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美术读书笔记
幼儿园美术读书笔记【篇一:美术读书笔记】《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
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
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
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
”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
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
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
”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
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
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10篇带画画的
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10篇带画画的1. 《小熊种豌豆》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小熊种豌豆》,讲的是小熊在家门口的小土地里种豌豆。
我画了小熊在地里忙碌的样子,身边还有一块豌豆地。
这本书告诉我要勤劳耕耘,才会有丰收。
2. 《小兔和小熊》这本书讲述了小兔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故事,小兔不辜负小熊的帮助,在画里我描绘出了两只小动物在一起快乐玩耍的场景。
友谊真的很重要,让我学到了要珍惜每一位朋友。
3. 《小鸭学游泳》小鸭一开始不敢游泳,但在其他小动物的鼓励下,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画中我绘制了小鸭在水面漂浮的场景,也勉励了自己要克服困难,勇敢尝试。
4. 《小猫变大师》这本书讲述了小猫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大师。
我画了一只小猫在专心学习的形象,也让我明白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5. 《小马过河》小马在河边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过了河。
我画了小马在浅浅的河水中迈步的样子,让我懂得了要克服自己的恐惧,迈向成功。
6. 《小小青蛙找妈妈》小小青蛙在森林里迷了路,但最终找到了妈妈。
画中我描绘了青蛙和妈妈紧紧拥抱的画面,让我懂得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人永远是最可靠的依靠。
7. 《小狗当画家》小狗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我欣赏到了他的才华。
画中我描述了小狗正在创作的样子,也启发了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价值。
8. 《小兔去探险》小兔踏上了探险的旅程,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画中我描绘了小兔在山谷中寻找宝藏的情景,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要敢于冒险,勇敢尝试未知的世界。
9. 《小猪的礼物》小猪在朋友生日时,送上了特别的礼物,让朋友感动不已。
画中我描绘了小猪和朋友在一起分享快乐的画面,让我懂得了要用心对待朋友,分享喜悦和快乐。
10. 《小羊学跳绳》小羊一开始并不擅长跳绳,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终于掌握了技巧。
画中我描绘了小羊跳绳时的欢乐场面,也让我明白了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进步。
这些读书笔记带着画画,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个故事所传达的寓意,也激发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气。
画画读书笔记
画画读书笔记
书名:《创意绘画:从基础到高级的指导手册》
作者:XXX
阅读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内容概述: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绘画的各个方面,从基础技巧到高级创作,都有详尽的讲解。
作者首先介绍了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然后逐步深入到线条、形状、色彩和构图等基本元素。
在掌握了这些基础之后,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个人风格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此外,书中还有关于如何观察和解读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如何将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和音乐融入绘画的指导。
精彩片段: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是由画家心中的情感和想象力构建的。
通过线条和色彩,画家能够表达出内心的喜怒哀乐,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
“观察不仅仅是看,更是理解和感受。
当你仔细观察一个对象时,试着去感受它的形态、质地和色彩,让你的视线穿过表面,深入到它的内在。
”
“不要害怕犯错。
在绘画中,错误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候,一幅画的魅力就在于那些不经意间创造出的独特效果。
”
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绘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原来我以为画画只是单纯的技巧,但现在我明白,绘画更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通过画画,我们可以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作品。
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绘画的热爱和创造力。
我相信只要不断练习和学习,我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读书笔记加图画
读书笔记加图画篇一:读书笔记的图画《画外文思》读书笔记记忆中每一位专业课老师都要求我们在课余多欣赏一些名家的画,到了大学更是鼓励我们去参悟,学习他们画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但我并不能够知道画家在创作那些画时的感思,大多数的名家不会写出自己在绘画时的想法并发表,但吴冠中先生把自己多年的绘画心得、创作情感,配合图片集成《画外文思》这本书,体现的是名家大师的真正风范。
这样的名家绘画心得、创作情感让我们更能了解吴冠中先生画意,提高我们的眼界。
