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题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①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②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③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研究法4阐述心理学科德性质及主要依据A性质: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B依据:1从心理的主体来看,诚然,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或社会历史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一种活动着的自然实体”2从心理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4从心理过程来看,作为人得反映过程本身的研究多半是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意识是社会产物5简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2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6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7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8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9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联系: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③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
2.区别: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②感觉是单一分析其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感觉,有各自不同的分析器。
而知觉往往是多种分析器时或相续活动的结果。
③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10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和区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
区别是: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有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的综合活动。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大全
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P7)答: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试论述教师威信对学生发展与教育效果的影响。
(P13)答:(1)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名片效应:“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
(3) “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
(4) 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反之亦然。
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好感,但是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
启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答:(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P17)(1)尝试式教学—(1)由于教师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只是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教师由于不能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常规,只知道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导致教学效果是少、慢、差、费时,学生学习负担重。
(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必背简答题41题含答案.docx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必背简答题41题含答案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答:区别:(1)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更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2)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性格的可塑性较大,变化较快。
(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4)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性格表现的范围广泛。
联系:(1)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性格对气质也有明显影响。
(3)相同的气质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
2.简述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答:⑴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人在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学生兴趣的培养答:(劫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5)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6)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4,简述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答:区别:(1)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2)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
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联系:(1)一般能力是各种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同时在各种活动中,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答: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1)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知识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和经验的结晶。
技能是人们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而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顺利完成获得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技能增加较快,二能力发展缓慢。
(2)二者互相依赖。
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能力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6,能力的培养答:(1)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2)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3)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7.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答:智力结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教学心理学呈现出的新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与教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
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里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考察。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过程,到要做到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从实际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学实际中的问题。
4.桑代克的教育心里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本性及其组成,并探讨了学习能力。
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论述了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是教育心理学论的核心。
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差异性。
6.性格差异的教学差异: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7.心里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8.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的矛盾。
9.青年初期心里发展的不平衡:心里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
求知欲与识别力的矛盾。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必背简答题40题含答案
精编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必背简答题40题含答案1. 举例说明注意和意识的关系答: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例如,把人脑比喻成一台电视机的话,意识是它所包含的全部节目内容,而注意就是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的过程,它决定着意识反映的哪些内容在电视屏幕上出现。
(简言之,意识是内容,注意是选择这个内容的动作)(2)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2. 简述注意的功能答:(1)选择的功能(2)跟踪和保持的功能(3)调节和控制的功能3.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答:(1)刺激物的特点(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与变化、新异性。
(2)人自身的状态(主观原因)人的直接兴趣、需要、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和经验。
4.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答:(1)明确目的和任务(2)组织有关活动(3)激发间接兴趣(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5. 什么是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答: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1)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2)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有关(3)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4)与已有的习惯有关6. 简述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答:(1)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注意的积极品质。
(2)注意的分散是由于某些刺激的干扰,不自觉地把注意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活动上,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7.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答:(1)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2)联系:①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的初级(感性)阶段;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超全面)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成败归因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9,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25,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38,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 和决策. 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 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简答题集锦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1、启发教育裎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荼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心理学高频简答题
教育综合心理学高频简答题1.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选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强查货主)(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记忆技巧:突袭参选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等。
记忆技巧:母鸡指路很骄傲3.记忆的品质有哪些(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技巧:准备吃米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记忆技巧:程序要义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记忆技巧:副经理主管多组6.如何有效组织复习(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记忆技巧:室内约会方法多样7.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3)想象力训练(4)引导学生积极幻想记忆技巧:换表之恋8.简述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2)思维的深刻性;(3)思维的敏捷性;(4)思维的灵活性;(5)思维的独立性;(6)思维的批判性。
记忆技巧:光身肚皮灵敏9.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①强烈的刺激;②新异的刺激;③变化的刺激;④对比的刺激;⑤起指示作用的刺激(2)人的主观状态①需要和兴趣;②情绪状态;③主体的知识经验记忆技巧:一指在墙上比划,要知情10.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2)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排除内外干扰。
心理学之简答题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
汇总 | 教育综合《心理学》常考经典题之简答题目录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2)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 (2)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2)5、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3)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3)7、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4)8、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4)9、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4)10、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4)11、简述如何进行复习 (5)12、简述识记的规律 (5)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5)14、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6)15、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6)16、简述思维的品质 (6)17、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 (7)18、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7)19、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7)20、影响注意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7)21、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8)22、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8)23、简述抑制过程的分析 (8)24、简述的意志品质有哪些 (8)25、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8)26、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8)27、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9)28、简述思维的品质 (9)29、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 (9)30、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10)31、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10)32、影响注意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10)33、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10)34、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11)35、简述抑制过程的分析 (11)36、简述的意志品质有哪些 (11)37、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11)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对把心里现象看做是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2.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
