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群体规范,关注个体发展
群体规范的作用
群体规范的作用群体规范是指为了维护群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行为准则和规则。
它起着引导行为、规范秩序、保护群体利益、促进协作等多重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群体规范的作用。
首先,群体规范可以引导个体行为。
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群体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准则,明确了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规则,从而引导个体向着群体共同所接受的方向行为,避免个人行为的随意性和任意性。
这样一来,群体内部的行为相对稳定,协作更加顺畅,群体发展也更有秩序。
其次,群体规范可以规范秩序。
在群体中,特别是在大规模群体和复杂环境下,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容易引发混乱、冲突和不稳定。
群体规范能够规定群体成员之间的基本交往方式、权责义务以及行为限制,以维持群体内部的秩序。
通过规范行为,群体可以减少冲突、降低成员间的负面情绪,提高整体效率和运作水平。
第三,群体规范能够保护群体利益。
群体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主要以群体的长远利益为基础,保护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它可以设定一些原则和规则,限制个体的行为,避免个体行为过度损害群体整体利益。
同时,群体规范还能够规定群体成员之间的权益分配、资源利用和贡献分配等具体情况,确保群体成员的利益得到平等和合理的保护。
第四,群体规范能够促进群体协作。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的发展和群体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规范的存在可以使群体成员在共同的框架下进行协作、协调和沟通,形成一种合作的氛围。
通过群体规范,可以促进信息的流动、知识的共享,增加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群体整体的创造力和协同效应。
第五,群体规范可以提高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对成员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使得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秩序和互信的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可以使得群体成员更加团结一致地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追求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的群体更具有吸引新成员加入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扩大群体规模和实现发展。
综上所述,群体规范对于一个群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群体动力的概念和要素。
(2)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3)课堂管理的策略。
(4)问题行为的主要对策。
★考纲链接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4)从众;(5)群体规范;(6)课堂气氛;(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2)个体在活动中的竞赛动机的激发;(3)个体对自己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5.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6.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促使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冒险偏移,另一种是谨慎偏移。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10.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
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2)优势意见阶段;(3)规范确立阶段。
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
群体动力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群体动力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6.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1.增强群体凝聚力最重要的条件是( )。
A.群体中成员与成员间的吸引力B.群体活动对所属成员的吸引力C.群众对满足成员个人需求的吸引力D.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群体动力2.提出“规范分析法”的管理心理学家是( )。
A.谢里夫B.皮尔尼克C.阿希D.莱维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群体动力3.提出计算群体凝聚力公式的管理心理学家是( )。
A.谢里夫B.阿希C.莱维特D.多伊奇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群体动力多项选择题4.当一个群体开会讨论有关问题而出现不同意见分歧时,会经历以下过程( )。
A.合理辩论阶段B.劝解说服阶段C.攻击阶段D.集体自决阶段E.心理上的隔离阶段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群体动力5.处理冲突的行为意向有( )。
A.竞争B.协作C.回避D.迁就E.折衷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群体动力简答题6.群体规范有哪些作用?正确答案:答:群体规范对维持和发展群体、指导和控制群体成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维持和巩固群体的作用。
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赖以维持其存在、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个群体的规范越是标准化、特征化,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就越紧密。
实际上一个群体的成员是根据本群体的规范来相互认同的。
一个群体,越有明确而集中的规范,群体成员的认同感也就越高,而认同感又会加强群体的团体。
规范在群体内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满足群体内的成员交往的需要,起到了交往的规矩和媒介的作用。
(2)树立评价标准的作用。
群体规范作为群涉及知识点:群体动力7.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答案:答: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1)出于知觉的歪曲。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选5)1、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指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后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一个人的工作不仅包括工作内容本身,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工作环境等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大量不同工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到一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人格人格是个体对他人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一个动态概念,用于描述个体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人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力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角色知觉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即遵守某种角色要求会使另一种角色要求难以实现。
例如一个人的家庭角色(丈夫)和社会角色(职业经理人)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
