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

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的是局限于左心室乳頭肌水平以下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1]。该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心电图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传统手段,但是发现率较低[2]。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UCG)技术日益成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率明显提高[3]。本院在临床中发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诸多异常指标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运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率。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20例为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轻微胸闷、心悸、胸部隐痛11例,头晕、乏力7例,无明显自觉症状2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4~77岁,平均(58.2±16.3)岁。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且各项指标正常的志愿者共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77岁,平均(58.4±17.7)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和正常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1.

2.1 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飞利浦IE33、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3.5 MHz。连接心电图,取左侧卧位,在胸骨旁、心尖部取标准系列切面,常规检测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与乳头肌及心尖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及两腔心切面。检查左心室乳头肌以下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心尖部。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径(LAD)、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游离壁厚度(AT)、左室舒张末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TW)、室间隔厚度(IVS)等。

1.2.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肥厚心肌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AT≥16 mm;左室腔不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厚度2.5 mV;ST段下移>0.05 mV,呈水平样或下斜;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倒置,双肢对称性深倒>0.8 mV。对V3-V6导联的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有显著的

负相关(r=-0.7637、-0.7521,P<0.05),ST段压低深度与T波倒置深度有显著的正相关(r=0.7753,P<0.05)。观察组心电图检查胸前导联T波、R波振幅、ST段压低深度、RV5+SV1波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相关性分析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T波倒置深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

3 讨论

3.1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表现目前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4]。有研究认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可能是一种遗传病[5-7]。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常见于中老年男性,病变集中在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位[8]。由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为高血压、冠心病,给准确诊断和尽早治疗带来了问题[9]。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一定的筛选价值[10-11]。从本院临床实践来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具有的异常表现主要有T波异常倒置、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等,尤其是V4、V5变化最显著。本组患者T波呈对称性倒置,胸前导聯R波振幅增高>2.5 mV;ST段下移>0.05 mV。对V3-V6导联的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R波越高的导联,ST 段压低和T波倒置越显著。研究结论与郑嘉荣等[3]、李娇[8]的结果是一致的。她们指出R波高度、ST段压低深度和T波倒置状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提供了依据。

虽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但是容易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造成漏诊[12]。因此,寻找一种更好的检查方法对于指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成熟,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数学者认为相比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以更准确的探测心室壁肥厚部位、肥厚程度和肥厚类型,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更具有优势[3-5,9-11]。此外,心动图还可以较为客观、完整的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改变状况,方便定期随访,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的运用[12]。

从临床报道来看,超声心动图满足如下标准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部室壁厚度>13 mm;心室收缩时,心尖部室腔暗区消失;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两腔切面示左室心尖部心肌增厚,厚度>16 mm,室间隔、左室壁明显增厚;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闭塞[4,6-8]。在本研究中,对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径(LAD)、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游离壁厚度(AT)、左室舒张末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TW)、室间隔厚度(IVS)等参数的比较上,AT、LAD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与李帆[9]、孙英妮[10]等人报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AT值约是正常者的2倍,LAD值约是正常人的1.5~2.0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上述结果揭示了AT 和LAD可以作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