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诗意课堂
打造诗意的高中语文课堂
打造诗意的高中语文课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知识能力并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思考与表达共进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这也向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语文教学的诗意化。
语文课本为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提供了一片沃土,而语文教师和学生分别是诗意之地上辛勤的耕耘者和圆实饱满的种籽。
作为语文教师,就需要创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一、语文需要诗意的课堂语文教育呼唤着诗歌和诗意的回归。
不仅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以文学作品为主,更重要的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屈原、李白到莎士比亚和普希金,从郭小川、舒婷到裴多菲和雪莱,古今中外的诗滋润了我们的爱心,培育了我们的正义和批判情怀,也给了我们诗意般的人生和追求。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
从“不学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唐朝设科举取士,官员经由科考出身,必须通晓诗律。
民间也以读诗懂诗为荣,自庙堂至市井,到处是诗,到处是诗人,也到处是诗教。
日常运用,生活教育,俗谚格言,诗深入民间,化入生活,雅俗共赏,“经夫妇,美教化,厚人伦”。
热爱诗歌,阅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
在笔者看来,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善美。
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二、语文追求诗意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
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语文的诗情画意。
诗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课堂的本体。
而语文教师自身的哲学意识与诗意审美感受,是决定课堂美学追求成功与否的关键。
诗意的课堂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
这种情绪、灵气和悟性是师生对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课堂经验等各种经验集合起来之后产生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下面我将就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进行详细阐述:二、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中文诗意课堂不是单纯地将诗歌的鉴赏、评析放到课堂中来,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自习中进行创作。
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有所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灵感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乐趣中,并积极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来。
三、广泛运用教育资源。
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需要借助大量的教育资源。
在构建课堂时,教师应该利用应用程序、数字化多媒体等工具来辅助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观感丰富、生动形象,而且这种教学资源也能够更好地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价值。
四、建构文化传承意识。
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还需要充分注重文化传承的意识。
应该通过对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诗歌作品的研究,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
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一些现代的诗篇,促进学生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诗歌来解析复杂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了解生活与社会。
综上所述,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是一项全面考虑学生素养、语感、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识、思考、感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能力。
应该加强教师对中文诗意课堂的认识和建构,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使之在未来的历程中,紧紧围绕实践、鉴赏、创作和创新等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任务。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由于课业负担和各种培训班的加入,往往缺乏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然而,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文学兴趣。
启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是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重要一步。
由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孩子们对传统古诗词往往没有直接的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现代诗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诗歌鉴赏和创作。
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现代青年诗人的作品,如余秀华、冯唐等,通过讲解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丽和深意。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交互式活动,如诗歌朗读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参与度。
培养学生对文学经典的热爱也是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关键。
我们知道,古代文化对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影响深远,而文学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让他们领悟到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任务和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
同时,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绘画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此外,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也是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授生字词和文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了解当代作家的作品和社会热点话题。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可以开展一些与社区或者家庭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采访访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力量和实用性。
打造诗意的课堂
打造诗意的课堂一、什么是诗意的课堂?诗意本身就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灵的悸动,但回眸课堂,我们会发现吉光片羽般的感触,收集起来,就能够编织成一幅璀璨多彩的画卷。
诗意的课堂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学生和教材。
三者互动生成,形成一个整体。
正如书中所说:“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必须是互动完成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碰撞,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对文本解读,文本给予学生的灵感,文本给予老师的一种审美启示。
