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第一课时:了解牛顿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牛顿的故事和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牛顿的主要成就和对物理学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牛顿在暴风雨中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板书:牛顿的主要成就和对物理学的贡献。
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科学家的故事,例如,爱迪生的故事;•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著名的科学家?2.学习牛顿的故事(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牛顿在暴风雨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牛顿的主要成就和对物理学的贡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牛顿在暴风雨中发现了万有引力?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如下问题:–为什么牛顿在暴风雨中会发现万有引力?–你们能想出其他类似的发现吗?4.分组汇报(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牛顿在暴风雨中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
5.探究问题(15分钟)•提问:如果没有暴风雨,牛顿是否会发现万有引力?•引导学生思考:暴风雨是如何帮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暴风雨对万有引力的影响。
6.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本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牛顿在暴风雨中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科学家在实验和观察中发现了很多知识?7.延伸拓展(5分钟)•提问:你们能想象牛顿是如何做实验或观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牛顿,能发现哪些其他的自然现象?8.课堂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牛顿的其他成就,并写一篇简短的书面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牛顿的故事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和逻辑推理的环节非常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9沪教版()1
三上19、牛顿在暴风雨中(沪教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和积累9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7、8节。
3、初步学习根据句子矛盾之处提出问题。
4、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做法,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难点:1、研读第7小节,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
2、围绕“好奇”一词,用文中的事例将句子“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1、你对暴风雨的印象是什么?(可怕,灾害)板书:暴风雨。
(暴——书写指导)师:暴风雨真是太可怕了,人人避之不及!2、结合实际,引导质疑。
师:你会在暴风雨来临时做些什么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3、补板书:19.牛顿在。
(顿——顿左边的的最后一笔:竖提)师:可是有个人跟我们不一样,他偏偏要出现在暴风雨中,他是谁?简介牛顿4、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牛顿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暴风雨中,一起读读这个课题。
围绕课题提问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牛顿为什么出现在暴风雨中?这场暴风雨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感受暴风雨的猛烈,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这场暴风雨有什么特点?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我请10个小朋友来分小节读课文,其他人边听边找找答案。
2、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
3、现在谁能来回答,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雨。
找到句子中的词来描述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罕见、特大)理解:罕见——近义词:少见,平时很少见到的特大——特别大袭击——乘敌不备时攻击,这里指突然来临,说明暴风雨的猛烈泛滥——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来。
4、指明同学读这句话。
(强调特大)全班一起读这句话。
5、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到受到这是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
6、出示第1节: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
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附板书)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附板书)【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罕、袭、泛、滥、篷、撑、脖、旷、扰”,积累“罕见、袭击、泛滥”等词语,区分“像”“向。
知道牛顿在暴风雨中跳是为了测量风力。
2.能自主预习课文,在预习时试着提出问题;通过学习,能根据课后提示找到文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模仿文中句子,把牛顿测量风力的过程写具体。
通过学习,体会牛顿小时候对各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通过学习体会到牛顿勇于探索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找到文中的“矛盾之处”学会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介绍牛顿的相关资料学生预习【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预习。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板书:牛顿) 2.教师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牛顿小时候)学生齐读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 3.交流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想一想: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呢?他为什么这么做?用“______”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用“_______”划出他为什么这样做的句子。
三、直入重点,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七节、第八节,交流反馈: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1.交流出示第七节、第八节的相关内容,理解“风力”。
板书:了解风力他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
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
有几次他一起跳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
这么大的狂风他从没见过。
他很想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他刮多远?他要了解风力。
2、“蓬、疯、撑”正音。
“蝙蝠”交流记字方法。
“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牛顿在暴风雨中怎样测试风力呢?指名读,注意牛顿的动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预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方法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文章的基本情节,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表现。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4)互动交流: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培养学生倾听、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价值观,强调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c.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道理?
