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案教学重难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身边的动植物》主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身边的动植物》主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一班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课时《关爱身边的动植物》观察方法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知道观察的概念。

2、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观察的意义,学会观察的方法。

难点:观察法的运用,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

三、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

2、准备观察的材料:饼干、矿泉水3、制作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我请同学先到门外去。

(转身问)你们有谁知道这位同学今天穿什么上衣,什么长裤,什么鞋子吗?(指名回答)。

2、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观察了一下)你们怎么没有注意呢?(没有仔细观察)3、师小结: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事物只有通过我们的观察,才会有所了解,才会有所发现。

今天,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进行观察?(板:怎样进行观察)(二)研究讨论1、什么是观察呢?(自由发言)课件: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也是用人类的多种感官去认识客观事物现象的一种活动。

2、考考大家会不会观察?放《排排坐》的视频,学生听完后问:里面的小女孩刚开始跳舞时拍了几下手铃?带着问题在看一遍,再问。

3、总结:看,观察必须要有目的,否则就不是观察只能叫作看了。

而且应该多种感官一起用。

4、平时你都用什么感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呢?(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5、现在,发挥你的多种感官去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观察到了哪些有生命的事物?哪些无生命的事物?(有生命的、无生命;木质、陶瓷、发光、电器等)6、导语: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发现了教室里有这么多同类的事物。

因此只有通过观察才会有所发现,而且观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怎样对事物进行观察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这块饼干。

(让学生通过看,发现这块饼干是方的,上面有一些小孔等,接着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觉得饼干很香;然后让学生尝一尝饼干的味道,很脆又有点甜,吃起来香喷喷的)。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与我们》,详细内容为“爱护动植物”。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爱护动植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幼儿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爱护动植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动植物知识,了解保护动植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植物图片、视频、PPT、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爱护动植物,例如:不捕捉小动物、不损坏植物、不乱扔垃圾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植物,讨论如何保护它,并将讨论结果用画纸和彩笔表现出来。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保护动植物的方法和体会。

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关爱自然。

六、板书设计1. 爱护动植物2. 内容:动植物基本特点动植物与人类关系保护动植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保护动植物的倡议书。

2. 答案示例:亲爱的同学们:1. 不捕捉小动物,不损坏植物。

2. 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3.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动植物提供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植树造林或参观动物园,将爱护动植物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案 思想品德 《爱护动植物》教学设计

教案 思想品德 《爱护动植物》教学设计

教案思想品德《爱护动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和生存现状。

2. 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保护动植物的行动。

教学内容:第一章: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1.1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2 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第二章:认识动植物的生存现状2.1 动植物面临的威胁和困境2.2 我国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第三章:培养热爱动植物的情感3.1 学习身边的动植物3.2 分享动植物保护的成功案例第四章:学会爱护动植物的方法4.1 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保护行为4.2 参与动植物保护的实践活动第五章:承担保护动植物的责任5.1 从我做起,倡导环保意识5.2 积极参与动植物保护的公益活动教学过程:第一章: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1.1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活动一: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角色。

1.2 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活动二:讨论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食物、衣物、药品等。

第二章:认识动植物的生存现状2.1 动植物面临的威胁和困境活动三:调查身边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威胁它们生存的原因。

2.2 我国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活动四:学习国家对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章:培养热爱动植物的情感3.1 学习身边的动植物活动五:观察校园或社区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

3.2 分享动植物保护的成功案例活动六:讲述自己或他人参与动植物保护的经历。

第四章:学会爱护动植物的方法4.1 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保护行为活动七: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动植物,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4.2 参与动植物保护的实践活动活动八:组织一次校园或社区的动植物保护活动。

第五章:承担保护动植物的责任5.1 从我做起,倡导环保意识活动九:制定个人的动植物保护计划,如植树、放生等。

5.2 积极参与动植物保护的公益活动活动十:加入动植物保护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公益活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植物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班科学探索》第四章《生物世界》,具体内容为“爱护动植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动植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了解人类与动植物的关系,以及探讨如何保护动植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植物的多样性,认识到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动植物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动植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关注和关爱动植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植物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植物的名字,讨论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理论知识(10分钟)(1)介绍动植物的多样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阐述人类与动植物的关系,强调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保护动植物,如:不乱扔垃圾、不捕捉野生动物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关爱动植物的经历和做法。

