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海尔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特点:海尔的OEC管理模式(日事 日毕,日清日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海 尔重视质量,仍不免遇上管理普遍对过程控 制不细的问题。OEC对每个人每一天每件事 进行控制,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的工 作质量都有一点提高,对以质取胜的海尔顺 利实现名牌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
当时社会背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 了改革开放、建设市场经济的热潮。同时海 尔集团正式成立,并于1992年初次在白色家 电圈作多元化尝试,生产冰柜、空调、洗衣 机,开始超常规发展。
海尔在1993年进行权力分散化在原工厂制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推进事业部制总部集中筹划集团发展目标集团下属是事业部已经形成规模效益且管理机制较完善的称为事业本部未达到标准的称为事业发展部对各事业部兼并的企业集团有最终决策权
海尔的组织结构
小组成员:赵立影 陈晶晶 王晓毅 许沈 李璇 吴研靓
海尔战略化发展中组织结构的 演变过程 海尔组织结构创新的启示和,关键要把 握好两者结合的“度”。海尔在处理集团总 部与各事业本部的关系中推行“联合舰队模 式”,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市场效 应。但在权力分散后,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责、权、利问题,二是各独立公司一把 手的素质问题。
关于决策该不该授权: 1下属人员获取信息有限,对公司综合情况掌握有 限,对于市场信誉和诸如人心、士气等无形的东西 把握有多大底数,一把手应该明白。 2下属主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影响权力分 散的程度。 3企业组织是由小而大的,则集权程度高不妨,若 主要由合并而来,则可考虑分权。 4组织在扩展中可分权,组织在稳定中则宜于集权。 5组织之间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也对集权或 分权的选择有关系。 6企业外部环境紧张,竞争加剧等因素,也会使管 理向集权制靠拢。
组织结构流程: 产品本部在3R的支持下通过 新品研发,市场研发及提高服务竞争力不断 创新订单;产品事业部在3T支持下将商流获 取的订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订单执行实施; 物流本部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 (即时采购,即时配送和即时分拨物流)订 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 形成直接面向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 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支持流程体系。
海尔的组织结构变革.
海尔管理的五个阶段
从无序到有序(1984~1988)
从有序到体系(1988~1990)
高度发展阶段(1990~1992) 从高度走向延伸(1992~1998) 1999以后,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案例——海尔BPR革命
变革酝酿(1999年9月始) :应新经济和国际 化竞争的需要,提出海尔的“市场链”与BPR思 想。 市场链的含义是围绕集团战略目标,把企业内部 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 来的单纯行政机制(即纵向的依靠自上而下的计 划安排和行政指令,横向依靠会议调度和上级命 令协调)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与契 约关系,从而形成以“订单”为驱动力、上下工 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
JIT采购
成品库存
JIT送料
商业库存
再 造
国际供应商
JIT配送
用户
商流革命
专业线 传 统
生产计划
按生产计划 批发 零售 配送还
用户
制造平台
再 造
配 送 定单
用户
管理结构的变革
结构调整:由直线行政职能的“金字塔结构”转 向项目小组式的“矩阵式结构”。
集团管理职能不再是程序化的由上至下的统一指 令,而是通过项目对各事业部的业务进行集中管 理。 但项目小组的职能松散,无法搭建信息平台,使 总部的职能管理失效。 超事业部制:将矩阵式的结构彻底转变成为横纵 的流程型网络结构。
取得成果
1 集团对外统一物流形象,容易和供应商讲价 3 不必提前付钱给供应商 5 采购、配送周期缩短,成本降低 6 物流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各事业部物流拆分整合成集团物流 2 供应商数量减少,质量提高 4 物流和商流、生产是收费服务关系 4 库存资金和仓库面积大大减少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1. 引言1.1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其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一个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实现快速决策和高效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海尔集团早期的企业组织结构主要是以产品为导向的线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面临市场快速变化和全球竞争的挑战时显现出了局限性。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来临,海尔集团不得不进行多次组织结构的变迁,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在于重新设计和优化组织结构,实现从产品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顺应全球化竞争的趋势。
