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智能控制专业实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控制工程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

课程思政视角下控制工程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

课程思政视角下控制工程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课程思政视角下控制工程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控制工程是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自动控制问题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技术的应用使得控制工程领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高校的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在智慧课堂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学习。

智慧课堂可以通过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装置等技术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实际控制工程场景中,通过亲身操作与实践来感受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动式教育平台,通过在线答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体验。

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其次,在实践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

控制工程实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主设计、调试、测试等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置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协作与合作需求。

此外,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还应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

在控制工程领域,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中的伦理与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控制工程课程的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视角的作用。

从学生主体性、创新能力和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出发,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课堂设计与实践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应用,更需要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及科技进展,为学生提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指导,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技巧和方法。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出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基本知识,并介绍相关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可编程控制器,掌握其编程技巧和方法。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可编程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5.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6. 团队协作: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简单的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与技巧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通过分组讨论和团队协作,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趋势,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实际、与时俱进,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市场需求。

3. 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自动控制在现代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德育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自动化生产线、无人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控制的重要性。

2. 讲授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探讨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思政教育:结合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自动控制工程师和团队的事迹,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2.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还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智能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智能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智能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2. 学会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智能控制算法;3. 掌握智能控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智能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和分析智能控制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识到我国在智能控制领域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遵循科学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智能控制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智能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控制原理概述:介绍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智能控制基本概念及其与传统控制的区别;- 智能控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

2. 智能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分类,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常见智能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智能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3. 智能控制算法及其应用:学习常用智能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算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智能控制算法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智能控制算法的编程实现及调试方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PLC控制技术》课程思政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PLC控制技术》课程思政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PLC控制技术》课程思政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思政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实践思维方式,具备系统设计理念和守时观念,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思政融入知识点PLC控制技术: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三、课程思政融入方式L课前:课程思政引入通过“每日一句”引出守时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践行这一职业素养。

要求学生在课程实践学习过程中,积极体会守时的实践思维方式,到达具备控制系统设计理念思维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2.课中:课程思政贯穿授课过程在教师讲解专业课程内容及要求的过程中,穿插讲解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结合专业课程中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工程训练,使学生意识到具备控制系统设计理念和守时意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3.课后:课程思政总结反思通过实践工程训练,学生掌握了系统设计思维方法,深刻领悟了守时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同时,引申到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如何应用系统设计实践方法和培养守时意识,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四、课程思政元素:思想政治素质、守时、职业素养五、教学引入Don' t drag the things of today till tomorrow.(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Punctuality is a kind of respect for others.(守时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通过对“每日一句”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加强英语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按时、守时以及在学习方面的执行力,同时,对后续制订学习计划做好铺垫。

光阴是珍贵的,既然我们知道光阴是无价之宝,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守时的习惯。

只要大家齐努力,守时、勤奋,社会就能进步、国家就能富强。

今天我们就从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任务体会系统设计思维方法和守时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展开(一)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讲解通过观察现实交通灯控制系统视频,提出控制要求。

智能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

智能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

智能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在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索新知识、新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智能控制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3.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如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

4.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应用。

5.智能控制技术的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提高他们探索新知识、新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智能控制实训工作计划范文

智能控制实训工作计划范文

智能控制实训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背景和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同时,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智能控制技术进行实践操作,进行实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实训工作,让学生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求通过实训工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进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实训计划1. 教学内容本次实训工作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在控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2. 实训设备为了保证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一系列实训设备,包括但不限于:PLC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嵌入式开发板、各类传感器模块等。

这些设备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操作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智能控制技术的理解。

3. 实训方案在实训工作中,我们将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即从整体到部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实验操作。

比如,在传感器实验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并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

在PLC控制实验模块中,学生将学习PLC编程和逻辑控制等相关知识,并完成一个简单的控制任务。

整个实训过程将持续一个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实验操作。

4. 实训评价为了保证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采用多种手段来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报告、实训成果展示、课堂表现等。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来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审,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智能控制教案doc

智能控制教案doc

智能控制教案doc教案标题:智能控制教案教案概述:智能控制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各种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学、自动化、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培养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智能控制领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涵盖以下几个主题:1.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智能控制的定义和分类。

- 解释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智能控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讲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 介绍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探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等优化算法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3. 智能控制的应用案例-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智能控制在机器人学、自动化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智能控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挑战。

教学方法和活动:1. 授课讲解: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智能控制的基本了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智能控制的理解和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想法。

3.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智能控制系统或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

4. 课堂展示: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展示一个智能控制系统的方案和应用案例。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智能控制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法:1.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主题的作业和测验,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项目展示:评估学生设计并展示的智能控制系统方案和应用案例的质量和创新性。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推荐一本智能控制方面的教材,以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智能控制》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智能控制》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智能控制》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智能控制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课程,它涉及到控制理论、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实现等方面的知识,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中,思政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在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建设,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智能控制的知识。

