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技巧
浅议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技巧
右 ,如果逐个采集属性 ,工作量极大 ,但是借助空 间
分 析则 简 便很 多 。本 图层 观 察 点 号 (D B A 和 观 Q EG )
层 ,在总图层处理完毕后 , 要再做一遍参与拓扑图层
的分 离 工 作 ,不 然 就 难 以保 证 地 质 图 空 间 数 据 的 质
洋 、东 昆 中洋在 内的特提 斯 洋形 成 ,在 东 昆 中洋 向北
岩 区。因此 ,两侵人体 的岩浆成因属于上地壳低度部
分 熔 融 的 “ ” 型 花 岗 岩 , 其 岩 石 类 型 相 当 于 S
B ral (9 9年 ) 分 类 中 的 MP abr n 1 9 i G花 岗岩 ( 白云 含 母 过 铝质花 岗岩 类) 。
区 ) 因此 该 侵 人 体 总 体 为 后 碰 撞 花 岗 岩 类 (C ) , C G 的 白云母 花 岗岩 ,形 成环 境 为典 型 的后 碰撞 ,表 明在
余种数据库 。笔者参加 了基 于 M p I 平 台 1 0万 、 aGS : 5
1 0万 、1 : 2 : 5万数 字地 质 图空 间数 据库 和 1 0万 、I : 2 : 5 指 数 A I 均 值 达 11 ,且 岩 石 的 KO 大 于 N S平 .8 a 0, KON : :/a O达 1 ,CP 标 准 矿 物 刚 玉 c平 均 含 量 可 . 9 IW
关键词 :地质图;空 间数据库建立 ;技巧
1 引 言
自数字 国土工程 开 展 以来 ,我 国对 几 十年 来 积 累
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正在进行 全 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背景数据库的制作 ,现就 数 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 中发现 的工作 量剧 增 、技巧等问题作一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
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库开发与管理
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是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它以数据为核心,存储和管理各种地理信息,如地图、地形、气候、人口等。
在如今的智能化时代,地理空间数据库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和了解世界,还能够为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正确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开发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现场测量、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
不同的采集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开发者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加工,以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
处理方式包括数据解译、数据拓扑校正、投影变换等,这些步骤都需要借助专业的地理信息软件进行。
二、数据建模与设计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模与设计是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建模过程需要将地理现象抽象为几何对象与属性,进而确定空间关系与拓扑关系。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结构、索引方式以及数据的更新与维护等问题。
数据建模与设计的关键在于理解地理现象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点,以达到高效、准确地储存和查询地理信息的目的。
三、数据存储与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存储与管理涉及到数据的组织方式、存储引擎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问题。
对于小规模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对于大规模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由于数据量庞大,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存在存储和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考虑使用专门的空间数据库。
同时,为了提高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可以采用多级索引、分区存储等技术手段。
四、数据查询与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库的价值在于对地理信息的查询与分析。
在进行查询与分析时,可以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或地理信息系统专用的查询语言进行操作。
查询可以包括地理属性的查询、空间关系的查询以及空间分析功能的应用等。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
收稿日期:2010- 02- 23 作者简介:贺文莲(1 97 1- ),女,内蒙古五原县人,19 92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从事计算机制图,空间数据库建工作,(Tel)1 39 354659 8
《华 北 国土 资 源》 2 010年 第 2 期
- 56 -
பைடு நூலகம்
J IS HU YIN GYO NG 技术 应用
5 图件扫描
图件扫描采用彩色扫描,分辨率为 300DPI, 存 储为无压缩的与原图等 大 TIFF 格式 文件。 扫 描原图平整、无缺陷;扫描范围覆盖全图,无 扫描带错位和漏洞;对栅格图像的清晰度、变 形情况及精度等内容检查,填写“地图精度自 (互)检表”。
6 图形矢量化
根据项目组提供的统一 MAPGIS 系统库,对 地质图内容确定矢量化图形要素参数和划分图 层 。使 用 MAPGIS 软件 ,依据 所确 定的 图面 内 容图层,图元矢量化参数,进行分层矢量化。 在矢量化过程中,要求窗口放大至四十倍以 上,要保证图形要素的参数正确性、空间位置 的准确性。图层中没有遗漏和多余数据。线条 要求光滑、不得有重叠点、Z 字线和伪结点,不 得使用光滑曲线。
2 准备质量监控文档
在工作实施之前首先要求准备监控过程中所 需要的各种监控文档,包括自检表、互检表、抽 检表、原图错误汇总表、工作日志等。
3 资料收集
收集需要建库的地质图图件及其相关地质报 告、说明书等,填写原始资料收集记录表,并对
原图错误检查并填写原图错误汇总表。
4 属性数据卡片填写
按照《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指南》的 要求首先确定属性结构、字段长度及类型,并以 此为依据建立属性表,由多年从事地质工作的老 专家负责资料的收集和属性数据卡片的填写,以 区域调查报告为依据采集属性表中的各数据项内 容,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性。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
作者简介 : 孙海芳 ( 1 9 6 8 一 ) , 女( 汉族 ) , 河南南阳人 , T 程师 , l 现从事物化探信息资料处理工作。
2 0 1 7 年第 3 期
西部 探矿 工程
9 5
地 质 矿产 术语 分类 代码 ( GB 9 6 4 9 — 8 8 ) ; 国家 基 本 比例 尺 地 形 图分 幅 编 号 ( GB/ T1 3 9 8 9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行 政 区划代 码 ( GB2 2 6 O 一9 9 ) ;
数据库 、 全国重力库 、 全 国地球化学库 、 石油数据库 、 世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7 — 1 3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 0 7 — 1 4
区域地质图图例( 1 : 5 万) ( G B 9 5 8 - 9 9 ) ;
G I S 技 术和 数据 库技 术 为 支撑 , 将 以前 传 统 方式 制 作 的 图件 建 立起 空 间数 据库 和 属 性数 据 库 , 提 高
