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二)可能性(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于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一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一“好望角”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粗耕”或“石器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一牛挽型),而且耕型基本定型。
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 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 : 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士地所有制。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历史是高中的重点学习内容,那么选修二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大抗议书》与内战1、1640年,英国新议会召开的直接原因是:解决财政危机;这届议会于1641年通过了《大抗议书》,其内容:历数国王在内政外交上的弊端,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什么做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提出了限制专制王权的要求.为什么把光荣革命作为其完成的标志:资产阶级完成了夺取政权的任务.2、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 1640-1642 议会斗争;1642-1648 内战阶段;1649-1660 共和国时期;1660-1688 复辟时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3、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其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巩固其统治,维护其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说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正常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要求的反映.5、新贵族和旧贵族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采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新贵族能与资产阶级结盟的主要原因是: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新贵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圈地运动.6、1649年被议会审判并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的国王是查理二世;被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的国王是詹姆斯二世.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其内容有:①宣告美国成为独立和自由的合众国;②用天赋人权和民主原则来阐述独立的理由,也阐述了新国家的基本原则.其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其主要内容有: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和法治,尤其强调了平等.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重要内容有:①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确立责任内阁制,③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④宣布国家主权在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中最能体现约束袁世凯权力的内容是:建立责任内阁制; 其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其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其根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法国政体的变迁1、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制宪议会于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于1791年通过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1792年,法国人民再次起义,把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年,处死路易十四.1793年,法国人民把雅各宾派推上了政治舞台,公安委员会在国民公会的支持下推行恐怖政策.1794年,发生“热月政变”,标志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2、关于恐怖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①有利于稳定政局,平息叛乱,打退外来侵略;②打击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③造成了人人自危,众叛亲离;④ 不利于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建立.3、1799年,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夺取政权.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当时的国王是路易十八.4、拿破仑顺利夺取政权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其既得的利益;拿破仑迅速建立百日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人民把他看成革命成果和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战争的侵略性,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很强大.拿破仑最引以为荣的是《法兰西民法典》,它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但法律限制言论自由,限制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权利.5、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当时的国王是查理十世,导火线是《七月敕令》),把路易•菲利浦推上了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三色旗为国旗,镇压了法国里昂工人第二次起义.6、1848年“二月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英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镇压了法国“六月起义”.1848年“六月起义”的导火线是解散国家工场.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个普选产生的总统.他上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的.7、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了议会.1852年,他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恢复了帝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政治上,用高压和怀柔政策稳定了法国的局势;经济上,采取一系列促进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法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军事上,志大才疏,败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国的最终确立得益于君主派的内讧.制定了1875年宪法;1877年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歌.。
高中历史选修二 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③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②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二、古代中国手工业1、丝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冶金业: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陶瓷业: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②宋代:景德镇“瓷都” ③清代:粉彩瓷器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三、古代中国商业1、商业的发展①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②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③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2、城市与“市”的发展(1)唐代长安:①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市”与“坊”界限分明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2)宋代东京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高二选修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高二选修二历史知识点梳理在高中历史学科中,高二选修二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下面对高二选修二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梳理。
1. 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1 科技进步与对历史的影响1.2 科学技术革新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融合1.3 元明时期的科技进步与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贡献2. 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2.1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与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冲击2.2 近代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与社会变革2.3 近代中国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及其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3. 中国古代科学家与科技发明3.1 古代著名科学家及其对中国科学史的贡献3.2 古代中国重要科技发明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3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影响4. 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与交流4.1 世界各文明古国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科技文明的影响4.2 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轨迹与各国间的交流合作4.3 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与地位5. 高二选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1 高二选修二历史知识点的核心要点梳理5.2 重点知识点掌握与答题技巧5.3 复习与备考建议高二选修二历史是一门需要掌握大量知识点的科目,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建议同学们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与整体把握,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知识的关联,加强综合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答题的能力。
