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一单元)群文阅读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一、本组说明本组教材是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再见了,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金色的鱼钩》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讴歌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梦想的力量》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

文中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赞扬了瑞恩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美好的童心。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而《同步阅读》安排的几篇文章也都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体会善良、执着、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体会善良、执着、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整合,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三、【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十里长街送总理》、《哑巴渡》、《丰碑》、《程门立雪》。

四、【教学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使学生懂得表达情感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真情实感具有超凡的感染人的力量。

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2020.07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辽宁省实验学校邢志敏崔峦曾说,从理念、文本组织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可以看到,群文阅读与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同我们对教学的期望是一致的。

二者在理念上都重视阅读和阅读质量,都鼓励由课内的单篇、群文阅读,引向整本书的阅读。

在文本组织上,群文阅读是结构化阅读,对多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教材编写的普通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等组文成群的角度和方式在群文阅读中也经常使用;群文阅读是探究性阅读,教材是以语文要素为重点,提倡“1+X”的教学,二者都主张少讲、注重比较阅读,在引导学生读、思、运用上也有一致性。

基于以上认识,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人文主题为统领,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学习重点,以课文为群文阅读的基础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组元。

以多角度的议题回应语文要素的多个方面,运用群文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建立联系的观点,形成整合的意识,掌握思考的方法,发现探究的路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由一篇走向一类,单元主题有效延伸,语文要素有效落实的同时,让学生学会阅读。

一、群文阅读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1.围绕单元目标合理补充教学资源进行单元目标整体设计的意义在于,教师在整体性思维的指引下,把单元内各个板块看作一个整体,确定单元整体目标。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整体目标为: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必会生字词语;运用朗读、想象、比较、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的方法,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把经历写具体的方法;运用比较、整合的学习策略,体会童年的真,体会故乡的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围绕单元整体目标,确定有研究价值的议题;合理分解语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补充教学资源,进行单元增组,才能促进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

2.围绕单元目标灵活规划教学课时一些教师担心,进行群文阅读会增加学习内容及课时。

其实不然,正因为增加了学习内容,就更需要教师研究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和承担的任务,精讲、少讲,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类文阅读童年的甜(节选)尤今“麦芽糖,麦芽糖!”这个喑(yīn)哑的喊声,是童年里一个永远的诱惑。

麦芽糖,安静地躺在一个小小的木桶里。

提着小木桶挨家挨户地叫卖的,是个脸上布满了风霜的老头儿。

他的叫卖声,就像是一根根无形的绳索,随意一抛,便把屋里的小孩子全都捆得牢牢实实的,轻而易举地拉到身边来。

老头儿坐在小板凳上,踌躇满志....地环顾四周有如群蚁聚集的小孩子们,微笑地掀开木桶的盖子。

瑰丽的金光倏(shū)地蹿出,小孩子们推推搡(sǎnɡ)搡,纷纷探头去看,哗哗之声不绝于耳,①唾液像决堤的河水,在嘴里恣意泛滥。

②老头儿慢条斯理....地取出一根竹签,往桶内猛地一插、一提、一卷、一拉,一团麦芽糖,便缠绵缱(qiǎn)绻(quǎn)地粘在瘦瘦的竹签上,在温暖的阳光下,得意扬扬地绽放着绚丽的亮光,把小孩子们的童年照得亮晶晶的……每到这时,孩子们便纷纷从衣兜里搜出不知是用了哪种理由,从父母那要来的零花钱,挥舞着喊道:“我要,我要……”买到手的并不会一口一块就融化了,③而是捏着那糖,慢慢嗍(suō)着,到了最后,拇指和食指被糖粘住,分不了家,连牙也粘住了!吃罢了糖,然后是慢慢地细致地嗍着拇指和食指,再去河边洗净脸和手,大家相视一笑,打道回府。

偷吃的“罪证”当然不会留下,唇齿间留下的只有麦子的清香和糖的甜味,哪怕是最后那一丝焦香的苦味,也是值得回味!“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昔日土里土气的麦芽糖,已经脱胎换骨地变成另一种可供玩赏的零嘴了。

