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
【全国教师资格证 考试】高级物理 模拟题及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 考试】高级物理 模拟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ecf62e5022aaea988f0f4b.png)
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的每一量程的测量范围都是0~∞B .若选择开关扳在欧姆挡上的×l 挡上,准确调零后,测量电阻,指针恰指在刻度30和50的正中央,则待测电阻的阻值正好为40ΩC .若多用电表内没有安装电池,也能直接用来测量电阻D .只有在测量电阻时,才需要进行机械调零2.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
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此过程中,物块的()。
A .动能增加了2mgHB .动能损失了mgHC .机械能损失了mgHD .机械能损失了21mgH 3.图中三条实线a 、b 、c 表示三个等势面。
一个带电粒子射入电场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虚线所示途径由M 点运动到N 点,由图可以看出()。
A .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是cb a ϕϕϕ>>B .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是c b a ϕϕϕ<<C .带电粒子在N 点的动能较小,电势能较大D .带电粒子在N 点的动能较大,电势能较小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这是光的偏振的应用B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C .利用光的干涉,配有偏振镜的照相机可以拍出水中的鱼D .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5.如图,质量分別为m A 、m B 的A 、B 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A 、q B ,用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
平衡时,两小球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α与β(α>β)。
2022 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中物理)(1)
![2022 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中物理)(1)](https://img.taocdn.com/s3/m/f5a7b3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e.png)
202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一(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写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
1.下图是高中物理某教材中的图片,该图片用于讲授的是()。
A.平抛运动B.参考系C.牛顿第一定律D.坐标系2.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5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0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3.一个男孩在蹦床上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男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原高度的整个过程中,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由此可知,蹦床的弹性势能增大的过程所对应的时间间隔为()。
A.仅在t1到t3的时间内B.仅在t2到t3的时间内C.仅在t4到t5的时间内D.仅在t1到t5的时间内4.图中虚线是某一静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若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点射入电场后恰能沿图中的实线运动,点是其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则()。
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点的电势B.点的场强一定大于点的场强C.带电粒子一定带正电D.带电粒子在点的速率一定小于在点的速率5.有四个金属导体,他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将这四个导体串联在同一个电路中,两端电压最大的导体是()。
A.aB.bC.cD.d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是3Ω、1Ω和4Ω,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已知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3:1。
若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a567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e.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2、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理过程D、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3、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力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这主要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哪种观点?A、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C、牛顿第二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下列哪一个知识点是解决电路分析问题的基础?A、电场强度B、欧姆定律C、光的折射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作用在不同性质的物体上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6、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讲解“光的折射”时,以下哪种实验最能直观展示光的折射现象?A、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B、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C、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D、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7、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
若(m1=m2)且(v1=−v2),则碰撞后的速度关系为:•A)(v′1=v1),(v′2=v2)•B)(v′1=v2),(v′2=v1)•C)(v′1=−v2),(v′2=−v1)•D)(v′1=−v1),(v′2=−v2)8、对于一个理想变压器,如果初级线圈匝数(N1)为1000匝,次级线圈匝数(N2)为500匝,当初级电压(V1)为220伏特时,次级电压(V2)是多少?•A) 110伏特•B) 220伏特•C) 440伏特•D) 550伏特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探究能力。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62c81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7.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实验法D、演绎法2、题干:关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才具有惯性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加速度来衡量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6N的恒力作用,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
问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A. 3 m/sB. 6 m/sC. 9 m/sD. 12 m/s4、关于简谐振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 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往复运动。
B. 在弹簧振子系统中,当振子位于平衡位置时,其加速度为零。
C. 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D. 对于任何给定的弹簧振子系统,周期与振幅无关。
5、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B、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熟练运用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测量6、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A、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B、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D、以上都是7、在简谐振动中,振子的质量为m,振幅为A,角频率为ω,下列哪个表达式代表了振子在位移为x处的势能?mω2x2)A.(12kA2)B.(12kx2)C.(12D.(mω2A2)8、一个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若仅考虑洛伦兹力的作用,则下列哪种情况下粒子的动能会改变?A.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B.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C.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成45°角D. 上述情况都不会改变粒子的动能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23a0f0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b.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物理量的是()A. 时间B. 质量C. 长度D. 光速2、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B. 模型法在物理学中应用广泛C. 类比法可以用于解释复杂的物理现象D. 