”在碰撞、解读、启示中,诗意油然而生。
记得另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程少堂老师在《你是我的同类》一课中曾经如此解释“诗意”:“诗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词语,诗或诗意就是你听了以后,内心感到暖融融的,感动你触动你的那种东西,那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让你很感动。
而且诗意要是善的。
……生活当中感动我们的,提升我们精神境界的东西就是诗意。
”也就是说,“诗意”就是用善来打动人,诗意的课堂就是用高尚的精神来感动学生。
这份高尚来源于文本,产生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最终会感动整个课堂。
换而言之,在诗意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都应当具有一颗善感的心。
老师应当善于启发学生,更应当善于被学生感动,寻找每一刻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瞬间,善于去发现学生在瞬间中的激情,并引导其激起万丈狂澜。
董老师说:“每一个教学瞬间的背后都应该隐藏着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汪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种教育,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教育。
这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育将沉淀在学生的眼中、心中,甚至生命中。
”记得以前在《读者》读过一篇文章,写一位著名的老师,桃李满天下,无数学生被他的感动,甚至改变了人生。
但当学生们聚集起来研讨老师的成就时,他们已记不起老师教过的内容,但永不能忘记的是老师的眼神,那是一双睿智、充满了情感的眼神,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大的震撼,从而在一生中无法忘怀。
程少堂老师曾将老师划为九等,如孔子、韩愈般的百世师也许我们无法企及,如叶圣陶先生一般的宗师、大师是我们仰望的目标,而名师有名课,有名篇。
如何打造语文诗意课堂
如何打造语文诗意课堂“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本文就如何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谈谈实践与体会。
标签:打造;诗意;朗读;情感一、读中彰显语文课堂诗意韵味“三分文章七分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书声,犹如盲人骑瞎马,奔不远,飞不高。
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说说、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读不是枯燥乏味地读,写也不是机械重复地写,讲也不是人云亦云地讲。
语文学习的底气来源于阅读。
经典的诗歌与文章要大量背诵、大量阅读,课堂中不需要纷杂、疲惫不堪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语文味”。
1、“映日荷花别样红”――朗读感知文本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
可以说,对于文本,初读有感受,再读有感悟。
尤其是对于文本中那些值得学生品读的词句,更是“读”演绎的舞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读得熟,才能悟得深。
从上课一开始就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教材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连接、沟通,让学生披文入情。
在自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轻言细语慢慢读,须字字认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
通过自主读、小组交流互读、课堂展示精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形成正确的语感、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对文本中一个词的读,可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一句话的读,可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中渗透情感,在读中动情演绎,在读中有所收益,形式多样的读书声会为语文课增添“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
2、“此时无声胜有声” ―― 默读升华情感语文课须“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
现在的语文课堂不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不缺精彩的朗读指导,语文课堂有的是活力和生机。
浅谈打造诗意课堂
浅谈打造诗意课堂诗意语文,应该说属于教学风格,但也适用于课堂教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到今,人才辈出,不胜枚举。
语文是与文学语言打交道,必然也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地方。
从一个方面来说,“诗意”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意”有着不同的阐释。
诗意常常意味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从文学的视觉来看,诗意总是呈现出某种含蓄、凝练、朦胧和隽永的境界。
可以说,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理想追寻,也是对语文教学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追寻理想和回归本色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为了让一个语文课充满诗意,让学生陶醉其中,让老师乐在教中。
一切优秀的课堂,必然是诗意的语文课堂。
无论是朴素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华贵之气,在它们之上,必然有皎皎如月、灿灿如星辰的诗意流布期间、充盈内外。
一、情景交融绘课堂一个好的语文课堂,老师要善于造境,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语言,在心理上形成特定的情景、意境、心境。
建立好的情景、意境、心境,是诗意课堂的第一步。
那么什么是情境?所谓情境就是在景象的连续,就是很多景象的叠加,形成一个画面与氛围,最终形成一个透明的空间。
仿佛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各种意向的叠加,产生共鸣之后的一个激昂的情绪。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非常恰当的体现了这一点。
这首小令用了11个意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个意向,用一抹色彩统一起来,那就是夕阳西下。
这就形成了一种情境。
什么境?伤感、惆怅、孤独、寂寥。
夕阳西下是什么时候?这是回家的时候,但是有人却回不了家。
因为他们在征途上。
于是,诗人心中的情化为类似《天净沙·秋思》这样的词,这就造境。
所以,语文老师在上这样类似的诗词的时候,你要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和学生进入情境,积累情感。
造境不是目的,目的的入情。
所谓入情,就是置身语文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
浅谈诗意的语文课堂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浅谈诗意的语文课堂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教学充满乐趣,所以语文课堂上应该是富有诗意的。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极具形象性的语文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极具神秘色彩个性色彩的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生活气息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意“诗意”, 就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深邃的,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其乐融融,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涌动真情,充满灵气。
诗意的语文又在哪里呢?看现实的语文课,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成植入了一种可以复制的技术,语言的学习成为了可以模仿的技巧。
让人深深沉醉的语言成了僵直的图解,美丽的意境被无情地剖析,文本中荒诞所蕴含的人文意蕴被残酷地肢解,语文的语境变得十分笨拙,奢侈丰富的感情体验成为学生奢侈的梦想……这样的语文教学,给学生的心灵灌注了太多心灵他们的年龄所不能铸就的重负;我们的学生,也因为少了诗情的洗涤,少了诗魂的滋养,成了诗意失落的一代。