一个中年妇女,以精妙的手艺,将液状饴糖绘制成栩栩如生的动物,赋予奄奄一息的麦芽糖以全新的生命力。

我拿着那条气势万千的巨龙,轻轻地咬了一口,薄薄的麦芽糖,脆脆的、甜甜的。

我走了一段长长的人生路而重新品尝麦芽糖,却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童年的甜,是亲爱的父母赐予的;成年的甜,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

偏偏有人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而异想天开地奢望父母给予的甜能够延续一辈子,着实令人慨叹啊!——选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五下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五下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五下教学设计 - 小学五年级群文阅读第一节: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群文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体裁和主题的群文,学生将能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炼主要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第二节:教学材料- 打印好的群文阅读材料,包括散文、诗歌和寓言故事,每个学生一份。

- 黑板和白板笔。

- 学生用来记录问题和重点的笔记本。

第三节:教学过程1. 前导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什么是群文阅读。

解释群文是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合,如散文、诗歌和寓言故事。

- 通过展示一些群文作品的标题和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猜测文章的内容。

- 引导学生思考群文的重要性,例如: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丰富我们的知识。

2. 阅读理解-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篇群文阅读材料。

- 学生阅读材料,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他们的理解。

鼓励他们标记重要信息和关键词。

- 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3. 主题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每篇群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提醒他们主题可能包含在标题、开头或结尾中。

-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们找到的主题,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主题的含义。

4. 写作活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主题分析技巧,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

-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散文、一首诗歌或一个寓言故事。

- 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语言和句式,表达清晰准确的观点。

5. 分享和反馈-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写作,并给予彼此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 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分享他们最喜欢的写作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第四节:教学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笔记本记录,评估他们对群文的理解和主题分析的准确性。

3. 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估可以根据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进行。

五年级群文阅读课件

五年级群文阅读课件

五年级群文阅读课件幻灯片1:封面。

- 可以插入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有趣图片,如孩子们在图书馆读书的画面。

幻灯片2:群文阅读概念介绍。

- 文字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群文阅读之旅。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

-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让我们学会比较、整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 配上一些简单的书本堆积或者多篇文章排列的小图标。

幻灯片3:阅读目标。

- 文字内容:- 在本次群文阅读中,我们的目标是:- 提高阅读速度,能够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 学会对比分析多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 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如果有小组讨论环节)。

- 可以使用一些目标达成的小图标,如小旗帜等。

幻灯片4:选文展示(假设为三篇文章)- 分三个板块分别简单介绍三篇文章:- 作者:[作者名字]- 主要内容:简单概括文章情节或主旨,如这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孩子在乡村的有趣经历,包括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牛、在河边捉鱼等。

- 配上一幅与乡村生活相关的小图,如乡村田园风光。

- 作者:[作者名字]- 主要内容:例如这是一篇关于友情的故事,两个好朋友因为一次误会而产生矛盾,最后又重归于好的过程。

- 插入一张两个孩子手拉手的图片。

- 作者:[作者名字]- 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科普类文章,介绍了一种有趣的动物习性,如蜜蜂如何采蜜、如何建造蜂巢等。

- 配上一张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图片。

幻灯片5:阅读方法指导。

- 文字内容:-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标题、开头、结尾、每段的开头句等,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圈出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 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记录下重要的信息、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 可以使用一些箭头、书本等图标来辅助说明。

幻灯片6:小组阅读任务分配(如果有小组活动)- 文字内容:- 可以使用小组分组的图标,如不同颜色的小人代表不同小组。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一组走进西部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一组走进西部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பைடு நூலகம்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西部地区的了解,尊重和欣赏地域文化差异,培养爱国情怀。
2.感受西部人民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小组内讨论文章的主题、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3.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阅读心得和讨论成果。
4.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阅读理解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关于西部地区的短文写作。
5.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阅读素材的选择有一定的偏好,需要引导他们拓展阅读范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交流分享,提高阅读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并运用相关成语和谚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深入理解西部地区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阅读,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增加知识积累,提高阅读素养。
6.关注情感,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评价多元,激励进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资料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资料

窗(澳大利亚)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他们俩人。

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只有静静的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什么,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如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英雄类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英雄类群文阅读

