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师说学案及参考答案

师说学案及参考答案

师说(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相关信息,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第一段中“师、之、也、乎、”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1)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其可怪也欤.()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⑷李氏子蟠.()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⑹作《师说》以贻.之()(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课堂研习:1.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什么?(2)人为什么要从师?(3).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⑴孰.能无惑.()()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⑷是故..无贵无.贱()()⑸惑而不从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课后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ú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yú2.选出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惑而不从师.3. 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专题复习学案及答案.doc

师说专题复习学案及答案.doc

徒1.却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徒以吾两人在也()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02——《师说》 主备人:梁桂萍王伟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 积累“师、道、传、惑”等实词,“其”等虚词。

2. 熟练背写,准确翻译全文。

【教学流程】 .解释加点的词语(15分) (1)古之嘗當必有师( )(2) 师者,两纠传道授业解惑也(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 耻学于师()(5) 是故圣強圣愚益愚( ) (6) 取师焉,或不焉( )(7) 小学而大還( )(8) 君子令齿( ) (9) 术业有专理( ) (10) 不拘于时( ) (11) 圣人无筝师( ) (12) 郷子之徒()(13) 余壽其能行古道( ) (14) 作师说以贝.台之()(15) 牙贵无贱,无长无少(二、一词多义(每空1分,28分)师1齐师伐我()2古之学者必有师( )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孔了师鄰了 ( ) 5吾师道也 ()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年相若也,道相似也()4.策之不以其道()5.不足为外人道也()其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②其皆出于此乎?()③其孰能讥之乎?()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⑥其若是,孰能御之?()⑦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⑧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⑨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三、翻译句了(每句3分,18分)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了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四.拓展阅读,翻译划线句了(6分)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师说》复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复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复习学案【复习任务】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掌握重点实、虚的意思,翻译重要的句子;2、重点积累实词“道”的常见义项,并能准确推断其不同语境义;3、积累本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检测】一、给第①段断句,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 )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也夫庸知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嗟乎!师道..( )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

是故圣.( )益圣.( ),愚.( )益愚.( )。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 )焉。

彼童子之师,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 )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④圣人无常.( )师。

孔子师.( )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 )不及..( )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 )有我师。

《师说》学考复习学案

《师说》学考复习学案

《师说》学考复习导学案主备人:郭燕备课组长:郭燕【复习目标】1.了解韩愈的文学主张及其重要文学作品,学习积累“师”“道”等多义词,掌握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鉴赏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重点难点】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写作方面)【方法指导】主要是以教师指导考点及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回顾熟悉课文内容,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以及考点讲解注释等方式,来达到复习的目的。

早自习用来读背文章以及做每日一练。

【复习过程】一、掌握并写出斜体字读音:近谀()老聃()贻笑()谄媚()句读()郯子()师襄()苌弘()六艺经传()或不焉()李蟠()二、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词类活用1、惑而不从师2、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不耻相师6、小学而大遗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8、孔子师郯子9、其贤不及孔子10、位卑则足羞三、特殊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5、不拘于时7、师不必贤于弟子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四、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吾从而师之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小学而大遗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五、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③吾从而师之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然此可为智者道⑤有碑仆道3、其: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其皆出于此乎③吾未见其明也④其可怪也欤4、于:①其皆出于此乎②学于余(耻学于师)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8、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择师而教之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句读之不知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六、解释黑体字的含义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其出人也远矣4、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5、圣人无常师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七、翻译: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韩愈曾与客人共登华山,到达山巅后,发现四周险峻异常,估计 没有办法迈步。在惊恐万分的情况写下遗书,发狂大哭。华山所在的华阴县县令想尽办法,才将 其救下。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 于旁题刻“苍龙岭观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 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李柏不 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5.韩愈名字的传说
韩愈的散文以气势磅礴、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 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字书,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 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 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 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 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再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 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 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 “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 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 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的表露。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 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恃才高,以 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没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

高中师说学案及答案教案完整版

高中师说学案及答案教案完整版

高中师说学案及答案教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12师说阅读体验学习目的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预习检测1.“说”是古代__________中的一种文体,属__________的范围,可以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我们曾经学过这类文章,如等。