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大地上,大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能享受自由,让老师在课堂里能享有自由;让小学生里头在课堂里能享受诗意,让老师在课堂里能独享诗意,把浮躁的心灵安顿下来,把蒙尘的灵魂拂拭明净,让自然、真诚、鲜活的天性充分展现出来,这就是诗意的语文课堂。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极具形象性的课堂。
它留给遗下学生的往往是一个场景,一种形象,而那种场景和形象,往往就把活的语言留给了学生。
诗意语文紧紧抓住认清了语文的灵魂——即形象。
如果失去了形象,即使学生读得再多撩得再多,也无法活学活用。
一堂成功的课文,应该是一则充满诗意的散文。
每一堂课上,老师即便应该用自己的诗化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营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课堂的诗意体现在学生一次次摇头晃脑的吟咏,体现在对优美文笔津津有味的赏析中,体现在一篇篇倾诉真情实感的作文中。
当中学生在语言文字看到语言文字的时候,他的头脑能再现一种惨状;他眼前出现某一个情景的时候,他头脑当中能显出相应的文字。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诗意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感知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具等方面来打造一个有诗意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诗意的美丽,享受到诗意的愉悦,并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建构诗意课堂中,首先需要有一个温馨、舒适、富有诗意的教室环境。
教室的布置可以采用温馨的灯光和柔和的色彩,摆放一些植物、音乐和艺术作品等,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诗意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是建构诗意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递,往往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在诗意课堂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够体味到诗意的美妙。
教学内容也是诗意课堂建构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古典文学的引导。
而在诗意课堂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和散文,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诗意的乐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从而启发他们对于诗意的感知和表达。
课堂教具也是诗意课堂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具的选择应该有情感色彩和审美意义。
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感受诗意的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诗意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对诗意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能够通过自身的表达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体味诗意的美妙。
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诗意课堂的建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教室环境、教学方法、教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通过构建一个富有诗意的学习空间和创作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诗歌、热爱语文,享受到诗意生活的美好。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诗意,在我们再也无法忍受枯燥乏味的学习的今天,尤其具备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诗意教育是一种以文化熏陶为基础,以文艺美育为手段,以情感培育为核心,全面引导学生在情感、思维、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而我们的教育,正需要这样一种起到推进、促进、引领作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理念铺垫在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诗意。
在很多人的眼里,它是一种美感的表达,它会唤起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象征,它展现了一定的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而对于诗意教育的意义,则是通过诗性美,唤起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是注重教育内涵,形态优美的教育内容。
语文诗意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使诗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表演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深深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无限的审美乐趣。
它不是一堆科技注释的总和,以及拼凑在一起的表演技巧,而是更注重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诗意课堂中,学生接受到了不一样的启发,从而更好地尝试去思考、去思考和去发现不同层次的意义。
同时,诗意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观察、表达以及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形成对于诗词、散文、文言文、现代文学等文化文本的独特阅读风格和审美取向。
二、思路实现在开始准备诗意教育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意义,更好地打造一堂能够击中学生内心的课程。
我们要在课堂里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文艺修养和情感情态,让他们不仅学会如何去识别和欣赏美好的事物,而且还能尝试着去创造和表达美好的东西。
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态诗意教育强调的是情感教育。
如果说我们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还没有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上的变化,那么这个课堂也并不是非常成功的。
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求能够产生共鸣、感动或是超脱的感受,一个人所感受到的,很有自己的感觉,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诗歌。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让学生爱上语文,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有一个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教室。
教室的墙上可以贴上丰富多彩的字画,展示经典诗词和学生的作品。
教室内还可以放置漂亮的花卉,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诗意盎然的学习氛围。
二、选用优秀的课文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课文,如经典诗词、名人名篇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进行诗歌朗诵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意的力量。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的古诗、现代诗等,让学生逐渐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他们欣赏、朗诵诗歌的兴趣。
四、开展课外诗歌创作活动通过开展课外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写下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每周设立一次诗歌创作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写诗的机会。
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五、注重语文课堂的语感培养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学习古代典籍,让学生感受到古人智慧和语言的美妙。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词语的起源、诗句的意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六、进行课文的联想拓展在教授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拓展,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情感上的共鸣。
