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对象
02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02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4bc10cd15abe23492f4d9a.png)
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被认知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成为教育问题,只有教育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才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就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的课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时间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对教育的认识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日常教育经验,一种是科学的形式,即教育学。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作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一种科学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扮演者一种“中介”或者“桥梁”的作用,有效地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了解)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包含许多分支学科。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的基本的、一般的问题,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是从总体上分析教育问题,而其他学科是从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所以、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四、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汇编的关系(了解)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点:教育学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1cfd88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9.png)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指教育学研究所关注的内容,即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过程与教育行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是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教育环境的营造等。
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 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问题。
研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从而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3. 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还涉及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研究。
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教育的规律和原理,从而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方法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的研究。
教育评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教育的效果和成果,提供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教育质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质量问题,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总之,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f159795e6294dd88d1d26b45.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如下: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1)教育是有规律的。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学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教育学区别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重在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可能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并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2)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教育经验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教育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乃至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30c4fbfdaef8941ea76e05c3.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经历萌芽阶段(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独立形态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发展多样化阶段(英国斯宾塞、教育论)、理论深化阶段(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的概念: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起源:产生于生产劳动,年老一代把积累起来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
婴儿成长为成年人也需要成年人的抚育与培养,就产生了教育。
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鲜明的阶级性,内容俄日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个别教学,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封闭,封闭式教育。
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他规定这人的发展方向。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具有可塑性。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教育(同上)。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循序渐进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14bd1c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0.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学科,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及教育的影响、作用和结果。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个:
1、教育活动:教育学研究的重点是在行为层面,研究的是教育活动,也就是学习者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活动,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者的影响。
2、教育者:教育学研究也涉及教育者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参与者,如家长、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等。
3、教育过程:研究的是教育过程,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分配等。
4、教育结果:研究的是教育的影响、作用和结果,如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5、教育理论:教育学研究还涉及教育理论研究,以及教育实践的评估和调整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们密切相关,共同构成教育学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 1 -。
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b0f51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c.png)
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问题D. 教育实践答案: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教育现象。
2.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卢梭的《爱弥儿》D.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
A.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B.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C.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D.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答案:C解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4. 教育的三大要素包括()。
A.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C.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D.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答案:A解析:教育的三大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5.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个体社会化B. 促进个体个性化C.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答案:C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6.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 促进社会政治稳定C. 促进社会文化传承D. 促进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进步。
7.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
A. 教育应满足社会需要B. 教育应满足个人需要C. 教育应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教育应促进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应满足个人需要。
8.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
A. 教育应满足社会需要B. 教育应满足个人需要C. 教育应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教育应促进社会进步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应满足社会需要。
9. 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教育学研究对象述评
![教育学研究对象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7f80e98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8.png)
教育学研究对象述评教育学研究对象述评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从事教育研究必须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
下面我就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作简要论述。
1.研究对象与范围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这里所说的“教育”是广义上的“教育”,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包括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等等。
同时,教育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还包含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其中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因此,可以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整个教育领域或者说教育现象。
2.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对于教育学来说,研究对象和范围决定着研究内容。
例如,关于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研究,它涉及到古代中国教育的各个方面。
但由于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本身,因此,教育学只能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对我们现代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的内容来研究。
( 2)研究方法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一定的研究方法。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教育学自然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但在总体上,教育学还是沿用了哲学的方法,即逻辑分析和历史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当然,这并不排除运用其他方法的可能性,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等。
而且,随着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我认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还应当具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程序,自然科学的研究则应当以观察和实验为主。
再如,历史研究不仅要遵循一般的历史发展的线索,更要注重教育史研究自身的逻辑演变。
3.研究价值通过以上对教育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阐述,可以看出,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教育史,也不是教育哲学。
教育学的建立不仅仅是对教育史或教育哲学的超越,而是教育科学化的表现,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们对教育科学和教育学认识不断深化的标志。
教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https://img.taocdn.com/s3/m/891289bec77da26925c5b0d2.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孔子之后儒家代表是(孟子、荀子)。
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亚里士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辩术原理》)。
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育学》)。
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卢梭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efb20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9.png)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的简称。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现象: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指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科学、教育学科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总称,是若干门教育学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到十七世纪初叶。
▲发展特征:(1)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2)教育学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系统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自力学科;(3)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观点。
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代表作:我国思孟学派《学记》(世界最早);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韩愈的《师说》;朱熹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
2、教育学的自力形态阶段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自力的研究领域划了出来,标记着教育学在科学系统中有了本人自力的学科位置。
zG1r6uZ。
▲时间跨度:十七世纪——十九世纪中叶▲发展特征:(1)提出了“教育学”概念;(2)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3)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康德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代表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独立学科代表作);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的康德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台(哥尼斯堡大学)。
教育学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76cd2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e.png)
(1)《学记》:是世界上一 部最早、最完整旳教育学专著。 全文1229字,写作于战国末年。 该书对教育旳作用,古代旳学校 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 学旳原则和措施,以及师生关系 等问题,作了精辟旳论述,是我 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 旳高度概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Nhomakorabe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弟兄也,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
——教育旳深度
(二)教育问题
1.优生学旳问题 “优生”——“优死” “名人精子+美人卵子”=“最佳作品” ?