实验法必须完全排除所有误差3、在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方向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D、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的作用效果只有改变物体的形状C、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D、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作用效果无关5、在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B、电能和热能可以相互转化C、化学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D、光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6、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的说法中,不属于基本实验操作的是()A、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B、使用天平称量质量C、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D、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验7、在下列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相互转化B. 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D.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理现象8、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玻璃进入水中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 光从水中进入玻璃时,光速会增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1c12586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d.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秒。
B、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
C、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但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D、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3、题干: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三维目标范畴的是()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物理学科素养4、题干: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其中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是()A.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能的转化过程B.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C. 仅仅展示公式和结论,让学生记忆并应用D.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在以下哪个实验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B.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C.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但方向随时间变化6、以下关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 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C.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共有的属性D. 波粒二象性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观察到7、在下列关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衍射现象只能在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B、只有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的光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衍射现象只发生在光波传播方向上D、光波发生衍射时,光波的能量会向四周扩散8、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B、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C、牛顿第三定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和情况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6f22f1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c.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以下哪个物理量不是矢量?A、位移B、速度C、力D、温度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移动,则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会发生什么变化?A、无变化B、向上移动C、向下移动D、亮度增大3、题干:在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保持不变B、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一定具有正的加速度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增加D、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4、题干: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量的国际单位是安培(A)B、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C、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D、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厘米/秒(cm/s)5、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以下哪种方法是不恰当的?()A. 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B. 增加测量次数取平均值C.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D. 估算测量结果6、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B. 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1J=1N·mC.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kg,1kg=1ND. 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1s=1min7、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小明使用了两个线圈,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可以在第一个线圈内部上下移动。
为了观察到明显的感生电流,小明应如何操作第二个线圈?A、缓慢移动B、快速移动C、静止不动D、旋转移动8、以下哪个物理量在量子力学中具有波粒二象性?A、位移B、动量C、热量D、波长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简述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第二题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4fe7249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a.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根据这个定律,如果一个物体的加速度是5m/s²,质量是2kg,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多少?2.[2]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现象描述的是当一个闭合电路放置在变化的磁场中时,会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和电流。
以下哪种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3.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验证。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成就被公认为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A. 达尔文(Charles Darwin)B. 牛顿(Isaac Newton)C.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D. 居里夫人(Marie Curie)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最可能引入下列哪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A. 法拉第线圈实验B. 滑动摩擦实验C. 傅科摆实验D. 光电效应实验5、下列关于力学中的功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运动都做功。
B.物体做功必须克服外力阻碍。
C.物体在力作用下有改变力的方向也做功。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功为零。
6、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5 N的恒力作用下做7 m的位移,物体所受功为:A.35 JB.70 JC.10 JD.14 J7、下列关于时间与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过程,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B.时间是一个物理量,频率也是一个物理量,两者之间具有清晰的比例关系C.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时间是指物体运动的持续时间,两者之间并非相互等价D.时间是物体的属性,频率是能量的多少8、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一种机械波B.光是一种电磁波C.光是一种量子D.光是一种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的实体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问题:请简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模拟题(一)答案
