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法。俄的发展

合集下载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于连一生走过了一个“反抗——妥协 于连一生走过了一个“反抗 妥协—— 妥协 反抗”的辩证历程。于连的悲剧, 反抗”的辩证历程。于连的悲剧,是时 代的悲剧,他的不幸命运, 代的悲剧,他的不幸命运,表达了作者 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沉痛抗议。 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沉痛抗议。
《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红与黑》
• 《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 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 理研究》 分析研究》三类。 理研究》、《分析研究》三类。而《风 俗研究》又分为六大场景: 俗研究》又分为六大场景:“私人生活 场景” 外省生活场景” 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 活场景” 政治生活场景” 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 生活场景” 乡村生活场景” 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 贝尚松神学院阴森可怖,充满勾心斗角 贝尚松神学院阴森可怖, 于连极力伪装虔诚、谦卑, 。于连极力伪装虔诚、谦卑,赢得彼拉 院长的青睐,被提升为神学助理讲师。 院长的青睐,被提升为神学助理讲师。 在彼拉院长被挤走之时, 在彼拉院长被挤走之时,他又以丰富的 拉丁文知识博得安地大主教的倍加礼遇 。于连已由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变 成了一个彻底的伪君子。 成了一个彻底的伪君子。
• 在狱中,于连反省过去,认清现实,他 在狱中,于连反省过去,认清现实, 要惩罚自己,审判社会。 要惩罚自己,审判社会。他拒绝一切妥 协之路和为营救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协之路和为营救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勇敢地在法庭上揭露了这个邪恶的等级 社会的反人民本质, 社会的反人民本质,最后平静地走上了 断头台。 断头台。
• 一、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是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最基本的艺术手法。 现实主义文学最基本的艺术手法。 • 二、高超的心理描写。 高超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 三、情节结构严整、紧凑,语言精确、 情节结构严整、紧凑,语言精确、 富有表现力。 富有表现力。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文学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文学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 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赋予人物以突出性格,是巴尔扎克创 作的突出特点。如同为野心家的拉斯蒂涅 和伏脱冷,一个涉世不深,在堕落道路上 犹豫不决;一个老谋深算,干起坏事毫不 动摇等,都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和重要的 典型意义。
雨果的评价
•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 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 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愿意也罢, 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 这部庞大而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 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 的强大的行列。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 小说语言多姿多彩,叙述生动,比喻深刻。人物 语言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经历。 伏脱冷的语言锋利冷酷,充满强盗、阴谋家的味 道,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充满了对女 儿的忘我痴情。 • 小说中叙述语言贴切晓畅,生动深刻,如伏脱冷 见自己的杀人计划让拉斯蒂涅动心时,他“那种 高兴好比一个渔翁觉得鱼儿上钩。”又如高老头 没钱而遭到女儿们的遗弃时,“就像柠檬榨干 了”,她们“把剩下的空壳仍在街上。”
巴尔扎克
• 活了51岁。 • 创作了96部中长短篇小说。 • 雨果:他的作品比他岁月还要长。
巴尔扎克的创作意图
• 编制恶习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 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 要事件,结合相同的性格特征糅合 成典型人物,写出许多历史学家忘 记写了的那部历史。
《人间喜剧》的分类
• • • • 风俗研究 哲理研究 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 的主体,又分为6个生活场景 。
风俗研究
• • • • • • 私人生活场景 巴黎生活场景 外省生活场景 军事生活场景 政治生活场景 乡村生活场景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社会历史背景西欧、北美由自有资本主义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空前的激化文学发展概况:哲学思潮异彩纷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格格森的直觉主义(意识流)弗洛伊德的精神病理分析理论法国文学:福楼拜莫泊桑、法朗士英国文学:托马斯·哈代、肖伯纳俄国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美国文学:斯托夫人、欧·亨利、杰克·伦敦《安娜·卡列宁娜》安娜悲剧分析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

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

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

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2)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

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

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悲剧原因:(1)内在因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2)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

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 概述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 概述