吴冠中先生不喜在画上题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本书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同床异梦”,常被我用来比喻国画上乱题诗的现象,这一现象几乎泛滥成为艺术的灾祸,暴露了民族文化的衰颓。
苏东坡品王维的诗与画,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但其实王维的画面上从不题诗,苏东坡品味到其画中蕴藏地诗情,但他绝没料到自己成了始作俑者,从此引人混淆了诗与画的各自的独特品质。
绘画的视觉美感潜伏着意境美,但觉不可能被诗的语言美代替,我曾写过《扑朔迷离意境美》等文章,就是呼吁要重视对画的效果与诗的意境之不可互相代替的分析。
这段话更让我感到此书的重要性,研读本书让我打开了思维上的枷锁,提升了画感,实为一部好书。
本书共收录了吴老80幅画及其感思,实为难能可贵,在此我节选一部分使我感触颇深的十几幅画的画家的创作情感,分几组进行摘录。
一、文革岁月《硕果》门前手指向日葵,秋结实,大如小箩筐,采之,细数硕果,密密麻麻的籽粒排列复杂而有序,错综而具轨迹,比之蜂房,更胜精微,克利等人的画面似亦曾追逐如此天工而未能夺。
我竭力刻画此微观中之宏观,有形中之无形,千军万马之奔腾却未超越黑、白、灰之罗网。
今年李政道教授与我谈及物理学中最简单因子构成最复杂现象,却求证于艺术,近忽忆起这幅《硕果》,应属一例。
《麻雀》枝是线,雀是点,线入画,但油画之技谁人示范过表现枝头麻雀。
我躲于角落悄悄写生心情紧张幸雀们并不飞去,似乎乐意有人引它们入艺术天堂,金黄色的油彩天堂。
读书笔记画画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又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所以,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听了才能明白他们表达的东西。
听画也是有讲究的,2-3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听他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含义;4岁以后,就问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的画里故事的内容。
因此,用来表达想法的形象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教孩子画形象,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填满颜色等等,都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反而会毁掉他们天生的绘画能力。
对于技巧性、系统性的绘画技巧,最好等孩子过了9岁传授才会有意义。
过早的叫孩子画形象,让他们变得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无法概括自己的想法。
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或者是想法而画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未成熟,也能够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深处,只要给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孩子就会随心所欲、自信的画画。
让孩子和大自然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过生气勃勃的生活,父母也多和孩子一起多多地体验快乐的生活,有了快乐的体验、有趣的事件,才会有想画的心情,才能够倾注真心去画画,因此不是教授孩子画画的技巧,而是多和孩子一起经历快乐的体验!!在儿童时期,儿童通过自由的绘画,可以提高以下能力: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
孩子的画1岁时,主要是手运动的轨迹,是绘画活动的诞生,这时要让孩子充分地涂鸦,不要给孩子看形象,也不要教孩子画形象。
2岁时,眼睛追随手的运动,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画(2岁半以后)。
这时不要给孩子很多种颜色,仍然不能让孩子画脸等形象,妈妈画形象给孩子看也不好。
对于同样一个圆圈,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3岁时,孩子懂得一开始就给画赋予意义,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的分界点。
这时还是不能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不要让孩子画人脸、车、人物之类的东西,要多听孩子讲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画的内容,尝试给孩子创造和朋友一起画画的机会,用色的指导从无色开始。
读《画画》读书笔记_550字
读《画画》有感_550字
想像是美好的,许多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在我们的想像中却是真的,比如说兔子的眼睛是红的,但我们也可以异想天开,把兔子的眼睛想成蓝色或绿色,是不是很新鲜很有个性呢?《画画》这篇短文就是这么回事。
一个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她也喜欢画画。
有一天婷婷画了一棵树,爷爷看了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树枝不能比树杆粗,如果比树杆粗那么这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如果不是树那你为什么说这是树呢?”爷爷无话可说。
有一天,婷婷画了一只母鸡生了一个蛋,那蛋比母鸡还大。
婷婷拿着那张画去参加西班牙的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她得了一等奖。
我想婷婷的画之所以得到一等奖是因为她的画充满了想像,使人感到一种新鲜的感觉。
可能有些人认为这副画画得很荒唐很离谱,并且认为想像也是很荒唐的,想到的东西想了也不能
实现,所以没必要想像。
但我认为想像是奇妙的空间,是进步的象征。
自古以来,那些名人之
所以成名,就是因为他们爱想像,他们敢想像,他们敢问一些荒唐的问题,他们不怕别人说他
们荒唐,他们敢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拉一下或按一下就会发光的东西呢?能不能发明一种像蜻蜓一样平稳飞翔的东西呢?这虽然只是他们想出来的,但最后他们还是发明出来了想像中的东西呀。
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像那些树枝比树杆粗的树,蛋比母鸡还大的蛋,很有可能变成真的。
美术读书笔记6个
读书笔记之一:美术教学中探究方法例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教育除了教学生知识、技法这些“初级阶段”的东西外,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想像力、创造力、感受力、观察力、鉴赏力、表现力等。
在培养学生感受力这方面,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模仿作品形象的方法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
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通过肢体活动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会使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获得更深刻的感受。