![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模拟题(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9ad433ed630b1c59eeb595.png)
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
解析: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是不均匀的,所以B 项错误。
应用欧姆表测电阻时,欧姆表需要一个内置电源,故C 错误;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前都需要进行机械调零,D 错误;故选A 。
2.【答案】C 。
解析:上升的过程中,mgsin30°+μmgcos30°=mg ,可知摩擦力大小μmgcos30°=21mg ,上滑的最大路程s=2H ;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W=(mgsin30°+μmgcos30°)2H=2mgH ,因此动能损失了2mgH ,AB 错误;机械能损失要看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摩擦力做功,而摩擦力做的功W 摩=﹣μmgcos30°×2H=﹣mgH ,因此机械能损失了mgH ,C 正确,D 错误。
3.【答案】C 。
解析:物体作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到指向其曲线内侧的力,若物体只受电场力,则电场力一定指向曲线内侧,然后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进一步判断动能、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或者根据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
由于电场线跟等势线互相垂直,所以根据题意可知,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指向曲线内侧,带电粒子从M 运动到N 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故在N 点动能小,电势能大,故C 正确,D 错误;由于不知电荷带电的正负,因此无法判断电场线方向,故三个等势面的电势高低无法判断,故A 、B 错误。
4.【答案】D 。
解析: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这是光的干涉的应用,A 选项错误。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B 选项错误。
配有偏振镜的照相机可以拍出水中的鱼,是因为水面的反射光被偏振镜过滤掉了,可以拍到清晰的水中鱼的形象,所用的原理不是光的干涉,C 选项错误。
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D 选项正确。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63df30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4.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关于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描述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观念的是:A、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B、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C、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D、生物学中的细胞理论描述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题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让学生自由悬挂重物,观察重物悬挂线的方向B、让学生多次改变悬挂重物的点,观察悬挂线的方向C、让学生在水平面内悬挂重物,观察悬挂线的方向D、让学生观察地球其他地方的重力方向3、以下关于高中物理教材中“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B. 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C. 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E=mc²D. 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和转移4、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方法的教学内容中,符合科学探究过程的是:A. 实验前直接给出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原因B.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C.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结果D.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学生跟随步骤完成实验5、关于物理学中力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其单位是N(牛顿),而非质量;B、加速度的方向永远与运动方向一致;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下列哪个不是描述磁场中的物理量?A、磁场强度;B、电流密度;C、磁通量;D、电场强度。
7、在下列关于运动学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
B、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C、加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8a2212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6.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物理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任何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测量。
B、物理实验中,所有的测量结果都是绝对精确的。
C、物理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无法消除误差。
D、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是唯一可以减小误差的方法。
2、以下关于物理教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B、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C、在物理教学中,应该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背诵。
D、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在下列哪个物理现象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汽车刹车时B. 竖直上抛物体在空中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D. 滑坡运动4、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波的频率是波源振动的周期B. 波的波长是波源振动的周期C. 波的波速是波源振动的周期D. 波的周期是波源振动的频率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B. 实验法C. 模型法D. 逻辑推理法6、关于机械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物体都具有机械能B. 运动物体一定具有动能C. 高处的物体一定具有势能D.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7、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 测量长度时,应将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体的长度方向C. 使用电流表时,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D.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在天平托盘上放置砝码来平衡游码8、在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B.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C.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物体从高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阐述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0e9b795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f.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以下关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增加。
B、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D、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3、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速度达到v。
如果将物体的质量加倍到2m,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该物体的速度将是:A. v/2B. vC. 2vD. 4v4、两个点电荷相距r时产生的库仑力大小为F。