地质 图数 据 资料 的利 用 效 率和 数据 挖掘 价 值 。作 为基 础性 、 公益性的 1 : 5 万地 质 图空 间数 据 库 , 建 库后 的地 质部 分 资料 可以广 泛应 用到 地质 项 目的 立项 申请 、 项 目设 计 、 项 目实施 、 成 果 总结 以及靶 区
学、 信息科学 、 管理科学 以及数据库技术于一体 , 以其 对 空 间数据 强 大 的储存 查 询 和分 析处 理 功能 而鲜 明地
区别于普通管理信息系统 , 它将空间数据处理 、 属性数 据处理 、 空 间分析与模 型分析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 密结合 , 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 , 能够对复杂的地球空 间数据进行采集 、 储存 、 分类 、 检索、 查询 、 分析建模 , 从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
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获取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然而如何高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首先,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能力。
数据采集是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GPS定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建筑布局、交通道路等。
其次,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与整理也是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之后,我们常常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与整理,以使其更有利于后续的利用与管理。
数据处理与整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空间插值、数据融合、数据转换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利用的数据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的过程中,数据存储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据存储和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存储介质的选择、数据库模型的设计和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等。
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介质可以选择硬盘、光盘、磁带等不同的存储介质,根据数据的规模和需求进行选择。
数据库模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数据的结构和特点,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
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则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环节,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质量的保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数据质量的保证包括了数据准确性、一致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要求。
数据安全则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在数据质量保证和数据安全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和做法,以确保地理空间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最后,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实际情况。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 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定义 (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 (2)4.1图元编号 (2)3.2 TIC点编号规则 (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 (2)5.1 图层命名规则 (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 (3)6 图层划分 (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 (8)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8)7.2 水系图层 (10)7.3 交通图层 (11)7.4 居民地图层 (5)7.5 境界图层 (12)7.6 地形等高线图层 (13)7.7 地层图层 (14)7.8 火山岩图层 (12)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 (20)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 (20)7.11 脉岩图层 (24)7.12 围岩蚀变图层 (25)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 (25)7.14 断层图层 (27)7.15构造变形带图层 (28)7.16 矿产图层 (30)7.17 产状符号图层 (31)7.18其它图元图层 (32)8 元数据文件格式 (36)9 工作流程 (36)9.1 项目组织 (38)9.2 资料准备 (38)9.3 图件扫描 (39)9.4 图形矢量化 (39)9.5 点线编辑 (39)9.6 图面检查 (40)9.7 图形校正 (40)9.8 建立拓扑 (40)9.9 建立分层文件 (41)9.10 属性编辑 (41)9.11 属性录入 (41)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 (41)9.13 图面整饰 (41)9.14 投影转换 (41)9.15 成果输出 (42)10 质量监控 (42)10.1质量监控体系 (42)10.2 数据质量监控 (43)11 成果汇交 (47)11.1 成果汇交内容 (47)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 (47)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 (48)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49)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 (50)11.6 检查评分方法 (54)11.7 数据复核 (55)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 (56)12.1 建库原图 (56)12.2 主要工作流程 (56)附录 A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 适用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解析数字地质图在数据库建库中存在问题与工作方法
解析数字地质图在数据库建库中存在问题与工作方法摘要为了高效的使用和整理数字地质图,需要建立其数据库,可将不同类型的数字地质图储存其中。
根据地质研究的需要,随时进行查找和应用。
在数据库建库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出现质量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式,妥善予以解决和处理。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数字地质图在数据库建库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其工作方法,对数字地质图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予以校正,提高其质量,建设更为完善的数据库。
关键词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建库;工作方法前言在地质图中,可以反映出区域地质组成及构造特征,能够为地质条件分析和地下矿藏预测提供参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地质图开始以数字化的形式予以呈现,其编辑、成图的效率更高,使用范围也有了极大的拓展。
