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习目标]了解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技术的操作。
[重点和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前预习]1.根据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①培养基和②培养基。
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③,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④、⑤以及⑥的要求。
2.消毒是指是指使用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②。
常用的方法有③等消毒法。
灭菌则是指使用④杀死物体内外⑤,包括⑥。
常用的方法有⑦等。
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①、②、③、④、⑤。
倒平板要待培养基冷却至⑥℃左右时在⑦附近操作进行。
4.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是①法和②法,其结果是在培养基上得到③。
不论哪种方法都有在④进行操作。
[课堂探究]一、微生物培养基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据表分析:(1)该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①。
为什么?②。
(2)表中的KH2PO4、NaHPO4和MgSO4·7H2O主要为微生物提供①,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②,尿素为微生物提供③。
(3)不同微生物所需的pH不同,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至①;培养乳酸杆菌时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目的是要满足乳酸杆菌的②。
二、无菌技术1.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灭菌。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消毒。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3.思考下列问题:(1)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①。
(2)哪些用具适于使用烧灼灭菌法?①。
(3)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①。
(4)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①;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要求的是②;灭菌结束后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才能打开锅盖,其目的是③。
生物教学反思范文模板5篇 微生物与健康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生物教学反思范文模板5篇微生物与健康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下面是整理的生物教学反思5篇微生物与健康教学反思,以供参阅。
生物教学反思1尽管课前备课反思很多,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还是有犹豫的地方。
一、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如何导入“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这部分的教学,总觉得有不妥之处。
课件设计的是“蚂蚁拖食进入蚁洞”,老师设问“这是蚂蚁的什么行为?”“觅食行为。
”“蚂蚁有觅食行为吗?”,这种设计是为了避免课堂学生的猜测过多、老师解答过程过长,从而避免课堂时间过长、冲淡主题。
但这样设问,我总是觉得好像和教材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不一致。
课后细细想想,觉得教材设计者的意图可能是通过探究蚂蚁喜欢取食哪种食物,得出蚂蚁有觅食行为这个结论的。
其实,在探究出蚂蚁爱吃哪种食物的过程中,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推论出“蚂蚁有寻找爱吃的食物的行为,这种寻找爱吃食物的行为就是一种觅食行为”而导出重点部分的教学。
还有当时觉得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所以想换种导入方法,就是将蚂蚁聚集在米饭粒周围的画面换下蚂蚁搬菜粉蝶的视频,这样就可以直接探究饥饿的蚂蚁聚集在米饭粒周围是否是觅食行为,从而导入“在复杂的环境中,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顺利进行列举多种行为类型重点教学了。
这样既可以避免生硬的转问“蚂蚁有觅食行为吗”这个问题,还可以节约时间进行重点部分的学习。
也不知为什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时,怎么也走不出思维怪圈,终究是按照一开始的设计思路教学了,真是件莫名其妙的事。
可能当时觉得这种教学思路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吧,但现在细想起来,终究觉得有不妥之处。
二、列举动物行为类型部分的教学列举动物行为类型是本节课的重点。
关于这部分的教学,课前有两种思路,一是老师先列举一种类型的动物行为多种表现,然后归纳出该动物行为的概念,再请同学们拓展举例;二是按照教材大致安排,先引导学生知道蚂蚁有觅食行为、图片展示多种动物的不同觅食行为、概括出觅食行为的概念、请同学们列举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的觅食行为,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常见的动物的其他行为、说出判断行为类型的依据、老师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及评价、其他小组再举例补充。
高中生物_优质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2)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3)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有关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参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2)体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尝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尝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四、课前准备导学案,课件,探究实验相关仪器。
五、教学过程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展示硝化细菌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它与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别。
第二次记录实验数据案,帮助自主学习与上节课知识相联系课堂练习练习一、我国青藏高原农区的小麦产量高,新疆、甘肃等地产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原因是()A.日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 B.风力较强,CO2浓度较高C.日照充足,雨量比较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较少例3、(2013年广东卷)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例4:图为在夏季晴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1)A、E两点光合作用强度是否为零。
(2)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以致光合作用反应产生的减少。
(3)C点光合作用强度为什么减弱?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争先回答检验本堂课知识掌握情况过手练习学会求解此类习题的基本方法实验结果分析学生记录第三组实验数据,小组合作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得失,参观学习其他组的实验结果。
课件展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曲线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参观其他组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体会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好处自评互评总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想一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高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通过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
6.评价反馈,提高效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撰写一篇关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以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生态角色的理解。
2.实践操作类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微生物实验,如观察细菌菌落、制作酸奶等,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拍摄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照片或视频形式提交,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探究拓展类作业: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
-安排微生物实验,如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4.案例分析,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微生物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个性化作业: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种微生物进行研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或制作一份手抄报。
-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发挥创意,结合微生物知识,设计一个创新实验或产品。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微生物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与微生物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针对学生对微生物的认知偏差,通过生动的实例、实验现象等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微生物的概念,掌握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识别,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培养基、接种工具、显微镜、灭菌设备等。
2. 准备实验材料:新鲜微生物样品、培养皿、试管等。
3. 预习相关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并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4. 实验室保持清洁,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即学习如何进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 实验室介绍: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设备,如培养箱、显微镜、灭菌器等。
同时,介绍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规定。