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稳定性等方面,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工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行为方式的理解。
12、组织设计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群体性和个体性的动态平衡和协调
群体性和个体性的动态平衡和协调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社会环境也日新月异地变化,这直接促进人们的认识和思考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进一步凸显出群体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问题。
事实上,群体性和个体性是社会存在的两大组成部分,不同的是,个体性注重个体差异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群体性则更多地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联系。
因此,如何在两者中找到一个动态平衡和协调,就成为进一步推进我们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须问题。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的大量涌现,更多的人变得更加自我中心化,并开始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自我中心化的现象,使得群体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当一个人单独存在时,个体性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而在团体中,他必然要慢慢被群体中的规则所限制。
因此,在群体中,个体性发挥的是受限程度,这就要求群体需要更好地协调和管理、以适应个体的发展和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协调。
在当今社会中,新型的网络社会表面上会给人们带来平等与自由的感觉,而实际上,却给我们的群体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带来新的挑战。
这一部分主要是因为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总是将自己视为独立的存在,而我们使用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没有固定规律和完整的实体,因此群体性和个体性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
同时,人们在网络中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可以无须顾虑网络世界中的道德规范,这使得群体内部的协调难度增加。
虽然使用互联网中的人与物的多样性和自由度是很好的,但随之而来的是缺乏足够的规范和管理,这会在某些群体中导致不必要的混乱和相互之间的嫌隙,使得动态平衡和协调问题进一步恶化。
改变不利于群体性和个体性平衡和协调关系的q情形,我们可以通过规范群体和个体的行为来保持动态平衡和协调。
首先,我们应该服务于整体,而非只关注自身利益。
网络是信息的共享空间,我们在群体当中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既是群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群体中的一个个体,同时倡导互帮互助的精神,以此来增加群体之间的凝聚力。
电大2016秋《组织行为学》-任务2:失误题分析与题库
2016春《组织行为学》任务2简答题失误分析C第21题(已答). 成就需要理论对企业家对企业的科学管理有何重要意义?【作答结果】成就需要理论对企业家对企业的科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成就需要理论告诉大家成就需要强烈的人无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关于追求成就并不能导致有效的领导行为这一观点,在企业日常考核管理中,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很难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
另外,领导人物的责任是鼓励众人去取得成就,而不是只专注于个人的成就。
企业家激发他人产生成就需求,同自己具有成就需求相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错误分析:泛泛而谈。
要按照文本)【参考答案】鼓励全社会成员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家的才能。
激励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做出更大成就。
确立追求卓越和完善的高标准。
J第22题(已答). 激励的含义?【作答结果】“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
如何在工作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目标。
作为企业,需要塑造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一是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二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三是强化企业内的竞争机制,激励人们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四是要求企业必须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并好好的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技术的新动向。
同时做到在员工心里,使他们知道工作行为的实际效果,产生员工高效工作、高满足的结果。
(错误分析:答非所问)【参考答案】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J第21题(已答). 激励具有哪些作用?【作答结果】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人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从而增强自觉努力工作的责任感。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在人类社会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群体则是由个体组成的整合体。
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首先,在一个群体中,个体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这使得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来展现。
在一个团队中,有的人擅长领导和组织,可以担任组织者的角色;有的人擅长创意,可以担任创意者的角色;还有的人擅长执行,可以担任执行者的角色。
个体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群体的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表现为个体的个性与群体的规范的互动。
个体在群体中会受到一些规范和约束,使其行为与群体的期望相符。
这种行为模式的规范有助于维持群体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个体的个性也是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体的个性与群体的规范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通过相互尊重和包容来实现。
个体在尊重群体规范的同时,也应被允许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另外,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涉及到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个体的认同感是指个体对群体的认可和认同程度。
当个体与群体的价值观、目标和共同的利益相符时,个体会感到归属于群体的一员,并且对群体的未来发展感到关心和负责。
而群体也应该为个体提供一个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环境,让个体在群体中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此外,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体现在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和群体对个体的支持之间。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往往与群体紧密相连。
个体需要群体提供就业、生活保障、社会支持等资源和服务。