构建数字地质图的数据库,能够将相关数据储存于信息系统中,可作为地质研究的数据源,便于对地质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库建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
1 数字地质图在数据库建库中存在的问题1.1 数字图件质量问题在数字地质图在数据库建库中,需要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源。
但是在实际应用电子数字图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来数据重复、数据不套合等问题,使用近年来的地质勘探数据,导致数据源质量不高。
图形参数的误差较大,则会影响到图形的质量。
在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建库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完整、精确的图形,数据库的质量也会因此而下降。
由于数字检查工作不到位,则容易忽视图形质量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地形图的核实与修改。
数字图件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图形校正,但在实际情况中,更多的套用标准框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数字图件的精度[1]。
1.2 数字图件内容编辑烦琐在数据库建库的过程中,数字图件内容编辑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操作较为烦琐。
在收集电子数据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地质矿产图,从中了解磁测、遥感以及化探的数据信息。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收集区域地质矿产说明的相关报告,并去除重复图幅,相关数据的归档较慢,整体的工作效率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150万)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150万)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袁启玉;李仰春;吴亮;黄辉;李超;李智佩;谷永昌;付俊彧;杨祝良;尹福光;赵小明【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24(48)1【摘要】依托MapGIS平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150万)和图形空间数据库。
该图集成了近20多年来全国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点成矿区带1∶50万~1∶100万地质编图、部分省区地质志、基础地质科学研究等新成果和新资料,系统更新了全国区域地层系统、全国岩浆岩时空序列及变质岩分布与变质作用框架,建立并完善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了全国大地构造单元,新确认一批区域性重要构造界面等。
应用计算机辅助智能地质编图技术,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同时编图,按省(区)分别进行地质单元、地理数据、数据结构无缝拼接,绘制“全国地质一张图”,形成库图一体成果。
数据库数据量约1.65 GB,标示地质体78194个、火山口或火山喷发中心308个、重要化石点和化石群221个、金钉子12个、同位素年龄数据1197个、代表性钻孔(含大陆深钻)125个。
该数据库填补了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空白,为地质大数据、“地质云”建设和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源,为自然资源规划管理、基础地质和资源环境背景研究、环境治理和灾害防治、国际合作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总页数】8页(P68-75)【作者】袁启玉;李仰春;吴亮;黄辉;李超;李智佩;谷永昌;付俊彧;杨祝良;尹福光;赵小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2.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以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3.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4.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5.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资料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地质资料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一、资料数字化
1.资料扫描:将纸质地质资料通过扫描仪转换为数字格式,
可以选择高清扫描或普通扫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分辨率和图
像格式。
2.影像处理:对扫描后的图片进行处理,包括裁剪、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调整色彩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可读性。
3.OCR识别:对图像中的文字进行OCR (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识别,将文字信息转化
为可编辑和可搜索的格式。
4.数据整理:对数字化的地质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内容、格式、时间等进行归档,建立一套标准的文件命名和目录结构。
二、数据库建设
1.数据库设计:根据地质资料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数据库的
结构和关系模型,确定数据表的字段和属性。
2.数据导入:将数字化的地质资料导入数据库中,可以使用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
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数据库管理: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权限
管理、备份恢复等功能,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数据查询与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灵活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支持多种查询方式和数据可视化展示,提高地质数据的利用价值。
5.数据共享与交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数据上传、下载和共享功能,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和数据标准,方便地质专家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技术支持与培训
1.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包括系统维护、故障排除、升级更新等,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用户培训:开展用户培训工作,包括数据库操作、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提升用户的使用能力和效率。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及要求2
MAPGIS文件夹只包含内图廓以内的内容,不包含独立要 素类,且底边不旋转水平。增加等高线、交通、居民地、 境界、水系5个地理内容也放在该文件夹中,增加图层的
命名和属性采用原1∶25万地理底图的命名和属性,地理
图层的注释不必放入 。增加图内整饰图层,如注记、引 线、火山岩岩性界线、隐伏断层、未经证实的遥感解译断 层等,且分层整饰,整饰图层的命名采用被整饰图层名前
阿拉克湖
冬给措 纳湖
二、多 图 幅 装 载
点击确定后, 系统将各图幅 文件夹中的空 间数据库数据 复制到 RGMAPPING 工作目录下的 SdbPrjTemp目 录中,同时生 成临时工程文 件PrjTmp,此 时对数据的修 改仅会改变复 制数据,不会 改变原始数 据!!!
