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前沿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前沿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项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研究和治疗,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准确、详细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信息。
本文将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前沿。
首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重要。
脑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创建高分辨率的脑部图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并识别病变区域,如肿瘤、血管阻塞等。
同时,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并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脑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其次,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心脏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诊断和治疗精确度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高分辨率图像,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心脏血流和心脏瓣膜情况。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并提供冠状动脉疾病的详细信息,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神经科学和心血管领域,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肿瘤学、骨科和内分泌学等领域也应用广泛。
在肿瘤学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肿瘤,评估其大小和生长速度,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进行监测。
在骨科领域,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骼疾病,如骨折、滑膜囊肿和软骨损伤等。
在内分泌学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定位肾上腺疾病、垂体瘤和卵巢疾病等内分泌腺体异常。
除了传统的医学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前沿还涉及到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种可以测量人体组织微观结构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对脑部白质疾病、脊髓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更早、更准确的诊断。
另外,心脏磁共振弹性成像则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评估心脏组织的弹性和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力求提高成像质量和获得更详细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MR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MR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MR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MR检查技术常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
首先,MR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MR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出血点或梗塞部位,从而尽快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其次,MR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也有独特优势。
通过MR检查,医生可以全面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心脏瓣膜的情况等,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此外,MR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查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和疾病,如关节炎、骨折等,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损伤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除了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MR技术还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功能。
首先,MR技术可以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通过反复进行MR检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治疗的进展情况,判断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MR技术还可以用于指导手术。
在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MR检查事先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还可以结合MR成像实时监测手术的进展,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MR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还有其他诸多优势。
相比于传统X射线等影像技术,MR技术无辐射、无创伤、无疼痛,安全性更高。
同时,MR技术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更好,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内部任何角落的细微结构,能够提供更全面、详细的医学信息。
因此,MR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临床中,患者通常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MR检查。
在接受检查前,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了解检查注意事项,避免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身体稳定,保证成像质量。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疗领域也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引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众多先进的医疗技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简称MRI)无疑是一项极具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诊断手段,为患者带来了更高的治疗效果。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外科手术具有极高的风险,因为人脑结构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导航。
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监测手术过程中脑组织的变化,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各个部位,为医生提供心脏病变的详细信息。
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发现早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等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同时,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评估心脏功能,指导心脏病的治疗。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侵犯范围,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放疗和化疗过程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避开正常组织,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然而,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时间较长,对患者有一定的噪音干扰,且对金属物品有强烈的排斥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排除患者体内的金属物品。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设备成本较高,检查费用相对较高,这也是其在我国普及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医学成像技术,它利用高强度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图像。
在医疗领域中,MRI技术尤其在脑部神经疾病的诊断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一、MRI技术简介MRI的实现原理基于原子核磁共振现象。
当样品(人体组织)置于强磁场中时,未对齐的原子核将开始发生自旋翻转,并发射出频率特定的无线电波。
这些发射的信号被接收,并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后,就能够生成一系列切片图像,呈现出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和结构。
MRI技术取得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此能够精确地显示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如头颅、脊髓、心脏、肝脏、肺和骨骼等。
MRI 同样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这使该技术成为临床医学的首选成像方式。
二、MRI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MRI成像技术目前在神经学、神经外科、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医学领域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MRI可以发现大量的脑部异常,例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
以下是MRI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1. 发现脑肿瘤MRI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脑部解剖图像,从而帮助医生发现脑肿瘤和其他异常。
MRI能够检测到很小的肿瘤并在早期发现。
这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机会,使治疗病人的效果更佳。
2. 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都可以通过MRI技术进行诊断,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氏病和帕金森病等。
MRI可以显示出脑白质病变、萎缩和其他与这些疾病有关的异常。
3. 评估脑出血和脑梗死MRI技术可以检测脑出血和脑梗死。
MRI能够显示出脑组织的细微变化,使医生能够更早地诊断出脑血管疾病,进而采取最佳的治疗措施。
4. 评估多发硬化症MRI对多发硬化症(MS)的帮助尤为重要。
整个疾病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MRI技术可以检测到炎症和其他活动的病变,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MRI的优势和局限MRI在诊断脑神经疾病方面具有许多显著优势。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w
.
c r ie r o r g
.
h t t p :/ n / c
.
z
g lc k f
.