通过数字化转型,海尔集团能够实现组织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海尔集团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不仅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家电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结束】.1.2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背景海尔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成立于1984年,起初是一家小型厂房,专门生产冰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海尔集团逐渐意识到企业组织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变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海尔集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了一系列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海尔集团不得不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步伐,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海尔集团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海尔集团开始着手推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内容已达200字】2. 正文2.1 海尔集团的创立及早期组织结构海尔集团是中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是张瑞麟。
《海尔组织结构》课件
02
1992-1998年
多元化战略阶段,成立海尔集 团公司,产品从冰箱扩展到其 他家电领域。
03
1999-2005年
国际化战略阶段,组织结构向 事业部制转变,以适应全球化 战略。
04
2006至今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组织结 构进一步扁平化,强调创新和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海尔的组织变革动因
企业文化建设
海尔的组织管理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1 人才引进
海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 等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2 培训与发展
海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 等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3 绩效管理
海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 等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职能部门作用
职能部门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帮助各事业部更好地开展业务,提高组织的整体运营 效率。同时,职能部门还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司的各项政策和流程,确保组织的规范运作。
03
海尔的组织变革
海尔的组织变革历程
01
1984-1991年
名牌战略阶段,组织结构以直 线职能制为主,集中资源生产 高质量冰箱。
《海尔组织结构》ppt课件
目录
• 海尔简介 • 海尔的组织结构 • 海尔的组织变革 • 海尔的组织管理 • 海尔的组织绩效
01
海尔简介
海尔的发展历程
1991年,海尔在青岛上市,成 为中国家电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5年,海尔开始进军海外市 场,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家电行 业的知名品牌。
01
1984年,海尔冰箱厂成立,成 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国外技术、设 备和管理的冰箱制造企业。
海尔集团不同时期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
在文献综述方面,前人对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动因、路径和成效。有些学者认为,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在于提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的学者则认为,海尔集团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而进行组 织结构变革。在路径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同海尔集团采取了多元化、国际化等 战略措施。关于变革的成效,有学者指出海尔集团在变革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和市场地位提升。
在海尔集团早期的组织结构中,其采用的是典型的直线型结构。这种结构下, 企业的决策和执行都是由高层管理者负责,中下层员工只负责执行。随着业务规 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如决策效 率低下、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因此,海尔集团开始探索新的组织结构。
在2000年代初,海尔集团开始推行扁平化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的管理层 级减少,权力下放给中下层员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创新能力。这种结构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管理难度 加大、员工之间的协调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环境,海尔集团在2010年代开始探索网络 化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以平台化、小微化、自组织和自媒体为核心,将传统 的科层式管理转变为网络式管理。通过建立开放的平台,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和创 业,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传统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包括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客户需 求变化等。对于海尔集团而言,其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是市场竞争和客户需 求变化。在市场竞争方面,海尔集团需要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客户需求变化方面,海尔集团需要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 变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海尔 集团的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文化冲突、员工适应性问 题、管理成本上升等。因此,企业需要在战略导向与组织结构交互的过程中,进 行持续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顺利地实施并支持企业战略的 发展。
什么是海尔的倒三角形组织结构?
什么是海尔的倒三角形组织结构?