二、多 图 幅 装 载
模糊检索
第四系专题图
技术支持
•
登陆后进入论坛
• 25万数据库技术交流QQ群
25490455
谢
谢
多图幅装载时系统要求设置转换后的投影参数,可将装载的图幅转换为任意投影, 设置好投影参数后点击确定,系统进行投影转换并进入数据检索功能界面,可进 行交互查询浏览空间数据库要素类以及地质要素类和对象类检索。
三、交互查询浏览空间数据库要素类
交互浏览空间数据库要素类:可以通过 鼠标交互式操作,点击、框选要素类数
必填项(M)没有数据不能填写时,字符型字段填写
三、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 求
(九)属性录入
属性内容中地方字的表示采用同音字汉语拼音标注,后 按字体结构说明的原则处理。如“佛子土允”表示为
“chong(左“土”,右“允”)” 。
利用软件的自动给要素类数据赋要素标识号和给断层加
区域及矿产地质调查中数字填图技术的应用及技巧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区域及矿产地质调查中数字填图技术的应用及技巧熊 斌,杨 林摘要:数字填图技术是地质调查项目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总结了笔者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调查项目以及云南省奉科乡幅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中的数字填图技术应用及数据库建设经验。
文章介绍了数字填图在地质调查项目中的应用现状、主要方法和相关技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希望对相关地质矿产工作中的数字填图应用和建库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及矿产;数字填图技术;应用及技巧1 数字填图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数字填图技术是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使得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等全流程的信息化得以实现。
在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合理应用数字填图技术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野外地质矿产数据的采集、加工和管理,并创建相匹配的数据库。
同时,它减轻了地质矿产工作人员的野外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过最终成果的标准统一化数据库,使地质资料的交流和管理更加方便高效。
近年来,数字填图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推广,在矿产地质调查和勘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构建针对性强、健全的地质云网络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兴的防灾减灾等民生地质服务领域,地质环境检测预警与当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也为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网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遥感技术(RS)、卫星定位(GPS、北斗)等当代信息技术在矿产地质调查中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地质矿产工作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质矿产调查工作领域,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全球地质工作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领先者。
目前,我国已经独立自主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系统(DGSS),并进行多次升级迭代,有效推进了传统矿产地质区域调查工作手段与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挥了数字地质调查技术的价值。
测绘技术的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的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介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测绘技术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
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组织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的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数据收集首先,测绘技术的空间数据库建设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指采集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包括地表地貌、地质地貌、气象气候、人口、交通、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现场调查、遥感技术、GPS定位等多种手段进行。
其中,现场调查是最直接和常用的方式,通过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获取真实、准确的地理空间数据。
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图像信息,可以快速、大范围地获取数据。
GPS定位则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如GPS、北斗等)获取空间数据的精确位置信息。
二、数据处理数据收集后,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将采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融合等过程,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首先,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即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管理和使用。
然后,对数据进行清洗,即对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数据进行融合,将不同格式、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一致的地理空间数据库。
三、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结构和内容。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的表达形式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连接关系。
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它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性能,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四、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建立是指将数据库设计的结果实现为可操作的数据库系统。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流程与技术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操作流程数字填图系统RGMAPGIS(3.0版)建立了基于地理数据库模型的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相应发布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50303(送审稿),提出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地质图对象分类、编码要求及数据项描述内容。
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建库工作流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以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和PRB数据模型为基础,提出建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技术要求。
1、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地理要素数据,而按照模型和规则组合起来的地理要素数据集。
