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区块储层分类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区块储层分类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的地质特征、测井解释资料和岩心测试资料,评价了储层的岩性及物性;从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三个方面,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得出各类储层的平面分布情况。

【关键词】岩性物性综合分类评价

1 区域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发现的重点地区。有资料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总资源量为111200亿方,超过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20%,主要分布于伊陕斜坡。截至2003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2329亿方,资源探明程度11.09%,表明该盆地北部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

2 储层评价2.1 岩性特征

根据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盒1段储层中石英含量在39%~85%,平均67.05%,岩屑含量在15%~58%,平均29.04%,长石含量在0%~10%,平均含量为3.87%。盒1段岩石以岩屑砂岩为主,占90.20%,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分别占7.84%和1.96%。

薄片资料显示,储层的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其次为岩屑组分,偶见少量长石颗粒,长石颗粒平均含量不超过4%。从岩石结构特征的统计上看,碎屑胶结类型有孔隙式、再生-孔隙式、接触式和薄膜-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与薄膜-孔隙式胶结所占比例很小,岩石的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粒间多以点-线式接触为主。

2.2 物性特征

根据岩心物性分析资料统计可得:

孔隙度分布范围为0.20~16.50%,平均值为7.61%,主要分布在2.60~11.60%之间。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0~4.14×10-3μm2,平均值为0.37×10-3μm2;主要分布在0.02~0.65×10-3μm2之间。

2.3 单因素评价

单因素评价方法为,按累计频率在25%与75%位置的存储系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类。

2.3.1?存储系数评价法

存储系数(hφ)是定量评价储层储集能力的常用指标。根据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存储系数与储层的存储能力呈正相关。用存储系数进行储层评价,可有效地划出有利油气富集区。按存储系数分类:

盒12段:存储系数>0.9,为A类:最好的储层;存储系数在0.32到0.9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存储系数<0.32,为C类:较差的储层。盒11段:

存储系数>0.95,为A类:最好的储层;

存储系数在0.32到0.95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存储系数<0.32,为C类:较差的储层。2.3.2?地层系数评价法

地层系数(Kh)是定量评价储层生产能力的常用指标。由达西公式,地层系数与油井的单井产量呈正相关,用地层系数进行储层评价,可有效地划出油气相对高产区。按地层系数分类:

盒12储层:

地层系数>7.1,为A类:最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在1.3到7.1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1.3,为C类:较差的储层。

盒11储层:

地层系数>6.6,为A类:最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在1.8到6.6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地层系数<1.8,为C类:较差的储层。2.3.3?流动单元分析法

储层流动单元是指在相似的沉积条件下,横向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孔、渗特征的储集带,是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流动单元的研究与划分对于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为流动带指数(FZI)分析法。根据理论计算,流动带指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1,为标准化孔隙度。

从上式可以看出,流动带指数(FZI)是把储层结构、矿物地质特征、孔喉特征结合起来判定孔隙几何相的一个综合参数,用于描述油藏的非均质特征。流

动带指数(FZI)越大,储层性质越好。按流动带指数分类:

盒12段:流动带指数>0.674,为A类:最好的储层;流动带指数在0.5805到0.674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流动带指数<0.5805,为C类:较差的储层。盒11段:流动带指数>0.910,为A类:最好的储层;流动带指数在0.621到0.910之间,为B类:相对较好的储层;

流动带指数<0.621,为C类:较差的储层。

2.4 储层综合评价

上文分别应用存储系数、地层系数以及流动带指数进行了定量储层评价。本次储层综合评价是在存储系数、地层系数以及流动带指数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把本区储层按好、中、差划分为三类:

Ⅰ类储层:主要指三个指标均属于A类的储层,或仅有一个指数属于B类。这类储层物性较好,砂体相对较厚,通常孔隙度大于13%,渗透率大于0.7×10-3μm2。Ⅰ类储层是研究区内最好的储层,分布较少,主要在河道中央部分。

Ⅱ类储层:指三个指标中有一项指标属于A类两个指标属于B类,或三个指标都属于B类,或两个指标属于A类而另一个指标属于C类的,这类储层孔隙度一般在5~13%之间,渗透率在0.35~0.7×10-3μm2之间。Ⅱ类储层具有中等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研究区的主要储层类型,从平面上看主要位于河道上、河道边缘,砂体较发育的部位。

Ⅲ类储层:主要指三个指标有多个属于C类的储层,或当一个指标为C类而其他两项不全为A类,储渗性能较差。Ⅲ类储层通常位于砂岩厚度小于4m的薄砂体中。

参考文献

[1] 姜汉桥,姚军,姜瑞忠.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岩,张哨楠,等.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山西组—石盒子组储层分类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111-114

[3] 刘研言,毕银旗,樊瑞.新安边区延9、延10储层分类评价研究[J].辽宁化工,2011,40(9):982-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