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
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棒球是一项被全球欢迎和广泛接受的体育运动,美国是棒球最具代表性的国家。
棒球运动员具有特定的竞技能力,可以通过它们的努力来取得成功。
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众多要素构成的,包括体能、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战术意识四大部分。
首先,棒球运动员的体能是其取得胜利的基础,也是棒球运动员最重要的竞技能力之一。
棒球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力,以便能够在比赛中维持长时间的战斗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爆发力,以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比赛要求的任务。
此外,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投手。
投手需要具备良好的肌肉力量,能够投出足够强劲的投球,以便对对手造成威胁。
同样,打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够准确判断投球的轨迹并准确击球。
接下来,棒球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
不同位置的球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要求,投手需要掌握多种投球技术,打者需要掌握各种打击技术,比如抽球,击球,滚地等。
最后,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赛中,棒球运动员需要掌握赛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球员的位置、用球的频率,以及球队的定位等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根据情况灵活应变,及时调整战术,以确保自己的团队取得胜利。
从以上可以看出,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有许多要素。
健康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棒球运动员的发挥,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各种技术,甚至需要不断提升战术意识,才能够取得比赛上的优势。
因此,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表现,而且还取决于训练能力、技术把握和战术意识的发挥程度。
每一项技能都是重要的,而棒球运动员的表现也得取决于他们所掌握这些技术的水平。
另外,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有效休息等。
有时,一项比赛的结果可能会受到所在位置的环境影响,而棒球运动员的表现也可能受到认知和情绪的影响。
此外,有效休息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可以使棒球运动员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加表现出色。
基于ahp方法的优秀木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基于ahp方法的优秀木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木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优秀的木球运动员不仅需要拥有优秀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更需要具备出色的竞技能力来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为了系统地评价优秀木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方法,旨在建立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木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供科学的评估和指导。
通过对优秀木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希望能为木球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了AHP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优秀木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评价优秀木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应用AHP方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优秀木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
通过深入研究木球运动员的技术、心理和体能等方面的特点,找出影响其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帮助教练和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木球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并进一步指导针对性地训练和发展,更能为木球运动员和团队的整体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成果,有望为木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评价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为木球运动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正文2.1 AHP方法介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用于分析决策问题的定量和定性方法。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纸风车理论”模型的建立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纸风车理论”模型的建立作者:董丽霞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已经建立的“木桶理论”、“双子模型”、“胶泥理论”、“合金理论”、“皮球理论”等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这些理论虽然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出竞技能力的结构,但都存在各自明显的不足。
为了能更好的为运动实践服务,丰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本研究依据田麦久项群理论中对竞技项目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进行分类: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建立了新的模型:纸风车理论模型。
该模型生动形象的表述了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希望纸风车理论模型能被广大体育工作者接受,从而达到为竞技体育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分析纸风车理论模型1引言竞技能力是一个多维的系统,各子能力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复杂。
竞技运动的实践迫切需要寻求一个合适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来作指导。
因此,随着“木桶理论”发展而来的“双子模型”、“胶泥理论”、“合金理论”、“皮球理论”便应运而生了。
但是近年来,无论是对竞技能力的定义,还是对竞技能力结构的认识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本文依据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将竞技能力的概念表述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
由此看来,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同一项目的不同运动员个体、同一个运动员的不同训练阶段所需要具有的竞技能力结构是不一样的。
因此,本研究据此建立的纸风车理论模型很好的表现了竞技能力结构的这些特点。
2对已有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解读2.1“木桶理论”分析解读“木桶理论”也称“短板理论”,最早是在经济学中提出的,日本学者根本勇把该理论引用到了运动训练领域。
“木桶理论”将竞技能力各要素的发展状况比作木板,而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水平面代表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强调各要素的协调全面发展。
竞技能力增长理论模型及其演进
2、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 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3、拓展至大众体育:将竞技能力增长理论模型应用于大众体育领域,研究 如何通过科学训练和恢复手段,提高普通人群的身体健康素质和运动表现。
4、运动员心理健康:进一步运动员心理健康对竞技能力的影响,研究如何 通过心理干预手段,帮助运动员应对比赛压力和挫折,提高竞技水平。
3、内生增长理论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得到了新的诠释。这一阶段的经济学家开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 长的影响,而自然资源的作用则被视为次要因素。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如罗伯 特·索洛等强调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4、可持续发展阶段