GeoDatabase在地理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扩展:支持复杂网络、支持要素类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支持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
GeoDatabase对地理要素类和要素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几何网络、属性表对象、注释类等进行有效管理。
GeoDatabase把地理数据组织成层次型的数据对象。
包括对象类Object Classes、要素类Feature Classes,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s。
一个对象类在地理数据库中是一个表Table,存储非空间数据。
一个要素类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相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
一个要素数据集是共享空间参考系统的要素类的集合。
GeoDatabase使空间要素的定义更接近现实世界,这种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扩展,具有用户定义的特征。
2、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基于PRB数据模型和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将地质图对象划分为基本要素数据集、综合要素数据集、外挂表数据集、图式图例(工程)等5个要素数据集,包括15个基本要素类、11个对象类、8个综合要素数据集构成。
基本要素数据集:1地质体面实体GEOPYGON2地质界线GEOLINE3脉岩DIKE4蚀变(点)ALTERA TION5矿产地MINERAL_PNT6产状A TTITUDE7样品SAMPLE8照片PHOTO9素描SKETCH10化石FOSSIL11同位素年龄ISOTOPE12火山口CRA TER13钻孔DRILLHOLE14泉SPRING15河流海岸线COASTING综合要素数据集:16构造变形带TECOZONE17蚀变带(面)ALTERA TION18变质相带METAMOR_FACIES19混合岩化带MIGMA T20矿化带MINERAL_ZONE21火山岩岩相VOLCA_FACIES22滑坡体23标准图框MAP_FRAME对象数据集:24沉积(火山)地层单位STRA TUMS25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INTRU_LITHO_CHRONO26侵入岩谱系单位INTRU_PEDIGREE27变质岩地(岩)层单位METAMORPHIC28特殊地质体SPECIAL_GEOBODY29非正式地层单位INF_STRA TA30断层FAULT31脉岩DIKE_OBJECT32戈壁沙漠DESERT33冰川与终年积雪FIRN_GLACIER34面状水体与沼泽W A TER_REGION外挂表数据集35图式图例(工程)36图切剖面CUTTING_PROFILE37综合柱状图SYHTHETICAL_COLUMN38图例LEGEND39其它3、数字填图系统RGMAP不同阶段数据的继承在不同PRB阶段数据存放、交换和传递过程中,数据继承如下:(1)PRB野外手图库完全继承了PRB原型库的数据结构与内容;(2)图幅PRB库完全继承了PRB野外手图库的空间数据结构与内容,并共享PRB野外手图库非结构化的数据;(3)PRB实际材料图部分继承了PRB图幅库的空间数据结构,采用线—线,面—线属性自动复制技术实现部分继承;4空间数据库部分继承实际材料图库的空间数据结构,包括13个野外数据采集层及geopoly.wp,geoline.wl。
测绘技术中地理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的方法与经验分享
测绘技术中地理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的方法与经验分享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成为了测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理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测绘数据的存储和检索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首先,地理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在开始建设地理数据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数据库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例如,是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还是用于农业调查等。
在明确了数据库的目标后,我们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数据库构建计划,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数据来源等。
这些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是地理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也是后续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
其次,地理数据的质量是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的核心。
地理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地理数据库的应用效果和可信度。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数据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
例如,在录入矢量数据时,需要根据地物的真实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并进行验证和校正。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确保地理数据库的数据始终保持最新和准确。
第三,地理数据库的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随着地理数据库的不断扩大和更新,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来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数据权限和访问控制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挖掘,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联性。
此外,地理数据库的共享与应用也是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地理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地理数据库的价值和效果。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地理数据共享平台和应用系统。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和系统,将自己的地理数据库进行共享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服务接口将地理数据库集成到现有的GIS系统中,提供给用户进行可视化地展示和分析。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
图 料
R 地 质 图 空 P R B B
图 实 间 际
材 据 数
库
图 2 PRB数 据 流 ” 栈 ” 与 不 同 阶 段 数 据 模 型 的 关 系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集
15 个 基 本 要 素 类
8 个 综 合 要 素 类
12 个 对 象 类
5 个 独 立 要 素 类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集
(1)基本要素数据集
4、对象类与要素类逻辑一致性检查
对象类属性录入完毕后,要进 行要素类和对象类的一致性检
查,来发现要素类的子类型标
识是否填写错误,从而造成二 者数量上的不一致
4、对象类与要素类逻辑一致性检查结果
所有的属性录入完毕并检查无误后,进 行压缩保存,之后给要素类和断层对象 类自动幅ID值。
四、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 技术要求
地质体面实体(_GEOPOLYGON.wp) 地质(界)线(_GEOLINE.wl) 河、湖、海、水库岸线(_LINE_GEOGRAPHY.wl) 地质体面实体:除地质体之外还包含戈壁、沙漠、冰川与终年积雪、
面状水体与沼泽等参加空间拓扑的地理实体 。
地质界线:包含地层界线、完整的断层(遥感解译断层中未经地质
3、综合要素类属性录入
3、综合要素类属性浏览
4、提取对象类
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指定对象类
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全部对象类