COD
】
C
0 rre s DO n
—
de
n c e
,
tO :
c to r,
Y u M in g k u n D o P r o f e s s o r C h ie f
,
脓 肿 及 癫 痫 的 辅 助 诊 断 与 预 后 判 断价 值
w e
f S
e c o n a
g z h e n g H o s p it a l d M il it a r y
I U n iv P LA
2 0 0 00 3
,
b r a in t u
m o r a s
ll
a s
b r a in
a
bs
c e s s
a n
d
e
p ile p s y
n
M e d ic C h in
e
n a
:
s e
g ha i
2 00 00 3
,
叶伟
,
于 明琨 磁 共 振 波 谱 成 像 在 神 经 外 科 的应 用 [J ] 中 国 组 织 工 程 研 究 与 临 床 康 复
.
.
,
2009
,
1 3 (4
7 ): 2
1 725
—
ddy l 9 8 2 110 4 @
h / w 【t t p :/ w
e r i / S t u d y in g te r S d e g re e
-
c o m
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在神经外科领域,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神经外科专业的角度,详细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一、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基本应用神经外科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恢复或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医护人员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以及预测手术后的效果和潜在的风险。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包括CT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及电脑辅助导航系统等。
1.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可以帮助医生获得患者头颅内部结构的高清晰度成像技术。
CT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检查器和计算机将患者体内的组织、器官、血管和骨头等放大成图像。
在神经外科中,CT检查应用广泛,可精确定位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2. MRI检查MRI技术是通过磁共振现象获得患者体内组织、器官、血管和骨头等的高清晰度成像技术。
MRI技术是非侵入性的,与CT检查相比,其分辨率更高,对软组织的成像效果更好。
在神经外科中,MRI检查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神经磁共振成像和脑炎等。
3.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患者体内的代谢信息和结构形态信息。
PET-CT检查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诊断癌症和其他疾病。
在神经外科中,PET-CT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脑肿瘤、血管疾病和脱髓鞘疾病。
4. 电脑辅助导航系统电脑辅助导航系统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为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精确定位和导航提供了高级辅助手段。
这种系统可以使用患者的MRI图像和CT图像,将它们应用于患者的实时手术场景。
通过电脑辅助导航系统,神经外科手术精度得以大大提高,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得以降低。
二、医学影像技术在不同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1. 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期准备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期准备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学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在神经学领域中,医学影像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
那么,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呢?一、诊断神经病变的手段医学影像技术可以通过X光、CT、MRI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获取患者的神经系统影像。
在医生诊治神经病变患者的时候,通过观察影像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有无异常,对于一些像癫痫、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磁共振技术制图,就可以获得大脑的各个解剖部位的高分辨率图像,医生可以根据图片上的情况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
医生也可以利用磁共振技术进一步地区分出肿瘤的性质,来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定位手术的重要手段在神经学领域,神经外科手术一直是一种充满挑战性的手术。
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神经系统的具体情况,对于实施手术的定位和路径规划有关键性的作用。
在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操作的时候,医生需要在达到预定的位置后切开患者的头骨来进行手术,术前的侧面计划和术中图像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定位手术,还能够更方便医生的操作。
三、脑部活动的研究工具脑部是人类领思考、意识与行动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
随着神经科学日趋成熟,人们越来越关注脑部活动与各种行为之间的关系。
神经影像技术用于研究脑部功能活动成为研究人员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神经影像技术刚刚普及的时候,科学家们在观察神经影像时,只能够获得一些脑部区域的激活区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科学家们通过影像分析,已经可以更加直观和准确地了解脑部的电位和血氧等参数,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为深入地了解人的信息加工、认知、情绪等。
四、神经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到神经系统发育和受损后的不同状态,进而发现神经系统病变的病理特征。
通过磁共振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大量的神经病理学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神经退行性变和神经变性疾病。
MRS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 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中,Cho/Cr比值显示增高。
1H MRS测定的代谢物及其临床含义
乳酸(Lac)
➢ 位于1.32ppm,由两个共振峰组成,称为 双重线;