比如在《生动的小泥人》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在分析东汉泥塑作品《说唱俑》时,通过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会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形象的情感特征。
十四五岁的孩子很乐意进行这一模仿活动。
课堂上大家都兴致很高,纷纷往后拖櫈子,兴致勃勃的模仿起说唱俑的动作来。
这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不仅注意说唱俑的动作变化,更要体会他的表情特征。
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模仿,准确的分析了人物的动作表情特征、心理情绪变化。
这样的活动极有利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一作品的精彩之处。
组织学生在游戏性的造型活动中体会创作的规律与手段:写实性意向的作品往往以画面或形象的生动逼真、富有意境或形神兼备等作为创作的目标,而非写实性意向的作品更多的以色彩间相互对比与和谐的运用图形间相互构结或装饰作为创作的手段。
关注作品中形的提炼与概括,变形与夸张,相互结合的大小主次节奏韵律等作为表现的目标。
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写实性意向的作品所具有的影响力来得那么直接和富有真实感,易于焕发学生的情感与认知。
非写实性意向的作品特有的抽象和装饰意味常常延缓了学生对作品直接兴奋的心理作用,缺少写实性造型和画意那样直白的认知和感染速度。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在向学生讲解相关创作理念和表现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一些体验和发现,少一些直白的“传”与“授”,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游戏性的造型活动,让学生去体味艺术创作内在的审美品质或规律,从而鲜活地建立起各种对应的理解和认识,内化为创作的真实力量与感受。
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10篇带画画的
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10篇带画画的摘要:1.引言:介绍三年级读书笔记及范文的意义和价值2.三年级读书笔记的特点3.10 篇带画画的读书笔记范文简介4.如何从这10 篇范文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写作能力5.结论: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写作,充分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正文:读书笔记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
在众多年级中,三年级是读书笔记写作的入门阶段,因此,了解和掌握三年级读书笔记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10 篇带画画的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并探讨如何从这些范文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写作能力。
三年级的读书笔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涵盖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二是形式多样,可以采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形式进行表达;三是思考性强,能够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
这些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这10 篇带画画的读书笔记范文。
这些范文分别选自不同的书籍,包括经典童话、寓言故事和科普读物等,它们在内容上涵盖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同时在形式上采用了文字、图画、表格等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三年级读书笔记的特点。
如何从这10 篇范文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写作能力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提炼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其次,我们要善于发挥想象力。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尝试用图画、表格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读书笔记更具个性和创意。
最后,我们要勤于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写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写作水平。
总之,读书笔记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这10 篇带画画的读书笔记范文的指导下,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三年级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书笔记两页摘抄加画画
读书笔记两页摘抄加画画读书笔记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摘录和思考的一种方式。
在这两页的读书笔记中,我将摘抄一些精彩的段落,并配以简单的插画来增强记忆和理解。
第一页摘抄:在《追风筝的人》一书中,卡勒德·胡赛尼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讲述了一段关于勇气、救赎和爱的故事。
书中有一段描述阿米尔和哈桑童年友谊的段落,非常触动人心:“哈桑总是第一个拿起风筝,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仿佛他能预见风筝将飞向何方。
而我,总是站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羡慕。
”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两个男孩之间纯真的友谊,也反映了阿米尔对哈桑的依赖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插画:在这段摘抄旁边,我画了一幅简单的插画:两个小男孩背对着背,手中各自握着风筝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背景是一片蓝天和飘扬的风筝,象征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二页摘抄: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世界。
书中对马孔多的描述,充满了神秘和孤独:“马孔多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里的居民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与世隔绝。