在讲解《小寒》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象自己在大寒天中的感受,进而与诗人产生共鸣。
七、创设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诗词接龙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诗词积累能力;通过诵读积分大赛来培养学生对诗歌朗诵的热爱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加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力。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需要从教学环境、课文选用、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语感培养、联想拓展和游戏化学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营造和培养。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引言语文诗意课堂是指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诗意课堂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一、创设良好的诗意环境要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诗意环境。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1 书香氛围营造在教室中放置丰富的诗歌书籍和文学作品,让学生们随时可以接触到优秀的诗歌作品。
另外,定期组织朗读比赛或是诗歌朗诵会,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1.2 墙面展示在课堂的墙面上张贴引人入胜的诗歌名句或是学生们的诗作,让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享受阅读,刺激他们的创作欲望。
1.3 组织诗歌创作组织学生们参与诗歌创作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写作的乐趣和诗意的力量。
可以设置一些创作主题或是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感受自然的美等来创作诗歌。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诗歌鉴赏与解析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解析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2.2 诗歌创作与演讲鼓励学生们进行诗歌创作,并组织演讲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演讲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3 语文游戏和互动通过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和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例如,可以进行诗歌接龙、填词游戏和造句比赛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注重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要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不仅要注重学科内容的教学,还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3.1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通过引导学生们与诗歌产生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
以古典的心情对待语文——诗意语文课堂浅谈
、
何 谓“ 古典 的 心情 对待 语 文” 以
“ 文 ” 简 而 概 之 就 是 祖 国 的语 言 文 字 。 在 有 着 五 千 语 ,
孔 子 曰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 是 “ 好 乐 引 领 学 生 通 向 学 习 乐 园 的 向 导 。诗 意 语 文 课 堂 关 注 培 养 学 生 的 “ ” 精 神 。 有 如此 , 能 令 学生 充分 领 悟语 文 乐 学 唯 才
以 古 典 的 , - x 隋 , 待 语 文 - l
诗 意 语 文 课 堂 浅 谈
李 钊
( 县 实验 小学 , 苏 丰县 丰 江 2 10 ) 2 7 0
摘
要 :汉 语 言 文 化 有 它 独 特 的 诗 性 特 质 。 生 以 学
语 文 的魅 力 . 而 久 之 也 失 却 了学 习语 文 的 兴 趣 。 久
二 、 设 诗 意 的 语 文 课 堂 创
古 典 的 心 情 学 习 语 文 , 让 语 文 课 堂 诗 意 浓 浓 、 力 无 会 魅 穷 . 教 师 的 教 学 生 命 更 幸 福 。 学 生 的 学 习 生 活 更 丰 让 让
王 崧 舟 老 师 的 诗 意 语 文 为 小 语 教 学 研 究 打 开 了 一 扇 窗 , 我 们 看 到 了 小 语 教 坛 一 片 亮 丽 的 风 景 。 如 何 打 造 让 诗 意语 文 课 堂 , 何 诗 意地 教 语 文 , 何教 出语 文 的诗 意 如 如 成 为 许 多 教 师 思 索 探 讨 的 课 题 。诗 意 语 文 课 堂 并 不 高 深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诗意课堂,指的是通过诗歌来构建有诗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课堂。
诗意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建构一个诗意课堂需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要注重选取富有诗意的课文和诗歌作为教材。
诗意课堂可以从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优秀作品中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选材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诗意课堂也可以引入一些儿童诗歌或流行的民间歌曲,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形式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诵读、赏析、创作等。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赏析是诗意课堂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音韵、意境、修辞手法等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课堂中开展诗歌创作活动也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或创新的方式来写作自己的诗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氛围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放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式的学习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诗意课堂的建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诗意思维能力。
诗意课堂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诗歌教学课,更是一个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在诗意课堂中,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自己审美意识和诗意思维。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体验到诗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内涵素质和人文素养。
诗意课堂的建构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建设一个有诗意的课堂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激情的投入,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
关于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构建中学语文诗意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实践和研究中学语文诗意课堂,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全面展开,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课程设置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兼顾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学的拓展。
