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骨髓MRI信号的差别.ppt

合集下载

脊柱骨髓正常变异PPT课件

脊柱骨髓正常变异PPT课件
3
1、正常脊柱骨髓 MR信号
? 脊柱骨髓信号决定因素: 造血细胞与脂肪细胞比例
4
T1加权
T2加权
增强扫描
2、正常脊柱骨髓信号生理变化
? 年龄变化: T1 加权像信号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高。
? 脊柱骨髓信号不均匀性: 椎体前部低信号
5
椎体静脉周围高信号
男性 44岁 正常骨髓
6
T1加权
T2加权
女性 73 乳腺癌
? 影像学表现: 所有序列均为低信号,位于椎体边缘
17
T1加权脂肪抑制源自CT轴位非典型内生骨疣
T1加权
脂肪抑制
18
CT轴位
椎体转移瘤
T1加权
T2加权
19
脂肪抑制
5、良性脊索细胞瘤
? 影像学表现: 几乎均位于中轴骨。 好发于骶尾椎、颈椎上段和颅底蝶枕骨部位 颈椎、胸椎和腰椎共占 10%。 可有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包快 MRI:长T1、长T2、边界清晰,可见强化 20
T1加权
T2加权
X线平片
13
标本
男性 69岁 不典型血管瘤
T1平扫
T1强化
14
CT轴位
3、红髓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 影像学表现: MRI :长 T1、等 T2、
? 临床表现: 再障后造血细胞增生、使用造血生长因子的病
15

男 70岁 肺癌 红骨髓小结节
16
T1加权
脂肪抑制
4、椎骨内生骨疣:致密骨岛
?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疼痛
男 45岁 良性脊索细胞瘤
T1加权
21
T2加权
增强扫描
三、正常脊柱骨髓弥漫性变异
? 1、弥散性造血骨髓增生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结构等特征
诊断判断:根据 影像特征判断骨
髓病变类型
04
诊断报告:撰写 诊断报告,提供 诊断意见和建议
诊断标准
骨髓信号强 度:正常骨 髓信号强度 与年龄、性 别、部位等 因素有关
骨髓形态: 正常骨髓形 态包括骨髓 腔、骨髓脂 肪、骨髓血 管等
骨髓病变: 骨髓病变包 括骨髓水肿、 骨髓纤维化、 骨髓瘤等
症,信号增强
03
骨髓瘤:骨髓内出现肿
瘤,信号异常
02
骨髓纤维化:骨髓内纤
维组织增多,信号减弱
01
骨髓水肿:骨髓内液体
增多,信号增强
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骨髓炎:骨髓信号异常,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骨髓瘤:骨髓信号异常,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 信号异常,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可
研究骨髓移植:如骨髓 移植后骨髓重建等
教学应用价值
直观展示骨髓结构:通过磁共振影像,学生可以清晰 地看到骨髓的形态和结构。
帮助理解疾病病理:通过观察磁共振影像,学生可以 更好地理解骨髓疾病的病理机制。
提高诊断准确性:磁共振影像在骨髓疾病的诊断中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诊断水平。
培养临床思维:通过分析磁共振影像,学生可以培养 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02
03
04
骨髓磁共振影像基础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 骨髓磁共振影像诊断 骨髓磁共振影像应用
骨髓磁共振影像基 础
骨髓磁共振原理
01
利用磁共振现象, 通过磁场和射频 脉冲对人体组织
进行成像

骨髓病变磁共振影像诊断课件

骨髓病变磁共振影像诊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骨髓病变概述 02. 骨髓病变磁共振影像诊断方

