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虎门即为其中之一。
虎门销烟的故事始于1847年,当时英国商船在虎门附近水域非法贩卖鸦片,而中国官方则严禁鸦片的贩卖。
中国广东巡抚林则徐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查禁鸦片,并在虎门设立了海关,以严格查禁鸦片的走私。
然而,英国商人却置之不理,继续私自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商人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强硬措施。
他下令在虎门设立了禁烟牌坊,并发布了“禁烟令”,宣布对走私鸦片的严厉打击。
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对英国商人的侵犯,并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然而,中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们坚定地执行禁烟令,严厉打击鸦片走私活动。
中国的这一坚定立场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广泛响应,各地纷纷响应禁烟令,展开了一场全民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在中国国内掀起了爱国热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虎门销烟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抵御外敌侵略的光辉篇章。
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坚定追求。
虎门销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面对外敌侵略和不公正待遇时,我们应当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守正义和良知,不畏强暴,勇敢斗争。
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外敌侵略,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虎门销烟的课件
虎门销烟意义与影响
虎门销烟意义
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 神。
虎门销烟影响
虎门销烟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面旗帜,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促使了英国政 府放弃鸦片贸易,转而发动侵略战争。
02
虎门销烟过程与细节
虎门销烟时间与地点
虎门销烟对后世影响
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激励了后人的爱国热情
虎门销烟事件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坚定决心,激励了后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04
虎门销烟历史意义与价值
虎门销烟在反侵略斗争中地位
虎门销烟
目录
• 虎门销烟背景与历史 • 虎门销烟过程与细节 • 虎门销烟结果与影响 • 虎门销烟历史意义与价值 • 虎门销烟相关人物介绍 • 虎门销烟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01
虎门销烟背景与历史
鸦片战争背景
01
02
03
鸦片贸易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中 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白 银大量外流,社会矛盾激 化。
虎门销烟遗址开发利用现状
1 2
旅游开发
虎门销烟遗址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旅游热点。
文化活动
举办各种与虎门销烟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纪念活 动、讲座、展览等,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3
教育功能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实地教 学,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对虎门销烟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打击外国侵略气焰
中国近代史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2、金田起义,是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寿诞之际率起义军在金田村向清王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成为太平军,封五军主将,并颁布简明军律。
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广东虎门镇。
这个故事背后涉及到中国的烟草贸易、外国势力以及中国社会的反抗情绪。
在19世纪末,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片动荡。
当时,中国
政府对于烟草贸易实行了高额的赋税,这使得烟草贸易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
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不满,因为他们想要在中国市场上获取更大的利润。
于是,一些外国烟草商人开始从东南亚地区走私烟草到中国,绕过中国政府的
赋税。
虎门镇,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成为了这个非法贸易的主要节点。
当地居民利用他们的熟悉地理环境和渔民身份,帮助外国烟草商人进行走私活动。
然而,这种走私行为逐渐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
1894年,中国政府决定采取行动,并指派了一位叫李鸿章的官员负责阻止虎门销烟。
李鸿章通过派遣军队和设立防线的方式,严厉打击了这一非法贸易活动。
随着中国政府的努力,虎门销烟的活动逐渐减少。
虎门销烟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人们开始认识到外国
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并为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这一事件也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注入了新的力量,人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反侵略的运动中。
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
团结和勇敢。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外来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虎门销烟故事主要内容
虎门销烟故事主要内容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广东虎门镇。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抵制外国商品的壮举,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
在英、法等国的推动下,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价的洋烟,对当时中国的烟草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也导致了中国烟农生活的严重困难。
虎门作为当时南方的一个烟区,烟农们深受洋烟影响。
他们意识到,外国烟草的流入将进一步冲击中国烟草产业,威胁到自己的生计。
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抵制外国烟草的运动,即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运动从小范围逐渐扩大,最终成为遍及广东乃至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运动。
在全国范围内,人们集体烧毁了大量外国烟草,并且刻有“抗洋烟”的石碑立于各地。
这一壮举激励了整个中国人民,成为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标志。
虎门销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抵制洋烟,更在于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抵御外敌的决心。
这场运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守卫自己的文化和利益。
这段历史教会了我们许多宝贵的道理。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坚持自主独立的经济发展道路,抵制外来商品的冲击。
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本国产业,使自己的国民经济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不受外来侵略的干扰。
其次,虎门销烟运动也告诫我们要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
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外敌,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民族文化,骄傲自豪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不让外国文化侵略我们的内心。