提交方式:书面答案,下节课讨论。
4.语文实践:组织一次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暴风雨、闪电等,并记录下来。
提交方式: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科学问题,如暴风雨的成因、牛顿的科学成就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价值观。
4.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自然现象——暴风雨的形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牛顿在暴风雨中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勇敢和坚定?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顿吗?他在科学上有哪些伟大的成就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牛顿的了解。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牛顿在暴风雨中》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注意读准“蓬、疯、撑”等字的后鼻音。
积累“罕见、仿佛、担心、惊慌、空旷”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过课题质疑、朗读学习中释疑,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
背诵课文7、8小节。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和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及他为什么这样做的。
教学难点:体会牛顿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说说我们这学期积累到的描写风的词语。
学生交流。
2.媒体出示描写暴风雨的词语:暴风骤雨风雨交加风雨如磐狂风暴雨疾风劲雨小老师领读的形式读一下。
这几个词语都写了什么?板书:暴风雨3.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学生交流。
4.板书完整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学生读一读课题。
5.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检查预习,根据课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教师预设问题:(1)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2)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3)牛顿在暴风雨中怎样干的?(4)牛顿为什么这样干?简单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2.昨天,我们预习过课文,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样。
媒体出示词语:罕见、袭击、泛滥、疯子、乱蓬蓬、斗篷、撑开。
小老师领读。
正音,强调4个后鼻音:疯、蓬、篷、撑;区分字形:蓬、篷。
三、深入课文1-4小节,知道暴风雨的罕见,感受人物心情。
(一)、知道暴风雨的罕见。
提出问题后,我们应该……那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呢?1.轻声读第1小节,找出描写暴风雨特大的句子。
2.交流相关句子。
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随文进行词语教学,自主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重点抓“泛滥”。
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意思。
(方法可多一点,如罕见找近义词、袭击联系上下文、泛滥查字典)3.集体朗读第一节,感受暴风雨的猛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牛顿在暴风雨中》这篇课文,能够了解牛顿的成长经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成长经历;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表达对牛顿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然后引入今天的课文《牛顿在暴风雨中》。
通过黑板上的图片或是幻灯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关键词,让学生对牛顿这个人物和暴风雨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2. 课堂阅读(20分钟)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好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跟着音频一起读,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解读一些生词和难句。
读完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感受。
3. 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这篇课文,然后归纳每个人物的特点和故事背后的含义,并列举出一些学生感到惊讶和有趣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和互相交流。
4. 表演扮演(25分钟)在小组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组成小分组,进一步鼓励他们扮演这些角色。
学生需要在10分钟之内准备表演,同时在表演之前需要将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特点还有内涵简要介绍一下。
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对于某个角色该如何演绎,如何提高表演的真实性。
5. 总结提升(10分钟)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简要地总结这节课学生们的收获和表现,同时询问学生们对于这个故事有哪些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见解和观点等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课堂回顾,让他们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收获,巩固他们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语文说课稿牛顿在暴风雨中沪教版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主要生词和短语,中间展示文章的情感线索和关键情节,右侧呈现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分析。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和参与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尚需引导。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有趣的故事和科学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开始形成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习惯,但需要教师持续的鼓励和指导。
三年级上语文说课稿牛顿在暴风雨中沪教版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讲述了伟大科学家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故事。这个故事强调了牛顿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坚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主要知识点包括:理解故事背景,掌握生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10 沪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教学目标:1、在浏览中认识本课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九个词语。
能辨析“像”和“向”,并能正确运用。
2、预习课文,默读课文第9、10节,能够根据句子中的矛盾的地方提出成绩,写在句子旁边。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领会牛顿对科学固执探求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够根据句子中的矛盾的地方提出成绩,写在句子旁边。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领会牛顿对科学固执探求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观看暴风雨片段,引入课题。
(出示中国台湾的暴风雨画面。
)师:就在今年的八月八日,“莫拉克”台风攻击了台湾,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咆哮着奔向台湾同胞的家园。
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房屋在风雨中摇晃。
狂风呼拉拉地吹着,让人提心吊胆!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会怎样呢?师:我也会像大家一样躲在房间不出门。
但是在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也攻击了英国。
先生交流。
(出示第一节)学习生字:罕、袭、泛、滥。
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有一个人却冲入暴风雨中!他就是16岁的牛顿!2、板书课题:19 牛顿在暴风雨中3、齐读课题。
阐明:经过台湾的暴风雨,进一步让先生领会到了暴风雨的可怕,继而结合本人的实践情况,说说本人在那种风险的情况下会怎样表现,经过本人的行为与牛顿进行对比,产生疑问,加强求知欲。
二、轻读课文,全体感知。
1、读了课题你有甚么疑问吗?2、带着成绩默读课文。
3、生交流。
(谁情愿解决这个成绩)本来他是在了解风力。
师:在这样风险的情况下,我们避而不及呢,可他却是冒着暴风雨在了解风力,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三、合作学习,领会牛顿固执研讨的精神。
1、自读课文,同桌讨论。
