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词赏析

纳兰性德词赏析人物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故又称纳兰容若),号伽山人。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相传为曹雪芹所著《》中贾宝玉的原型。
作品原文(长相忆)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品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关】即今山海关【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解释详细: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品赏:天涯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作品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及注释一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在那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导语:纳兰性德是清朝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纳兰性德的诗词,欢迎阅读。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
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2、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
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
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
2024年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相见欢的赏析

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 况周颐在《 蕙风词话》中誉其为 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是康熙年间的名相纳兰明珠的儿子,擅长骑射,而且经史百家无所不通,夏承焘先生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性德能诗善赋,写作的词尤其出色,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大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之风。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写词并不能被主流社会所认同,词只是“艳科小道”,并不是正经的道路,所以纳兰性德在当时虽然诗词比较著名,但是使得其真正被主流社会认同的是其与徐乾学一同编著的大型文学丛书《通志堂经解》,但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对于纳兰性德的成就的认同正是纳兰性德生前不被认同的“艳科小道”。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 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 花间集》和 晏几道的影响。
这首词虽不像他的悼亡之作那样悲凄幽咽,哀怨绵长,但其孤独凄清,别恨悠悠的苦情则依然是灼人心脾,呈现出一种“灰色”的格调,读之令人悒悒不欢的。
纳兰性德的著名诗词及其解析

纳兰性德的著名诗词及其解析“纳兰性德”是中国古典文学家、文豪、诗人。
他的诗篇多达一百余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瑰宝,其中有几首被公认为世界古典文学经典。
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感受他的情感,以及思想智慧和艺术技巧。
纳兰性德的诗歌融合了古典诗歌的传统特色与个人性格,诗歌的语言优美,表达深刻,富有抒情性。
他的风格多变,能以少而有力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境,能用意境描述历史和社会风貌,成为以慨叹形式反映社会风气的代表作家。
他常常以古典人物为主角或叙事对象,且以家庭爱情为诗歌主题,把婉约、离别、伤情等主题凝结于歌词中,可谓别具一格。
纳兰性德的诗词也有其特定的文学艺术手法,比如平仄异,即“平仄排律”,又称为“押韵”,即在整首诗中,一句句排列采用平仄押韵,以增加诗歌美感。
还有以象征意象为主,用比喻、拟人等技法,借助以象形词来提炼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深入其中。
纳兰性德的著名诗词中,最有名的有“渔歌子春晓”、“蝶恋花春晓”、“定风波过零丁洋”、“忆秦娥归国”。
这几首诗词表达的都是人性的情感,言简意赅,深沉振聋发聩。
《渔歌子春晓》,春晓为伊及时,天放色灿原野,对此风光,诗人表现出对自然美景和大自然不断变化的陶醉感。
诗中的渔夫醒来,一切宁静,只有波浪涌动,鸟语,诗人给人以静谧的感受。
《蝶恋花春晓》,春晓时分,蝴蝶自由地在各色花丛中飞舞,令人神往。
诗中蝴蝶把自己融入花丛之中,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抒发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定风波过零丁洋》,零丁洋处处有风景,诗人以故乡景物为主题,他用细腻的措辞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繁复的景象,令人伤感,使人思古之感油然而生。
《忆秦娥归国》,诗中描写看到熟悉的故乡,满怀复归之喜和思乡之情的心境,诗人用高尚的情感抒发对家乡的牵挂与热爱。
纳兰性德的诗词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温馨与牵挂,深深感动着无数读者,充分展现出他的非凡文学才华。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纳兰性德的诗歌,全面把握他的诗歌精神,深刻理解他的文学世界,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塑造了闺中女子伤春怀远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原文清代:纳兰性德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注释①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②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③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④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柳永《甘草子》:“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
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
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
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
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
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
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
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
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
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
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
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
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
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
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
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纳兰性德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纳兰性德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纳兰性德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疏影·芭蕉清代纳兰性德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注释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长而宽大,花白色,果实类香蕉,但不可食。
古人有以其叶题诗者,如唐韦应物《闲居寄诸弟》:“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
离披:摇动、晃动貌。
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徽散意绪。
绣床金缕:绣床,装饰华丽的床。
多指女子的睡床。
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
此处指绣床上装饰得极其华美。
芳心:花心。
亦喻女子之情怀。
空阶:空寂的台阶。
无据:谓无所依凭。
宋谢懋《蓦山溪》:“飞云无据,化作冥蒙雨。
”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
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
蛩,蟋蟀之别称。
玉人:美貌之女子。
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简析此篇咏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
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
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而后再写芭蕉之“芳心”裹泪,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阶夜雨,梦回无眠烘衬愁情。
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
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写雨打芭蕉,声声铸怨,接以蚤鸣杆捣之声,更托出离愁别恨,再以梧叶落尽,芭蕉依旧,落到借叶题诗,以寄相思,抒离愁之旨。
全篇曲折迭宕,婉约细密。
纳兰性德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2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清代纳兰性德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译文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
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忧伤思绪纳兰性德诗作译文及赏析