➢ 正常情况下,细胞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 检测不到Lac峰,或只检测到微量;
➢ 此峰出现说明细胞内有氧呼吸被抑制,糖 酵解过程加强;
➢ 此峰多见于坏死脑肿瘤中,其出现提示坏死 的存在;
1H MRS测定的代谢物及其临床含义
肌醇(mI)
➢ 位于3.56 ppm ➢ 此代谢物被认为是激素敏感性神经受体的
代谢物,可能是葡萄糖醛酸的前体; ➢ mI含量的升高与病灶内(尤其是慢性病灶
内)的胶质增生有关; ➢ 有研究认为,在低高级星形细胞瘤中,此
MRS 的物理基础
对于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核,即同种 元素的同位素,如氢原子核的三种同位素 (氕,氘和氚),即使它们是在理想均匀 的磁场中,进行精确地测量,其共振频率 也不完全相同,而是在一个较窄的频率范 围内。
这种差异是由于原子核处于不同的化合物 中,受到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影响所致。
MRS 的物理基础
➢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一大峰,位 于2.02-2.05ppm;
➢ 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维持细胞内阳离 子浓度以及钾、钠、钙等阳离子通过细 胞和维持神经膜的兴奋性有关;
➢ 仅存在于神经元内,而不会出现于胶质 细胞,是神经元密度和生存的标志;
➢ 含量多少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况,降低 的程度反映了其受损的大小。
颅内常见临床疾病的1H MRS表现
Moller2Hartmann 等 对176 例颅内占位 患者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特点, 而且发现在髓母细胞瘤中,Cho 峰值最 高,Cr 显著降低,几乎消失。而转移瘤的 脂质峰值最高,以此与原发瘤鉴别。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新型导航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新型导航技术引言: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导航技术被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新型导航技术,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影像引导技术1. CT/MRI引导: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是快速、无创且精确的影像检查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CT/MRI图像来确定病变位置、大小和形态,从而制定手术方案。
同时,这些影像还可以被导入到手术室内,供医生实时观看,以确保手术精度。
2. 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了CT/MRI等影像数据与计算机模拟,将人体解剖结构呈现为立体图像,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更直观、精确的信息。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独特的解剖结构制定手术路径和操作步骤,大大减少手术风险。
二、神经功能监测技术1. 脑电图(EEG)监测:脑电图监测是通过记录脑电信号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脑电图监测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脑电活动以及脑功能变化,从而调整手术策略和保护健康组织。
2. 皮质刺激/定位:皮质刺激/定位技术利用微电极直接刺激或记录患者大脑皮层上的电活动。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确定大脑功能区域位置,避免损伤到关键神经结构。
同时,它还可以被用于定位病灶,并进行治疗评估。
三、立体定向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计算机导航系统实现高精度和安全操作。
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穿颅长针穿刺、吸引硬膜下血肿和深部脑结构植入物等操作。
立体定向技术结合了电磁定位、光学测距和显微镜图像分析等方法,不仅提高了手术精度,还减少了患者的创伤。
四、生物标记技术生物标记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的荧光标记剂或放射性同位素来帮助医生精确定位病灶位置。
例如,荧光染料可以注射到血管内,以提高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血管分布的认识;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标记肿瘤细胞或其他特定组织,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更好地辨别健康组织和肿瘤组织。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论文
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89-01mri由于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对比、精确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任意平面三维成像能力、对流动及温度的敏感性、脑功能成像和无电离辐射等优势,成为影像导引手术的首选。
开放式mri的出现,使术中“实时”(real-time)成像成为可能。
经过多年努力,mris是目前唯一将1.5t或3.0t超高场强超导磁体利用空中轨道专利技术在手术室内自由移动的系统。
并以imri为中心,集成建立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
第三代imri的共同特点是无需移动患者,就可进行术中实时成像,引导医生从任意角度实施手术操作,将微侵袭神经外科引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1. imri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尤其是脑胶质瘤、垂体瘤、功能神经外科以及脑内定向穿刺活检手术。
另外在脑膜瘤、转移瘤、血管畸形和小儿病例中,imri导航也得到了应用。
imri具有下列优点:⑴为神经导航提供实时影像,纠正脑组织变形和脑移位误差,提升导航定位精度。
⑵提高肿瘤切除率及防止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损伤。
schwatrz等指出当神经外科医生视觉判断脑胶质瘤已全切时,仍有33-67%的病例有肿瘤残余。
即使应用常规神经导航,也有近1/3病例发生肿瘤残留。
切除程度是胶质瘤最主要的预后相关因素之一。
术中最大限度减少瘤负荷,不仅有利于后续规范化综合治疗,而且能延长肿瘤无进展期与生存时间。
对于高级别或低级别脑胶质瘤,imri实时影像可定量手术切除范围,其远期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
⑶为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和植入等手术提供实时引导和精确定位。
liu等在30多例患者丘脑或苍白球内植人神经刺激器以抑制运动性震颤。
imri准确显示立体定向仪操作轨迹和植人刺激电极位置,所有刺激电极均精确达靶点,仅给予一个低刺激电压就能有效治疗震颤。
imri使得穿刺靶点从“看不见”变成“看得见”,由此提高脑部病变活检的成功率。
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神经影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神经影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神经影像(fMRI)技术是现代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图像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
