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问题的分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一、名词解释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三、判断题1、种质资源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半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2、种质资源的范围大到全球的种质资源,小到一个基因。
杉木无性系对比测定与选择

杉木无性系对比测定与选择黄开勇;陈代喜;郝海坤;吴友良;莫钊志;韦谋勇;莫宗恒;廖忠雄【摘要】对从广东、贵州、湖南等地引进及广西本地转化培育的182个杉木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参试无性系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大部分生长量不如广西本地对照,尤其是从广西区外引进的无性系;各无性系造林表现早晚相关性显著,最高系数达0.988;广西本地转化培育的无性系遗传稳定性比区外引进的波动大,决选所需时间也较长;早期选择存在更大的错选、漏选风险,其机率分别为44.44%和29.63%;以材积作为主要性状指标对各无性系作Q型样本聚类,经综合判别分析,从参试无性系中选出广运5、柳327、湖南46等27个生长量比较突出的无性系.【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28)006【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杉木;无性系;选择【作者】黄开勇;陈代喜;郝海坤;吴友良;莫钊志;韦谋勇;莫宗恒;廖忠雄【作者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区林业局种子站,广西,南宁,53002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融安县西山林场,广西,融安,546000;广西区林业局种子站,广西,南宁,530022;融安县西山林场,广西,融安,546000;融安县西山林场,广西,融安,546000;国营高峰林场,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70.4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针叶用材树种,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其造林面积和林分蓄积量均居我国人工林的前列.随着国家对林业的分类经营,华南各省区作为国家商品用材林的主要建设基地,将承担着解决我国现在以及未来木材供需矛盾的重大责任,而无性系造林由于选优繁育,并保留母本的优良特性,林相整齐而日益受到重视[1].为此,课题组在“八五”国家杉木攻关课题“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和建筑材优良无性系选育”以及广西“九五”林业重点项目“杉木遗传品质改良及速生丰产组装配套技术推广”的基础上,对既有的杉木无性系对比试验林继续予以观测和分析,以期进一步选择和培育杉木优良无性系,实现杉木人工林“速生、丰产、优质”的培育目标.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广西融安县西山林场和广西区直高峰林场.融安县是融江河流域的中心地区,是我国杉木的主产区之一.高峰林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郊,属于杉木的南部边缘产区.各试点内所安排的试验地均连成一片,立地条件基本相同.试验点基本情况见表1.表1 试验点基本情况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来源试验材料来自于广西、广东、贵州、湖南以及浙江等地不同层次群体转化的无性系共182 个.由于无性系的培育和引进时间不同,故分别于1993 年3 月和1994 年3 月造林.结合广西的生产和科研情况,试验对照均采用广西生产上已普遍使用的种子,即CK1—融水糠杉(全国优良种源之一,比一般种增产20%),CK2—融安西山杉木种子园混合种(全国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的种子园之一,比融水优良种源增产15%左右),CK3—广西选出的优良家系山口38(比融水优良种源增产30%)[2-4].试验造林所用苗木均为1 年生合格苗.2.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分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组设3 个对照,根据试验地情况分别安排3 ~10 次重复,见表2.表2 无性系对比试验排列(不含对照)注:*表示该组试验部分无性系作重复排列试验设4 株小区,直行排列,在各重复之间设有水泥界桩以免混淆.造林密度为2 025 株/hm2,株行距2 m×2 m.在西山试点,整地方式为挖规格为50 cm×50 cm×25 cm的大坑,造林地立地指数为16;在高峰试点,整地方式为挖规格为60 cm×60 cm×30 cm的大坑,造林地立地指数为14.试验林的抚育管理均按生产上的常规方式进行.2.3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2.3.1 数据收集按设计要求,于每年11—12月对各组试验林进行测定,内容为树高和胸径,然后根据树高、胸径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推算其蓄积量.本文主要论述1993 年造林6 年生、7 年生、9年生和1994 年造林5 年生、6 年生以及8 年生的测定数据分析结果.2.3.2 统计分析方法数据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均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for Window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完成[5].对于试验中出现的缺失数据,由系统自动识别和更正.材积计算按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杉木立木蓄积计算公式进行[6-7]:其中:V表示材积;D表示胸径;H表示树高.遗传力计算公式为[1]:其中:h2 表示遗传力;F表示收缩系数,即方差分析中的F值.3 结果与分析3.1 生长量差异分析3.1.1 生长量汇总及分析对于树高、胸径直接采用原始测定数据进行平均汇总.对于材积则先进行单株材积计算后再进行平均汇总.各组试验林生长情况调查见表3,4.表3 西山林场试点各年龄无性系生长量调查续表注:*代表1994 年第2 组试验改用普通无性系代替山口38作CK3.表4 高峰林场试点各年龄无性系生长量调查从表3,4 可以看出,各组试验林的生长量存在差异,比较相同年龄阶段的试验林,尽管高峰试点属于杉木的边缘产区,但采用广西区内选择的无性系,其生长量仍然比在属于杉木中心产区的西山试点采用的外来无性系表现好.此外,大部分无性系生长不如对照,尤其在西山试点.在试验中,CK3 显示出极高和稳定的生长表现,生长量优于它的无性系屈指可数,说明以广西本地选育的优良家系作为对照而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将不但有高的遗传增益,而且可望获得高水平的生长量.张文峤[4]曾于1996 年对西山林场试验点1993 年第1 组的试验林作过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该组无性系的生长存在显著的差异,虽与本次分析的结果相一致,但当时初选的比CK3 生长量大的5 个无性系,经本次筛选,仅有4 个无性系的材积生长超过CK2 的水平而没达到CK3 的水平.不但说明广西本地优良家系后期的高生长量水平,同时也意味着随林龄的增长,参试各无性系生长的速率会由于各种因素(遗传、环境)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因此,对于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在早期(6 年生及以前)就进行决选,是有一定风险的.3.1.2 表型方差及遗传力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且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差异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与黄开勇[3]于2003 年对在高峰林场进行的杉木二代种子园子代引进试验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了无论是家系或是无性系,其遗传差异会在生长过程中通过表型不断得到表现,这一点在良种选育过程中应该得到重视.随着林龄的增加,总的来说,来自遗传变异方面的影响有增大的趋势,意味着受环境变动所引起的影响不断减少.主要采用广西区外无性系的西山试点,同一组试验的遗传力参数相差的绝对值基本稳定在0.1 左右,说明在这个年龄段,由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差异已趋于平衡,造成差异的原因已逐渐以来自于遗传的差异为主.因此,在此年龄阶段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是相对可靠的.而对采用广西区内无性系的高峰试点进行遗传力分析结果显示,其变异系数波动的幅度仍相对较大,极值相差达0.3 以上,说明对广西区内选育的无性系,此时进行选择将会有一定的风险.见表5.表5 各年龄广义遗传力分析注:“*”括号内数字表示的是1994 年试验造林的林分年龄;“—”表示收缩系数未达显著水平,而不作遗传力计算.3.2 生长量秩次相关分析对各林龄段的生长量指标作秩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采用广西区外无性系在西山林场试点营造的试验林,各组的造林表现不但存在着明显的早晚正相关性,相关系数甚至达到0.988,且有随年龄增长趋于增大的倾向,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那么此阶段对于该组参试无性系的选择,已经有了很高的可靠性;而全部采用广西区内无性系进行试验的高峰林场试点,其早晚相关性虽然部分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波动幅度较大,如1994 年营造的第1 组试验林,其3 年生与6年生胸径的相关系数为0.879,达极显著水平,而6年生与8 年生的相关系数却为0.205,根本不显著,因此在该试点进行试验的参试无性系表现仍不算稳定,说明在该林龄阶段对广西区内无性系进行选择要比广西区外无性系存在着更大的风险.3.3 聚类分析3.3.1 聚类方法采用组间平均连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即Q型样本聚类.变量距离的计算采用欧氏距离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计算法.因本试验中参与聚类的各无性系所在的试验组合中对照的生长量并不相同或采用的是不同的对照,故在聚类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了统一量化处理.处理的方法是采用各无性系与各个对照的比值为新的聚类变量数据,这并不影响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3.3.2 无性系聚类和判定从年生长量秩次相关分析得知,各组试验林的前后阶段生长的相关性大部分达到极显著和显著的水平.因此,仅以6(7)年和8(9)年测定的数据进行聚类.聚类结果的树形图因广占篇幅,本文略去不表.仅将各无性系按材积生长量以3 类和5 类分别进行划分,其结果见表6.从表6,7 可以看出,在生长后期进行选择时,总的趋势是选出的无性系数量会有所减少,比较这两个阶段选择的结果,不难发现早期进行选择,错选和漏选情况发生的机率较大,进一步说明了较早时期进行无性系选择的风险性.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阮梓材[1]、雷布先[8]、王明庥[9]、饶显生[10]、赵承开[11]等认为杉木优良家系、无性系选择应在造林6 年以后进行,最好在8 ~10 年的论断.表6 各组试验优良无性系判定结果续表注:括号内数字表示1993 年进行造林试验;“#”表示错选,“*”表示漏选. 表7 无性系选择风险3.4 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对以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其与对照的生长量作全面比较,可以从参试的广西区内外的无性系中选择出广运5、柳327 以及湖南46 等27个生长表现比较突出的优良无性系,占182 个参试无性系及家系的14.8%.其中从广西区外引进的有5 个,占参试无性系和家系的2.7%.对于这部分选出的无性系,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广西区内适当推广.4 结论(1)本试验共有来自区内外的无性系182 个,其中仅有27 个达到或超过广西本地选育的优良种源的生长量水平.