4、心理状态: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表现,包括自信心、意志力、 紧张程度和心理韧性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竞 技能力。
二、竞技能力增长理论模型的演 进
随着运动训练科学的不断发展,竞技能力增长理论模型也在不断演进。下面 将从四个要素的角度分析模型的演进过程:
1、竞技能力:随着遗传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竞 技能力的认识逐渐深入。从最初的单纯身体素质,到如今重视技术、战术、心理 和智能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竞技能力的概念不断拓展。
感谢观看
2、训练负荷:指运动员在训练中承受的负荷量,包括运动强度、次数和时 间等因素。训练负荷是提高竞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过大的训练负荷可能导致运 动员过度疲劳甚至受伤。
3、恢复能力: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通过休息、营养和心理调适等方 式,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能力。恢复能力强的运动 员能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解析]棒球最佳击球点研究模型论文
棒球最佳击球点研究模型摘要本文针对棒球的“最佳击球点”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初等模型,逐步分析棒球上最佳击球点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不同材质球棒对“最佳击球点”的影响。
对问题一,首先根据球棒的外部特征,画出几何示意图(见图1),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然后结合击球方式,由物理知识可得,本题可运用动量守恒定理、角动量守恒定理、和恢复系数建立刚动力学模型,可以求出球飞离球棒的瞬间速度表达式:JH R S m Jev H R S v m H R S e Jw v +++-++++++=21121112)()())(1( 带入木质棒球的参数数据可以求得:普通木质球棒的“最佳击球点”为巨棒手柄端点70cm 处。
对问题二,本文针对不同材料的球棒的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分析,从球棒的属性:质量、质心、能量出发,着重分析了转动惯量和恢复系数的不同对击球效果的影响,得出铝质球棒击出速度远大于木质球棒,能够显著提高球的速度。
但是在体育比赛中,会导致体育“装备竞赛”的发生,因此有的比赛会禁止使用铝质的击球棒。
对于此问题,我们的创新点有:1我们建立了初等模型求出了棒球的“最佳击球点”,此点位于距棒球手柄70 cm 处。
2对于不同材料(木质与铝质)的球棒,我们分别从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铝棒能显著提高击球瞬间的速度。
由于在比赛中能形成“装备竞赛”,从而失去比赛的观赏性,所以有的比赛铝棒是被禁用的。
关键词:最佳击球点 恢复系数 转动惯量 动力学模型1问题重述在棒球击球棒较宽的那部分有一个“好位置”,使用那个“好位置”击打球,给球的力量是最大的。
这个位置为什么不在击球棒的最外端呢?从力矩方面分析似乎用击球棒的最外端击球力量最大,但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是不对的。
第一个问题: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们建立的模型能不能解释不同材料(分木制和铝制两种情况)的击球棒对这个“好位置”的影响?。
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比赛会禁止使用铝制的击球棒。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梳理与再认识
偿效 应 , 即构成 运 动 员 竞 技 能力 的各 个 子 能力 之 间普遍 呈现 着 非衡 的结 构 状 态 , 构 成 中某 种 素 其 质或 能力 的缺 陷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又 可 以 为其 高 度
第 2 8卷 第 6 期
20 0 8年 l 1月
孝感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XI GAN UNI RS T AO VE I Y
V0L 2 N0. .8 6 N0V. 0 8 2 0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 的梳理 与再认识
周桂 琴
( 感 学 院 体 育 系 , 北 孝 感 4 20 ) 孝 湖 3 0 0 摘 要 : 用 文 献 资 料 调 研 , 辑 推 理 等方 法 , 双 子模 型” 采 逻 从“ 的建 立 、 流 理 念 的提 出 、 竞 技 行 为 ” 间 理 熵 “ 空
衡特征 及补偿 效 应 , 运 动 训 练 中 注 意充 分 发 挥 在
参赛 能力 , 由具 有不 同表 现 形 式 和不 同作 用 的体 运动员 优势 能力 的竞 技 价值 。“ 桶 模 型” “ 木 和 积 木 模型” 分别 从 不 同 的视 角 观察 竞 技 能 力 的 结 构 能力 的不 同联 系 , 者 结合 而 成 既 强 调 竞 技 能力 两
到运 动训 练控制 过程 的研究倍 受 体育 界工 作 者 的
关 注 。本 文就争论 较为 激烈 的关 于运 动员 竞技 能 发 展 的成 中某 种 素 质 或 能力 所 补 偿 , 得 总体 竞 使 力 结构及训 练 进行 梳 理 , 以便 对 相关 问题 有 个 清 技 能力保 持在 一个 特定水平 。这两 种理 论 是不 是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研究综述作者:詹强来源:《教师·中》2014年第12期作者简介:詹强(1979—),男,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摘要:古往今来,不乏有许多的足球训练者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探究,也不乏在这些分析探究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成果。
本文针对这些优秀的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加以论述,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训练思路。
关键词:竞技能力;结构;竞技表现一、竞技能力的研究综述1.竞技能力的概念根据最新资料,国家对竞技能力的定义表述为: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对新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综合能力的象征,它体现在运动员的各种组成要素上,包括心、技、体、智等。
2.竞技能力系统的界定竞技能力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能力,它是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综合能力的表现。
因此,竞技能力应该包括一个合理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将影响竞技能力的各个要素都罗列其中,并且将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的过程与联系都作出明确的标志。
二、竞技表现的研究综述1.竞技表现的概念针对竞技表现,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学者对它进行过明确的定义: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技能的表现、技能的水平等。
2.竞技表现的研究及问题分析从当前笔者所收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对竞技表现的探究主要体现在对运动的极值、运动的极限的分析上。
而这些极值、极限在数学领域里,都拥有自身的概念与公式,是十分科学的。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经常遇到一些极值问题,下面,将举例来解释极值与极限的关系,也希望通过这一例子帮助大家理解竞技表现极值。
函数y=(lnx)/x,极大点是:A(e,1/e),极限是:LIMx+∞(lnx)/x=0和LIMx+0(lnx)/x=-∞。
极值:设x0是多元函数y=f(x)上的一个点,其中x=(x1,x2,…xN),如果存在一个正数£,使得x0的£领域仍属于y=f(x)的定义域,并对这一领域中的一切x,都有f(x)<f(x0),x属于(x0-£,x0+£),则称函数y=f(x)在点x0上达到极大值f(x0),把x0叫作函数y=f(x)的极大值点。
竞技能力与其模型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有 重要 理 论价值 的研究 进展 称 为运动 训练 学理 论 的 “ 中国流” . 其 中, 竞 技 能力 的结 构模 型研 究是 多年 持 续 的热点 之 一 . 不 同时 期 出 现 了 诸 如 “ 木桶理 论” 、 “ 积木 理论 ” 、 “ 合金理论” 、 “ 胶泥理论” 、 “ 新 木 桶 理 论” 、 “ 双子模型” 、 “ 纸 风 车 理论 ” 等模型 , 2 0 1 0年 出
1 引 言
中国 的运 动训 练学理 论 体 系建设 始 于 1 9 8 3年 . 3 0年 来 , 随着 中 国竞 技 体 育 水 平 的快 速 提 高 , 不 断
推 出新 的研 究成 果 , 运 动 训 练 理 论 的 研究 也 取 得 了
很 大 的进 展. 曹景 伟 等 ( 2 0 0 1 ) 把 这 些 独 具 特 色并
能 力 以及 子 能 力 的研 究 .
关 键 词 :运 动 训 练 学 ;竞 技 能 力 ;双 子 模 型 ;皮 球 理 论 模 型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9 4 4 4 ( 2 0 1 6 ) 0 6— 0 0 7 8 —0 4
个 很难量化 现阶段仅能 描述 的的基 础概念 而 已.
收 稿 日期 :2 0 1 6—0 7—0 1
基 金项 目 :山东 省 “ 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 Y B KT2 0 1 1 0 6 0 ) .
作 者 简 介 :李 广 文 ( 1 9 7 8 一 ) , 男, 山东 济 宁 人 , 副教授 ,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田径 教 学 与 训 练 研 究
充气 的气 门与球体 外 部 外 界 发 生 关 联 , 具 有 一 定 的 开放 性 , 并 不 是一 个完 全封 闭 的模 型系统 ( 见图 1 ) .