在海尔,组织结构进行了一种颠覆,把原来的“正三角”组织架构变成“倒三角”。
一般的企业是根据职能等级形成“正三角”,上面是最高领导,往下依次是部长、处长,最底下是员工。
但恰恰是员工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客户需求。
假如把客户需求反映上去,再等领导做决策贯彻下来,就没有方法准时满意客户需求。
用户的需求随时在变化,满意客户需求最重要的是两个字:速度。
所以海尔把组织结构变成“倒三角”,一线经理直接面对客户、满意需求。
领导的任务则是给员工供应资源。
以前领导指挥员工,现在变成领导和员工一起听客户指令;以前员工只是被悦耳命于领导,现在变为主动制造用户需求。
我们要求自主经营体肯定要以员工为中心,供应链要供应资源,要保证经营体完全满意客户的需求。
海尔以“倒三角”组织体系建立的自主经营体有三条准则:端到端、同一目标、倒逼体系。
第一个准则,“端到端”。
这是一线经理从客户的难题动身,到客户的需求满意为止,从客户端再到客户端。
其次个准则,“同一目标”。
目标确定后,全部人都是同一目标。
假如研发人员说要3个月,那不行以,研发时间必需在保证用户需要的两个月之内完成。
竞争对手承诺3天送货,海尔承诺一天送到,物流就必需转变现有的经营状态,保证能够在一天送到。
第三个准则,“倒逼体系”。
就是从所制订的目标,倒逼这个团队当中的全部人实现目标。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演变教学提纲
转变的发生
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 平衡结构,一个企业如果是有序的平衡结构,这 个企业就是稳定的结构,是没有活力的,但如果 一个企业是无序的非平衡结构,肯定就是混乱的; 所以,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 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A“金字塔式”结构
理中脱离出来,把重心放在战略思考上
转变原因: 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企业由上至下一级传
一级,职工只面对上级,没面对市场,各行其事
矩阵结构
运行原因: 管理职能不再是程序化的由上至下,各个事
业部也不再各自为政
转变原因: 项目小组不是一个实体,职能松散;项目管
理部门彼此没有制约;无法搭建信息平台,不利 于实现真正的市场链管理;小组问题不统一,总 部统一管理职能极其乏力
初期易于控制,便于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 的局面,但规模一大就暴露出其弊端。
图
总裁
1
职能经理
B 矩阵结构
海
人事
营销
财务
研发
采购
以与 项职 目能
尔 集 团
项
小部 组门 为矛
的 组
目
A 项目
经
理
主盾
织
,太 易大
结
于
构
B 项目 C 项目
攻 关 ,
演 变
但
示
意
图
整
个性化
C 流程式结构
合
需求信息
外
使每个部门、员工都面对
部 市 场
物 流
制 造
商 流
满足个性化需求 的产品
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 企业利润最大化为顾客 至上,海尔文化、OEC
管理是实施市场链和流
海尔的组织结构
海尔的组织结构在海尔发展的23年中,为了营造使企业不断创新的机制,保持企业的高效运作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其组织结构经过了一系列动态的调整。
起初,海尔实行直线职能制。
随着海尔销售额的日益扩大,这种职能型组织结构使得公司高层领导者工作繁杂,无暇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战略性问题。
从1994年开始,海尔开始采用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然而,对于各个事业部来说,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仍是集权式,不利于事业部的长远发展。
于是,海尔再次对事业部制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事业本部制组织结构,即在事业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两级利润中心,一级成本中心。
集团总部下设集团本部一级利润中心,本部下设事业部二级利润中心,工厂为成本中心。
在两级利润中心,集团本部是很重要的协调部门,重要的利润职能在二级利润中心。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海尔再次调整组织结构即业务流程再造,将事业部下面的职能部门合并。
增设海外推进事业总部、海外销售事业总部等;由集团总部配送财务人员管理各本部财务。
经过业务流程再造后,海尔的每一个本部都是利润中心,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流程之间、上下公司之间都是市场关系,把海尔的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内部市场压力,解决了海尔集团规模扩大后如何继续保持创新能力的矛盾,并为每个员工提供了个性化创新空间,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
围绕着三个不同时期战略的变化,海尔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
单一产品线的直线职能制在原有单一产品线的经营模式下,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架构按照职能划分部门,职责明确,具有权利高度集中、便于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控制等特征。
同时,由于各部门间的联系长期不发生大的变化,使得整个组织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利于管理人员重视并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从而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一时期,海尔组织架构模式的效能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特征的"OEC管理模式"下达到了顶峰。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总部位于青岛,业务遍布全球。
在其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也经历了多次变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并探讨这些变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变迁:从传统的部门制到全球融合模式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最初是一个生产小冰箱的小工厂。
其组织结构采用了传统的部门制,将企业划分为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相对独立,部门内部职能划分明确,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型组织结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全球化发展,海尔集团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变迁。
1990年,海尔集团提出了“雀巢模式”,即将企业划分为多个小公司,每个小公司拥有自主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权,形成了一种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下,各个小公司相对独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反应速度。
