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病人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和经验性回避间的中介作用
炎症性肠病病人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和经验性回避间的中介作用马颖丽,王莹,曹艳,曹海龙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r e s i l i e n c e o n s e l f-e f f i c a c y a n d e x p e r i e n t i a l a v o i d a n c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M AY i n g l i,W A N GY i n g,C A OY a n,C A O H a i l o n gT i a n j i n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T i a n j i n300052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M AY i n g l i,E-m a i l:m y l h j6036@126.c o mK e y w o r d s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s e l f-e f f i c a c y;r e s i l i e n c e;e x p e r i e n t i a l a v o i d a n c e;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 B D)病人心理韧性㊁自我效能与经验性回避的关系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 2021年2月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4例I B D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㊁炎症性肠病心理韧性量表㊁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㊁接纳与行动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 p e a r m a n相关分析㊁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㊂结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25份㊂S p e a r m a 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 B D病人自我效能㊁心理韧性均与经验性回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9,-0.781, P<0.05),自我效能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722,P<0.05)㊂I B D病人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和经验性回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20%㊂结论:I B D病人经验性回避行为与自我效能㊁心理韧性相互影响,医务人员在提高I B D病人自我效能的同时,应同时关注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进而提高病人自我效能,降低经验性回避行为㊂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心理韧性;经验性回避;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8.019炎症性肠病(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I B D)是一种以非感染性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氏病㊁溃疡性结肠炎和不确定性结肠炎,是一类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的终身肠道疾病㊂我国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I B D患病率㊁发病率近年来均呈明显上升趋势[1],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具有反复发作㊁迁延难愈㊁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导致病人产生一系列负性体验[2],进而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回避,压抑内心的真实体验,不能很好地接纳和体会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㊂本研究引入 经验性回避 作为评价I B D病人回避行为的指标,经验性回避越明显,个体感受到疾病所带来的压力性冲击越显著㊂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作为经验性回避的重要影响因素[3-4],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㊂心理韧性被视为积极心理品质之一[5],是指个人在经受负性事件,尤其是较大创伤㊁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2070545作者简介马颖丽,副主任护师,本科,E-m a i l:m y l h j6036@ 126.c o m引用信息马颖丽,王莹,曹艳,等.炎症性肠病病人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和经验性回避间的中介作用[J].循证护理,2024,10 (8):1422-1426.境,甚至威胁生命健康的相关事件后的积极适应能力㊂良好的心理韧性可以强化个体的合理性观念,使个体更好地适应新的角色和环境,提高自我效能,从而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降低病人的负性体验;而自我效能被认为是促进个体的活动动机和意愿向具体的活动行为落实转变的重要因素㊂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可预测个体的回避行为,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体回避性行为越少[6]㊂由此可见,I B D病人经验性回避㊁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三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对经验性回避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㊂本研究旨在探索I B D病人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和经验性回避间的中介作用,为医护人员制定干预措施降低I B D病人回避行为,促进其采取健康行为方式维持健康状态提供参考和指导㊂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20年7月 2021年2月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34例I B D 病人为调查对象㊂纳入标准:1)符合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I B D诊断标准[7];2)有阅读及理解能力,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完成问卷的填写;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㊂排除标准: 1)有精神疾病者;2)合并高血压㊁糖尿病㊁冠心病㊁恶性㊃224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A p r i l,2024V o l.10N o.8肿瘤等慢性疾病并处于疾病严重期㊂样本量计算根据横断面研究样本量至少是研究变量数的5~10倍原则,且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样本量应ȡ100例,本研究中I B D病人问卷共包括16个条目,考虑10%的无效样本量,最终确定本研究样本量为78~158例㊂1.2调查工具1.2.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团队自行编制,调查内容包括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程度㊁婚姻状况㊁家庭人均月收入等㊂1.2.2炎症性肠病心理韧性量表(R e s i l e n c eS c a l e f o r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 e a s e,R S-I B D)该量表由我国学者罗丹[8]研制用于测量I B D病人的心理韧性㊂包括疾病自我管理(4个条目)㊁困难主动应对(6个条目)㊁积极认知(5个条目)㊁情绪调控(4个条目)㊁家庭支持(3个条目)㊁病友支持(3个条目) 6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0㊁1㊁2㊁3㊁4分分别表示 从来不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总分0~100分,总分越高表示被测者心理韧性越好㊂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41,各维度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740~0.833,校标关联效度为0.591,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㊂1.2.3 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I n f l a mm a t o r yB o w e lD i s e a s eS e l fE f f i c a c y S c a l e,I B D-S E S)该量表由美国学者K e e f e r等[9]研制用以测量I B D病人自我效能,后由我国学者徒文静等[10]进行汉化㊂包括压力和情绪管理(9个条目)㊁药物治疗管理(8个条目)㊁症状和疾病管理(7个条目)㊁缓解期维持管理(5个条目)4个维度,共29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 10级评分法, 完全没自信 至 非常有自信 分别对应1~10分,总分29~290分,总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㊂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7,各维度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99~0.973,折半信度为0.91,内容效度为0.82㊂1.2.4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 c c e p t a n c e A c t i o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2n dE d i t i o n,A A Q-Ⅱ)该量表由B o n d等[11]编制用于评估病人经验性回避情况,后由我国学者曹静等[12]进行汉化及修订;采用L i k e r t7级评分法, 从未 至 总是 分别对应1~7分,共7个条目,总分7~49分,总分越高表明被测者经验性回避水平越高㊂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80,重测信度为0.881,效度为0.792㊂1.3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㊂首先向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病人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㊁意义㊁方法㊁所需时间及注意事项,并承诺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则㊂调查问卷由I B D病人自行填写,无法自行填写者则由研究者以现场问答的形式代为填写㊂所有问卷及量表当场收回,并检查是否完整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1.0和AMO 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定性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㊂I B D病人自我效能㊁心理韧性㊁接受与行动问题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 p e a r m a n相关分析;构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根据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㊂检验水准α=0.05㊂2结果2.1一般资料对134例I B 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为93.28%㊂其中男77例(61.6%),女48例(38.4%);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0例(32.0%),初中或高中45例(36.0%),专科及以上40例(32.0%);婚姻状况:未婚63例(50.4%),已婚62例(49.6%);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23例(18.4%),2000~4000元30例(30.0%),>4000~ 6000元33例(26.4%),>6000元39例(31.2%);年龄14~75(35.66ʃ15.17)岁㊂2.2I B D病人心理韧性㊁经验性回避及自我效能现状及相关性结果显示,I B D病人心理韧性㊁经验性回避及自我效能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不服从正态分布,见表1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 