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运动的第二部分内容。

地球的公转涉及到的知识有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

方向和周期是学生能基本理解的知识,可以结合自转去理解。

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给学生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地球的公转这一节课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空间思维去想象地球公转时,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而七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演示地球公转以此理解公转的季节变化,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每个季节每天昼夜长短的不同。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插画,说说:不同季节,人们做了哪些活动?为什么会产生季节的变化?学生:春季的时候,农民播种耕作;夏季的时候,人们穿上的凉爽的短袖吃西瓜;秋季的时候,农民收割稻谷;冬季的时候,人们穿上了棉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地球的公转,探索地球公转的奥秘。

【讲授新课】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一)概念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并阅读课文第23页第一段文字,说说: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新人教版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因而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处理,一是有意识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

二是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动画演示地球公转等,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说出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2、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二分二至点太阳照射情况,四季变化现象。

【教学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每天我们的地球在自己运动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这就叫做公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公转。

二、展示交流,质疑三、精讲点拨1、首先,我们还是要来了解一下这种运动的方向。

大家知道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吗?(教师演示)学生回答:自西向东。

教师追问:大家还记得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吗?学生回答:也是自西向东。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地球的运动》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若干;3、手电筒若干。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师: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师: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安徽省马鞍山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

安徽省马鞍山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

word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3)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3)四季的形成(4)五带的特征【教学准备】:(1)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五带景观图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讲授新课教材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发:阅读中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提问:(1)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感到的是天转,而不是地转?(2)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内容是什么?都对吗?同学分组讨论分析总结:(1)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的是太阳、星星、月亮每天东升西落,好像它们都绕着地球转,并不觉得地球在转。

好像是坐在开得很平稳的火车里,常常感觉不到火车在前进,而是看到车厢外的房屋、树木在后退。

原因是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着地表所有的物体包括我们人类,一同在平稳、飞快地运动,人们难以观察。

(2)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教师说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就通过本节的学习来验证它承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是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地球自转的知识,小学自然课介绍过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从解释学生生活中感觉不到地球运动,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用生活实例说明,便于理解教师可以简单引导学生说明问题——自转板书:第一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自传运动规律①概念②方向③周期演示: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初中《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球的公转》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实习生试讲课小结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课标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方面内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要求是:一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是观测不同季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并解释产生的季节变化。

2.例举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是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合作探究、动手实验、地理观测等方式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球公转运动的探究,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

重点难点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最近早晨上学天亮的迟了还是早了?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强求知欲)。

这就需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照“图 1.18 地球公转示意”预习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叫________.(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方向是_______,周期为______.(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轴是______的,且_______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_________.(学习预习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略图)(检查预习)分别请四位学生上台完成下列活动,其他学生帮助纠错,教师指导。

1,在图中指出太阳、地球,用手指画公转轨道并说出轨道形状。

人教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题地球的公转课程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立体空间感相对还较弱,对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相关知识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教学中尽量以生活常识经验去理解相应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重点难点地球公转规律和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观看动画)请同学们细心观看地球公转的视频演示,找出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结)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相对直观地理解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进行公转运动的形态特点、绕转中心、周期等,理解地球是时刻在运动,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

过渡那么地球公转,我们能够感受得到吗?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观察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运动的情况,从而了解一下,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简述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

思考: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太阳直射的呢?由于地球是个球体,除了太阳直射点以外,其余的地方,太阳光线都是斜射。

那么太阳直射的区域和斜射的区域,地表获得的热量一样吗?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

为下面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作知识准备。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读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3“地球公转示意图”,这是地球的公转轨道,请同学们看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四个特殊的位置,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A点时,大概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春分节气;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B点的时候,大概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C点的时候,大概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的秋分节气;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D点的时候,大概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冬至节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点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①、②、③、④⑤。

3.看P14图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X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寒带:;温带:。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寒带:;温带:既无
又无。

(二)合作探究
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的一天。

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春、秋分日时,全球任何地方都是12小时昼,12小时夜,即平分。

7.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6
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8.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
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活动四: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
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三)我的收获(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四)巩固提升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2.下列节日中,某某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国际儿童节。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一个超级神奇的话题——地球的公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呀?为什么有时候白天长,有时候夜晚长呢?这可都和地球的公转有关呢!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运动员,在太阳这个巨大的“操场”里不停地奔跑。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一刻不停地绕着太阳转圈圈,这就是地球的公转啦!咱们先来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吧!地球公转的方向就像我们跑步的时候向前跑一样,是自西向东的。

这就好像我们在操场上跑步,总是从一边朝着另一边跑,不是吗?那公转的周期呢?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大约需要365 天,也就是一年啦!一年的时间里,地球带着我们经历了好多好多的变化。

说到这,我忍不住要问啦,同学们,你们难道不觉得这很神奇吗?地球就这样一直不停地转呀转,给我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

春天的时候,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难道这不像是地球给我们送来的一份温暖的礼物吗?夏天,阳光炽热,我们可以去游泳、吃冰淇淋,这难道不是地球带给我们的欢乐时光吗?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金黄,就好像地球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冬天,白雪皑皑,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这难道不是地球给我们创造的独特乐趣吗?再看看地球公转的轨道,它可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的哟!这就好比我们跑步的赛道不是直直的,而是有点弯曲的。