4、对象类数据输入
输入输入
对象类数据,可以调入相应地层和侵入岩的实测剖面进行相关数据的输入, 也可以根据地质图中综合地层柱、实测剖面及地质报告综合进行输入。
对于断层,对地质报告中已有编号的断层,按照断层的编号的先后顺序进行属性的录入
特殊地质体的地质体面实体代码用“时代+岩性代号表示(GB/T958-
测绘技术中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与经验分享
测绘技术中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与经验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理数据库的建设和空间数据的挖掘是实现GIS功能和应用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地理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和经验。
地理数据库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空间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首先,一个好的地理数据库应该具有清晰的数据结构和逻辑。
数据应该被分门别类地存储,并且具有一致的命名规范。
例如,地理数据可以按照地区、类型等进行分类,然后使用统一的编码方式进行命名,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检索和查询。
其次,地理数据库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不同的数据源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和坐标系统,因此在进行数据整合时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配准。
此外,数据的完整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该避免数据的丢失和重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地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的问题。
对于一些敏感和私密的数据,应该设置相应的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还应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一旦地理数据库建设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空间数据挖掘是从地理数据库中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有意义的模式和关联规则的过程。
其中,空间数据挖掘算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常见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时空模式挖掘等。
聚类分析可以将相似的地理数据聚集在一起,帮助我们发现空间上的热点区域和离群点。
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地理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而时空模式挖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理数据的时空演化规律和趋势。
当然,空间数据挖掘也需要考虑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数据的量级问题可能会对挖掘算法的性能和效果产生影响。
此外,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实材图制作前(三步)
路线检查
路线整理(子图大小、子图类型、位置重叠、产状旋转等)
路线入库
实材图制作(四步)
1、连图,并消除线拓扑错误检查;线转弧段成区,区拓扑错误检查;线弧一致性检查
2、区属性录入(3步):(1)R提取Geoply属性
(2)赋“地质填图单位名称Geoname”
(3)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Geoply填图单位代号与图形参数匹配,
Geoply填图单位代号与注释一致性检查3、线属性录入(3步):(1)B提取Geoline属性
(2)赋“界线代码”和“界线类型”(根据有关规定)
(3)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判断地质代码与线型一致性
4、图内——花纹和剖面编号;图外——图例和责任表
编稿原图制作(五步)
1、删除工程及文件夹中的多余文件
2、修改Geoline及Geoply:
删除内图框、
联接线、
拷贝5万图框、
拷贝面状水体界线,
线拓扑错误检查,
生成Label点
删除区及弧段
线转弧段
Label点与区合并
3、区属性——(手动录入)少部分新区、面状水体
4、线属性——
4、花纹、产状及注释、填图单位代号三者须重新整理
5、图廓——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切剖面、图例、接图表等
空间数据库建设(五步)
1、自动合并
2、独立要素文件拷贝,_Sample同位素样品点剪切给ISTOPE,地理部分拷贝水体界线给_Line_Geography
(3、删除内图框线)
3、基本要素编辑
4、综合要素编辑
5、对象类提取及录入。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数据库构建与管理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数据库构建与管理技巧地理数据库是测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存储和管理各种地理信息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和管理地理数据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理数据库构建与管理的技巧。
一、数据采集与录入建立地理数据库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与录入。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地面测量、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等。
数据录入的关键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在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数据的一致性。
例如,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数据,因此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校正,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数据模型设计地理数据模型是地理数据库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据模型决定了地理数据的组织和结构。
在设计地理数据模型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地理数据的特点和需求。
常用的地理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
三、数据组织与索引地理数据的组织与索引对地理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数据组织方面,可以采用基于栅格的存储方式或基于矢量的存储方式。
栅格存储方式适用于空间连续型数据,如卫星遥感影像;矢量存储方式适用于离散型空间数据,如点、线和面等。
在索引方面,可以使用R树、Quadtree等空间索引结构来提高查询效率。
四、数据更新与维护地理数据是动态的,需要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