fMRI则是一种利用MRI来分析人脑活动的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MRI和fMRI技术在医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MRI技术是通过感知组织中的水分子来生成图像的。
当人体放置在强磁场中时,水分子的原子核会被磁化。
接着,一种称为“无线电波脉冲”的短脉冲将被引入到人体中,这会导致大量的原子核跳跃并释放掉能量。
一些电子设备会记录这些信号,并将它们转化成图像。
MRI技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成像工具,可以用来检测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如骨骼、肌肉、软骨、脑组织等。
MRI技术的分辨率非常高,可以检测出微小的异常组织和细小的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fMRI技术使得神经学家可以使用MRI来研究大脑的活动情况。
fMRI技术利用血液中的氧气来检测脑活动。
当大脑的某个区域活动时,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因此该区域周围的血流量会增加。
fMRI技术利用这种现象来检测脑区的活动情况。
通过比较在某种任务或刺激下,不同时间点的fMRI图像之间的差异,可以确定哪些大脑区域在该任务或刺激下发生了变化。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fMRI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神经学家们明确哪些大脑区域参与了特定的思维和行为任务中,这对于我们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转化为行为至关重要。
例如,fMRI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记忆、注意力、情感感知、运动控制和空间认知等方面。
另外,fMRI还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等,这些疾病与部分大脑区域的活动方式有关。
在临床医学中,MRI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MRI扫描,医生可以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检查人体各个部位的器官和组织。
例如,在检查疑似肿瘤的病人时,MRI扫描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精确、非侵入性的图像,还可以指导手术,优化手术策略。
下面将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等。
传统的CT、X线等检查手段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极低。
而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显示脑血管结构及其内部病变,从而有助于提高这些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磁共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由于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功能损伤而导致的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亨廷顿病等。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中可以提供大量信息,包括脑结构、灰质和白质成分、局部脑容积等,从而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类型、大小、位置和进展情况。
同时,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脑肿瘤是一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十分困难。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精确定位肿瘤位置和大小,并提供肿瘤的形态、结构、强度、位置关系、分化程度等详细信息,从而可以为手术指导、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四、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以微创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治疗。
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引导导管的定位、插入和操作,可以让医生在治疗时准确地掌握病变部位,切断运输异常的血管,以达到治疗效果。
五、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在非侵入性情况下获取脑部活动区域的影像信息,在神经精神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评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评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脑部功能定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脑部功能的定位以及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
本文将深入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并对其评估进行综合分析。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影像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人体施加强大的磁场,激发人体组织中的原子核共振,并通过测量所产生的共振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最终形成一个高分辨率的图像。
相较于传统的X射线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优势,不仅能够对软组织有较好的显示效果,而且无辐射、无损伤。
在脑部功能定位中,MR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期定位工作。
传统的脑部功能定位方法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的分析以及电生理学的技术,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MRI技术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
磁共振成像技术提供了高对比度、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准确显示出大脑的解剖结构,以及特定区域的功能情况。