5. 小组讨论(10分钟)讨论如何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爱护动植物2. 内容:(1)动植物的多样性(2)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人类与动植物的关系(4)保护动植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说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谈谈你将如何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2. 答案:(1)示例:蝴蝶、蜜蜂等传粉动物,帮助植物繁殖;鸟类、哺乳动物等捕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

(2)示例:通过制作宣传画、参加环保活动等方式,向他人传递保护动植物的理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在观察中变化(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在观察中变化(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在观察中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动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变化;2.学习如何观察,记录动植物的变化;3.能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4.能够在科学实验中遵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观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材及工具1. 教材•《一年级自然与社会》:第六章、第七章;•《实验小课堂:生命科学》:第二、三篇。

2. 工具及材料•动植物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湿度计;•缸式显微镜及载玻片;•生长盒、移液枪、试剂瓶等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动植物向学生们提问“你们都知道哪些动植物?”。

•通过展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植物和动物标本,向学生们介绍它们之间的生长发育变化。

2. 操作引导(20分钟)•教师介绍如何用手或特定工具观察动植物,特别是植物细胞的观察;•授课老师会向学生们展示缸式显微镜,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制作载玻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 实验操作(60分钟)•给学生一个“观察变化”的实验任务,供其佩戴口罩、背完成记录表、测温度、湿度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学生将所观察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借助于以后的学习课时进行数据和结果的综合分析。

4. 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科学实验中的基本原则;•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根据观察结果发表总结性发言;•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科学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身边的动植物发表观察和述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2. 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提供考试测验,使用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和口头表述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表现评估;此外,在教学的结束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次互动,讨论关于动植物的变化方面的各个问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4.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4.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在观察中变身》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不同果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发自己热爱生活中种植物的意识。

2.学会观察要素的同时,利用思维碰撞找出相对于自己来说,这类果蔬的优点和不足,并大胆想,尝试改变。

3.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果蔬的共性和不同,激发自己热爱生活中种植物的意识并大胆想,尝试改变。

3.教学难点:学会观察要素的同时,利用思维碰撞找出相对于自己来说,这类果蔬的优点和不足,并大胆想,尝试改变。

教具准备:1、学具准备:水果、蔬菜、盘子、小刀等。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果蔬在观察中变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在同学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提问:这位同学身上穿着什么衣服?2、观察无处不在,那在观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今天就一起学习《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果蔬在观察中变身》这一课,一起来走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二)观察果蔬,热爱生活1、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生:树、花、水果、蔬菜师:没错,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今天我们就一起针对果蔬这一类植物进行观察。

2、你准备怎样观察?从哪些方面观察?(小组讨论)生答3、同学们,通过思考,我们知道了很多观察植物的好方法,如:1).看看外形和高度2).摸摸粗糙程度和叶片的绒毛细刺3).闻闻气味4).尝尝果实的味道等4、请你用上刚才分享到的观察植物的方法,选择“能否更可口”这一方面,观察你们小组的植物,并作好记录。

小组讨论在观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5、在观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1.观察要有目的2.观察要有顺序3.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4.观察要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5.观察要善于想象,运用语言(三)自主创新,制作作品这节课,我们研究果蔬的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与果蔬交上了朋友,那现在让果蔬变个身,成为更加满意的果蔬吧。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

大班科学教案爱护动植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爱护动植物》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学习如何关爱和保护动植物,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关爱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发展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关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学习如何关爱和保护动植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植物卡片、PPT、挂图、实物(如花草、小动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花草和小动物,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动植物,激发兴趣。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教师展示动植物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通过PPT和挂图,讲解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教师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动植物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关于动植物的例子,如:“如何保护小鸟?”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动植物实物,讨论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5. 作业设计(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附近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并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名称、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关爱动植物的方法。

3. 作业布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了一只蝴蝶,它有五彩斑斓的翅膀,喜欢在花丛中飞舞。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动植物?答案示例:我们可以不捉小动物,不摘花,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对动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关爱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关爱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关爱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校园里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1、分组观察校园植物,并能以多种形式介绍自己观察的校园植物的特征,巩固观察方法,激发对校园植物的喜爱之情。

2、小组合作交流爱护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创意物化)3、通过调查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校园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爱护校园植物的责任意识。

