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药——玉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阴药——玉竹

性味归经

味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除烦,止渴。用于肺胃阴伤,虚劳发热,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应用

1.肺阴虚证。本品能养阴润肺而治燥咳。治阴虚肺燥之干咳少痰,常与北沙参、麦冬、川贝母等养阴润肺止咳药同用。

2.胃阴虚证。本品甘凉入胃,体润多汁,故能益胃生津止渴。治热病伤津渴,常与沙参、麦冬等养胃生津止渴药配伍,如《温病条辨》玉竹麦冬汤、益胃汤均以之配沙参、麦冬同用;治消渴,可与生地黄、天花粉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药同用。

此外,本品用于阴虚外感,有养阴不敛邪之优点。如《重订通俗伤寒论》治阴虚外感风热的加减葳蕤汤,即以之配伍薄荷、葱白淡豆豉等解表药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来源

为百合科多年生野生植物玉竹Plo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晾晒至外表有粘液渗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生于山野林下或石隙间,喜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并有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青海、台湾、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地。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

性状

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和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甜,有黏性,嚼之发黏。以条长、肉肥、色黄白、光泽柔润者为佳。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呈不规则厚片或段。外表皮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有时可见环节。切面角质样或显

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经方验方

1.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辨》

治秋燥伤胃阴。

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2.益胃汤《温病条辨》

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

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3.加减萎蕤汤《通俗伤寒论》

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

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4.葳蕤丸《圣济总录》

治眼生翳膜,疼痛昏涩,视物不明。

葳蕤车前子熟干地黄(焙)各120克升麻黄芩(去黑心)秦艽(去苗、土)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黄连(去须)独活(去芦头)地骨皮决明子(微炒)山栀子仁白槟榔(生,锉)各45克赤芍药芎藭各60克秦皮30克。上十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热水下,每日二次。

5.葳蕤散《太平圣惠方》

治眼赤湿痒急。

葳蕤秦皮(锉)甘菊花防风(去芦头)栀子仁甘草(炙微赤,锉)各30克黄连45克(去须)决明子45克。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至夜临卧时再服。

6.固根汤《辨证录》

少年时丧元阳,又加时眼,不守色戒,伤损大眦,眦孔不闭,风

寒透入其孔,内气即虚,外邪难杜,以致目痛后迎风流泪,至夜则目暗不明,一见灯光两目干涩。

葳蕤1两,当归5钱,白芍5钱,熟地1两,麦冬5钱,甘菊3钱,菖蒲3分,柴胡5分。水煎服。连服4剂,即不畏风,再服4剂,见风不流泪矣,再服10剂痊愈。

文献摘录

1.《本草备要》

萎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缓证,故臞仙以之服食,南阳用治风温,《千金》、《外台》亦间用之,未尝恃之为重剂也。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萎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若)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何益于病者之分毫哉。

2.《本草新编》

萎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并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萎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痛。盖人参得萎蕤而益力,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3.《本草经疏》

萎蕤,详味诸家所主,则知其性本醇良,气味和缓,故可长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斯药之能补益五脏,滋养气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夫血为阴而主驻颜,气为阳而主轻身。阴精不足,则发虚热;肾气不固,则见骨痿及腰脚痛;虚而火炎,则头痛不安,目痛眦烂泪出;虚而热壅,则烦闷消渴;上盛下虚,则茎中寒,甚则五劳七伤,精髓日枯,而成虚损之证矣。以一药而所主多途,为效良伙,非由滋益阴精,增长阳气,其能若是乎?迹其所长,殆亦黄精之类欤。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湿毒等证,皆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

4.《本草便读》

补脾润肺可填阴.有金玉威仪之象.散热搜风不碍补.具甘平润泽之功.(玉竹其根多节多须.如缨络下垂之状.而有威仪.故又一名葳蕤.色白微黄.味甘微苦.气平质润之品.培养脾肺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惟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