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发展与-双子模型-建立
DOI 牶牨牥牣牨牰牬牰牴牤j牣css牣牪牥牥牱牣牥牱牣牥牥牨文章编号:1000-677X(2007)07-0003-04体育科学2007 年(第 27 卷)第 7 期C HINA S PO RT SCIENC EVol. 27 , N o. 7 , 3-6 , 2007.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Ability StructureTheory and the Foundation of Gemini Model田麦久1,刘大庆1,熊焰2TIAN M ai-jiu1, LIU Da-qing 1, XIONG Yan2摘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其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等要素所组成。
由“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组合而成的“双子模型” ,全面而形象地诠释了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展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竞技能力。
结构。
木桶模型。
积木模型。
双子模型Abstract :T he athlete’ s competitive ability is co mpo sed o f phy sical fitness , skill , tactics , psy- cho log y and aptitude . Based o n G emini mo del co mpo sing o f block model and ca sk mo del , thispaper ex plains their o rg anic re latio n comprehensively and visually , bring s fo rth the cha racte ris- tics o f the a thlete’ s co mpe titiv e ability . It has impor tant scientific v alue and practice mea ning .Key words:competitive abi lity 。
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推理能力特征的研究
看 出, 训练 年 限越 长 的运 动 员在 瑞 文标 准推 理 测验 C系列 得 分 、 E系列 得分 和 总得 分上 越 高 。 且差 异 具有
显著性 , 结果 见 表 2 。
表 2 不 同训 练 年 限 的棒 球 运动 员瑞 文标 准 测 验 得 分 比 较
注: < 5 P 0
P . 1 } P .0 下 同 <0 <0 1
练 基地集训 期 间 , 他 队 的测试 时 间为 2 0 度全 国棒球 锦标赛 前 ) 其 03年 。研究对 象基 本情况见 表 1 。
表 l 研 究 对象 的基 本 情 况
以运动员 在推 理能 力测 验上 的得 分为 因变 量, 以运动 员 的训 练年 限 、 动 等级 、 守位 置为 自变 量, 运 防 采 用 多 因素方差 分析 的方法对 所获得 的数 据进行 了统计学 处理 9 v mb r 2 0
J U N LO A I GN R LU I E S Y O R A FD Q N O MA N V R I T
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推理 能力特征的研究
艾 振 国
( 大庆 师范 学 院 体 育 系 , 黑龙 江 大 庆 13 1 ) 6 7 2
训 练年 限长 的棒球 运 动员 较之 年轻 的运 动员具 有 较好 的推 理能力 , 因 主要有 : ) 练 和 比赛 实 践 活 原 1训
动的需 要 , 断 的给运 动员 提 出新 的课 题 , 动员 在不 断解 决 这些 新 的课 题 过 程 中 , 理 能力 不 断地 得 以 不 运 推
向前发 展 ; ) 2 长期 的训 练 比赛实 践 活动 为运 动员提 供 了丰 富的感 性材 料 , 使运 动员 具有 了较 为稳 定 的知识
竞技能力相关研究
竞技能力相关研究1.竞技能力特征研究在竞技能力特征早期的研究中,根本勇把经济学领域中的“木桶模型”引入运动训练学中,在竞技能力子能力构成中,找出运动员竞技能力中最差的子能力,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发展,进而促进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刘大庆在研究中发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各个子能力之间的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呈现着非衡结构,通过发展优势能力来弥补劣势从而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
田麦久将“木桶模型”和“积木模型”进行整合,提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准确展示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按照运动训练的项群理论,根据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可以划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及技战能主导类项群。
体能主导类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孙俊认为速度性项目的竞技能力体现在以提高机体为核心,以提高运动技术质量为重点,以增强机体技能为基础条件的多因素组合特征;耐力性项目的竞技能力体现在以提高机体技能为核心,以提高运动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质量为两翼的结构特征。
技能主导类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王宏认为表现难美形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是由体能、技能、战术以及心理智能四个维度构成的,体能特征表现在体态优美、神经系统灵敏、动作协调性号;技能特征表现在时空感知能力较强,动作控制准确。
战术特征表现在规则限定下战术的表现自如,心理智能表现在具有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其本体感觉。
技心能主导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马驰认为在整个竞技能力结构中,技能与心理能力是主导能力,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技战能主导项群竞技能力的研究中,高玉花认为从特能特征来看,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能力占比很大,对于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要求极高;技术要求需要具备攻防两重性,步法是制胜的基础。
综上所述,竞技能力特征以木桶模型、积木模型及其双子模型为主要理论支撑,具体的竞技能力特征根据相对应的竞技运动项目特点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刍议竞技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
刍议竞技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黄真勇;李柳【摘要】It’s self-evident that the importance of forming a superior competitive ability in sports training;there has always been disagreement about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structure.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s, logical analysis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and one b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Think of that competitive ability structure should have a system of holistic, complex, dynamic, non-equilibrium capacity development, 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many other features of orderliness.%优异竞技能力的形成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诸家对于竞技能力结构的辨析也一直存在着异议,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前人关于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逐一细致的分析,旨在对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做一个全面的诠释,认为竞技能力结构应具有系统整体性、复杂性、动态性、能力发展非均衡性、有序性等诸多特征。
【期刊名称】《四川体育科学》【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模型【作者】黄真勇;李柳【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8.1竞技能力结构描述的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可反映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我国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并研
究其影响因素。