1 。

答案:散文议论文先叙后议夹叙夹议《捕蛇者说》《爱莲说》《少年中国说》2.《师说》的作者是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__________,字__________,祖籍河北昌黎,世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几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2.答案:韩愈退之韩昌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古之学者必有师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襄.(xiānɡ)嗟.乎(jiē)或不.焉(bū)B.郯.(tán) 句读.(dòu) 阿谀.(yú)C.聃.(dān) 谄.媚( xiàn)经传.(chuán)D.蟠.( fán) 苌.(chánɡ) 贻.误(yí)3. 答案:B ( A项,“不”是通假字,“不”通“否”,故其音应为“fǒu”;B项,“句读”的“读”不能读作“dú”,因为“句读”的“读”不是读书的意思,而是指“不足一句,读时须稍作停顿的地方”,古音读作“dòu”;C项,“谄”应读作“chǎn”,“经传”的“传”是指古代解释经书的着作,这里应读作“zhuàn”;D项,“蟠”应读作“pán”。

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及答案

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及答案

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请同学们认真复习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名句填空:1.师者,。

2.吾师道也,?3. ,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4.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5. ,官盛则近谀。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7. ,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8.李氏子蟠,年十七,,,,学于余。

二、(一)文言实词1.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③吾从而师.之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十年春,齐师.伐我2. 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何可胜道也哉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二)文言虚词1.之: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彼童子之师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师说之不传也久矣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⑥人非生而知之者⑦作师说以贻之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⑨郯子之徒⑩吾欲之南海,何如?2.其: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其皆出于此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⑤其若是,孰能御之?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⑦其孰能讥之乎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式:翻译: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式:翻译: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式:翻译: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式:翻译:5.而耻学于师句式:翻译: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式:翻译: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翻译: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句式:翻译:四、翻译句子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翻译: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翻译: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翻译: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五、拓展:给下面的文言断句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六、【延伸阅读】闻识大道历史不会让任何人缺席它的宴会,只要你来过,就必然要留下。

第17课 师说 学案(含答案)

第17课 师说 学案(含答案)

第17课师说学案(含答案)第17课师说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

2.了解韩愈的文学主张和他倡导的“古文运动”。

3.树立尊师的美好风尚,培养谦虚好学的美德。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句读2或不焉3官盛则近谀4郯子5苌弘6老聃7李蟠8以贻之答案1du2fu3y4tn5chn6dn7pn8y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圣益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术业有专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8作师说以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知道,懂得。

2无论,不分。

3更加。

4遗漏。

5学习,研究。

6普遍。

7赞许。

8赠送。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通“授”,传授。

师说学案并附参考答案

师说学案并附参考答案

《师说》学案参考答案高一语文组任鹏教师寄语: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孔明【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道、惑”,虚词“乎、而、也、之、于、其、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以及词类活用等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等。

【学习难点】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法导学】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背诵。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解题“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2、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一、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二、注音:愚()句读()谀()经传()郯()苌()聃()蟠()巫()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25)(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助词,之所以构成固定句式)(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17)(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3.变式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10-2《师说》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学案(附练习+答案)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故称昌黎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先后任节度使判官、监察御史。

因上书言免徭役赋税,被贬为阳山令。

宪宗时,随裴度平定淮西藩镇叛乱,升刑部侍郎。

因劝阻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量移袁州。

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历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等职。

谥号“文”,世称韩文公。

韩愈以复儒学为己任。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俪文风,提倡散体,领导了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我国古代语言巨匠之一,对古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韩愈要求文章写作要语言独创和“文从字顺”。

他的诗歌有以文为诗的特点,亦能自成一派。

有《韩昌黎集》。

文章解读《师说》这篇论说文,是针对当时以从师为耻的不良社会风气而发的。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此文的写作背景时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可见,韩愈写这篇文章体现了极大的反抗错误潮流的勇气。