通过与电生理学技术相结合,医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手术切除区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对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脑不同区域的MRI活动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脑功能的局部化和网络化,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脑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组织。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比如,在癫痫病患者中,通过对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异常神经活动的源头,进一步指导手术的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功能定位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MRI对于神经信号的检测和分析需要高度复杂的计算和算法支持,这对于医学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尚未完全普及,因此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应用比较有限。
精神病学中的脑神经成像技术
精神病学中的脑神经成像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日益受益于各种高精度技术的发展。
脑神经成像技术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一种研究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
本文将着重介绍其中和精神病学相关的应用。
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成像方法,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氧水平变化,实现对脑神经活动的精确定位。
使用fMRI可以监测特定的大脑区域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跃情况。
因此,该技术常常被用于研究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研究抑郁症患者时,fMRI可以揭示出抑郁症患者的脑部活动存在一定特点。
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执行情绪任务时,前额叶皮层(PFC)的神经活动会下降,延迟兴奋反应,而扣带回区(ACC)的神经活动则会上升。
因此,这些机能性改变被认为是与抑郁症的症状产生有关的。
二、脑电图技术脑电图(EEG)技术是无创性的脑神经成像技术,通过附加到头皮上的电极来记录脑部神经元的电活动。
该技术可以解析出不同频率的电子波形,而这些波形与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EEG技术可以被用于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相关症状。
例如,研究表明,患有特别类型的癫痫的患者具有特定的脑电波形,这些波形是由于脆弱的神经元导致的不同程度的不协调活动所形成的。
因此,利用EEG技术进行脑波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地识别出患有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例如癫痫、失禁症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等。
三、磁共振结构成像技术磁共振结构成像技术(MRI)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关人脑的各种结构信息,例如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大小、皮质厚度、脑白质连接性和其他微观结构。
使用MRI技术,研究人员通常将精准的3D图像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以寻找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结构差异。
例如,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时,MRI技术可以揭示出患者脑部结构的明显异常。
数项研究已经确定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各个区域发生变化,例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等,这些变化通常与患者的症状有关。
磁共振成像在医学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医学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生成详细的身体内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并提供治疗方案。
以下是磁共振成像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神经学领域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炎、帕金森病等。
通过MRI扫描,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大脑结构、功能活动以及血流情况,进而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二、肿瘤检测和定位磁共振成像对于肿瘤的检测和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通过MRI扫描,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受损情况。
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的进展以及术后随访都非常重要。
三、心血管疾病的评估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解剖图像,帮助医生准确测量心脏的大小、形状和功能。
此外,MRI还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心肌炎症以及心肌纤维化等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四、关节疾病的诊断对于关节疾病的诊断,磁共振成像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检测。
通过MRI扫描,医生可以观察到关节软骨、韧带和滑囊等结构的损伤情况,帮助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妇科和产科方面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妇科和产科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诊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
对于孕妇而言,MRI扫描可以检测胎儿发育情况,评估子宫内胎儿的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磁共振成像在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覆盖了神经学、肿瘤学、心血管学、骨科、妇科和产科等多个领域。
它以其高分辨率的图像质量和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工具,使得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更加精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磁共振成像将在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