通过对高二选修二历史知识点的梳理,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国古代科学家与科技发明、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同学们历史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历史选修二复习知识重点
高三历史选修二复习知识重点愿你的付出收获丰厚回报,愿你的努力赢得似锦前途。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的。
高三历史选修二复习1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1.都铎王朝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重点:"君权神授"、"君权神圣"主要内容难点:"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圣"的区别问题什么是专制和专制主义二者有什么区别专制:与民主相对。
指统治者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进行独裁统治。
--一种政体形式专制主义: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和理论。
--一种理论形式导入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何时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时候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汉武帝时)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君权与神权结合,更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
当时一般的社会意识,莫不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统治人民的。
而在西方最早给君权披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最早提出"君权神授"又是哪国何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基督教会);教会拥有哪些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拥有世俗和宗教权力。
)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
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哪个国家最为剧烈(意大利)为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指出:基督教势力中心;市民、农民和国王的世俗力量不断壮大;先进思想的冲击。
面对教会神学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
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先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
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
高中历史选修二复习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第一课欧洲的君主专制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背景)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新君主国”: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2、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措施: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
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C、扩充常备军。
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伊凡四世(略)。
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对内实行欧化改革;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强化农奴制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积极: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消极: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第2课为君权辩护一、“君权神授”说1、产生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②人们相信君权神授;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②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A、主张:提出“君权神授说”;B、目的: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结果: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尖锐冲突二、君权至上说1、产生条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观点提出质疑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②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三、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1、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二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的基础,文明的摇篮。
- 法老制度:政治权力的象征,宗教与王权的结合。
- 金字塔与神庙:建筑技术的代表,宗教信仰的体现。
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人:最早的城市文明,楔形文字的发明者。
- 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法律与社会秩序的象征。
- 亚述与新巴比伦:军事帝国的兴起与衰落。
3.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的先进性。
- 印度教的起源:宗教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初步形成。
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确立,青铜文化的繁荣。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兴起。
二、中世纪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政治制度的演变。
- 罗马法律与建筑: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基督教的传播与成为国教:宗教对文明的影响。
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对亚欧非文明的融合与传播。
-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影响: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教会影响:教会权力与王权的斗争。
- 文艺复兴的萌芽:人文主义的兴起,对古典文化的复兴。
三、近现代文明的变革与冲突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艺术与科学的革命,人文主义的高潮。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宗教分裂与国家权力的加强。
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结构的变化。
-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体系的变革,阶级关系的重组。
3. 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 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统一运动。
-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与影响。
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与结果,国际秩序的重塑。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们早期的生产与生活农业出现的影响①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增加了人类的食品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②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③随着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
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④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农业出现的主要地区: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古代中国:商河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实行井田制。
铁犁牛耕的应用,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重农抑商,水利工程的发展,农业科技发达,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古希腊:公民拥有土地。
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美洲:阿兹特克的土地除了贵族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用土地称为份地。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
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番茄:由美洲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物种传回美洲,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
辣椒: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辣椒引入中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蔬菜类的黄瓜,豌豆。
经济类的甘蔗等。