本文以7项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调查及统计技术,对其竞技技能分别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了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结果发现,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以技术为核心,还包括体能、对抗性、思维能力和情绪把握能力4大部分。
此外,在各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技术与体能的联系紧密,体能与情绪把握能力的联系最为紧密,技术、体能、思维能力三者均会对对抗性有影响。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辅助我国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训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主要是技术、体能、对抗性、思维能力和情绪把握能力这5个方面。
因此,要想让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就需要对上述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提高。
首先,教练需要为运动员安排完整的技术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散打技术,以及提高技术运用手段的多样性。
其次,应加强对散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提高散打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以及对散打运动员对抗性能力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在对抗比赛中的临场反应能力。
此外,也要加强对散打运动员的思维能力和情绪把握能力的训练,帮助散打运动员提高运动分析能力,和对比赛场面的掌控力。
总之,要想让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取得更好的发挥,就必须对上述5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才能提高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的
竞技能力。
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棒球是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的同场集体对抗性球类运动项目。
随着现代棒球技战术水平的日趋完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在棒球运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目前来说,我国棒球项目在国际上成绩较低,在亚洲也一直没有冲入前三,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公认的弱点。
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棒球运动项目特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特征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探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位置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与评价体系。
这将对提高我国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方面,无论在理论还是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棒球运动项目特征;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特征;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位置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位置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指标标准的建立;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位置专项身体素质的诊断。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针对高水平棒球运动员,棒球运动项目属于体、智能主导类同场集体对抗性非身体直接接触项群,其主要供能方式以ATP-CP为主,具有旋转功能的肌肉在棒球运动员投球、击球用力中起到主要作用。
2.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是棒球运动员完成专门动作技术、战术所具备的与专项紧密结合的运动素质,其中快速力量、动作速度、加速与变向能力以及功能柔韧性是主要专项身体素质。
棒球运动员有不同的专项位置,不同的位置其专项身体素质特征也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位置的个性和共性,可分为位置专项身体素质和基本专项身体素质;根据进攻与防守特征,又分为进攻专项身体素质和防守专项身体素质。
3.通过对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特征的研究发现: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较为单一;功能性与专项性训练不够突出;一般身体素质练习过多;实际训练负荷量过大,强度低,而且耐力性练习过多;准备活动和恢复不够充分;比赛过少以及准备期过长。
针对某一项运动项目综述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及其训练要点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及其训练要点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和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
战术能力则表现为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样三部分。
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的重要先决条件;而除了技术基础之外,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
为了成功地参加比赛,首先必须以积极的手段激励参赛选手,有效地动员选手的生理和心理系统,积极地参与竞技活动,而同时又要把运动员的情绪激励水平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运动员自觉主动充满信心地参与竞技,以及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并顽强地、灵活地寻找竞技取胜的途径。
运动员保持高昂而适度的参赛情绪和顽强意志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强烈的参赛动机和良好的性格特征。
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理论在排球训练中的运用
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理论在排球训练中的运用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理论是指运动员在竞技中所需的技术、战术和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分别存在两个不同的维度,即“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
基础能力是指能够支持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心理素质所需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而高级能力则是指运动员具备的超越基础能力的能力,如较高的技战术能力、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强的核心能力。
一、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排球训练的基础。
在技术训练中,基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反应能力的训练等。
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力量训练、跑步训练、敏捷度训练等进行,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此外,在技术训练中,还需要注重技术细节和技术的规范化,防止技术动作的不良习惯,并逐步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为高级技能准备好条件。
在技术训练中,还需要注重高级能力的培养。
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反应速度、选择机会能力、场上条件适应性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训练。
例如,在训练中,可以增加球的旋转、调整球发球位置等,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比赛的复杂情况,提高其身体协调性和的比赛反应能力。
在战术训练中,基础能力同样很重要,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执行战术。
常见的排球战术有直攻、斜攻、反击、拦网和防守等,在战术训练中要针对不同的战术类型进行战术训练。
当运动员掌握了基本战术后,可以逐渐引入高级战术的练习。
在战术训练中,也需要注重高级能力的培养。