B D病人心理韧性与经验性回避得分呈负相关(r=-0.781,P<0.001),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722,P<0.001);经验性回避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639,P<0.001),见表2㊂表1I B D病人心理韧性㊁经验性回避㊁自我效能量表及各维度得分[M(P25,P75)]单位:分项目得分经验性回避22.80(16.00,28.00)心理韧性家庭支持10.23(9.00,12.00)病友支持6.77(4.00,12.00)疾病自我管理13.150(12.00,15.00)积极认知14.56(12.00,19.00)情绪调控12.14(10.00,15.00)苦难主动应对17.49(14.25,21.00)总分74.34(63.00,88.00)自我效能压力与情绪管理66.40(70.50,80.00)药物治疗管理73.20(70.50,80.00)症状和疾病管理50.50(39.50,64.00)缓解期维持管理40.50(34.50,47.00)总分231.50(201.00,262.50)㊃3241㊃循证护理2024年4月第10卷第8期(总第124期)表2I B D病人自我效能㊁经验性回避㊁心理韧性的相关性(r值)项目心理韧性经验性回避自我效能心理韧性1.000经验性回避-0.781①1.000自我效能0.722①-0.639①1.000 ①P<0.05㊂2.3I B D病人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和经验性回避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将I B D病人自我效能作为外生潜变量㊁经验性回避及自我效能作为内生潜变量构建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各路径系数见图1㊂通过一般最小化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指数(G F I)=0.991,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 G F I)=0.967,近似误差均方根(R M S E A)= 0.002,各指标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㊂结果表明,心理韧性在I B D病人自我效能和经验性回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㊂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20%,见表3㊂图1I B D病人心理韧性㊁自我效能及经验性回避的路径分析图表3I B D病人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和经验性回避间的中介效应路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自我效能ң经验性回避-0.271-0.446-0.717自我效能ң心理韧性0.7910.791心理韧性ң经验性回避-0.565-0.5653讨论3.1I B D病人心理韧性㊁自我效能及经验性回避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I B D病人自我效能与经验性回避呈负相关,与其他研究结果[3,13-14]一致,即I B D病人自我效能感越高其经验性回避水平越低㊂由于I B D 反复发作㊁迁延难愈㊁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给病人生活和工作带来一系列挑战,对病人的生理㊁心理和家庭等均产生了消极影响[15],增加了病人的负性体验㊂而自我效能被视为个体对自身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自我效能越高的病人其战胜疾病的信念越强大,越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战胜疾病[16]㊂I B D病人自我效能越高,其在面对疾病这一压力性应激事件时更易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目标和措施,包括合理饮食㊁规范用药㊁有效情绪管理等,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有信心,同时采取行动时依从性也更高,获得效果更显著,最终由疾病而产生的负性体验越少,经验性回避水平则越低㊂本研究结果显示,I B D病人心理韧性与经验性回避呈负相关㊂与陈斯雯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心理韧性可以调节个体压力反应系统,进而改善其负性情绪[17]㊂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I B D病人其调节个体压力反应系统的能力越强,越易于充分调动内外源支持系统,积极有效地应对疾病这一生活负性事件,因此由疾病产生的负性经验越少,经验性回避水平也越低㊂本研究中I B D病人自我效能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18-20]一致㊂自我效能被认为是个体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完成该行动所具有的信念㊁判断或自我感受[6]㊂个体在面对某一应激事件时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应对处理这一事件的信念越强,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越强,㊃424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A p r i l,2024V o l.10N o.8因此心理韧性越高㊂自我效能感高的I B D病人能合理制定日常管理方案,且能更加有效地控制疾病,延缓疾病进展,使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助于维持个体心理状态,增加心理韧性㊂同时,心理韧性较高的个体往往会寻求相关信息和帮助,积极主动地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应对疾病,促使更有效地应对疾病㊂此外,I B D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其腹痛㊁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在给病人带来严重躯体痛苦的同时,还对病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以及社交活动产生严重影响㊂既往研究表明,I B D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其发生率高达35.1%和25.6%,增加了病人的负性体验,并进一步增加经验性回避行为[21]㊂临床医务人员在关注I B D病人负性情绪的同时也应关注个体在疾病管理方面的优势,注重使用激励策略,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鼓励㊁表扬及肯定,探索良好心理韧性对病人疾病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个体应对疾病的内在潜能㊂3.2I B D病人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与经验性回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I B D病人自我效能对经验性回避行为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㊂‘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 2025年)“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提出重要战略部署,倡导以自我为主㊁人际互助㊁社会支持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㊂I B D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现代难治病[22]㊂研究表明,I B D长期不愈会进展为结直肠肿瘤,加重病人疾病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23]㊂因此,控制I B D疾病发展㊁加速临床痊愈是降低病人疾病负担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㊂而I B D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是增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㊁改变病人健康行为及使病人具备积极参与疾病管理技能的关键㊂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将导致I B D病人在遭受疾病刺激时,对自身的内外支持系统做出不同程度的评价,进而内心产生不同的反弹能力,即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心理韧性,而高水平的心理韧性使病人出现较低水平的经验性回避行为,低水平的心理韧性导致病人出现较高水平的经验性回避行为㊂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是影响I B D病人经验性回避的重要因素,而增强I B D病人的自我效能是提高其心理韧性㊁降低经验性回避行动的关键途径㊂医务人员在关注I B D病人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须同时关注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可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24],通过帮助病人应用亲身体验㊁同伴教育树立榜样㊁激励策略㊁避免负性刺激等方法提升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而降低经验性回避行为,促进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疾病,加速康复进程㊂4小结本研究通过探究I B D病人自我效能㊁心理韧性及经验性回避三者间的关系发现,心理韧性在I B D病人自我效能及经验性回避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㊂临床医护人员在提高病人自我效能的同时,还应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其在提高病人自我效能㊁降低经验性回避行为中发挥最大作用㊂但本研究仅在天津市某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在样本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局限㊂未来可进行多中心联合调研,并运用纵向研究设计分别探究不同类别I B D病人心理状态及回避行为的演变,同时开展临床研究构建精准的干预方案,进一步验证三者间的关系,提升临床服务能力㊂参考文献:[1] L IX,S O N G P G,L IJ,e t a l.T h e d i s e a s e b u r d e n a n d 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e a s e i n t h e C h i n e s ep o p u l a t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a n dP u b l i cH e a l t h,2017,14(3): 238.[2] B E R N S T E I N C N,H I T C H O N C A,WA L L D R,e ta l.I n c r e a s e db u r d e no f p s yc h i a t r i cd i s o r de r s i n i n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J].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 e a s e s,2019,25(2):360-368.[3]周黎雪,姜云霞,周云平,等.自我效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社会支持和经验性回避之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2,29(3):7-11.[4]陈斯雯,刘维维,刘玉萍.癌症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㊁接纳程度和积极感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6):801-804.[5] S I S T O A,V I C I N A N Z A F,C A M P A N O Z Z IL L,e ta l.T o w a r d s at r a n s v e r s a l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a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M e d i c i n a,2019,55(11):745.[6] E L D E R G H.L i f et r a j e c t o r i e si nc h a n g i n g s o c i e t i e s[M]//S e l f-E f f i c a c y i nC h a n g i n g S o c i e t i e s.C a m b r i d g e: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995:46-68.[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8,38(5):292-311. [8]罗丹.炎症性肠病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8.