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
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3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从形式上看,它包括三种成分。
1)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生理的我。
心理的我。
社会的我。
3)从自我观念上看可分为,现实的我。
投射的我。
理想的我。
4.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5.健康人格的建构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也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6.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7.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8.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9.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总结注意:一个★代表到目前为止考过一次1、★★★★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2、★★★★★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3)准低耗性标(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3、★★★★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要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4、★★★教学的心理功能:(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
(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5、★★★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有:(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6、★★★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分别如下:(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
7、★★★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8、★★★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加涅的观点:1)教学就是要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教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9、★★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布鲁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语言行为)10、★★★★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第一章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冯特:构造主义詹姆士:机能主义华生:行为主义韦特海默:格式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人格心理。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7.意志过程:自觉的确定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8.人格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9.心理学研究的任务:①理论任务: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为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学具有丰富和充实教育理论的任务。
②实践任务:a.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b.运用心理学原理和各种心理技术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想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c.心理学实践的总目标是为实现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师范高校研究心理学的任务: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服务、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10.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原则11.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②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章意识和注意一、名词解释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
具体地说,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自身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存在。
意识的觉知性:是人类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是指人对内外信息的了解。
非意识:人体有些活动是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但这些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处于非意识状态。
(对环境事物无感知的状态)前意识:处于意识水平的资料是储存在记忆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取出来。
无意识:处于无意识的经验比处于前意识水平的经验更难被人觉知,但它会对人的心理过程产生影响,指意识以外进行的心理活动,如睡眠时的梦,自动化的技能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及学习规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常常考察认知心理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注意力是指对某一刺激或任务的集中程度。
教育心理学常考察注意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同年龄段人的注意力特点、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及提高注意力的方法等方面。
2.记忆与遗忘记忆是指信息在脑内被存储和保持的过程,遗忘则是信息在一段时间后被丢失或忘记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考试经常考察记忆技巧、成功记忆的因素、遗忘规律以及各种影响记忆力的因素等方面。
3.思维思维是指人们用语言、符号和概念来理解、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等意识活动。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思维的种类、思维的规律、思维的技巧以及影响思维的因素等方面。
二、发展心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发展的方向、因素、规律和阶段,是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发展心理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发展儿童是教师们最主要的教学对象,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对于进行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婴儿期发展、幼儿期发展、语言发展、运动发展、认知发展等。
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阶段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也是人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青少年发展的特点、社会化的影响、青春期心理问题、自我认同等方面。
3.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是指从成年开始到老年期的发展过程。
了解成人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对于教师开展成人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成人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工作与职业生涯、婚姻与家庭生活、老年人的生活及心理问题等。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在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常常考察社会心理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形式。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如何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情况。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人格与发展理论人格与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的是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人格与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潜能。
五、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是教育心理学考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制度的设立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的任务?基本任务是:1、描述: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1)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
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表现意志的行动),即意志的外部表现特点:1)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史服困难相互联系。
在复习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得习方法多样化,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4)采用记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感觉的心理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联觉个性的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气质的特征?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的独特性4)气质的稳定性、可变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性格的结构特征?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3)早晚差异4)性别差异教师的智力品质?1)灵活的思维能力2)敏锐的观察能力3)准确迅速的记忆力4)丰富生动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创造力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1)组织教学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独立创造能力5)实际操作能力6)适应新情境教师的意志特征?1)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与坚韧性2)进行教育决策的果断性3)处理师生矛盾的自制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历届真题汇总-福建
中学《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P4(5个)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P7-9(4点)①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②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③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④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⑤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13-14**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各是什么?P20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P22(3点)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P27(3点)①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与其发展过程。
P23(1)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与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发展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①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一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啦。
3岁左右生理自我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③心理自我: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学生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24**(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互相交织(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顺阶不差)(1)定向性与顺序性(2)阶段性与连续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2711,敢签巨星)(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4.简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不符号单自我有生命)(1)出现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2)泛灵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3)不守恒;(4)不可逆(5)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6)单维思维:只凭直觉,集中注意于单一层面5.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具体逻辑守恒可逆多去自我)(1)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凭借具体形象支持)(2)守恒(标志);(3)可逆(4)去自我中心(5)多思维:去集中化6.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新宰猪,琴童觅盒饭)(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7.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必考简答题普通心理学汇总版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必考简答题普通心理学汇总版一、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2.培养学生意志力3.调动多种分析器4.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记忆技巧:自制分析器)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记忆技巧:任性租房惨)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2.观察缺乏精确性。
3.观察缺乏顺序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记忆技巧:三缺一差)四、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等(记忆技巧:母鸡整个套)六、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记忆技巧:学才程序)七、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3.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4.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记忆技巧:母鸡调戏大象)八、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方法,组织自己的学习哦!)九、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1.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但仍带有较大的具体性;2.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3.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十、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十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2.改进教学的方法;①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最全)