运动员需要学会观察、分析对手的特点,制定出正确的比赛策略,不断调整策略,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变化。
因此,在训练中应该加强训练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比赛中得到更多的实战机会。
三、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素质在排球训练中同样重要。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克服比赛中的压力、克服输赢心理和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比赛水平。
在心理素质训练中,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如正面思考、比赛准备、心理暗示、心理治疗等。
论竞技能力结构研究难题
第39卷㊀第7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ol 39㊀No 72016年7月JournalofBeijingSportUniversityJul 2016投稿日期:2016-03-08作者简介:李少丹ꎬ教授ꎬ博士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ꎬ研究方向训练过程控制ꎮӘ运动训练学论竞技能力结构研究难题李少丹(北京体育大学ꎬ北京㊀100084)摘㊀要:竞技能力结构是训练理论研究重要内容之一ꎬ也是训练实践每天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ꎮ以线性思想为依据建立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来揭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为研究对象ꎬ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ꎮ基于历史与逻辑和复杂性科学ꎬ试厘清竞技能力结构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㊁研究的核心㊁研究的难题等研究所出现问题缘由ꎬ即遭遇复杂性是研究瓶颈ꎻ诠释了研究核心是涌现性ꎻ列举了目前求解方法的困境ꎬ以期暗示出一个新机遇正在孕育当中ꎮ关键词:竞技能力结构ꎻ复杂性ꎻ涌现性中图分类号:G808 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3612(2016)07-0114-05DifficultyofCompetitiveAbilityStructureResearchLIShao ̄dan(BeijingSportUniversityꎬBeijing100084ꎬChina)Abstract:Competitiveabilitystructureisoneoftheimportantcontentofthetrainingtheoryresearchꎬandisalsooneoftheproblemstobefacedandsolvedeverydayinpractice.Butuntilnowꎬthereisstillnosatisfactoryresultofathletes competitiveabilitystructurerevealedbythecompetitiveabilitystructuremodelthatisestablishedbasedonlineartheory.Thispapertriedtofindtheresearchproblemsꎬresearchcoreandresearchdifficultyofcompeti ̄tiveabilitystructurebasedonhistoryandlogicandcomplexityscience.Itfoundthatcomplexityistheresearchbottleneckꎬexplainedthatresearchcoreistheemergentpropertyꎬdisplayedthedilemmaofcurrentsolutionmeth ̄odꎬandsuggestedthatanewopportunityisbeingconceived.Keywords:competitiveabilitystructureꎻcomplexityꎻemergentproperty㊀㊀竞技能力结构是训练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ꎮ一般训练理论属于应用理论层次ꎬ所以ꎬ对竞技能力结构研究是带有 普遍 和 一般 的 规律 性质ꎻ而专项训练理论则定位某个专项操作技术层面ꎬ因此ꎬ它对竞技能力结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专项运动成绩ꎮ70㊁80年代ꎬ一些国家和国内体育院校相继出版了一般训练理论专著ꎬ并得到了极大地发扬ꎬ在推进训练科学化进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1-2]ꎮ与此同时ꎬ一些学者依据一般系统论提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概念[3-5]ꎬ并且ꎬ努力把竞技能力结构释义㊁模型等部分成果推广应用于更广泛更复杂的竞技项目领域[6-7]ꎻ虽有所进展[8-9]ꎬ但是却凸显困难重重[10]ꎮ例如ꎬ以线性思想为依据建立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来揭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为研究对象ꎬ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ꎻ应用于技术㊁战术或体能训练等现象中ꎬ提出所谓技术㊁战术或体能训练理论ꎬ至今甚至还算不上一门学科ꎻ当一般训练理论描述竞技项目竞技能力结构时ꎬ更多地是议论和思辨ꎬ具体的操作内容少且缺乏指导ꎬ而且带有明显的科学哲学痕迹ꎮ专项训练理论在表述竞技能力结构时ꎬ也同样难以诠释ꎮ复杂性是导致竞技能力结构研究的现状与训练实践应用间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ꎮ那么ꎬ复杂性使竞技能力结构研究困惑的根源在哪儿?之前研究竞技能力结构成果推广它们而未能成功的原因何在?今后努力突破点在哪里?本文基于历史与逻辑ꎬ从早年提出竞技能力结构开始ꎬ顺着研究脉络和逻辑ꎬ细细地品味着艰难ꎻ依据复杂性科学理论ꎬ从方法论层面试厘清竞技能力结构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㊁研究的核心㊁研究的难题等问题ꎬ想作一些讨论和思考ꎮ第7期李少丹:论竞技能力结构研究难题1㊀遭遇瓶颈ꎬ是复杂性根源尽管ꎬ现在不能苛求给出符合科学规范的竞技能力结构复杂性统一的概念ꎬ但是ꎬ探讨产生竞技能力结构复杂性的根源ꎬ以及对复杂性与简单性之间的定性区别做一诠释ꎬ从一般性的特征描述复杂性ꎬ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竞技能力结构是非常重要的ꎮ源于子能力间作用的复杂性ꎮ竞技能力结构要靠子能力间相互作用来构成ꎮ运动成绩若想提高ꎬ必须超越原有竞技能力结构子能力间相互作用的功能ꎬ从整体上不断从低态向高态升级ꎬ以期创造新的运动成绩ꎮ竞技能力结构升级是子能力间相互作用的结果ꎬ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其多样性和差异性之分ꎬ它们是竞技能力结构复杂性的根源ꎮ多样性主要指结构构成子能力的数量多㊁且多层ꎬ不同层次子能力有其不同结构和特征ꎬ同层次与不同层次子能力间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ꎮ多样性是复杂性存在的基础ꎬ同时复杂性也增加了多样性ꎮ例如ꎬ刘爱杰博士指出ꎬ 耐力性竞速项群运动素质整合是具有耗散结构非衡性特征的竞技能力系统的一个子系统ꎬ同时它本身涵盖着众多不同层级的子系统ꎮ其中ꎬ基本专项运动素质作为运动素质整合的主件ꎬ还与其它(柔韧㊁协调㊁灵敏㊁平衡㊁节奏㊁水感和速度感等)运动素质整合的辅件ꎬ它们之间具有多维度㊁多层次不同程度的互动关系 [12]ꎮ竞技能力结构构成因素之间的差异性ꎬ主要反映在不同项目和运动员个性构成因素的数量㊁作用方式㊁复杂程度㊁功能等不同的特性ꎮ例如ꎬ摔跤与举重两名不同专项的优秀运动员在进行最大力量的30%~90%负荷时ꎬ杠铃卧推最大次数的测试结果显示ꎬ摔跤运动员推举次数从最大力量约90%开始明显多于举重选手ꎬ这说明摔跤运动员在力量耐力上比举重运动员优势明显ꎬ该优势的形成应当归为摔跤项目专项特点不仅需要 最大力量 而且还需要 最大力量耐力 [13]ꎮ源于功能的复杂性ꎮ结构和功能是一对范畴ꎬ它们揭示的是竞技能力系统内部更加精确的关系ꎮ结构是指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排列顺序ꎻ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能力ꎮ例如ꎬKleshnev(2009)研究发现ꎬ世界优秀赛艇运动员上㊁下肢和躯干的使用率分别为75%㊁95%和55%ꎬ这表明ꎬ即使是世界级运动员在躯干用力过程中相当部分的力量未能作用在拉桨上ꎻ因此ꎬ应通过提高躯干肌力量的使用率ꎬ进一步提高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工作能力[17]ꎮ由此可见ꎬ当这些赛艇运动员躯干力量提高时ꎬ赛艇运动员专项成绩(整体结构)必然有所变化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ꎬ即使竞技能力结构相同ꎬ其功能也是不相同ꎮ如ꎬ肌纤维收缩类型因训练负荷作用的性质可以使某些肌纤维类型转化具有其它类型的功能ꎮ长期的耐力训练可以使快肌纤维转变为慢肌纤维[18]ꎮ同时ꎬ竞技能力功能也反作用于竞技能力结构ꎮ再如ꎬ神经 