《英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建宁县里心中心小学罗仔秀执教年级:五年级议题:故事中英雄篇目:《金色的鱼钩》、《丰碑》、《守护生命之堤》、《小兵张嘎》片段《江姐》片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默读、浏览、批注等方式阅读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知英雄形象。

3.交流、分享阅读内容、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综合、比较、概括等的阅读能力。

4.学习英雄甘于奉献、沉着镇定、不怕牺牲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群文阅读,感悟英雄形象。

教具准备:1.群文阅读材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看视频《英雄》片段一、了解群文,导学法。

1、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平时你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般用几节课时间?生:喜欢;学习一篇课文要两三节课。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阅读的乐趣。

但这节课我们阅读的不是1篇课文,而是3篇,你们能行吗?(板书:群文)群文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探索性地阅读多篇有关联的文章。

2、要在一节课里阅读3篇文章,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阅读?学生个别回答,教师板书。

(浏览、略读、重点读、粗读、群读、合作读、比较读……)二、初读群文,知英雄。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几篇课文呢?(板书:《金色的鱼钩》《丰碑》《守护生命之堤》《小片段群读》)2. 这三篇课文,老师经过了精心选择,你发现它们的关联了吗?(板书课题:英雄)二、引出故事,了解小英雄的形象1.认识了这些英雄人物,你崇拜谁?为什么?(学生个别回答,简要阐述理由。

教师注意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2.人物研读。

(1)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感受英雄形象,体会英雄品质,学习写法。

(求同)师:我们先来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老班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四字词概括出他的品质。

跳读《金色的鱼钩》:用()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老班长英雄品质的语句,并做简要的批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之环境描写,以《桥》为例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之环境描写,以《桥》为例
⑤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这个词写出了洪水丝毫不会顾及人们的感觉,疯狂地往上涨,也体现了洪水的恐怖。
读得还不够“放肆”,再读。
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这句话写出了这次的洪水非常大,把整个村庄都淹没了,一个村庄竟然成了一个水世界。
师:这几个句子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紧张气氛,反衬了老支书的威严、冷静。板书(像这种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进行的描写属于做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重要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社会环境:坐车人的冷酷无情。因为这是个冷漠的社会,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于恶劣的自然条件,更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总结: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过:
人与人,事与事,虽以车为联系,我还感觉着不易写出车夫的全部生活来。于是,我还再去想:刮风云,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
(3)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4)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那些富人眼里是没有穷人的,这无疑不告诉了我们当时社会的黑暗。
《在烈日和暴雨下》
自然环境描写:太阳的毒辣,暴雨之猛,从侧面烘托祥子拉车的痛苦。
群文阅读之环境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桥》一文认识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尝试利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根据提供的情景,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桥》

群文阅读教案《桥》《“诺曼底”号遇难记》《在柏林》《窗》一、自读课文,读懂了什么?学生畅言,教师总结:关注了环境描写感受老汉形象······二、第一次比较:研究环境描写1.刚才有人提到了环境描写。

这篇文章很多次写到洪水,找一找画一画。

汇报2.通过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描写洪水的句子分布在文章各个部分。

从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雨大,洪水来临,非常凶猛,情况危急万分)3.这些句子都是写洪水,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以比较,会发现作者写洪水,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谁来谈谈!(比喻,拟人)4.作者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再比较看看,有什么特点?(非常短)是的,来看第一句,像泼,像倒,两个字成句子。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个句子写长一点,先把它们扩写成两个成语。

(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还可以扩得更长些,你看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大雨的来临。

5.一读,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同样写雨,可以写得具体,可以写得简洁,可以长句,可以短句,桥的作者为什么选用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渲染紧张的气氛,让人产生形势紧张的急迫感。

(再读,边读边感受)三、第二次比较:研究小说的人物1.读一读《诺》,与《桥》比较,两篇的相同之处。

(有环境描写,渲染当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2.比较下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再比较,又发现他们相同之处的一点不同。

关注中心人物,你发现了么?诺中船长以死来警告,桥中的老汉用退党来警告,哪个更有威慑力?3.是啊,面对危险,大家的恐慌一样,然而村长老汉并没有以死相逼,只是以退党来警告,村民却自动排成一队,村长的一声警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力量?(默读,批注找老汉话语力量的依据。