神经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神经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成像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神经成像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技术,能够通过扫描人脑来观察人脑的各种功能和结构,对于理解人脑的生理、病理过程,以及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就神经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神经成像技术神经成像技术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成像技术,它能够通过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创建人体的细节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人脑的详细结构信息,如灰白质分布、脑回和脑沟等,而且可以帮助观察神经系统中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网络的分布和连通情况。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可以产生三维人体图像的成像技术。
相对于MRI,CT可以更清楚地显示人脑的骨骼结构和脑室系统,特别是对于检测颅内出血、脑肿瘤等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
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ET是一种可以测量人体代谢活动的成像技术,它是通过注射放射性物质并检测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而产生的图像。
因此,PET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的代谢过程,例如血流量、葡萄糖代谢等情况。
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MRI属于MRI的一种分支,能够测量脑部特定区域的血氧水平来反映神经活动。
当一个人做某个任务时,脑部会聚集氧气和血液进入该区域,导致氧气水平的改变,从而可以根据人脑内的代谢活动来显示不同区域的功能性定位。
fMR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了改变神经科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5.脑电图(EEG)EEG是一种诊断和诊断监测神经疾病的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脑部的电活动来观察脑部功能和病理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在很早的阶段对精神病、癫痫等神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神经成像技术临床应用1.神经心理学研究神经成像技术的使用在不同的神经心理疾病的研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神经外科患者术中磁共振检查技术
神经外科患者术中磁共振检查技术【概述】自从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和无框架的神经导航技术发明以后,神经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
但是,这些技术都尚存不足,由于系统误差、注册及图像变形等均可引起一定的误差;此外,它们都只是依据术前的影像资料,而不能提供术中实时的图像,而在开颅及打开硬脑膜后脑移位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脑脊液丢失、肿瘤切除等更会加重移位和变形,因此传统导航虽然提高了手术精度,尤其在手术切口、骨瓣设计及颅底手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脑移位等误差却限制了其使用。
术中磁共振(iMRI)既可提供实时更新清晰、精确的图像,又无放射线之弊,而且还可整合功能磁共振(fMRI)、磁共振张量成像(DTI)、弥散加权磁共振(DW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等,以帮助外科医师最大限度地保护重要结构并减少对功能区的损伤。
【适应证】1.脑移位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重力、脑脊液丢失、脑水肿、脑组织或肿瘤切除、使用脑压板等因素的作用,脑组织将发生移位,在绝大多数开颅手术中脑移位可达到或超过1cm。
以往的神经导航图像均来自于术前MRI或CT等,而术中脑移位发生,加上导航本身的误差使得这种导航的精确度大为降低,很多学者设计了多种方案以期纠正脑移位引起的误差,但至今均未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
iMRI利用术中扫描更新图像,重新注册,图像质量与术前图像几乎无差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导航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2.胶质瘤切除术胶质瘤的治疗原则是在保证患者神经功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高级别胶质瘤辅以放、化疗。
Nimsky等认为iMRI的使用显著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3.经鼻蝶手术iMRI为医生提供了立体实时监测,对垂体腺瘤,特别是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经鼻蝶手术有很大帮助高场强iMRI对鞍上、鞍旁、鞍内肿瘤显像清楚,甚至海绵窦结构也能清楚显示,另外,iMRI可超早期发现肿瘤残留,有助于尽早进行术后治疗计划,如观察、放疗或开颅治疗。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区定位中的精确度评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区定位中的精确度评估引言:脑功能区定位是神经外科手术前不可或缺的步骤,决定着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无创、高解析度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脑功能区定位中。
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区定位中的精确度,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优势: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频率波进行成像,可以产生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图像。
相比于其他成像技术,MRI具有以下优势:1. 非侵入性:MRI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避免了患者对辐射的暴露。
2. 清晰显示软组织:MRI在显示脑组织和血管方面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清晰显示出解剖细节。
3. 多参数成像:MRI可以通过不同序列产生T1加权、T2加权、弥散加权、灌注加权等多种不同对比度的图像,为脑功能区定位提供多方面信息。
4. 无辐射伤害:相比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成像技术,MRI无辐射伤害,可重复操作,非常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区定位中的应用:1. 结构图像:MRI通常使用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来获取脑的结构信息,用于定位脑功能区的位置。
2. 功能连接图: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通过检测不同脑区之间的共同激活模式,揭示脑功能连通网络,有助于确定脑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成像(DTI)可测量脑内白质纤维束的疏松程度和方向性,从而帮助确定功能区周围的神经纤维。