3. 微生物基础知识: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为后续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4.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观察等步骤。
同时,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5.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
教师进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6.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报告,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形态等。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微生物的特性。
7. 总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重要性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验室培养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如食品工业、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生产过程中。
微生物实验室的培养课后反思5篇
微生物实验室的培养课后反思5篇微生物实验室的培养课后反思【篇1】(一)经验1、放慢速度,注重基础,顺利过渡。
高三新教材知识资料多,刚进入高三,知识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学生会觉得不适应。
学习的难度虽大,可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这时应当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帮忙学生慢慢过渡,逐渐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
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
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
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很多的,并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我还不明白怎样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明白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仅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
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
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样用仅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很多的参考书和练习册。
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2、以旧代新,建立知识体系。
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第三册书,可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识是在高二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的一些深入的应用,从高考的最终任务出发,最好方法就是以旧代新,把高二两本教材的资料加进来,先复习,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识,这样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帮忙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还应注意,此刻的学生,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所剩无几,高中课本对这些知识的涉及也很少,可是高考对知识的考查十分全面,复习时应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识整合到高中所学得知识中,帮忙学生全面的复习。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教材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资料相比较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过程,我针对教学的资料查阅了很多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自我的教学意图修改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框图,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明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2.说出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3.熟练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4.体会无菌操作技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质疑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5.通过引课的介绍和课堂小结,体悟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能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感悟大千世界的神奇多彩。
二、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培养的操作。
三、教学难点:培养基的制备和微生物的分离。
四、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今天呢,从屏幕上的这朵玫瑰花说起,你知道这是什么作品吗生:微生物这样的一个微生物作品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导入视频刚刚看到蝶恋花的时候听到同学们哇的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好看,嗯,我也觉得它好看,那这样一个好看的作品准确来说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把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上得到的,要想把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上,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制备培养基,我们这节课就以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为例进行学习,可分成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新授课】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包括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1.计算依据什么呢?依据配方进行计算2.称量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牛肉膏比较粘稠要用称量纸,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容易吸潮所以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加盖。
3.溶化如何操作?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1.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2.由于加入了凝固剂琼脂,所以要边加热边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培养基、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什么设备灭菌呢?培养基-高压灭菌锅,玻璃器皿一般干热灭菌箱,注意温度和时间。
5.倒平板如何操作呢?通过我们的预习也大致清楚了,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倒平板的操作过程,50度左右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倒平板了。
首先,要对我自己进行消毒,酒精棉球擦手,点燃酒精灯,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棉塞,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熄灭酒精灯,冷凝大约5-10分钟,这是之前我倒好的平板,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皿盖在下,皿底在上,为什么?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将平板倒置,既可以放置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含课后反思5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含课后反思5篇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含课后反思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
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含课后反思篇1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
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1.扎实严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
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分析与导入设计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观看培养基相关素材,认识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2.通过观看无菌操作视频,结合教师详细讲解,能够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结合实际实验操作,能够完成纯化大肠杆菌的操作。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生物所需条件的分析,并且知道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按所培养的生物种类调整所需的条件。
学生应该对微生物培养的条件能够理解。
不足在于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整个操作技巧。
★教材分析:课题背景通过生产中的实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
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体会培养物纯净对于微生物培养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养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液体和固体培养基时,宜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培养基配方的实例。
教师可以采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分析,认识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成分,并结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知识,让学生从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这一角度理解培养基中为什么都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成分。
★导入设计导入一:从历史中的事件导入19世纪中期,关系到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