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不是一直不变的。

老师给你们讲哦,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近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比较热,就像夏天;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远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比较冷,就像冬天。

同学们,你们说这神奇不神奇呀?那地球公转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呢?首先就是四季的变化啦!当北半球倾向太阳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夏季;而当北半球背离太阳的时候,就是冬季。

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还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呢!在夏天,白天的时间长,夜晚的时间短;到了冬天,就反过来啦,白天短,夜晚长。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朝辉夕照,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第一课时(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1.托勒密与“地心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1.读图1.4 昼与夜(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中图版
-地方时差: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计时差异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度的变化
4.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微小的扁平效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略微扁平
5.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导航:地球自转和公转用于确定方向和位置
-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气候patterns
-培养地理素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启发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引发对地球运动和宇宙规律的思考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通过关键词和句子突出重点,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可以使用图标、颜色标注、箭头指示等视觉元素,使得板书更加生动和直观。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农业生产: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作物生长周期和农业规划有重要影响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星空观测:通过观测星空变化推断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仪观测:使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物理探测: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物理模型
-天球仪:展示星空和地球自转公转关系的模型
2.通过实际观察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加深对影响因素的理解。
3.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体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等;2.通过地球公转的相关视频,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利用示意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的内在联系。

评估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公转动画,说出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结合公转视频和相关示意图,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之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地球是在自转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那么,公转是怎么样的呢?能够结合自己的常识判断地球的形状。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1.观察公转动画,阅读教材,说出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观看视频,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观察太阳直射点示意图,明确太阳直射点。

4.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辨认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理解记忆北半球的四季月份,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示意图,并自主动手绘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理解记忆不同区域,一年中太阳直射次数。

6.观察二分二至昼夜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

回答相关问题,并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规律。

出示动画,演示地球公转。

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是什么?播放视频:地球公转。

回想一下,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影子长短的变化。

追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呢?出示太阳直射点示意图。

(说明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补充:太阳直射的热量更集中,辐射更强。

1.出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不断的移动位置。

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从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入手,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球公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球公转的影响;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结合地球仪、天文软件等工具,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等。
2.教学实施:
-教师讲解:“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
2.教学实施: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复习地球自转的知识,自然过渡到地球公转的学习;
-新课: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初步的认识;
-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地球仪、天文软件等工具,观察和模拟地球公转现象,探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设计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
第一点: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假设的北方向; 第二点: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第三点:地球公转轨道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阅读课本P17-18图文 资料,总结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规律。
1 直射点移动范围 2 四节气对应直射点位置 3 直射点移动方向 4 不同纬度直射次数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当地球公转到右图点A位置时,此时为北半球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汇报人姓名
课前准备
1 课本 2 地球仪
1 能够正确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和重要特 征,逐步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能说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阅读课本P16-18图文 资料,总结公转的基 本规律和重要特征, 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 示地球的公转。
1 公转的定义 2 公转的旋转轴 3 公转的周期 4 公转的方向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是
南回。归线
1 2
4 3
①② ③ ④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 点位置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前后 前后
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12月22日 前后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夏至
夏至
23.5°N
春分
秋分
春分
秋分
春分
南回归线
冬至
冬至
23.5°S
23.5°N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① ② 秋分
次年春分 赤道
③④
冬至
南回归线
23.5°S
地 公转中心:太阳
球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的 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

独山县六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

独山县六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2.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定义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4.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5.能运用地球仪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6.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7.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8.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9.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10.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更替现象2.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运用地球自转和公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中,感受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坚持真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2.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3.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5.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6.通过列表比较,对比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2.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3.理解一年中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后反思:4.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选择题1.近几年极地冰雪消融加快,北极熊等生存空间缩小,其原因是()A.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B.周边各国填海造陆C.极地科学考察活动 D.极地矿产资源的开发2.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改造自然环境。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适应环境的是( )A.阿拉伯人习惯穿白色长袍 B.日本人喜欢吃海鲜C.巴西人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D.因纽特人住冰雪小屋3.下列行为中有助于缓解下图漫画所反映环境问题的是A.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B.提倡节日互送精美纸质贺卡C.提倡私家车的出行 D.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4.(题文)下图为张兵暑假外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复习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后承转:我们已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那么,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讲授新课]设问同学们,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是倾斜着身子,而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教师出示地球仪说明)。

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度)围绕太阳公转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活动1 打比方,把讲桌比作公转轨道面,讲桌中心放一个自制的有支架的四个水平方向带有光线箭头的太阳(支架的高低要使光线箭头指向演示用的地球仪赤道为准),并把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用红纸条明显地标出来。

学生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4.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使我们知道了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可就单调乏味了。

正是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的转动特点,才使我们在一年内有了现在这样冬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那么,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板书季节变化活动1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①在同一天中,早、午、晚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最厉害?(中午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引导学生议论发言)使学生认识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进而给学生说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是课本中提到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一天中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不用大小来说,而是用高低来表述,太阳高度高,也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多;太阳高度低,也就是说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少。