肌肉系统对训练负荷具有敏感的选择性适应ꎬ如果对目标状态的要求未能满足ꎬ神经-肌肉系统行为的功能就难以有效的发展ꎬ其结构也不能得到放大和趋同ꎮ这说明竞技能力功能在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竞技能力结构ꎮ竞技能力结构与竞技能力功能是一对矛盾ꎬ它们不断产生继而再以解决ꎬ由此推动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升级和专项成绩的提升ꎮ源于不确定性的复杂性ꎮ不确定性是指运动员无法对自身的竞技能力状态或比赛结果做出确定的描述和准确的预言ꎮ由于运动生物学本身对竞技能力结构作用的机制㊁尤其是在随机运动状态下ꎬ竞技能力结构发生哪些变化㊁作用机理至今也讲不清楚ꎬ因而就造成了认识的不确定性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随竞赛时间进程而不断变化㊁不断增加着多样性ꎬ复杂性在此变化过程中所内含的未确知性㊁不确定性㊁随机性和模糊性等概念ꎬ成为我们勾画和描绘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竞技能力结构变化图景的依据ꎮ例如ꎬ运动训练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能ꎬ训练的实质上就是通过有效的训练负荷使其机体在结构和机能方面产生和达到符合专项需求的适应性改变ꎮ这种改变不仅涉及到人体多种能力横向的相互匹配ꎬ而且ꎬ涉及到各种能力从选材到成为优秀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纵向的系统发展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9]ꎮ在此过程中ꎬ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生成㊁升级㊁演化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ꎮ由于受到随机性影响ꎬ竞技能力结构在生成㊁升级或演化过程中受到多种偶然因素的干扰ꎬ因果关系不充分导致结果的不可预知性ꎻ由于受到模糊性影响ꎬ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没有明确评定标准ꎬ导致判断现出的亦此亦彼性ꎻ由于受到未确知性影响ꎬ在竞技能力结构的生成㊁升级或演化过程中做决策时ꎬ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竞技能力结构的信息不足以确定真实状态和数量关系ꎮ由于等等条件的限制ꎬ必然对竞技能力结构认识上会产生不确定性ꎮ源于非线性关系的复杂性ꎮ非线性是相对线性而来的ꎬ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ꎮ简单地说ꎬ变量之间呈正比的关系就是线性关系ꎬ反之ꎬ是非线性关系ꎮ线性系统整体性质等于其构成要素之和ꎻ非线性系统不满足叠加原理ꎬ其系统构成要素内㊁外相51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39卷互作用很难把握ꎬ小原因大结果ꎮ如ꎬ肌肉收缩的张力 速度变化曲线就是非线性关系ꎮ再如ꎬ一个动作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动肌㊁对抗肌㊁固定肌和中和肌多块肌肉共同参与㊁互相协调配合下共同完成的ꎮ原动肌是动力ꎬ它需要有对抗肌的协调配合ꎻ固定肌是用来固定其定点骨的ꎻ中和肌用来制约动点骨的额外运动ꎮ这说明完成动作过程是众多肌肉协调配合收缩的复杂结果ꎬ其作用的机制是属于非线性的ꎮ所以ꎬ非线性是竞技能力结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ꎻ而复杂性是竞技能力结构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ꎮ源于负荷安排的复杂性ꎮ竞技能力结构的状态㊁演化等行为主要是靠负荷安排的影响与制约ꎮ负荷安排对竞技能力结构影响是通过解剖结构㊁生理机能等改变ꎬ使构成要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特征ꎮ竞技能力结构产生适应性变化特征可以描述为外部特征是解剖结构的改变ꎬ内部特征是生物学机制㊁驱动方式的改变ꎮ但问题是负荷怎样安排才能满足或达到专项竞技能力结构的要求ꎬ这包括:竞技能力结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专项成绩提高保持协调ꎻ竞技能力结构升级与训练负荷安排相匹配ꎻ竞技能力结构构成要素有序适应与运动生物学恢复时间序列相吻合ꎻ负荷安排的规则与专项竞技能力结构有序发展相关联等ꎬ训练负荷安排以何种方式才能促使竞技能力结构的功能产生规模效应放大ꎬ学者和实践者都在努力ꎬ可是效果甚微ꎮ例如ꎬ国家级游泳教练何新中(2010)连续疑问:当运动员能力达到新的适应时ꎬ所需的负荷刺激频度和强度是多少?为强度负荷课做了3天的准备ꎬ但到了强度负荷课时ꎬ运动员能力状态反而不好ꎬ为什么?基本训练周中训练水平大幅度地提高ꎬ但平时练得越好比赛失败的概率往往会增大ꎬ这究竟为什么?以3周为一个中周期ꎬ第1个中周期完成的很轻松ꎻ第2个中周期就开始就显得困难但也坚持下来了ꎬ第3个中周期会因队员身体太疲劳而被迫改成第2个中周期任务ꎬ原因何在?赛前无法将运动员的能力恢复曲线和他的竞技状态曲线交叉点ꎬ为什么不能置于比较高的位置?无法计算总体负荷量和能力恢复时间ꎬ因此就无法把握负荷-疲劳-恢复-适应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专项所需的各个能量代谢系统训练的比例怎样?一连串问题ꎬ集中反映负荷安排与竞技能力提高的关系ꎬ虽然个案疑问ꎬ但是在训练实践中像这一类问题带有普遍性ꎮ上述考察虽然并不全面ꎬ但是至少可以表明在研究竞技能力结构过程中确实存在的复杂性ꎬ而且这种复杂性是随着竞技能力结构的揭示ꎬ涌现出比之前都更加复杂了ꎮ2㊀诠释涌现ꎬ是研究的核心竞技能力结构也满足系统科学创始人贝塔朗菲的命题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0]ꎮ竞技能力结构作为系统整体ꎬ其特点是除了要了解要素(部分)外ꎬ还要了解要素(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ꎬ因为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性质是各组成要素(部分)自组织而 涌现 出来的ꎮ 涌现 是指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具有性质而构成因素(部分)所没有的ꎮ例如ꎬ当力训练与速度训练相互作用达到某个临界阈值时ꎬ神经-肌肉便产生出快速力量ꎮ可以把快速力量看成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涌现ꎬ而快速力量的特质却不能用单维的力量或速度本身的性质加以说明ꎮ一般来说ꎬ若干构成要素(部分)按照一定方式(运动员个性和专项特点)相互关联起来形成竞技能力结构ꎬ就会产生出整体具有而构成要素(部分)及其总和没有的特性ꎮ一旦把竞技能力结构整体分解成要素(部分)ꎬ便失去这些特性ꎮ那么ꎬ这种竞技能力结构整体特性就叫做 涌现性 ꎮ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ꎬ即竞技能力结构的涌现性指的是高层次具有的状态㊁性质㊁规律等特性而还原到低层次这些特性便不存在了ꎮ竞技能力结构构成要素的低层次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如方式㊁性状㊁数量㊁品位㊁程度等ꎬ是作为涌现的基础和平台ꎻ竞技能力结构构成要素的高层次所观察到得的非加和性现象是涌现的结果ꎮ如ꎬBuehrle(1995)提出快速力量功效(涌现)是由低层的肌肉体积㊁肌肉质量㊁肌肉活性ꎬ中间层为最大力量能力㊁快速收缩能力以及上层为快速力量能力㊁肌肉内协调性㊁肌肉间协调性所组成ꎬ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激发而涌现的快速力量功效ꎮ所以ꎬ竞技能力结构的层次是涌现的产物ꎬ高层次是从低层次涌现出来结果ꎮ假如ꎬ观察某个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有多少个层次ꎬ从低到高顺序记 S-2㊁S-1㊁S㊁S+1㊁S+2 ꎮ若了解S层次上的整体特性(涌现性)ꎬ先关注低次层上ꎬ即S-1的层次ꎬ因为低层次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是在S层次上看到的整体涌现性的缘由ꎬ而更低层次如S-2㊁S-3 ꎬ往往与S的关系较远ꎮ要考察S层次上的涌现现象还需要了解高于S的S+1层次ꎬ因为S+1层次一旦形成ꎬ就对S层次上的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性会产生显著影响ꎮ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涌现性ꎬ一般都具有多个侧面的特性ꎮ比如ꎬ某个运动员某个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ꎬ他的竞技能力(结构)功能没有发生性质上的改变ꎬ也就说ꎬ他的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与某个能力(部分)训练具有同质的功能ꎬ但是ꎬ他经过训练后某个能力(部分)尽管没有带来结构整体功能性质上的611第7期李少丹:论竞技能力结构研究难题改变ꎬ但是该能力在数量㊁形态等关系上一定是非加和性的ꎬ即整体功能大于或小于子能力(部分)功能之和ꎬ这也是一种涌现ꎮ这种竞技能力结构涌现是很平庸的涌现ꎮ最平庸的涌现是整体与部分具有同质的功能ꎬ涌现性只表现在整体量不等于部分量之和ꎮ线性系统的涌现性总体上是平庸的涌现[21]ꎮ例如ꎬ张丽茹(1981)在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中运用模式训练的初步尝试研究得出ꎬ女子排球运动员助跑高度多元回归方程:Y=39 161-2 749X1+9 51X2+0 167X3+0 409X4ꎬ其中:X1为30米跑的时间ꎻX2为负重全蹲的重量ꎻX3为原地纵跳高度ꎻX4为连续5次原地纵跳的平均高度[22]ꎮ这是典型的线性系统ꎬ在多元回归方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ꎬ线性关系就是加和性关系ꎬ其整体涌现性是平庸的ꎮ上述女子排球运动员助跑高度多元回归方程例子的涌现具有预知性ꎬ即通过求解线性数学模型求知未来ꎮ而非线性系统的涌现属于非平庸涌现ꎬ它是不可预知的㊁也无法建立数学模型ꎮ我们研究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涌现性ꎬ除了把握竞技能力结构构成要素的内部规定性外ꎬ还应该掌握训练安排等外部环境的作用造就竞技能力结构的外部规定性ꎬ把内㊁外两种规定性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它的整体涌现性ꎮ在相当程度上训练安排规定了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性的产生方向与方式ꎮ竞技体育训练安排是依据专项特质和个性特点来影响竞技能力结构的生成㊁强弱㊁增减㊁形态㊁选择㊁改造㊁更新㊁互动㊁方向和性质等转变ꎬ在此过程中ꎬ揭示和研究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有新质的涌现是非常重要的ꎮ3㊀求解方法ꎬ是研究的难题上世纪70㊁80年代以来ꎬ国内外训练理论学者就有关竞技能力构成的概念进行了研究ꎬ较有代表性有: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和加拿大博姆帕博士ꎬ二者都认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体能㊁技术㊁战术等能力组成ꎬ但在涵盖心理和智能要素上略有区别[23-24]ꎻ前苏联普拉托诺夫从训练水平对其定义ꎬ指出在比赛中ꎬ训练水平各个方面(技术㊁身体㊁战术㊁意志㊁专项心理和智力水平)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而表现为一种复杂的㊁尽量创造最高运动指标的综合体[25]ꎻ过家兴教授与田麦久博士等认为ꎬ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训练)能力ꎬ是运动员体能㊁技能㊁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ꎬ但前者对竞技能力的理解涵盖了训练层面[22ꎬ26]ꎮ后续学者对竞技能力构成的概念虽有尝试性的新解ꎬ但受早期认识的局限ꎬ未对此做出颠覆性揭示ꎮ同时期ꎬ训练理论学者们㊁主要是中国学者致力对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ꎬ较有代表性的:1984年(日本)根本勇对运动员致胜因素中提到ꎬ优秀速滑运动员所需各个竞技能力和取胜竞技水平像一只 