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②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③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④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⑤饮食品种的大众化冲击原有的社会等级拓展:1、推动美洲物种外传的因素①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②欧洲早期殖民扩张③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④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2、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的跨州的食物物种,交流时间跨度大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双重性,时间具有长期性4、美洲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积极影响:①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②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③促进土地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④推动了农产品的商业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⑤新的经济要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消极: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第三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趋势:机械化,集约化,产品化领域:农业,畜牧业,渔业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淘气来储存余粮古代社会:粮仓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容量不断扩大,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高中历史选修2知识点(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2知识点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1、产生历史条件1)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欧洲深远影响。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经济:中世纪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政治:拥有世俗权力;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主宰。
2)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城市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政治:市民、国王、农民共同反对教权;意大利因教皇国特殊地位矛盾更尖锐。
思想:反对基督教会腐败的“异端运动”。
3)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
2、思想主张:提出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目的和方法(1)国家观:①教权高于王权②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君权也是神圣的(2)政体观: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3、思想特点:把宗教至上理论与理性哲学相结合(自然法则、古希腊哲学)4、作用: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1、产生的背景(1)都铎王朝至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王权已经合并教权)措施:建立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宗教改革、实行重商主义、鼓励对外扩张、进行海上争霸(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3)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加深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3、思想主张①“君权神授”: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最高权威;除上帝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
②王权至上:国王可以任意行使权力,人民必须绝对服从国王;国王如果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
4、专制措施:①压制议会②对人民横征暴敛③对清教徒的宗教迫害5、结果: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经济、政治、宗教等),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神化封建王权,从神学角度为王权辩护2、不同点:背景 目的作用君权神圣 资本主义尚未萌芽 调和封建内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 确立世俗政治的一定地位 君权神授 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神化君主专制统治成为封建统治镇压人民的武器四、评价专制主义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有利于形成民族国家的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印度古代史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时期。
1、印度古代史的基本特征(1)印度的地理环境对古代印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邻喜马拉雅山系,南临印度洋,是一个地势东高西低的三角形半岛。
印度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季风气候,使得印度古代有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的条件。
(2)古印度社会的阶层分化明显。
古印度的社会阶层分化非常严重,社会被分为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贵族和平民,这四个种姓地位不平等,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种姓制对古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古印度的宗教多样。
古印度宗教多样,印度教、佛教两大宗教诞生于古印度,这两种宗教对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历史发展时期(1)早期印度的发展——早期城市文明。
早期印度的古城市文明是印度古代史的发展时期之一,古城市的建立对印度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摩揭陀国王阿育王的执政。
阿育王是印度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实行了淳朴和睦的统治政策,还支持佛教,这对推动了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希腊、帕提亚和萨珊王朝对古印度的影响。
希腊、帕提亚和萨珊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对古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印度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4)长期以来古印度的政治统一。
古印度各地区的政治统一是印度古代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之一,政治统一对印度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佛教的创立和传播1、佛教的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北部,其创立者是释迦牟尼,佛教创立之初成为一个盛行于印度的宗教。
2、佛教的传播。
佛教自创立之初便开始传播,其传播路径主要经过中亚、东南亚,一直传播至中国,并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的特点。
佛教有自己独特的信仰、教义和仪式,包括:四谛、八正道、四圣谛等。
佛教信仰的传播和发展,使得佛教成为了印度古代的主流宗教。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梳理高中历史选修二,那可真是一座藏着无数宝藏的知识大山!咱们一起来好好挖一挖。
先来说说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这部分。
鸦片战争就像一阵狂风,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棵大树吹得摇摇欲坠。
洋货大量涌入,传统的手工业者那叫一个惨,就好比在风雨中失去了雨伞,被淋得浑身湿透。
而那些外国资本家,却像贪婪的狼,瞅准机会大肆掠夺。
你说气人不气人?接着是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它就像一个在艰难中成长的孩子,时而被呵护,时而又被打压。
在洋务运动时期,算是有了点依靠,开始蹒跚学步。
可到了一战期间,外国列强忙着打仗,无暇东顾,民族工业抓住机会,就像春天的野草,疯狂生长。
但好景不长,战争结束,列强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起起伏伏的,多像人生啊!再看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民族资本家们想要大展宏图,可总是被各种势力束缚着。
封建势力像沉重的枷锁,帝国主义势力像无情的大棒,官僚资本主义像狡猾的狐狸,把民族资本逼得无路可走。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还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像是在黑暗中乱闯,碰得头破血流。
后来有了改革开放,那可真是迎来了曙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们的积极性像火山一样爆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又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就像给千里马松开了缰绳。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很有意思。
以前的人们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现在呢,汽车满街跑,手机人人有。
这变化,简直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厉害!总之,高中历史选修二的知识点,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有悲欢离合,有起起落落。
咱们得把这些知识点当成宝贝,用心去琢磨,去理解。
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无阻。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课标导航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知识梳理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1.背景经济:中世纪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1)政治:拥有世俗权力;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主宰。
(2)13世纪的意大利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反教会力量斗争激烈(3)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
2.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内容(1)国家观:君权神授(2)政体观: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3.思想特点:把宗教至上理论与理性哲学相结合(自然法则、古希腊哲学)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1.产生的背景(1)都铎王朝至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王权已经合并教权)(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3)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加深2.思想主张①“君权神授”②王权至上3.专制措施①压制议会②对人民横征暴敛③对清教徒的宗教迫害4.结果: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经济、政治、宗教等),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案例剖析例题1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成为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A.阿奎那B.詹姆士一世C.王权D.基督教会【解析】解题关键是对于阶段特征的把握,中世纪的西欧应是基督教的天下。