若其中一个电荷的电量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半,则新的库仑力大小会是原力大小的多少倍?A. 1/2B. 1C. 2D. 45、在下列关于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力是物体静止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在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摩擦生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发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D、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7、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定的拉力F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假设摩擦力为f,经过时间t后,该物体的速度v为多少?t)A.(v=F−fmB.(v=(F−f)t)t)C.(v=F+fmD.(v=Fmt−f)8、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和q2相距r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如果保持q1不变,而将q2加倍,并且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两倍,那么新的作用力大小F’是多少?A.(F′=2F)B.(F′=F)F)C.(F′=12F)D.(F′=14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e5a9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f.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答案:B;C;D解析:A.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故A错误;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即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故B正确;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后,若回到出发点,则位移为零,故C正确;D. 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只要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就相同,故D正确。
2、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B.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答案:A解析: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A正确;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地球吸引力的一个分力,故B错误;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圆心上,圆环上无一点,故C错误;D.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才一定与其几何中心重合,故D错误。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甲、乙两木块在相同大小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木块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B. 甲、乙两木块的动量一定相等C. 甲、乙两木块的动能一定相等D. 甲、乙两木块的加速度一定相等答案:A;D解析:,A.两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相同的恒力F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m可知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但不知道甲乙两木块的质量关系,所以不能确定加速度at2,可知位移x与加速度a和时间t有关,由于的大小关系。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e4792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1.png)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 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也具有惯性D. 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答案:C解析:A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无关,也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所以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也具有惯性,C选项正确。
D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B.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D. 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答案:B解析:A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测出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进一步研究了磁与电的关系,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是洛伦兹发现的,而不是安培,安培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即安培定则,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但他并没有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所以D选项错误。
3、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Δt 一定等于T 的整数倍B. 若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运动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Δt 一定等于 (T/2) 的整数倍C. 若Δt = T,则在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动能一定相等D. 若Δt = T/2,则在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选项,若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只能说明这两个时刻振子可能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但并不能确定Δ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因为振子可能在一个周期内多次经过这两点,所以A选项错误。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884f0e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7.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光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B、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随着其高度的降低而增加。
C、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力为零。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2、下列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B、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封闭系统。
C、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规律。
D、能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都成立。
3、在简谐振动中,振子的质量为(m),振幅为(A),角频率为(ω),则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E k)是多少?mA2ω2)A.(12B.(mA2ω2)mω2A)C.(12mω2A2)D.(144、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A. 折射角逐渐减小,直至光线完全反射。
B. 折射角逐渐增大,但始终小于入射角。
C. 折射角逐渐增大,直到发生全反射。
D. 折射角保持不变。
5、在以下关于物理教学方法的描述中,不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是:A.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B. 利用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C. 采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D. 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6、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力的合成”这一概念理解困难,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A. 直接讲解力的合成的公式和计算方法B. 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手验证力的合成C. 重复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步骤进行计算D. 让学生对已知的两个力进行多次组合,自行发现力的合成规律7、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3m/s的速度向右运动,与另一个静止的质量为1kg的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
碰撞后,质量为2kg的物体速度变为1m/s 向右,则质量为1kg的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 4m/s 向右B. 5m/s 向右C. 6m/s 向右D. 7m/s 向右8、下列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 电场强度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d843127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8.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C. 增强学生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感D.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以下哪项教学活动不适合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A.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B. 结合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C. 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D. 