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清单【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教材问题思考及课后活动】【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定位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3)武将受到多重限制;(4)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措施: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②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结果: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宋真宗时,宋辽爆发澶渊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获胜。

2.澶渊之盟:(1)内容:辽宋议和,辽退兵,送给辽岁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精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精要

第6课北宋的政治【内容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2)为了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1)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三)影响: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重文轻武逐渐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1、 P30《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有哪些职权和作用?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的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北宋的政治【知识详解】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与统一: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政策,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措施:(1)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及其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宰相不止一人,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也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升进士地位。

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上文请勿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典例分析】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其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知识要点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详解】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发展1.农业2、手工业知识点二、商业市镇的发展(1)商业贸易的发展①国内贸易: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为大众服务,城市坊市制被打破,形成晓市、夜市、草市特点:①一般出现于交通要道或城市边缘,基本定期交易;②地区差异较大;③内容丰富;影响: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部分草市演变为居民定居点、市镇,或者与市区逐步融合,促进了城市发展。

②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

③海外贸易:A、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B、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C、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D、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E、路线:海上丝绸之路④纸币的出现:铜钱: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

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纸币:【背景】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概况】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会子),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影响】积极:越发成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消极: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

⑤城市发展:集镇的发展: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城市:知识点三、经济重心南移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

(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知识点四、社会的变化表现:A、门第观念淡化:①科举制度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②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框架】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轻武的政策【重点梳理】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建⽴和统⼀(1)建⽴:960年,后周⼤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统⼀: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针,陆续消灭了南⽅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的分裂割据局⾯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兵和地⽅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

③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除各州留⼀部分⽤作地⽅的必要⽀出外,其余⼀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设置转运使,把地⽅财赋收归中央(2)作⽤: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加强2.重⽂轻武的政策响变政移的情况发⽣,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1)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民的愿望。

(2)弊:守内虚外,边防⼒量削弱,军队⼈数增加,军队开⽀⽇益膨胀。

官僚机构臃肿庞⼤,⼈浮于事,效率低下。

地⽅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积极性。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知识框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重点梳理】1.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领耶律阿保机统⼀契丹各部,建⽴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主题由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与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构成。

第二单元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出民族交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等方面。

选取这三节课能够很连贯地展现出周边民族相继崛起到建立政权的时序变化,也能清晰地呈现出各政权与宋朝之间的关系,体会民族交融的过程。

(内容详见表1)表格可以看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可以分成四个民族政权(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的建立及民族与宋朝的关系两部分。

单纯以文字的方式来叙述历史发展的过程、势力的分布等内容是非常单薄的,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北宋形势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两幅图片,引入时空观念,再现这一时期的历史全貌。

其一,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了解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崛起及建立及灭亡,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其二,在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搜集和交流资料,了解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及蒙古族的发展历史,说一说辽宋夏金元时期出现的英雄人物,并讲一讲他们的事迹。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及《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了解辽、西夏、金、宋的并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呈现。

小组合作绘制历史地图小报,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演变,从而加深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其三,在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认识到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中,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演变能够帮助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识读形势图、搜集史料体现出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绘制历史地图小报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通过讲述英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加深学生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是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
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1)政治上:①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

②中央集权加强。

宋太祖采取分散中
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
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
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

③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

②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

(4)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①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

②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③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历史 专题辽宋夏金元时期

历史 专题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阶段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并逐步趋向统一②元朝实现大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②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空前繁荣③海外贸易繁荣④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

主流,边民内迁,互市贸易。

④元朝大一统,推动民族融合出现新高潮(民族迁移 回族形成)。

1宋、辽、西夏、金政权并立
2北宋、辽、西夏民族关系(战、和)
3南宋金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1促进民族融合的因素:①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和北人南迁;契丹、女真南迁)。

②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③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孝文帝改革、元世祖改制)③民族间的友好交往。