从广西区外引进的无性系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仅为5 个,其他均是广西区内转化选育的无性系.因此,在广西的推广造林中,盲目引进外省种源的做法并不可取,应主要着眼于广西区内进行选育.(2)杉木无性系的早期选择会存在错选和漏选的风险,机率分别为44.44%和29.63%,晚期进行选择将比早期更加可靠.(3)由于广西区内选育的无性系在5,6 年生时,其遗传变异仍然存在较大的波动.因此在对其进行选育时,决选时间应作适当推迟.[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阮梓材.杉木遗传改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2]陈代喜,黄开勇,张文峤,等.杉木二代园子代区域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1998,27(1):11 -15.[3]黄开勇,陈代喜,廖忠雄,等.外源杉木二代种子园子代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75 -180.[4]张文峤,陈代喜,韦孟琼,等.杉木无性系区域化试验的初步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6,25(4):201 -205.[5]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2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6]黄海仲,兰向宏,王自龙,等.杉木人工林迹地更新树种选择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7,26(3):113.[7]邓绍林.桂西北杉木人工林伐根直径材积表编制及应用[J].广西林业科学,1999,28(3):140.[8]雷布先,陈代喜,孙培琨,等.杉木后代测定与家系选择研究[J].广西林业科技,1991,20(3):127.[9]王明庥.林木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0]饶显生,程书建,刘化桐,等.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可靠性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1):82-85.[11]赵承开.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和增益[J].林业科学,2002,38(4):53 -60.。
湿加松引种试验林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

湿加松引种试验林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张著奎+(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福建上杭364200)摘要:通过对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收集的湿加松引种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进行优良家系的选择。
结果表明:各参试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利用20%入选率选择出湿加松引种试验林优良家系6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698.36%,乎均材积现实遗传增益达722.86%,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湿加松;引种试验;遗传变异;优良家系;选择中图分类号:$7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80(2013)01—0072—05目前,遗传改良技术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究更多集中在杉木、马尾松等常见树种,对湿加松等引种试验的研究相对较少”3|。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1999年营造的湿加松引种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调查,估算家系遗传力等参数,筛选一批速生优良家系供生产应用。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地理坐标为116。
39’E、25。
08’N,处于武夷山脉南段的低山丘陵地段,平均海拔450~500m。
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平均坡度5—20。
该地区热量充足,年均气温19.2。
C,无霜期295d,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732m m,比较有利于湿加松的生长。
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1998年从广东省林科院引进的湿地松和加勒比松的杂种家系和部分对照家系种子。
其中杂种家系种子32个号(1—3l号、34号),对照家系种子7个号。
对照分别为加勒比松无性系自由授粉种子(C K。
)2个号(32号、33号),加勒比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CK:)3个号(35号、36号、37号),本地马尾松普通种(CK,)2个号(38号、39号)。
2.2试验方法1998年9月,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分家系进行容器苗培育,1999年6月栽植。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参试材料39个家系(含对照),20个区组,2株小区,其中15号、37号和39号家系由于保存株数太少,不纳入统计分析,实际共保留36参试家系(含对照)。
杉木无性系雌球花量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杉木无性系雌球花量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莫昭展;梁海清
【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7)5
【摘要】通过对广西柳州地区杉木种子园母树的雌球花量与树高、胸径、冠幅、冠高、树冠表面积等生长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用生长性状对雌球花量进行间接选择效率不高;雌球花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变异小,性状比较稳定.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树冠表面积对雌球花量的直接作用最大.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莫昭展;梁海清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玉林,5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雌球花量变异及稳定性评价 [J], 李国锋;张华新
2.杉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J], 胡德活;阮梓材;钱志能;黄越茂;黄小平;陈忠林
3.杉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J], 胡德活;阮梓材;钱志能;黄越茂;黄小平;陈忠林
4.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 [J], 张海燕
5.广西杉木无性系的总花量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J], 莫昭展;施新程;梁海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性系育种——精选推荐

无性系育种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现状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eion)是指没有精子或卵子直接参与的繁殖过程。
由树木母体的一群细胞、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到长成完整的植株。
无性系(clone)是指某一原始母株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一群个体的总称无性系育种(clonal breeding)是相对于有性选育过程而言的。
对于易于无性繁殖的树种,从普通林分、人工林分或杂种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用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按育种目标和要求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推广应用于生产。
这整个过程较无性系育种。
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都开展了林木树种无性繁殖和无性系造林的研究。
在阔叶用材树种中,已在人工林和园林绿化中应用无性系的树种有:杨树、柳树、桉树、泡桐、木麻黄、柚木、刺槐、悬铃木、杜仲、榆树、鹅掌揪等。
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板栗、枣等杨树、柳树无性系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森林树种无性系应用最早取得成效的实例。
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类树种易于种间杂交,容易获得杂种;二是容易扦插繁殖。
通过种间杂交,使显性、超显性和加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产生杂种优势,利用无性繁殖,固定这些优势,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并使生产群体的性状稳定一致,以利于提高产量和便于经营。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统计,当前全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约140万hm2,这个统计尚不包括中国的数据。
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在用材树种中,杨树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开展的最早,规模最大,也最有成效。
这些人工林所使用的无性系,大多起源于黑杨派,即美洲黑杨、欧洲黑杨和它们的杂种一欧美杨。