最后,虎门销烟还对我们提出了爱国的呼唤。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用行动诠释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虎门销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来侵略的无尽力量,也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发扬虎门销烟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着国家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事件。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的混乱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威胁中国政府,强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包括要求中国向英国输出大量的鸦片。
在这种背景下,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伟大抗争。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广东虎门,当时的虎门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关之一,也是鸦片走私的重要据点。
1841年6月3日,广东巡抚林则徐率先在虎门沿海发起了一场抗英斗争,他下令销毁了大量鸦片,并以此为号召,号召全国人民一起抵制鸦片,共同抗击外国侵略。
这一举动激励了全国各地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全国性的反英抗争浪潮。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面旗帜,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在这场抗英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不愿意屈服于任何外国侵略者的意志。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典范,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给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它让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国家的危险所在,认识到了国家的软弱所在。
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加强国家的实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这场抗英斗争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强大的开始。
虎门销烟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它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独立和强大,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让我们珍爱国家,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虎门销烟》是一篇讲述中国近代史中著名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故事发生在183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
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林则徐。
林则徐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听闻大量鸦片走私流入中国,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和民生。
他深感责任重大,立即下令彻查禁烟。
在调查中,林则徐发现英国等外国商人为谋取暴利,不顾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了打击外国商人的嚣张气焰,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林则徐采取了果断的措施。
他下令查封了所有烟馆,并从外国商人手中收缴了大量鸦片。
在收缴过程中,林则徐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纷纷表示要与外国侵略者抗争到底。
在收缴完鸦片后,林则徐决定将这些鸦片全部销毁。
他选择了虎门这个地方作为销烟的场所,并亲自监督整个过程。
在销烟过程中,林则徐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先将盐和水混合制成盐水,再将盐水倒入池中,然后将收缴来的鸦片切成小块,放入盐水中浸泡,最后再投入石灰加以搅拌。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鸦片都被销毁了。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勇气。
林则徐的行动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然而,这一事件也引起了英国等国家的强烈反感和报复。
不久之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
尽管虎门销烟未能完全阻止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但它却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
这一事件激励了更多的中国人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中,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奋斗不息。
虎门销烟的故事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皇帝死去,他的次子星宁即位,是为道光皇帝。
道光初年,水旱灾连年,加之官府的强征豪夺,搞得百姓民不聊生。
更为严重的是外国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
鸦片,又叫“阿芙蓉”、“大烟”、“烟土”,是用婴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
经常吸食,就会使人的身体遭到毒害,直至死亡。
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是葡萄牙与荷兰,其后是英国、美国和俄国。
英国的鸦片贩子尤为猖撅,他们与中国烟贩相勾结,采用武装走私、向清政府官吏行贿等手段,源源不断地把鸦片倾销中国。
鸦片输入的扩大,严重地毒害和摧残了中国人的精神和肉体,也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数干万两的白银流入英国人的腰包。
道光皇帝面对日益猖撅的鸦片贸易忧心忡忡。
曾多次颁行禁烟诏令,但禁而不止,每年西南季节风盛发之时,满载鸦片的英国桅船仍络绎不绝地驶向中国。
有一天,正当道光皇帝无计可施之时,太监呈上林则徐的奏章。
道光皇帝坐在御案前仔细阅览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喜色,继而站起高呼:“大清有救了!大清有救了!“原来,林则徐的奏章正是为禁烟一事。
奏章中例举了鸦片之毒害,提出了禁断鸦片的措施,认为:“想杜绝烟患,必执法从严,雷厉风行”,无论何人,犯禁者立斩不饶,以严法禁烟定能有效。
过了几天,林则徐又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条呈禁烟办法疏》的奏章,具体开列了禁烟的六条措施。
道光皇帝览后更是喜出望外,决定让林则徐主持禁烟。
来揭秘吧据悉,道光十八年(1838)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次年初,林则徐动身南下奔赴广东。
沿途他特别注意调查广东鸦片流毒情况,掌握了一批贩毒、贿赂等罪犯的行踪和犯罪事实。
到达广州后,林则徐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调查烟贩罪行。
一次,林则徐以钦差大人的身份,去几个书院检查,关闭了书院的大门,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学生顿时紧张起来。
待试卷发下后,学生愕然了。
原来试卷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书写着本次考试要求学生将所知道的烟贩姓名、住址及罪行,以及官府走私受贿的情况详细写在试卷上。
虎门销烟小短文100
虎门销烟小短文100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
以下是一个简短描述虎门销烟的小短文:
虎门销烟,发生在1841年的清朝。
当时,中国政府对于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税收,尤其是对于进口的烟草产品。
这些高额税收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同时也刺激了走私活动。
广东虎门镇的走私烟草问题尤为严重。
1841年,广东虎门镇的林则徐,一位清朝官员,奉命禁烟,并下令焚毁大批走私烟草,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
林则徐率领官兵在虎门进行了一场庄严而震撼的销烟仪式,焚烧了大量的走私烟草。
这一行动不仅仅是对烟草贸易的严厉打击,也象征着当时中国政府要通过禁烟政策维护国家的财政和民众的健康。
虽然这次虎门销烟事件是一次有力的反走私行动,但历史证明,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并未能持续成功。
然而,虎门销烟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对外贸易和内部治理的复杂挑战。
【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命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将英美商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付之一炬。
公元1838年9月,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
于是道光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