(责任担当)【教学重点】认识校园植物的外在美,内在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爱护植物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爱护校园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记录表,照片等;课前搜集的爱护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植物之美1、找朋友游戏:老师描述学生猜是哪种植物,并在校园里找到它们。

2、播放紫藤萝介绍视频,欣赏紫藤萝的美。

(设计意图:引领孩子走进身边的植物,去感触感染植物的美,激发孩子对校园植物的爱好之情、探讨欲望。

)二、观察校园植物,感受植物外在美小组代表交流观察的校园植物。

一组:照片。

(评价:一组的同砚不仅能用眼睛观察,还能说出观察的来由,照片拍的非常棒,掌声送给他们。

)二组:植物绘绘图片。

(评价:二组的同砚能以绘画的形把观察成效呈现出来,呈现体式格局非常棒,掌声送给他们。

)三组:观察日记。

(评价:你真是一位细心的孩子呀,能长时间观察一栽种物并观察日记,真棒!)四组:观察记录表。

(评价:同学们听,他们观察得多仔细呀,能以观察记录表的形式呈现结果,真棒!)(设计意图:学生用不同形式呈现结果,教师从观察方法使用、观察结果呈现方式等角度,对汇报结果进行适时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思维。

)三、了解校园植物,深入探讨1、指生评价刚才的汇报,并交流收获和疑惑。

2、从学生的交流中渗透获取资料的方法。

(相机板书: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

)3、在交流中,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课下进一步深入探究。

幼儿园爱护动植物教案

幼儿园爱护动植物教案

幼儿园爱护动植物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爱护动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关爱意识。

2. 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引导幼儿学会用温和的方式与动植物互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

二、教学重点1. 动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

3. 如何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三、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如狗、猫、花、树等,并讲解它们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周边的植物,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外观特点、生长习性等。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模拟与小动物互动的情景,教导他们如何用温和的方式对待动物,如轻声细语、轻柔触摸等。

4. 组织幼儿参与种植小花小草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植物的关爱意识。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特点。

2. 观察法: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周边的植物,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和描述植物。

3. 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模拟与小动物互动的情景,引导他们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对待动物。

4. 体验法:组织幼儿参与植物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有关动植物的视频,引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

2. 学习动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3. 观察校园周边的植物,让幼儿描述植物的特点。

4. 情景模拟:组织幼儿进行与小动物互动的角色扮演活动。

5. 种植小花小草,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6. 总结: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幼儿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动植物的态度和互动方式。

2. 收集幼儿种植小花小草的成果,了解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成长需求。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3课《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案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3课《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案
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梳理。
板书
保护动植物的倡议
难点
通过学习掌握如何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
水中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白饭喷鼻香。(打一植物)
谜底:水稻
白衬衣,黑外套,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忙不停,捉来虫子喂宝宝。 (打一动物)
谜底:燕子
燕子和水稻是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自然界中的许多动植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从小就要热爱大自然,学会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你熟悉身边的动植物吗?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这些动植物呢?
四、活动拓展
1.写一份保护身边动植物的倡议书。
倡议书 (1)爱护绿色,不践踏草坪。
(2)保护环境,不要伤害小动物
2.从以下选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自拟主题) 进行研究,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
保护校园植物。
调查身边的益虫。
关爱农田里的动植物。
关爱农田里的动植物
经过调查得知:农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在杀伤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鼠害是农田中尤为严重灾害, 由于老鼠的天敌如鹰,猫头鹰、蛇、猫、狐、黄鼠狼等的种群和数量急剧减少,老鼠种群和个体数目急剧膨胀,以致酿成鼠害。
五、信息园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为了保护野 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制定的法律。
写一条,关爱动植物的宣传语。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阅读、理解。
学生思考、交流。
交流、感受
说一说,做一做。
阅读理解
调查体验
阅读活动拓展
让学生了解校园里和农田里的动植物。

教案 思想品德 《爱护动植物》教学设计

教案 思想品德 《爱护动植物》教学设计

教案:思想品德《爱护动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内容:1.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3. 如何爱护动植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2. 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如何爱护动植物。

3. 实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爱护动植物的典型事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出本课主题《爱护动植物》。

2. 讲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阐述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4. 分析现实生活中爱护动植物的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对爱护动植物的认识。