木桶 ꎬ即决定速滑竞技能力诸因素中ꎬ若有一个差(短板)ꎬ就像水一样地从缺口流出ꎬ限制了竞技能力的提高[27]ꎮ其实ꎬ 木桶 原理最早是由组织学奠基人劳伦斯彼得(LaurenceJ Peterꎬ1969)提出的[28]ꎬ木桶原理的思想实质上是研究有限资源条件下效能最大化问题ꎮ木桶原理后来在管理学㊁经济学㊁体育学中被普遍接受和应用ꎮ受木桶原理的影响ꎬ自1986年中国射箭协会教练员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优秀射箭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后[9]ꎬ陆续在一些专项中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2]ꎮ2007年田麦久博士等建构的 双子模型 ꎬ形象地展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ꎮ从竞技能力构成概念解释到 双子模型 竞技能力结构的功能㊁效益等的揭示ꎬ可以说ꎬ对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性研究是一个阶段性地突破ꎮ早期的竞技能力构成理论主要是根据一般系统论来描述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涌现性ꎬ概念突出定性性质而弱化了定量性ꎬ实用性较低ꎮ在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刻画和理论描述中ꎬ 木桶 原理和 双子模型 都采用了隐喻方法ꎬ隐喻方法基于相似性或类似性ꎬ在不同的经验理论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ꎬ使难于解释的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性ꎬ变得容易理解和易懂了ꎮ依据统计学原理建立的各项目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或数学模型ꎬ实属传统科学的还原论方法ꎬ模型的算法㊁关系都很简单ꎬ很难表现整体涌现性的复杂性ꎮ因为 模型 的方法本身就限制了表达系统的完整性ꎬ它是对系统所作的一种科学抽象ꎬ在此过程中ꎬ人们舍去了依据经验判断认为不重要的系统属性ꎬ于是ꎬ根据 模型 来推知系统的某种性能和规律ꎮ我们已知的各专项建立起来的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模型ꎬ均属于结构简单㊁组分差异不大ꎬ整体涌现性归结为竞技能力结构的宏观行为ꎬ服从概率统计规律ꎮ问题是一旦我们将此实际应用ꎬ就会发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是一个复杂系统ꎬ它的构成要素不仅数量多ꎬ而且种类繁复ꎬ结构有许多层次ꎬ层次间相互关联ꎬ相互作用ꎬ于是就产生了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竞技能力结构整体的涌现性ꎮ已建立的㊁具有统计特性的㊁线性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是远远不能表达更为复杂的整体涌现的特性ꎮ4㊀结㊀语训练理论研究竞技能力结构到目前为止ꎬ在方法71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39卷论方面还是沿袭还原论ꎬ即竞技能力结构整体的性质要靠构成子能力的性质来说明ꎮ也就是说ꎬ高层次的涌现要由低层次的行为来解释[20]ꎮ在竞技能力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中逐步涌现出来复杂性ꎬ用还原方法去描述竞技能力结构演化过程ꎬ已经力不从心ꎮ那么ꎬ竞技能力结构应怎样研究才能发现涌现性的基本规律?回答此问题无疑是极其困难的ꎬ但希望的曙光似乎依稀可见ꎮ刘大庆博士(1997)的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㊁刘爱杰博士(2001)的耐力性竞速项群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㊁杜长亮博士(2011)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㊁仇乃民博士(2012)的竞技能力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方法等研究ꎬ尝试性证明一些关于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性的定理㊁解释或描述涌现性的方法ꎬ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ꎮ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性机制是什么?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怎样利用竞技能力结构整体涌现性来提高运动成绩?以上这些关于竞技能力结构深入研究的问题ꎬ急需有科学的理论解释和突破ꎮ参考文献:[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及其在西德的发展[J].体育科学ꎬ1982(5):87-91.[2]延峰.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ꎬ1984(3):1-5.[3]过家兴.体育科学领域里的新学科运动训练学[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ꎬ1982(2):77-79.[4]田麦久.训练学理论与训练实践[J].四川体育科技ꎬ1983(7):36-41.[5]田麦久.一般训练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ꎬ1982(2):80-83.[6]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ꎬ1986.[7]普拉托诺夫.竞技运动理论[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出版社ꎬ1987.[8]钟添发ꎬ田麦久.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及选材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1994.[9]田麦久ꎬ刘大庆ꎬ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 双子模型 的建立[J].体育科学ꎬ2007ꎬ27(7):3-6. [10]延峰.对 木桶原理 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不适用性的剖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ꎬ1999ꎬ11(4):62-70.[11]李少丹.论竞技状态的复杂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ꎬ2009ꎬ32(6):11-14.[12]刘爱杰.耐力性竞速项群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ꎬ2001ꎬ3:3.[13]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ꎬ2005:135.[14]高建明ꎬ孙兆刚.论复杂性㊁非线性及其相互关系[J].系统辩证学学报ꎬ2002(4):34-37.[15]王步标ꎬ华明ꎬ邓树勋ꎬ等ꎬ运动生理学[M].北京ꎻ高等教育出版社ꎬ1992ꎬ50-51.[16]邓道善ꎬ陈珑.运动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ꎬ1993ꎬ219-220.[17]陈小平ꎬ褚云芳ꎬ纪晓楠.竞技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热点及启示[J].体育科学ꎬ2014ꎬ34(2):3-10. [18]体育运动学校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1984.[19]陈小平.重塑我国训练理论的运动生物学基础[J].体育科学ꎬ2010ꎬ30(11):17-23.[20]苗东升.系统科学的难题和突破点[J].科技导报ꎬ2007(7):21-24.[21]苗东升.论涌现[J].河池学院学报ꎬ2008ꎬ28(1):6-12.[22]田麦久ꎬ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2000:80ꎬ68ꎬ81-87.[23]迪特里希.哈雷(民主德国)ꎬ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M].蔡俊伍ꎬ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1985ꎬ12.[24]图多.博姆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1990.[25]普拉托诺夫.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陆绍中ꎬ译.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编印ꎬ1986ꎬ97.[26]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1990ꎬ117.[27]根本勇.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J].林栋ꎬ译.冰雪运动ꎬ1987(2):10-14.[28]谢铉洋.从木桶理论的发展史浅议管理研究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ꎬ2013(4):50-54.8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张一兵,等:中国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