[9] K E E F E RL,K I E B L E S J L,T A F TT H.T h e r o l e o f s e l f-e f f i c a c y i n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 e a s e m a n a g e m e n t:p r e l i m i n a r y v a l i d a t i o no f ad i s e a s e-s p e c i f i c m e a s u r e[J].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 e a s e s, 2011,17(2):614-620.[10]徒文静,徐桂华.中文版炎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18-21.[11] B O N D F W,H A Y E S S C,B A E R R A,e t a l.P r e l i m i n a r yp s y c h o m e t r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A c c e p t a n c e a n d A c t i o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Ⅱ:a r e v i s e dm e a s u r e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i n f l e x i b i l i t ya n d e x p e r i e n t i a l a v o i d a n c e[J].B e h a v i o rT h e r a p y,2011,42(4):676-688.[12]曹静,吉阳,祝卓宏.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测评大学生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1):873-877.㊃5241㊃循证护理2024年4月第10卷第8期(总第124期)[13]朱艳,张力,汪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4):249-252.[14]郑莉斯,黄乐平,叶洁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5):860-863. [1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㊃北京)[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18,2(3):173-190.[16]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6.[17] MA U LS,G I E G L I N GI,F A B B R IC,e t a l.G e n e t i c s o f r e s i l i e n c e: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r o m g e n o m e-w i d e a s s o c i a t i o ns t u d i e s a n dc a n d i d a t eg e n e so ft h e s t r e s s r e s p o n s e s y s t e m i n p o s t t r a u m a t i c s t r e s sd i s o r de r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J].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M e d i c a l G e n e t i c sP a r tB,N e u r o p s y c h i a t r i cG e n e t i c s,2020,183(2):77-94. [18]王潇,张爱迪,严谨,等.自我效能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11):988-993.[19] C H E NSH,M E IR R,T A N CX,e t a l.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r e l a t e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i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n o n-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a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J].P s y c h o-O n c o l o g y,2020,29(11):1815-1822.[20]汪棋,李珏锦,胡晓林.肺癌患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2,29(10):5-8.[21] N E U E N D O R FR,H A R D I N G A,S T E L L O N,e t a l.D e p r e s s i o na n da n x i e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n f l a m m a t o r yb o w e ld i s e a s e: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J o u r n a l o f P s y c h o s o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2016,87:70-80. [22] WA N G H,F E W I N G S I,B O R NMA N L,e t a l.H i s t o l o g i cr e m i s s i o n(N A N C Yi n d e x)i ss u p e r i o rt oe n d o s c o p i c m u c o s a lh e a l i n g i n p r e d i c t i n g r e l a p s e f r e e s u r v i v a l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i nc l i n i c a l a n de n d o s c o p i c r e m i s s i o n[J].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23,57(5):494-500.[23] M A KJW Y,S OJ,T A N G W,e t a l.C a n c e r r i s k a n d c h e m o p r e v e n t i o ni nC h i n e s e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c o h o r t s t ud y[J].S c a n d i n a v i a nJ o u r n a l o fG a s t r oe n t e r o l o g y,2020,55(3):279-286.[24]景颖颖,万婕,何慧赟,等.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1):12-16.(收稿日期:2023-03-10;修回日期:2024-03-29)(本文编辑赵奕雯孙玉梅)高职护生灵性健康与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王惠如,丁耀波,陈萍,罗宇婷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510000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p i r i t u a lh e a l t ha n da u t o n o m o u s l e a r n i n g a b i l i t y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n u r s i n g s t u d e n t sW A N G H u i r u,D I N GY a o b o,C H E NP i n g,L U OY u t i n gG u a n g z h o uK a n g d a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G u a n g d o n g5100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 H u i r u,E-m a i l:1014159551@q q.c o mK e y w o r d s v o c a t i o n a l n u r s i n g s t u d e n t s;s p i r i t u a l h e a l t h;a u t o n o m o u s l e a r n i n g a b i l i t y;s t a t u s s u r v e y;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了解高职护生灵性健康及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构建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2月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共1236名高职护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㊁灵性健康简化量表及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㊂结果:高职护生灵性健康得分(92.07ʃ17.76)分,自主学习能力得分(98.10ʃ18.82)分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类型㊁实习经历㊁每天运动时长㊁学习目的㊁喜欢专业程度是高职护生灵性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性格类型㊁独生子女㊁每天运动时长㊁喜欢专业程度是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㊂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显示,高职护生灵性健康总分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130,P<0.01)㊂结论: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处于中下水平,与灵性健康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通过相关课程改革及培训增加护生临床见习及实践机会,提高护生灵性健康水平,进而改善其自主学习能力㊂关键词高职护生;灵性健康;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8.020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编号:p d j h2024b700作者简介王惠如,护师,硕士,E-m a i l:1014159551@q q.c o m引用信息王惠如,丁耀波,陈萍,等.高职护生灵性健康与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J].循证护理,2024,10(8):1426-1431.㊃624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A p r i l,2024V o l.10N o.8。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韧性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对策
02
促进疾病管理
心理韧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包括按时服药、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风
Hale Waihona Puke 险。03改善心理健康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受到疾病的影响。心理韧性可以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保持积极心态,减少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的影响。
04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韧性 的潜在剖面分析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或挑战时能够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韧性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韧性的潜在剖面分析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有效 的护理干预,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潜在剖面分析 (LPA)方法,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 心理韧性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症状严重程度
研究发现,低心理韧性患者的炎症性 肠病症状往往更为严重,如腹泻、腹
痛、体重下降等。
社交与家庭支持
高心理韧性患者在社交和家庭支持 方面往往更为满意,能够更好地应
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情绪困扰
低心理韧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 抑郁等情绪困扰,影响生活质量。
医疗负担
低心理韧性患者可能因为病情反复 和治疗费用较高而承受较大的医疗 负担。
心理韧性分类
心理韧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主动适应型、被动防御型、综合 型等。不同类型的心理韧性在面对不同的压力和挑战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心理韧性的测量与评估方法