03. 骨髓病变磁共振影像诊断案 例分析
04. 骨髓病变磁共振影像诊断发 展趋势
骨髓病变类型
01
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慢性髓
系白血病等
02
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原发性骨
髓纤维化等
03
骨髓衰竭性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 血、骨髓增生不
报告格式:按照规范格式撰写, 包括标题、正文、结论等部分
影像描述:对病变部位、形态、 信号特点等进行详细描述
诊断结论:根据影像表现,结合临 床资料,给出明确的诊断结论
典型病例分析
1
病例1:患者,男,45岁,因骨痛 就诊,磁共振显示骨髓病变
2
病例2:患者,女,60岁,因贫血 就诊,磁共振显示骨髓病变
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确保患者保持安静, 避免运动和呼吸干扰
诊断报告:确保诊断报告准确、 完整,便于临床医生参考
影像采集方法
D
采集时间: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确定采集时间
C 采集方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
B 采集参数:场强、层厚、矩阵、扫描序列等
A 采集设备:磁共振成像仪(MRI)
影像分析方法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例3:患者,男,30岁,因骨折 就诊,磁共振显示骨髓病变
4
病例4:患者,女,55岁,因关节 疼痛就诊,磁共振显示骨髓病变
疑难病例分析
病例1: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 病例1:诊断及治疗方案 病例2: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分析 病例3: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 病例3:诊断及治疗方案
病例1: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分析 病例2: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 病例2:诊断及治疗方案 病例3: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分析 总结:骨髓病变磁共振影像诊断的难点及注意事项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骨髓磁共振影像表现 课件
演讲人
01 骨髓磁共振影像基础
02 骨髓磁共振影像诊断
目录
03 骨髓磁共振影像应用
1
骨髓磁共振影像 基础
磁共振原理
01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共振现象, 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
02
磁共振现象: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吸收和 释放能量,产生共振信号
03
射频脉冲:通过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产生 共振信号
04 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疾病,可表现为 骨髓内纤维组织增生、骨髓腔缩小、骨髓内造血细胞减少等。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采集骨髓磁共振影像:通过磁共振设备采集骨髓影像
02
影像分析:对采集到的骨髓影像进行分析,判断病变部位和性质
03
诊断结果:根据影像分析结果,判断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影像技术发展
01
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的发展历程
02
骨髓磁共振成像技 术的原理和特点
03
骨髓磁共振成像技 术的临床应用
04
骨髓磁共振成像技 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影像技术应用前景
骨髓磁共振影像技术在 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骨髓磁共振影像技术在 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磁共振影像技术在 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骨髓磁共振影像技术在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影像表现特点
骨髓磁共振影像 (MRI)具有较高 的空间分辨率和软 组织对比度,能够 清晰地显示骨髓结 构。
MRI能够显示骨髓 的形态、信号强度、 信号分布等特征, 有助于诊断骨髓疾 病。
MRI能够区分骨髓 的脂肪、水分、纤 维组织等成分,有 助于评估骨髓的生 理状态。
MRI能够显示骨髓 的微血管结构,有 助于评估骨髓的血 液供应和代谢状况。Βιβλιοθήκη 2骨髓磁共振影像 诊断

MRI人体组织信号特征.ppt

MRI人体组织信号特征.ppt
Pd像为稍低信号。 T2像上亦呈高信号。
?变性 含水量增加,情况同水。若变性组织内
脱水(椎间盘变性 ),T2像则信号下降。
?坏死 早期含水量增加,情况同水,晚期纤维
化治愈,呈长 T1短T2,T1和T2像为低信号。
异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囊肿 含液囊肿边缘光滑呈长 T1长T2,同水;
若囊内含丰富蛋白质或脂类物质, T1缩短呈黑灰, T2像呈灰白色。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
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 肌肉 长T1 、短T2 ,呈中等信号 (黑灰或灰色 )。
? 骨骼、钙化 含水量少,故 T1长、T2短、Pd低,
呈无 (低)信号 (黑色 )。
? 软骨 纤维软骨的信号比骨骼和钙化略强,仍为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é ?
T1
Pd
T2
? 〃 ? ? ? ?è
°×
°×
? °×
??
??
??
?
? ?ì
?
?
??
? ÷? ? ? ?
?
?
?
? ? ?í ? ? ?÷ ?í ?
?? ?
? ?÷
?
?
??
??
?
?
?
?
?
?
??
°×
?
??
?
异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水肿 具有T1和T2延长和Pd高,Pd降低,T1的
肿、出血、软化坏死、囊变、纤维化和钙化。
?梗塞 急性期由于组织缺血缺氧,形成水肿、
变性、坏死和囊变,呈长 T1长T2。
后期,纤维组织增生修复,水肿消退, 呈长 T1短T2,在 T1和T2像为低信号。