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
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鸦片化作了灰烬。
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主要影响: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虎门销烟: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销毁鸦片无数。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起点。
2、马嘉理事件: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
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
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
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
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
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3、“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
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
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
“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
“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
“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4、团营制度:是洪秀全用军事制度把教会组织在一起的称谓。
1850年洪秀全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1850年7月,洪秀全为准备起义发布总动员令,通告拜上帝会会众在于11月赴桂平金田村集中团营。
在经济上实行圣库制度,财产公有,平均分配。
虎门销烟ppt课件
目录
• 背景介绍 • 事件起因 • 事件经过 • 事件结果和影响 • 结论与评价
01
背景介绍
Chapter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清朝的鸦片贸易逐渐泛滥,导致白银大量 外流,社会风气败坏,人民身心受损。
鸦片走私严重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和社会稳定,引起了清 朝政府的重视。
虎门销烟是清朝政府为了遏制鸦片贸易而采取的措施之 一。
成为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 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事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 要事件
同时,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世界禁毒运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的禁毒事业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的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坚决打击鸦片贸 易和毒品走私
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 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推动下,清朝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包括 查封英国鸦片趸船、封存英国商
人交出的鸦片等。
英国政府对此感到不满,决定派 遣远征军入侵中国,从而引发了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虎门销烟是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虎门销烟不仅遏制了鸦片贸易,还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对鸦片战争的反思和认识
鸦片战争的背景
虎门销烟事件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
战争经过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但由于清政府腐败和国力衰弱,最终战败。
战争的影响与反思
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我们应该深刻 反思这段历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挨挨挨虎门销烟ppt课件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在这场战争中,虎门销烟成为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标志,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当时,英国侵略者为了贩卖鸦片,违反中国政府的禁令,私自向中国内地销售鸦片。
而虎门镇的知名商人林则徐,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采取行动,制止鸦片的贩卖。
他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号召人民一起抵制鸦片,拒绝购买和吸食鸦片。
他还写信给英国侵略者,警告他们停止贩卖鸦片,否则将采取行动。
然而,英国侵略者置之不理,继续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
他找到了虎门镇的官员和百姓,一起来到虎门海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仪式。
在这场仪式上,他们将存放鸦片的货船全部焚毁,以示抗议和抵制。
这一壮举震撼了当地百姓,也震撼了英国侵略者。
虎门销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抵制鸦片运动。
人民纷纷响应号召,拒绝购买和吸食鸦片,向英国侵略者表示抗议和抵制。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坚定意志,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一个典范。
这一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他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守民族尊严。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制外国侵略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它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定,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这一故事,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敬佩。
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敌人。
”。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它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守民族尊严。
八年级历史虎门销烟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虎门销烟知识点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发生在1840年的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以下是关于虎门销烟的一些知识点:1. 虎门销烟的背景: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40年,英国人在香港设立了一个鸦片制造工厂,将大量鸦片走私到中国。
2. 虎门销烟的发生:清朝官府得知英国人在香港制造鸦片并走私到中国后,派遣福建巡抚林则徐前往虎门查禁鸦片。
林则徐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查禁了鸦片,并在虎门海峡设立了销烟所,以追查和扣押走私鸦片的船只。
3.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反对鸦片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反对鸦片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虎门销烟并没有完全消除鸦片问题,但是它对于中国人民抵制鸦片、保卫国家主权的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销烟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中国政府的行动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英国舰队于1841年对中国进行了武力攻击,从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也使得中国政府认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交往的警惕。
5. 虎门销烟的启示:虎门销烟告诉我们,只有坚决抵制外来的毒品和不法行为,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同时,虎门销烟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警惕,防范外部势力对国家利益的侵害。