忧伤思绪纳兰性德诗作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清代文学家、诗人,以其忧伤纤细的情感和细腻的诗歌而闻名。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怅惘,抒发了内心深处的伤感和孤独。
本文将选取纳兰性德的几首代表作,并提供对它们的译文和赏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略纳兰性德诗歌的魅力。
一、《念奴娇·品令堂西亭西畔桃花》品令堂西亭西畔桃花,公子携人大醉披头露。
起来下榻无情态,飞尽云山也千里。
译文:在品令堂的西亭西侧桃树花下,公子伴着一群人醉酒后衣衫散乱地躺着。
起来离开时毫无顾忌,所至无云、无山,遥远无边。
赏析:这首诗以桃花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公子酒后的形象,表达了纳兰性德内心的虚无与孤独。
桃花被渲染为生机勃勃的景物,与公子的颓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子酒后狼狈的样子以及毫无顾忌地离开的态度,抒发出纳兰性德对人生、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凉之情。
二、《青玉案·满地又黄烟烟》满地又黄烟烟,玉楼歌吹伴宴筵。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满地黄土弥漫着浓浓烟云,在玉楼中歌曲与音乐伴随酒宴。
东风却不与周郎相逢,铜雀台上的春天越发深沉,二乔被禁锢其中。
赏析:此诗写出了满地黄土、烟雾弥漫的景象,以及宫廷歌吹欢乐的气氛。
通过描写宴会中的繁华与快乐,纳兰性德暗示了自己与宫廷世界的隔阂与无奈。
诗中的东风和周郎,以及铜雀台和二乔,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借以表达纳兰性德对自己幸福与满足的渴望,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三、《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残雪凝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残留的雪花凝结在冷冰冷的屏风上,轻盈的绢罗小扇拍打着飞舞的萤火虫。
天空阶梯上的夜色清凉如水,躺卧着看远处的牵牛织女星。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清冷宁静夜景的诗。
雪花残留在屏风上,给人一种寒冷与凝固的感觉,而轻盈的绢罗小扇和流萤的飞舞则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夜晚的天色清凉而宁静,纳兰性德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心观赏远处的牵牛织女星,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索。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纳兰性德(1655— 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顺治十一年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年少时期,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纳兰性德出生在北京。
他的父亲是进士出身,但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因而纳兰家境也比较贫寒。
他的母亲爱新觉罗氏,是叶赫那拉氏,为正黄旗,比较受宠,于是纳兰家便给他起名叫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成绩优异,长大后因科场舞弊案被牵连入狱,从此淡出政治。
第一首:醉蓬莱唐寅年少,自负才名。
生平交游尽豪杰。
长啸一声,风云四起,土囊冲天。
任东西、落花流水,似弦琴、嘈嘈切切,唱不尽、许多愁人。
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曾是长安城中的纨绔子弟,但是年少时很狂放,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
这里的“我”并非他本人,只是一个代指,暗指当时处于昏庸腐败的朝廷。
这两句写得非常傲慢,自负天下无敌。
接着上一首所述事情就发生了,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他和同伴们一起比赛打马球,结果自己赢了,之后更是意气风发。
但是接下来的两句写到,不久以后,他便家道中落,于是现实便击垮了他。
曾经快乐的日子已然一去不复返,只剩下的是悲苦。
第二首: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写于欧阳修游览杭州西湖时的感想。
欧阳修素与梅尧臣齐名,但因其官场失意,仕途受挫,加之独居于杭州,孤寂之感油然而生,于是在西湖畔寻找慰藉。
天遥云淡,飘来了一丝微雨,勾起了往昔的回忆,引起了无限的伤感,西湖虽好,却不能再回。
第三首:菩萨蛮唐寅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第三句表达了无限的遗憾。
上一句突出了春风的无情,“当年不肯嫁春风”一语道出了诗人内心无奈和怨恨。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性德,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其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1.沁园春: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纳兰容若《沁园春》纳兰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哭着的。
丁巳年即康熙十六年,也就是卢氏逝世这—年。
妻子逝世不久,纳兰时时思念,幻想能与其再续前缘。
这一年重阳节前三天,纳兰竟真的在梦中与亡妻相会,两人相对哽咽,说了许多思念之语,临别之时,妻子赠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与词人。
梦境真美。
终究是一场空幻。
这才有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
悼亡词,一向是纳兰词的最强音。
失去的悲恸,宛如一把利剑逼出纳兰的全部心血。
天上人间,生死相隔,但尘缘并不会就此割断。
只是,春花秋叶成为余生触动感伤的琴弦,拨出令人肠断的伤心曲。
2.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纳兰容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五月三十,正是绿叶茂盛,花渐凋谢的暮春季节。
黛玉葬花的好时节!屋外雨声连连,容若的心情更加沉重凄清。
纳兰性德诗词全集·诗集赏析(267首全)