骨髓的MR表现 ppt课件

骨髓的MR表现 ppt课件
26
31岁,ALL
2020/12/15
27
•STIR序列较为敏感:骨髓浸润在
此序列上一般呈明显高信号(高 于或明显高于肌肉)
•由于白血病细胞含水量一般高于
正常红骨髓的含水量,因此10岁
以下患儿脊柱弥漫性浸润在STIR
序列上高于同龄正常人,一般肉
眼可辨。
2020/12/15
28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
•以T1W1图像最为重要: •化疗后一周,骨髓充血水肿和纤维蛋白沉 淀,T1信号更低。 •此后随着骨髓再生,T1信号升高,STIR信 号减低,此阶段与正常骨髓像类似。
2020/12/15
12
骨盆(除髋臼外)T1W1信号: 1岁以内为均匀性低至中等信号(高于肌肉 但低于皮下脂肪) 2-10岁时髋臼和髂前上棘处开始高信号,但 其余位置呈中等信号
之后随年龄增长信号进一步升高并出现更多
更明显片状高信号,使骨盆总体信号分布不 均。
髋臼区在2岁前以后均显示局部T1高信号而 随年龄变化。
2020/12/15
16
2020/12/15
17
•地图型
2020/12/15
均与黄骨髓型
18
•股骨黄骨髓转换:
•骨骺和大转子(出生后约6-12月)→骨干 →远侧干骺端→近端干骺端(散在高信号)
•10岁时骨干的骨髓转换疾病完成;远端干 骺端10-20岁T1W1信号升高比较明显;20 岁以后整个股骨的骨髓转换基本完成,除 近侧干骺端红骨髓而表现为T1W1中高信 号外,其余区域均为高信号。
2020/12/15
23
急性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主要侵犯红骨髓。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中轴 骨及肱骨、股骨近端是其异常表现为显著的部分—T1W1 均匀的,对称性的广泛弥漫性低信号(椎体信号等于或 低于椎间盘;骨盆,胸骨及肱骨、股骨近端信号低于邻 近脂肪,可接近于肌肉)

血液病的骨髓MRI鉴别诊断PPT

血液病的骨髓MRI鉴别诊断PPT
骨 髓 纤 维 化 ,MRI信 号 均 降 低 。 比 较 容 易 与 其 它 血液病鉴别。
血液病骨髓 MRI鉴别诊断
观察骨髓T2WI的信号是否降低 可把骨髓异常增 生综合征(MDS )与其它血液病作鉴别
进一步观察骨髓 T 1WI 的信号改变是 否均匀,可 以 把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 MM ) 和 骨 髓 异 常 增 生 综 合征(MDS)与白血病鉴别开来
T2 WI呈等信号
急性白血病 T1WI股骨均匀低信号
急性白血病 T1 WI股骨不均匀低信号
地贫
T1WI均匀低信号
T2WI等信号
多发性骨髓瘤
75%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病灶,
25%表现为均匀异常信号 灶
T1WI 不均匀低信号, T2WI 信号
不均匀高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斑片状病灶
T 1WI不均匀低信号
血液病骨髓 MRI鉴别诊断限度
血液和造 血系统疾 病的 MRI检查的作用, 主要 是对疾病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治疗后疗效作出 客 观的评价。不少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首诊 的定 性诊断往往依赖骨髓穿刺或活检进行细 胞学检 查,MRI的定性诊断还需密切结合临 床资料综 合分析。
白 血 病 和 地 贫 , 骨 髓 T1WI 都 表 现 均 匀 的 低 信 号 , 单 纯 的 MRI 信 号 鉴 别 诊 断 几 乎 是 不 可能 的,但地贫有着特征性髓外造血征象及 临床表 现,与白血病截然不同。
T1WI表现均匀信号降低的还有急停等, MRI检 查 可能容易与白血病、地贫、骨髓增生异常 等混 淆,但急停的骨髓象表现增生低下,与 骨髓增 生活跃的白血病、地贫、骨髓增生异 常不同, 参考骨髓象有助于鉴别。
外周血三少,网织红细胞减少
骨髓轻度增生, “三系 ”降低,非造血组织 增 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段骨髓MRI信号的差别.ppt* 股骨的近端的局部MRI表现分型 Ib型:在Ia型的基础上,在转子间区出现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的高信号影。