第二次变迁:从全球融合模式到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尔集团在1990年代进一步调整了组织结构,提出了“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将各个小公司整合成一个全球化的组织,形成了一个横向联合、纵向整合的组织架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海尔集团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更加便捷,资源优化配置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海尔集团还提出了“三五七管理体系”,即“三个头脑、五种能力、七大团队”,在组织架构中加强了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此次变迁,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成为了国际家电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
第三次变迁:从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到网络化组织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演变
接下来我就直入正题,为什么海尔集团会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呢?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所以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海尔最早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直线结构,开始是直线职能制,然后转变为事业部制;后来是矩阵结构;第三阶段就是以超事业部制为主的流程式结构,大致的组织结构演变就如图1所示。
接下来我就结合图1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直线职能制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能力无法发挥,海尔无法发展。
但企业大了以后,这种模式对市场反应太慢的最大弱点就凸显出来了。
到了1996年,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到了顶峰,所以海尔开始实行事业部制。
这是一种分权结构的运作形式。
在企业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作机制。
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
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必须听集团统一协调。
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但不能“各自为政”。
在张瑞敏看来,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允许阳奉阴违。
然而,随着海尔集团的不断发展,张瑞敏发现海尔染上了“大企业病”,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企业由上到下都是行政隶属关系,一级传递一级,导致职工只面对上级,没面对市场,没对整个过程负责,各行其是,根本无法实现对大规模企业的灵活管理。
于是,在1998年9月8日的会议上,海尔多年来的“金字塔式”直线管理结构彻底动摇。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于1999年3月,海尔开始了第一次组织结构的转变,把“金字塔式”的直线结构转变成矩阵结构的项目流程。
这种结构仍然保留了所有的事业部和事业部的研发、采购、销售等完整的业务流程,但是集团的整个管理职能不再是程序化的由上到下的统一指令,各个事业部也不再各自为政。
海尔集团的内部环境分析
随着海尔集团的不断发展,其组织结构也逐渐演变为矩阵型 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将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合在一起,有 利于跨部门协作和创新,但也存在双重领导、协调困难等问 题。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的演变
从直线型到矩阵型
海尔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从直线型组织结构演变为矩阵型组织结构。 这一演变使得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从集权到分权
海尔集团在组织结构演变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从集权到分权的转变。这一转 变使得决策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组织结构对集团的影响
有利于跨部门协作
矩阵型组织结构将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合在一起,有利于跨部门协作和创新,能够更好 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提高企业竞争力
组织结构的演变使得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结合紧密
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形成了众多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产品中。
05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海尔集团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以确保供应商具备高质量的生产 能力和稳定的供货能力。在评估过程中,海尔集团会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财务 状况、技术实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因素。
专利数量与质量
专利数量众多
海尔集团在国内外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较高,反映了集团的创 新实力。
专利质量较高
海尔集团所申请的专利获得了多项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可,彰显了集团在行业中 的技术领先地位。
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强
海尔集团注重产品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海尔自营体看组织架构进化
万方数据 74
I缴熟
关:达成的目标越高,薪酬越高;反之则薪酬渐低, 甚至会被淘汰出局。
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平等竞选:海尔采用竞选体长、竞单上岗和“官 兵互选”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除战略经营 体体长即高层管理者保持相对稳定外,其他两级经营 体体长均采用竞聘方式由专门的委员会选拔产生。经 营体长上任后即发布“单”的具体要求,员工据此制 订方案,并接受体长的考察, “竞单上岗”。经营体
\\{》√1
—K卜K▲ 礞夕/ 彭\L
从海尔自营体看
构进化
文/杨香豹
处于变革前沿的企业组织,其受到新技术、新思维、
算,一级经营体处于企业最前线,直接接触客户,他 们根据客户需求, “购买”二级经营体提供的资源和
新商业模式冲击最大,变革的迫切性也最强。因此,许多 卓越的企业者附巴改造企业组织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人单合一:自营体管控的核心就是在赢得顾客的 同时体现出员工自身的价值。在海尔,每个自主经营 体和员工都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 都要明确自己的顾客,把顾客需求转化成自己的 “单”,然后根据“单”的完成情况获得薪酬。因 此,每个经营体和员工都有一张“人单酬表”,有能 力者将获得较高的收益,而低水平的自营体和员工则 被淘汰。自营体和员工的薪酬与其达成目标的水平相
的人整合起来,能力更高的人再创造更高的市场目
本企业做得比较好。而海尔经营体进一步发展了人本管 理,提出“能本管理”理念,即以创新能力为核心,最 大限度地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将被管理者转为特定领 域的管理者,实现了“人人都是CEO”。 海尔自营体适应时代发展,将“大象组织”改造成
,
