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与社会功能_苏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哲论丛#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苏 蔓1

李美娟

2

(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2.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收稿日期:2010-12-21

作者简介:苏蔓(1964) ),女,四川南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地域性、实用性、群众性、传承性的特征。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规范道德、维护社会和谐、提升生活质量、培育审美意识等功能,这些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民俗文化的这些特征和功能,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民俗文化 特征 功能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024(2010)02-0073-04

Feature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SU Man,LI Meijuan

Abstract Chinese folk culture has features of diversity,comple xity,practicability,mass participa tion and hered-i tary.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life.Additionally,it has functions of cultivating patriotic feelings,regulating moral va-l ues,maintaining social harmony,upgrad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ultivating aesthetic a wareness,which can impercept-i bly influence life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Thes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Key Words Chinese folk culture,features,functions 一、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

/民俗0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早,儒家经典著作5礼记#缁衣6云:/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0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活文化现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0或/社会生活文化0。它作为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反映在民族的生产、岁时节日、婚姻丧葬、文娱活动、道德礼仪等方面,具有多种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性与复合性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融合,我国成为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数十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民俗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由于地域辽阔,即使是同一民族,也呈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0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中华文化向来以包容四方的气度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文化更是如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吸收了来自中亚、西亚及印度等地区的多种民俗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民俗具有极大

#

73#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e ngdu Aeronauti c Voc atio na l a nd Te chni cal Col lege

2010年6月第2期(总第83期)Vol.26No.2(Serial No.83)2010

的影响。如,形成了/腊八节0等新的民俗节日。这些异域风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宝库。

(二)地域性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民俗文化总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生活形式,不同地域的中国民俗文化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成为某一地域的一种文化标志,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就可以判断出他是哪里人,属于哪个民族。

(三)实用性

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文化最本质的特点。中国民俗文化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人们依赖民俗开展生产,繁衍后代,寻求精神愉快。民众创造了民俗,民俗服务了民众。可以说华夏民族的民俗活动是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每一个民俗现象,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而出现并保存下来的。由于这种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文化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四)群众性

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民风民俗。每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活动,都是在广大群众的自发参与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如春节拜年、元宵观灯、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与赛龙舟、七夕乞巧、中秋赏月等都是为全民参与的节日活动。同时,各种民俗节日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传承、演变,又总是群众根据自身的意愿和需要而决定取舍的,受当时的统治者政治意志的影响较少。例如,清明节起初是祭祖的节日,后来人们自创的增加了踏青、荡秋千、插柳等健身、娱乐的内容,于是就成了复合性节日。

(五)传承性

民俗文化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社会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有一定的/惯性0,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历史、传说、宗教,是民俗节日形成的三个源泉。优良的民俗文化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民俗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在广大劳动人民中广泛传播,故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本土意识、民族意识,这些意识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固守性特点,形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民特有的心理和文化特征。如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明显的/炎黄子孙0、/龙的传人0的意识,具有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这种意识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岁时节日民俗中也得到充分反映。我国现存的岁时节日民俗,都是千余年来传承下来的。虽然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过节的细节上有所差异,但这些节日民俗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始终被承袭下来。

二、中国民俗文化的功能

民俗文化源于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和功能。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俗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具有它独特的功能。

(一)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功能

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生活与活动领域的一个方面,它从一个侧面映射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激励广大人民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0。[1]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由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稳定性的特征,使其具有教育意义。其中,在婚姻民俗、人生仪礼等民俗活动中不断强化的家族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家族观念的稳定性,教育了子孙后代要爱家爱国,只有国家社会和谐,家庭才会和谐。顾明远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待人处事无不反映着民族精神0[2]。因此民俗文化孕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在民俗文化之中。

民间节日、民间仪礼等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春节期间各地的舞龙活动、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等,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龙文化。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乡情的主要内容,由此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培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

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是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又反过来影响、造就和培养了具有共同民族心理、民族

# 7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