I型最多见于40岁以下,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Ib型 * 股骨的近端的局部MRI表现分型②II型:在I型基础上,在转子间区出现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的高信号影。

II型大多见于中年人。

II型 * 股骨的近端的局部MRI表现分型③III型:股骨近端呈均一高信号,在股骨颈三角区衬托出3束低信号的骨小梁影。

III型者随年龄增多而增多,最多见于50岁以上。

III 型 * 小结正常骨髓组织在骨髓转化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中轴骨和外周骨都显示出不同的MRI特点。

其总体信号特征总是依赖于骨内红骨髓、黄骨髓的比例变化和它们在骨骼中的分布状况。

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红骨髓和黄骨髓本身的信号表现。

在骨髓影像综合分析中,既要在宏观上对骨髓总体信号强弱进行观察,又要在微观范围内注意骨髓组织的局部MRI特点,以便于更准确、有效地辨别骨髓病变。

* MRI观察内容 1、部位:红髓、黄髓抑或红黄髓。

(肿瘤性病变好发在红髓,缺血性病变好发在黄髓,代谢性病变红、黄髓受犯机会相等)。

2、数目大小:单骨局限,单骨多发抑多骨多发,单骨弥漫抑多骨弥漫。

3、形态:反映BM组织学浸润有三种类型①局灶型――常见于转移瘤②弥漫型――最典型为急白及逆转换病变。

③斑驳型――由无数小病灶组成融合,如多发骨髓瘤(MM)。

4、信号高低及均匀性: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① T1低、T2等,高――见于肿瘤性病变(白血病、淋巴瘤、MM、转移)、逆转换病变(贫血,真性红C增高症)。

骨髓水肿(TOH、TBMES、RSD)。

② T1低、T2低――见于骨髓纤维化、成骨转移瘤、输血后含铁血黄素沉着。

③ T1等、T2等――见于含脂肪多的病变(高雪氏病)。

④ T1高、T2等――脂肪浸润病变(再障、放疗及化疗后)。

* 人体成熟骨主要由外层的骨皮质鞘、中央呈网状的骨小梁、充填于骨小梁间的骨髓以及骨膜组成。

骨皮质表现为包绕骨髓的线状影,在所有序列中均表现为低信号;正常骨膜在MRI上显影不清。

骨小梁表现为骨髓内边界模糊的网状、线状影,在各种序列中均为略低信号或低信号,在梯度回波序列中更为显著。

骨髓为主要的显示成分,其范围基本代表了除骨皮质鞘外的其余骨结构,其信号随红、黄骨髓含量不同及选用序列的不同而不同。

红骨髓具有造血活性,组成为约40%的脂肪、40%的水分和20%蛋白等,有丰富的血窦系统。

红骨髓在T1WI上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略高于骨骼肌,但明显低于黄骨髓;在脂肪抑制扫描时,红骨髓信号也有所降低,但程度不如黄骨髓显著。

补充,T2WI中表现为:中高信号(低于皮下脂肪,高过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活性,组成为约40%的脂肪、40%的水分和20%蛋白。

黄骨髓没有造血活性,其组成为约80%的脂肪、15%的水分和5%的蛋白等,血窦被毛细血管、小静脉及薄层静脉代替。

黄骨髓的信号基本类似于皮下脂肪,T1WI呈显著高信号(仅略低于皮下脂肪),脂肪抑制扫描时其信号显著降低(下降程度等同于皮下脂肪),补充,在T2WI信号高于肌肉但略低于水。