他们的故事,就像那些古老的传说一样,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色彩。
”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马孔多这个小镇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孤独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插画:在这段摘抄旁边,我画了一幅插画:一个小镇的轮廓,小镇的中心是一座孤独的钟楼,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蜿蜒的小路。
画面的一角,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树下沉思,象征着书中人物的孤独和对未知的探索。
通过这两页的读书笔记,我不仅记录了书中的精彩内容,也通过插画加深了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的读书笔记不仅有助于回顾和复习,也是一种享受阅读乐趣的方式。
《万能绘图板》读后感
《万能绘图板》读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总是忙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沉淀自己的内心世界。
然而,读一本好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人们得以放松心灵,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好。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万能绘图板》的书籍,作者是一位神秘的绘图大师。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绘画教程,它更像是一本寓教于乐的心灵启迪之作。
通过作者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让我领略到了绘画的魅力和深度。
在书中,作者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勒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形象。
有时是一幅风景画,有时是一幅抽象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感受到了绘画的魔力。
除了作品本身,书中还穿插着作者的心情随笔和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成长的追求。
他认为,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
通过绘画,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被作者的理念所感染。
他让我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绘画板,用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和情感的变化。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本《万能绘图板》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暖的读物。
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了绘画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到作者的心灵启迪和情感共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万能绘图板,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精选《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做个心大爸妈,画画无需太认真:
首先,家长们请先纠正一个我们的陈旧观念,画画的标准并不是所画造型究竟像不像。
尤其孩子画画时成人在旁边指指点点或者直接插手,更是对孩子的阻碍。
游戏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制作造型和玩绘画游戏那么是孩子最好的游戏,所以和孩子画画的时候不要正襟危坐,一起快乐的玩起来可能效果更好。
人一生的教育是从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开始的,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总是被否认,那么这将不仅仅影响孩子的幼儿时期,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有可能被否认。
画画是一种表达,爸妈要做个好听众:
大人很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无论是在外面玩的时候还是在画画的时候,其实画画和哭笑都是一样的,仅仅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
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们在描述自己的作品时可以被听被理解,就有了表达的乐趣,所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了解去感受孩子的画作。
爸妈创造环境,让孩子自由涂鸦:
绘画能力是自然的表现出来的,所以对成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欣喜地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气氛。
比方,可以聚集几个小朋友,在容易照看的位置放上桌子或大的纸箱,让孩子们坐下来,把平日里积攒下来的挂历纸或草稿纸拿给孩子们,让孩
子们自己去画。
这样一起画画不仅可以引起孩子对绘画的热情,同时满足了孩子和同伴一起游戏的社会性需求,可能最后的场面多少会有些混乱,但如果希望孩子画出活生生的充满感动的画,就要保证让孩子们有那样的生活和体验,我想这就是做父母的责任。
真诚的希望你关注我们,看我们发光,也愿每一个人都发光。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
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
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
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
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
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
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
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
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
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
”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