自80年代初大规模推广杨树无性系造林以来,在我国黄淮、江淮平原营造工业原料人工林50万hm2,已具有工业利用规模,使这些原本缺林少村的地区,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分析 (6)2.1 总体情况概述 (7)2.2 各树种种质资源数量与分布特点 (7)2.3 主要树种种质资源特性分析 (8)三、林木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9)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10)3.2 物种多样性分析 (12)3.3 生态多样性分析 (13)四、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14)4.1 保护策略与措施 (15)4.2 开发利用方向与建议 (16)4.3 保护与利用的效益评估 (18)五、结论与建议 (19)5.1 调查结论总结 (21)5.2 对政策与管理的建议 (22)5.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3)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林木种质资源作为自然界中宝贵的遗传资源,对于培育新品种、改良现有林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利用现状,为林木育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旨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本报告以全国范围内的林木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现状及其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报告内容涵盖了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况、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旨在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林木种质资源作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林木种质资源不仅为造林、育种提供遗传材料,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迁,我国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和破坏,亟需加强调查与保护。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其及研究进展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其及研究进展朱积余 莫钊志(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01) (广西林业厅种子站 南宁 530022)摘要 综述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历史和国内外现状,介绍和评价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设施保存三种方式,并展望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种质资源 保存 现状 进展1 引言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生物圈的扩大,工业的发展,生物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和无计划的生物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物种的灭绝和遗传退化。
例如,农(林)业生产中追求高产高效而采用单一品种大规模种植,造成病虫害连年发生,而且灾害的频率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这种生产模式以及人们为改良品种而进行的选育引起作物本身的遗传基础起来越窄,导致抗病虫害和适应逆境的能力越来越低,从而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再者,由于森林资源,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引起水土流失,沙漠化速度加快,气候恶化,水库江河淤塞,频繁的洪涝和干旱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种质资源的消失的速度加快。
地球上有记载的生物种约150万种,其中植物种类近30万种,目前被人类栽培利用的植物种仅1500多种(不含品种)。
据统计每年大约2000种高等植物从地球上消失,现存的高等植物的10%~20%也正濒临灭绝的境地。
多数植物当我们还未认识时,就已消失灭绝了。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 N EP)估计,到2135年,将有50%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这将是人类自导自演的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生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生物新用途开发应用已渗透到农林、水产、矿产、环保、能源、旅游和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为生物的利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而物种的灭绝,种质资源的丢失,将会给子孙后代在生物利用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遗憾。
因此,为了未来的发展而广泛地收集保存包括至今尚未利用的生物种质资源,尤其是保存陆地生态系的主体——林木种质资源,已是刻不容缓。
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叶片数量性状与生长评价

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叶片数量性状与生长评价裘珍飞【摘要】为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对5年生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试验林中9个优良无性系(F1、SR3、SR9、SR14、SR17、SR18、SR25、SR38、SR41)开展叶片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无性系叶片在形态、结构、化学性状都存在显著差异,以形态性状变异系数最大,其中叶面积(LA)和叶宽(LW)可作为直观区别无性系的可靠指标.SR18、SR17和SR14号无性系的树高(H)和胸径(DBH)生长具有显著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LW与H,LW、LA、比叶面积(SLA)与DBH呈显著线性关系,而叶长(LL)、干物质量(LDMC)、C、N、P、C/N和N/P与H和DBH相关性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名前4位的是SR17、SR18、SR41、SR14,可作为直接生产和后续育种工作的有效资源加以应用.【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年(卷),期】2017(025)005【总页数】7页(P465-471)【关键词】黑木相思;无性系;叶片;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生长量【作者】裘珍飞【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 510520【正文语种】中文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是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树种,为相思类最高大乔木之一,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黑木相思木纹美丽,材质好,具有固氮根瘤,枯落物丰富,改土性能好,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后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成功种植[1−2]。
本世纪以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与嘉汉林业合作,通过无性系选育,克服了分枝多,主干不明显的问题,黑木相思已成为我国华南地区速生丰产、珍贵用材和生态公益等多用途树种[3−4]。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起,黑木相思无性系造林面积以每年超过666.7 hm2的速度发展。
杉木二代种子园无性系单交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A S t u d y o n Ge n e t i c Va r i a t i o n s o f S e c o n d— - Ge n e r a t i o n S e e d Or c h a r d Cl o n e s S i n g l e . - c r o s s P r o g e n i e s a n d S u p e r i o r F a mi l y S e l e c t i o n o f Ch i n e s e F i r
关键词 : 杉木 ; 单交 子代 ; 遗传变异 ;优 良家系选择
中 图分 类 号 : S 7 9 1 . 2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7 0 5 ( 2 0 1 3 ) 0 5 - 0 0 6 9 - 0 4
动积 温 为 5 1 1 0 . 9 o C, 年无 霜期 2 9 0 d , 年 平均 降水 量为
试 验地位 于 贵州省 黎平 县城 东北 郊 1 6 k m处 的黎 平县 国营 东 风 林 场 ( 以下简称 东风林场 ) , 地 处 北 纬 2 6 。 1 8 , 东经 1 0 9 。 1 0 。该场气 候 属 中亚热 带 温 暖 湿润 季风 气 候 区 , 冬 无严寒 , 夏无 酷暑 , 雨 量 充 沛 。海 拔 4 5 0 m左 右 , 年平均 气 温 1 6 . 2 o C, 最高 气温 3 7 . 7℃ , 最 低气 温 一 8 . 4℃ , 年总 积 温 60 4 1 . 4℃ , ≥1 0 o C的 年活
2 0 0 6年使用 东 风 林 场 杉 木 2代 种 子 园 入 园 8个 无性 系 花粉 , 与雌 花数 量满 足控 制授 粉 的 2 7个 2代 种 子 园入 园无性 系进 行单 交试 验 , 获得 2 7个 全 同胞 家 系
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分析

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分析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价值。
在杉木的栽培中,无性系繁育技术对于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木材品质和抗逆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杉木栽培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杉木的无性系繁育技术概述无性系繁育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方法培育出具有一定遗传优势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这些无性系具有遗传稳定、生长快速、形态规整、木材质优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可以用于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和林木改良。
杉木的无性系繁育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材料、繁殖方法、无性系选择和鉴定等环节。
在选择材料方面,杉木的无性系繁育通常以母树为基础,选择生长迅速、形态良好、木质坚实、抗逆性强的母树作为杂交或无性系繁育的材料。
这些母树应当具有较好的遗传背景和品质,以确保繁育出的无性系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
在繁殖方法方面,杉木的无性系繁育主要采用嫁接和扦插两种方法。
嫁接是将母树的优良无性系嫁接到砧木上进行繁殖,可以获得具有母树遗传特点的优良无性系。
扦插则是将母树的枝条或嫩枝插入育苗基质中进行生根生长,是一种常用的无性系繁育方法。
在无性系选择和鉴定方面,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对无性系进行遗传标记和遗传背景分析,以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点和稳定性状的无性系。
这些无性系可以用于建立无性系种质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和用途的需求。
1. 良种选育杉木的无性系繁育技术中,良种选育是关键的一环。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生长性状的母本,是繁育出优良无性系的基础。
良种选育包括母树的筛选和鉴定、遗传背景和遗传标记分析等环节。
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对母树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遗传标记,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稳定性状的母树,为无性系繁育提供可靠的材料基础。
2. 繁殖方法在无性系繁育中,繁殖方法的选择对于繁育出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无性系具有重要影响。
杉木的无性系繁育主要采用嫁接和扦插两种方法进行繁育。
嫁接适用于繁育具有母树遗传特点的优良无性系,是一种常用的无性系繁育方法。
林木育种

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优良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林木遗传改良:为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