5. 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思考如何更好地爱护它们。

六、课后反思:1. 检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爱护动植物的认识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爱护动植物重要性的认识。

3. 评价学生日常生活中爱护动植物的行为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准备爱护动植物的宣传资料或小礼品。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爱护动植物的实践活动,如植树、绿化校园等。

2. 邀请动植物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3. 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增强学生对动植物的关爱意识。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受和建议。

3.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评价学生对爱护动植物的认识和行为表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 4.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 4.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植物伙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明白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考察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3.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初步掌握考察探究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明白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2.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PPT 盆栽植物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植物不仅净化空气,绿化环境,还装点我们的生活,明亮的教室因植物的加入更加美丽。

你最喜欢教室里的哪一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形态特征?说一说。

(PPT出示教室植物图片)师:课前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教室常见植物,搜集资料,了解该植物的基本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与植物为伴,共同探究植物的秘密。

(二)调查教室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都很细心,每组都带来了观察的植物。

请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继续探究植物的奥秘,完成植物探究任务单。

探究结束后,准备展示汇报。

师:请一位同学读温馨提示。

(学生读完后,老师读“展示提示”)明白了吗?开始制作!(PPT出示温馨提示和展示提示,读完提示后,播放音乐)(三)展示汇报:植物新闻发布会1.先小组展示(展示作品,解说,补充),再顶针式点评。

2.评奖:小组半分钟讨论,把宝贵的一票投到评比栏上,不能投自己小组。

评选颁发“最佳小组合作奖”“最佳创意解说奖”“最佳植物作品奖”。

3.总结:你的收获或疑惑(四)放眼世界,着手现在师:走出教室和校园,放眼世界,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许多奇花异草,请看屏幕。

(ppt出示大榕树的图片)1.介绍大榕树的历史、形态等知识。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并说出保护动植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学生对植物的分类能力;(2)通过讨论关爱动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看视频、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的生存环境;2. 教学难点:探究出关爱动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制PowerPoint)、学生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两个谜语导入,分别为兔子、向日葵的谜语。

紧扣主题,引出专题《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二.活动过程1. 提问: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学生进行回答,进而引出本节课主要来研究研究该如何关爱动物。

2. 出示课件,分别向学生提问:(1)住在树上的动物有哪些?(2)住在草原上的动物有哪些?(3)住在水里的动物有哪些?学生依次回答并给予判断与语言鼓励。

接着拓展住在沙漠及土里的动物都有哪些?板书:动物的家。

为巩固本环节内容,将进行游戏:谁住在哪?讲解游戏规则,利用“互动课堂”进行随机挑人,挑选5名学生进行游戏,评出获胜者,给予星星奖励。

3. 观看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说出伤害小动物、破坏打字的做法。

课件出示破坏动物的家及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并板书:破坏行为。

4.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动物及动物的家的方法:以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在讨论过程中板书:保护方法并巡视指导。

汇报结束后给予评价并出示课件总结保护方法。

5. 学生展示课前已经准备好、绘制好的小动物的家并评选出最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给予星星奖励。

6. 引导学生说出若想观赏动物,我们该去哪看?学生得出动物园,展示动物园中北极熊、大象、火烈鸟及长颈鹿的家。

它们的家看起来很舒适、漂亮。

特别符合它们的生活习性,就像刚才学生展示的作品一样。

三.活动总结1..出示练习题,找4位同学完成将小动物与生存环境进行连线的练习题,连完线进行评价与纠正。

小学科学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本文内容是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的教案撰写的)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了解它们对人类的作用,培养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科学能力,能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2. 了解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分析和归纳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和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提问一些与动植物资源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认识哪些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等。

Step 2 学习新知识1. 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实验、讨论等,了解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2. 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植物资源的实物,让他们观察、感受,通过观察和交流,学习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并进行总结。

Step 3 拓展知识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整理身边常见的动植物资源。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设计一份“保护动植物资源”宣传海报,展示在班级中,以提醒大家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Step 4 知识回顾1. 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动植物资源的问题,如:“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等。

Step 5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和重点,强调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邀请学生到周围的环境中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并画出观察到的动植物,并写下对它们的保护意识。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爱护动植物》教案(精选5篇)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爱护动植物》教案(精选5篇)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爱护动植物》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教科版道德与法治《爱护动植物》教案【教学目标】l、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2、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关爱、善待动植物。