“蜂群组织”,经营体充分发挥能动性,既提高了管理 效能,又丰富了事业部制管理思想,不失为大型生产型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演变(课堂PPT)
2011级工业工程01班 20102307 周心悦
1
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7年来以年均增长78%的增 长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 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 展到如今的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 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 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实现 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是中国家电行业的 第一名牌。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先后登上美国的哈佛 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讲台,纵论“海尔圣 经”。
2
转变的发生
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 平衡结构,一个企业如果是有序的平衡结构,这 个企业就是稳定的结构,是没有活力的,但如果 一个企业是无序的非平衡结构,肯定就是混乱的; 所以,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 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3
A“金字塔式”结构
初期易于控制,便于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 的局面,但规模一大就暴露出其弊端。
统一结算;成立了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使各职 能管理部门能直接面对市场并形成完整的专业化 流程体系;变职能型组织结构为流程型网络体系 结构,变垂直业务结构为水平业务流程,首尾相 接、完整连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9
THANK YOU!
10
6
矩阵结构
运行原因: 管理职能不再是程序化的由上至下,各个事
业部也不再各自为政
转变原因: 项目小组不是一个实体,职能松散;项目管
理部门彼此没有制约;无法搭建信息平台,不利 于实现真正的市场链管理;小组问题不统一,总 部统一管理职能极其乏力
海尔国际组织结构变化
海尔组织结构调整的历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组建的青岛电冰箱厂,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销售其家电产品,海尔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够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目标,及时地调整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海尔的组织结构调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直线职能制阶段青岛电冰箱厂刚成立时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
2、事业部制(按产品划分)阶段1993年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上市,并在海尔集团内部逐步推行了事业部制。
集团主要是资本运营和战略决策中心,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利润中心,事业部下的企业是成本中心。
实行事业部制给集团增强了活力,集团急剧扩张,其销售额94年为25亿元,95年达到43亿元,96年达到62亿元,97年达到108亿元,2006年海尔集团在全球营业额1039亿,其中出口与海外市场销售额28亿。
3、本部制阶段由于海尔事业部内仍是实行直线制管理,导致各分部缺乏相应的分权,而且整个系统快速反应能力差,甚至出现了十几个生产厂共用一套职能部门的现象。
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1997年初,在借鉴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经验基础上,改进为本部制组织结构。
改组后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分层利润中心制。
实践证明,改组是成功的。
本部由集权的直线职能制转变为相对分权的扁平型,同时形成了两级利润中心,职能部门的职责更为明晰,企业也更贴近市场。
4、跨国经营的组织结构调整阶段在1998年以前,海尔将主要精力用在国内市场上,随着海尔国际业务的不断开展,现有组织结构不能体现对国际业务管理的重视,因此,为了快速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效果,海尔在保持基本组织结构形式不变的基础上,在各产品本部根据各自的国际市场情况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这个结构只是一个过渡形式,1999年8月,海尔对组织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形成了扁平化、信息化的组织结构。
这次调整是按照业务流程实施组织结构的改造,特别成立了物流和商品流本部,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市场资源,大幅度降低了运营成本。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第一阶段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直线职能制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制结构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
这一时期,海尔组织架构模式的效能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特征的“OE C管理模式”下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型的劣势也日益凸显,就是对市场的反应太慢。
随着海尔多元化战略进程的推进,直线职能制的弊端对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阻碍。
第一,多元化经营加重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工作负担主要集中于各个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决策、协调,容易顾此失彼;第二,在直线职能制下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各个职能部门眼界狭窄,导致横向协调比较困难,妨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应性较差;第三,直线职能制下的员工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在对多元化经营特别是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把握上带来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弊端,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海尔的组织架构由原有的直线职能制开始向事业部(事业本部)模式进行转变。
第二阶段是进入产品多元化战略阶段后,实行“矩阵型”管理、事业部制管理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
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系统。
它把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把不同部门,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