《马丁·伊登》讲的是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 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 艰苦的创作生涯。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 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 争先恐后地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 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 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该作品列宁评价很高。
(一)法国 阿尔封斯·都德 (1840-1897),法国写 实派小说家。都德生于法 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尼 姆,1858年他为了谋生开 始文学创作。1873年发表 了《月曜日故事集》,其 中《最后一课》选取了法 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 给德国历史背景下的最后 一堂法语课,描写的令人 感动。1874年《小弗洛蒙 特和大黎斯雷》让他成为 当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1897年12月17日都德去世, 葬入拉雪兹公墓。
10、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11、《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剧中“讨论”部分的 戏剧性问题。 12、从《套中人》看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 术的特色。 13、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和人 物形象。
请你对本节进行小结。
复习与思考: 1、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2、威塞克斯小说、托尔斯泰主义、心灵辩证法、自 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社会问题剧。 3、福楼拜对现代小说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 4、哈代创作的现代特征;苔丝的悲剧命运的社会根 源。 5、托尔斯泰思想和精神探索的历程。 6、分析安娜悲剧的根源;《安娜·卡列尼娜》的情 节结构艺术。 7、《复活》的思想意义和人物形象分析。 8、结合作品,分析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 9、《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萌芽》中工人形象的塑造。
※课堂讨论:西欧文学与俄国北欧文学的不同特征。 (1)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 地描绘现实生活;具有批判性、暴露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 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 写个人反抗者的 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3)英国批判主义文学最先接触劳资矛盾,正面描 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描写“小人 物”的命运;具 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 善说教明显。 (4)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 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 主要内容;具有 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的忧愤、焦虑 及人道主义思想;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多余人、小人 物系列;有系统的文艺理论作指导。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4、人物形象分析: 他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个人奋斗的失败者。 于连本是个对未来充满美好理想的、有着远大抱负的有志
青年。他精力充沛、记忆力超群、聪颖好学、意志坚强。
如果生在大革命时代,一定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一定会 大有作为,前途光明(雨果的父亲就是木匠出身,就做了 大将军)。
但是他生不逢时,在波旁王朝复辟的时代,他的才华得不 到实现。他只能扮演一个叛逆的平民的悲剧角色,一个与 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
第二节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的法国主流文学是浪漫主义,所以现实主义在三、 四十年代并未流行,而且在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积极创作 的年代里,人们并未意识到他们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在 他们去世之后的五十年代,人们还是用贬责的态度来对待
现实主义文学。
后来以小说家杜朗蒂为首的三位年轻人创办了一份杂志, 就叫《现实主义》,极力鼓吹、宣扬这种创作方法。 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尚佛勒里出版了论文集《现实主义》, 对现实主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至此,现实主义文学 在法国才得以“正名”。
时,改成一个具有深刻含义和象征主义的题目。
1、题解:
“红”,是拿破仑军队军服的颜色,是于连开始追
求的人生目标。他希望自己能穿上鲜红的军装,成
为一名大将军。

“黑”是教会的黑袍的颜色,是于连后来追
求的人生目标。他希望穿上神父的黑袍,拿到几倍
于将军的年薪。

所以,“红与黑”是两个不同的时代,是两种不同 的政治观点的剧烈对抗。同时“红与黑”在对待下层人民 的态度上又绝对一致。因此,这不是一般的生活小说,而 是一部严肃而深刻的政治小说。它也不是一个人物的人生
资产阶级越是宣扬“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 金钱统治一切的实质就暴露的越充分。他们越宣扬“人道 主义”,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榨就越惨无人道。

简述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法。俄的发展

简述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法。俄的发展

简述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法。

俄的发展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已经与上半期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如下:(一)法国法国经过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典型化时期,在此时又涌现出了福楼拜,左伦等一批作家。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1.内容:小说的副标题是“外省风格”,写在灰暗的外省城镇背景下,农家纯真少女爱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人生悲剧。

2.人物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不切实际,耽于空想,总是幻想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有新的生活内容,所以导致了他最终的人生悲剧。