心理韧性量表
目前有许多心理韧性量表,如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等。这些量表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
炎症性肠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诊治进展
炎症性肠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诊治进展作者:许凌云陈思玮刘欢宇冉艳陈宁宁孙林陈余厉英超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25期[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焦虑、抑郁及慢性腹痛等。
脑-肠轴的紊乱是IBD疾病活动与心理问题双向影响的重要机制。
IBD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规范化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治疗是对IBD传统治疗的重要补充,不但可减轻IBD患者焦虑、抑郁及慢性腹痛等症状,还可降低IBD疾病活动度,预防不必要的治疗升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疾病的自然史。
一种IBD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新模式正在形成。
本文对IBD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与IBD疾病活动的双向影响及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心理问题;脑-肠轴;双向影响;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9(a)-0049-04[Abstract] The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psychological issues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chronic abdominal pain are the most notable. The disorder of brain-gut axis is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in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s between IBD disease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issu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iagnostic approaches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in IBD. Psychotherapy,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IBD,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ymptoms of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IBD patients, but also reduce the activity of IBD disease. Moreover it can prevent unnecessary treatment escal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can also change the disease course. A new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of IBD is emerg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IBD patients,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sychological issues and IBD disease activity, and the 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sychological issues; Brain-gut axis;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sychotherapy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状况调查分析
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 2012年 第 18卷 第 15期 IMHGN,August 2012,Vo1.18 No.15
月至 2010年 6月在广州市 4所三级 甲等 医院就诊 ,符合 对照组对象 的调查 由经培训后 的 5名护士共 同完成 ,使
2004年亚太 地 区消化疾病 会议 制定 的炎症性 肠病诊 断 用 的问卷包括 SF一36、焦虑 自评 量表 和抑 郁 自评量 表 。
(SDS)were used in this study.Demographic data and disease—related factoFS were collected.The data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75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disease(1BS)and from 103 normal people.The association of QOL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determine by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The scores of QOL was lower in the group of I BD than the group of I BS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QOL in patients with IBD (尸 < 0.05).Conclusions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i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IBD in our country. Patien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anxiety and\or depression have relatively lower quality of life.
炎症性肠病研究新进展
炎症 性肠 病 ( I B D) 是 免疫 介 导 的一 组 特 发 性 疾
病, 以慢性 肠道 炎 症 反 复发 作 为 特 点 , 包 括 溃 疡性 结 肠炎 ( U C ) 、 克 罗 恩病 ( C D) 。U C属 于 一种 非 特 异 性 炎症 , 原 因 尚不 明确 , 病变 好发 于大肠 , 呈 弥漫 的 连续
一
仅) 基 因: A h m a d和 S a s h i o等 研 究 发 现 T N F一 启 动
子 区域 的单 核苷 酸 多态 性 ( S N P ) 与 U C的 发 生 、 发展
及 严重 程 度 具 有 密 切 相 关 性 。 研 究 表 明 , T N F —o 【
( 3 0 8 A, 一 2 3 8 G ) 在 U C患者 中频 率 高 于 一般 人 群 ;
・
综述与进展 ・
炎 症 性 肠 病 研 究 新 进 展
熊洋 洋 王金 荣 李斌 超 付 瑜 张雅琳 孔 娟
摘 要 炎症性肠病 ( I B D ) 目前 病 因 尚不 明确 , 但 由于其发生率相对较高 、 迁延 不愈 、 反复发作 , 不但 影响患者 生命质量 , 而
且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所 以一 直 受 到人 们 重视 。 由 于 以 往关 于 I B D研 究 相 对 片 面 , 综合性研究鲜有报道 , 为 更 好 了 解 I B D, 本 文就 I B D一 般 特 征 、 流行病学 、 影 响 因素 、 治疗及其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
发生 , 水果 、 酸奶 、 大米等都是 C D 的保 护 因素 ¨
② 环 氧 化 物 水 化 酶 2( C O X一2 )基 因 的 激 活 与 表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挑战,而这些挑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因素是指与个体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生活事件等有关的因素。
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心理因素对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疾病本身会给患者带来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不仅是由于疾病的症状和治疗的副作用,还因为炎症性肠病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其次,由于炎症性肠病的反复发作和症状不稳定,患者常常在无法预测的情况下遭受腹痛、腹泻等不适,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
因此,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咨询,对于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社会因素是指与个体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有关的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因疾病症状和治疗需要而对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产生限制。
这些限制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社会孤立和自卑,进而影响到其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能力。
此外,由于炎症性肠病的特殊性质,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就诊次数频繁、诊疗费用高昂等。
这些社会因素的压力会加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生活质量。
为了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如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指数等。
此外,社会支持在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性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困难,增强其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结而言,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的心理应激评估
disease,CD)患者,发现寻求心理咨询最常见
的原因是抑郁,而与抑郁相关的因素中包括了儿时的应激经 历。而后,应激与IBD发病、复发的相关性得到进一步研究。 1997年,Tocchi等…o通过122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与配对的医院对照人群比较发现,UC患者 发病前12个月的应激事件比对照组多,推测应激可能参与 了IBD发病。2004年,Mardini等¨2 o在2年的前瞻性研究中 发现抑郁的水平与CD活动度评分的改变相关,提出心理评 估可能有助于鉴别高复发风险的人群。在中国,2013年 Wang等。1 3‘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中通过1 308例uC患者
events
・165・
敌对、躯体化和焦虑,着重于应激反应的评估,该量表各维度 及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83到0.97,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其在患者研究方面还有待更多的应用。 2.应对的评估量表:对于应对的评估,量表丰富多样,主 要可分为日常应对方式的量表,如简明应对方式量表(Brief COPE)、应对方式问卷(ways
of coping
questionnaire,
WCQ)㈤J,以及疾病应对方式的评估量表,如医学应对问卷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Brief COPE
L4¨包含14种模式,每种模式2个条目,共28
个问题,把应对分为情绪指向策略(积极的认知应对,如寻求 情绪性社会支持,积极重构,接受,幽默和转投宗教)、问题指 向策略(积极的行为应对,如使用工具性支持和计划)和不 良适应性策略(消极回避,如自我分散注意力,否定,物质滥 用,行为逃避,发泄和自责)。Brief COPE已被汉化翻译并修 订,并在中国人群的应对评价中有所应用‘4““。 MCMQⅢ1是专用于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的评估量表, 包含19个条目,含三类应对策略,即面对(或斗争)、回避和 屈服(或接受)。由于是针对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设计的,因 此有利于解答患者对疾病的应对策略是否影响疾病进程的 问题。MCMQ已由中国医学心理工作者翻译、修正,并在中 国人群中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中文版MCMQ包含20个条 目,亦分三类应对策略,分别计分Ⅲ1。 3.应激心理结局的评估量表:应激心理结局除了焦虑、 抑郁等心理应激障碍评估的内容之外,生存质量也是应激结 局的一个指标。对于IBD,除通用的生存质量量表,如 WHOQOL—BREF(the World