”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4篇)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4篇)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1看过很多国内教育名家的专著,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
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
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
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
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
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如名著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感悟心得、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mple essays, such as after reading classic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insight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从绘画开始,日本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赵梅,就是一部经典之作。
作者在学前教育领域积累了50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结合典型案例,通过简单的语言,用简单的方式分析儿童自然绘画中隐藏的珍贵信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儿童绘画。
这套书由两册组成,一册是《走进儿童涂鸦世界》,另一册是《如何看儿童画和如何教他们》的改进版。
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我自己的阅读笔记,这些都是我的一些小经验。
《走进儿童涂鸦世界》这本书有三章,分别是:《妈妈绘画入门》、《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绘画中成长的》、《关于绘画的问答》。
《如何看教儿童绘画》一书中也有三章,分别是:儿童的成长与绘画的作用、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绘画欣赏方法、亲眼目睹儿童绘画发展过程。
今天我就不详细讲每一章的要点了,只讲这本书对我这个画家有什么帮助。
1,绘画是孩子进行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教学方式,就如同哭是婴儿的表达生活方式也是一样。
当孩子我们不能用语言学习文字去表达他的情绪时,可以让孩子画画,用画笔讲述一个他们的感受和发现。
2。
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
因为孩子用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父母需要倾听他们的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听画方式,2-3岁的孩子可以问“什么是画”,听孩子给他画的东西赋予意义。
四岁以后,问”他们在做什么?”听儿童图片里的故事。
3.不要教孩子画图像。
因为不管谁天生就有画画的能力。
绘画需要动手能力、眼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热情和社交能力。
如果父母教孩子画具体的图像(比如狗这样画,向日葵这样画),就会阻碍这五种能力的发展。
4。
别对你孩子的画想太多。
父母不必因为孩子画了某种图案,就使用了某种颜色的座位,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这些都是不客观的。
孩子想画什么,想用什么颜色,可以自己决定,父母不需要干涉,只要听孩子画的内容就行了。
5.为什么孩子不想画画?如果孩子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缺乏内心的感受,孩子自然不知道画什么,即使画了什么,也是内容贫乏的东西。
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10篇带画画的
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10篇带画画的【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三年级读书笔记的概念和重要性2.主体:分别介绍 10 篇带画画的读书笔记的梗概和特点3.结论:总结三年级读书笔记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写作、多画画正文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读书笔记更是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
这里,我们为大家带来了 10 篇带画画的三年级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猜猜我有多爱你》:通过描绘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的亲情,表达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深深敬爱。
文中配有温馨的插图,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爱的教育》: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
文章中穿插了简单的插画,展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3.《格林童话》:介绍了《格林童话》中的几个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文章配有精美的插图,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4.《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类似,通过介绍安徒生童话故事,让读者领略了童话的魅力。
插图中的丹麦风情也让人陶醉。
5.《三字经》:对《三字经》中的名言警句进行了解读,并配以生动的插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6.《小王子》:介绍了这部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通过作者的描绘,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真谛。
插图中的小王子和玫瑰花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7.《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介绍海伦·凯勒的自传,让同学们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插图中的海伦和导师的互动,展示了她的坚韧和勇敢。
8.《昆虫记》:对这部关于昆虫的科普名著进行了介绍,让同学们对昆虫的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
插图中的昆虫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9.《绿野仙踪》:介绍了这部奇幻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展现了一个充满魔力的幻想世界。