2.素质教育问题 A. 教育目旳
教育旳目旳是什么? 是培养高分低能者, 还是社会主义合格旳公民? 高学历乞讨者 享有型社会
B. 教材内容 “龟兔赛跑” (科学\哲理) “孔融让梨” (苹果旳两种分法: 道德\市场竞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教育学旳独立形态阶段
1.概况: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旳发展和科学旳进步, 资产阶级为了培养有文化知识旳劳动者及他们所需要 旳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旳主张,采用了某些新 旳措施,资产阶级教育家在现实新旳教育实践旳基础 上,为了阐明他们旳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旳经验, 写出某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旳教育学, 教育科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旳学科。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27c4fbb7a58da0116d17495d.png)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四项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特点: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不平衡性。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即“教育问题”,主要有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要早就怎样的人,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教育的管理等。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教育规律的特点:第一,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
只要有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存在。
第二,它是反复起作用的。
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受自身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规律按层次性可以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教育的一般规律:第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第二,教育必须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第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它可分为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军事教育学等。
一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的产生,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问世为标志。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
杨贤江是中国教育界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是《新教育大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第二,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指导教育改革。
第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要学、思、练结合。
第四,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科学知识。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a177895958f5f61fb636663e.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
从这方面看,教育是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人们认识和研究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存在于教育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1/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eff4c6b7e21af45b307a8b9.png)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育必然是一种社会现象。
5.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方面:1.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2.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6.在西方,教育理论主要包含在哲学家的哲学著作中。
德国设立教育学科最是的是哥尼斯堡大学,开的讲座是哲学与教育。
7.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
许多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8.现代教育学在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9.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10.芽时期的教育学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11.萌1.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2.教学纳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3.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4.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12. 1.战国末期,乐正克‘学记’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教育专著,而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4.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5.‘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13.韩愈‘师说’1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15.亚里士多德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16.1632年,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控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成为人们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誉为‘教育学之父’17.法国卢梭‘爱弥儿’注重教育儿童的心理教育发展18.瑞士裴斯泰洛齐是卢梭的信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https://img.taocdn.com/s3/m/0aa2fd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7.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教育是指由社会主体对个体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和教育的活动。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教育活动。
教育学主要关注的是教育的本质、原则、方法和效果等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学关注的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努力,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潜能,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生活和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教育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其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学致力于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
例如,教育学研究怎样通过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来提高其学习成果;怎样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教育学研究怎样建立和管理有效的教育机构,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这包括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师资培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评估机制等方面。
最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教育的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
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育学研究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教育制度和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的来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方法、组织与管理以及社会影响等。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教育学旨在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出贡献。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587b9dcaaedd3382c4d3db.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人们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由此产生了教育学这门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人类教育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形式,称之为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即它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反之,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人类教育现象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继而便产生了近代教育、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以及自然形态的教育。
教育学在研究教育现象的基础上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即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如,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规律,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教育管理规律等等。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促进教育工作符合规律地健康发展。
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同时,必须明确教育学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有所不同,也不同于个人教育经验总结。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制定出来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社会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78ff620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7.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 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
[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
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本质:教育是真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
提出同一学校制度,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
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
提出教育性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教育是教学的目的。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将教学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教育界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家,代表著《新教育大纲》。
凯洛夫(1883——1978)主编的1948年版《教育学》,它继承17~19世纪传统教育思想,重视系统知识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路
2、指导教育实践
3、指导教育改革
4、培养教育事业的思路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1、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2、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要学思练结合
4、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学科知识
教育目的:是国家规定的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方向和目标,所知名的是教育工作所要达到预期结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总规格。
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构成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级各类学校总系统,他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期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制度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国家和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902年颁布的(日本)《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有中央颁布的,并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癸丑学制),学堂改为学校,初校可以男女同校,废除小学学经,修业年限短等。
1922年模仿美国学制的(壬戌学制),班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3年停止推行小学五年一贯制,沿用四二制。
1955年停办工农速中,开办夜大,函授等。
我国现行的各类各级学校及培养目标:
1、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它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对三岁以上的幼儿进行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培
养,出尽身心和谐发展每位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2、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其任务和培养目标是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3、高级中等教育,主要有普通高中(以造就优秀的劳动后备力量和高校新生为培养目标的
双重任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任务是为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和输送技术工人)两大类。
4、高等教育,有专、本、研,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高级专门人
才。
5、成人教育,平行于全日制,有相应的初中高三个阶段,负有普及教育和培养中、高级专
门人才的任务。
6、特殊教育,残障学校,它的任务是对残障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良
好品德、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智力,是他们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达到培养要求、质量规格。
以上都是由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令,以及行政性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的特点。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好学生。
教师的具体任务是:
1、较好功课
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
3、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
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
6、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其次,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四、做一名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教师
第五、要做一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有追求的教师。
第六、要做一个有自我约束、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教师。
什么是德育?
定义: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性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
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德育过程的规律
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③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
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德育过程的特点:
1.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2.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面施加影响的过程
4.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从本质来讲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方法的特点有:相对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多样性。
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诉、解、演、读)
2、谈话法(传授新知的、复习巩固和检查知识的、推导总结性)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小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修正和补充,
3、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课的类型和结构: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摸索教法)
2、上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积极性高)
3、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