文章开篇立论,第一段正面提出从师之重要、师之作用以及从师之道等论题。

“学者必有师”“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

“传道、受业、解惑”阐明了师之作用。

不以贵贱少长为准,而以闻道之先后和“道之所存”为本,是从师之道的基本原则。

作者以干脆利索的语言,提出了这些论点,句句言之有理,语带感情,体现了极强的逻辑力量和感情力量。

又间以有力的反问句式,显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使文章具有不可反驳的特点和巨大的说服力。

第二段以破论为主,先慨叹师道之不传,再逐层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

在驳论时,主要使用了对比的方法,一是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论证了从师或耻于从师,是造成“圣益圣”与“愚益愚”的原因所在。

通过对比,使耻于从师之谬不言自明。

二是将为子择师与自己耻于从师进行对比,使耻于从师者的昏聩糊涂昭然若揭。

师说复习教案

师说复习教案

《师说》复习学案沂南一中冯治超教材篇目:《师说》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能力层级:B级(理解)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名句2、梳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道”,虚词“其”“乃”,特殊句式“被动句”“宾语前置”)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复习学案:一、名句默写(分两组检查)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08年福建卷)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⑷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文言知识梳理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找出该句的文言现象并进行拓展①通假字在写这个句子时我们应注意哪个字?“受”通“授”传授本课还有其它的通假字,举例说明。

如:“句读知不知,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②古今异义学者:求学的人———〉吾从而师之(跟随而且)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③“所以”用法:表原因…原因举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表凭借用来…的/…的凭借举例: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梳理第一段中其它的文言现象,并回读文本第一段整理上述知识。

⑵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找出该句的文言现象并进行拓展这一句中重点需要掌握“其”的意义和用法,这两个“其”都是代词。

请速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其”作为语气副词的不同用法。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表反问)“其”做语气词时还可以表示哪些语气?表婉商吾其还也表祈使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归结“其”的用法】其①代词②语气副词③连词④形容词词头在刚才复习“其”的用法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复习总结导学案打印版(带答案)

师说复习总结导学案打印版(带答案)

萃英中学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师说编写人朱晓莉审核人高三语文班级姓名编号 2【学习目标】1、自主复习、储备文言知识。

(包括文言实词“师”等、虚词“其”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被动句、宾语前置)等)(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等也可简单了解)2、背诵、默写、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探究文本,挖掘文意,储备作文素材。

(理清文本的层次、主旨、论证结构等。

)【复习检测案】一、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句读.()经传.()老聃.( ) 作师说以贻.(.)之读.书()传.道()冉.(.) 心旷神怡.(.)蟠.( ) 苌.弘( ) 近谀.(.) 须臾.( ) 或不.焉()二、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2、或不焉,或师焉三、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今之众人4、小学而大遗四、词类活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位卑则足羞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五、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十年春,齐师伐我2、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朔气传金柝舍相如广成传舍3、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师道也道相似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六、常见文言虚词1、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句读之不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君将哀而生之乎蚓无爪牙之利吾欲之南海3、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七、特殊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结论一: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
请同学们认真复习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名句填空:
1.师者,。

2.吾师道也,?
3. ,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4.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5. ,官盛则近谀。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
7. ,师不必贤于弟
子,,,如是而已。

8.李氏子蟠,年十七,,,,学于余。

二、(一)文言实词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
③吾从而师.之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十年春,齐师.伐我
2. 道: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何可胜道也哉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二)文言虚词
1.之:
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彼童子之师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师说之不传也久矣
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⑥人非生而知之者
⑦作师说以贻之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⑨郯子之徒⑩吾欲之南海,何如?
2.其: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⑤其若是,孰能御之?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其孰能讥之乎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式:翻译: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式:翻译: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式:翻译: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式:翻译:
5.而耻学于师
句式:翻译: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式:翻译: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式:翻译:
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句式:翻译:
四、翻译句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翻译: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翻译: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翻译: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
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五、拓展:给下面的文言断句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六、【延伸阅读】闻识大道
历史不会让任何人缺席它的宴会,只要你来过,就必然要留下。

如果没有韩愈,《现代汉语词典》里最少会缺少这样一些词汇:蝇营狗苟、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一发千钧……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至理名言也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抹掉。