6. 虎门销烟的教训:虎门销烟发生时,清朝政府在鸦片问题上的应对措施不够果断和坚决,导致了后来的战争和不利局面。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在面对外来侵犯时,政府应该采取及时、果断的行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
7. 虎门销烟的启示:虎门销烟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意识,坚决抵制毒品和不法行为的侵害。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8. 虎门销烟的纪念: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国政府于1997年在广东省珠海市虎门设立了虎门销烟纪念馆。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中华民族抗争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历史节点。
本文将就此事件展开详细阐述。
一、背景19世纪80年代,中国遭受列强的霸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劣势逐渐显露。
而清政府长期主张“闭关自守”,自我封闭,对外开放十分保守,给列强在中国的掠夺和侵略留下了巨大空间。
二、虎门销烟事件虎门口是珠江水道的重要咽喉,也是中国南方出口商品的主要通道。
当时,外国大商家为了追求效益,对中国的商品进行了全面包圆,烟条便是其中之一。
而华南烟叶的质量优良,价格也便宜得惊人,因此成为外商趋之若鹜的商品。
但是中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的烟农,对烟叶的出口进行了限制,并设关征收税款。
这激怒了英国政府和其他列强政府,他们认为中国的闭关自守和补贴烟叶生产是禁止贸易的政策。
1884年10月,在英国舰队的压力下,清朝政府取消了华南烟叶的出口税,这样英国商人便可合法从中国大量进口玉溪烟。
但是,当局对于中国的烟叶产业遭受一次重大打击,生产业被迫妥协,大批烟农生计被摧毁。
广大民众对于这一情况深感失望和愤怒,各地的反侵略情绪愈加激烈。
三、影响虎门销烟事件是引爆中国反侵略情绪的一根导火索,为中国反抗帝国主义、走向独立奋斗的潮流提供了强大动力。
华南先后爆发了两次烟战,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已经觉醒。
这一事件也为中国制定自主外交政策,争取民族尊严树立了鲜明标志。
四、结论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抗争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节点。
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反侵略斗争的动力,为未来民族复兴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力量。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在林则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不爨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将所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
直到6月25日,全部销毁干净。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无不称快。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良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2、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嘉庆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
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
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
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
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
”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
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3、魏源中国晚清思想家。
湖南邵阳隆回人。
嘉道之时,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
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
鸦片战争爆发,遵友人林则徐嘱,据林所主持译编的《四洲志》,参以历代史志及两人记录,辑为《海国图志》50卷,后续增至100卷。
《海国图志》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
4、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
“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
10月8日,广东水师在黄埔逮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销毁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 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 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 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 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 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 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 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 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 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当天日记里又说:“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 徙,以避其毒也。”
收烟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 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烟贩在 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林则徐并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 茶叶五斤。 缴烟 美国及荷兰烟商承诺永不再贩鸦片,义律却从中破坏,缴烟途中运 走鸦片,又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烟时间。林则徐将计就计,也延长封锁十 三行的时间,义律无奈如数缴烟。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 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 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 (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 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 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39年6月3 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 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 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后来由中华民国 政府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
与此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 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 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 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 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 势。中国拒绝贸易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其他国家的不公正待遇。如果说英 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遂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 本万利的不义之财。那么既然闭关锁国造成了贸易出超,怎么不倾销别 的货物?怎么唯独鸦片能买进来?很明显,这完全是官商勾结的恶果。 走投无路的鸦片贩子在中国受到热捧,沿海官兵甚至出动兵船在近海与 毒贩交易,再由兵船运回内陆,开设烟馆倾销毒资全是国民所为。英国 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 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毒贩如 蝇群而来,除了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 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中国近代史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指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 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 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缴烟过程中,林则徐 对英人“不公强办”,及随后林维喜案的中英司法和军事冲突,