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
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
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种质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对于栽培植物又常称为种质资源。
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培称为引种。
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种源: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的原产地产地: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的生产地(区)种源选择: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造林生境筛选最佳种源的过程。
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在同一地区的栽培对比试验。
地理变异: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基因交流的限制,群体间在各性状上发生了遗传分化的现象。
优树: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林木中,生长、干形、材性、抗逆性等性状特别优异的单株。
杂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交配称之杂交。
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间或同一个体内交配称之自交。
近交:遗传型相近的个体间交配称之近交。
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远的个体间杂交,一般指属间、种间杂交。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获得杂种,经遗传测定选出并繁育优良杂交种(品种)的过程。
杂种优势:指杂种在经济性状、抗逆性、适应性等性状上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种子园: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组成,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林木种子生产专用林,它采用隔离方式以防止外源不良花粉传入,采用集约经营方式经保证种子高产稳产和便于采集。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林木是我们重要的天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而林木的遗传育种和改良则是保护和提高林木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林木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以及林木的常见遗传改良措施。
一、林木遗传育种的概念林木遗传育种是利用林木的遗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和交配,以改良和提高林木的优良性状的方法。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创造具有良好生长性、抗逆性、木材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域和用途的需求。
二、林木遗传育种的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是林木遗传育种的核心步骤。
选择育种方法分为单株选择和家系选择两种。
单株选择是通过选择单个林木株系的个体表现,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殖。
家系选择则是选取一批具有良好性状的株系进行连续繁殖,以增加优良基因在种群中的比例。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间的杂交,产生新的组合并利用互补性或优势效应改良林木。
常用的杂交育种方法有间接杂交、直接杂交和复交等。
间接杂交是通过中间材料,选择具有不同有利性状的亲本进行交配;直接杂交是直接选择具有不同有利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复交则是选择已经经过初步改良的株系进行进一步的杂交。
3. 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紫外线诱变育种是利用紫外线辐射对林木种子进行处理,诱发其基因突变,产生新的遗传类型。
经过筛选和选择,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体作为材料进行育种。
三、林木遗传育种的意义1. 提高林木生产力通过林木遗传育种,可以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新品种,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 提高木材品质通过遗传育种,可以选育出木材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如树种中的红豆杉和柚木等,其木材具有优异的外观、物理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可以提高木材的使用价值。
3. 适应环境变化林木遗传育种可以提高林木的抗逆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劣条件。
四、林木的遗传改良措施1. 选择良种选择良种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柚品种(系)选育评述

2021年第50卷第3期中国南方果树201我国柚品种(系)选育评述汪奇U2,王梦娣、李爱基S余天林2,安烁宇2,沈雁\李新国U2(1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口 570228;2海南省澄迈县蜜抽研究所,海南澄迈571900)摘要查阅中国知网、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中国果树志•柑桔卷》等资料,收集1985--2020 年我国柚品种(系)选育信息,共统计出在文献中介绍较详细的柚品种(系)163个,其中完成品种审 定(认定、鉴定等)的品种62个。
分析这62个品种的审定(认定、鉴定等)年份、成熟期、选育方法 等,发现我国柚品种的选育自1985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后数量明显增多;选育方法以 芽变(33. 3%)和实生选育(15. 7%)为主;选育品种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一 11月;选育品种的果 肉颜色主要为白肉品种,其次为红肉品种,黄肉品种数量最少;品种选育有3个骨干亲本“沙田柚”“琯溪蜜柚”“安江香柚”,分别衍生形成了不同规模和特点的品种系谱。
关键词柚;品种;品系;系谱分析抽(Citrws grawc/k Osbeck)为我国古老 的柑桔栽培种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中国作为世界柚类的原产地和遗传变异中心,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长达3 000多年的 栽培历史,栽培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和产量均 居世界首位X,并且栽培种类繁多,包括我国 本土柚、国外引进优势种以及实生种的变异种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栽培柚类型有120个以上[2],加之柚的单胚性,在实生繁殖 情况下,因自然或人工授粉的影响,其实生植 株可能为天然杂种和人工杂种或产生其他实 生变异:1:;在嫁接繁殖或其他营养繁殖的情况下,因长期的外界自然生态条件影响,也可 能发生芽变X。
我国的柚产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态条件复杂,并且经过长期发展,形成 了三个中心产区,东南沿海柚产区,华南柚产 区,西南及江南柚产区[3]。
品种系谱分析在追踪骨干亲本、揭示种 质资源来源、了解育种亲本组成以及育种亲本选配规律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果树育种上,已有梨[7]、苹果[8]、杏[9]、葡萄[1°]、猕猴桃[6]等物种的系谱分析。
柚木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1)

(林木育种学)第二章种源与优树选择

指数选择法:将全部性状的信息综合成一个简单 的指数值,权当一个性状进行选择。
随选择性状增多,对单一性状的改良效果下降。18
(三) 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遗传增益:是选择响应(R0)与原始群体的平均表现型值 (P)的百分比。ΔG= R0/P
13
2人工选择形式
(1)按谱系利用:
单株选择:谱系清楚的选择
混合选择:谱系不清楚,不利用亲子间谱系关系
(2)按亲缘方向:
前向选择:对后代的选择
后向选择:对亲代的选择
(3)按遗传背景:
遗传型选择:在遗传测定基础上的选择
表现型选择:根据表现型做出的选择
14
3几种选择方式利用分析
(1)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混合选择: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 表现型淘汰一批低劣个体,或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 优良个体,并对中选个体混合采种(条),混合繁殖。 单株选择:根据入选标准挑选优良个体,分别采 种(条) ,单独繁殖。 性状遗传力低时应采取单株选择,如根据子代表 现对亲本回选;在性状遗传力较高时两种选择的效 果相似。
我国地形变化复杂,气候因素变化剧烈,加上 树种通常呈不连续变异。因此,按国外方法定点采 样并不一定适宜。近年在杉木、油松种源试验中都 采用了主分量分析法。
29
(三) 选择采种林分和采种 母树、进行采种
采种林分的起源要明确,应尽量用天然林, 林分组成和结构要比较一致,密度不能太低, 以保证异花授粉。采种林分应达结实盛期。
第二阶段还要观测雌雄花初花期和盛花期,初果期及盛 果期。
(4)病虫害调查结合生长观察。
大果青杄优良无性系选择

大果青杆优良无性系选择王秋生安三平许娜王丽芳大果青杆(Picea neoveitchii Mast.)是裸子植物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的常绿乔木,是国家H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目前对大果青杆的研究几为空白,仅有少数研究涉及到大果青杆的残存地理分布、群落特性和种群动态研究、谱系地理学研究、播种育苗技术、起源与物种形态、珍稀树种资源及其价值探讨、保护现状及保护策略等。
由于大果青杆材质好,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加之大果青杆结果周期长,种子空粒多,完整种子少,种子产量小,传播范围小,土壤种子库存量少,发芽率低不利于幼苗转化,其生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
因此,在小陇山林区采用嫁接繁殖的方式建立大果青杆种质资源保存林,能较好地保护物种及其遗传的多样性,而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优选评价有利于保护和提高遗传变异性。
一、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区概况试验地设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沙坝国家级云杉种质资源库实验基地。
地理坐标为E105°54‘用34。
34舄海拔高度1560米,年均气温7.2%,极端最高气温32尤,极端最低气温-27%;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年活动积温2480壬;初霜期10月16日,晚霜期5月4日,无霜期154天。
土壤为棕壤土。
(二)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2010年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沙坝国家级云杉种质资源库,以采集于湖北神农架的20个大果青杆优良单株上的穗条为接穗,8年生青海云杉为砧木,嫁接而成的大果青杆20个嫁接无性系。