将物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3、在以下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C、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4、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1 m/s = 3.6 km/hB、1 kg = 1000 gC、1 N = 1 kg·m/s^2D、1 J = 1 N·m5、在物理学中,当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半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会如何变化?A、减半B、增大1倍C、增大4倍D、增大到原来的16倍6、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A、完全由教师指导,学生被动接受B、教师提供背景知识,学生独立完成实验C、教师提出问题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D、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不对探究过程进行任何指导7、在物理学中,以下哪个定律涉及到力和加速度的关系?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第四定律8、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波的传播方向是垂直于其振动方向B、所有类型的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C、纵波不能在固体中传播D、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物理学史,简述伽利略在力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说明其对现代物理学的意义。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da6d6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e.png)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D.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都可能做曲线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A选项: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例如,平抛运动中的物体只受重力(恒力)作用,但其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即曲线。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一定做曲线运动。
如果变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将做直线运动,而不是曲线运动。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虽然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但C选项的表述“可能做曲线运动”并不全面,因为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也有可能做直线运动。
因此,C选项不是最佳答案。
D选项: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都可能做曲线运动。
这涵盖了A、B、C选项中的情况,是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述。
因此,D选项正确。
2、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力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A选项:匀速圆周运动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其方向在不断变化,因此不是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指的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因此加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指的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曲线运动)。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由于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因此合外力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恒力。
所以C选项错误。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2286636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3.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黑洞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黑洞是一种能量点,理论上可以吞噬一切物质和能量。
B. 黑洞内部存放着所有被吞噬物的信息,这些信息永远不会丢失。
C. 黑洞内部存在一个奇点,其体积无限小但密度无限大。
D. 黑洞的边缘是事件视界,任何质量超过该边界的物质或信息都无法逃逸。
2、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哪项条件不是必需的?A. 闭合电路B. 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C. 电路与磁体相互作用D. 电路必须是开路3、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速度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B. 加速度方向垂直于位移方向C. 物体受的合外力为零D. 物体动能保持不变4、一静止的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将沿这两个力所合成的方向运动B. 物体将保持静止C. 物体将沿平行于这两个力的方向运动D. 物体将加速运动5、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钾灯和氖灯发出的光都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B. 只要光的强度足够大,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C. 光的频率限于任何大于普朗克常数的正整数倍。
D. 照到金属表面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金属的极限频率。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的是A. 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 规规矩矩排成的队伍不会出现“错位”C. 撕开的薄纸透光后墙壁上现出的花纹D. 光通过弯曲的水面发生偏折7、以下哪种原子序数为11的金属元素能导电并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A、钠(Na)B、钾(K)C、钋(Po)D、铯(Cs)8、在标准状况下,哪种气体是压缩气体,但在高温条件下会膨胀形成液态?A、氧气(O2)B、氮气(N2)C、二氧化碳(CO2)D、水蒸气(H2O)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简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并结合具体例子分析该定律在描述宏观物体之间引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一小物(江南博哥)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问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小环和物块以速度υ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
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
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D.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物块向右匀速运动,夹子与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绳的张力等于Mg,与2F的大小关系不确定,A项错误。
小环碰到钉子P时,物块M做圆周运动,在最低点时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因此绳中的[单选题]2.下图是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洗衣机的脱水桶的图片。
脱水桶的作用原理是什么物理知识?()A.圆周运动B.共振运动C.离心运动D.失重现象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洗衣机脱水时利用离心运动将附在物体上的水分甩掉,故本题选C。
[单选题]3.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Ω、R2=120Ω、R3=40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则()。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60Ω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V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V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单选题]4.下列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C.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水的内能不断增加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A项错误。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压力、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B项错误。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内能不断增加,C项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故物体内能的增加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外界对其做功,D项错误。
[单选题]5.部分水平且足够长。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PMNQ平面指向纸面内侧。
某粗A.杆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B.杆最终不可能沿NQ匀速运动C.D.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杆在下滑过程中,杆与金属导轨组成闭合回路,磁通量在改变,会产生感应电流,杆将受到安培力作用,故杆的机械能不守恒,A项错误。
杆最终沿水平面运动时,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杆[单选题]6.如图所示,容器A、B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