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调整。
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古诗词欣赏、现代诗歌鉴赏、散文赏析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意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中要注重设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课外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使课堂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资源中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教学资料和教学实践案例。
教师可以通过采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建立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参考和使用。
还可以邀请文学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和文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学阅历和体验。
在教学资源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相关的学习平台和博客,让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文学信息和资料,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实践和研究中学语文诗意课堂,可以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文学创作培养更多的人才。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诗意课堂是打动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学生情感与认知双重目标的重要教育途径。
小学语文在学生认知成长和思维习惯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关键在于打破教育的传统桎梏,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模式,换用创新的教育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思路。
一、选材切入点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尚浅,很难提高对生活领域深度的认知。
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自己的感性思维,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感性认知生活,加深对语言的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创设诗意氛围为了打造诗意课堂,必须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进入情感教育的状态。
在课堂中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加学生对诗意的感受。
另外,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型花坛、插花等自然装饰,也能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可以在课堂的一侧沿窗边放上一些花草苗,墙面上贴上一些悬挂画,这样会让课堂充满诗意。
三、转换教育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转换教育思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诗意教育的魅力和想象力。
在讲解文学语言时,可以请学生离开书本,走出教室去寻找文学语言的实例。
例如,让学生在校园或家庭中寻找日常语言的美感,或者单独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坚持描写和表述这些作品中的诗意语言。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受到诗意与现实之间的衔接,加深对生活中丰富多样的诗意的感悟。
四、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在思路上进行扩展和深入。
可以组织一些语言游戏、文学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氛围,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写一些作品,不必限定长度和密度。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整合,创造呈现最佳的作品。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课堂是对知识进行传授和交流的场所,而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
诗意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和灵魂,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和思辨的乐趣。
在语文课堂中建构诗意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诗意的培养。
诗意是一种特殊的感知和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体验去感受诗意。
可以通过朗读优秀诗歌、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自然景物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中培养诗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更具有诗意。
可以通过课堂口语表达、写作等方式,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让语文之美在课堂中得到展现。
诗意的建构需要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诗意不仅仅是情感的传达,更是一种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其中的诗意。
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提出问题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领悟诗意。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
语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经典诗词、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和诗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也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和价值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随着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而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思想和语感。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概念、特点和课堂的构建,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概念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一个富有诗意,培养学生语感、创新思维能力的语文课堂。
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诗,而更是让学生学会感受、欣赏和运用诗意思维,让语文课程也充满诗意的氛围。
二、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特点1.强化阅读课程教学阅读是小学语文诗意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小学语文诗意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选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实现阅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创意思维小学生的想象力天然丰富,通过启发和鼓励创意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诗意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创意思维包括提供不同的情境、引导想象、激发联想和多样化思考,教师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和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化的创新思维。
3.注重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教育中将语言的音美、形美、意美培养并不断增强,即用语感培养来代替语音和语法教学。
通过贴近生活、亲近自然的实际应用来强化学生的语感培养和诗意思维的发展。