2、课文时怎样描写牛顿研讨风力的呢?出示7节。
学习生字。
圈出表示牛顿动作的词。
指点有感情朗读。
先生看图复述并伴随着风雨声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这时分牛顿的模样曾经是狼狈不堪,他的头发(接读第六节)3、不管狂风暴雨如何地吹打,牛顿仍然沉浸在对风力的研讨实验当中,而他的弟弟妹妹此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第一节的最初一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学校三班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牛顿在暴风雨中》一课时,还鼓舞同学大胆提出疑问,引导同学自主学习。
在同学初读课文时,我就引导他们从课文的词、句以及冲突之处提出了很多疑问。
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快速地梳理了他们的’问题,实时抓住“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试验?做什么试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这几个主要问题,让同学结合当时的故事情境,开展探究,解决了疑问。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育了同学敢于大胆提问的好习惯,而且也使同学借疑释疑,深入地阅读了课文,了解了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试验,体会了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1。
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故事。
1.3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牛顿的兴趣。
2.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故事,感受牛顿的品质。
2.教学难点2.1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为何要坚持实验。
2.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出示牛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吗?他有什么成就?1.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牛顿的生平及成就。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和语气。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3.1学生讲述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牛顿的品质。
3.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析课文4.1教师提问: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坚持实验?4.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5.拓展活动5.1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牛顿的其他故事。
5.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牛顿品质的认识,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6.2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和收获。
7.作业布置7.1学生抄写本课生字词。
7.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故事,感受到了牛顿的品质。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作业布置适量,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态度。
牛顿在暴风雨中_教案2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生字,理解“罕见”“泛滥”“袭击”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
3.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了解风力的经过,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一、媒体引入,揭示课题1.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场暴风雨。
(板书:暴风雨)2.就有这样一个孩子跑到了这令人胆战心惊的的暴风雨中,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补充课题:牛顿在暴风雨中)齐读课题二、寻找句子,体会暴风雨的强大1.牛顿面临的这场暴风雨是怎样的呢? 书上又是怎样写的?(1)翻开书,请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
)(2)交流。
(这场暴风雨究竟是怎样的?随机板书:罕见、特大)(3)重点理解“罕见”、“袭击”。
(4)能读出这种气势吗?2.课文还有很多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暴风雨的罕见与特大。
(手指板书)轻声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这些句子。
(1)学生活动。
(2)交流评价。
A.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
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景物描写)B.“哥哥在哪儿呢?”弟弟担心地问。
“会不会被大风刮跑了?”妹妹惊慌起来(语言描写)C.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
(外貌描写)D.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终于在这空旷的后院找着了。
(通过妈妈寻找牛顿时的动作也能让我们感受暴风雨的大)(3)师引读这段话,再次体会暴风雨的猛烈,牛顿家人的担心、害怕。
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
只见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
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牛顿的家人心惊胆战,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听着呼啦拉的风声,弟弟担心地问:“哥哥在哪儿呢?”妹妹惊慌地问:“会不会被大风刮跑了?”就在这时,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积累本课9个词语。
能区别“像”和“向”,理解“泛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7、8节。
4、通过牛顿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的事情,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1、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
3、逐步掌握边读课文边提问题的预习方法。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牛顿。
2、教师补充:牛顿(1642~1727),英国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於林肯郡。
他建立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方面,曾致力於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在热学方面,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方面,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一起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
3、板书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答案:(1)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2)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3)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了些什么?(4)结果怎么样?二、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它造成了什么后果?(出示)预设答案: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
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
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1)理解“罕见”“袭击”“泛滥”。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
一、教学任务
1.知识目标: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故事,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如牛顿、暴风雨、苹果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家的功绩,感悟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掌握相关的词语,如牛顿、暴风雨、苹果等。
三、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做出发现的过程。
2.提高学生思辨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尝试解释牛顿的发现背后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科学家是你们听说过的?他们有哪些发明或者发现?
学习
1.学生阅读《牛顿和苹果》一文,学生自主理解文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然后老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文中出现了哪些关键词?
•为什么牛顿在暴风雨中会发现物理学的真理?
