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燥救肺汤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轻宣润燥)——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轻宣润燥)——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轻宣润燥)——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一、组成冬桑叶三钱(9克)、石膏二钱五分(7.5克)、人参七分(2克)、甘草一钱(3克)、胡麻仁炒,研,一钱(3克)、真阿胶八分(2.4克)、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3.6克)、杏仁去皮尖,炒,七分(2克)、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克)。

二、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热服。

三、歌括1.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2.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四、功用清燥润肺。

五、主治温燥伤肺。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六、方解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

燥热伤肺,肺失肃降,故气逆而喘,胸胁满痛。

热伤气燥伤阴,燥热偏胜,则耗气伤阴,故其病除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外,并见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脉虚大等气阴两伤之症状,治宜清燥润肺,切忌辛香苦燥之品,重损气阴。

方中以桑叶为君,清宣肺燥。

以石膏麦冬为臣,一者清肺经之热,一者润肺金之燥。

如此配合,宣中有清,清中有润;石膏虽质重沉寒而量少,故不碍桑叶轻宣之性。

余皆为佐药,杏仁、枇杷叶利肺气使肺,气肃降有权;阿胶、胡麻仁润肺养阴,使肺得濡润之性;人参、甘草益气和中,使土旺金生,肺气自旺。

诸药相伍,燥邪得宜,气阴得复而奏清燥救肺之功,故以清燥救肺名之。

若痰多难咯者,加贝母、瓜萎以润肺化痰。

本方与桑杏汤同治温燥伤肺,但邪气有深浅,病症有重轻。

桑杏汤证燥热较轻,故身热不高,咳嗽不甚;清燥救肺汤证燥热较重,故身热偏高,咳嗽较频,甚则气逆而喘,胸胁满痛,以及心烦口渴,咽而痛等。

故桑杏汤以轻宣肺燥为主,兼以润肺;清燥救肺汤是轻宜润肺与养阴并进。

七、附方及方论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三钱(克)、玉竹二钱(6克)、生甘草一钱(3克)、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一钱五分(各4.5克)、麦冬三钱(9克)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清燥救肺汤化裁治疗转化酶抑制剂致咳嗽体会

清燥救肺汤化裁治疗转化酶抑制剂致咳嗽体会

刺 激作用 , 引起 支气 管痉 挛 。还 有人 认 为 卡 托普 利 可 为 二肽基 碳 酸肽酶 、 激肽 Ⅱ和激 肽二肽 水解 酶 , 在转 化 的过程 中 , 水解 产 生 激肽 和 P物 质 。P物 质 和 神 经 能 激 肽分 布于气 管和 支气 管 的 黏膜 下 , 部 分受 迷 走 神 大 经 支配 , P物 质 是 速 激 肽 族 中的 一 种 , 肽类 均 能 而 激
病2 0多年 来疗效 肯定 , 得到广 泛 的应用 。但 随着使 用
的增 加 , 类药 的一 些 副作 用 也 逐 渐受 到 重 视 。其 呼 该
吸 系统 的副 作 用 尤 其是 咳 嗽 , 文 献 报 道 , 生 率 为 据 发 5 ~0 , % 3 % 常在用 药 的早 期 ( 天 ~几 周 ) 个 别 迟 至 几 ,
以卡 托 普 利 为代 表 的血 管 紧张 素 转 化 酶 抑 制 剂
( C I, A E ) 以其 扩 张 动 脉 、 制 心 室 重构 等 多 重 药 理 作 抑 用机 制 , 临床 应用 治 疗 慢 性 心 功 能不 全 、 血 压 、 心 高 冠
作 者 单 位 :. 北 工 业 大 学 医 院 中 医 科 ( 1西 西安 7 0 7 ) 10 2 ; 2 陕西中医学院( 阳 724 ) . 咸 10 6
灭活 , 缓激 肽在 血 中堆 积 , 列腺 素浓度 随着缓 激肽 活 前
性 上 升而增 加 。而 缓 激 肽 和 前 列 腺 素 E对 呼 吸道 有
过 1 , 周 咳嗽 剧 烈者 加 代 赭石 ( 细 ) 2 , 复 花 ( 捣 1g 旋 包
煎 )2 1 g以降逆肺 气 ; 有痰者 加川 贝母 l g 瓜 萎 1 g化 O, 2
扰所致 的慢 性头 痛 比较多 见 。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30例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30例
A 8r c O jci :oo sretecnc l fcc f o bn t nt dt n l hn s dc emasg n b t a t bet eT bev l i i ayo m ia o a ioa ieemei saead v h i ae c i r i C n i
mo t . s l : h o a fe t e r t s 9 .% i e t a e tg o p a d t e tt le e t e r t s 6 .% i e n h Re ut T e t tlef ci a e wa 2 7 s v n t e t n u h r m r n o f c v a e wa 4 5 h a i nt h c n o r u . h h u d rf n t n i h r u s r in fc t r v d t a e o ete t n . n e ewe o t l o p T e s o le c o t et g o p esg i a l i o e n b f r ame t a d t r r r g u i n wo we i n y mp h r h e
cn o go p14cssw i ci dmasg .h fcc dso l ru ci arc vr r cmp rd f r n ot lru (2 ae) hc r e e sae e i aya ud nt n leo ey e o a e o e r he v T e n h ef o we ea t
h r a me tt n t ame t o ain swi p rat rt . eh d : 4 ain r n o y dv d di t r u s e b l o na i e t n r te t f o r f p m ei r i s h i M t o s 8p t t we er d ml i i e ot g o p , 2 es a n wo