经过一番研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在于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
由此人们认识到保持培养纯净的重要性。
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之后,将要学习的一个内容。
本专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倒平板操作、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并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
在这个专题的3个课题中,《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介绍了最基本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两个课题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课题1的内容,才能完成本专题中其他课题的学习。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出培养基的一般成分、种类及用途。
2、能够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列出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4、写出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能力目标】1、让学生能够对培养基的配制、倒平板等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
2、学会在生活或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信息,并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已知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较少,对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则更是不了解的。
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并了解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微生物是微小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微生物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首先提供给学生较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其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知识。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专题二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情景创设】【问题设计】1、阅读“实验操作”部分(1)写出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步骤及如何操作?(2)描述倒平板具体操作步骤,并回答该处4个问题。
(3)列表比较,“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描述平板划线操作的步骤,并回答该处3个问题。
(5)描述系列稀释操作步骤。
(6)描述涂布平板操作步骤,注意并回答该处讨论问题。
(7)为什么要让接种后的培养基和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在恒温箱中培养?2、阅读“结果分析与评价”部分并回答该处问题。
3、阅读“课题延伸” 部分,回答:(1)回答对于频繁使用菌种如何保存?该方法的缺点是什么?(2)回答对于长期保存的菌种如何保存?具体如何操作?【达标检测】[必做]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 )A 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B 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D 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常加入琼脂这一理想凝固剂。
下列关于琼脂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且对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B 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C 琼脂凝固点低,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D 琼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3、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次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B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使用时间】 第 2 周 第 2 课时 【编辑】任丽伟 【审核】刘萍萍 【编号】2262022 【主题】 专题二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2012.02.15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D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4、下列操作与灭菌无关的是()A 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B 培养皿等放在高压蒸汽锅中进行处理C 培养基在50℃时搁置斜面D 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5、在涂布平板操作错误的是()A 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B 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C 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D 涂布时可转运培养皿,使涂布均匀6、获得纯净物的关键是()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B 接种纯种细菌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7、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4℃低温保藏的方法[选做]某学校打算开辟一块食用菌栽培基地,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术课内容。
高中生物_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
教材将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脂质等内容之前,可以为这三大有机物的学习奠定感性认识基础。
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注重选材、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等,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二、学科核心素养1、理性思维:①尊重科学事实,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
②形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2、科学探究:①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②提升学生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③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三、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本学段学生非常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提问,对实验课兴趣浓厚。
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并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不强。
此前,学生很少接触生物探究性实验,因此,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态度。
另外,语言的总结和表述能力,一直是学生亟需提升的方面。
2.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学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3、熟练动手操作实验的技能。
课堂结尾1、同学们通过实验操作,为肥胖、糖尿病、健身塑形三类人群选取了合适的食材。
这对于同学们日常的饮食有什么启发?2、同学们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要有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
看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咱同学提出的建议。
(课件展示)3、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节课之后,能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并且,适时将课堂学到的营养学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
4、感谢同学们的配合和聆听。
1、少吃脂肪、糖类含量太高的食物。
2、认真聆听生活方式建议让课堂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之后,将要学习的一个内容。
本专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倒平板操作、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并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
在这个专题的3个课题中,《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介绍了最基本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两个课题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课题1的内容,才能完成本专题中其他课题的学习。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出培养基的一般成分、种类及用途。
2、能够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列出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4、写出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能力目标】1、让学生能够对培养基的配制、倒平板等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
2、学会在生活或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信息,并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已知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较少,对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则更是不了解的。