成为次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导因,并令战败的清政府
五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
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 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 民吸食(注:实际上英国严禁鸦片吸食要到1912年的鸦片公约通过才实 行)。。但却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生产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 贸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鸦片,并通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 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使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 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交差便了事,于是采取施延手法,称 对命令要详加考虑,成立委员会作报告,七日内回复。林则徐非常气愤, 限令烟商依时交出鸦片,否则翌日十时亲到十三行审判外国烟商。美国 烟商表示愿随林则徐指示,遭兰士禄•颠地阻止。结果三日之后,烟商 决定象征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鸦片。于是邓廷桢下令封锁广州海岸, 围困十三行,兰士禄•颠地意图逃走,被邓廷桢活捉。 其时商务总监为查理•义律,他一听到十三行被围困,立即从澳门 赶到广州。义律只见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剑闯入,看守人只得放行, 但绝不让他走出来。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 水断粮。十三行内有350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 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动手做的家务。
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 官员。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 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 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向林则徐呈送 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 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过义律留有后著,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 先交给他,再以“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连利息、 运费一共20238箱鸦片。令商业冲突变相成中英两大帝国的冲突。 封锁十三行事件后被写入《南京条约》,并以此为借口索取赔款 600万银元。条约写道:“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 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 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此外,《澳门月报》、《季度评论》、《新加坡自由新闻》、《广 州纪时报》等外国人报纸皆大编幅连续报道虎门销烟,而且得到与鸦片 贸易无关的外国人支持及肯定。英国本土方面也因此事件而物价增涨, 尤其是大米、丝绸和银。 澳葡政府亦对查禁鸦片一事相当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诺不贩鸦 片,并欢迎林则徐亲临查办。林则徐于是发表声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 以正常贸易,往中国贸易时更会得到保护,绝不被人欺凌。 从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 万六千二百五十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2、政治腐败。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 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 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 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 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 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 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 的程度。 4、思想文化界沉闷。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 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 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 锢士人的思想。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 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5、对外闭关自守。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 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 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 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BACK
硝烟过程
封锁
硝烟过程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 官员皆来迎接。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
“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
右。”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提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 则刚”。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 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 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数的烟 商屈服,交出鸦 片,但大部份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林则徐便宣告: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不假差役胥 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
虎门销烟
历 史 背 景 GO 硝 烟 过 程 GO 历 史 影 响 GO 历 史 意 义 GO 禁 烟 功 臣 GO
历史背景
中国国内形势
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济落后。此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 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占全国 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 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 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 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 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 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 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 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全国禁烟 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 疚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 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 决。但林则徐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 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 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 位,又将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级。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 天天皆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 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