●罗道耳弗:虚伪,残暴,自私,卑劣。

他见过市面,老于世故,欲擒故纵的把不谙世事的爱玛玩弄于鼓掌之中,在爱玛处于困境的时候扬长而去。

●郝麦:巴结包法利,心术不正,不知廉耻,是对社会不公的写照。

3.艺术特点:①在典型的塑造上,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

②在遣词造句上,文字精美,首屈一指。

③在叙述角度上力求变化。

④作家那种客观真实,冷静的歹毒,使读者在逼真的环境中去思考。

⑤小说结构上,十分均衡,结构稳固。

(二)英国随着此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英国的经济一度出现繁荣,这对英国文学也产生了影响,使英国作家们从各个角度批判现实主义的同时,也能明显的改良主义色彩。

如该死凯夫人个哈代。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1.作者介绍:哈代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他以诗歌开始创作,转而从事小说创作,晚年有开始诗歌创作。

其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三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而他的大部分小说以西南部农村为背景,因而有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

2.作品简介:《远离尘嚣》是哈代第一部大受赞扬的长篇小说,在远离尘嚣之地上演人生悲剧。

《远乡》进一步展开了悲剧主题,对现实矛盾和宗法制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反应。

《卡斯特侨市长》表达了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宿命论的色彩很浓重。

3.《德伯家的苔丝》(1)内容:主要写了贫穷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从而具体生动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穷与破产的过程。

19世纪英法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感受

19世纪英法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感受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19世纪英法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感受外国文学中文1104班张泽辉二〇一三年六月六日19世纪英法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感受中文1104班张泽辉本学期外国文学重点学习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在我来谈谈我对这一文学时期的整体认识和感受。

要理解批判现实主义就首先要了解现实主义这一重要的文学名词的含义,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批判现实主义奠定基础。

“现实主义”一词首次公开使用是1835年,它被作为一种美学表述方式,指称伦勃朗绘画的“人的真实”,反对新古典主义画派“诗的理想”。

1856年杜朗蒂主编的杂志《现实主义》创刊号将之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术语献诸公众。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指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于欧美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了解了现实主义的来源,现在来探讨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产生条件以及基本特征。

1、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以1871年巴黎公社为界,分为前期——产生、发展并迅速达到极盛的时期;后期——衰落期,批判锐气大减,流于单纯追求细节真实的倾向,发展到极端就兴起了自然主义,同时,反现实主义的现代派也开始萌芽。

前期以法、英两国为中心,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美国等地;俄国现实主义在前期的后半段迅速崛起,到后期西欧现实主义走向衰落时,俄国则发展到高峰。

作为文学运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方面;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主要集中在法、英、俄三国:(1)30-40年代,产生、发展、中心在法国。

代表:司汤达、巴尔扎克;(2)50-60年代,英国文学成为主流。

代表: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福楼拜、果戈理、屠格涅夫;(3)70年代以后,中心在俄国。

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4)其他作家:北欧的易卜生、安徒生;美国的马克〃吐温;英国的哈代;法国的左拉、莫泊桑、都德。

2011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0月12日)

2011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0月12日)

2、 俄国知识分子有很强的使 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0 年代, 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形 成了三个思想政治派别:
代表资产阶级的西欧派,主张 全盘西化; 代表贵族地主的斯拉夫派,主 张退回到宗法制去; 代表平民知识分子的革命民主 派,主张推翻沙皇专制。 这种争论为文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 土壤。
农奴制改革后,资产阶级自 由派赞美改革,革命民主派则认 为改革只是骗局,宣传更为彻底 的“农民革命”思想。政治斗争 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为文学发展 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促进了现实 主义文学的发展。
罗亭
罗亭,(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主人 公)聪明、热忱、好思想、善辞令,向 往真理、憧憬未来;但由于当时的社会 条件,加之本人脱离人民、缺乏毅力, 他无论是在社会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事业 上都碰了壁,遭到惨败。绝望之余,他 只好承认自己的“无用”与“多余”, “生来就是无根的浮萍”,罗亭的最大 特点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 缺乏实干精神。
别里托夫
赫尔岑小说《谁之罪》的主 人公,本来有着“卓越的才能” 和“伟大的抱负”,“对一切美 好的事物都敞开着心扉” ,但 一旦进入社会,就处处碰壁,而 被迫成为“多余”的人。
毕巧林
毕巧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 主人公)是一名贵族军官,天资聪颖, 才智出众,对由当时环境支配下的那种 空虚无聊生活感到失望,但又没法摆脱, 因此苦闷彷徨,甚至玩世不恭。“狂热 好动 ”与“人格分裂”是他的两大个性。 作为第二代“多余人”,毕巧林比奥涅 金更有才能,因而其悲剧性也更深刻。
2、盖斯凯尔夫人 《玛丽.巴顿》 3、 萨克雷,“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是一个资产 阶级社会中个人奋斗的英雄。 4、狄更斯
勃朗特三姐妹
艾 米 莉
安 妮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俄罗斯)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俄罗斯)