2015年按无性系顺序定植,株行距为1米x1米。
2018年(嫁接苗龄9年),2019年(嫁接苗龄10年)在苗木停止生长后对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新梢长、南北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
(三)研究方法树木的综合评价常常要用到多个性状。
本试验以单株测定值为单元,对无性系分株的树高、胸径、新梢长和冠幅做多因素方差分析;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逆境条件下反应的强弱,它可与植株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以及酶等结合、交联让其失去活性,这将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会对生物大分子产生破坏作用。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青海云杉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早期评价

第52卷第2期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52No.22024年2月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Feb.20241)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D2200303);中央财政林木良种补贴项目㊂第一作者简介:许娜,女,1985年1月生,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㊂E-mail:401193768@.qq.com㊂通信作者:安三平,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㊂E-mail:ansanplks@126.com㊂收稿日期:2023年8月21日㊂责任编辑:段柯羽㊂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青海云杉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早期评价1)许娜(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天水,741022)王军辉安三平㊀王丽芳(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㊀㊀摘㊀要㊀通过对100个青海云杉无性系不同树龄(7㊁9㊁13㊁14a)时期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测定及选优,为甘肃省天水小陇山地区青海云杉的良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提供基础㊂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营造5个区组2株小区建立100个青海云杉无性系对比试验林,对试验林7㊁9㊁13㊁14a时期生长性状,如树高㊁新梢㊁胸径㊁冠幅进行调查,并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选择优良无性系㊂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无性系7㊁9㊁13㊁14a树高㊁新梢㊁胸径㊁冠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㊂通过各树龄的树高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树龄㊁区组㊁无性系㊁树龄ˑ无性系互作效应㊁区组ˑ无性系互作效应均有显著差异(P<0.05),树龄效应方差分量占比为77.5%,受树龄效应影响较大㊂不同树龄时无性系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22.07% 60.37%,遗传变异系数为7.55% 29.78%,重复力为0.36 0.86㊂采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计算无性系树高遗传值,从100个无性系中选出5个青海云杉无性系,其入选率为5%,树高遗传增益为15.65%㊂青海云杉无性系生长性状存在广泛遗传变异,无性系对树高的方差分量占比逐年提升,生长性状受很强的遗传因素控制㊂根据树高育种值筛选的5个优良无性系分别为:08青大039㊁08青大035㊁08青大012㊁08青大018㊁08青大007㊂关键词㊀青海云杉;无性系;遗传变异;育种值分类号㊀S722.5EarlyEvaluationofPiceacrassifoliaCloneGrowthTraitsByMixedLinearModels//XuNa(Gan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SecondaryForestCultivation(GansuXiaolongshanMountai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Tianshui741022,P.R.China);WangJunhui(KeyLaboratoryofTreeBreedingandCultivationof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AnSanping,WangLifang(Gan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SecondaryForestCultivation(GansuXiaolongshanMountain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24,52(2):25-30.Toconductgeneticdeterminationandselectionofgrowthtraitsof100Piceacrassifoliacloneswithdifferentages(7,9,13,14a),whichcanprovideabasisforthebreedingandpromotionofimprovedvarietiesofP.crassifoliaintheXia⁃olongshanmountainareaofTianshui,GansuProvince.Acompletelyrandomizedblockdesignwasusedtoestablish100P.crassifoliaclonecomparativeexperimentalforests,with5blockgroupsand2treespersmallplots.Thegrowthtraitsoftreeheight,newshoots,diameteratbreastheight,andcrownwidthwereinvestigatedduringthe7,9,13,and14aperiods.Dataanalysisandgeneticparameterestimationwereconductedtoselectsuperiorclon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1)intreeheight,newshoots,diameteratbreastheight,andcrownwidthamongtheP.crassifoliaclonesat7,9,13,and14aages.Varianceanalysisoftreeheightatdifferentages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ge,block,clone,ageandcloneinteractioneffect,andblockandcloneinteractioneffect(P<0.05).Theageeffectvariancecomponentaccountedfor77.5%ofthetotalvariance,indicatingasignificantinfluenceofage.Thepheno⁃typicvariationcoefficientofdifferenttraitsindifferentagesrangedfrom22.07%to60.37%,thegeneticvariationcoeffi⁃cientrangedfrom7.55%to29.78%,andtherepeatabilityrangedfrom0.36to0.86.Thebestlinearunbiasedestimationmethodwasusedtocalculatethegeneticvalueofclonetreeheight,and5P.crassifoliacloneswereselectedfromthe100clones,withaselectionrateof5%andageneticgainof15.65%fortreeheight.ThereisextensivegeneticvariationinthegrowthtraitsofP.crassifoliaclones,andthevariancecomponentofclonesfortreeheightincreasesyearbyyear,indicatingastronggeneticcontrolofgrowthtraits.The5selectedsuperiorclonesbasedontreeheightbreedingvalueare:08QD039,08QD035,08QD012,08QD018,and08QD007.Keywords㊀Piceacrassifolia;Clones;Geneticvariation;Breedingvalue㊀㊀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为松科云杉属植物,是我国西北特有树种,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造林和绿化的主要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㊁甘肃㊁宁夏㊁内蒙古等地,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㊂青海云杉是祁连山区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组成群系,具有较强的抗旱㊁抗寒㊁抗病虫害㊁耐贫瘠土壤等特性,主要生长在1600 3800m的海拔地带[3-4]㊂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已开始对青海云杉进行研究,主要为树种立木资源调查㊁林分类型划分,间伐等宏观方面,对青海云杉家系优良性状遗传改良选择的研究较多,对单独以亲本无性系为材料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较少[5]㊂目前,优良性状遗传改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生态环境㊁无性繁殖材料㊁种子园营建等对青海云杉良种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6-7]㊂育种者在很早就意识到无性系林业可以在短时间获得较大效益,同时,其具有集约经营㊁目的性强㊁生产周期短等技术上的特点㊂因此,对各树种无性系的选育试验较多㊂针叶树种中无性系发展最快的是杉木树种,大批优良杉木无性系人工林已成为南方主要用材林基地[8-9]㊂选育获得较高经济性状的优质新品种是林木育种的最终目的[10]㊂有研究表明,不同欧洲云杉种群能够适应特定的生长环境[11]㊂具有不同生长性状是林木生长优良评判中最直观的表现,而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12]㊂育种值是性状表型值中遗传效应的加性效应,反映遗传效应的大小,其剔除了环境的影响[13]㊂目前,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被广泛运用,其采用混合模型对遗传参数进行无偏估计育种值,该方法得出的育种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大且能够有效消除非遗传因素的影响[14-15]㊂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能够对林业上待测群体数量规模大且因测定林建立时间不同㊁亲本数量不统一㊁试验林保存数量不同而导致观测数据结构复杂的不平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消除遗传因素的误差,提高遗传评价和选择的准确性[16]㊂本研究以青海云杉无性系7㊁9㊁13㊁14a时期的树高进行育种值选择,以期筛选出适合甘肃周边地区速生优质且具有稳定遗传的无性系,为建立青海云杉优良种子园及多时代轮回选择提供优良繁殖材料㊂1㊀研究区概况试验林位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沙坝国家云杉种质资源库㊂地理中心坐标为105ʎ54ᶄE㊁34ʎ34ᶄN,海拔1560m,年平均降水量800mm,年平均气温7.2ħ,极端最高温32ħ,极端最低温-27ħ,年积温2480ħ,无霜期154d㊂土壤为山地棕壤㊂