而群体也需要个体的努力和创造力来推动群体的进步和发展。
个体和群体之间通过相互依赖和支持,实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之,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个性与规范的互动、个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个体对群体的依赖与群体对个体的支持,个体与群体共同构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1、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借以解释、预测并控制行为,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目的服务的科学。
2、霍桑实验: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实验1924年开始,直到1932年。
3、瓦格纳法案:承认工会是工人的合法代表可以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因而也被称为“劳动宪章”。
4、归因理论:说明和分析人类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最早由F.海德提出。
5、人格(个性):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
具有A.整体性和层次性B.独特性和一般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6、智商:智力商数的简称,表示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
7、组织承诺: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
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
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
主要包括三个因素: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8、工作中的政治行为:“在存在不确定性及选择方案意见不一致时,获取、开发和使用权力及其他资源以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
”9、团队情商:一个团队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
10、从众行为: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在受到团体的压力和影响时骑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倾向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做法11、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12、文化资本:由企业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模式等企业文化以及文化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资本。
13、越级报告:是一种普遍发生的非正式上行沟通机制,常被誉为小报告。
14、管理跨度: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二、考点归纳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
这种方法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解释的规律上,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
群体,重在分析组织成员在群体工作中的相互影响,应用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组织,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重点放在社会学规律的理论和概念上。
群体规范的名词解释
群体规范的名词解释群体规范是指一群人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这些规范通常是根据特定群体的特点、价值观和目标来制定的。
群体规范起着指导和规范群体行为的作用,有助于维持群体的稳定和秩序,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
在不同的场合和群体中,群体规范可以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群体规范的形成和维护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共同目标、社会文化、个体互动和持续传承。
首先,群体规范的形成与群体的共同目标密切相关。
当一个群体共同追求某个目标时,成员往往会发展出一套相应的规范来指导他们的行为,以实现这个目标。
例如,在一个学术研究团队中,成员通常会遵循一些行为准则,如互相尊重、合作、分享知识等,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团队的发展。
其次,社会文化也对群体规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往往被传承给群体的成员,并以习俗、信念等形式存在。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孝敬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成员往往会遵守这些规范来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此外,个体之间的互动也对群体规范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群体的成员通过互动交流和相互影响时,他们会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
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如通过规范的传递和教育,也可以是间接的,如通过成员的示范和模仿。
在社交网络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他们所处群体的行为规范的影响,这也说明了个体互动在群体规范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群体规范的传承和稳定需要依赖于一种持续的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是组织机构,如学校、公司等,也可以是文化传统、习俗等。
通过这些机制,群体规范可以被传承和强化,在新成员加入群体时也能够得到传递和教育。
总之,群体规范是指一群人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它可以有助于维持群体的稳定和秩序,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
群体规范的形成和维护依赖于共同目标、社会文化、个体互动和持续传承。
了解群体规范的重要性和运作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群体中的行为准则,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为群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电大最新领导科学与艺术形考题
1、领导方格理论认为,领导旳风格在一定情境下会做出第二选择。
对2、领导所处旳关系构造是一种动态系统,它在不停地应对来自自身和外界旳多种压力。
对3、权力旳合法性要通过某种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反应出来。
对4、对于领导者旳成功,某些特殊旳素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5、超Y理论认为,人旳胜任感作为鼓励原因,它是永无止境旳。
对6、魅力型领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互换”。
对7、弗鲁姆认为人们只做其能做之事。
错8、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设定高度具有挑战性旳目旳。
错9、高成就需要者会尽量地给自己增长难度。
错10、群体规范不仅维系了群体,保持了群体旳一致性和整体性,还界定了个体行为旳范围。
对11、社会权力基础理论认为法定权力来自于对工作活动旳正式权威。
对12、个体发自己旳观点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旳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孤单、紧张、恐惊旳心理,这种紧张就是群体压力旳成果。
对13、马斯洛认为,所有需要都被满足旳时候,个体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才能成为一种健康旳人。
错14、强化理论是以斯金纳旳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基础发展起来旳一种鼓励理论。
对15、领导行为理论强调领导所做旳工作或工作旳种类详细是什么。
错16、组织文化代表了一种群体或组织所认同旳信念、价值观。