从“肺主皮毛”论清燥救肺汤治疗皮肤病

从“肺主皮毛”论清燥救肺汤治疗皮肤病

脉 ,脉气流经 ,经气 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 于皮 毛 ,毛脉 气养 阴 ,主治 温燥 伤肺重证 ,可见气 阴两伤者 。方 中重用
合精 ,行气 于府 。”《灵 枢 ·决气》云 :“上焦 开发 ,宣 五谷 霜桑 叶为君 ,取其 质轻寒润入肺 ,以清泄宣发肺 中燥热 。
味 ,熏肤 ,充身 ,泽 毛 ,若雾露之 溉 。”形 象地描述 了肺脏 石膏 辛甘大寒 ,善 于清气分 之热兼 生津 止渴 ,煅 用使其
季 某 ,男 ,42岁 。2016年 10月 22日初诊 :全身 皮肤 反复起 红斑 、鳞屑伴瘙 痒 7年余 ,加重 20天 。患者 7年前 无 明显诱 因下双下 肢皮肤开始 出现红斑 ,上覆少量 白色 鳞 屑 ,伴 有轻度 瘙痒感 。但未 予重视 ,之 后逐渐蔓延 至全 身 。曾至本地多 家医院就诊 ,诊 断为银屑病 ,予 以西药 口 服 及外 治 ,病 情 时有 好 转 ,但 常反 复 ,每 于秋 冬 季节 加 重 ,未 曾 口服过 中药 。近 20天 以来 ,病 情加重 ,来我科 就 诊 。刻下 :全 身散在 多发 斑块状 红斑 ,上 覆厚 白色鳞 屑 , 以腰背 部 和双 下肢 为甚 ,刮去 皮 损 表 面鳞 屑 可见 筛 状 出血点 。躯 干 、四肢 皮肤 干燥 粗糙 ,自觉 患处灼 热瘙 痒 。 伴 有 困倦 乏 力 、干 咳无 痰 、心 烦 口渴 、大 便 秘 结 。舌 质 红 、少 苔 ,脉细数 。西 医诊断 :寻 常型银 屑病 。中 医诊 断 : 白疙 。辨 证 属 温燥 伤肺 、气 阴两伤 证 。治 宜 清燥 润肺 止 痒 ,益 气 养 阴 生 津 。方 用 清 燥 救肺 汤 加 味 :生 石 膏 (先 煎 )、白 鲜 皮 、白蒺 藜 各 30g,人 参 、桑 叶 、枇 杷 叶 (包 煎 )、制 首乌 各 15g,阿胶 (烊 化 )、火 麻 仁 、苦杏 仁 、麦冬 各 10g,蝉 衣 6g,炙甘 草 5g。7剂 。二诊 :服上 方后 ,皮损 颜 色 呈淡 红 色 ,瘙 痒感 有 所 缓解 ,仍觉 口干 口渴 ,上方 加知 母 、天冬 各 10g。7剂 。三诊 :红斑 大部 分 开始 消退 , 皮损 明显 变薄 ,鳞屑 减少 ,偶 有 轻度瘙 痒 ,口中有 津液 , 纳食 可 ,夜 寐安 ,二便 调 。上方 继服 14剂 。临 床随访 3个 月 ,未 见 明 显 复 发 。