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功能区定位中的精确度评估方法:1. 对照试验:将MRI图像与其他脑功能定位技术(如电生理技术)进行比较,评估MRI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重复性研究:通过多次扫描同一患者,并进行图像重叠分析,评估MRI的重复性。
3. 与手术结果对比:与神经外科手术后脑功能区定位结果进行对比,评估MRI的定位准确性。
4. 多中心研究:在多个医疗中心进行MRI脑功能区定位的对比研究,评估MRI技术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降
加快
高高
等
低低
等 接近脑脊 液
软化
加快
低
超急性脑梗死
T1 DWI
T2 ADC
FLAIR
胼胝体急性期脑梗死
急性脑梗塞死
(2)颅内囊性病变鉴别
病变 脑脓肿 表皮样囊肿 肿瘤坏死,脑囊虫,蛛 网膜囊肿,胶样囊肿, 血管网织细胞瘤 DWI 高信号, 高于脑实质 ADC 低 正常或升高
高信号, 高于脑实质
常见化合物
NAA:代表正常成熟神经元,肿瘤内无NAA Glu:神经元死亡的标志物 肌酸Cr:正常时变化甚小 胆碱Cho:参与细胞膜合成,细胞降解 Lac:1.33及4.1ppm,无氧酵解,正常人乳酸水平很低, 氢质子波谱检测不到。 Lip:0.8-1.3ppm,髓鞘坏死与中断
Glx
常见代谢产物氢质子波谱共振峰
NAA波(N-乙酰天门冬氨酸):波峰在2.0ppm,仅存 在于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的线粒体产生,是神经元密 度和活力的标志。NAA波是评价脑病变最重要的波峰。 所有能够导致神经元损伤和丢失的病变都可以表现 NAA波降低和NAA/Cr比值降低,包括脑肿瘤、脑梗 死、脑炎等。
颅内巨大动脉瘤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医生已经不仅仅关注
于疾病的明确诊断,更注重于病变的质地(软、硬、韧) ,血流灌注,代谢水平,受体密度,与周围神经、血管、 白质纤维束、颅骨的关系,以及浸润病变的明确边界。
听神经瘤:术前评估面听神经与肿瘤的位置关系。
FDG
MET 放射性损伤
肿瘤复发
几个问题
6.肿瘤放射性坏死在磁共振强化上显示不均匀强化,但是
在灌注成像上显示灌注不足? 7.局部炎症与低级别胶质瘤如何鉴别?血管源性水肿和细
胞毒性水肿,
8.PWI在评估肿瘤血运方面比磁共振强化更有优势? 9.脑膜瘤在T2加权图像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且与瘤病
理类型有关,如纤维型多为低信号,内皮型多为高信号。
位上的诊断较常规 CT和MR更有优势, 它能发现轻中度脑 外伤所致白质完整 性细微结构的改变, 表现为外伤区域弥 散各向异性较对侧 正常区域明显降低。
3 脑灌注成像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反映灌注状态的成像 称为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脑灌注成像包括脑CT灌注成像和脑MR灌注成像。
3.2 PWI临床应用
(1)评价脑缺血 评价脑缺血的状态,还可以动态反映 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还可 以显示缺血半暗带。 (2)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区分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提供肿瘤 良恶性的信息;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 信息;用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 别;指导脑组织穿刺活检的位置。
Cho波(胆碱):波峰在3.2ppm,波谱检测到的不是固 定在细胞膜内的胆碱,而是膜转换过程中的水溶性成 分,主要是可溶解的胆碱化合物如磷酸甘油胆碱、磷 脂酰胆碱和磷酸胆碱,反映脑内总的胆碱含量。胆碱 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降解,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 并且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前体。Cho波增高说明细 胞膜更新加快、细胞密度大,通常为肿瘤细胞增殖所 致。
符合脑梗死病理改变
FDG
MET
磁共振检查的几种常用技术
T1加权成像(T1WI)
T2加权成像(T2WI) 水抑制成像(FLAIR)
脂肪抑制成像
对比剂加强成像 血管成像
水抑制技术FLAIR相:特征是选择长的T1值
(2000ms),使脑脊液信号被抑制,使含结合水的病 灶显示更为清晰,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较大;而 脂肪抑制技术对脂肪瘤、胆脂瘤等含脂肪组织的疾 病的定性诊断帮助较大,可使含脂肪成分的病变信 号降低。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21世纪以来,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神
经外科疾病的诊治范围,更提高了某些疾病的明确诊 断率。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已成为神经外科专业疾病诊疗过
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通过上述影像我们可能不能确诊是什 么疾病,但是我们能排除是那些疾病?
CNS Lymphoma
肿瘤细胞以血管为中心呈“袖套”状生长,血管壁受侵蚀,血脑屏障破坏 ;肿瘤血管无明显的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血管生成,是一种乏血管肿 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与血脑屏障破坏, 对比剂渗到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隙中,引起病变组织强化有关。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a, b) Axial contrastenhanced T1, (c, d) DWI, and (e, f) ADC images demonstrate a heterogeneous tumor involving the right temporal lobe and insular region. There is restricted diffusion in the nodular enhancing focus (black arrows) suggesting high cellularit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grade tumors. There is elevated diffusion in the cystic component (white arrows)
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DWI信号
疾病
可恢复性脑缺血 (变性) 急性和亚急性期脑 梗死(
ADC ↓
↓
脑脓肿 无坏死的转移瘤
脑挫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胶质母细胞瘤、淋 巴瘤、脑膜瘤
↑
↑ ↑
↑
↑ ↑
↓
↓ ↓
疾病
表皮样囊肿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T2 ↑ ↑ ↑ ↑ ↑ ↑ ↑ ↑ ↑
DWI ↑ ↑ ↑ ↑ ↓ ↓ ↓ ↓ ↓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从FLAIR相看水肿的范围比T2 相更广泛
磁共振检查的几种新技术
1 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2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3 脑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ADC值指什么呢?