•牛顿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牛顿发现的物理学原理。
巩固
1.讨论牛顿的发现对科学的意义和影响,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
1.请学生回家练习朗读文章,以及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对物理学的理解。
五、教学效果
1.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牛顿和苹果》一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关键词。
2.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思考和表达,理解牛顿发现物理学原理的过程和意义。
3.学生了解到科学家的贡献和奋斗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牛顿在暴风雨中沪教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探索过程及其科学发现;难点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牛顿”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探索精神对自己的启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苹果落地等,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合作调查:分组进行一次关于科学家牛顿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内容需包括牛顿的生平、科学成就、影响等方面。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交流反馈:学生互相批改练习,交流答案,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
4.评价激励: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
1.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牛顿在暴风雨中的探索过程和科学发现。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朗读、复述和转述,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5.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如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提高阅读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牛顿在暴风雨中沪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牛顿在暴风雨中沪教版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10个生字,辨析“蓬”与“篷”的字形,明白得“罕见”、“泛滥”的意思,通过做动作明白得“向”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在读明白句意的基础上,通过抓人物的动作,简要概括牛顿在暴风雨中所做的情况,感受他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3、围绕“好奇”一词,用课文中的内容将句子“牛顿有专门强的好奇心。
”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1、研读第7小节,读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如何做的。
2、围绕“好奇”一词,用文中的事例将句子“牛顿有专门强的好奇心。
”说具体。
教学过程: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发觉课题的不同之处。
1、反馈预习,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1)正音,指名带读词语。
出示词语:罕见泛滥蝙蝠背着风斗篷乱蓬蓬(2)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2、引出牛顿,复习“顿”字。
3、依照学生已知,介绍牛顿。
4、揭示课题,复习巩固“暴”字,齐读课题。
5、预习反馈,引导学生关注发觉课题的不同之处。
二、明白得词语“罕见”、“泛滥”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猛烈,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
过渡:这是一场如何样的暴风雨,文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
打开书,找找看。
1、明白得词语“罕见”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难得一遇。
2、了解暴风雨发生的时刻,读好第一句话。
3、找出描写暴风雨的句子,明白得词语“泛滥”的意思,通过引读、朗读感受暴风雨之大。
4、通过与一样人以及弟弟妹妹在暴雨中的表现,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异于常人表现的缘故。
出示句子: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内心十分可怕。
交流牛顿却在暴风雨中干什么?指名多人回答,板书:跳测量过渡:你们说法不一致,牛顿到底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呢?我们就要去深入了解。
三、读明白第7小节,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如何做的,了解这么做的缘故,体会牛顿是个如何样的小孩。
(一)了解第7小节句子间的关系,读明白牛顿是如何跳的。
23、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案精编版
1、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开火车读词语。
3、交流所划的句子。
4、完成填空。
5、观看动画课件。
6、进行说话练习
7、师生合作朗读句子。
辨析句子
8、交流妈妈不打扰牛顿的原因。
10、学生动笔写一写。
11、学生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的能力。
23、牛顿在暴风雨中
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多媒体
1课时
三(4)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看暴风雨的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媒体出示描写暴风雨的句子,指导朗读。
3、出示弟妹和母亲的对话,指导朗读。
4、揭示课题:23、牛顿在暴风雨中
通过理解关键语句,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学会辨析句子,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布置作业。
查找牛顿的其他故事和他所取得的成就。
通过收集有关牛顿的小故事,加深对他的了解。
反思与重建:1、观看暴风雨的录象。来自2、学习描写暴风雨的句子。
3、朗读弟妹和母亲的对话,读出害怕、担心的语气。
4、齐读课题。
观看录象,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弟妹在暴风雨来临时的表现,激起学生对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产生好奇。
二、学习课文。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用“”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用“”划出他为什么这么做的句子。
2、检查字词。
牛顿在暴风雨中-【通用,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方案附板书:19牛顿在暴风雨中爱研究了解风力附课文:19牛顿在暴风雨中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