纳兰性德诗词全集·诗集赏析(267首全)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
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
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
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
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
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
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纳兰容若的诗词全集、诗集(267首全)1.《长相思·山一程》清朝·纳兰容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朝·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点绛唇·咏风兰》清朝·纳兰容若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4.《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朝·纳兰容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5.《忆秦娥·长飘泊》清朝·纳兰容若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
心情恶。
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
颜非昨。
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6.《酒泉子·谢却荼蘼》清朝·纳兰容若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及赏析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及赏析纳兰性德~其实我们许多朗朗上口的诗词都是纳兰性德写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以下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吧!1、“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性德《采桑子》”2、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3、“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4、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纳兰容若《木兰辞》6、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1 / 47、西风一夜剪芭蕉。
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及赏析。
读《离骚》。
愁似湘江日夜潮。
——纳兰容若《忆王孙》8、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纳兰容若《采桑子》9、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纳兰性德《虞美人》10、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纳兰容若《采桑子》11、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容若《如梦令》、西风乍起,?励志~人间天上!除却我心而外~芸芸谁会秋凉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及赏析。
不忍见萧萧黄叶~匆忙忙闭锁疏窗。
闭锁疏窗~几多旧事~几度思量。
当年春光窄窄~春睡足足~春意芳芳。
与你诗词时垒~酒浓茶醉~胜若为你梳妆。
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16首)

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16首)1.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一《浣溪沙·藕荡桥边埋钓筒》清朝·纳兰容若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
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
画眉闲了画芙蓉。
2.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二《天仙子·天咫尺》清朝·纳兰容若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
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3.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三《班婕妤怨歌》清朝·纳兰容若团团望舒月,皓皓冰蚕绢。
欲却炎天暑,比月裁成扇。
望舒圆易缺,金风换炎节。
风凉秋气寒,匣扇复谁看。
扇弃何足道,感妾伤怀抱。
对月泪如丝,君恩异旧时。
4.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四《拟古·高云媚春日》清朝·纳兰容若高云媚春日,坐觉鱼鸟亲。
可怜暮春候,病中别故人。
莺啼花乱落,风吹成锦茵。
君去一何速,到家垂柳新。
芙蓉湖上月,照君垂长纶。
5.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五《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清朝·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6.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六《青衫湿·悼亡》清朝·纳兰容若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7.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七《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清朝·纳兰容若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8.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八《眼儿媚·咏梅》清朝·纳兰容若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9.清代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篇九《好事近·何路向家园》清朝·纳兰容若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
2023年文学_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

