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两侧在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了解它们各自突出的地理特点和彼此间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策略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并明确教学目标。
1.展示中国各地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的地理差异,形象化地引出课题。(共5页PPT)
2、明确教学目标。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了
解秦岭-淮河两侧在自然环境、地理景观、
居民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二、学习第一节内容——“地理差异显著”
1.通过中国地图和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地势等不同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共3页PPT)
地理差异显著
纬度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界线,并从气温、降水、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等多角度认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共6页PPT)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0℃
1月0℃等温线
.完成活动一——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共2页PPT )
植被
类型北方:南方:主要原因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不同?共同的影响因素: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气温
气候
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三、学习第二节内容——“四大地理区域”
(共2页PPT )
C
A
B
地理分区界
A B C
2.完成活动二——“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共4页PPT )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A
1.⑴界限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⑵确定界限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
四、认识不同区域的人文差异。
配乐自动播放,通过丰富的对比性的图片,从人口、城市分布、交通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作物、饮食、交通运输等方面,形象直观地展示不同区域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共8页PPT)
不同区域的人文差异:
五、本节学习要点归纳。
要点归纳
一、地理差异显著
1.地理差异显著而有规律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势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六、知识巩固和能力拓展。(共8页PPT)
5.右面四幅景观图与所在区
8.你能判断出下列诗句或谚语描述的中国四大地理
七、布置课下作业,结束全课。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情分析
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章内容时,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内容,对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包括自然和人文差异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自然和人文、认识各种地理意义的能力也较前有所提高。
我校学生整体上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欠缺。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在制订本章教学计划时,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在课件设计、教学资源使用、教学语言运用等方面多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真正落实。
《中国的地理差异》效果分析
1、整体上说,由于准备比较充分,对教材内容、学生学情了解比较到位,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所以本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过程流畅完整,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情绪饱满,大多数学生积极发言,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从“评测练习”部分看,学生对本节内容已基本掌握,教学效果比较让人满意。
4、由于教师对时间和进程把握不够精确,在引导了解说明各地人文差异时学生参与活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这方面还有改进提高的空间。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材分析
本校学生使用的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国的地理差异》这部分内容被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本章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五章,总领全册内容。本章内容学好了,可以为后面学习各主要地理分区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地理差异显著”,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几个方面认识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特征及其成因,二是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及其多方面的地理意义。可按照感受差异、了解成因、了解分界线的内
在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第二是“四大地理区域”,可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评测练习
【知识巩固】
1.正确反映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的是()
A.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省长冬无夏
B.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珠江三角洲两年三熟
2.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年降水量的是()
A.1000毫米
B.200毫米
C.680毫米
D.880毫米
4.B地的河流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A.含沙量大
B.水流量小
C.江阔水深
D.无结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