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
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哥哥在哪儿呢?”弟弟担心地问。
“会不会被大风刮跑了?”妹妹惊慌起来。
“我去找找他,你们在家里等着,千万别出去。
”妈妈说。
这个时候,牛顿真的被大风“刮跑”了。
不过,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
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
他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
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
有几次,他一起跳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
牛顿真的疯了吗?不!这么大的狂风他从没见过。
他很想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他刮多远?他要了解风力。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终于在这空旷的后院找着了。
风一阵一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
妈妈看着看着,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没有打扰牛顿,自个儿悄悄地回家去了。
她想:这孩子这么爱研究,还是让他上中学去吧,学校的研究条件好些。
语文教学设计精读与略读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师讲述略读的意义,重点介绍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把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把握略读的方法。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今天,我们再来把握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3.(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19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
1九、牛顿在暴风雨中(第五册)教学目标:一、在阅读进程中,自主熟悉本课10个生字,辨析“蓬”与“篷”的字形,明白得“罕有”、“泛滥”的意思,通过做动作明白得“向”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二、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通过抓人物的动作,简要归纳牛顿在暴风雨中所做的情形,并通过质疑、释疑,了解他如此做的缘故,培育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讨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朗诵和明白得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和如此做的缘故,体会他对科学的探讨精神。
教学难点:研读第7末节,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归纳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
教学进程:一、揭露课题。
一、(出示牛顿画像)同窗们,看,他确实是大科学家牛顿。
(板书:牛顿)他是英国闻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读读牛顿的名字。
2、牛顿两岁时父亲归天。
上完小学,他的继父也归天了,家里缺少壮劳力,母亲希望牛顿能帮忙家里种地放牧,就没有让他继续上学。
咱们要了解的故事就发生在他无法上学的这段时刻。
板书在暴风雨中(指导暴的下半部份笔顺)齐读课题。
3、反馈预习,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1)正音,指名带读词语。
出示词语:罕有泛滥蝙蝠背着风斗篷乱蓬蓬(2)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古时候的斗篷是竹子编的)二、明白得词语“罕有”、“泛滥”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猛烈,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
过渡:这是一场如何的暴风雨呢,这句话里有个词告知了咱们。
一、明白得词语“罕有”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宝贵一遇。
二、了解暴风雨发生的时刻,读好第一句话。
公元是用在有纪念性日期的前面,看来这场暴风雨真的宝贵一遇。
3、读读第一节找出具体描述暴风雨的句子,明白得词语“泛滥”的意思(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通过引读、朗诵感受暴风雨之大。
4、通过与一样人和弟弟妹妹在暴雨中的表现,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异于常人表现的缘故。
(1)看暴风雨视频,说体会。
(2)出示句子: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内心十分可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1.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
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
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
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蓬、疯、撑”正音。
“蝙蝠”交流记字方法。
“扰”找姐妹字:“优、忧、犹”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第7节)(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
浑身。
有时候。
有时候。
每跳一次。
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
(第8节2-5句)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3)板书:爱研究勇敢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2、妙笔生花。
(词句活动室第二题)(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课外延伸: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2.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教学过程: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猛烈程度标签:三年级教案1.观看媒体,简要说说画面内容。
师:请你先来看段录象,待会儿,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这场暴风雨。
板书:暴风雨指导字形:暴2.交流随机解释“泛滥”:出示:泛滥泛滥就是指江河的水太多了,以至于都溢出来了。
所以,你看,它们的部首都是。
(三点水旁)3.引说:出示:罕见、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洪水泛滥、房屋倒塌这是一场。
(罕见的)暴风雨。
顿时间,。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
(洪水泛滥、房屋倒塌)出示词卡理解:“罕见”的意思就是“少见”。
这样来势汹汹的暴风雨的确是难得一遇。
4.用屏幕上所给出的词自己来连贯地说说这场暴风雨吗。
(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
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