2023年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篇一: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词》作者:纳兰容若《纳兰词》简介: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
《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
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关于纳兰词爱情名句,纳兰经典名句诗词名句1、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2、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3、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4、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容若《纳兰词》5、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生平——纳兰性德《纳兰词》6、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7、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纳兰容若《纳兰词》8、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容若《纳兰词》9、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纳兰容若《纳兰词》10、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纳兰词》11、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纳兰性德的诗词鉴赏

弹劾书:由国家专门机关(如国会)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书面材料,就叫弹劾书。
清代最有勇气的词人——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却道故心人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代表作品:《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一生淡泊名利、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特别是他的那《花木兰令》中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意思是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
这也是我接触他的词中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概括了世间男男女女的真心话。
表示对暗喻着他对长安的思念,也表达出了他那种报国无门的悲痛心情。
李白的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通过描述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大全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大全纳兰性德诗词赏析11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清代〕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
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2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清代〕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
面对塞外景象,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
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
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3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纳兰性德〔清代〕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21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2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纳兰性德〔清代〕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深情厚意纳兰性德诗作译文及赏析

深情厚意纳兰性德诗作译文及赏析深情厚意——纳兰性德诗作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性德,号藩篱,清代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作以深情厚意、含蓄内敛、情感真挚而著称。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几首纳兰性德的经典词作,并附上译文和赏析。
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红衰翠减愁如线,人到楼空印绮罗。
译文:唱一首新词,喝杯酒,去年的亭台早已失去了往昔的风采。
夕阳西下了多少时间才会回头?无可奈何,花儿在风中凋零。
有一种感觉,燕子归来的情景曾经熟悉,小园子里的花径只有我一个人徘徊。
红色褪去,绿色减少,愁事像一根线,人来到楼上,空荡荡地映着绮丽的窗纱。
赏析:这首《浣溪沙》以词人离别旧情人之感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思念和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
从词的开首“一曲新词酒一杯”,便透露出留下的只有痛苦的羁绊。
情感从浓烈到无奈,逐渐增加,通过鲜明的对比,渲染出更深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千千,只今难寄重寻。
楼上月如霜。
好个春风独来回。
斜阳照墟落,穷巷牵衣过。
译文:梦醒之后,高高的楼台被锁起来,酒醒之后,帘幕悄然垂下。
去年春天的伤悲在千万次中重叠,如今再也找不到哪怕一丝一毫。
楼上的月亮像冰霜一样明亮,好一个春风独自飘回。
斜阳照耀着穷巷和乡落,小路上走过的人拉起衣袖。
赏析:这首《临江仙》以楼台锁闭、春伤难去为主题,抒发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难以释怀的伤感情怀。
通过描绘梦醒高锁、酒醒垂帘的景象,强调了词人的孤寂和心境的沉寂。
同时,通过对斜阳的描写,营造出凄凉的氛围,使得整首词更加富含哀怨之情。
三、《浣溪沙·细雨湿流芳》细雨湿流芳,一夜梧桐蛙语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
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
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代名家纳兰性德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
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史稿》有传。
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
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
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
《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
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
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
年羹尧是其女婿。
说到纳兰性德的名字,还有一说应予驳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3年第间期登载有刘德鸿《纳兰性德探幽三题》一文,其中说明珠的妻子,爱新觉罗氏“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长子冬郎,就是后来的大诗词家纳兰性德。
”时下有一历史小说《康熙与他的情敌》一书出版,其中也说纳兰性德小名“冬郎”。
其实是沿袭了黄天骥先生对纳兰性德诗句的误解,性德《填词》诗有句云:“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
”冬郎乃唐代诗人韩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学典故。
因纳兰性德生于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联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实古人称十一月为冬,十二月为腊。
纳兰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么“冬郎”,在他生前,担任宫廷侍卫之后,将“成德”的名字,改为“性德”。
这就是由于乾学所记“避东宫嫌名”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而考证得的结论。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
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清。
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李清照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
结句的“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采桑子·当时错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