3、在发现、体验生命中初步懂得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珍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动植物。

难点:初步懂得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动植物与人作为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一.课前初探除了人类,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生命。

也许她就在我们的房间里、阳台上,也许在我们的校园、小区、街道、公园、山村、树林、田野等地方。

课前让孩子们去寻找生命、发现生命、亲近生命、观察生命、认识生命,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生命形态的美丽、去表达生命、感受生命。

可以拍下有关生命形态的照片,也可以画画你眼中的生命,写下生命的日记。

二.课中探究(一)汇报展示,合作交流(1)我看到的生命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出示地球的图片)。

这是一张什么图?生:地球。

师:是啊!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是目前宇宙中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共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和40多万种植物,当然还有我们人类。

在我们的身边,生命无处不在,前几天老师己经布置你们在自己家中、小区里,或到校园、街道、公园、山村、树林、田野等地方寻找生命,你们都寻找到哪些生命?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师:你共发现并记录了哪儿种生命?生:我记录的生命有……师: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种生命?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师:能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发现它的吗?它长什么样子?漂亮吗?生:……师:有没有拍下它的照片,来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你来介绍好吗?(师生共同欣赏,品味生命的美丽所在)。

下面还有谁愿意也来介绍一下?师:你在生命日记中是怎样描写它的?……师:你画下了它是吗?你也来介绍好吗?……师:你想介绍的发现是什么?……师:这次实践活动让你最大的体会或收获是什么?(请几位学生讲讲他们所发现的生命以及感受,展示记录和拍下的照片,或展示自己画下的画面)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啊!我看好多同学都很想说,那下面大家就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你的同伴互相聊聊,交流一下好吗?(给足学生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讲出自己亲近生命的感受)师:是啊!树、草、花儿、小鸟、松鼠、小鱼……我们的身边、大自然有多种多样的生命,同学们,当地球有了这些生命之后,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让我们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2)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1、观看小片:《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一个全方位展示美丽的动植物生命以及美丽的世界的小片。

中班科学教案:爱护植物

中班科学教案:爱护植物

中班科学教案:爱护植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认识到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关爱植物的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植物图片、植物种子、花盆、水壶等。

2.环境准备:提前布置好种植区,准备好种植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基本环节(1)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问:植物从哪里来?它们是怎么长大的?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如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等。

(2)讨论植物的作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植物对环境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爱护植物?(3)种植体验教师发放种子和花盆,引导幼儿亲自动手种植。

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

教师讲解种植的方法,如如何浇水、施肥等。

(4)分享种植经验教师组织幼儿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提问:你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3.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等。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绘画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问:你们觉得我们以后应该如何爱护植物?五、作业与反馈1.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关爱植物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植物生长特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提问,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颗种子需要什么才能发芽吗?”在讨论植物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空气会变得怎么样?我们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吗?”2.教学难点补充: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小侦探”环节,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如:“谁可以告诉我,这两种植物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如模拟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假设我们是大树,我们需要什么才能长得又高又壮?”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幼儿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案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培养关爱和保护它们的意识。

2.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究,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

3.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描述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难点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观察和探究中来。

2.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动植物。

3.促进学生对动植物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带着学生认识身边的动植物。

让学生在校内或周边的公园、花坛中寻找身边的动植物,并分享学生
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它
们对人类的作用。

2.探究环节: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究了解动植物。

让学生在校园内或周边的公园、花坛等环境中实地观察和探究动植物,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花朵的特征、果实的颜色和形态等;观察小
动物的生境、习性、行动方式等。

3.总结环节:归纳总结所学内容。

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例如:总结植物的特征、生长环境和作用;总结小动物的习性、行动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
加深对动植物的了解和认识。

4.拓展环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
1.用具体的案例展示动植物的特征和习性。

2.利用多媒体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4.活动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教学资源
1.学校附近的公园、花坛等。

2.图书馆中的动物、植物书籍和多媒体教材。

3.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实验器材。

六、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地探究中的表现和收获。

2.通过小组讨论或口头汇报,检验学生对动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3.布置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总之,关爱身边的动植物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启蒙教育,通过对动植物
的了解和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环保意识和感恩精神,使他们
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珍惜生命,为空气净化、水源涵养、生物种类保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