清燥救肺汤治疗咳嗽的疗效观察

清燥救肺汤治疗咳嗽的疗效观察

2 5 加 强 中 药 注 射 剂 合 理 用 药 研 究 及 中西 药 注射 剂 配 伍 .
变 化 的 研 究 , 临 床 提 供 用 药依 据 : 床 医 师在 使 用 中药 注 为 临 射 剂 之 前 , 详 询 患 者 是 否有 过 敏 史 , 要 对有 过敏 史 的患 者 一 般 不 用 或 慎 用 , 保 用 药 安全 有效 。 确 参 考 文 献
2 3 加 强 安 全 性 试 验 : 床 应 用 前应 加强 中药 注 射 剂 的 基 . 临 础 研 究 和应 用 研 究 , 真 细致 地 开 展 动 物 试 验 , 要 考 察 对 认 主 肝 肾功 能 的 影 响 , 行 安 全 性 评 价 一 i 后 及 时 做 好 随 访 进 二 市 观察 , 行安全性再评价 , 保临床用药安全。 进 确 2 4 严 格 执 法 , 强 新 研 发 中药 注 射 剂 的审 批 : 格 按 照 . 加 严
1 陈 雅 , 汶华 . 芪 及 制 剂 的药 理 作 用 和 临床 应 用 进 展 .中 国药 余 黄
业 , 0 , 5( : 8 6 . 2 06 1 3) 6 9
13 生 产 因 素 : 由于 中药 注 射 剂 多 为 复 方 制 剂 , 分 复 . ① 成 杂 , 知 成分 不 十分 确 切 。 未 给有 效 的单 体 化 合 物 提 纯带 来 一
别 是 危重 症 患 者 的 抢 救 工作 中发 挥 了 巨 大 的作 用 , 为 患 在
者 解 除病 痛 时 , 中药 注 射 剂 在 临 床 方 面 具 有 化 学 药 品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在 某 些 疾 病 的 治 疗 上 , 药 注 射 剂 的 疗 效 高 中
于 部 分化 学 药 品 。然 而 , 着 近 年 来 关 于 中药 注 射 剂 的 负 随 面新 闻报 道 逐 渐 增 多 , 们 对 中 药 注 射 剂 的质 量 安 全 问题 人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肺燥咳嗽的临床观察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肺燥咳嗽的临床观察
程, 用药 1 ~ 2疗 程 。
2 . 2 疗效 判 定 标 准 参 照 《 临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
好转 标准 》 。 临床 控 制 : 治疗 7天 内 , 咳嗽 消 失 , 热退 , 偶有痰 ,
口干 、 咽 痒 消失 , 肺 部 湿 罗 音及 哮 鸣 音 消 失 。好 转 : 治 疗 7天后 , 咳嗽减 轻 , 热退 , 痰量 减少 , 口干 、 咽痒缓 解 ,
( 本文校对 : 李娜
收 稿 日期 : 2 0 1 4一O 1—0 9)
刺 络 拔 罐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前 期 皮 肤 敏 化 1例
李鹏 程 关键词: 蛇缠疮; 刺络拔罐; 带状疱疹前期; 皮肤敏化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2 0 1 4 . 0 7 . 0 5 2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8 91 4( 2 0 1 4 ) 7 . 1 4 5 0 — 0 1
因长夏 少雨 , 温燥 主令 , 则 使外 感燥 热 , 久 化 为火 , 肺 为
“ 肺 苦气 上 逆 , 急 食 苦 以 泻 之 ”, 故 用杏仁 、 枇 杷 叶 之 苦, 降泄肺 气 , 玄参 滋 肾阴 , 共 为 佐药 。
参 考 文 献
[ 1 ] 胡亚美 , 江载芳 ,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 M] . 7版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准 。肺 燥 咳嗽 的症 候 特 点 : 反复咳嗽、 咳黄 痰 , 痰 难 咯 出, 痰 中带血 丝 , 并 伴 有 口干 咽 痛 、 喉痒、 声音嘶哑、 便
治 疗一 周 后 两组 患者 临床 疗效 率 比较差 异 无统 计学 意 义 ( P<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曾庆明;景光光;江龙凤;商晓明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5)002
【摘要】清燥救肺汤源自《医门法律》,是治火热伤肺、气阴两伤的主要方剂.近10年中,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耳鼻喉科疾病、皮肤科疾病,而对于眼科、妇科、儿科、风湿免疫疾病等的应用,有些只是零星报道的个例.综述近10年来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报道,总结其临床应用思路,以求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总页数】4页(P89-92)
【作者】曾庆明;景光光;江龙凤;商晓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深圳51800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深圳518001;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泻白散合清燥救肺汤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王玉明
2.潜阳封髓丹临床应用概况 [J], 李娇;彭玲;陈蓉
3.蒙药哈它各其-7散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J], 阿斯亚;包苏布道
4.玉屏风散合桂枝汤临床应用概况 [J], 弓艳玲
5.药棒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J], 刘洪;崔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燥救肺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5例