(三)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 戏剧《大雷雨》 (四)杜勃洛留波夫(1836-1861): 《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国的一 线光明》《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 (五)涅克拉索夫:(1821-1878):农 民生活的史诗《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 (六)陀思妥耶夫斯基
(七)“抒情天才”:屠格涅夫(18181883) 1、早期代表作和成名作:短篇小说集 《猎人笔记》1852 2、第一部长篇《罗亭》1856:反映40年 代贵族知识分子的探索。
二、代表作:《死魂灵》1842
(一)地位:创作顶峰的标志 (二)构思与反响 (三)内容与结构
(四)主题:锋芒直指俄国社会的两大病害— —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1、腐朽的农奴制: (1)马尼洛夫 (2)科罗博奇卡 (3)洛兹德廖夫 (4)索巴凯维奇 (5)泼留希金:贪婪残酷和吝啬的混合体 2、沙皇专制制度下官僚制度的腐败和罪恶
3、《彼得堡故事集》 (1)《狂人日记》:日记体 (2)《外套》:描写小人物作品的范例
“小人物形象”:俄国19世纪文学中的传统人 物形象之一。普希金《驿站长》(维林)开创
了写小人物的先河;经过果戈理的《外套》、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这一类形象得到发 展。他们不但表现出小人物的贫困和孤苦无告, 也反映对不公正社会的不满抗议。
死亡、疾病、赌博、宗教与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敏感多病。他所患的 疾病据他在书信里提到的就有九种:痔疮、 神经功能失调、瘰疬腺病、胃病、癫痫病、 关节炎、气管炎、肺气肿、脑充血。其中神 经功能失调和癫痫病最为严重,几乎折磨了 陀氏一生。
独特性
①把现实主义从社会批判转向人性批判, 更加关心人的精神拯救,尤其是自我拯 救。
② 艺术上也擅长于深入的心理分析, 自我意识的精神分裂 (双重人格)。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十九世纪中后期包括30年代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

这是欧洲资本主义从确立、巩固、到进入垄断的时期。

这段时期欧洲文学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自然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文学在六十年代纷纷出现;无产阶级文学在四十年代进入初期发展时期。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1、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览: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开始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1、法国的: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经典作家(三)
“俄罗斯戏剧之父”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 斯基剧作《大雷雨》,被杜波罗留波夫誉 为“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塑造了一系 列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取代 了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形象。
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过上好日 子?》表现农民的觉醒与反抗。
其一,描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 的没落史;
其二,表现金钱、欲望和个人野心对人性 的异化。
其三,表现拿破仑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 不合时宜的悲剧命运。
经典作家
斯丹达尔《红与黑》是开山之作。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代表最高成就。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描写人在欲望驱使下
的悲剧命运。 莫泊桑的300多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控诉了 野蛮、残酷的蓄奴制度。
马克·吐温的创作代表美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经典作家(二)
欧·亨利的对短篇小说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 关注,精巧的艺术构思见长。代表作: 《麦祺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和 《警察与赞美诗》等。
经典作家(二)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背 景,宣扬“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劳资矛 盾,解决社会问题。
“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同时横空出世,被称作 “勃朗特峭壁”现象。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描述平民女子追求 平等自由生活的奋斗史。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表现人的自然 情欲中善与恶的斗争。
经典作家(一)
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 的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诗体 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20年 代第一个“多余人”形象;短篇小说《驿 站长》塑造了第一个“小人物” 形象。