自然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现存植被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森林覆盖率98%㊂2㊀材料与方法参试的100个青海云杉无性系来源于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沙坝种子园㊂2007年从青海大通东峡林场种子园采集接穗,2008年在沙坝试验基地嫁接,2011年营建无性系试验林㊂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株小区,5次重复,株行距2.0mˑ2.0m,面积0.413hm2㊂2.1㊀测定指标及方法100个青海云杉无性系各性状遗传变异评价:2015年测定无性系的树高及新梢生长量㊂2017年㊁2021年㊁2022年分别测定青海云杉100个无性系树高㊁胸径㊁冠幅㊁新梢等指标(实测963株,缺47株)㊂优良无性系选择:采用青海云杉试验林树高育种值开展优良无性系选择㊂2.2㊀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的GLM模块进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㊂采用R语言ASReml-R程序估算青海云杉无性系树高遗传值㊂使用混合线性模型对试验林的树高方差分析㊁无性系重复力㊁亲本无性系进行育种值估算㊂以单株调查值为单位,对无性系树高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㊂混合线性模型为:Xijk=μ+Bi+Fj+BFij+eijk㊂式中:X为第i区组第j个无形系第k棵树单株观测值;μ为试验均值;Bi为第i区组处理(固定);Fj为第j个无形系效应(随机);BFij为第i区组ˑ第j个无性系的互作效应(随机);eijk为第i区组第j个无形系第k棵树的残差项㊂试验林的树高育种值估算采用模型为:y=Xβ+Zu+e㊂式中:y为一个维的观察向量;β为固定效应向量(区组);u为随机效应向量(家系内单株);e为随机误差向量;X和Z分别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设计矩阵㊂将随机效应预测简称为最佳线性无偏预测估计[17]㊂无性系树高重复力计算公式如下:R=1-1/F㊂式中:R为无性系重复力;F为方差分析中F值㊂遗传增益计算公式如下:Δ=SR Xˑ100%㊂式中:Δ为遗传增益值;S为选择差;R为无性系重复力; X为无性系总体均值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青海云杉无性系方差分析对100个青海云杉无性系不同树龄(7㊁9㊁13㊁14a)时期生长性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青海云杉无性系平均保存率为95%㊂由表1可知,7㊁9㊁13㊁14年生无性系树高㊁新梢㊁胸径㊁冠幅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㊂新梢在不同树龄各区组间均呈显著或无显著6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差异㊂各性状在不同树龄各区组ˑ无性系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这表明各性状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较大㊂表1㊀青海云杉无性系不同树龄性状方差分析结果树龄/a性状变异来源自由度均方F值7树高无性系991717.7631.639∗∗区组4476.0030.371无性系ˑ区组394484.8860.471∗误差11104.500-新梢无性系99178.9740.612∗∗区组4226.4510.140无性系ˑ区组39493.4290.183∗误差136.125-9树高无性系997861.9134.014∗∗区组47077.6173.613∗∗无性系ˑ区组3742893.1051.477∗∗误差4851958.852-新梢无性系99476.0852.677∗∗区组4390.6402.196无性系ˑ区组374270.8351.523∗∗误差485177.864-胸径无性系992.2282.608∗∗区组42.6083.053∗无性系ˑ区组3741.2481.461∗∗误差4850.854-冠幅无性系992204.5023.005∗∗区组43282.0714.474∗∗无性系ˑ区组374811.8201.107∗误差485733.507-13树高无性系9915007.3705.608∗∗区组49825.0773.671∗∗无性系ˑ区组3704283.4211.601∗∗误差4452676.289-新梢无性系99481.4512.230∗∗区组4690.6223.199∗无性系ˑ区组370244.4891.133∗误差445215.854-胸径无性系998.2015.188∗∗区组45.3993.415∗∗无性系ˑ区组3692.3511.487∗∗误差4441.581-冠幅无性系997421.3285.849∗∗区组46405.9955.049∗∗无性系ˑ区组3702304.5721.816∗∗误差4451268.750-14树高无性系9926511.6506.575∗∗重复410473.1202.597∗无性系∗重复3594902.5611.216∗误差3814032.155-新梢无性系99657.2332.382∗∗区组4357.1171.294无性系ˑ区组358337.7231.224∗误差379275.885-胸径无性系9912.0506.917∗∗区组48.6314.954∗∗无性系ˑ区组3572.0911.200∗误差3791.742-冠幅无性系9910430.16010.189∗∗区组420084.22019.622∗∗无性系ˑ区组3593747.9543.662∗∗误差3811023.582-㊀㊀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㊂综合不同树龄无性系树高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树龄㊁区组㊁无性系㊁树龄ˑ无性系互作效应㊁区组ˑ无性系互作效应间差异显著㊂由表2可知,树高主要受树龄效应的影响,树龄效应方差分量占比为77.5%;其次为无性系㊁无性系ˑ树龄ˑ区组互作效应㊁无性系ˑ区组互作效应;树龄ˑ区组互作效应的影响最小,方差分量占比仅为0.05%㊂表2㊀青海云杉无性系连年树高方差结果变异来源自由度均方F值方差分量占比/%树龄㊀34907933.2691442.802∗∗77.50区组410916.0393.209∗0.12树龄ˑ区组121791.8260.526∗0.05无性系9922296.9346.554∗∗8.54无性系ˑ区组3954004.8291.177∗∗5.62无性系ˑ树龄2912437.3610.717∗∗0.99无性系ˑ树龄ˑ区组1064940.5260.276∗7.10误差213401.669--㊀㊀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㊂3.2㊀青海云杉不同树龄各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对青海云杉连续几年的生长性状方差分量分析见表3㊂可以看出,7年生无性系树高㊁新梢间方差分量占比均小于无性系ˑ区组㊁误差,表明7年生无性系树高及新梢受环境影响较大㊂9年生无性系树高㊁新梢㊁胸径方差分量占比均小于无性系ˑ区组,说明树高㊁新梢㊁胸径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较大㊂无性系冠幅方差分量占比大于无性系ˑ区组,表明冠幅受无性系遗传基因影响较大㊂13年生无性系树高㊁胸径㊁冠幅方差分量占比均大于无性系ˑ区组,表明树高㊁胸径㊁冠幅受无性系遗传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较大㊂14年生无性系树高㊁新梢㊁胸径㊁冠幅方差分量占比均大于无性系ˑ区组,表明各性状均受无性系遗传基因的较大影响㊂青海云杉无性系不同树龄时各性状方差分量占比误差最大,表明不同树龄时各性状生长受环境影响最大㊂不同树龄时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22.07% 60.37%,遗传变异系数为7.55% 29.78%,树高㊁新梢㊁胸径㊁冠幅表型变异系数均大于遗传变异系数㊂无性系各性状重复力为0.36 0.86,试验各树龄的树高重复力较其他性状均较大,说明树高具有较大及较稳定的选择潜力,也表明各性状受无性系遗传基因影响较强,遗传基因稳定性较高,进行遗传筛选改良的潜力较大㊂3.3㊀14年生无性系育种值初步选择利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预测混合线性模型,获得100个14年生青海云杉无性系的育种值,按照育种值大小排序,选择排序前30名的优良无性系(表4)㊂14年生无性系入选率为30%,树高遗传增益6.25% 22.26%㊂入选无性系实际平均树高为406.572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许娜,等: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青海云杉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早期评价478.0cm㊁选择差为27.9 99.4cm㊁新梢为19.25 62.00cm㊁胸径为6.54 8.09cm㊁冠幅为187.2 268.5cm㊂表3㊀青海云杉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量和遗传参数树龄/a生长性状无性系方差分量方差分量占比/%无性系ˑ区组方差分量方差分量占比/%误差方差分量方差分量占比/%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重复力7树高246.7024.492355.71842.912888.00052.6023.877.550.39新梢14.2313.21164.57437.12264.50059.6726.7017.750.369树高489.30316.91501.15117.321902.81765.7626.4016.180.75新梢22.7409.2044.03017.83180.14072.9634.1317.100.63胸径0.12614.960.15117.930.56567.1060.3729.780.62冠幅149.41916.1935.7803.88737.51479.9224.2612.980.6713树高1218.22025.57798.23016.752748.29157.6822.0715.290.82新梢22.7409.2144.03017.83180.14072.9635.0223.640.81胸径0.70226.280.37213.931.59759.7945.3520.160.55冠幅618.80625.43546.33122.451267.88052.1125.8018.100.8314树高2627.48336.73396.0905.544130.63457.7424.0717.480.85新梢39.52811.2928.8028.23281.74580.4854.1425.200.58胸径1.24739.230.1534.811.77955.9630.1522.200.86冠幅601.85127.41556.10625.321037.96147.2725.5220.540.81表4㊀入选优良无性系及树高遗传增益排名无性系树高均值/cm树高育种值遗传增益/%树高选择差/cm新梢均值/cm冠幅均值/cm胸径均值/cm108青大039478.0082.9722.2699.4062.00245.008.09208青大035472.8078.5621.1094.2057.60268.508.21308青大012463.4070.5818.9984.8042.70255.508.08408青大018462.3069.6418.7583.7042.10207.707.06508青大007450.6068.9916.1372.0039.40253.007.76608青大078461.5068.9618.5782.9039.30241.507.22708青大027457.2066.7917.6078.6039.10256.008.08808青大016456.3064.5517.4077.7040.50261.008.29908青大003454.8063.2817.0776.2050.50249.007.851008青大075455.8061.7417.2977.2040.00240.508.641108青大046452.7061.4916.6074.1029.90257.508.201208青大017446.0059.0015.0967.4028.20245.007.011308青大无08450.8858.1816.1972.2840.25193.757.041408青大028449.5054.6315.8870.9019.25263.138.491508青大021443.5052.7114.5364.9054.63226.886.541608青大048427.0051.0110.8448.4039.40232.507.831708青大020439.3049.9013.5960.7042.00250.507.101808青大041446.2049.1515.1467.6042.50256.008.121908青大100435.1046.5512.6556.5042.20234.807.062008青大049430.2045.9411.5651.6027.60257.507.092108青大062446.7045.0315.2568.1044.10236.007.902208青大053445.0044.5414.8766.4027.33242.337.002308青大014439.8043.5013.7161.2034.40239.008.342408青大004426.8841.5110.8148.2847.50265.007.992508青大005424.4037.4710.2645.8028.70236.007.042608青大013422.0035.439.7243.4036.30231.008.332708青大032431.8833.0311.9353.2832.25236.887.802808青大009415.5032.626.2527.9042.10187.26.692908青大042417.2031.358.6438.6034.30234.507.103008青大063406.5029.918.2636.9040.40241.507.653.4㊀无性系遗传值估算及优良无性系选择使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估算出100个无性系14a树高遗传值在-125.04 