④民族间的战争。

2民族融合的影响: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元代民族融合文化趋同的认识。

①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和进步。

各民族应团结平等、友好交往、共同发展。

②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

③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相互学习中,先进的汉族文化是学习的核心,这种文化趋同是元朝民族分化政策不能阻挡的,是与政治的统一局面相适应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第五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五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元朝的大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元朝的大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1)它结束了唐末以来 ) 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明, 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明,清五百多年国家长 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2) 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 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 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元朝的统一, 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 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5)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 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统一的过程 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五 代 , 辽 , 宋 , 夏 , 金 , 元 时 期 907---1368 北 宋 与 辽 , 夏 , 金 中期社会危机 女真建国: 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建立 年阿骨打建立 灭亡: 灭亡:1127年, 年 金灭北宋 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宋金 宋金和战:东京保卫战与" 宋金和战:东京保卫战与"靖康 之变" 之变" 北 宋 加强中央集权
基础和条件:元朝建立幅员广阔的多民族国家. 基础和条件:元朝建立幅员广阔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发展 (1)民族迁移 ) 表现 或形 式 (2)"汉人"概念扩大 ) 汉人" (3)新的民族形成 ) (4)加强边疆管辖 )
行省制度的影响 1,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空前辽阔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 ,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空前辽阔疆域的需要,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于各行省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中央关系密切,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于各行省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中央关系密切,使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2,行省制度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又一项重大变革,对后 ,行省制度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又一项重大变革, 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1)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 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 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 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 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 各族人民 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 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 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 整体. 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科技 印刷
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

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勾栏勾栏 ”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形成于宋代,元朝建 繁华
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 的都
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市生
(4)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 活
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在 形成
的是开封和杭州
商业贸
商业贸
(2)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早市市和夜市
易 易的繁
(3)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草市市;市镇发展

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交子子”,这是世界上 货币
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
1206 年,__铁铁木木真真__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 成吉思汗
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 统一蒙古
思汗
蒙古灭西
成吉思汗
1227 年,蒙古灭亡西夏;1234 年,蒙古灭金
夏与金
(1)1260 年,__忽忽必必烈烈__继承汗位;1271 年,改 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元朝 (2)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临临安安__,南宋 过程 的建 灭亡 立与 (3)1279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 统一 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 意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维空间】中国古代主要货币发展

中考中国古代史(五)辽宋夏金元时期考点1

中考中国古代史(五)辽宋夏金元时期考点1

’。”据此可知,在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西
()



【解析】根据说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南宋的时候。故是错误的。
江西主真题题五演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返回目录
[2017江西18(1)题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瓷都美名扬天下】 材料一 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因 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 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 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 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宋、辽
B. 宋、夏
C. 宋、金
D. 辽、夏
【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 下妥协议和”“称兄道弟”等,回归教材可知是澶渊之盟。故 选A。
解题延伸
如何区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 和议》内容的不同之处。
《澶渊之盟》: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万两、绢20万匹。
1. (2015 江西2题)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
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
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

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
西 真 题
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 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

历史知识点总结: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历史知识点总结: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历史知识点总结: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历史知识点总结: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历史知识点总结: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总结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总结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内容概述
辽朝
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长期对峙,后被金朝所灭。
宋朝
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王安石变法推动社会经济变革;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与金朝长期对峙。
夏朝
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保持复杂的关系,后逐渐衰落。
金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灭辽朝和北宋,与南宋对峙,后逐渐走向衰落。
元朝
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推动多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制度
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民族关系
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交往,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经济文化
宋朝经济繁荣,出现“交子”等纸币;元朝重视农业发展,推动水利建设;科技文化方面,有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以及沈括、郭守敬等科学家的杰出贡献。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第6课时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第6课时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 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商业城 (2) 商业发展: ①街道、宅巷内可开设店铺(打破空
商市
间界限)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打破时间界限);

③乡镇形成了草市 [2019年考]
贸 易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的 繁
海外贸 ②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荣 易 ③南宋的外贸所得, 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 考点梳理
·考点1 辽、宋、西夏、金的对峙 ·考点2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考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考点4 宋元时期的都市、文艺、科技和中外交通
考点1 辽、宋、西夏、金的对峙
2022版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 西夏的并立、宋金之战与北宋强化中 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

武 影响(
安定; ④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造就文治局面。
政策
消极:
重点)
新课标
①文臣掌兵, 不熟悉军务,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②

政治机构重叠, 相互牵制,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官吏冗
余,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金之战) 【2025 年是金建立(1115 年)910 周年】
渐交融,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017年考]

①设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下设六部, 分管各项政务;
政权 建立时间 辽 10世纪初
北宋 960年
民族 契丹 汉族
建立者
灭国时间
耶律阿保机 1125年金灭辽 赵匡胤 1127 年金灭北宋