10岁以前红骨髓约占全部骨髓的58%,80岁时则减少至29%。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越来越明显,大量骨小梁丢失,髓腔被大量脂肪组织充填,使得黄骨髓数量增加。

骨髓转换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黄骨髓在全身各部位的骨骼中不同程度地逐渐替代红骨髓,这种现象被称为骨髓转换。

骨髓转换从胚胎晚期就已经开始,主要集中于四肢指(趾)远端。

新生儿所有的骨髓都是红骨髓。

从生后2个月开始到25岁才基本完成全身骨髓转换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以后,在脊柱、骨盆和胸骨仍可残余少量红骨髓。

人体内的管状骨主要按全身模式进行骨髓转化。

出生后至6岁左右变化最快,在这一时期内,骨干部的骨髓由刚出生时的红骨髓完全转化为黄骨髓。

中轴骨内的骨髓转化则以局部模式为主,此种转化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置换或破坏等,可出现黄骨髓向红骨髓的逆转换。

其顺序与正常骨髓转化顺序相反,这是机体造血器官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骨髓MRI信号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从均匀至不均匀的变化。

中轴骨骨髓信号出现不均匀则标志着骨髓转化开始显著化。

自旋回波(SE)序列及快速SE(FSE)序列的T1WI和T2WI为目前骨髓疾病最常用、最基本序列之一。

骨髓的脂肪高信号被抑制掉,可以使一些高信号的骨髓病变显示更明显,也可发现被脂肪或造血骨髓包围的病变。

GRE序列优点是:骨髓成像迅速,可改善对软组织、含铁血黄素和血液等重要结构的观察,但由于骨小梁常造成明显的磁敏感伪影,尤其在骨髓与骨小梁交界部会出现明显的短T2效应,有可能遮盖细小病变,也有易产生伪影的倾向。

DWI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应用较少,有学者曾分别将DWI用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的鉴别及其治疗效果的监测、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椎体转移与骨折后水肿的鉴别等,均取得了初步理想的效果。

1HMRS(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骨髓病变MRS目前应用较少,有学者曾用1HMRS评价白血病骨髓变化,认为可通过测定脂肪与水的比率及含量,以及T1、T2驰豫时间的测定,快速判断其治疗效果。

MRI增强扫描已广泛应用于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断,对骨髓弥漫浸润性病变,尚未常规应用,其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正常骨髓T1WI增强扫描骨髓增强幅度变异较大(平均10%-20%),且有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病变骨髓多有明显强化,但由于有骨髓内脂肪高信号的影响,有可能遮盖病变,因此需要增强前的T1WI对照,或与脂肪抑制T1WI联用。

在病理情况下,骨髓呈不同形式的强化是较为公认的。

问题是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否增强与年龄是否有关,这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至关重要。

根据国外作者的研究结果,新生儿至7岁儿童骨髓100%的例数强化,7岁至9岁大部分例数强化,9岁至成人少数例数强化,而成人以后则未发现有明显强化。

换言之,只要成人骨髓在Gd-DTPA扫描中发现有强化,则证明有病变存在。

正常骨髓强化主要集中在红骨髓分布区,增强机理是红骨髓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窦),血管壁有可供造影剂通过的裂隙或孔窗,并有足够大的血管外间隙。

其形成机制可能由于慢性生物机械性刺激,减弱了局部的血液供应而造成缺血,进而形成局灶性骨髓转化的缘故。

吴振华等的报道,正常腰椎骨髓MRI分型方法即“四型六分法”。

肱骨和股骨是骨髓成像中较为重要的外周骨,肱骨和股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骨干、骨骺和干骺端等都表现出不同的MRI特点,但肱骨和股骨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大多数成人肱骨和股骨的干骺端都保留着一定数量的红骨髓,少数人的残留红骨髓甚至可在骨干近侧1/3处见到。