对17、领导学是一种学者竞相研究旳科学领域,也是一种操作性和技巧性强旳实践。
对18、群体越是受到外部旳压力,则导致注意力分散,群体凝聚力下降。
错19、超Y理论认为,人旳需求是多种多样旳,没有重要需求。
错20、领导行为理论相对于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比领导素质更轻易进行观测和测量。
对21、现代西方领导理论旳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错22、组织旳内部环境对外部环境产生压力,外部环境对内部环境要么抵制要么适应。
错23、权力旳主体采用旳影响方略与其掌握旳权力有着直接旳关系。
对24、高成就需要者很少关注自己旳工作反馈。
错25、权力感知是连接权力和影响力旳中介。
对26、印象应当是个体真实性格旳反应,而不应当是个体对自己旳外部包装。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需求满足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需求满足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过程。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旨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特长和潜能。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将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进而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我将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我将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特长。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我还将引入游戏化学习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我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将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还将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心理咨询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促进学生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我将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事务,了解社会现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让他们体验到参与和付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第三章 行为科学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和管理对策
需求层次 诱因 管理策略
自我实现 需求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创造能够发挥员工 决策参与、提案制度、研究 特长的组织环境 发展计划 地位、名分、权力 晋升、表彰、选拔进修、委 、责任、薪水公平 员会参与
友谊、团体接纳、 协商谈话、团体活动、互助 与组织一致 金、娱乐、教育训练 职位保障、 防止意外 薪水,健康稳定的 工作环境 雇佣保障、退休金制度、健 康保险、意外保险 身体保健、工作时间、 福利待遇
学习与应用:练习题
• 以下不属于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
• A.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 B. 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 C. 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 D.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霍桑实验评价
•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行为科学由此而兴起。 • 贡献 – 人是“社会人”,首次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 宣扬工作中的社会合作,而不是基于绩效的工资管理。 – 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局限性 – 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作业标准的影响
科学管 理时代
西方管 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东西方 管理思想 的融合
行为科 学管理
管理 思想史
现当代管理 思想及 其发展
中国古代 日本企业家 管理思想 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 行为科学理论
• 第一节 行为科学产生的 背景 •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的 形成与发展 • 第三节 对行为科学的认 识与评价
学习与应用:练习题
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
• 引子: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 • 古典管理理论极大推动了管理实践的发展 与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由于古典管理 理论着重于生产过程和管理控制方面的研 究,强调科学性与精确性,很少注重人, 甚至把人看作是机械设备的附属品,引起 了工人的不满。虽然它们以提高效率为核 心,但却伤害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的发挥。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题23(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教学设计策略E.学校领导策略正确答案:A、B、C本题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2.作为研宄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宄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叫做()A.观察B.研宄C.总结D.评价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略3.道德情感的主要表现有()。
A.想象的道德情感B.直觉的道德情感C.思维的道德情感D.伦理的道德情感E.现实的道德情感正确答案:A、B、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的成熟机制,具体论证见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5.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B.布鲁纳C.杜威D.桑代克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6.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课不再迟到了。
可是冬天天一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
所以,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学习的意义表现在()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学习的意义包括: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2024年六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计划例文(六篇)
2024年六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计划例文一、指导思想本班级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指导思想,致力于构建充实、快乐且充满智慧的童年环境。
我们秉持“立志、努力、进步、成功”的班训,致力于营造团结、快乐、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并倡导愉快学习、共同进步的学风。
二、班级概况本班现有学生共计____人,其中女生____人,男生____人。
随着六年级的到来,部分同学已展现出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他们学习热情高涨,态度认真,作业整洁,课堂表现活跃,稳步发展,成为班级的佼佼者,赢得了老师和家长的信任。
然而,仍有少数同学存在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如粗心大意、上课不专心等,这些问题对班级纪律产生了一定影响。