历史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知识点

历史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知识点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
1、背景:
(1)魏晋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2)五代以来,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宋代急需重建道德伦理体系,强化皇权和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3)宋代商品经济繁荣,进一步冲击道德伦理(冲击传统义利观、家庭伦理等)。

2、代表人物:程颢、程颐(理学创立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3、理学的内容:
(1)宇宙观: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2)人生观、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3)方法论/求“理”的方法:格物致知(探究实践万事万物求得天理)
4、理学的地位:南宋以后理学(新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5、理学的特点:
①思辨化、哲理化②以伦理道德为核心③吸收了佛道因素④关注现实,注重完善人格和道德⑤儒学世俗化、生活化
6、理学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消极:用“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来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二、文学艺术
①文字创制由少数民族政权推动②深受中原文化以及汉字的影响。

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
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辽与北宋 宋辽和战 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多次攻辽失
的和战
败后采取防御政策;“澶渊之盟”后,双方 保持着和平局面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军在皇帝亲征
澶渊之盟 下打退辽军,双方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 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
文学
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
艺术 元曲 家是③__关__汉__卿____,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马致
远、郑光祖和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由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④__司__马___光___主持编写的《资治通 史学 鉴》,是一部⑤__编__年___体___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
发明 活字印刷术→宋代后来发明了木活字→元代科学家王祯发 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活字
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②
印刷术 传播 _丝__绸___之__路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
欧洲
影响
加快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行省 制度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10个行省;在 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1)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⑤
元朝的 统治
对边 疆地 区的 管辖
___台___湾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 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福建省2025年中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

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福建省2025年中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
(2)地方:设置了岭北等10个行省;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设置路、府、州、县
影响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对边疆 的管辖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东南
(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 地区
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 西域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疆域:“北逾阴
山,西极流沙,东尽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
辽左,南越海表” 西藏 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
特点:元朝的版图是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宋词 学形式之一。代表人物有苏轼(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 辛弃疾(豪放派)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
元曲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丰富、文化发展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商业都市兴起,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 阶层壮大,娱乐和文化需求增加;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艺术创 作的素材。
手工业 的兴盛
制瓷业 造船业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
(1)北宋时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 代海船
著名的瓷都
史料实证:反映了
(2)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代造船、航海技
术领先世界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必背简答题 全版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必背简答题 全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问答知识点总结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6课 北宋的政治1、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事件、都城?960年;赵匡胤;开封/东京;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军事上①②③、政治上(中央、地方)、经济上收其精兵——加强兵权: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控制对军队调动;③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稍夺齐权——加强行政权: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制其钱谷——加强财权: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3.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原因?措施①②?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措施:①抑制武将,文臣统兵;②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4.北宋改革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影响①②③?表现:增加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如何评价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消极)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①军队战斗力减弱;②官吏冗余,政府办事效率低下;③增加财政支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辽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2、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族3、辽与北宋的和战关系①②③④?①辽太宗时——占燕云十六州;②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③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④宋真宗时期——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4、“澶渊之盟”的内容①②?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内容:①宋朝给辽岁币②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评价:一方面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议和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边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梳理政权更迭示意图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灭金——元灭南宋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1、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措施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③将领定期换防。

(杯酒释兵权)2、政治上:⑴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⑵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②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3、经济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二)措施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

2、措施:A、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3、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二、重要事件:1、宋辽和战──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

意义: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宋夏和议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意义: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岳飞抗金:(1)抗金成果:郾城大捷(2)岳飞遇害: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南宋金对峙——宋金和议宋金和议内容:(1)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2)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灭夏:金朝拒绝援助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灭金:①蒙古与南宋结盟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②影响:金灭亡后,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2、统治:①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②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3、统一:①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抗元名将陆秀夫、文天祥)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1、特点: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

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内容1、在中央①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①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②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从元朝开始。

(4)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地制宜)1、①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②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2、对西藏的管辖(1)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2)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①比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

②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著名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繁华都市生活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3、表现:二、宋词1、兴起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定义和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内容: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4、代表—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1)苏轼:北宋文学家,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豪放派)(2)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以北宋灭亡为界,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婉约派)(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①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②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豪放派)三、元曲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概况: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2、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3、地位:《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西汉司马迁,著有纪传体通史《史记》,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概述:宋代由于航海技术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元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表现陆路: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发达;②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海路:(1)条件:①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

②政府鼓励外贸。

(2)航线:①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海外贸易:①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

②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3、作用:①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②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