)我们读小说,感受一个人的人物形象,就要从文字里,细节中去感受。

四、第三次比较,研究小说的结尾1. 再读文章《在柏林》和《窗》,和《桥》比较这三篇文章,内容不同,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默读,去发现。

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品读鉴赏《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在文学和史学融合上的精妙之。

以“群文阅读"的视角,通过对比阅读把握两篇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鲁迅曾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高度评价《史记》,其实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仅仅是《史记》在文学上成就颇高,还有《左传》。

今天我们就通过《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的群文阅读,一窥史传文学语言的精妙。

二、任务驱动任务一:朗读,感受语言之美请同学们朗读《烛之武退秦师》第三段和《鸿门宴》第二段。

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生根据朗读感受的语言风格,从以下语言风格中选择。

华丽丰富、庄重严肃、含蓄深刻、深厚沉重通俗朴实、自然亲切、机智幽默、生动有趣辞约义丰(用的词比较少,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精炼生动(文章等简练、扼要,灵活而不呆板、有变化)、清新明快任务二:品读,体会微言大义烛之武为什么能够通过一人之力,使得秦军退兵,凭借的不仅仅是他独一无二的胆识,更因其非凡卓越的语言表达,深入品味《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

(一)耐人深味的语气词语气助词是汉语的一个词类,用于句首、句中或者句末,表达判断、疑问、陈述、感叹等语气。

诵读比较一:“也"能不能去掉(1)改文: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

(2)原文: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诵读比较二:“也"能不能添上(1)改文: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原文: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诵读比较三: 语气词能否互换(1)改文:且君尝为晋君赐也,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矣。

(2)原文: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部编版五年级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以具 体的教学案例为 例,分析群文阅 读教学的优点和 不足之处,为教 师提供有益的参
考和借鉴。
案例的改进与完善建议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调整群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和组合方式,以提高教学效 果。
增加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案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分析
优点:通过群文 阅读,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思 维能力,同时丰 富学生的阅读体
验。
不足:部分教师 对群文阅读的教 学理念和方法掌 握不够深入,需 要加强培训和学
习。
改进建议:加强 教师培训,提高 教师对群文阅读 的理解和教学能 力,同时鼓励教 师积极探索适合 学生的群文阅读
选文组合方式应多样化,可以采用主题、体裁、语言风格等不同的角度进 行组合。 选文应注重经典性和时效性相结合,既要有传统经典篇目,也要有反映时 代特色的文章。
选文应注重文质兼美,注重文章的思想内涵、艺术性和语言表达的统一。
教学准备阶段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选择阅读材料:根据主题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材料和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准备教学工具: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
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提高阅 读的质量和效果。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过程,同 时也需要注重文本的选择和组合,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部编五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五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五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下是文章主体内容)一、引言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针对部编五下群文阅读教学进行设计和探讨,以提供给教师们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水平。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和不同语境的文学作品,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选择适当的群文阅读材料,涵盖不同主题和风格,如诗歌、童话、寓言等。

(2)深入解读文学作品:针对每一篇群文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解读,包括内容理解、情感的体验和背景知识的扩展等方面。

(3)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如朗诵、演讲、绘画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群文阅读活动。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音频、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

四、教学设计1.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与群文阅读材料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习: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材料的好奇心,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准备。

(3)阅读与理解:学生独立或小组阅读群文阅读材料,并进行理解和记录重点内容。

(4)个人表达:学生个别发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并展开互动讨论。

(5)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并进行小组展示。

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名家笔下的小人物

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名家笔下的小人物

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名家笔下的小人物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

如果没有了知识,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名没有学问的人。

因此当我们在学习时,首先要学习那些有学问的人们。

那么你知道哪些名人所写人物或者名篇吗?他们笔下的平凡人物又是怎样塑造人物性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位作家,他写角色而不是写主角之物。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

1.《活着》中的“老人”,他从孤独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一种伟大的力量,使我受到感染。

文中以一个农民的形象为主体,把人物命运与中国农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三农”问题的历史真相。

福贵的一生是悲惨的,他一生坎坷,尝尽世态炎凉,尝尽人间疾苦。

《活着》描写了中国农村农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农村社会危机的深刻根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作者从福贵内心世界出发,将他作为一种普通农村人,却有着非凡意志和精神力量。