例如,让学生创作各种形式的语言游戏,激发他们对语言形式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语感。
4.培养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读懂和写作,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从经典的文学名著中,学生可以学习历史和文化、学习丰富的人生哲理、品位优美的文学作品等,同时在文学的精神熏陶中,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
三、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1.选择优秀课文在小学语文诗意教育中,选取合适的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分别选择启迪阅读、和阅读兴趣;发扬情感、以感悟诗意;加强鉴赏,以欣赏鉴别美的文学作品。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意识,尤其是在语文教育领域。
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建构一个诗意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文学素养。
一、构建诗意氛围课堂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诗意教育,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具有诗意氛围的教学环境。
课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装饰和元素,例如诗歌、绘画、书籍等,也可以播放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个可以感受诗意的氛围。
二、选取适合的文本语文诗意课堂的核心在于选取适合的文本。
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本都可以成为课堂读物,但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合理选择文本。
文本应具有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等特点,通过文本的解析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
三、运用诗意教育方式教师需要运用一些诗意教育方式,例如诗歌鉴赏、诗意表达、诗意阅读、诗意写作等,呈现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编辑诗歌、创造性写作等多种方式体验诗意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培养诗意思维习惯诗意课堂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诗意思维习惯。
诗意思维习惯是指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种更为优秀的思维方式。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让学生形成独立、深入的思考方式。
诗意课堂教育虽然是有名无实的概念,但是它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建构诗意氛围、选取适合的文本、运用诗意教育方式、培养诗意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意的魅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文化修养。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诗意教育则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意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文素养。
1.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诗意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创造力诗意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学生通过接触和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1. 设计诗意教学内容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首先需要设计符合诗意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如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以及相关的音乐和绘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美感。
2. 注重诗意教学方法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采用一些具有诗意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诗意阅读、诗意写作、诗意表演等。
通过诗意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通过诗意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诗意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和美感。
3. 培养诗意教育氛围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一种诗意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诗意教育。
可以通过打造诗意化的教室环境、开展诗意主题的课外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和体验诗意教育的魅力。
1. 选取适合的文学作品在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时,教师需要选取一些适合的文学作品,如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优美的现代诗歌、精彩的散文故事等,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诗意风格和深刻的美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注重体验诗意文学作品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意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一、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诗意课堂的建构首先要从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开始。
教室的布置要简洁而富有美感,墙壁上可以装饰一些学生自己的诗作或者名人名言,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可以放置一些鲜花或者绿植,通过自然的氛围将学生的心灵引向诗意的境地。
二、选用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诗歌作品在诗意课堂中,教师要选用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作品可以是经典的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代诗人的作品,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创作。
通过阅读和解析这些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激发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在诗意课堂中,除了读诗欣赏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些创作的环节。
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作的主题和灵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诗歌写作技巧,如韵律、修辞性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诗意课堂的建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音韵、意象、修辞等元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者诗歌比赛,通过比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结合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在诗意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丰富课堂的艺术氛围。
教师可以选取一首诗歌,然后配合相应的背景音乐和舞蹈动作,呈现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艺术体验。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课堂的内涵和魅力。
在构建诗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诗意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学习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打造诗意课堂