韩愈堪称是一代宗师。

教授学生,这本来应该是儒家的日常工作,不知为何,唐代的学者却以招收弟子为耻。

儒家的先祖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到了唐朝,儒家却已经没有招收弟子的习惯了,所以柳宗元才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好为人师今天还是一个时褒时贬的词语,总有一种当别人老师就是骄傲狂妄的味道。

其实,好为人师,能够古道热肠,以师自任,有什么不好的呢?韩愈为师,一方面不随俗浮沈,迎合时下的风气,而要移风易俗,行古道,“独为所不为”;一方面提携后
人,关心学业,奖掖进步,“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他在《师说》中标示了自己的愿望:“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在潮州开办学校,大兴教育之风,使潮州成了一座文化的名城。

有人统计,韩愈以前,潮州登进士第者只有三人,韩愈之后到南宋,潮州登进士第者一百七十三人。

所以潮州人民才这样赞颂他:“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尊重知识是一种见识,爱护人才是一种修养,提携后人是一种道德。

出河南孟县县城西不到五公里,太行脚下,黄河岸边,紫金山阳坡,一代文宗韩昌黎安息在这里。

韩公墓前的两株翠柏据言已有1600年历史,是后人专门从长安运来的,翠柏的主干早已斑驳如上了年纪的老人,但它们依然苍遒峥嵘,挺拔不屈。

但不知为何,却在墓之上,凭空生长出两棵枣树来。

看枣树的姿态,也已上了年纪,并且不象专门栽种的。

询问陵园的管理人员,果然他也不知道这两棵枣树到底生于何时,他只告诉我,反正很久了,已经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时候生长的了。

他还告诉我,两棵枣树,一棵结的甜枣,一棵结的酸枣。

一颗甜枣,一颗酸枣?
一颗甜枣,一颗酸枣,这是上苍赋予韩公的偈语吗?
有人敬他为一代文宗,有人说他是欺世盗名;有人说他耿介忠诚,有人说他苦心经营;他为大唐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大功,但他却历经人间辛酸;他本是一个书生,却单身匹马降服了山东叛乱;他和柳宗元政见相背,却和柳宗元一生知己;他特立独行,却始终信道守道;他孤独傲岸,却门生无数;他的古诗奇绝酸涩,但他几乎所有的七绝都清新明快;他文起八代之衰,但他还有很多诗文流于无聊……
我无言。

无言中已到黄昏,夕阳照来,韩公墓一片金黄;微风轻拂,我听见树叶在“沙沙”作响……
《师说》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1. ①老师,名词②学习,动词
③以……为师,名词意动用法④从师学习,动词
⑤有专门技艺的人,名词⑥军队,名词
2. ①道理,名词②风尚,名词
③说、讲,动词④取道,动词
(二)1.①代词,这②结构助词,的
③宾语前置标志词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主谓之间,取独⑥代词,代道理
⑦代词,他⑧代词,这类
⑨代词,这类,这些⑩动词,到
2.
①代词,他们②表推测,大概
③代词,自己的④表祈使语气,还是
⑤表假设,如果⑥代词,自己;
⑦表反问,难道
三、1.判断句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判断句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状语后置句他懂得道理的时间本来就比我早
4.状语后置句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5. 状语后置句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6.判断句那些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帮助他们练习文章的断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7.宾语前置句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8.省略句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四、1.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解决了。

(采分点:“之”“从师”)
2.(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啊!(采分点:“师道”“传”“惑”)
3.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采分点:“益”)
4.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采分点:“羞”“近”“谀”)
5.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师说》来赠送给他。

(采分点:“嘉”“贻”)
五、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译文:有人问:“孟郊和贾岛谁更贫困?”一个人说:“贾岛更贫困。

”另一个人就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根据他们的诗知道的。

孟郊的诗说:‘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在那清澈的水中耕田种稻,在青山上砍柴然后背回家中)贾岛的诗说:‘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常苦干。

’(市场上柴草堆积如山,家中寒冷没有炊烟;井里有甘甜的泉水,锅里常常没米做饭)孟郊家柴米自足,可是贾岛家柴米全都没有,根据这个知道贾岛家更贫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