清燥救肺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5例

清燥救肺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5例
叶昌琼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0)004
【摘要】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清燥救肺汤为主,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5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6)
【作者】叶昌琼
【作者单位】隆昌县中医院,四川,隆昌,642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2
【相关文献】
1.清肺贴穴灵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235例 [J], 贾培琳;宫莉
2.风寒止咳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53例总结 [J], 古献民;黄小燕;曾文新;陆永和;钟政起
3.清燥救肺汤治疗急性高山反应性鼻出血35例 [J], 张国珍;郑小玲
4.泻白散合清燥救肺汤加味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5例临床观察 [J], 陈茹琴;梁兆球
5.咳喘一贴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所致咳喘735例临床及实验研究 [J], 陈振甫;周文秀;高举先;孙江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燥救肺汤的方源、方证及临床扩展应用探析

清燥救肺汤的方源、方证及临床扩展应用探析
氏方相 近 , 阿胶 , 加 了 清 泄肺 热 的药 物 如 桑 白皮 、 无 增
律 》, 清代 医家 喻 嘉 言 创 制 , 治 火 热 伤 肺 、 阴两 为 是 气
伤 的主要 方 剂 。此 方 的药 物 组 成 为 : 叶 ( 霜 者 , 桑 经 得 金 气 而柔 润 , 不凋 , 取之 为 君 , 枝 梗 , 叶 , 去 净 三钱 ) 石 、 膏 ( , 清肃 之气 , 清 肺 热 , 钱 五 分 ) 甘 草 ( 胃 煅 禀 极 二 、 和 生金 , 钱 ) 人 参 ( 胃之 津 , 肺 之 气 , 分 ) 胡 麻 一 、 生 养 七 、 仁 ( , , 钱 ) 真 阿 胶 ( 分 ) 麦 门冬 ( 心 , 钱 炒 研 一 、 八 、 去 一 二分)杏仁( 去皮、 , 黄, 分 )枇杷 叶( 片 , 、 炮 尖 炒 七 、 一 刷 去 毛 , 涂 炙黄 ) 蜜 。 在 喻 嘉言 创 制此 方 之 前 , 明代 医 家缪 仲 淳 治燥 时 则 使用 了甘凉 滋 润之 药 。缪 氏清 金保 肺汤 是 治疗肺 受
北 京 : 学 工 业 出版 社 ,00 化 21.
3 3 一药 多功 效在 十 剂 分 类 上 表 现 为 多剂 如 大 黄 .
可去闭、 去滞 、 湿 , 去 即分属 于 泻剂 、 通剂 和燥 剂 ; 连 、 黄 黄 柏 去湿 、 热 闭 , 去 既是 燥 剂 , 又是 泻剂 ; 解表 祛 风湿 能 的羌 活 , 即是轻 剂 , 又是 宣 剂 、 剂 和燥 剂 。而 中药 学 通 则 以某 药 的主 要功 效 归类 , 如大 黄 为泻 下药 , 在该 药 但
摘要 : 介绍清燥救肺汤的源流, 方证, 并结合兼证分析药物常用加减 , 最后通过举例介绍清燥救肺汤的临床扩展运用。 关键词: 清燥救肺汤; 源流; 方证; 临床运用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三钱(9克)石膏锻,二钱五分(8克)甘草一钱(3克)人参七分(2克)胡麻仁炒,研,一钱(3克)真阿胶八分(3克)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4克)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克)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克)[用法]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 温燥伤肺证。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 本方所主系燥热伤肺之重证。

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肺合皮毛,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贲郁,皆属于肺”,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

治宜清燥热,养气阴,以清金保肺立法。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为君药。

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宜于润,故用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