文中着重描写了福贵面对苦难时乐观向上、坚持不懈、坚忍不拔、乐观豁达等优秀品质。

在苦难中也体现了他面对生命、亲人和生活中一切坎坷表现出积极乐观态度(坚强、意志和智慧)、坚强不屈品格和必胜信念(战胜苦难和失败)、坚韧顽强、不畏艰难和痛苦(面对生命)等优秀品质。

这篇小说以福贵人生经历为主线,将中国农民命运与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相结合,展示了中国农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展现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

整篇小说充满了智慧、同情和乐观、自信而坚定的精神力量与对幸福人生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背影》中“背影”这一角色形象,在我心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曾经以为,“背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我却发现自己错了。

他走的很远,他还会回头看一看身后的背影。

“儿子,我回来了”这句话虽然简单朴素,但包含了他对儿子深深的爱。

当儿子看到他走远时,他会回头看一看儿子,直到背影消失在他的视线里;当他看到他回来时,他会轻轻地说一句:“爸……”这一句话让我感动无比,他默默地走着。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探究情节的奥妙——〈西游记〉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探究情节的奥妙——〈西游记〉群文阅读》

探究情节的奥秘——《西游记》群文阅读一、教学目标:群文阅读《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探究故事情节反复叙事的写作特点,感受《西游记》的名著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名著深厚的文化内涵、高超的写作方法、鲜明的主题思想、富有个性的人物特点等古典小说的阅读视角和阅读策略却非常欠缺。

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探究古典小说的情节奥秘,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学生活动:1.充分读书;2.合作学习,交流发现情节结构规律;3.填写情节表格图,比较异同,找到反复叙事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流程:(一)读故事题目质疑1.知道《西游记》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板书:八十一难)《西游记》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

老师先做个调查,看过动画片——电视连续剧——小说——原著——2.今天,我们读《西游记》三个故事,齐读题目,有什么问题?你怎么理解的?(二)复述故事探究“三”1.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这个精彩故事的?2.请大家默读故事,抽同学来简要复述。

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支架帮助大家完整、简洁地复述。

(借助表格抓住关键词对课文的情节进行整理归纳,简要复述脉络清晰,表达简洁。

)(出示)【合作探究一】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我们横着看表格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引来了孙悟空——又遭到唐僧——故事情节为一变一打一责,再看第二行——第三行——情节相同,故事重复,这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结构形式,叫——(板书:反复叙事)就像我们唱的歌曲,旋律大致相同,分几段歌词。

4.你一定会问,为什么是“三变”,我们竖着看“三变”。

①一变村姑,为什么?——白骨精变作了一个村姑,什么样的村姑?怎么美?说不清楚,电视镜头一闪而过。

缩减版没有,老师选取了原著的描写,你会,齐读,我们在品味一下,那眉毛美在——眼睛美在——白骨精变成这样这样一个美人,这美字后面藏着什么?读原著,我们就可以停下来反复推敲文字,你会发。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在柏林》、《窗》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在柏林》、《窗》群文阅读

《桥》、《在柏林》、《窗》群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微型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孩子们,最近微信、微博、微电影……很是盛行,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微”。

“微”是什么?生:小、小型。

师:其实有一种小说也姓微,他篇幅短小,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读完,这种小说叫做微型小说,有人把它叫做“小小说“。

比如我们学过的《桥》、《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都是微型小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微型小说,通过阅读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微型小说作品来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二、比较阅读《桥》原版结尾和改版结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来阅读我们学过的课文《桥》。

孩子们重点关注一下结尾和你们原来学过的课文中的结尾有什么不同?(生默读)师:你们发现了吗?有什么不同?生:发现了,把“小伙子“改成了”他儿子“。

师:你发现“称呼“改了,你很会读书。

那你能把这个结尾读给大家听吗?师:再请你把原文的结尾读给大家听。

师:这两个版本的结尾,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喜欢课文的版本。

课文最后才交代人物关系,让人感到很意外。

师:“意外“这个词用的真好,我也和你一样喜欢课文结尾的出人意料!三、比较阅读《在柏林》和《窗》师:现在请大家继续默读两篇与《桥》在内容上完全不同的小说作品《在柏林》和《窗》,你能发现它们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吗?(生默读)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发现了三篇文章的结尾相似。