A、B的底部由带有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
原先A中水面比B中水面高,打开阀门K后,A中的水向B中流,最后达到平衡,这个过程中()。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小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设大气压为P,A、B活塞的表面积分别为S1和S2,打开阀门后A容器中的水流到B容器中,A容器中的水面下降h1,B容器中的水面上升h2,根据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及水的流动体积不变的原理,可以推导出,大气压力对A、B两活塞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零。
但是水的重力势能发生了变化,水的重力势能变小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减少的机械能将转化为水的内能。
故本题选D。
[单选题]7.A.8个中子,16个质子B.16个中子,8个质子C.24个中子,8个质子D.8个中子,24个质子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铅核中子数为208-82=126,质子数为82;钍核中子数为232-90=142,质子数为90;142-126=16,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90-82=8,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单选题]8.由两种单色光P、Q组成的细光束,自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两种不同材料做成的外形相同的半圆形透明体Ⅰ、Ⅱ,在圆心O点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如图所示。
则()。
A.对同一色光,介质Ⅰ的折射率小于介质Ⅱ的折射率B.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单色光P的传播速度小于单色光QC.若入射光由A缓慢向B转动,仍保持沿半径方向射到O点,单色光P比单色光Q先发生全反射D.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单色光P相邻条纹间距比单色光Q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入射光线由介质Ⅰ射入介质Ⅱ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则介质Ⅰ是光密介质,介质Ⅱ是光疏介质,即介质Ⅰ的折射率大于介质Ⅱ的折射率,A项错误。
由折射光线的偏折角度,可知P的折射率小于Q的[问答题]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力F=2ti+4t2j的作用下由静止从原点开始运动,求:(1)5s末物体的速度和位置。
(10分)(2)5s内力所做的功。
(10分)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问答题]2.案例: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导线若干。
师:同学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的作用,不要连错了。
生1:恩,滑动变阻器要在最右端.差点忘了。
生2:我的这个电路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怎么一直为零啊?师:肯定是哪个地方断路了。
现在,大家让电压保持一定,看一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生:将R=10Ω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的值,再换成R=15Ω的电阻,记下电流的值……师:你保持电压一定了吗,这样得出的数据肯定不正确。
生3:我保持电压一致,得到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问题:(1)请对该教师的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15分)(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
(15分)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教师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和发现,比学生习得多少物理知识更重要。
教师要关注全班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一个学生不能代表全班,要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要强调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如何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呢?那么我们把电阻换成更大的,电阻分得的电压会增大,要使定值电阻分压不变,则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这样才能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教学片段:教师: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和原理? 学生: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的值。
教师:对.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控制第三个物理量不发生改变。
做这个实验,我们要选择什么器材,怎么设计电路呢?学生:需要用到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源。
教师:那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保护电路的作用。
教师:还有其他作用吗?学生:嗯,还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教师:对,下面同学们用手中的器材连接电路,并把数据记入表格中。
[问答题]3.案例: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学生的解答过程。
题目: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V电压的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A;若把电动机接入2.0V电压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是1.0A。
求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是多少?如果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电动机的发热功率是多少?解:电动机不转时可以计算出电动机的内阻。
问题:(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4分)(2)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解题过程。
(6分)(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10分)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知识点: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以及电功率、热功率的计算。
(2)错误原因: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相当于由非纯电阻电路变成了纯电阻电路,此时回路正确解答过程:解:电动机不转时可以计算出电动机内阻,(3)教学片段:师:对于一个纯电阻电路而言,电功率和热功率是相等的,这是为什么?生:因为只有电阻消耗电能。
师:那么,对于一个非纯电阻电路而言,电功率和热功率还相等吗?生A:相等。
生B:不相等。
师:我听见有两种答案,看来大家还不是特别清楚。
大家还记得什么是非纯电阻电路吗?生:电路中不仅有内阻发热消耗电能,还要对外做功消耗电能。
师:没错,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消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发热,还有一部分是对外做功。
发热对应热功率,对外做功对应输出功率,电能消耗对应总功率。
所以它们三者的关系是P总=P输+P损。
如果,限制非纯电阻电路对外做功,此时谁会消耗电能呢?消耗多少?生:只有内阻消耗电能,而且全部消耗。
师:非常正确,所以对于一个非纯电阻电路而言,如果对外做功,则电功率等于热功率;如果不对外做功,则电路相当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等于热功率。
[问答题]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下面是某高中教材电势能和电势一节中关于静电力做功的教学实验图。
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4分)(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8分)亮度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24分)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该演示实验可用于探究静电力做功的教学。
(2)教学思路: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从静电场中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并提出问题,是什么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如下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①q沿直线从A到B;②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③q沿任意曲线从A到B。
要求学生自行计算,总结结论: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结论:静电力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问答题]5.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
演示如图13.2—1所示,让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在这个边与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全反射和折射。
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其内容是什么?师:上式中.入射角i和折射角r有怎样的关系?生:当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有i>r。
当光从其他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有i师:那么,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真空(或空气)时,逐渐增大入射角i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板书——全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