《难经·第一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而胃土又为肺金之母,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麻仁`阿胶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

《素问·藏气法时论。

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杏仁`枇杷叶之苦,降泄肺气,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以为使。

如此,则肺金之燥热得以清宣,肺气之上逆得以肃降,则燥热伤肺诸证自除,故名之曰“清燥救肺”。

本方与桑杏汤虽均治温燥;但本方以清肺燥与养气阴的药物组成,较桑杏汤的养阴润肺作用为强。

故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症见身热不甚,十咳少痰,右脉数大者,宜桑杏汤;若燥热甚而气阴两伤之重证,症见身热,干咳,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者,宜用清燥救肺汤。

[运用]1.本方为治燥热伤肺重证之主方。

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

2.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30例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30例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30例
李喜梅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0(023)005
【摘要】目的:观察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红霉素50 mg/(kg·d)静脉点滴,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入院当天配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口服,<1岁每天100 mL,≥1<3岁每天180 mL,≥3<6岁每天250 mL,10天为1个疗程.合并肺炎,肺部有喘鸣音者,加用酚妥拉明0.3~0.5 mg/kg静脉点滴,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加用西地兰0.03 mg/(kg·次),病情好转后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3%,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抗菌素治疗小儿百日咳的同时,加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口服可有效缓解痉咳期的症状,明显缩短疗程.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李喜梅
【作者单位】平凉市中医医院儿科,甘肃,平凉,7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6
【相关文献】
1.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2.汪淑艳教授运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3.小柴胡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类百日
咳综合征临床观察4.桑白皮汤加减治疗小儿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优良效果分析5.清燥救肺汤加减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燥救肺汤在肺系疾病的应用探究

清燥救肺汤在肺系疾病的应用探究

清燥救肺汤在肺系疾病的应用探究摘要】清燥救肺汤出自清代医学名著《医门法律》,该方具清宣燥热及养阴益气的功效,对内科与肺系疾病中的气阴两伤、燥邪伤肺之证具良好疗效。

本方主治燥邪伤肺之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取得理想效果,本次针对燥邪所致肺系疾病,包括放射性肺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肺内结节等疾病行清燥救肺汤治疗的临床实践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清燥救肺汤;中医;肺系疾病;应用【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42-02清燥救肺汤出自名医喻嘉言医学著作《医门法律》,该方主要由人参、杏仁、石膏、桑叶、阿胶、麦冬、麻仁、枇杷叶及甘草等药材组合而成,具清宣燥热、清燥润肺及养阴益气之效,主治温燥伤肺之干咳无痰、气逆而喘等症,属于治疗燥邪伤肺之证的良方[1]。