82.97,其中,遗传值大于0的无性系有51个㊂树高遗传值与树高实际值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4,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图1,P<0.01)㊂3.5㊀入选无性系各树龄树高育种值排序采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分别估算7㊁9㊁13㊁14年生无性系树高育种值,按育种值由大到小选择排序前30名的无性系㊂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树龄无8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性系排名不同,但包含的无性系相同,这说明无性系间的育种值排名相似㊂当树龄为9a时,共包含7年生无性系11个;树龄为13a时,共包含7年生无性系19个;树龄为14a时,共包含7年生无性系21个㊂不同树龄时无性系排名变化较大,原因是受当年环境气候的影响㊂在树龄为14a时,排名前5名的无性系与树龄为7a时一致㊂随着树龄增大,优良无性系的性状受遗传因素控制较多,在后期的生长中受立地环境的影响较少,这说明无性系受本身遗传基因影响较大㊂按照遗传增益不小于10%的原则,选择无性系08青大039㊁08青大035㊁08青大012㊁08青大018㊁08青大007为优良无性系进行改良扩繁㊂以上无性系优良性状保持较稳定,很大程度受遗传控制,后期选择有一定的可行性[3]㊂图1㊀无性系树高遗传值与树高实际值间的相关性回归结果表5㊀青海云杉各树龄无性系育种值排名排名育种值7a9a13a14a108青大03908青大02708青大01608青大039208青大03508青大01308青大07808青大035308青大01208青大00708青大02708青大012408青大01808青大04008青大07508青大018508青大00708青大02308青大01308青大007608青大07708青大04408青大00708青大078708青大02708青大01508青大04608青大027808青大01608青大04808青大01808青大016908青大00308青大07408青大01208青大0031008青大07408青大07708青大02808青大0751108青大04608青大07508青大03908青大0461208青大无1908青大00108青大01408青大0171308青大无0708青大02608青大无0808青大无081408青大02808青大01008青大10008青大0281508青大02108青大无0708青大04808青大0211608青大04808青大00308青大00408青大0481708青大02008青大00608青大04908青大0201808青大04108青大00808青大06208青大0411908青大08208青大05108青大04108青大1002008青大04008青大无1108青大09608青大0492108青大06008青大03408青大03508青大0622208青大05308青大04708青大00308青大0532308青大01408青大04108青大无0908青大0142408青大00408青大07308青大04008青大0042508青大无1808青大01608青大02408青大0052608青大01308青大08908青大04208青大0132708青大03208青大02108青大05308青大0322808青大00908青大01908青大01708青大0092908青大04208青大05008青大01508青大0423008青大06208青大03108青大03708青大0634 结论与讨论林木在长期的生长演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逐渐产生遗传变异[18-20]㊂遗传变异是选择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林木的遗传变异规律才能提高林木改良的准确性㊂通过无性系遗传测定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加快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重要途径[21-23]㊂遗传改良最基础的衡量指标是生长性状的变异,这也是无性系选择的前提条件[24-25]㊂本研究中,不同树龄的青海云杉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无性系各性状的重复力普遍较高,均值达0.59,受中等遗传控制㊂随着树龄的增加,重复力逐年递增㊂7年生树高重复力为0.39,14年生树高重复力为0.85,受高等遗传调控㊂高本旺等[26]在欧洲云杉幼龄无性系生长差异研究中估算出欧洲云杉各性状重复力为0.59 0.71,全部受中等遗传调控㊂因此,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对生长性状的改良有较好效果㊂综合比较,从方差分量占比可以看出,树龄为7㊁9a时,无性系ˑ区组互作效应的树高㊁新梢㊁胸径方差分量占比大于无性系单一效应㊂树龄为13㊁14a时,无性系ˑ区组互作效应的树高㊁新梢㊁胸径㊁冠幅方差分量占比均小于无性系单一效应(13年生无性系新梢除外)㊂各树龄时,误差方差分量占比一直大于无性系单一效应及无性系ˑ区组互作效应㊂该现象表明,遗传因素和立地环境对青海云杉无性系生长影响较大,且随着树龄增大,遗传因素影响逐渐占主要作用㊂因此,以树高作为目标性状进行无性系选择较为有利㊂不同树龄无性系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22.07% 60.37%,遗传变异系数为7.55% 29.78%㊂青海云杉无性系树高受到树龄效应㊁区组效应㊁无性系效应㊁树龄ˑ区组互作效应㊁树龄ˑ无性系互作效应㊁区组ˑ无性系互作效应㊁树龄ˑ区组ˑ无性系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受树龄效应的影响最大,方差分量占比为77.5%㊂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互作效应对青海云杉无性系的影响较显著㊂以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估算14年生无性系树高育种值,选择21个无性系,入选率为21%,树高遗传增益为15.65%㊂为保证基因型多样性,降低对未来未知生物威胁的风险,轮回期较长的林木选择应控制基因型在安全范围(5 30个)[27-28]㊂以无性系树高育种值为选择指标时,应依据无性系测定林可能获得的期望遗传增益的高低同时保证总遗传增益不低10%的原则进行㊂根据育种值对青海云杉7㊁9㊁13㊁14年生无性系进行排序,选出各树龄中排名前30的优良无性系,研究表明,该排名变化较大㊂92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许娜,等: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青海云杉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早期评价在树龄为9a时,排序在前30名的无性系有11个与树龄为7a时相同;树龄为13a时,有19个无性系与树龄为7a时相同;树龄为14a时,有21个无性系与树龄为7a时一致,且排名前5的无性系(08青大039㊁08青大035㊁08青大012㊁08青大018㊁08青大007)与树龄为7a时的排名一致,遗传增益为18.13%㊂该现象说明,青海云杉无性系树龄越大,生长性状遗传因素相对较稳定,选择以上5个无性系可以作为优良无性繁殖材料并优先推广利用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陈雅丽.青海云杉半同胞优良家系选择及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1.[2]㊀王娅丽.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3]㊀王娅丽,李毅,陈晓阳.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2):70-77.[4]㊀李青粉,王军辉,李登平,等.青海云杉无性系木材性状的遗传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12):12-16,35.[5]㊀赵祜,吕东,刘贤德,等.基于球果和种子的青海云杉无性系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11):39-46,99.[6]㊀胡勐鸿,欧阳芳群,贾子瑞,等.欧洲云杉扦插生根影响因子研究与生根力优良单株选择[J].林业科学,2014,50(2):42-49.[7]㊀张丹丹,李翔,王璧莹,等.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亲本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J].植物研究,2022,42(1):130-137.[8]㊀韩刚,黄少伟.无性系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89-92.[9]㊀林小凡.针叶树种的无性繁殖与无性系林业[J].江西林业科技,1999(6):36-40,52.[10]㊀赵曦阳,李颖,赵丽,等.不同地点白杨杂种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表现分析和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6):7-14.[11]㊀KLISZM,JASTRZEBOWSKIS,UKALSKIK,etal.AdaptationofNorwaysprucepopulationsinEurope:acasestudyfromnorth⁃ernPolandɦ[J].NewZealandJournalofForestryScience,2017,47:8.doi:10.1186/s40490-017-0090-6.[12]㊀王云鹏,张蕊,周志春,等.10年生木荷生长和材性性状家系变异及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5):85-92.[13]㊀陈晓阳,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㊀PIEPHOHP,MÖHRINGJ,MELCHINGERAE,etal.BLUPforphenotypicselectioninplantbreedingandvarietytesting[J].Euphytica,2008,161(1/2):209-228.[15]㊀欧阳芳群,祁生秀,范国霞,等.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家系遗传变异与基于BLUP的改良代亲本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6):53-59.[16]㊀孙晓梅,杨秀艳.林木育种值预测方法的应用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65-71.[17]㊀ROBINSONGK.ThatBLUPisagoodthing:theestimationofrandomeffects[J].StatisticalScience,1991,6(1):15-32.[18]㊀ROSVALLO.UsingNorwayspruceclonesinSwedishforestry:Swedishforestconditions,treebreedingprogramandexperienceswithclonesinfieldtrials[J].Scandinav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19,34(5):342-351.[19]㊀AITKENSN,YEAMANS,HOLLIDAYJA,etal.Adaptation,migrationorextirpation:climatechangeoutcomesfortreepopula⁃tions[J].EvolutionaryApplications,2008,1(1):95-111.