精神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之我见——医疗从业者的一点经验
精神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之我见——医疗从业者的一点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道疾病之一,也是一种炎症性肠病。
根据现阶段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黏膜下层以及大肠黏膜是最易受到侵犯的病变部位,患者发病后既有肠外症状,也包括消化道症状,前者如发热、关节炎、身体消瘦,后者如腹泻、腹痛、血便等。
流行病学显示20-40岁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年龄段,病情严重的可并发下消化道出血、结肠穿孔等。
笔者发现临床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较多都存在精神心理障碍,那么精神心理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病情进展有何影响?针对精神心理因素如何早期干预呢?本文将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精神心理因素问题予以分析,详细如下。
1.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病因有哪些?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包括三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如下:(1)遗传因素,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如不同人种中,白种人较黑种人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更高;(2)感染因素,目前研究认为细菌感染以及毒素累积的情况下会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此外,通过大便病原菌培养有一定的细菌检出率,同时氯霉素、甲硝唑、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有效果,这都说明了细菌感染因素是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副黏液病毒等[1];(3)免疫学因素,自身免疫介导引起的组织损伤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原因。
比如肠壁在受到大肠杆菌侵犯时,机体会有抗体产生,抗体在对大肠杆菌发挥免疫效果同时也会作用于自身上皮细胞,免疫学因素也是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体而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溃疡性结肠炎中有哪些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按照现阶段的研究,应激和心理因素是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临床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精神心理因素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相关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而且随着病情加重,焦虑与抑郁症状表现更明显。
炎症性肠病患者抑郁焦虑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患者抑郁焦虑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作者:笪苗谢新芳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6期笪苗谢新芳摘要本文通过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及其心理干预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患者抑郁、焦虑心理与疾病的关系,概述目前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干预情况,希望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抑郁;焦虑;心理干预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16.008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
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Wang等[1]研究表明,我国CD的患病率是1.4/10万,UC 的患病率为11.6/10万。
由于IBD的发病年龄多在15~29岁之间[2],此阶段患者身心均处于成长期,加上疾病引起的腹痛、腹泻、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反复发作,且临床病程不可预测,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折磨,也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处于焦虑与抑郁状态,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损害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3]。
Panara等[4]研究表明,IBD与临床上高度显著的心理负担相关。
因此了解IBD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IBD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及其心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1IBD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1.1IBD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的概率研究显示,IBD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概率在IBD活动期[5]和缓解期都很高[5-6]。
Neuendorf等[7]对171篇文章(158 371人参加)进行系统评价,发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35.1%,与疾病缓解相比,活动性IBD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更高,为75.6%;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1.6%,与IBD患者缓解期相比,活动性IBD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更高(40.7%),与UC相比,C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更高(25.3%)。
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胡兰;陈帆【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及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31例炎症性肠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发生率为85.99%,焦虑的发生率为66.18%,抑郁发生率为59.90%.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病人的焦虑及抑郁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自我感受负担评分越高的炎症性肠病病人,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越严重,护理人员可以从减轻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方向着手,达到缓解病人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目的.【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7(015)027【总页数】2页(P3426-3427)【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护理【作者】胡兰;陈帆【作者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也无有效的治愈方法[1]。
IBD病程迁延,复发率高,久治难愈,具有癌变倾向[2]。
IBD病人的社会功能受到疾病的沉重干扰,导致病人在生活上需要家属照顾,在经济依靠家属资助,在情感上依赖家属,同时在长期接受家人照顾的过程中,病人可能认为自己成了家属及家庭的负担,产生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3]。
有研究显示,自我感受负担容易导致病人产生抑郁、焦虑、内疚、痛苦等消极情感,更易患上抑郁、焦虑症[4]。
炎症性肠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以肠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该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负担。
因此,评估和监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以及心理状态对于指导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系统化地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报告结局量表。
这些量表旨在量化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活动、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客观的评估工具。
以下将介绍近年来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研究方面的进展。
炎症性肠病活动指数(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是最早用于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的量表之一,包括临床症状评分、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
然而,CD存在着很多缺点,如其仅关注肠道症状而忽视了其他系统的病变。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展了更加全面的炎症性肠病活动量表,如部分炎症性肠病活动指数(Partial Mayo score)、克罗恩病活动量表(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和克罗恩病炎症指数(Crohn's Disease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CDEIS)等,这些量表更加准确地评估了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活动程度。
此外,生活质量是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整体疾病负担的重要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量表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等多个维度,能综合评估炎症性肠病对患者的整体影响。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症状群与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症状群与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分析*刘 洁1,2 杨 华1,2 穆清华1,2 赵梓彤1,2 李 佳1,2 张 楠2#空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临床医学中心1(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空勤科2背景:炎症性肠病(IBD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伴随腹痛、腹泻、出血等多种症状,导致患者焦虑抑郁,降低生存质量。
目的:探讨IBD 患者疾病症状群与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随机法纳入2021年6月—2021年12月至西京医院就诊的270例IBD 患者。
应用炎症性肠病症状群评估量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
分析疾病症状群与患者生存质量、焦虑抑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结果:炎症性肠病症状群总分为100.57±27.95,IBDQ 总分为182.54±33.46,均与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居住地、病程、婚姻状况、疾病类型、职业等一般因素无关(P >0.05)。
所有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抑郁与文化程度相关(P <0.05)。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32.66±7.99、18.30±4.72,积极应对与文化程度相关(P <0.05)。
此外,疾病症状群与生存质量、应对方式均相关(P <0.05),而与焦虑抑郁无关(P >0.05)。
