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复习delsha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化学的定义: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生态效应、人体健康效应及其它环境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科学”。

作用:

(1)查明有害物在环境介质中浓度水平和形态分布(介质存在);

(2)查明有害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环境行为);

(3)查明有害物对生态和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程度和风险(环境效应);

(4)探索有害物已造成的影响或防止它们可能造成影响的方法和途径(环境控制)。

特征:

(1)以微观研究宏观:从原子、分子水平,研究宏观环境圈层中环境现象和变化机制;(2)研究对象复杂:既有人为来源的也有天然来源的,处于环境开放体系内,多种环境因素同时相互作用,其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结合。

(3)物质水平低:mg/kg(ppm,10-6)、ug/kg(ppb,10-9)、甚至ppt,10^(-12)

2.环境化学的分支: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的环境化学污染(环境)生态化学环境理论化学污染控制化学

第一章

1.2环境污染物

9类污染物:

(1)元素:重金属和准金属、卤素、臭氧、黄磷等。

(2)无机物:氰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卤化物、无机磷化物等。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非芳香烃、芳烃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单甲基或二甲基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醚、醇、醛、有机酸等。

(6)有机氮化合物:胺、三硝基苯(TNT)等。

(7)有机卤化合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PCBs)和氯代二噁英类等。

(8)有机硫化合物:烷基硫化物、硫醇等。

(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酯类化合物等。

优先控制污染物: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10种卤代烃,6种苯系物,4种氯代苯类,1种多氯联苯,6种酚类,6种硝基苯,4种苯胺,7种多环芳烃,3种酞酸酯,8种农药、丙烯腈2种亚硝胺。

第二章

2.1大气层的结构

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

对流层(Troposphere) : 平均厚度12km,赤道19km,两极8-9km,云雨主要发生层,夏季厚,冬季薄。

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空气密度大(3)天气复杂多变(4)对流层下部流。

2、平流层(Stratosphere ):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地方

特点:(1)空气基本无对流,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2)空气比下层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很少,很少有天气现象,透明度极高。(3)在15-35km的范围内(平流层上层),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

3、中间层(Meosphere): 从平流层顶到约85km的(1)空气更稀薄(2)无水分(3)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顶,气温最低(-100℃)(4)中间层中上部,气体分子(O2、N2)开始电离。高度。

4、热(成)层(Therosphere )从80km到约800km的地方

(1)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高;(2)大气更为稀薄;(3)大部分空气分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和自由电子,又称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5、逸散层(Stratopause )(1)800km以上高空(2)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3)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

硫化物:H2S、SO2、SO3、H2SO4、SO32-、SO42-、有机硫化物等

来源:火山喷发:H2S、SO2等;土壤厌氧微生物与植物释放H2S、SO2;陆地上降雨:SO2、SO42-;风吹起的海盐:SO42-;人为活动

含氮化合物:NO、NO2、N2O5、NH3、NO3-、NO2-、NH4+

来源:光化学反应、闪电、微生物固化、火山爆发,森林失火

人为污染:燃料燃烧、氮肥、炸药、染料

含碳化合物:CO、CO2、CH x、含氧烃等

来源:海洋中生物作用、植物叶绿素的分解、森林中CO2的放出;

人为活动:含碳燃料燃烧不完全(CO)、CO2,温室效应

含卤素化合物:氟氯烃类,破坏臭氧层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

2.2逆温层

逆温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二是空气平流冷却;三是空气下沉增温;四是空气的乱流混合;五是锋面上形成的逆温。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近地面层逆温:辐射逆温(主要),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

自由大气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峰面逆温

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指大气的稳定程度,由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共同决定的。气团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相关。

Γ<Γd,大气稳定的;Γ>Γd,大气不稳定;Γ=Γd,大气处于平衡状态。

第三章

3.2光化学反应的基础

初级过程: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

次级过程:初级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什么是光化学反应?物质吸收有效光子的四种转化途径?

分子、原子、自由基、离子等吸收光子(光量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光化学反应。(1) A*→A+hv(辐射跃迁,发生荧光,失去能量,回到基态,光物理)

(2)A*+M(其它分子)→A+M(无辐射跃迁,碰撞消耗活化能,回到基态,光物理)(3)A*→B1+B2+……(光分解,发生离解,光化学)

(4) A*+C→D1+D2+……(光合成,直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光化学)

光物理:各激发态之间或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跃迁过程

第一定律:

内容: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有效地引起分子的化学变化。

首先,只有当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即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时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