一天之中我们感到中午比早晚热,就是中午的太阳高度比早晚高,获得的太阳热量多的缘故。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尝试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三节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三节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3. 请同学们看展示的昼与夜图(课本图1.18),找出太阳直射的纬 线——北回归线。引导学生观察当 太阳垂直照射北回归线时, 从北回归线向其南、北两侧, 太阳光照强度有什么变化。
总结: 太阳光照强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其南北两侧逐渐 递减,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也逐渐减少。也就是说,正午 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
第一章 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在宇宙背景下,认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 综合思维
通过实验操作并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 然现象并理解其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扩展对人地关系的 认知,培养爱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 人地协调观 认识到地球公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理实践力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 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候特点、阳光直射的情况和极昼、 极夜情况。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运动中的公转现象。地球围绕太阳不 停地自西向东旋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由于地轴的北 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在斜着身子进行公转,因此太阳直 射位置会发生有规律的移动,进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季节的变换、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讲解: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因此当平行的太阳光照射过来后, 地表不同位置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不一样的。我们 将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位置称为太阳直射位置。除直射 地区外,其余地方均为斜射。
2. 用手电筒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现象,思考:直射与斜射区域 地表获得的热量有何差异呢?
总结: 直射的地方光斑小,亮度强,太阳辐射强;斜射的地方光斑 大,亮度弱,太阳辐射弱。
8. 请看地球上的五带图(课本图1.23),阅读课本第25 页的图文材料,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公转的特征。

2.认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
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学生欣赏邓丽君《四季歌》,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导入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的公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公转3D模拟演示图(可从虚拟地球软件中调出),完成以下任务。

(1)看一看:
①图中,地球运动,哪种是自转?哪种是公转?
②地球围绕着谁在公转?
③地球沿着什么方向公转?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④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姿势是什么样?
(2)想一想:
①地球公转一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②地球公转时,地轴空间的指向总是指向什么位置?
2.教师点拨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观察到的情况:
(1)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2)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4)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合作探究】
学生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将比较内容填入下表: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学生读课本P13—P14页内容,读图1.18,简要归纳,完成下列填空:
1.地球公转在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情况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到阳光照射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合作探究】
1.学生再观察地球公转3D模拟演示图,结合课本图1.18,图1.19,完成下列任务:
(1)学生看一看:
①图中,地球在四个季节的不同位置,南北半球表示黑夜的阴影区域与表示白昼的白色区域面积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图中,在四个不同节气点,北极圈内与南极圈内分别是什么现象?
③图中,在四个不同节气点,表示太阳光的箭头分别指向哪一条纬线?
(2)学生想一想:根据你观察到的情况,怎样描述不同节气点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3)学生合作完成下表:
2.学生分析实验,完成以下任务:
(1)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斑亮。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
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热量少,温度低。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15页活动2,得出夏季温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温度低,白昼时间短。

这种温度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

(2)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个地球仪,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直射点在赤道上,观察不同的纬线上亮度有何差异?你想到了什么?
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__
师问: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
生答: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3)学生结合课本中图1.18,图1.19完成下面的表格。

温度带界线范围纬度范围获得的热量现象
北寒带北极点—北极圈90°N~66.5°N 最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北极圈—北回归
线
66.5°N~23.5°N
比热带少,比寒
带多,
四季比较分明既无极昼、极
夜,
又无阳光直射
热带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 最多,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
南温带南极圈—南回归
线
66.5°S~23.5°S
比热带少,比寒
带多,
四季比较分明既无极昼、极
夜,
又无阳光直射
南寒带南极点—南极圈90°S~66.5°S 最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3.学生仔细观察地球公转3D模拟动画,找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规律,尝试画出移动轨迹简图。

教师点拨:学生所画图如下所示:
4.学生讨论并思考北半球一年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答: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拓展探究】
1.在课本图1.18中,如果将图中的二分二至及标出的时间去掉,你如何判断图中的四个位置分别处于哪一个节气日?
(1)依据图中空白与阴影的面积在南北半球中所占比例判断。

例如:夏至日,北半球空白面积大于阴影面积,表明昼长夜短。

(2)依据极圈内的昼长夜短情况判断。

例如:冬至日这一天,北极圈全部是阴影,表明极夜现象。

(3)依据代表太阳的箭头指向位置判断。

例如:箭头指向北回归线,表明这一天是夏至日。

(4)依据地轴的北极一端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判断。

例如:夏至日这一天,地轴的北极一端朝向太阳,冬至日这一天背向太阳。

2.学生观察在侧视经纬网图与俯视经纬网图中二分二至的昼夜长短特征。

俯视图俯视图









3.学生讨论下列自然现象与地球运动之间的关系:
(1)一天里,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揭示了地球的自转现象还是公转现象?(自转)
(2)一年四季里,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揭示了地球的自转现象还是公转现象?(公转)
(3)如果回归线变成30°,会发生什么现象?(极圈变成60°,热带与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