[20]㊀ALBERTOFJ,AITKENSN,ALÍAR,etal.Potentialforevo⁃lutionaryresponsestoclimatechange⁃evidencefromtreepopula⁃tions[J].GlobalChangeBiology,2013,19(6):1645-1661.[21]㊀安三平,欧阳芳群,马建伟,等.欧洲云杉无性系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61-65.[22]㊀CHENZQ,HAIHNT,HELMERSSONA,etal.AdvantageofclonaldeploymentinNorwayspruce(Piceaabies(L.)H.Karst)[J].AnnalsofForestScience,2020,77(1).doi:10.1007/s13595-020-0920-1.[23]㊀NGUYENHTH,CHENZQ,FRIESA,etal.Effectofaddi⁃tive,dominantandepistaticvariancesonbreedinganddeploy⁃mentstrategyinNorwayspruce[J].Forestry:anInternational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22,95(3):416-427.[24]㊀PERSSONT,ANDERSSONB.GeneticvarianceandcovariancepatternsofgrowthandsurvivalinnorthernPinussylvestris[J].Scandinav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03,18(4):332-343.[25]㊀PALLESR,SEEVECM,ECKERTAJ,etal.Naturalvaria⁃tioninexpressionofgenesinvolvedinxylemdevelopmentinlob⁃lollypine(PinustaedaL.)[J].TreeGenetGenomes,2011,7(1):193-206.[26]㊀高本旺,欧阳芳群,高晗,等.鄂西地区欧洲云杉幼龄无性系生长差异及早期评价与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21,34(5):88-94.[27]㊀WUHX.Benefitsandrisksofusingclonesinforestry⁃areview[J].Scandinav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19,34(5):352-359.[28]㊀BENTZERBG,FOSTERGS,HELLBERGAR.Impactofclonemixturecompositiononstabilityof7th⁃yearmeanheightinaseriesofNorwayspruceclonetests[J].Canad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1990,20(6):757-763.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
杉木无性系生长的遗传控制和早期选择初探

杉木无性系生长的遗传控制和早期选择初探
马常耕;周天相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
【年(卷),期】2000(036)z01
【摘要】对两片包括18个和17个无性系试验林历年树高和胸径作了测量,分析了树高和胸径历年位次,表型和遗传相关,遗传力、遗传和环境方差随年龄增高的时间趋势,历年树高和胸径与最后一年测量中所计算的单株材积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等。
看到无论树高还量胸径,早-晚龄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都是极显著的,但少数生长型和生长动态模式偏离常态的无性系影响着这些在树龄间的稳定性。
认为杉木的适宜早期选择年龄在4 ̄6a生时,但最好从3a后开
【总页数】8页(P62-69)
【作者】马常耕;周天相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70.4
【相关文献】
1.杉木无性系主要生长、材质性状遗传差异及无性系选择 [J], 何贵平;骆文坚;金其祥;冯建国;冯建民;洪长胜
2.杉木无性系生长表现和优良无性系选择 [J], 张孟德
3.杉木无性系早-晚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J], 胡德活;林绪平;阮梓材;陈忠林;龚益广;黄小平
4.杉木无性系生长的遗传控制和早期选择初探 [J], 马常耕;周天相;徐金良
5.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 [J], 张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株高、产量、品质联合分析筛选砂糖橘优良砧木

基于株高、产量、品质联合分析筛选砂糖橘优良砧木
彭杨;马晓燕;冯天乐;李彩琴;潘建君;高美玲;涂攀峰;李娟;陈杰忠
【期刊名称】《果树学报》
【年(卷),期】2024(41)6
【摘要】【目的】通过联合分析不同砧木砂糖橘植株株高、产量、品质的相关指标,构建砂糖橘优良砧木筛选的综合评价模型,为砂糖橘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以10种不同的砧木嫁接砂糖橘,对嫁接后的植株株高、产量、品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获得筛选砂糖橘砧木的核心指标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评分进行排序。
【结果】株高、产量、品质22个指标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并有着多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3.407%,共注释了包括果实质量及横纵径大小决定因子、产量和果形指数决定因子、果皮厚度决定因子等6个关键因子。
【结论】综合评价模型得分表明,红黎檬、香橙和粗柠檬可推荐为广东省适用的3个优选砂糖橘砧木。
【总页数】16页(P1078-1093)
【作者】彭杨;马晓燕;冯天乐;李彩琴;潘建君;高美玲;涂攀峰;李娟;陈杰忠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6.2
【相关文献】
1.不同柑橘砧木对砂糖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2.5种柑橘(中间砧)对高接砂糖橘果实品质的影响及评判分析
3.中微量元素肥对砂糖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4.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效益研究
5.砧木和采收时间对金秋砂糖橘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贮藏品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柚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问题的分析
柚木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和优良的无性系。
在柚木种
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遗传变异和无性系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柚木的品质
和产量。
对柚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柚木育
种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柚木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
柚木作为广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木本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
这种遗传变异
主要表现在树高、树冠形态、树干质量、叶片形态、花瓣形态、果实形态、果皮色泽、果
实质量、果皮质地、耐性状等方面。
不同地理环境和生长条件下的柚木,呈现出不同的生
物学特性和产量表现,这些差异直接源自于自然的遗传变异。
柚木遗传变异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为柚木的良种选育提供丰富的遗传物质基础,进
而改良和创新柚木品种。
根据柚木不同的用途要求选择相应的遗传变异资源,将有利于提
高柚木的抗逆性、抗病性和产量,推动柚木产业的发展。
二、柚木无性系的优良选择
柚木的无性系是通过无性传播途径繁殖,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和相对固定的品质表现。
在柚木育种中,通过对无性系的选择和繁殖,可以有效地保留和传承柚木的优良遗传
性状,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质林木资源。
在柚木的无性系选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种子产量、抗逆性、抗病性、生长繁茂度、果实品质等因素,才能确定出真正优良的无性系。
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和多年
的观察研究,才能最终确定柚木无性系的优良选择。
在柚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与无性系选择早期问题中,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柚木的遗传变异资源为无性系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物质基础,通过不同遗传变异类
型的柚木杂交繁育,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无性系资源。
通过对不同遗传变异类型的
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出极具潜力的优良无性系。
合理的选择柚木的遗传变异资源,可以为柚木无性系的育种提供更为丰富和有益的遗
传背景,帮助优良无性系的育种更快地实现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柚木无性系选择早期问题时,需要避免一些可能影响稳定性和
品质的无性系。
对于柚木的种质资源和无性系选择早期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
以制定出更为科学的育种方案。
为了充分利用柚木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实现柚木无性系的优良选择,需要采取有效
的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建立柚木种质资源园、无性系观测园和遗传遗传资源库等研究设施,
对柚木的遗传变异资源和无性系资源进行充分的收集和保存。
对柚木种质资源和无性系进行详细的表型和表现观测,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和潜在育种价值。
可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柚木的遗传变异资源和无性系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鉴定出与柚木品质和产量相关的遗传标记,为柚木的育种提供更为准确的分子遗传学信息和有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遗传资源管理系统(GRM),有效地管理和筛选柚木的遗传变异资源和无性系资源,为柚木育种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和科学化决策。
柚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优良无性系选择早期问题研究需要全面了解各个资源的特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进行育种时需要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充分发挥遗传优势与立体配置群体结构,才能更好地推动柚木育种工作。
这需要科学家、农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柚木种质资源和无性系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以期为柚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更高质量的无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