本方配伍合理精当,在临床治疗中具显著效果,因而获得广泛临床应用。

本院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在燥邪伤肺所致肺系疾病治疗中亦取得满意疗效,本次就相关疾病治疗实践予以详细探究,具体如下。

1.燥邪所致肺系疾病的表现燥邪包括内燥与外燥,均属于火之余气,燥邪伤肺多出现咳喘无痰、咳吐白沫,白沫质轻且黏,较难咳出,逆咳数声可致咽喉干涩,甚至引起干呕、咳血。

该类症状多见于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癌等肺系疾病[2]。

2.清燥救肺汤在肺系疾病的应用2.1 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指肺部肿瘤、恶性淋巴瘤、食管癌及胸部其他位置肿瘤应用放射治疗后,损伤正常肺组织诱发的炎症反应。

患者多于化疗后出现阵发性干咳、痰少且质黏,少数时候伴咳吐白沫,咽喉干涩并伴乏力,食欲减退并致体重减轻,经X线检查可提示肺部片状阴影,CT则可提示肺部炎性反应。

常规西医应用抗生素治疗多无明显效果,本院所行清燥救肺汤主要起清肺润燥、益气养阴之效,具体方药:石膏、芦根、炙黄芪各30g,桑叶、沙参、太子参各20g,阿胶、桑白皮、瓜蒌仁、麦冬各15g,黑芝麻、石斛、当归、杏仁各10g,川贝母与生甘草各6g。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肺燥咳嗽的临床观察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肺燥咳嗽的临床观察

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肺燥咳嗽的临床观察
刘理琴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目的:观察清燥润肺汤加减治疗肺燥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40例燥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

治疗组给予清燥润肺汤口服,日1剂,一次2次;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合剂,小儿每岁每次1ml,日3~4次;成人每次10ml,日3次。

服时振摇。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8.5%。

结论清燥润肺汤加减治疗肺燥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

【总页数】2页(P1449-1450)
【作者】刘理琴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市中医院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减柴胡枳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肾阳虚型变应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2.止嗽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风寒犯肺型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3.加减清燥救肺汤治疗喉痒咳
嗽220例的临床观察4.桑杏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风燥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5.止
咳润肺汤治疗感冒后咳嗽肺燥阴伤证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同名方约有2首。

清燥救肺汤(一)【来源】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组成】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

即桑叶(去枝梗)三钱,石膏(煅)二钱五分,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真阿胶八分,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

上以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滚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加犀角、羚羊,或加牛黄。

【功用】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出处】《医门法律》[组成]:霜桑叶三钱(9克) 石膏二钱五分(12克)人参七分(2克) 甘草(3克) 胡麻仁(炒研)(9克) 一钱真阿胶八分(9克)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10克)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9克) 枇杷叶(刷去毛,涂蜜炙黄)一片(9克)[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功用]: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主治]:外感燥火伤肺。

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

[适应症]:1.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胸胀(或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少津,尖边俱红者。

2.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喉干燥,口渴,舌光红,苔干剥,脉虚而数者。

[禁忌]:肺胃虚寒者忌服。

[不良反应]:清燥救肺汤有1例致过敏性皮疹.[方解]:方中人参、甘草、麦门冬是《金匮》麦门冬汤中的主药,功能生津润肺,补益脾胃(培土生金),主治津液亏损、肺虚而燥的肺痿。