)5.出示第一节。
师:公元1658年的9月3日,英国也遭受了这样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
出示:第1节板书:罕见文中是如何介绍这场罕见的暴风雨的?自己读读,注意读出这场暴风雨的罕见和来势汹汹?(指名读)6.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人们一般会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7.小结,揭示课题。
师: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
然而,有一个人却是迎着暴风雨而上,他就是。
补充完整课题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第23课,就为我们介绍了这个看似奇怪、与众不同的人。
齐读课题。
二、学习质疑,体会牛顿对科学的执着、勇敢1.反馈预习(1)请大家来自由读读课文,尤其注意屏幕上出现的字词的读音。
出示:词语(2)开火车读词。
字形辨析、分析结构:蓬、篷出示:蓬松(3)指名分节读课文,2.引读第1—3节,感受弟弟、妹妹们的惊慌。
出示:句子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当特大暴风雨来临时,大家都会躲在家里。
的确,你看,牛顿的弟弟妹妹。
弟弟担心地问。
妹妹惊慌起来。
(指导读出担心、惊慌的语气)3.默读5—8节,整体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表现。
师:那牛顿到底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呢?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5-8节。
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交流:板书:跳、乱跳、像个疯子般不停地、了解风力4.尝试质疑。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交流:板书:问题5.重点学习第7节,通过释疑,了解牛顿这样做的原因。
过渡:牛顿为什么要在这样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请你好好读读第7节,将这一小节一字不差地读清楚。
(1)指名读第7节,谁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交流:板书:向着风向上跳、背着风向上跳①理解“向”:这里有两个“向”字,可它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
“向着风”的意思就是。
(面对着风、迎着风)那“向上跳”的意思就是。
(朝上跳、往上跳),来,请大家一起向上跳。
②谁能用其他字来替换这两个“向”字,用一句话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牛顿有时候迎着风朝上跳,有时候背着风朝上跳。
)③播放:光盘中的媒体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人们躲都来不及,可牛顿却不停地跳着。
让我们来看看媒体,感受当时的场景。
④风呼啦拉地刮着,牛顿不停地跳着。
让我们再来看一遍。
这回请你在看的同时,注意听我的配音。
待会儿,要请你学我的样子来说说。
播放:光盘中的媒体你看,在暴风雨中,牛顿有时候身子背着风跳,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
有时候身子向着风跳,每跳一次,也要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
有几次,他一起跳就撑开斗篷,样子像只蝙蝠。
标签:三年级教案⑤播放:光盘中的媒体配合录像,自己来说说。
特别注意看清牛顿跳的方向。
⑥播放:光盘中的媒体谁能借助媒体,也来介绍一下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样跳的?(2)从中不难发现,牛顿在这罕见的暴风雨中并不是在乱跳,而是为了。
(了解风力)加箭头6.引读第8节:出示:第8节牛顿当时看似像疯子般地不停地乱跳。
然而,实际上,他每跳一次,都做着认真的记录。
他真的疯了吗?。
是呀,牛顿这样跳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风力,请你用更加肯定的语气回答我。
牛顿真的疯了吗?。
7.引读第9、10节:暴风雨中,风向、风力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牛顿只有不停地跳,才能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把他刮多远。
这情景,也让正在焦急寻找牛顿的妈妈看得一清二楚。
当时,牛顿的妈妈。
风一阵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
妈妈看着看着,明白了。
她。
她想。
8.引读5-7节,体会牛顿的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师:的确,表面看,牛顿是被风刮跑了,然而这是他。
(心甘情愿)的。
出示:“心甘情愿”解释条选择“甘”的字意原来,牛顿只是对于这么罕见的狂风充满了好奇,即使头发。
出示:第6节(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
)他还是在自觉自愿地有时候。
出示:第7节他并不是真的被风刮跑了,所以在“刮跑”上加上了。
(引号)。
他为了了解风力,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显然也不是乱跳。
所以,在这也要加上。
(引号)。
加引号9.交流读文感受。
师:如今,我们已拥有了精密的仪器来测量风力,然而在当时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对风力到底有多大充满了好奇的牛顿即使冒着危险,也心甘情愿地在实践中探究。
你能结合牛顿在暴风雨中的举动说说牛顿给你的印象吗?(暴风雨这么危险,牛顿却不害怕,我觉得他很勇敢。
牛顿在暴风雨中一次次地跳,认真记录,说明牛顿对自己地爱好很执着。
)三、总结课文牛顿对待科学就是这样执着、勇敢,最后,在研究领域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
课后,请你们将牛顿留给你的印象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并上网查找一下相关资料,从中摘录几条牛顿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
3.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罕、袭、泛、滥、篷、撑、脖、旷、扰”,积累“罕见、袭击、泛滥”等词语,区分“像”“向。
知道牛顿在暴风雨中跳是为了测量风力。
2、能自主预习课文,在预习时试着提出问题;通过学习,能根据课后提示找到文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模仿文中句子,把牛顿测量风力的过程写具体。
通过学习,体会牛顿小时候对各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通过学习体会到牛顿勇于探索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找到文中的“矛盾之处”学会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介绍牛顿的相关资料学生预习【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预习。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板书:牛顿)2、教师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牛顿小时候)学生齐读课题19。
牛顿在暴风雨中3、交流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想一想: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呢?他为什么这么做?用“______”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用“_______”划出他为什么这样做的句子。
标签:三年级教案三、直入重点,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