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并了解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微生物是微小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微生物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首先提供给学生较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其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知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反思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存我们的教学体会,那么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反思1[课例名称]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1、从创设情境中发觉问题职工让学生视察韭菜和韭黄,并提出以下问题:(1)它们是同一植物吗?(引导学生从根、叶的形状、叶的气味等方面来判定)(2)为何它们的叶色彩不同?(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讲韭黄的培养方法,即韭黄放在不透光的薄膜或草木灰中)(3)叶色不同与什么有关?(叶片中含有的色素种类、数量有关)(4)绿色植物的叶中主要含有什么色素?(叶绿素)(5)同一植物含有的色素种类相同,即都是叶绿素,为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叶色?由此产生了需要探究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2、从大胆猜测中提出假定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根据生活体验,猜测与叶绿素形成有关的许多假定:如植物种类、空气、水分、气温、光照等。
3、从设计对照中检验假定在探究“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时,把每班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学生用绿芽菜。
一半学生用水稻秧苗,提早几天,由组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做以下实验:每组各取两份实验材料(同种),一份放在有光照的实验室-窗,另一份放在不透光的纸盒内,上面用不透光的纸糊起来。
到上实验课时。
打开纸盒,与实验室的样本一起视察,做好实验记录。
4、从分析实验中得出结论有的组由于实验操作失误,纸盒没有盖严而透光,结果造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分而失败,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排除这些因素后重新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课后反思]1、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课例中,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进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发觉的能力。
如何做实验,实验会得到什么结果事先完全是未知数,主要-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去探索、去研究,从而发觉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现象或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摸索、探索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2课时)教与学
实验 的盲 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在巡查学生实验过程 中, 用手机或
①知识与技能。掌握培养基的制备 、 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 相机对学生的规范和不规 范操作进行抓拍 , 通过投影将照片展示
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 进行微 生物 的培养。 ②过程与方法 。 尝试进 于大 屏 幕 , 以便 对 实验 点 评 。 行倒平板和平板划线等基本操作 , 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技能。③
生物 的实验 室培养” 视频 。③准备 2组学生 , 课前 进行 牛肉膏蛋 有菌落形成 , 说 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 若无杂菌生长 , 即可用于纯
白胨 固体培养基 的制备 , 并 拍摄学生视 频 。④将 学生制备 的牛 化大肠杆菌 。 提示 : 因考虑到课堂时问有限 , 上一步只是向学生作 肉膏 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分装 , 高压蒸 汽灭菌 。将 培养皿 干热灭 说明 , 课堂中并不操作。
行演 示 操 作 , 在 观察 的 基础 上再 由学 生亲 自尝 试 该 操 作 , 以 减 少
、
教 材 分析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 系极其密切 , 已经在环保 、 医疗 、 工农业等 许 多领域得到 了广泛应用 。 在微生物相关的各项技术 中, 最基本 、 最核心 的是微生物培养技术 。本专题在必修课的基础上 , 引导学 生学 习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本技术 , 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 的了 解, 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动手动脑做科学的乐趣 。
②平板冷凝后 , 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③若皿盖和皿底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手动脑做科学的乐趣 , 体会微生物的 菌操作?
①课前 4天 一6天用牛 肉膏蛋 白胨培养基进 行大肠杆 菌的 代之的是一位学生打开皿 盖 , 另一位学生倒培养基 ; 个别学生 因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②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确立依据: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
此外,本节课的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确立依据:本节内容以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以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①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②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确立依据: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生物学思想、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3、重点与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确立依据:重要的生物学史实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的组成部分。
本届内容涉及到的实验都不能动手完成,要理解实验并得出结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
高一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
二、教法与学法本课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讲授、问答、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实验过程之后,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由浅入深,获取各实验的目的、思路,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体会到生物现象的物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能使()转化为()。
能使活的R转化成活的S型菌。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4: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四)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是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其操作步骤是:
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1.计算:根据比例,计算100mL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2.称量:牛肉膏较黏稠,可用玻棒挑取,同一同称量。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目的是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
3.溶化: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与称量纸→取出称量纸→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加入→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⑧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的培养基都放入恒温箱中,培养12h和24h后喷喷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4.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保藏的方法。
学习重点
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培养的操作。
学习难点
培养基的制备和微生物的分离。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为课上合作探究作好准备。
自主学习内容
教师
活动
(一)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研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研究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背景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研究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和应用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实验内容。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准备实验器材:1. 培养皿: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容器。
2. 恒温培养箱:提供适宜的温度用于微生物的培养。
3.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4. 无菌操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操作。
实验试剂:1. 琼脂:用于制备微生物培养基。
2. 不同基质:如含有碳源的营养液等,用于培养不同的微生物。
3. 碘酒:用于消毒培养皿和实验器材。
4. 生物脱色剂:用于去除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色素。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微生物培养基:将适量的琼脂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煮沸,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后培养基凝固。
2. 无菌操作:将培养皿放入无菌操作台中,使用碘酒消毒培养皿和实验器材。
3. 样品采集: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样等。
4. 涂布法培养:取少量样品涂布在已凝固的培养基表面,用棉签均匀涂抹。
5. 厌氧培养: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6. 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时间和特点。
7. 形态观察:将微生物培养液取出滴在显微镜玻片上,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培养出各种不同的微生物,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其形态和结构。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并进行相关研究。
五、实验扩展与应用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医学、农业、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