数据更新通常包括新增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在进行数据更新时,需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维护地理数据库的关键是消除数据冗余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例如,可以采用数据压缩和空间分区等技术来减少数据冗余,使用事务和触发器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五、数据安全与保护地理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敏感的地理信息,因此数据安全与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例如,可以设置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技巧张广宇;刘英才;康庄;代雅建【摘要】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是地质调查成果数字化、信息化及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基础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1∶25万铁岭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对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及模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流程以及在属性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以此为利用RGMAP系统建立数据库提供借鉴.%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database of regional geologic map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for the geological survey.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1:250 000 geologic map of Tiding Sheet,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model and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database.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and operating skills of the digital geologic database are also introduced. It would hopefull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s in the building of spatial database with RGMAP.【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2(021)001【总页数】8页(P165-172)【关键词】数据库建设;铁岭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RGMAP系统【作者】张广宇;刘英才;康庄;代雅建【作者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向社会各界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和信息,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提供基础素材,同时也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保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高水准、高效率,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中国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中在1999年数字填图系统(RGMAP)开展试点工作以前,全部采用的是“传统填图”方法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建立空间数据库.自从2005年《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推出后,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定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要按照该标准建立,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和一体化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技术,按照数据实体之间的联系及相关语义约束规则的表述方式对成果数据进行描述,规定了15个基本要素类、8个综合要素类、12个对象类和5个独立要素类.因此要对基于“传统填图”方法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整理,完成与后期基于“数字填图”技术完成的图幅数据相衔接.2010年,东北地区以“传统填图”方法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已经全部重建完毕,而2005年以后陆续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全部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建立空间数据库,因此我们以1∶25万铁岭幅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对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模型、建库流程及操作技巧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开展数据库建设的同行有一定借鉴意义.《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给出了数字地质图数据(实体)、数据(实体)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语义约束规则,并对15个基本要素类、8个综合要素类、12个对象类和5个独立要素类的名称、数据项编码、数据类型、数据(实体)间关系、数据存储长度、数据显示长度、数据项约束条件、数据默认值、值域范围、数据项描述等均做出了规定,同时要求在建立数据库同时建立相应的元数据库,并在项目汇交时要求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按单个图幅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文件物理存储路径结构存储[1].其主要引用文件包括∶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以最新版本为准)GB/T 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ISO 19116 地理信息要素编目方法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模型(图1)是以地理数据库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和参考模型,通过要素类和对象类的扩展建立具体的数据模型,通过关系类定义要素类与要素类、对象类与对象类、要素类与对象类的关系,完全改变了传统面向项目研究数据模型并以物理图层划分的思路,合理解决了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及冗余现象.本幅图数据库中基本要素类有_GEOPOLYGON.WP(地质体面实体)、_GEOLINE.WL(地质界线)、_LINE_GEOGRAPHY.WL(地理线)、_ATTITUDE.WT(产状)、_ISOTOPE.WT(同位素测年)等5个要素;综合要素类有_TECOZONE.WP(构造变形带)、_MAP_FRAME.WL(内图框)等2个要素.这两项均由地质点、面、线要素实体类构成,具有指定的坐标系统、空间域和精度,它们组成了数据模型的要素数据集.对象类是一个表,储存非空间数据,在铁岭幅空间数据库中包括 _Strata(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Metamorphic(变质岩地/岩层单位)、_Fault(断层)、_Dike_Object(脉岩面)、_Water_Region(面状水域与沼泽)等6个要素.独立要素类包括接图表、图例、综合柱状图、责任表等所有内图廓以外的要素以及图切剖面,它是一个不属于任何要素数据集要素类,具有自己的空间参考坐标系统,并设定自己的投影参数.上文说过区域地质图有两种类型数据,一种由“传统填图”方式完成,此类数据为未进行质量检查的数据或只有空间数据而无属性数据的数字制图数据;另一种是基于“数字填图”技术完成的图幅数据,完全符合《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两种数据格式不同,因此它们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流程在原始资料、空间数据操作上是不同的(图2的1、2部分),但在属性数据部分都是在RGMAP 系统中进行操作,所以这两种数据在属性数据操作和成果提交这两部分是一致的(图2的3、4部分),本文也主要是对这两部分展开阐述.虽然本文并没有介绍属性数据操作之前的步骤,但因为RGMAP系统已经定义了数据的属性名称、结构、数据类型、储存长度等,所以经过前期数据的分离、处理、提取、合并,各类数据已经获得了相应图层的属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基本要素类就可以利用RGMAP系统录入属性数据(图3),也可以根据MAPGIS软件中相应功能进行属性录入.在一幅区域地质图中,地质体面实体和地质界线是基础,它们的实体个数是最多的,且对象类属性是从这两个基本要素类中提取的,如对象类中的_Strata(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Metamorphic(变质岩地/岩层单位)、_Water_Region(面状水域与沼泽)等属性是从地质体面实体中提取,_Fault(断层)对象类属性则是从地质界线中自动提取,所以在空间数据库建设属性操作当中,地质体面实体和地质界线的属性录入是工作量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1)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录入在RGMAP中点击空间数据库—基本要素类—地质体面实体,然后在点击所要编辑的图元,在弹出的属性表中对每个图元属性进行填写.