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智能控制的知识。

在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思政建设的实践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
地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工智能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人工智能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工智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挑战。

3. 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1.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

2. 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战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吗?2. 引导学生讨论: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30分钟)1. 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方向。

- 分析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

2.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挑战- 讨论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失业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培养社会责任感。

3. 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战略- 介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等。

- 分析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挑战。

2. 强调学生在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时,应具备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 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成果: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讨论成果,了解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工智能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人工智能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掌握人工智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和伦理问题。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绍- 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原理- 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教学准备:- 教学PPT或视频资料- 相关案例资料- 互动讨论环节准备---第一课时一、导入1. 话题引入:以“人工智能改变世界”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看法。

二、新课讲授1. 人工智能技术简介:- 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技术。

- 分析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

2. 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分析人工智能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展示:展示人工智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讲解人工智能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

- 分析这些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2. 人工智能伦理案例分析:- 展示人工智能伦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互动讨论1. 学生发言: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讨论人工智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思政实践智慧教学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思政实践智慧教学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思政实践智慧教学系统设计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思政实践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觉悟。

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设计一个智慧教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本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系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实践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二、系统设计与功能1. 用户管理功能: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

教师可以发布课程和作业,学生可以进行选课和提交作业。

2. 课程资源管理功能:系统可以将思政实践课程的教材、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源进行整理和管理,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和学习。

3. 课程评价功能:学生可以对思政实践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学质量、教师表现、课程内容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

4. 讨论与交流功能:系统可以提供讨论论坛或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此进行问题讨论、经验分享等。

教师可以进行答疑解惑和学生间的互动引导。

5. 作业管理功能:教师可以发布作业,并设置截止日期,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并获得反馈。

系统可以自动批改选择题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6. 学习监督功能: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提供学习报告和数据分析功能,以便教师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辅导。

7. 个性化学习功能: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给出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和学习路径,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

三、系统实施与推广1. 硬件设施:为了保证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效果,需要配置稳定可靠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及合适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

2. 软件开发:根据系统设计需求,开发智慧教学系统的核心功能和模块,包括用户管理、课程资源管理、作业管理、学习监督等。

3. 系统测试:在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以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正常。

4. 教师培训:为了保证教师能够正确使用系统进行教学,需要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包括系统功能介绍、操作指导和教学案例分享等。

刘东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刘东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案例选题及设计思路1、案例选题服务智慧产业培育时代匠人---传感器在智能产业中应用2、选题价值“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其要求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传感器的应用则是智能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充分结合政治、经济、榜样力量等内容,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塑造学生正确三观认识的同时,树立强国有我的时代责任感和工匠精神。

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3、设计思路本次课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教学内容,应用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课前思考,搜集资料观看相关榜样视频。

鼓励学生拓展了解专业相关的人物事迹、核心关键技术和行业发展前景。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兴趣的同时无痕的融入了思政元素,使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怀内化于无形。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编排课程内容和结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感知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塑造工匠精神和责任感。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目标1:激发学生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堂授课中采用翻转课堂和启发式教学形式,不断深入培养中职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

目标2:践行大国工匠精神:使学生能够认知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及安装,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工匠精神。

目标3:树立技能强国,强国有我的信念,努力做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课程思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三、课程思政内容分析技能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上的重视,而身为新时代中职院校的学生,将所学技能融入专业、融入产业、融入时代,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专业相结合,在服务智能产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投身国家建设。

传感器应用课程紧密联系“中国制造2025”等热点,根据传感器应用课程中第2.2章节---典型传感器的应用,从中挑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传感器种类作为导入点,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呼应每一个学习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智能控制教案

智能控制教案

智能控制教案教案课程名称:智能控制授课对象:中学或高中学生课时安排:1小时教学目标:1. 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理解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功能和作用;4. 能够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2. 黑板和粉笔;3. 学生小组的活动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智能控制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智能控制的理解;2. 展示一些智能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如智能家居、智能车辆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智能控制的定义和相关术语;2. 解释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讲解智能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功能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智能控制应用案例(如智能灯、智能温控器等);2.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使用;3. 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四、设计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如自动灯光控制系统;2. 学生小组在给定的材料和条件下,使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自动感应光线并调节灯光亮度的装置;3. 学生小组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相互合作和探索。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学生汇报他们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并分享他们的设计过程和体会;2.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评价学生设计实践活动的成果。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继续探索智能控制系统的其他应用,以及进一步改进他们的设计实践。