例如,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检测,可以评估水质、土壤质量、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性,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之后,将要学习的一个内容。
本专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倒平板操作、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并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
在这个专题的3个课题中,《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介绍了最基本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两个课题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课题1的内容,才能完成本专题中其他课题的学习。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出培养基的一般成分、种类及用途。
2、能够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列出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4、写出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能力目标】1、让学生能够对培养基的配制、倒平板等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
2、学会在生活或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信息,并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已知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较少,对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则更是不了解的。
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并了解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微生物是微小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微生物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首先提供给学生较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其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知识。
三、教学策略安排1、学习方式、教学组织方式采用的是教师引导教学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法。
2、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过程及活动的设计课前分发给学生《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案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动手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另外,还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的更扎实牢固。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我觉得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又要注意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如不正确不要及时给予否定,以免打消他的积极性失去学习兴起及及时总结他们回答的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以教育契机随机应变及时引导,有时会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关于学情的研究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已知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较少,对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则更是不了解的。
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并了解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微生物是微小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微生物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首先提供给学生较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其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知识。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弱,所以雪要教师提前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
效果分析从教与学角度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效果不错。
1.对于预习学案、合作探究和当堂达标都完成的非常好,学生对内容掌握的比较牢固,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在合作探究和学生练习中有小的细节暴露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
比如刚配制了培养基,还没有灭菌,有个别同学已经开始倒平板。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内容及动手操作都达到了预期效果,效果不错.★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之后,将要学习的一个内容。
本专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倒平板操作、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并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
在这个专题的3个课题中,《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介绍了最基本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两个课题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课题1的内容,才能完成本专题中其他课题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出培养基的一般成分、种类及用途。
2、能够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列出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4、写出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5、能够说出在微生物分离纯化实验中可以选用平板划线法或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法。
【能力目标】1、让学生能够对培养基的配制、倒平板、平板划线、涂布平板等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
2、学会在生活或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信息,并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预习自测:判一判(1)所有的培养基都要加入琼脂。
()(2)培养基只需要加入水、碳原、氮原和无机盐,便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
()(3)无菌技术只是为了防止杂菌感染培养物。
()(4)为避免水滴滴入培养基,平板应倒过来放置。
()(5)将培养基从干热灭菌箱内取出立即就可以倒平板。
()探究篇探究一:培养基与无菌操作1.分析此培养基,讨论各成分分别为微生物提供了哪些主要营养?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2)培养皿(3)工作台(4)锥形瓶瓶口(5)试管(6)实验操作者的双手探究二:有关“倒平板”操作1.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2.倒平板时,为什么培养皿只能打开稍大于瓶口的缝隙?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检测篇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2.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B.对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对培养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3.下列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C.将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进行倒平板D.将平板冷却凝固约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4.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A.接种时再拿起来方便 B.在皿底上标记日期等方便C.正着放置容易破碎 D.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5.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
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
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为细菌培养提供了和。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和。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3)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种细菌。
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参考答案:预习自测: ×××√×探究一:培养基与无菌操作1.牛肉膏:碳源、氮源、磷酸盐、维生素蛋白胨:碳源、氮源、维生素NaCl :无机盐蒸馏水:水(氢元素、氧元素)2.(1)高压蒸汽灭菌(2)干热灭菌(3)酒精消毒或紫外线消毒(4)灼烧灭菌(5)干热灭菌(6)酒精消毒探究二:有关“倒平板”操作1.灼烧灭菌,防止瓶口微生物污染培养基2.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污染培养基3.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检测篇:1.A 2.D 3.A 4.D5.(1)碳源氮源水无机盐(2)高压蒸汽灭菌(3)多高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动手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另外,还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的更扎实牢固。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我觉得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又要注意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如不正确不要及时给予否定,以免打消他的积极性失去学习兴起及及时总结他们回答的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以教育契机随机应变及时引导,有时会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课程标准1.阐明在发酵过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3.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