结论:IBD 患者疾病症状群与生存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并加以干预。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症状群; 生存质量; 焦虑; 应对方式Analysi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Disease Symptom Clusters and Quality of Surviv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LIU Jie 1,2, YANG Hua 1,2, MU Qinghua 1,2, ZHAO Zitong 1,2, LI Jia 1,2, ZHANG Nan 2. 1Aerospace Clinical Medical Center,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32); 2Department of Air Service, Xijing Hospit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Correspondence to:ZHANGNan,Email:****************Backgrou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a chronic nonspecific intestinal disease accompanied by multiplesymptoms such as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and bleeding, which lead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reduce the quality of survival.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disease symptom clusters and quality of surviv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IBD. Methods: A total of 270 IBD patients 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1 at Xijing Hospital were recruited randomizedl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ymptom cluster assessment scal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 (IBDQ),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and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 were conducte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Correlations of disease symptom clusters with survival qualit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coping style were analyzed. Results : Total scor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ymptom cluster assessment scale was 100.57±27.95, total score of IBDQ was 182.54±33.46, and were not related to gender, age, personality, education, residence, course of disease, marital status, type of disease and profession (P >0.05). All patients had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education (P <0.05). Positive coping score was 32.66±7.99, and negative coping score was 18.30±4.72, and positive coping score was correlated with education (P <0.05). In addition, disease symptom clusters were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survival and coping style (P <0.05), but not withanxiety and depression (P >0.05). Conclusions: Disease symptom clusters and quality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IBD are correlated. Medical staff should pay attention and give intervention accordingly.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ymptom Clusters; Quality of Survival; Anxiety; Coping Styles 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8.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554)#本文通信作者,Email:****************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 )和克罗恩病(CD )。
【课题申报】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服务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服务《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服务》课题申报一、前言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IBD患者在生理疾病的同时还会承受心理问题,加重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因此,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心理康复服务既是患者需求的反映,也是对综合治疗的一种完善。
二、课题背景与意义炎症性肠病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和社交障碍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
因此,开展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服务,对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内容与目标1. 课题内容本课题的目标在于开展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服务,包括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 课题目标(1)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程度,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2)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和处理心理问题;(3)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4)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炎症性肠病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研究方法与方案1.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关于炎症性肠病心理康复服务的研究进展和经验;(2)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问题的问卷,收集患者的心理问题数据;(3)心理评估法:采用成熟的心理测量工具,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4)聚焦小组讨论法:组织炎症性肠病患者聚焦小组,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
2. 研究方案(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炎症性肠病心理康复服务的研究进展和经验;(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得出结论;(3)心理评估:使用适当的心理测量工具,对符合条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心理评估;(4)聚焦小组讨论:组织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聚焦小组讨论,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5)数据分析与总结: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结论。
211101732_炎症性肠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22.02.0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0104);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ZT202103)#本文通信作者,Email:********************.cn ·讲座·炎症性肠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研究进展*卢一葛畅畅沈洪朱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10029)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主观感受即患者报告结局(PRO)研究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对患者病情进展的监测、临床诊疗的指导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目前常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PRO量表作一综述,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适合我国IBD患者的评估工具,促进IBD-PRO量表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优化IBD患者的疾病管理,并为其在IB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量表;患者报告结局Advances of Research on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Scale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LU Yi,GE Changchang, SHEN Hong,ZHU Lei.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210029)Correspondence to:ZHU Lei,Email:********************.cn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 of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the research on patients’subjective feelings,that is,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nitoring of patients’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 guid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PRO scales commonly used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aiming to help medical staff choosing an assessment tool suitable for IBD patients,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BD-PRO scale,to optimize the disease management of IBD patient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IBD.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cales;Patient-Reported Outcomes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难治性终生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2]。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IB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价,使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进行生活质量评价。