事业部制组织,亦称“M型”组织,它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的。
海尔的组织变革研究
海尔的组织变革研究摘要: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着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对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信息革命带来的各种变化,各行业的组织不得不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创新。
海尔作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案例,为适应环境变化制定了网络化战略,同时基于互联网的零距离、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影响而逐渐发展为互联网平台企业,打造共创共赢生态圈。
海尔的组织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五个阶段才制定出网络化组织结构,推行出人单合一的双赢模式,经营单元在自主经营体基础上升级演化出小微企业和按单聚散的利共体,构成多形态的开放的生态管理系统。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分析了其组织结构改革及其相关演变过程。
关键词:组织变革;海尔集团;组织结构演变一、组织变革综述(一)海尔组织变革背景面临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进行创新变革更加迫切。
随着海尔集团自身规模的由小变大,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多种产品和服务,从国内到国际,集团组织管理也逐步发展形成。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海尔集团原有的组织结构模式阻碍了其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在最初经济发展的时代,市场中的需求单一、供不应求的状况严重,其市场权力结构主要以企业发展为目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发展日趋完善,而消费者的需求则向多元化发展。
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多方变化,在网络发展时代获取消费者的青睐,众多的企业在变化中创新,不断寻求解决方案:加大研发,突破市场局限。
海尔集团率先寻求解决方式,由于旧的组织形态局限于复杂无序的互联网环境,所以企业需要一种更具动态演化能力的不同于传统的组织形态,以无序对抗无序,以复杂对抗复杂。
海尔的变革致力于:整合、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等降低成本,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将产品经营向服务经营发展,集成系统产品拓展,增强竞争力。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组织变革的要素构成及其关系Mintzberg and Westley(1992)指出,企业中的变革可能发生在最广泛、概念性的层次(如观念或文化),也可能发生在最狭窄、具体的层次(如某岗位上某任职者)。
海尔组织结构
海尔的组织结构一、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说明了"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的原则".80年代,海尔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的是“工厂制”。
集团成立后,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部制”,集团由总部、事业本部、事业部、分厂四层次组成,分别承担战略决策和投资中心、专业化经营发展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职能。
张瑞敏认为这种高度分权对市场销售具有有效刺激,但又发现,这种个体户式的拼杀,会造成各事业部之间盲目竞争,竞相重复使用内外资源,于大局不利,有可能形成单位销售额上升而集团整体投资回报率不高的局面,不利于集团重点扶持未来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因此,海尔对分权的大小、多少有自己战略性的考虑。
对“夕阳型”的产品尽可能分权划小经营单位,让其随行就市;而对“朝阳型”的产业,如未来的数字化家电,则要集中人力和财力,做大规模,确保竞争力。
在企业的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行机制。
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
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在企业文化、人事调配、项目投资、财务预决算、技术开发、质量认证及管理、市场网络及服务等方面须听从集团的统一协调。
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
张瑞敏说,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
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许阳奉阴违。
从本质上说,海尔的组织结构经历了从直线职能式结构到矩阵结构再到市场链结构的三次大变迁。
直线职能式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
它的好处就是比较容易地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但企业大了这样就不行了。
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市场反应太慢。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海尔改用矩阵结构。
横坐标是职能部门,包括计划、财务、供应、采购;纵坐标就是不同的项目。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案例解析课件
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
扁平化管理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加强 横向沟通与协作,提高组 织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矩阵式组织结构
结合产品、客户、区域等 不同维度,形成多项目协 同作战能力,提高组织适 应性和创新能力。
网络化组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破 传统组织边界,实现内部 资源共享和外部合作共赢 。
组织变革的管理与实施
04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影响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提高运营效率
海尔的组织模式变迁,从传统的 层级结构向更加灵活的矩阵结构 转变,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
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海尔降 低了不必要的开销和浪费,从而实 现了成本的降低。
提升创新能力
新的组织模式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 ,促进了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的产 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03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原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
01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海尔面临着 国内外品牌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调整组织模式 以适应市场变化。
02 政策法规调整