答案:D例题2被称为“神学之王”、代表着西方中世纪神学思想发展顶峰的哲学家是()A.阿奎那B.彼德拉克C.詹姆士一世D.洛克【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西欧中世纪神学家地位的认识与理解。
只有在对教材知识牢固记忆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答案:A亲身体验一.选择题1.下列标志着阿奎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基督教神学体系的作品是()A.《反异教大全》B.《神学大全》C.《论君主政治》D.《神学之王》2.“君权神圣”思想的内容不包括()A.国家是上帝的产物B.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C.议会无权限制王权D.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3.西欧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统治形成的背景是()①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②王权力量的逐渐强大③西欧逐步进入封建社④教权与王权的斗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成为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A.阿奎那B.詹姆士一世C.王权D.基督教会5.被称为“神学之王”、代表着西方中世纪神学思想发展顶峰的哲学家是()A.阿奎那B.彼德拉克C.詹姆士一世D.洛克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6.比较阿奎那宗教神学思想体系和詹姆士一世专制理论在历史背景、目的、内容,历史影响等方面的异同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课标导航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知识梳理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1.背景经济:中世纪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1)政治:拥有世俗权力;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主宰。
(2)13世纪的意大利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反教会力量斗争激烈(3)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
2.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内容(1)国家观:君权神授(2)政体观: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3.思想特点:把宗教至上理论与理性哲学相结合(自然法则、古希腊哲学)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1.产生的背景(1)都铎王朝至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王权已经合并教权)(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3)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加深2.思想主张①“君权神授”②王权至上3.专制措施①压制议会②对人民横征暴敛③对清教徒的宗教迫害4.结果: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经济、政治、宗教等),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案例剖析例题1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成为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A.阿奎那B.詹姆士一世C.王权D.基督教会【解析】解题关键是对于阶段特征的把握,中世纪的西欧应是基督教的天下。
答案:D例题2被称为“神学之王”、代表着西方中世纪神学思想发展顶峰的哲学家是()A.阿奎那B.彼德拉克C.詹姆士一世D.洛克【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西欧中世纪神学家地位的认识与理解。
只有在对教材知识牢固记忆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答案:A亲身体验一.选择题1.下列标志着阿奎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基督教神学体系的作品是()A.《反异教大全》B.《神学大全》C.《论君主政治》D.《神学之王》2.“君权神圣”思想的内容不包括()A.国家是上帝的产物B.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C.议会无权限制王权D.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3.西欧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统治形成的背景是()①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②王权力量的逐渐强大③西欧逐步进入封建社④教权与王权的斗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成为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A.阿奎那B.詹姆士一世C.王权D.基督教会5.被称为“神学之王”、代表着西方中世纪神学思想发展顶峰的哲学家是()A.阿奎那B.彼德拉克C.詹姆士一世D.洛克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6.比较阿奎那宗教神学思想体系和詹姆士一世专制理论在历史背景、目的、内容,历史影响等方面的异同点。
高二历史选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选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和认识过去的人们、文化和社会。
高二历史选修二是历史学习的一部分,本文将就该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起源于对于《巴黎和约》的不满和对民族危机的认识。
该运动对于中国政治、文化、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引导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主张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和现代思潮的兴盛。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党的领导集体逐渐形成,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政治路线逐渐明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党的发展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利益的忠诚,通过彻底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飞跃。
3.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1941年已经升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扭转了战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历史节点,这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农村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阶级斗争等一系列过程,在全国范围内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阶段,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5. 当代中国与世界当代中国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中国在全球治理、环境保护、文化传播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是历史选修二必学的知识点之一,下面是本人整理的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②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推动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整理
1、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⑴英属殖民地政治体制的形成(《五月花号公约》殖民地议会)
⑵启蒙思想在北美的发展:富兰克林、杰斐逊、潘恩《常识》
⑶英国的殖民压迫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征税权、波士顿倾茶事件
2、独立战争的爆发
(1)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战争开始标志
(2)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费城,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②权力机构:国民公会
3、作用:
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背景:
(1)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社会需要王权的强化
(2)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王权的空前强大
(3)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关系的恶化)
第二单元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线索:13-14世纪英国早期议会传统的形成——《大宪章》的签署
17世纪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
18世纪-19世纪中期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
19世纪中期后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议会改革与代议制民主发展
一、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1)形成:《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
(2)基本原则:①限制王权②议会权力至上
(3)特点: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3、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历史意义。P44
(1)英国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利,英国获得了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2)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
历史选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二通常指的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选修部分,这部分内容可能因地区和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来说,历史选修二会涵盖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主题,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世界文化史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必考知识点归纳: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失败的原因。