现在再加芝麻滋补润燥,阿胶补肺养阴,杏仁宣肺化痰,桑叶、枇杷叶肃肺降气,清宣肺络,石膏直泻肺火,综合起来,便具有滋补润燥、清热祛邪两顾的作用。

所以用它治疗肺燥津伤、邪热犯肺的温燥与肺痿,最为适合。

清燥救肺汤(二)【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知母地骨皮【用法】水煎服。

经典名方清燥救肺汤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进展

经典名方清燥救肺汤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进展

经典名方清燥救肺汤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进展作者:杨斯翔吴文辉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6期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2)16-2044-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6.23摘要清燥救肺汤出自清代喻昌所著《医门法律》,由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组成,是治疗温燥重证、气阴两伤之代表方。

2018年,该方纳入我国《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为厘清其发展脉络,明确其功能主治,本文收集了记载清燥救肺汤的古籍与现代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方剂来源与组成、药物基原与炮制、用药剂量、功能主治与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部分医籍在该方药材基原与炮制、用药剂量的记载上有所差异;该方以清燥、生津、滋阴、益气为主要功效,以“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为主治,现代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关键词清燥救肺汤;经典名方;历史沿革;临床应用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modern application process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Qingzao jiufei tangYANG Sixiang1,WU Wenhui2(1. College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Luzhou 646000, China; 2. Dept. of Pharmacy,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ongqing 400021, China)ABSTRACT Qingzao jiufei tang,which is derived from Yuchang’s Medical Laws in the Qing dynasty, composes of Folium Mori, Gypsum Fibrosum, Glycyrrhiza uralensis, Panax ginseng, Sesamum indicum, Equus asinus, Ophiopogon japonicus, Prunus armeniaca and the leaves of Eriobotrya japonica. It is a representative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yndrome of warm-dryness and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In 2018, it was included in the Catalogue of Ancient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the First Batch). In order to clarify its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clarify its 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of Qingzao jiufei tang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source and composition of it, its origin andprocessing, dosage, 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 and modern clinical application with a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Results show that some medical books differ in origin, processing and dosage of the formula. This formula takes moistening dryness, encouraging production of body fluids,nourishing Yin,tonifying Qi as the main efficacy. “Qi depression, flaccidity, dyspnea and vomiting” is the main indication. I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clinic, involving respiratory diseases,skin diseases, digestive diseases, etc.KEYWORDS Qingzao jiufei ta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燥證的中医内涵广泛,涵盖了现代医学呼吸系统、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

清燥救肺汤临床运用举隅

清燥救肺汤临床运用举隅

清燥救肺汤临床运用举隅詹绍云【摘要】清燥救肺汤出自《医门法律·伤燥门》,有清燥润肺之功,临床多用于治疗内科和肺系疾病中燥邪伤肺,气阴两伤之重症。

笔者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皮肤科、五官科疾病,证属燥邪伤肺,气阴受损者,每获佳效,现介绍如下。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06(027)002【总页数】1页(P30-30)【关键词】清燥救肺汤;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鼻衄;结膜干燥症【作者】詹绍云【作者单位】云南省通海县中医医院,云南,通海,65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清燥救肺汤出自《医门法律·伤燥门》,有清燥润肺之功,临床多用于治疗内科和肺系疾病中燥邪伤肺,气阴两伤之重症。

笔者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皮肤科、五官科疾病,证属燥邪伤肺,气阴受损者,每获佳效,现介绍如下。

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王某,男,68岁,2004年3月20日初诊。

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1年。

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内科病史。

一年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无皮疹,口服赛更啶,外用皮炎平,肤轻松软膏等可减轻,停药作又发。

查:形体偏瘦,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干燥,见抓痕,部份轻度苔藓化。

口干纳少,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

证属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润燥。

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处方:桑叶15g,炙枇杷叶15g,杏仁15g,沙参20g,麦冬20g,生石膏30g,阿胶20g(烊化),火麻仁2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乌梢蛇15g,生甘草10g。

2剂,冷水煎沸30min口服,日服3次,2日1剂。

4天后复诊:瘙痒明显减轻。

二便调,口不干,食纳增加,皮肤趋于正常,渐愈。

2 鼻衄张某,男,55岁,2005年1月20日初诊。

鼻衄点滴而下,口鼻咽干燥、干咳、口干欲饮,鼻痒,洗漱时碰着鼻部即发鼻衄5天,查;双鼻粘膜干燥,鼻腔内有血痂。

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证属阴虚肺燥,治宜滋阴润燥,生津止血。

不同时相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不同时相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不同时相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王静;易宣洪;汪萍;王志武【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年(卷),期】2024(44)5【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相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影响。