结果IB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0%、60.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6.7%(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IBD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2012全国炎症性疾病协作组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广州标准)[7];②确诊时间超过6个月;③年龄在16周岁以上;④具有正常的交流沟通能力。
IBD组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性疾病;②近期应用抗焦虑、抑郁药;③认知能力障碍、行为异常;④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器质性病变;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
1.2 方法1.2.1 调查问卷①一般资料:详细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既往疾病史、药物应用情况等。
②焦虑评价: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由Zung编制,包括20个评分项目,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得数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
标准分>50分,提示有焦虑状态,分值越高,症状越重,其中,50~59分提示轻度焦虑,60~69分提示中度焦虑,69分以上提示重度焦虑。
③抑郁评价: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9],由Zung编制,包括20个评分项目,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得数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
标准分>50分提示有抑郁状态,分值越高,症状越重,其中,50~59分提示轻度抑郁,60~69分提示中度抑郁,69分以上提示重度抑郁。
④生活质量评价:使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10],包括肠道症状、情感能力、全身症状、社交能力4个方面内容,总分在32~224分之间,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应激相关脑-肠轴失调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545)作者单位: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鲍杰);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孙悦、曹海龙)通信作者:应激相关脑-肠轴失调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 研究进展鲍 杰 孙 悦 曹海龙【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应激与IBD 之间关系密切,应激可通过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导致IBD 发生和发展。
该文就应激与IBD 的关系,以及应激通过调节脑-肠轴促进IBD 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应激;脑-肠轴;微生态;炎症性肠病DOI: 10. 3969/j. issn. 1673-534X. 2022. 04. 001炎症性肠病(IBD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 )和溃疡性结肠炎(UC )[1]。
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由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和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2]。
近年来,全球的IBD 发病率不断升高,尤其是在亚洲和南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IBD 发病率升高的原因被认为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3]。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并且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环境,增高了IBD 的发生风险。
应激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4]。
早在20世纪50年代,IBD 就被定义为一种心身疾病[5]。
既往研究表明,应激与IBD 关系密切,应激被认为是IBD 的关键诱发因素之一[6-7]。
应激与IBD 的发生、进展之间通过肠道微生态和脑-肠轴进行互动和交流。
研究表明,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及微生物代谢等途径调节胃肠道功能,从而影响IBD 的发生和发展[8-9]。
本文就应激通过调节脑-肠轴促进IBD 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应激概述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病理学家Hans Selye 首次将“应激”的概念从物理学领域引入生物医学领域,创建了应激学说,其被定义为机体应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应激源)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10]。
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陈晨;戴新娟【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6(030)005【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问卷(IBD 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101例炎症性肠病病人进行调查。
[结果]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分(162.53±21.60)分,自我效能得分(209.31±28.37)分,焦虑得分(7.49±4.05)分,抑郁得分(7.27±3.67)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水平具有相关性,护理人员应重视病人的心理治疗,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及应对能力,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总页数】4页(P556-559)【作者】陈晨;戴新娟【作者单位】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7【相关文献】1.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J], 胡兰;陈帆2.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与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曹蕾;冯志仙;金静晓;孙彩虹;李志红3.炎症性肠病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李雪娇;彭南海;黄迎春;刘思彤4.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陈晨;戴新娟;5.炎症性肠病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李雪娇;彭南海;黄迎春;刘思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
原正荣;虞阳;宓林;于晓峰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卷),期】2018(38)6
【摘要】近年来,中国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升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因素与IBD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IB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疾病特征及治疗药物等均可影响IB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及发展.该文对IB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4页(P386-389)
【作者】原正荣;虞阳;宓林;于晓峰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0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0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0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J], 张莉莉;马将;张成;郑冬雪;刘新敏;周雪忠
2.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李聪丽;徐郑玉;李海苹
3.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J], 胡义亭;张建;贾
桂丛;侯洪涛;苏少慧;白云;王玉珍
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姚利兵
5.慢性腰腿痛患者微创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易端; 朱薇; 孟秀丽; 刘晓光; 李水清; 祝斌; 贾东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王谊;陈亚梅【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19(0)9【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内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同期选择84例门诊体检健康者。
比较炎症性肠病组和对照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情绪测定评分,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影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
结果:炎症性肠病组焦虑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5.462、43.354,t=30.112、31.481;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程度、婚姻状况、付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有关(χ~2=17.621,27.073,21.217,28.130,8.458,15.265,33.728,51.276,33.568,35.93 9,9.259,10.211,26.805,38.097;P<0.05),和疾病类型无关(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程度及负性生活事件为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性别及付费方式不是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伴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其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对此类因素的重视程度,以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总页数】4页(P1347-1350)【作者】王谊;陈亚梅【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R749【相关文献】1.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2.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3.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4.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5.基于正念的干预训练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148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2019Z014)炎症性肠病(IBD)作为一种经典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IBD的炎症活动与心理障碍之间存在双向联系,即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状态会驱动IBD的发展,而疾病的炎性活动同样会影响心理健康,强调在治疗IBD时要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IBD患者不仅病程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手术风险及医疗花费也更高,因此充分认识并尽早干预IBD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对整个疾病的预后是有利的。