诗意语文,应该说属于教学风格,但也适用于课堂教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到今,人才辈出,不胜枚举。
语文是与文学语言打交道,必然也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地方。
从一个方面来说,“诗意”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意”有着不同的阐释。
诗意常常意味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从文学的视觉来看,诗意总是呈现出某种含蓄、凝练、朦胧和隽永的境界。
可以说,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理想追寻,也是对语文教学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追寻理想和回归本色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为了让一个语文课充满诗意,让学生陶醉其中,让老师乐在教中。
一切优秀的课堂,必然是诗意的语文课堂。
无论是朴素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华贵之气,在它们之上,必然有皎皎如月、灿灿如星辰的诗意流布期间、充盈内外。
一、情景交融绘课堂
一个好的语文课堂,老师要善于造境,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语言,在心理上形成特定的情景、意境、心境。
建立好的情景、意境、心境,是诗意课堂的第一步。
那么什么是情境?所谓情境就是在景象的连续,就是很多景象的叠加,形成一个画面与氛围,最终形成一个透明的空间。
仿佛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各种意向的叠加,产生共鸣之后的一个激昂的情绪。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非常恰当的体现了这一点。
这首小令用了11个意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个意向,用一抹色彩统一起来,那就是夕阳西下。
这就形成了一种情境。
什么境?伤感、惆怅、孤独、寂寥。
夕阳西下是什么时候?这是回家的时候,但是有人却回不了家。
因为他们在征途上。
于是,诗人心中的情化为类似《天净沙·秋思》这样的词,这就造境。
所以,语文老师在上这样类似的诗词的时候,你要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和学生进入情境,积累情感。
造境不是目的,目的的入情。
所谓入情,就是置身语文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
大学问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是很有道理的。
每一个意向背后,都有作者的思想倾注。
在我看来,一切境语皆情语,所以,造境要入情——这个情可以是情绪,那种一种诗意状态。
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形式。
它可以是淡淡的,也可以是激昂的,可以是一种忧愁的伤感,更可以是一种情操、情怀。
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一个“情”字。
那么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就一定要激发出学生这个“情”。
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让学生的生命情感之门打开以后,感受语文的精彩和魅力。
只有在境和情的和谐统一之下,语文课才会生趣盎然。
也只有这样,语文课方显魅力。
二、情感的投入是基础
我个人认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造境和入情,更需要自身情感的真正投入。
宋朝大学问家张载就曾说过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里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必然要在教书育人方面倾注更多的心血,需要情感的大量投入。
一堂语文课,如果老师没有情感的投入,没有跟随课文的情节去投入心血,那么这堂课肯定不精彩。
比如,大家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的时候,应该带领学生去熟悉当时的社会环境,要让学生了解当时两半社会压在普通民众身上的三座大山。
不然学生无法理解祥林嫂的种种命运与封建礼教之间的逻辑关系。
老师在教授课文,分析课文的时候,更应该带领学生去体验这种社会底层民众的痛苦。
在一些关键词句上要投入感情去朗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投入感情去模仿文中一些对话,这样更能够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当然,老师情感
的投入不仅在课文上,还需要在整节课的讲授中,你对一篇课文是否倾注了心血,你的语言上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老师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独处杜甫的喜悦,读出一个久别家乡的漂泊者突然可以回家的喜悦。
你不去体会,你是感受不到这个心情的。
很多人认为,老师过多的投入了情感,课堂会不会过于做作,我想这里当然需要一个相关的度。
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必然有很多的语言交流,交流的载体就是对话。
对话,一定要承载着感情,只有感情的投入,才能打动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堂课,教师的情感投入是一步一步进行的,一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一堂课,也应该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语言的引导,关于一堂课的成败。
而语言就是感情的载体。
在师生的对话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就完全融为一体了。
同时,好的对话,更应该是声情并茂的。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
语文老师需要很厚实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底蕴的课堂必然是浅薄的课堂,也许你能够让学生哄堂大笑,也许你能从头至尾滔滔不绝。
但是,没有文化底蕴的课堂必然是肤浅的,久而久之,你自己都觉得食之无味,学生也逐渐厌烦你的这种风格。
必然,真正的诗意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
千教万教,其实教的是底蕴。
底蕴怎么来,底蕴怎样积攒。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真正做到没有一日不读书,没有一天不思考。
人的底蕴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生命能量。
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重,哪怕你学会了各种课堂技巧,哪怕你把课堂吹得天花乱坠,其实都是中看不中用。
反过来,这些花招更显出你的窘境与不足。
这样的课堂下来,你自己都觉得表面的万般风情,其实多是做作之态,必然漏洞百出。
提高自己的底蕴,语文老师首先需要的是多读书,因为,底蕴是用书堆起来的。
很多老师不缺技巧,却的恰恰是底蕴,也就是学养。
季羡林先生曾经对年轻人说,做学问要达到三个境界。
第一是中西贯通,第二是古今贯通,第三是文理贯通。
你做到了这三个贯通,那么你的文化底蕴的地基就打好了。
而且你的底蕴宽厚,坚实。
语文教师除了要读本专业的基础书籍,还要研究相关专业的书籍内容。
古代文学里先秦诸子的书自不必说。
唐诗宋词是必须要读的。
明清小说是需要大量涉猎。
另外,对于古代各个时期的文论,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除此之外,要大量阅读历史书籍。
斯诺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另外24史都是很好的阅读内容。
最近几年才出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和袁腾飞老师的《历史是什么玩意儿》这些书籍,作文语文老师都需要读一读,这样才会使你的课堂生动,活泼,充满诗情画意,充满理趣,充满哲思。
综合以上的粗浅的探讨,我从语文课堂的造境与入情,从语文老师课堂的情感投入,从语文老师的文化底蕴三个方面,来粗浅的分析怎样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
个人觉得,造境与入情,是技术活,情感的投入的前提,底蕴才是关键。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认知,也是我这一段时间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反思。
因为,教着教着,感觉到语文教学找不到当初的新鲜感,学生听着听着也没了兴趣。
这种情况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内容涉及到了课堂内容,课堂语言,以及到高级阶段,谈到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探索。
这里只谈了三个方面,盼各位老师指正。
参考书目:
1、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张彬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陈日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