对此,我们已采取多次教育与引导措施,但仍需持续关注,将其列为班级帮扶重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三、工作目标1. 深入学习并践行《小学生守则》,努力成为优秀的毕业生。
2. 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律、自主等道德品质,树立低年级学生的榜样形象。
3. 持续优化日常行为教育,结合班级特点,积极开展评优争优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 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体验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审美情趣。
5. 针对潜能生,加强纪律教育,积极争取家庭支持,汇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其逐步改掉不良习惯。
四、具体措施1. 在行为规范方面,加强指导与教育,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符合规范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配合学校大队部进行八项纪律的评比活动,并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远离危险。
2. 对班级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其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 积极响应学校大队部的德育计划,以博览世界文化为主题开展各项活动。
同时,明确小干部的分工职责,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4. 在卫生方面,合理安排劳动岗位,建立值日生制度,确保班级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促进潜能发挥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促进潜能发挥一、目标本学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个体差异: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
我们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激发潜能: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互动与合作:我们将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互动与合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4. 信息技术应用:我们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三、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我们将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结果评价:在学期末,我们将进行全面的结果评价,包括笔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形式。
评价内容将涵盖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3. 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将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四、教师专业发展1. 持续学习:我们将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研修课程等活动,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
2. 反思与实践:我们将注重教师的反思与实践,鼓励他们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案例分析等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3. 合作与交流:我们将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注重个体发展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注重个体发展在小学教育中,注重个体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并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注重个体发展。
首先,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才能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观察和交流,教育者可以发现孩子们的潜力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育者可以鼓励他参加音乐课程或加入学校乐团,以帮助他发展音乐才能。
其次,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对于注重个体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有些孩子可能更适应听觉学习,而另一些孩子则更适应视觉学习。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风格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视觉学习者,教育者可以使用图片、图表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
而对于听觉学习者,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在小组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教育者可以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项目和小组竞赛,以促进孩子们的个体发展。
此外,注重个体发展还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
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情感教育课程,帮助孩子们学会管理情绪、解决问题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和文化,鼓励孩子们相互尊重、关心和支持。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注重个体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集体和个体作文分论点
集体和个体作文分论点在讨论集体和个体这一话题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它们在社会、文化以及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集体和个体在人类社会中既有着协调与冲突的关系,又承载着共同与个性的对立与统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重要性。
集体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集体是个体的聚合体,通过集体,个体能够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团体中,个体能够借助集体力量实现更大范围的目标和利益。
比如在工作和生活中,团队合作能够汇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进步。
集体还是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它通过规范与制度化,为个体提供了一种秩序和指导,使得社会组织更加有序和稳定。
个体的独立性与个性也同样重要。
个体是集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创造力。
个体的独特性使得社会充满了多样性和创新,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通过个体努力与探索实现的。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个体主义倾向也逐渐强化,个体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仅是集体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在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中,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过度的集体主义可能会抑制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限制个体的自由与发展;而过度的个体主义则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与割裂,减弱集体责任感和团结精神。
