东的革命先辈的优秀品格。
更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升华认识,完善人格的最好素材。
从而塑造学生具有开拓进取,积极主动人格。
历史知识瀚海无处。
可吸取、利用、借鉴之处太多太多,只有精心挖掘、积极思考、努力去寻找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就能不断“吸取”其中营养。
当前全国上下大力推选素质教育改革,它既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末有的严峻挑战,更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历史教学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指明光明的前途和努力的方向。
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新型历史教学质量观、人才观,从深层次看到创新教育给历史教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迎来光辉灿烂的历史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