政府对家电行业的政策法规不断调整,海尔需要 适应政策变化,调整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03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海尔 需要更加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以满足消费者需 求。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案 例解析课件
目录
• 海尔简介 • 海尔组织模式的变迁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原因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影响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启示
01
海尔简介
海尔的发展历程
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 ——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 。
1991年,海尔在青岛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正式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第一阶段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直线职能制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制结构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
这一时期,海尔组织架构模式的效能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特征的“OE C管理模式”下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型的劣势也日益凸显,就是对市场的反应太慢。
随着海尔多元化战略进程的推进,直线职能制的弊端对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阻碍。
第一,多元化经营加重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工作负担主要集中于各个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决策、协调,容易顾此失彼;第二,在直线职能制下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各个职能部门眼界狭窄,导致横向协调比较困难,妨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应性较差;第三,直线职能制下的员工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在对多元化经营特别是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把握上带来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弊端,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海尔的组织架构由原有的直线职能制开始向事业部(事业本部)模式进行转变。
第二阶段是进入产品多元化战略阶段后,实行“矩阵型”管理、事业部制管理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
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系统。
它把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把不同部门,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
事业部制组织,亦称“M型”组织,它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的。
事业部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即在集权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就是在总公司的领导下,按产品或地区分别设立若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是独立核算单位,在经营管理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事业部有其本身的管理部门,自行经营其单位的业务,从而使得事业部在快速变化或复杂的环境下,能够更加快速积极地回应市场,决策也更加快捷并符合市场实际情况。
同时,由于事业部往往会采取以产品、地区或是以客户群进行划分,这就带来了清晰的产品责任和联系环节,从而使各事业部能够专注于不同的产品、地区或顾客群的发展,更加有效地实现顾客满意。
事业部自身会设立较为完整的相关职能部门,在事业部内部这种跨职能的高度协调,可以更加有利于培养和考验经理人担任高级管理的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的基础。
海尔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部制,这是在组织领导方式上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化的一种改革。
经过第二阶段的调整,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可以描述为:集团总部是决策的发源地,管辖一些职能中心;下边是事业部,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事业部制高度分权,对市场销售具有有效刺激。
但是,在多元化经营环境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不可避免的一些缺点也渐渐显露,如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事业部间的协作;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职能结构,因而失去了职能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效应;事业部基于自身产品或服务进行自身能力的构建,往往会导致产品线之间缺乏协调,失去了深度竞争力和技术专门化,产品线间的整合与标准化变得更加困难等等。
虽然海尔对分权大小有自己的考虑,对“夕阳型”的产业尽可能分权划小经营单位,让其随行就市;对“朝阳型”的产业,则集中人力、财力,做大规模,确保其竞争力。
但在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下,这些还是给海尔的发展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为实现企业战略构建更加有效感知客户需求并更加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第三阶段是“市场链”管理模式——国际化战略下的组织架构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在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再造:变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营运零资本的"三零"目标的实现。
为适应国际化经营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07年海尔进行了第二次以子集团形式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
第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出发点,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以速度为核心。
这种变革,主要是基于过去传统金字塔型结构造成企业基层员工和市场终端即客户之间的脱节,致使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并且在市场信息不能完全正确、迅速传递的同时还造成库存周转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正如张瑞敏所描述的,在海尔的市场链流程图上,第一个大圈是全球供应商资原,通过互联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好的供应商,分供方也可以去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把全集团的资源整合起来,找到最好的供应商。