我们需要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建立起一种既能保障个体权利和自由,又能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观。
集体和个体的关系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上,集体决策和个体权利的平衡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议题;在经济上,集体利益和个体竞争力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在文化上,集体认同和个体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对于集体和个体这一话题的探讨,我们还可以从几个具体的分论点来深入分析它们在不同领域和层面上的关系及影响。
自由与群体利益
自由与群体利益一、自由的意义自由是人类追求的一种基本权利和价值观念,代表着个体在思想、言论、行动等方面的独立和选择权。
自由赋予了人们表达思想、追求梦想的能力,同时也为创新、改革提供了土壤。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个体才能够发挥出其潜能,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自由不仅有个体的自由,还有社会的自由。
社会的自由包括了集体的表达和追求的自由。
一个自由的社会应该保障每个人都能够尊重他人的意愿,并为他人的利益着想,从而实现集体的利益。
二、自由与群体利益的关系自由与群体利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个体的自由权益被尊重和保护,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幸福。
而群体利益的实现需要个体的奉献和付出,个体的自由也需要群体的支持和保障。
社会的自由与群体利益的实现需要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法律为社会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保障,从而维护了个体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
法律的实施应该遵循公正、平等和效果最大化的原则,保护每个人的自由,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
道德也是自由与群体利益的重要支撑。
道德价值观的内化和遵守,使人们能够自觉遵循规范,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实现公平、正义、互利的社会秩序。
道德的力量推动了社会公德和民间道德的形成,使社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由与群体利益的统一。
三、自由与群体利益的平衡在实现自由与群体利益的平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个体和集体的权益,追求最大化的利益。
个体的自由并不是无限的,需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遵循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以确保自由的实现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利益。
同时,群体利益也要考虑到个体需求和权益的保护。
集体的追求不应剥夺个体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我们应提倡公平、公正的社会机制,确保资源的平等分配,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四、个体自由与群体利益的实践实现自由与群体利益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个体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要为集体的利益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个群体,班级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等。
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且每个学生个性均有较大差异。
民考民xx班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所有同学都在维吾尔族语言、生活环境中长大,他们身上具有同龄汉族同学的共性,也有因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等产生的特性,这种特性造成了班级管理上的诸多差异。
为了带好这个特别的班级,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研究,以“强化群体规范,关注个体发展”为指导思想,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强化群体规范。
群体由众多个体以一定方式维系而组成。
群体一旦形成,就需要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成员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以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这种约束群体成员的准则就是群体规范。
它指定了群体成员行为的规则,同时也是群体成员间相互期望的行为的基础。
作为一个班级群体,开展群体规范教育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这种群体规范教育实质上就行为规范教育,它告诉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将要受到何种惩罚。
群体规范一旦形成,便要求成员遵守它、服从它。
群体规范的着眼点在于以群体规范来约束个体行为,在强化群体规范教育中,我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1、设定管理目标。
班级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实现群体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在校四年,正是他们的身心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
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
根据xx班学生的特点,我设定预科年级以“形成良好班风,打好学业基础”为管理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并通过管理活动使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
3、打好教育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新生入校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督促其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为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扫除障碍,为迅速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打好基础。
首先,组织学生学习《xx市金山中学xx班学生手册》、《xx市金山中学管理实务》。
通过自学,集体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弄清各项纪律要求,包括学生行为须知、日常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亲友探访规定等。
同时明确处罚条例,使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从而起到警示、约束作用。
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逐字逐句解释,直到清楚为止。
其次,言出必行,令行禁止。
各项条例制定后,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文,今后的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
因此,对于违纪者在调查清楚原因后,必须按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只有在一开始就严格的按规章制度办,才能使学生对制度尊重并信服。
所谓“响鼓就得重锤敲”,严格,才能保证群体规范的落实,才能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4、创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是班级风格的浓缩,可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影响。
为了强化群体规范意识,我班制定了班训:“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目的是时刻警醒学生一件件小事能影响班级的荣誉,班级的面貌。