19世纪法、英、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19世纪法、英、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19世纪后期法、英、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法国:(1)左拉: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其自然主义理论著作有:《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等。

1、主要理论观点:①从人生“本源”去认识人;②“真实”是小说家的最高品格;③自然主义小说的方法是实验。

2、1867年发表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戴蕾丝·拉甘》。

3、从1871年—1893年,主要致力于《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创作。

这部作品包括20部作品的大型巨著,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主要描写“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

自然史主要研究卢贡·马卡尔家族的血缘与遗传问题,家族的谱系,社会史主要通过卢贡·马卡尔家族盛衰再现第二帝国20年的历史全貌。

包括《小酒店》《娜娜》《萌芽》。

(2)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曾师从福楼拜,以左拉为核心的“梅塘集团”成员之一,并以处女作《羊脂球》一举成名。

题材之一: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下层劳动人民的爱过情感。

代表作《羊脂球》题材之二:描写资产阶级市民生活,揭示小市民的自私、吝啬、势力和爱慕虚荣的性格弱点。

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题材之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贫困、痛苦及其善良品质。

代表作《乞丐》《西孟的爸爸》等。

(二)英国:哈代:狄更斯时代的从容和理性精神被哈代时代的改良主义和悲观主义所代替,代表作家是哈代。

长篇小说分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爱情阴谋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

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诗剧有《列王》。

(三)俄国:(1)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大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其早期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另一类是反应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痛苦生活的。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与特征的比较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与特征的比较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与特征的比较
相同点:
1 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 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3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同点:
一法国文学的特征:
1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2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3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二英国文学的特征:
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3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三俄国文学的特征: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外国文学史19c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c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在30年代之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

七月王朝。

里昂工人起义。

1848年六月起义。

宪章运动。

科学共产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二、产生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理性王国”的破灭,社会矛盾的深刻化、明朗化,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浪漫主义文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代之而起的是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刻揭示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文学。

作家从狂想转入冷静,从积极呐喊转为深沉思索。

人们希望看到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作品中小人物增多,普通人受到关注,决定了欧洲小说越来越贴近现实。

同时,欧洲叙事传统为它奠定了基础,客观性、分析性、唯物性增多,主观性引退,总体上是叙事文学。

这股文学潮流,由于它对现存秩序的鲜明、强烈的揭露和批判,而被后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发展20世纪高尔基发明“批判现实主义”一词。

19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一词出现,指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这一名词在欧洲影响不大,同时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称呼。

不平衡,可以以1871年巴黎公社斗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法国是发源地,是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曾经经历过浪漫主义创作时期。

《欧那尼》和《红与黑》都在1830年出版。

40年代达到高潮。

50-60年代以福楼拜为主的创作已经略逊一筹。

最精确的现实主义。

•艺术上比较成熟,尤其是结构方面堪称典范,长于探索,较少因袭传统。

英国在40年代出现,已经开始出现劳资矛盾。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

有劝善、道德说教、温情脉脉的特点,同时关注下层人民、小人物。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20-30年代萌芽,独特主题是批判农奴制。

•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搅在一起,叫做“自然派”。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历史背景1848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年份。

法国的二月革命、特别是六月革命,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直接对抗中显示出自觉的阶级意识;1847年、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的新高潮,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

就在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伟大的纲领性著作《共产党宣言》。

在西欧革命浪潮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的影响下,东欧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更大的高潮。

在波兰,1830年、1846年和1848年相继爆发了反对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的起义。

在捷克,1848年掀起了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斗争。

在匈牙利,1848年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并发展成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

在奥地利和土耳其统治下的罗马尼亚几个公国,也都开展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

这些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19世纪40至50年代,北欧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造船、航海、伐木和农业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也先后参加了政权。

在欧洲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北欧各国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与此同时,挪威的民族独立运动也逐渐高涨。

挪威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宣布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结成“联盟”。

挪威人民长期受异族统治和压迫,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起来斗争,到1905年终于获得独立。

在俄国,从50年代开始,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革命民主主义者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解放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成为思想界和进步文学的领导力量。