另一个大圈是产品制造部门包括ODM、OEM,第三个大圈是全球用户的资源,寻求有价值定单。
在这一战略思路下,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1999年8月,海尔对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成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推进本部的改革。
物流与商流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职能部门剥离出来。
物流,使海尔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为全球生产线配送物资,为销售中心配送成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商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费用、提高效益;资金流,保证资金流转顺畅。
海尔本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建立,使整个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
三流推动,是海尔创业以来组织结构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这种模式已列入欧盟高等学院的管理案例。
这种组织架构使海尔的整个组织形态从传统金字塔型向流程型方向转变,优化了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提高了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开始向海尔变革所设想的“速度致胜”之目的进发。
而07年第二次以子集团形式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的各子集团再次拥有了产供销资源。
是海尔对市场链的组织结构的推倒吗?事实不然,尽管各子集团重新拥有了自己的产供销资源,但是商流集团仍然保留下来,虽然其功能受到削弱,但并不代表海尔否认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成果。
同时,金融集团的成立还加强了海尔内部资金运作的监管力度。
因此,这次组织结构的调整,是在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上的市场链与事业部两者优势结合、强化不同产品运营模式的结构变革。
子集团架构的变革,更多的是基于适应不同类别产品运营模式差异性以及竞争策略的调整。
正如海尔内部管理人员所说的,“目的是以产品运营模式为核心,重组现有集团下属的各个事业部,以提高运营的效率。
”在以流程型组织架构的管理模式下,海尔以物流、商流推进本部进行统—管理可能就会过多地考虑统—性而不是不同产品运营模式之间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以子集团形式出现的组织架构,既吸收事业部制模式的部分优势,同时又通过产品线在子集团内部的组合,规避了事业部制模式的弊端,如重复建制的相类似职能部门。
例如,以前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事业本部都各自有公关公司,帮助进行品牌或者产品推广活动,但是,新组织架构调整后,自电运营集团将会选择一家公关公司帮助它对所有白电进行市场推广活动,这样能够节约宣传成本,将白电统筹进行宣传,也更有助于海尔整体品牌形象的提升。
同时,在事业部模式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事业部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资源的冲突,这时就必须有另一载体——集团总部来协调这些资源冲突。
在原有事业部下,由于个别事业本部之间产品及资源需求的雷同性带来集团总部调拨资源的难度,而随着同类型产品线划分在同一子集团之下,各产品线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则将得到加强。
在论述海尔组织结构的变迁时,海尔的领导人强调了“有序的非平衡结构”。
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化源自组织创新的观点,就是企业要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
如果一个企业是有序的平衡结构,这个企业就是稳定的结构,是没有活力的。
但如果一个企业是无序的非平衡结构,这个企业肯定就是混乱的。
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要打破原来的平衡,在非平衡时就要再建立一个平衡。
海尔就是在不断的打破旧平衡和创建新平衡中稳定的不断发展。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
很久没有张瑞敏针对管理模式的声音了,在过去的中国企业几轮模式变革中,海尔一直处于前端,是中国企业学习的目标。
而今,张瑞敏带着他的全新管理模式再次站到风口浪尖,接受考验。
在探索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海尔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出了“倒三角”组织结构、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等新的管理实践模式。
海尔似乎从不走可借鉴的探索路线。
新模式的推行,或许显得更加艰难。
《经理人》杂志对海尔的这一大胆尝试表示赞同。
并称:“零度创新”是一套适应中国企业发展新阶段,并且可持续的创新哲学和创新方法,是中国企业未来持续成长的“金钥匙”。
初期易于控制,便于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的局面,但规模一大就暴露出其弊端。
A 直线职能式 总裁 职能经理 人事 营销 财务 研发 采购 A 项目 项目经理 B 项目C 项目 B 矩阵结构 与职能部门矛盾太大 以项目小组为主,易于攻关,但 图1 海尔的组织结构变迁示意图1999年8月,海尔开始BPR 流程革命,成立超事业部结构,开始了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
第一步,把原来分属于每个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独立经营的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范围内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第二步,把集团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如人力资源开发、技术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设备管理等职能管理部门全部从各事业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整合后集团形成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等核心流程体系和企业基础设施、研发、人力资源等支持流程体系。
第三步,把这些专业化的流程体系通过“市场链”连接起来,设计索酬、索赔、跳闸标准,经过对原来的职能结构和事业部进行重新设计,把原来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变成流程型的网络体系结构,垂直业务结构转变为水平业务流程,形成首尾相接和完整连贯的新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海尔集团 文化中心 技术中心 规划发展中心 人力资源中心 法规中心 保卫中心 技术装备部 制冷产品本部 信息产品本部 空调本部 洗衣机本部 厨卫电器部 资金流推进部涉外推进本部 商流推进本部 物流推进本部 资金流推进部 涉外推进本部 商流推进本部 职能中心 支持流程 产品本部 推进本部 核心流程图2 海尔集团流程再造后的组织结构创新当然,在各流程内部要建立自己的子流程,例如:物流内部建立了采购事业部、储运事业部、配送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