因此,班级建设的开始我就狠抓细节管理。
从早锻炼到两操,从黑板、地面、讲台是否干净到衣着、发型是否整齐规范;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到学习是否有效率,我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修养。
利用班会和其它活动不断解读并丰富其内涵,使学生真正领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在学习、品质修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通过外出活动、影视欣赏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协作、拼搏向上的精神,创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树立教师威信。
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到事半功倍、卓有成效,班主任必须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也是实现群体规范的基础之一。
首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爱心、耐心、细心,对学生的事情要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做结论。
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班级管理不怕严,怕严而不公,不公则不能服众。
第三,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也应做到,并以此垂范学生、鼓舞学生。
做到这些,学生才会信服老师,班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强化群体规范,并非要“管死”学生,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强化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实践表明,群体规范比个人规范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更强,当学生的个体行为在群体规范的约束下形成一种习惯时,我们的教育目的才会实现。
二、关注个体发展。
我班学生全部来自南疆,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喀什和田农村。
因为是民考民学生,他们在语言、生活适应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加上双语实验班和民语班的区别,造成了学生之间较大的差异。
因此,要想开展好班级工作,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
1、用生活上的关心,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
表面上看,学生有些胆怯,但实际上,他们正用审视的目光,观察着老师。
作为班主任,这时必须多深入班级、宿舍,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处理问题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族风俗习惯,从心理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关怀,尽快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隔膜。
学生刚入校的两个月里,我几乎天天从早到晚和学生在一起。
不仅在三天里全部记住了学生长而拗口的名字,还将这些名字和人对上了号;不仅在短时间里教会他们使用生活用具,还了解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
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缩短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开展班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用学业上的指导,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管教者”,还应是对学生进行学业及心理辅导,并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指导者。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由于班级学生汉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汉语水平差的同学跟不上课,并由此产生了心理压抑。
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后,我在班级建立了学习小组,将学生按汉语程度搭配分组,利用中午开展互助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汉语水平进步后,我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小组按学科成绩调整,以优带差,促进学科学习全面发展。
同时,在班级聘任小老师,让小老师承担辅导个别学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对承担辅导工作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在一个阶段以后进行表彰奖励。
这类举措,不仅锻炼了部分学生的能力,而M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科学习困难生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解决了学习问题,学生们参与班级工作的面扩大了,班级各项工作开展也顺利起来。
3、用心理疏导,帮助困难学生树立信心。
班级中,总有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看似不声不响,学习也不差,但其实心理极其敏感脆弱和自卑。
这类学生往往容易成为班级管理中被忽略的对象,最终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我班就有部分这样的同学,他们大多家庭条件不好,本身性格又内向,加上语言的障碍,学习的压力,使他们越来越沉默。
面对这类学生,我除了主动从生活上关心他们,还特别注意从周记中发现“有用的线索”。
周记是班主任了解班级和学生的一个窗口,是沟通师生关系的一座桥梁。
这些学生不善言,但有时会把自己的心事写在周记上和我进行交流,这给我从侧面了解班级、了解学生思想、提供了契机。
我经常找他们来办公室聊天,使他们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
聊天过程中,我从学习生活切入,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这些同学的进步,其他同学看在眼里,他们在信服老师的同时,也愿意到老师这里寻求帮助。
这样一来,我更全面的了解了学生情况,也了解的班级情况,管理起班级就更得心应手了。
4、用肯定、表扬,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管理对整个教育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约束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显示出的自觉行为,及时加以表扬肯定,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自觉性差的同学,更要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予以表扬,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以早锻炼为例,最初我总是很早来到学校,学生也很早起来。
一段时间以后,我尝试让体育委员管理早锻炼,于是就有一些学生不能及时下来,影响了班级速度。
这种情况下,我一方面强调纪律,一方面大力表扬及时下来的同学,让那些迟到的同学在心理上为自己的行为惭愧,而一旦他们早一次,我就在班里大加表扬。
第二学期,我一次未到场,可班级月月拿早锻炼流动红旗。
在客观效果上,这种做法激发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减少了他们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关注个体发展,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自己主动发展的需求、意识和能力,从而挖掘自身潜力,使自己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
我在“强化群体规范,关注个体发展”原则下所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已初步使班级成为了一个具有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的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若能继续使群体规范与个体优化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群体和个体的潜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