ADC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弥散系数
1 用于评估弥散结果 2 反映的是弥散敏感程度
1.2 弥散加权成像的神经外科应用
(1)脑梗死 (2)颅内囊性病变鉴别 (3)脑肿瘤的鉴别 (4)分析病变周围的水肿
(1)脑梗死
时间 超急性期 (<6h) 急性期 (6h-3d) 亚急性期 (3d-3w) 慢性期 (3w-3m) 原因 细胞毒性 水肿 细胞毒性 水肿 血管源性 水肿 弥散速度 下降 DWI 高 ADC 低 常规MR 正常 T1稍低 T2稍高 T1低 T2高 T1更低 T2更高
Lac波(乳酸):波峰在1.3ppm,包含两个明显 的共振峰,称为“双尖波”,在较短TE时表现 为倒置双峰,在较长TE时表现为正向双峰。乳 酸为无氧代谢产物,正常人乳酸水平很低,氢 质子波谱检测不到。 Cr波(肌酸):波峰在3.0ppm,包括肌酸Cr、磷 酸肌酸PCr以及较低水平的氨基丁酸GABA。肌 酸存在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在脑细胞内通 过贮存高能磷酸键在ATP和ADP之间充当缓冲 剂,在低代谢状态时升高而在高代谢状态下降 低。在同一个体脑内不同代谢条件下,Cr+PCr 的总量恒定,即信号较稳定,故常用来作参考 比值。脑肿瘤时,因为肿瘤对能量代谢需求高 可导致Cr降低。
4 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几个问题
1.磁共振强化是血脑屏障破坏后强化还是肿瘤微血管的强
化? 2.DWI(弥散加权成像)研究自由水分子的弥散效应,主 要受哪些因素影响?细胞密度,周围间质的浓度?细胞水 肿对弥散的影响? 3.MRS(磁共振波谱分析)能告诉我们什么?细胞异常分裂程 度、细胞坏死、细胞来源、肿瘤边界… 4.PWI(磁共振灌注成像)用于评价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 和磁共振强化的应用意义有什么区别? 5.哪种磁共振检查有利于辨别肿瘤的软硬?哪种磁共振有 利于明确肿瘤的血供?哪种检查有利于明确胶质瘤边界?
女性,41岁,左颞顶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 )切除术后、放疗后3 年和5年,近期出现语言、感觉和右侧肢体运动障碍,MRI左额、颞、顶片 状不规则异常信号,强度不均。肿瘤复发时FDG、MET显像,呈高摄取,浓 聚程度常明显高于皮质
男性,39岁 间断性头痛1周 CT示右额低密度影,MR软 脑膜强化
Meningioma
mri
T2
Contrasted T1
Perfusion-Weighted
脑梗死
低级别胶质瘤
4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S)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是目前唯一无创伤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 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分子水平反映组 织代谢的情况。
垂体瘤血运丰富,质地较韧的影像表现?
1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是指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布朗运动),即高浓度区分
子向低浓度区的扩散分布。但即使没有浓度梯度,水分子 的扩散运动仍然存在,称为水分子的自由扩散。人体内水 分子的自由扩散包括细胞外、细胞内和细胞之间水分子的 运动,在梯度场下水分子扩散的存在会导致磁矩的改变, 使磁共振信号强度降低,其中细胞外水分子运动对信号的 改变起主导作用。 MR是目前能够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扩散 测量和成像的唯一方法。
低信号, 低于脑实质
高
Normally water protons have the ability to diffuse extracellularly and loose signal. High intensity on DWI indicates restriction of the ability of water protons to diffuse extracellularly. Restricted diffusion is seen in abscesses, epidermoid cysts and acute infarction (due to cytotoxic edema). In cerebral abscesses the diffusion is probably restricted due to the viscosity of pus, resulting in a high signal on DWI. In most tumors there is no restricted diffusion - even in necrotic or cystic components. This results in a normal, low signal on D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