人工智能思政元素教案设计

人工智能思政元素教案设计

人工智能思政元素教案设计标题:人工智能思政元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探讨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历程;3. 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的影响;4. 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闻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2. 分析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并展示相关案例;3. 探讨人工智能对就业、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利与弊。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分析其对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思政教育与人工智能(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挑战和机遇;2. 强调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辨能力;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导入:通过引入新闻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2. 讲解: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3. 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4. 展示与交流:通过小组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5. 思考与建议: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并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智能控制专业实训
教学设计
摘要: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训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场所。

专业实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在实训的各个环节,结合不同的实训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宏观主导作用,依靠学生骨干的带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及现代网络技术等,将思政课程内涵融合在实训的各个情境中。

使专业实训课程达到德才双育、德技双育的教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实训课程;课程思政;有效实施
引言:职业教育的"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党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训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场所,这项工作的进行效果是否显著,将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使命感。

实训课程在智控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其课程的属性和内容,蕴含着其独特的育人元素,本文依托实训课程教材,对智控类实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探索。

一、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特点
(一)专业实训课程定位
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一般是依据专业岗位责任及工作要求,在类似实际工作情境下,围绕工作的某项实践操作而进行的。

课程的特点是为了完成某些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操作。

(二)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的实训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主要是完成对某些专业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原理及常识;二是能力目标,主要是应该掌握专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或者是操作技能。

根据时代要求,专业实训课程中应该而且
必须应该建设学生德育目标。

学生的德育目标主要应该围绕着学生的职业岗位工
作特点设定,同时可以根据实训情境的不同,可外延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强化学生的职业操守。


然这部分就是大家所共知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二、专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专业实训课程的进行,有长有短,但是按课程进行过程,均可分为三个工作
环节:实训准备环节、实训进行环节和实训完成环节。

而每个工作环节又可分为
若干实训情境,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训环节及课程情境的具体设计
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

根据课程实训内容融入育人元素,是指根据实训课程的具
体内容和实施方法,重新梳理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知识点与技能点碎片化,充
分提炼课程内容及教学实施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等育人元素,辅
以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具有时代性的实际案例,将其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
教学载体。

三、课程思政实施探究
(一)课程思政实施角色分析
实训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做好宏观设计,必要时,要与学生干部做好沟通与
布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依靠主要学生干部及骨干的带头作用,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及职业道德。

参见下表2:
(二)课程思政实施形式
实施过程,依据不同实训情境,采取相应的实施形式,对学生施以不同的教
学策略。

德育教育:教师通过科学示范、引导观察、启发思考、激发热情等形式。

在不同情境中,通过一句鼓励,一份关心,传递团结互助;通过一首歌,一个故事,传递正能量,通过一面旗帜,一张纪念照,激发团队荣誉感。

(三)课程思政实施载体
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载体,主要有:
1.集体会议
课程思政实施的会议主要包括三种:
(1)全体实训学生大会:主要有实训动员大会、实训安全教育大会、实训知识内容讲解大会、实训总结大会等。

主要内容是传达全体学生要求掌握的思政内容及实训内容。

(2)实训教师调研备课会议:主要是实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布置及实训知识内容备课。

(3)教师与学生骨干会议:实训教师与学生骨干共同进行实训的相关内容及课程思政活动的安排与布置会议,强调学生骨干应在实训中的带头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施
2.纸质媒介
纸质媒介主要包括:要求学生提交的一份报告,纸质图件,典型日记,实训心得体会。

整个实训过程中,大家共同分享实训收获的喜悦,反思实训的缺憾,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提升。

3.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及现代技术媒介,包括微信、腾讯QQ等视频、歌曲、PPT课件等多媒体媒介,在传达实训内容、任务的过程,嵌入德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客观分析,通过正能量积极宣传实训过程的中收获与感悟。

四、实训课程思政实施思考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实践情境,科学的嵌入思想政治内容,使德育工作内涵寓于学生野外实训情境中,通过专业教师科学主导,学生骨干带头实施,全员参与,确实能达到德才双育、德技双育的工作效果。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实训的准备环节,课程思政内容宜宽不宜细,以潜移默化为主,点到为止,避免学生产生反感及逆反心理。

(2)实训过程的情境分析要科学合理,德育内容嵌入应符合情境实际情况。

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对实训情境的特点充分掌握。

最好是实训前,实训教师集体备课,对实训路线进行考察,结合情境提前设计德育内容,实训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厚积薄发。

(3)实训课程思政内容的具体实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重点突出,避免
长篇大论式说教,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技文献资料检索及自我思考。

(4)注意引导学生对实训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德育反思。

总之,根据专业实训内容及教学情境,将与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无痕
迹的嵌入于野外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干部的带动,以专业实训为
载体,将学生思政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共同传授给学生,推动专业实训课
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
德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