-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初步尝试,探讨其成就与局限。
- 戊戌变法: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改革尝试,分析其背景、内容和失败的原因。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2. 世界文化史:- 古埃及文明:了解古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特点。
- 古希腊文明:探讨民主政治的起源、哲学思想和文化成就。
- 罗马帝国:分析罗马法、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 欧洲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人物和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 工业革命:探讨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和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3. 重要历史人物:-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了解其生平和贡献。
- 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了解其思想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领导者,分析其政治和军事成就。
- 甘地: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了解其非暴力抵抗的思想和实践。
4. 历史事件与运动:- 法国大革命:了解其背景、过程和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 美国独立战争: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 俄国十月革命:探讨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后果。
5. 历史思潮和理论:- 民族主义:分析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探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 资本主义:了解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高中历史笔记选修2
选修2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它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治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解决私人问题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其它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有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回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伯里克利是雅典卓越的民主政治家,这一段演说热情洋溢地赞颂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那么雅典人为什么选择民主制度?是谁开辟了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一、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其人:梭伦出身贵族,为人正直,充满智慧。
他主张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厌恶富人贪婪无厌。
在当选执政官前,他就对国家命运忧心如焚,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请回答: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为何忧心如焚?贵族制取代君主制,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之间的矛盾。
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1、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1)背景:梭伦改革未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
(2)措施:①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
②改造国家政治机构。
(五百人议事会-比例代表制选举法、选举用抽签方式、任期)③陶片放逐法。
(3)意义: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
阅读课本6页中的“刻有人名的陶片”和“一种民主表决的方式”两图。
思考:①“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②第二幅图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作出的决定?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1)完善的表现:①取消了高级职官的财产限制;②发放津贴;③抽签或举手表决方式;④进一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
(2)意义:进一步完善雅典的民主制度。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局限性)雅典走向民主政治的历程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激化梭伦改革——走上民主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民主体制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完善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的四步:从君主制到贵族制,为向民主制的演化准备了条件——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高中选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选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一、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指1894年至1895年间中国与日本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清朝政府对朝鲜出现动荡局势,日本干涉朝鲜事务。
清政府派遣军队进驻朝鲜,但日本不容中国加大对朝干涉,因此发动甲午战争。
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群岛给日本,恢复朝鲜独立,赔款2000万两白银。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史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
二、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朝与八国联军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时间是1901年。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在八国联军之下,经过半年的战争,北京被攻陷,清政府未能抵抗,最终被逼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承认南京条约的所有条款,增订对外国公民实行新的特权,以及支付更多的赔款和增加更多的领土割让。
三、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清朝末年由义和团组织的一次举国反帝反封建的大规模农民运动,这次运动发生在1899年至1901年。
义和团最早是清朝时期的一支宗教团体,后来发展为一个以武术为主要特色的农民团体。
他们声称可以祈祷保佑土地丰登和驱逐异族,因而在民间获得了很高的威望。
最终在20世纪初,义和团因为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帝国主义者,发动了反帝斗争。
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引来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场运动几乎成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统一的农民战争"。
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由孙中山发起的反清革命运动,即光复民国,实现民主共和。
革命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后,清朝政府统治的中国,出现了一些显著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革命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发表了宪法大纲,以及主张民族自立,民主共和,民权拯救,民生富强为主张。
这些都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了。
五、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茨木的一次重大文化运动,它从1915年百日维新运动爆发之后开始,直到1921年初共产党成立为止,文化运动最后宣告结束。
选修二第四课历史知识点
选修二第四课历史知识点选修二第四课的历史知识点通常指的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选修部分,但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教材的编排有所不同。
这里我将提供一个可能的选修二第四课的历史知识点概述,以供参考:1.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强调理性、批判传统权威、倡导科学和自由。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美国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争取独立。
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同时也为后来的民主和共和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大革命期间的《人权宣言》对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5. 民族主义的兴起:19世纪,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在欧洲广泛传播,强调民族自决和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民族主义的兴起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7.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8.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9. 经济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不安。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英国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为欧洲乃至世界做出了贡献。
四、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含义: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1)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2)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⑶第二阶段:吉伦特派当政(1792、8——1793、5)