插图中的多萝西和伙伴们的冒险,让人身临其境。
10.《稻草人》:通过讲述稻草人的故事,传递了勤劳和善良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画的读书笔记关于画画的读书笔记范文篇一: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书笔记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又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所以,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听了才能明白他们表达的东西。
听画也是有讲究的,2-3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听他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含义;4岁以后,就问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的画里故事的内容。
因此,用来表达想法的形象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教孩子画形象,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填满颜色等等,都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反而会毁掉他们天生的绘画能力。
对于技巧性、系统性的绘画技巧,最好等孩子过了9岁传授才会有意义。
过早的叫孩子画形象,让他们变得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无法概括自己的想法。
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或者是想法而画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未成熟,也能够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深处,只要给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孩子就会随心所欲、自信的画画。
让孩子和大自然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过生气勃勃的生活,父母也多和孩子一起多多地体验快乐的生活,有了快乐的体验、有趣的事件,才会有想画的心情,才能够倾注真心去画画,因此不是教授孩子画画的技巧,而是多和孩子一起经历快乐的体验!!在儿童时期,儿童通过自由的绘画,可以提高以下能力: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
孩子的画1岁时,主要是手运动的轨迹,是绘画活动的诞生,这时要让孩子充分地涂鸦,不要给孩子看形象,也不要教孩子画形象。
2岁时,眼睛追随手的运动,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画(2岁半以后)。
这时不要给孩子很多种颜色,仍然不能让孩子画脸等形象,妈妈画形象给孩子看也不好。
对于同样一个圆圈,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3岁时,孩子懂得一开始就给画赋予意义,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的分界点。
这时还是不能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不要让孩子画人脸、车、人物之类的东西,要多听孩子讲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画的内容,尝试给孩子创造和朋友一起画画的机会,用色的指导从无色开始。
4岁时,孩子可以自己画出形象了,开始凭印象画画,绘画作品中除了有头足人像,还出现了头体二足人像,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种事物无秩序排列。
这时,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在平时,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广交朋友,尽情玩耍,这样孩子绘画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
如果在这个时候,成人教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是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
成人如果这样做就是阻碍了孩子成长为人的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5岁时,孩子并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把感兴趣、关心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底线”,能够把听到的事情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并画成画。
这时多给孩子讲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不要说孩子画的形象奇怪、可笑,要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表现的各种关系。
6岁时,孩子惯用基底线建立事物秩序,将事物排列得整整齐齐,开始能够做图案游戏,把事物做抽象化表达。
这是,不要用画的好、画的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重视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的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
不要总让孩子看电视,把有趣的生活经历作为绘画的主题让孩子画出来,绘本、传说等多读给孩子听,引导他们把故事画出来。
7、8岁时,基底线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
这时孩子的画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仔细欣赏孩子的作品。
9岁时,开始追求画出眼睛见到的真实景象,成人不要过于苛求他的写实能力,要多和孩子一起动手作画,共同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篇二:《艾玛画画》读书笔记幸福是什么?读了《艾玛画画》就知道了些许。
《艾玛画画》讲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孤独老人,虽然子孙满堂,但是只有猫咪作伴。
当偶然的一次机会,所画的画被发现之后很受大家欢迎,她就有了生活的乐趣。
说实在的,这国外的绘本真是费解,和儿子反复读了多遍,才懵懵懂懂的体会到书里言喻的幸福:每个周末,老人艾玛都做很多的糕点等待儿孙前来聚餐,对于老人而言和谐的家庭关系就是幸福;每次儿孙来之前,艾玛都要收起自己画的儿时山村图,换上孩子为他画的画,尽管画的内容不符合老人的心意,对于老人而言互相尊重就是幸福; 偶然一次,老人艾玛忘记收起自己的那副画,很意外的受到儿孙的称赞,都争相抢要艾玛的画。
自从之后,艾玛天天画画,送儿孙、送邻居,她生活满足而充实。
对于老人而言被人需要、被人尊重才是最大的幸福。
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在这里,我告诉儿子:和谐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被人需要、被人尊重是最大的幸福。