心理学一.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现象的内容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与实验法等四种研究方法。
4.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
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的灵敏程度)。
2.绝对(差别)感觉阈限与绝对(差别)感受性之间都成反比例关系。
(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个临界值。
即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感受性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a.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如:棉大衣久穿在身上而不觉其重。
b.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有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类。
如: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
(先后对比)(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如同一灰色纸片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较暗,放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较亮。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a.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对一种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够提高对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种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对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b.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一种感觉丧失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会有所提高,以获得由于这种感觉丧失而不能获得的信息,祈祷补偿作用。
如盲人丧失视觉能力,则其听觉和触觉能力相对提高。
c.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彩色感觉最容易引起联觉。
(3)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
视觉后像暂留的时间约为0.1秒,但延续时间的长短与刺激的强度和作用的时间有关。
(正后像:性质相同或相似。
负后像:性质相反。
)(4)感受性的发展: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活动或专门训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题考点归纳: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1 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学的研究主要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法3 调查法4 心理测验法5 个案研究法4阐述心理学科的性质及主要依据:性质: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主要依据:1从心理的主体来看,诚然,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或社会历史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一种活着的自然实体”。
2从心理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 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 从心理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应过程本身的研究多半是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5 从心理的根源来看。
5简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2 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6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第一,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第二,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第三,科学实验证明。
7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输神经5.效应器8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9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即感性认识),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10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11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12人的外部感觉有哪些内容:1视觉2听觉3嗅觉和味觉4肤觉(皮肤感觉)13运动知觉包括哪些内容:1真动知觉2似动现象3运动幻觉14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觉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15简述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16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4注意科学用脑17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他用两千多个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以自己为被试用节省法测量了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18简述如何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其次,复习要多样化。
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9记忆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记忆有什么特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
特点: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20记忆有哪些过程:1识记2保持与遗忘3再认与回忆21简述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正确性4记忆的准确性22简述识记的规律: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识记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2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定律2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4正确组织复习24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25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1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
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
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
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性。
26简述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27表象加工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拼合、联合、夸张、典型化、猜想28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1发现新问题2解决心问题29简述解决新问题包括哪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豁然开朗阶段4检验假设阶段30求异思维有哪些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31简答思维的功能:1理性认识功能2学习功能3创造功能4调控功能32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33注意有何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功能34简述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1刺激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3刺激物的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35简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36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跟配2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37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38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被抑制3呼吸的变化39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1客体的复杂程度和客体间的关系状况2环境因素3活动任务的单一与复杂4主体的知识经验与个性特征40简述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41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启动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42简述动机通常有哪几种分类:一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二按动机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三案动机的激发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四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分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43简述强化理论: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44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1采取决定阶段2执行决定阶段45简述的意志品质有哪些: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46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一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四克服困难47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一是语言提示的方式。
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活动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的活动而产生问题,自觉地要求探索结果。
4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于爱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49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第一,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
第二,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50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任务的完成51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5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5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53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有哪些表现:一积极动力增力作用与消极阻力减力作用。
二肯定与否定性质。
三激动与平静状态。
四紧张与轻松作用。
五情绪的强弱两级状态54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联系: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2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
区别:1反映的对象不同2随意性程度不同3机体表现不同55怎样控制激情: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合理释放4艺术升华5适当转移56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一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二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
三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57简述情商的含义:情商也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58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2适应功能3动机功能4组织功能59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1 面部表情2言语表情3身段表情6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一、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联系1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2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 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征。
2 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率。
61能力的种类有哪些:1一般能力2特殊能力62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言语——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知自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63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类型的差异64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1家庭教育影响2学校教育影响3社会教育影响4自我教育影响65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66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具有一种“成就感”2发现“新的自我”3具有强烈的自尊心4性意识开始觉醒67简述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4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68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1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准的2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3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变化69学生学习有何特点:1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70简述学习的作用:第一,学习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第二,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学习是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手段。
71简述加涅学习分类理论: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72简述布鲁姆学习分类理论:1认知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73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内部条件:1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2元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1变式与练习2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74简述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1人为联想策略①形象联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