俄国在1853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

50年代末期,农民运动又高涨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速了。

舆论界几乎都在抗议农奴制的专制残酷,谴责它所造成的经济落后状况。

沙皇慑于革命形势,不得不于1861年宣布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

这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前进的第一步。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新整理)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新整理)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十九世纪中后期包括30年代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

这是欧洲资本主义从确立、巩固、到进入垄断的时期。

这段时期欧洲文学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自然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文学在六十年代纷纷出现;无产阶级文学在四十年代进入初期发展时期。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1、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览: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开始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1、法国的: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楼拜、哈代、列夫 托尔斯泰和马克 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为代表的既发扬 楼拜、哈代、列夫·托尔斯泰和马克 吐温为代表的既发扬 第一阶段作家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精神, 第一阶段作家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精神,又力图在 更深层次反映生活真实的伟大作家。 更深层次反映生活真实的伟大作家。
一、社会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客观真实性
其一,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其一, 乔治·桑对巴尔扎克说: 乔治·桑对巴尔扎克说:“你象你所见的那样去描 写人类,我象我所希望的那样去描写人类。 写人类,我象我所希望的那样去描写人类。”准 确地道出了浪漫主义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 间的区别; 间的区别; 其二,指消除自我。福楼拜: 其二,指消除自我。福楼拜:“艺术家不应该在 作品中露面,就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 作品中露面,就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 又到处不见。 又到处不见。” 其三,指细节的真实。 其三,指细节的真实。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遍追 求作品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求作品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以期更逼真地再现社 会生活。 会生活。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概述
教学重点
“现实主义”的兴起 现实主义”
1850年左右 , 1850 年左右, 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 年左右 尚弗勒里等人初次用“ 现实主义” 尚弗勒里等人初次用 “ 现实主义 ” 这一名词 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 并由杜朗蒂 杜朗蒂等人创 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 , 并由 杜朗蒂 等人创 办 了 一 种 名 为 《 现 实 主 义 》 的 刊 物 ( 185618561857) 该刊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 1857)。 该刊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 , 主张 作家要“ 研究现实” 作家要 “ 研究现实 ” , 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 常生活, 不美化现实” 常生活 , “ 不美化现实 ” 。 这派作家还把狄 德罗、 司汤达、 巴尔扎克奉为创作的楷模, 德罗 、 司汤达 、 巴尔扎克奉为创作的楷模 , 明确主张“ 明确主张 “ 现实主义的任务在于创造为人民 的文学” 的文学” 。

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

2)异国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高龙巴》、《嘉尔曼》,对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 福楼拜:(客观叙事,“客观而无动于衷”)
他是19世纪后期倾向)
1)《小东西》,自传性,长篇小说代表作。
2)短篇:《周一故事集》、《最后一课》,强烈地反映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情节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
莫泊桑:(自然主义)
3、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法国文学概况
(一)现实主义文学
1、主要特点:以描写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为主,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个人奋斗者。
2、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其奠基人。
3、发展过程:《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红与黑》,标志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人间喜剧》,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4、代表作家:
梅里美:(批判现实主义)
1)《卡门》,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卜塞女郎。
19世纪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世纪30——60年代,主要在英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在俄国、北欧美国。
特点:1、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19世纪后期文学概述

19世纪后期文学概述


俄苏诗人勃留索夫说:“象征主义坚决摒弃那 种把艺术变成生活的简单反映的创作方法,并 坚信真正的艺术作品除表象的具体内容外必须 包含另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象征主义者把融 汇着许多含义的艺术象征来替代确定地表现一 种现象的艺术形象。

代表作家作品 波德莱尔(1821-1867)诗集《恶之花》; 保尔·魏尔兰 (Paul Verlaine ,1844-1896):《无言的 罗曼斯》; 阿尔杜尔·兰波 (Arthur Rimbaud,1854-1891):《醉 舟》、《黎明》; 斯蒂芬·马拉美 (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象 征派的泰斗, “纯诗”论者,认为诗是从无到有、超越 经验的独立存在。有诗歌《牧神的午后》(1876)、《骰子 一掷绝不会破坏偶然》(1897); 梅特林克:戏剧《青鸟》(1908)