属性内容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规定填写,其中“子类型标识”是从地质体面实体中提取对象类属性的关键,必须注意.按照上述基本操作方法虽可完成每个图元属性的填写,但由于一幅地质图中地质体面实体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如逐一填写,则耗费巨大的工作量.而基本要素中每一种地质体面实体依据《DZ/T 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填充颜色号和填充图案号,那么可以利用“AddColorFldToReg 2.0”辅助软件把地质体面实体的填充颜色、填充图案二种参数赋到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当中,再在MAPGIS中根据图4中所示的步骤,对同一种地质体面实体的所有图元的属性如Feature_Type(地质体面实体类型代码)、Geobody_Name(地质体面实体名称)、Subtype(子类型标识)进行一次性填写.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不免遇到图面修改的情况,所以地质体面实体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拓扑错误检查”、“线转弧段”、“拓扑重建”等工作.在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软件系统参数中的结点搜索半径要设为10-9,且尽量避免多次执行“自动剪断线”,否则会形成多处无效的微小线段;二是为避免重复填写属性而增加工作量,那么可以在重新拓扑造区之前把地质体面实体的填充颜色、填充图案两种参数赋到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当中,再结合“生成Label点面文件(带参数)”和“Label与区合并(带参数)”这两项功能就可以实现对拓扑造区以后生成的新区进行属性复制.(2)地质界线属性录入该类基本要素包括地质界线、完整的断层、参加拓扑的水体界线.在完成地质体面实体属性录入工作后,根据RGMAP中“自动赋地质界线两侧的地质代号”功能完成地质界线左右两侧地质体代号的属性填写,然后点击空间数据库—基本要素类—地质界线,逐一完成每条地质界线的属性填写工作.同地质体面实体一样,地质界线要素类中的实体更多.而在地质界线当中断层、水体界线的线参数当中的颜色号唯一.另外在地质图成图过程中,对地质界线类型如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等在保证其线参数符合《GB 958-99区域地质图图例》规定前提下对其他线参数做一定修改,使得每种地质界线类型的线参数唯一,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MAPGIS或RGMAP中的“根据参数赋属性”这一功能实现共性属性的填写(图5).值得注意的是,在地质界线属性填写时,必须正确填写其子类型代码(如断层—1、水体界线—4等),否则无法正确提取对象类要素.(3)其他基本要素类属性录入这部分基本要素类属性中的绝大部分在合并、继承后已自动获得,其余属性值可以按前两项基本要素属性操作在RGMAP系统中手工补充.当然在实体个数仍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依据图5所示对属性统一赋值.在基本要素类属性录入工作完成后,要在RGMAP的辅助检查工具中用“地质体面实体中的地质代号与图形参数匹配性检查”、“区文件中地质体名称与左右地质体的一致性检查”、“属性值与线型的一致性检查”、“产状类型名称与符号一致性检查”等工具检查基本要素类的区属性、线属性、产状属性等的正确性.综合要素类除内图框以外其余均为面实体,它们直接覆在地质体面实体之上,不参与直接拓扑.基于此综合要素类的面实体要素在任意时刻都可以根据地质图的改动而修改相应属性,对对象类的提取没有影响.在铁岭幅地质图中综合要素类包括构造变形带和标准内图框,其基本操作界面如图6所示.由于RGMAP中已规定了它们的属性结构、字段长度等,故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填写齐全即可.对象类数据集包括_Strata(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 (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Intru_Pedigree(侵入岩谱系单位)、_Metamorphic(变质岩地/岩层单位)、_Special_Geobody(特殊地质体)、_Inf_Strata(非正式地层单位)、_Fault(断层)、_Dike_Object(脉岩/面)、_Desert(戈壁沙漠)、_Firn_Glacier(冰川与终年积雪)、_Water_Region(面状水域与沼泽)、_Sheet_MapInfo(图幅基本信息)等12项,在空间数据库模型中一个要素类对应多个对象类,如地质体面实体基本要素类对应其中10项面类对象,地质界线基本要素类对应断层对象类,标准图框综合要素类对应着图幅基本信息对象类.在RGMAP的空间数据库下面利用“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全部对象类”、“自动从地质界线提取断层对象类”和“自动从标准图框(内图框)提取图幅基本信息”3项功能就可完成对象类从基本要素类和综合要素类的自动提取,然后在空间数据库下的“对象类数据输入”中可完成其基本属性的填写(如图7). 在对象类属性填写过程中,部分对象类也可以进行统一赋属性,如部分断层在参与造区后被分割成多个线段,但它们都属于同一条断层,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可以在RGMAP中对断层编号自动加图幅号以后依据图5所示完成同一条断层属性的填写.同时还需注意几点:1)属性录入必须包含反映属性来源的信息;2)对象类中未提取的部分属性涉及较强的地质专业,必须要求有经验的地质专家完成,最好是承担填图工作的地质人员完成;3)同一条断层采用同一个编号(全部以F开头),即使在空间上已经不再连续.此类要素为标准内图廓以外的全部图元和地质图上的图切剖面,无须填写属性,且有自己的空间参考坐标系.在RGMAP的空间数据库中无须对此类数据进行操作,在此不予阐述.在一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完成时,除了提交空间数据库外,还需提交各种原始数据库、剖面图、实际材料库、野外手图库等.这里我们我们仅以铁岭幅空间数据库为例,对提交的空间数据库成果予以说明(如图 8).提交成果注意事项如下.(1)RASTER文件夹:MSI文件为与MAPGIS文件夹中数据坐标系统一致. (2)MAP文件夹:文件命名为图幅名称的首字母,数据要求底边水平,左下角为(0,0)点.(3)MDB文件夹:包括综合要素类.mdb、对象类.mdb、要素类.mdb等3个MDB文件,由于空间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多次反复修改,为了保证提交成果为最终成果,须确保3个文件中的表个数(不含空表)与RGMAP中自动提取的表个数(不含空表)一致;要素类和对象类的各个表中的数据项(地质体)个数与RGMAP中自动提取的个数一致.(4)METADATA:该图幅名称的txt文件和mxl文件.(5)README:年度工作报告、图示图例说明文件、增加图层说明文件、质量检查卡片、增加系统库说明文件.(1)本文未对原始资料及空间数据操作这两项进行描述,并不是其不重要,反而这两项是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能够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完成的基础,尤其是基本要素类的统一属性赋值是在这两项完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够完成的. (2)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MAPGIS和RGMAP交互使用,前者依照文中所述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后者可以利用自带检查功能对属性数据的质量予以控制.(3)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原始资料—空间数据操作—属性数据操作-提交成果这4部分环环相扣,每一阶段完成质量都决定着下一阶段的工作质量、效率,以至于影响着最后提交成果的精度,因此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应该严格统一规范,以保证工作成果质量,也便于后期的数据库维护工作.【相关文献】[1]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2006-06)[S].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2]陈安蜀,李效广,高晓红.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以1∶25 万都兰县幅建库为例[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1):64—69.[3]孙磊,张彦杰,李丰丹,等.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J].地质学刊,2010(3):26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