现就IBD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流行病学、人格特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流行病学IBD患者常伴随精神心理异常,2016年发表的一篇系统综述显示35.1%的IBD患者会经历焦虑;21.6%的IBD患者会经历抑郁。
相对而言,克罗恩病(CD)患者的抑郁症状比例(25.3%)较溃疡性结肠炎(UC)(16.7%)更高。
而在活动期,IBD患者的焦虑发生率达75.6%、抑郁发生率达40.7%,均明显增高。
IBD患者中焦虑障碍(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患病率为20.5%,抑郁障碍(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患病率为15.2%,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影响IBD患者心理障碍发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疾病活动度和侵袭性疾病表型。
最近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抑郁与IBD的临床复发有显著的相关性。
另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后续患CD(HR=2.11)和UC (HR=2.23)的风险显著增加,证实了抑郁症和IBD发生的相关性。
二、人格特质IBD患者有很多共同的人格特质,包括强迫、神经质、依赖、焦虑、不恰当的激进或愤怒等,但目前没有证据支持某一种人格特质可诱发IBD的假说。
Sajadinejad等认为,IBD患者最常见的人格特征为神经质、完美主义。
高神经质可以影响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完美主义则会带来消极的认知偏差和对压力的高度敏感。
IBD患者紧张、多虑的个性特点可能使他对病情过度担忧,适应不良,而病程的冗长复发及治疗效果不佳,使患者患病后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如悲观、失望、抑郁等,如此恶性循环,加重了个性上的心理问题。
故有研究者认为IBD特征性的个性特质很可能是继发于长期的疾病。
这些共同的个性问题不会直接引起IBD的发生,而是对疾病恶化及复发产生影响。
三、临床表现精神心理因素和IBD症状有很强的相关性。
焦虑、抑郁是IBD患者最常出现的精神心理异常。
最近的研究显示,慢性腹痛也是IBD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异常表现,此外,IBD患者还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和睡眠障碍。
(一)焦虑IBD患者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对疾病的恐惧及担忧,如IBD的预后,是否会复发或恶化;病程的不确定性,是否有肿瘤风险,是否需要手术等。
同时,IBD所致的躯体不适、治疗费用高昂、药物的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缺乏、社会功能下降等各方面均可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而引发焦虑。
研究发现焦虑会恶化IBD症状,提高住院率和手术率,降低生活质量。
(二)抑郁抑郁在IBD诊断前后均有报告,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丧失兴趣或愉快感,常伴有认知、行为和躯体症状,严重时会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及行为。
自杀是IBD中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抑郁症状。
丹麦的一项针对27 053例自杀者(1981—2006年)的分析报告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D患者(OR=1.1~2.3)及UC患者(OR=1.9)的自杀风险更高。
研究显示IBD疾病活动和抑郁发作之间存在相关性,但部分IBD 静止期患者也出现抑郁症状。
有观点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不同的症状群有不同的病因,例如,躯体性抑郁症状(如疲劳、食欲减退、睡眠不足)更可能与活动性炎症有关,而认知症状(如无价值感、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在静止期也可能发生,提示其可能是与IBD活动无关的共病精神状态,在选择治疗时应加以考虑。
IBD合并抑郁预示着较差的病程,包括复发、住院和手术的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抑郁症及相关躯体症状,可影响压力感知、情绪控制、疾病管理和生活方式,导致社会功能丧失。
(三)心理相关躯体症状与心理相关的躯体症状,如慢性腹痛、疲劳和睡眠障碍在IBD患者中尤为普遍。
相对于抑郁中的认知症状,疲劳及睡眠障碍这类躯体症状被发现与炎症水平升高有更强的相关性,故单列介绍。
1.腹痛疼痛被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无论是在IBD的活动期还是静止期,腹痛均很常见,影响生活质量并引发焦虑。
急性腹痛往往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50%~70%的IBD患者在疾病发作时感到疼痛。
与此不同,慢性腹痛不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组,也与脑-肠轴的失调有关。
脑-肠轴的失调使IBD患者倾向出现焦虑和抑郁。
情绪失调(焦虑和抑郁)会输出刺激,降低疼痛阈值,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肠神经产生影响,导致肠道蠕动异常,使腹痛加重。
约1/3的缓解期IBD患者出现慢性腹痛、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IBS)样症状,与内脏超敏反应及精神因素的影响有关,CD比UC更容易出现IBS样症状。
2.疲劳疲劳被描述为“与体力消耗不成比例的,异常的或过度的精力缺失”,不能通过休息缓解,是IBD患者重要的临床症状,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工作效率下降。
高达50%的IBD患者报告有疲劳症状,CD患者的疲劳(48%~62%)比UC(42%~47%)常见。
多项研究表明,疲劳与临床活跃的IBD有关,活动期患者报告的疲劳发生率(60%~80%)高于缓解期患者(20%~40%),提示疲劳是由促炎细胞因子和激活的免疫系统介导所致。
但即使是IBD缓解患者,疲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多种病因可导致IBD患者出现疲劳,如疾病活动度、贫血、营养缺乏、药物不良反应、心理障碍等。
其中睡眠质量和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共存IBS)被认为与疲劳的发生显著相关。
3.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在IBD患者中并不少见,据统计,77%的活动期患者和49%的静止期患者经历不良睡眠,常存有睡眠潜伏期增加(无法入睡)、睡眠片段化(维持困难)、白天疲倦加重以及自我报告的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有观点认为睡眠障碍可能是影响IBD疾病进程的一个潜在环境触发因素。
IBD中的睡眠紊乱和慢性炎症可形成自我延续的反馈循环:IBD的慢性炎症使睡眠质量恶化,而睡眠减少加剧了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环境的产生。
研究表明,活动期IBD患者报告的睡眠质量明显比静止期患者更差,而IBD缓解期患者在睡眠异常期,复发的风险增加。
四、发病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参与IBD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与脑-肠轴有关。
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统、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肠道免疫系统、肠道黏膜屏障和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体通过脑-肠轴之间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双向环路进行胃肠功能的调节称为脑肠互动,脑-肠轴的失调与IBD活动密切相关。
精神心理变化(包括抑郁、焦虑、压力等)可定义为威胁内平衡的一个因素,作为持续的应激影响脑-肠轴,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刺激HPA轴,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促进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通过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诱导肠道的过激免疫应答,引起内脏超敏反应,肠运动节律异常、肠道黏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菌群失调等一系列变化,加重肠道炎性反应。
而肠道炎性细胞和(或)介质水平的产生,可以激活迷走神经,改变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又会引起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障碍,反过来影响心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而IBD冗长的病程,长期且频繁的腹痛、腹泻等不适也使患者遭受躯体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由此引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社会功能的影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社会心理因素又使患者的躯体痛苦更加显著,进一步降低治疗依从性,从而加重病情。
五、心理干预目前对于IBD的治疗仍主要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也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干预正是其中之一。
常用的心理干预手段有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
(一)心理治疗目前研究显示心理治疗能够改善IBD患者的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生活质量,对疾病活动亦有一定效果。
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催眠和正念技术被证明是最有前景的方法。
相比成人,儿童拥有更多的心理治疗支持证据。
2018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发布的儿童UC管理指南中指出儿童IBD中心应根据当地资源提供心理支持。
总之,心理治疗对IBD的有效程度有待进一步探索。
1.认知行为治疗(CBT)CBT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认知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总和,包括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两大方向,具有高度结构化、短程高效、目标明确等特点,适用于合并抑郁焦虑的IBD患者,同时对改善睡眠障碍、缓解慢性疼痛也有效。
在众多IBD的心理治疗方法中,其支持证据最多。
尤其是对于患有抑郁的儿童IBD患者,CBT能减轻疾病相关活动性症状。
目前CBT已被证实是一种改善儿童IBD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2.催眠催眠为IBD的标准医疗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
催眠有效最有力的证据是其与IBD活动相关的炎症减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关。
催眠疗法能使IBD患者放松,集中注意力向内以屏蔽压力或干扰性刺激,进入深度恍惚状态,对平常不受意识控制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肠道功能状态,可减轻腹痛等症状、降低疾病的活动度及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肠道定向催眠疗法(GHT)已成功用于功能性胃肠疾病。
最近,有小样本研究显示其亦可改善IBD患者的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
特别针对UC,GHT似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静止期UC患者的临床缓解。
3.正念正念是一种与心理健康和幸福相联系的心理技能,它鼓励患者把意识集中在当下,采取开放的、不评判、客观的态度来接纳目前的思维、行为和心身体验,防止执着于痛苦的生理感觉及消极的认知,避免过度的、不必要的烦恼。
正念通常通过一系列呼吸、冥想和运动来训练患者对此时此刻的注意与觉知。
专注于当下可以减轻IBD患者的躯体不适(如腹痛)及避免IBD 患者沉浸在负面认知里(如将疾病发作的影响灾难化)无法抽离。
正念干预已被证明可改善IB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对同时存在IBS型症状的IBD患者尤为有益。
(二)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又称中枢神经调节剂,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NaSSAs)及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具有抗焦虑、抗抑郁、镇痛、助眠及改善胃肠道症状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