理论:唯美主义者们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 学的道德教化。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才是艺术追 求的唯一目标;特点:“非功利性”、“非现实性” 代表作家作品

(法)泰奥菲尔·戈蒂耶(Theophile Gautier 18111872):诗集《阿贝杜斯》(1832) 、小说《莫班小姐》 (1836) ;诗歌《珐琅和雕玉》(1852);
(英)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小 说《道连格雷的画像》(1891) 、剧作《莎乐美》 (1893) 。


王尔德说:“在这动荡和纷乱的时代,在这纷争和 绝望的可怕时刻,只有美的无优的殿堂,可以使人 忘却,使人欢乐。我们不去往美的殿堂还能去往何 方呢?” “只有美是时间无法伤害的,各种哲学像沙子一样 垮掉了,各种宗教教条接二连三地像秋天的树叶般 凋零,唯独美的东西是四季皆宜的乐趣,永恒的财 富。”“人有多少种情绪,美就有多少种意义。美 是多种象征的象征;它揭示一切,因为它什么也不 表现。当美向我们显示它自己的时候,也就显示了 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什么发展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什么发展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什么发展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已经衰落,代之而起并取得重要成就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四五十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包括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和勃朗特姐妹等。

他们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揭露社会压迫,同情小人物的命运,希望改良社会以解决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梅瑞狄斯、哈代、肖伯纳等。

这时期的作家进一步揭露和批判了开始形成的英国垄断资产阶级。

如梅瑞狄斯在《利己主义者》中刻画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形象;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

基本特征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的生活和斗争。

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在改革中表现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

3、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盖斯凯尔夫人(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

她一生主要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玛丽巴顿》、《克兰福德》、《露丝》、《北与南》、《西尔维亚的恋人》和《妻子与女儿》。

这些小说直接描写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和斗争,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还写了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夏洛蒂勃朗特》,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

萨克雷威廉萨克雷(18111863)是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继承了斯威夫特、菲尔丁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运用讽刺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为数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成为当代欧洲作家里的第一流的大天才,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他出色的讽刺才能,对社会丑恶的辛辣抨击以及挖苦嘲笑的幽默风格,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法。

俄的发展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已经与上半期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法国
法国经过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典型化时期,在此时又涌现出了福楼拜,左伦等一批作家。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1.内容:
小说的副标题是“外省风格”,写在灰暗的外省城镇背景下,农家纯真少女爱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人生悲剧。

2.人物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不切实际,耽于空想,总是幻想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有新的生活内容,所以导致了他最终的人生悲剧。

●罗道耳弗:虚伪,残暴,自私,卑劣。

他见过市面,老于世故,欲擒故纵的把不谙世事的爱玛玩弄于鼓掌之中,在爱玛处于困境的时候扬长而去。

●郝麦:巴结包法利,心术不正,不知廉耻,是对社会不公的写照。

3.艺术特点:
①在典型的塑造上,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

②在遣词造句上,文字精美,首屈一指。

③在叙述角度上力求变化。

④作家那种客观真实,冷静的歹毒,使读者在逼真的环境中去思考。

⑤小说结构上,十分均衡,结构稳固。

(二)英国
随着此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英国的经济一度出现繁荣,这对英国文学也产生了影响,使英国作家们从各个角度批判现实主义的同时,也能明显的改良主义色彩。

如该死凯夫人个哈代。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作者介绍:哈代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他以诗歌开始创作,转而从事小说创作,晚年有开始诗歌创作。

其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三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而他的大部分小说以西南部农村为背景,因而有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

2.作品简介:《远离尘嚣》是哈代第一部大受赞扬的长篇小说,在远离尘嚣之地上演人生悲剧。

《远乡》进一步展开了悲剧主题,对现实矛盾和宗法制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反应。

《卡斯特侨市长》表达了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宿命论的色彩很浓重。

3.《德伯家的苔丝》
(1)内容:主要写了贫穷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从而具体生动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穷与破产的过程。