师,请根据你们的发现,完成老师设计的阅读单,并用这样的句式交流汇报一下。

生:在没读《桥》的结尾时,我万万没想到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生:在没读《在柏林》的结尾时,我万万没想到……生:在没读《窗》的结尾时,我万万没想到……四、寻找文中的伏笔师:我们通过比较、整合发现这三篇小说的结尾都是出人意料。

(板书:出人意料)可是当我们再重读前面内容时就会发现,其实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板书: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文章的前面埋下了“伏笔“。

(所谓的”伏笔“就是说,文章中,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做的提示或暗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 学习比较性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3. 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交流阅读感受,发现反复结构1.课前阅读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交流读后体会。

2.借助结构图,发现规律。

(1)梳理《小壁虎借尾巴》结构图。

(2)自主选择,梳理其余三个故事情节。

(3)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二、讨论反复结构,了解基本特点1.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能调换顺序吗?了解童话故事中并列、递进两种反复结构。

2.思考: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一般会反复几次?了解童话故事反复的“次数”特点。

3.思考:童话故事一直这样反复下去行吗?感受反复结构童话故事中“结尾”的特点。

三、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故事1.读故事开头,讨论:小猪会去干什么呢?2.四人小组合作,填结构图,口头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阅读创作,激发阅读兴趣1.联系课内外阅读,找一找:曾经阅读过的哪些故事也是反复结构?2.课后作业:(1)画一画:选择几个反复结构的故事,梳理结构图。

(2)写一写:将小组内合作创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附:阅读材料请认真阅读以下四个故事,并简要回答预习思考题。

1.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

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

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习作一
备课人:寿光市圣城小学魏永昭
【课型】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尝试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能正确书写信封,并掌握信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能正确书写信封,并掌握信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尝试使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信封、邮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入主题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了西部风情,领略了西部美景,了解了西部精神,同学们对于西部的地理和人文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很多同学跟我说,要是有一个西部地区的朋友就太好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和西部的同学们开展一次“手拉手”活动。

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和西部的朋友交流自己心中的疑问,加深对西部的认知;也可以介绍我们寿光的风土人情,邀请西部朋友到家乡做客……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二、开展“口语交际——手拉手活动”
(一)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西部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各位同学请思考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板书:建立联系
3.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式和西部的同龄小朋友建立联系。

把小组的办法和大家分享。

4.学生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联系方式)
(如:网络上的聊天工具、报纸杂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等)
板书:网络、报纸、杂志、各类书籍、电视节目等
(二)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虽然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可是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进行具体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

有充满关怀的资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等。

板书:资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等
(三)深入探讨,付诸实践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今天我们选择书信这种传统的联系方式与西部的朋友们联系、沟通,通过文字增进彼此的了解。

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三、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充分交流了怎样与远方的小朋友建立联系,并且策划了“手拉手”活动,现在我们就实施第一步行动——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小组讨论:
(1)在书信中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介绍寿光
寿光的疏菜大棚、疏菜博览会、寿光的农民、建设者……
(2)你最想介绍哪个方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教师总结:在口语交际环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想介绍好自己的家乡,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表达。

如果有同学想介绍家乡的农民和建设者,可以尝试运用《白杨》课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三)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书信的写法:书信由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及日期四部分组成。

例文: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远方的朋友:称呼,顶格写
你好!问候语,空两格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名叫XXX。

我喜欢画画,跳绳。

……
(正文省略)
祝你结尾写祝福语,“祝你”单独成行,祝福语另起一行顶格写。

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署名和日期靠右,各占一行你的朋友:XXX
X年X月X日
教师总结:称呼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书信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表达风格,关键是把表达的意思写清楚;结尾是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署名及日期在正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信封的写法。

课件出示信封的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示例:信封的写法。

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角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2.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信封和邮票自己试一试。

(五)注意要点,尝试习作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注意书信格式)。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一
建立联系
策划“手拉手”活动
开展活动
书信的格式:称谓、正文、敬语、署名及日期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信封的格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