成人肱骨近侧干骺端的红骨髓在局部分布上也有某些MRI特征。

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

如何发现骨髓病变 * 一、中轴骨的MRI信号特点 2、脊柱椎体的MRI信号特点脊柱椎体是成人红骨髓含量分布最多的部位之一。

因此,在T1WI上,椎体信号要比外周骨低,其T1WI上的磁共振总体信号变化有两个特点:①在宏观上,椎体的总体信号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因为伴随着年龄增长,红骨髓逐渐向黄骨髓转化,椎体脂肪含量增加,进而使其信号逐渐升高。

* 椎体总体信号在不同年龄中的表现:腰椎矢状面T1WI: A:14岁 B:32岁 C:44岁 D:66岁 A-C为男性 D为女性 * 脊柱椎体的MRI信号特点②在微观上,椎体的骨髓转换一般遵循“局部转化模式”,因此其局部信号具有不均匀性和局灶性升高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椎体出现带状、斑片或三角状脂肪性高信号,造成椎体信号不均匀。

大约60%以上的椎体具有此种改变,其发生率伴随着年龄而升高,且大多分布于椎体周边、基底静脉周围及终板下区。

* 脊柱椎体的MRI表现分型 Ricci等用“三型四分法”将脊柱椎体的MRI特点与年龄的相关性作了归纳:①I型:椎体呈均一低信号,椎体中间部(即椎体静脉上下方)出现条带样高信号。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年人,30岁以上者罕见。

I 型 * 脊柱椎体的MRI表现分型②II型:椎体周边邻近终板及椎体边角处表现为带状或三角形高信号区。

多见于30-40岁以上的成年人。

II 型 * 脊柱椎体的MRI表现分型③IIIa型:椎体呈模糊的弥漫性点状高信号,点状影为数毫米甚至更小。

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IIIa 型 * 脊柱椎体的MRI表现分型④IIIb型:椎体呈边缘清楚的弥漫性斑片状高信号、斑片影约0.5-1.5cm大小。

也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椎体骨髓MRI表现进行分型,基本类型与Ricci等的分型法基本相似。

IIIb型 * 脊柱椎体的MRI信号特点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椎体骨髓是否有异常,除分析椎体本身MRI信号类型外,还可在T1WI上将椎体与椎间盘信号进行比较,作为判断椎体信号是否异常的依据。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椎体与椎间盘的信号反差越大,即在T1WI上椎体骨髓信号强度应高于椎间盘。

年龄超过10岁者,其椎体在T1WI上的信号可高于椎间盘。

若低于椎间盘可提示异常。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如10-15岁人群,可有少部分正常者的椎体信号强度还未高于椎间盘。

* * 脊柱椎体的MRI信号特点椎体内的红骨髓、黄骨髓及骨性成分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缓慢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能通过MRI信号来表现,还可以从椎体T1、T2驰豫时间的测定中充分体现。

正常椎体其T1值、T2值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总之,确定正常人椎体的驰豫时间对评价骨髓疾病的转归,尤其对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治疗后反应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作为对普通骨髓MRI的一项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一、中轴骨的MRI信号特点 3、骨盆的MRI信号特点:不同年龄段骨盆骨髓MR信号强度、均匀程度:①髋臼区: A、在2岁以前的婴幼儿髋臼主要由透明软骨成分构成,在MRI上不易与骨髓信号区分。

B、2岁以后,在T1WI 上,髋臼区均显示为局部高信号,其不均匀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②除髋臼外的骨盆各部位: A、骨髓信号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B、骨髓不均匀程度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 骨盆的MRI信号特点 * 骨盆的MRI信号特点 * 骨盆的MRI信号特点 * 骨盆的MRI信号特点在T1WI上: 1岁以内婴儿的骨盆表现为均匀低至中等信号,其强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

信号先是低于肌肉,以后与肌肉信号相等,在接近1岁时高于肌肉信号,但低于皮下脂肪。

2-10岁时,髋臼和髂前上棘开始出现高信号影(一般2-5岁时出现),但骨盆其余区域呈中等信号,其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低于皮下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