(2)人物形象分析:
●苔丝:美丽,善良,纯洁,勤劳,感情真挚,心地坚强,富于反抗精神,但其反抗却又是不彻底的。

●亚雷: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权力,财富和罪恶。

●克莱: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心底善良,思想开明,但是却给苔丝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

(3)艺术特色分析:
A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B景物描写极为出色C心理变化揭示出色D作品结构及其严禁
(三)俄国
俄国文学在以前的发展虽然比英法慢了节拍,但却是后发制人。

这一时期的突出变化是作品主人公“多余人”形象被“新人”所取代。

此时有所建树的文学家有屠格涅夫《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列夫·托尔斯泰及契柯夫。

列夫·托尔斯泰:可以说列夫·托尔斯泰把批判现实主义贯彻的更为彻底,他的主要特色是对人物深刻的心理分心以及流传自古的“托尔斯泰主义”。

(1)《战争与和平》
①主要内容:以战争为中心,以库托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大贵族家庭生活为主要线索,提出了许多重视的问题。

a说肯定了1872年俄国人们反拿破仑入侵张泽的正义行者人们抗争的英雄气概
b不关心祖国,人们命运的宫廷贵族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c扬了理想化的庄园贵族的代表
②人物形象分析:
▲安德烈:出身与名门望族,但厌倦贵族社会,经常思索社会的意义并进行自我分析。

▲别竺豪夫:是一个显贵的私生子,拥有大宗财产,但妻子艾伦的堕落,上流社会的腐朽,使观失望,在被俘期间,接受了宿命论:顺从天命,净化道德。

▲娜塔莎:天真活泼,感情真挚,热爱生活。

接近人民,富于青春活力和民族感情。

③艺术成就:
a不仅描写了强大的生活激流,也展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激流,并揭示了两者间的联系。

b心理描写技巧不仅体现在个人内心世界的刻画上,也表现在人们群众心理的描写上。

(2)《安娜·卡列尼娜》
①主要内容:小说同过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生活两条线索展开。

首先在经济方面展现了俄国社会变动。

资本主义势力冲击使封建经济日趋崩溃,破产。

其次,无情揭示了贵族上流社会思想道德的堕落:官场腐败,贿赂成风。

②人物形象性质分析:
▲安娜: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性质的妇女,她真诚,善良,不满足于封建婚姻,敢于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

虽然她采用的是个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却敢于独自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社会道德的俘虏。

然而,她追求绝对忠贞的爱情,容不得渥伦斯基对她丝毫的隐瞒,欺骗,不满。

▲列文:列文是一个力图保持宗法制经济关系的庄园地主。

他是带有自传色彩的人物。

他总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会,最后得到自我救赎。

可以说,列文及其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托尔斯泰这时期思想和生活的体现。

③本部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出色的心理描写
a小说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体现心灵辨证法的特点。

b小说善于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颜,动作都成为表达心灵的媒介
c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④结构特色:
a穿插中间线,从而形成了一种棋形结构。

b内心对照法,让安娜和列文之间形成了对比。

(3)《复活》
①主要内容:小说写了被压迫的下层妇女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

从而对地主阶级的社会进行了全面无情的批判。

对整个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做了深刻的揭露。

②人物形象分析:
▲玛丝洛娃:是被侮辱被压迫妇女的典型。

少女时代,她天真,纯洁,乐观,憧憬美好生活。

当现实的苦痛粉碎她美丽的愿望时,她变得病态,坠落,麻木。

但在监狱中与难友们患难与共后,她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信念,得到复活。

③艺术成就:
a二重组合的性格特征b鲜明的对比c讽刺手法d单一情节结构
另外,俄国著名作家还有以短篇小说著称的契柯夫。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早期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另一类是反应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痛苦生活的。

如《哀伤》《苦恼》《万卡》。

关于这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下面我们来重点看一下他的剧本《樱桃园》,《樱桃园》写了那些旧式的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的生活而卖掉庄园,所以樱桃树全部被砍光,预示了贵族庄园的必然崩溃。

艺术特色:a,戏剧散文化b,情绪化的艺术象征c完美地体现二楼现代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