方法将111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各37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清燥救肺汤加减方,治疗1组给药时间为放疗前1 h,治疗2组给药时间为放疗结束后1 h,治疗3组给药时间为放疗开始与结束后1 h内,比较3组中医证候评分、卡氏功能评分(KPS)、放射性肺损伤程度、肺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

结果3组放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高于放疗前(P<0.05),且与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3组KPS评分均低于放疗前,且与对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升降低幅度较小(P<0.05);3组放射性肺损伤程度比较,治疗1组与治疗3组的总发生率较低,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放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l)、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l/V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低于放疗前,且与对治疗2组、治疗3组比较,治疗1组降低幅度较小(P<0.05)。

结论运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疗效显著,但需在放疗前1 h给药。

【总页数】5页(P544-548)【作者】王静;易宣洪;汪萍;王志武【作者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2.白英汤防治放射性肺损伤及对TGF-β1表达的影响研究3.清燥救肺汤联合泼尼松及钙立得治疗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疗效及对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清CRP、TGF-β1水平的影响4.清燥救肺汤加黄芪对放射性肺损伤干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皮素表达影响的研究5.清燥救肺汤联合痰热清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指标、IL-2和TNF-α表达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燥救肺汤
【组成】冬桑叶三钱(9g)石膏二钱五分(7.5g)人参七分(2g) 甘草一钱(3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真阿胶八分(2.4g)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3.6g)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2g)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肺润燥,益气养阴。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镇咳祛痰、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头痛身热,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或数。

【西医病】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者。

【方证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温燥伤肺,气阴两伤所致。

温热袭肺,扰乱肺气,灼伤肺津,则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口渴;温热之邪,逆乱内外上下,则头痛身热;温热扰心,则心烦;舌干无苔,脉虚大或数,皆为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征。

治当清肺润燥,益气养阴。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气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温热侵肺,以石膏辛甘而寒,甘寒润肺滋燥,辛寒清泄肺热,共为君药。

热伤阴津,以麦冬甘寒清热,养阴润肺;《难经·十四难》曰:“损其肺者,益其气。

”热伤肺气,以人参补益肺脾,生化津液;麻仁养阴润肺滋燥;血可化阴,以阿胶补血养阴润肺;《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杏仁苦润,降泄肺气,兼以润肺;枇杷叶宣泄肺气止逆,共为臣药。

甘草益脾胃,补肺气,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以奏清肺润燥,益气养阴之效。

配伍特点:宣散药配降泄药,使肺气宣降有序;辛凉药配苦温药,温受寒制而不助热;补血药配滋阴药,使阴从血中而化生;宣散药配滋阴药,宣散不伤阴,滋阴不恋邪。

讨论:权衡清燥救肺汤功用,因燥邪为患,其治当滋阴润燥而非清,故理解清燥救肺汤的功用不是清燥润肺,而是清肺润燥。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干咳无痰,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痰黄量多者,加川贝、瓜蒌,以清热化痰;若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泻火;若大便干者,加大黄、知母,以泻热通便等。

3.注意事项:凉燥伤肺证者慎用本方。

【方论选录】
王晋三:“石膏之辛,麦冬之甘,杏仁之苦,肃清肺经之气;人参、甘草生津补土,培肺之母气;桑叶入肺走肾,枇杷叶入肝走肺,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阿胶、胡麻色黑入肾,壮生水之源,虽亢火害金,水得承而制之,则肺之清气肃而治节行,尚何有喘呕痿厥之患哉?”(《绛雪园古方选注》)
【方歌】
清燥救肺参草麻,石膏胶杏麦枇杷,
经霜收藏冬桑叶,干咳无痰口渴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