①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
②权力机构:立法议会到国民公会
③改造措施:A瓦尔密战役1792、9;B国民公会开幕(取代立法议会)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D处死路易十六1793、1
⑷第三阶段:雅各宾派统治(1793、6——1794、7)
①代表:中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派)
五、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1、代议制的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
2、英国宪政(或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⑵保留君主,代表国家,但“统而不治”。
⑶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权力核心。
⑷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
选修二笔记整理
一、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一)近代以来西方的民主进程
1、背景:封建专制统治(基督教会与封建王权—两个阶段)
2、条件:资本主义的兴起
3、结果: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二)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进程
1、背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国主义的入侵
2、条件: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作用:
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背景:
(1)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社会需要王权的强化
(2)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王权的空前强大
(3)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关系的恶化)
1、古希腊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提出的政治要求;
3、中世纪封建专制(教权专制、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进步促成了思想解放。
(二)内容:
生活时代
著作
历史背景
主要思想
主要影响
斯宾
诺莎
17世纪中叶的荷兰
(3)发展: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惯例
(4)完善:19世纪上半期,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必修1P37)、两党制度
3、主要职权:⑴内阁:⑵议会:⑶首相:
4、内阁制原则:
⑴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⑵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⑶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1、原因
(1)封建思想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清除
(2)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相Βιβλιοθήκη 于封建阶级而言,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2、启示:历史是曲折向前发展,螺旋式的上升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材P42)
1、1689年《权利法案》
⑴背景:英国悠久的宪政传统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
⑵颁布:1689
⑶内容:
(4)财政政策上:企图通过征税解决财政危机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扫除封建专制的阻碍
1、《从权利请愿书》到《大抗议书》
(1)导火线:税收问题
(2)斗争的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
(3)实质: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4)表现:两个回合的斗争活动
①《权利请愿书》1628
《神学政治论》
尼德兰革命
独立后的荷兰资本主义迅
发展,荷兰封建残余存在
人性论
社会契约
天赋人权
民主政体
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先驱。
人权、国家、自由等学说影响深远。
生活时代
著作
历史背景
主要思想
主要影响
洛克
17世纪晚期的英国
《政府论》
①英国革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②为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一、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的发表
1、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⑴英属殖民地政治体制的形成(《五月花号公约》殖民地议会)
⑵启蒙思想在北美的发展:富兰克林、杰斐逊、潘恩《常识》
⑶英国的殖民压迫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征税权、波士顿倾茶事件
2、独立战争的爆发
(1)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战争开始标志
(2)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费城,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4)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目的)
2、内容:
(1)“宇宙秩序论”(《神学大全》)
(2)阿奎那的国家观
①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方法:确定二者权力界限
②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③君权神圣:王权源于上帝的授予
(3)阿奎那的政体观——中央集权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②权力机构:制宪议会到立法议会
③改造措施:A、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八月法令
B、《人权宣言》的内容与评价【重点看书复习】
C、1791年宪法
关于《人权宣言》: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立国原则——人权、自由、法治
思想基础——“自然法”、“社会契约论”
基本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主权在民等
⑷影响:教材P43
《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史上重要的文献,它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一方面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另一方面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都铎王朝以来形成的君主专制统治。
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近代西方政治事件年表
14世纪末,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566-1581年,尼德兰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第二单元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线索:13-14世纪英国早期议会传统的形成——《大宪章》的签署
17世纪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
18世纪-19世纪中期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
19世纪中期后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议会改革与代议制民主发展
一、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君主立宪
分权制衡
反抗暴政
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
首创分权制衡
影响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
生活时代
著作
历史背景
主要思想
主要影响
卢梭
18世纪初期的法国
《社会契约论》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
法国的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主权在民
革命权利
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②《独立宣言》体现了哪些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
5、1781年约克镇北美英军投降
6、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北美独立--正式独立
二、1787年宪法与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
1、独立后的美国社会
(1)《邦联条例》1777年,联盟正式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邦联国会是唯一中央政府,但不得干涉各州内部事务。
目的:抗议和约束王权的滥用
内容:财产和人身安全、议会决定税收
结果:违心同意、解散议会
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有权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封建王权的运用要受到议会的制约。
②《大抗议书》1641
背景:社会矛盾激化,长期议会召开(1640)
内容:提出限制王权要求
结果:矛盾激化,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实质:明确表达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他们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
2、两次内战(1642——1648)
克伦威尔、“新模范军”、纳西比战役
3、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1649——1653)
4、护国政体(1653——1660)实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
5、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1688)(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
6、光荣革命(1688)
思考:为什么在英国民主与专制会出现反复较量?
3、过程: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
4、结果: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
(1)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的统治地位(中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王权衰落而基督教会则拥有超越国家的宗教权力)
(2)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3)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⑵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⑶路易十六的统治使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⑷三级会议的召开——导火线(1789、5)
2、大革命的过程(1789、7——1794、7)
⑴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