不论在爷爷奶奶那个大家庭里,还是爸爸妈妈这个小家庭里,或者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家庭里,互相尊重、互相爱戴、互相帮助,才能保持一个和谐的关系,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每个人心情都会愉悦。
相反,如果大家都互相指责、互相拆台、斤斤计较,生活就会变成一团糟。
书中的艾玛老了,她百无聊赖地去逗猫、她闲着没事画画收藏起来,但是她倍感孤独,直到当大家都喜欢她的画,她才变得幸福起来、忙碌起来,这就是艾玛的幸福。
我也开始反思,什么是幸福?篇三:关于儿童美术教育读书笔记儿童们愿意去画画,恐怕不是他们热爱艺术,而是想要通过画画来表示些什么。
创造你们心中的画面。
儿童“为谁而画”?我们只能说: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交流信息而画”,为了获得社会、成年人或教师的赞赏而画。
什么才是“自由的教育”呢?用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就象昆虫神秘的蛹化现象,儿童们按照知觉与心理的密码在美术上发育成长,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拚弃外界的干扰,让儿童顺利地渡过蛹化期,然后,化为“蝴蝶”进入成人社会。
科研表明,当孩子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的时候,就容易发明创造,反之,当孩子生活在一个压抑拘束的环境中的时候,就难以发明创造。
孩子志在玩弄这些材料,而不是真的.打算做出什么东西来。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孩子热心的是画图,而不是图画;在玩沙活动中,孩子热衷的是把沙子倒进倒出,而不是要堆沙成塔。
正是这种创造的过程,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所以,在创造活动中,父母关注的重点应是“孩子是怎样创造的”,而不是“孩子已经创造了什么”。
应接纳孩子的一切作品,不论从成人眼光看来这个作品的质量如何;应允许孩子“犯错误”,反复进行尝试;应鼓励孩子自由创造,不要求孩子一定迎合大人的口味。
毅力。
教师强调不要轻易换纸,一堂课画好一张画是有道理的,可以逐步培养儿童画前先构想,画中不断改,坚持完成一张作品的好习惯。
1.宋代诗人陆游对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创造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文化:诗歌、小说、舞蹈、电影、音乐、历史、哲学、工艺、摄影??2.买些好画册。
歌德、鲁迅都喜收藏各类图片,分类装着,有空就自己或与朋友一块欣赏。
3.多带孩子去参观或旅游。
4.不要一下换一种学习。
艺术要学到成为一种气质才有用,武术里叫做“功夫上了身”。
蜻蜓点水、水过鸭背没有用。
照葫芦画瓢、概念画、成人画、儿童自由画传统的、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有三种:1.照葫芦画瓢。
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谁画得像谁分高。
2.概念画。
把气象万千的世界稀薄地抽象为几个形象概念:红蜘蛛(太阳)、面包云、白菜树、鸡爪草、圆圈花、馒头山、三角房子、蓝色感冒(天和水)??市售的儿童读物中充斥着这类形象。
3.成人画(化)。
把教成人那一套照搬过来教孩子,例如人体比例、三停五眼、焦点透视等等。
本来孩子很敢画人的肖像,而且能抓住特征,结果老师为了“提高”,一讲脸部结构的“三停五眼”,孩子反而顿时不敢画,不会画,画不出人的肖像了。
正确的方法是儿童自由画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奥地利画家齐赛克在本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摸索,逐步创造出来的。
家长有空应该带孩子去郊游。
野外的生物千姿百态,生动异常,孩子只要看一眼,画起画来都会灵感突现,画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上课、讲座、演说、书信、聊天、野外活动等。
加上他的书在时间的延伸性和空间的广阔性上都包容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但这又不是平铺直叙式的,而可以是“自选商场”式的;由我们自己各取所需。
看一个文明与国家的落后或先进,不用看科技,由那地方第一眼的环境形象便决定了。
美术学习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绘画,在绘画过程中内化美感,使人从生物人,社会人,进化到美学人,实现个体生命的审美生成。
绘画过程有一种神奇的审美体验,便是“化腐朽为神奇”。
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一块枯干的骨头,一件破旧的背囊,乃至小小的昆虫、朽坏的墙面、多节的树根??这些在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甚至丑陋的物象,一旦进入绘画,被作为艺术表现对象,它们便使人感到一种非凡的美,每一个细节都会在我的心里激起审美的狂喜和创造性表现的欲望。
教会了孩子审美,他便会自己到世界上去寻找美和创造美。
审美体验升华人的心灵。
美感使人不易庸俗。
过审美的生活,以美感组织自身的生存经验,可以超拔一个人,优化人的生存境界和生存环境。
画画的人都知道,心情一紧张就画不好。
人从出生到12岁左右是右脑优势期。
右脑主管形象,因此儿童大多喜欢画画(国外调查,占92%)。
我们应该把钥匙交给孩子后,让他自己想办法怎么开门。
孩子画画以后,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了,或者是“干别的都不能集中,就是画画能够集中”。
迟早,这种集中能力会扩散到干其他事上去的。
看看谁画画能画得比较久。
使用是否能抓住物象特征作为判断象征期与高峰期儿童绘画的优劣标准之一。
另一个是针对老师的,比较婉转:老师你不教我孩子怎么会画呀?自由画并不是“放羊”画,老师并不是什么都不教。
使用自由画教学法,老师教些什么,怎么教呢?1、根据需要,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每堂课的绘画主题,逐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和表现的视野。
不然男孩只画打仗,女孩只画公主、美少女战士。
2、在开始阶段,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愿画,敢画,“画开手”,不拘谨。
学生差别很大,有的几次就行,有的要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甚至更长。
3、在学生愿画、敢画、自由自在画以后,逐步提出进一步的艺术要求,总的原则是色求丰富,形求特征,构图求生动??具体落实到教学上,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按照他们的可能性对每张画作出判断:画得够不够;哪里还需改进,等等。
因人、因画题而异,因材施教,对某个学生已经够好了,对另一个学生则可能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4、在学生已经画到一定时侯,积累了一些绘画感受之后,逐步向学生介绍一些技法要求:写生的程序,明暗的处理,色彩的调配,点、线、面,不平衡中的平衡,疏密、冷暖、放松与抓紧、单纯与丰富、变化与不变化等种种对比??这些技法有时是上课时对全班讲的,更多的是融入对个人具体作品的分析指导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