第3期
表5中国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注:*号表示得分均值和标准差。
3讨论 棒球运动是将形态、机能、心理、智力、力学、素
质、技术和战术等能力集于一身的综合的运动项目。 它对于运动员各方面能力要求之高是其它运动项目 难以比拟的。棒球运动是场上9个人各自发挥协同 配合共同作战的产物,它是集田径运动跑、跳、投和 球类运动项目特点于一身的,集体项目中个人技术 发挥的组合,是攻守双方在体、技、战、心、智等竞技
*收稿日期:2006-12-24;修回日期:2007.02.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子课题(2001BA904舶1—15) 作者简介:张一兵(1958一),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员选材及骨发育;席翼(1962.),男,天津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 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体运动能力与健康适应的分子生物学;谭思洁(1957.),女,北京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 运动处方与运动员机能评定。
of嘶Iling objective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ability of the topnotch baseball players.On the other hand,it will provide
for鼬k她the p1驴.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将原始数据分为形态指标、机能指标、专项素质 指标、专项技术指标和心理指标5大模块进行主成 分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为共同因子数。 计算相关矩阵R。以主成分分析法并配合最大变异 法行正交转轴,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各 主成分命名,原则上取各各主成分中因子载荷最大 的指标作为此因子的代表,如若需要取其它指标时, 应考虑彼此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以保证选取指标的
场员形态选择臀厚/身高、胸/身×100、身高、前 臂围/上、指距一身高5个指标;机能选择10峰功、 场员疲劳指数、背力/体重3个指标。专项素质选择 (5—25)×5 m跑、一垒跑、全垒跑、棒球掷远4个指 标。专项技术选择击球动量最大、传球最快、传球得 分三个指标。棒球投手和场员的1l项心理指标全 部是相同的,因棒球运动在比赛中,投手和场员所处 环境同样都要承受强大的压力,只是运动员个体承 受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每一个上场队员都要练就良 好的心理素质。 2.3中国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指标的
topnotch baseball
K留words:Topnotch baseball players;athletic ability;structural model
近年来,我国棒球运动蓬勃发展,拥有专业队 10多支,高校队伍100多支。而且,我国在2003、 2004和2005三个赛季成功举办了中国职业棒球联 赛。这是我国第7个开展职业联赛的项目。联赛必 将迅速推动我国棒球运动的发展,并为国家体育总 局提出的在2008年奥运会上力争进入前6名提供 了有力的保证。
万方数据
1.4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由SPSS 10.0软件包处理,投手与场
员的均值差异采用t检验方法。 在选择选材指标体系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用
SPSS的Factor过程,以Principal Components法,对特 征值大于1.0的公因子进行提取。经因子旋转后, 得到各公因子内各指标的因子载荷,并由此确定竞 技能力每个围度中的指标。
中国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
张一兵,席 翼,谭思洁,和 平,姜达维,严 丽,孙延林,孟凡林,刘松波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天津300381)
摘要:研究选择了代表中国最优秀棒球运动水平的国家队、省市一级队主力队员123人。经过专家访谈和教练员 经验筛选,得到优秀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组成,在经过对组成中各项指标的测试和统计学处理,最终确定了 中国最优秀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此模型一方面将为优秀棒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训练的目标 系统,另一方面为优秀棒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确立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另外,台湾地区棒球运动水平较高,从主、客观因素 方面对棒球运动员的形态、生理机能、力量素质、心 理特质、专项智能等选材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少。但 是,以往的许多研究偏重于对投手的技战术分 析[1_3J,而疏忽对其它环节的测试与评价。因此,从 选材的角度来说尚缺乏有意义的资料。目前,由于 在世界范围内棒球运动开展程度远未达到普及水 平,因此,其相关的研究工作也较为不足。我们这次 在棒球项目中,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专项素质、专 项技战术调查、测试、实验的大样本研究实属首 次【4l。它对2008奥运储备高质量、培养高竞技能力 的棒球人才,有的放矢、有步骤、有控制地实现中国 棒球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的争光计划有着重要的作 用;同时填补国内棒球运动选材和育材研究的一项 空白,并对棒球优秀运动员的选材和育材具有长远 的实际意义。
Research on Structural Model of Athletic Ability of Topnotch
Chinese Baseball Players
Yi一慨,XI 珊ANG
Yi,TAN Si-jie,HE Ping,JIANG Da-wei。YAN li。SUN Yan-l_/n。MENG Fan-lin。LIU Song-bo
·8万4·方数据
第24卷
张一兵,等:中国优秀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
第3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术独立的不同位置,需要制订不同位置的运动员指标 模型,故本文研究将模型对象分为“投手”和“场员”两
1.1研究对象
组群体。实测人数134名,依据总课题组要求,对测试
研究对象为包括国家队在内的8支专业棒球 对象中的小年龄队员6名、低水平队员5名进行经验剔
万方数据
能力要素方面的全面较量【2|。棒球运动最终是以得 分的多少定胜负。而得分取决于进攻的击球和跑 垒,防守是阻止对方得分的手段,双方在制约与反制 约中求胜。竞技棒球运动曾被称为是投手和击球员 的竞赛…I。因此,投球和击球的对抗充分体现了棒 球运动的竞技特点。
·85·
第24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3期 Nhomakorabea相对独立性。选取指标时,除首要考虑因子载荷数 值和相对独立性因素外,经验与教练员问卷的重要 性不可忽视。
表2棒垒球运动员高级选材测试指标体系
手身体形态特征指标的筛选,经SPSS统计处理,将 身体形态特征指标旋转后得出指标因子载荷矩阵 表。如表3(棒球投手)所示:第1主成分一体重围 度因子,第2主成分一身长围度因子,第3主成分一 肢体长度因子。
第24卷第3期 2007年5月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V01.24 No.3 May 2007
运动技术与训练
文章编号:1001.747 X(2007)03.0084-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848.1 19
2结果与分析
2.1测试指标体系的确定 测试指标重要性调查:请专家根据本人多年的
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以下指标的重要性打分,5分为 非常重要,4分为较重要,3分为重要,2分为一般、1 分为不重要。总之,分数越高说明该指标在棒球竞 技结构模型中的重要程度越高,越接近0分说明该 指标的重要程度越低。原则上对平均得分低于3. 00和标准差高于1.00给予剔除。经过教练员问卷 的筛选,最终确立了选材测试指标。 2.2测试指标体系的统计学筛选
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棒球运动重新恢复起, 曾经有棒球界的许多工作人员、爱好者、运动员和教 练员们,就已经重视到了棒球运动员的选材方面的 问题。80年代初期,国内棒球界的工作者们撰写了 一些有关棒球运动员选材方面的专题论文及综述。 2000年,徐莉、严丽、冯红等曾对100多名我国优秀 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水平、素质水平、技术 水平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测试研究,从不同的方面为 我国棒球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较客观的参考依据。
(1)形态指标系列:上臂松紧围、前臂围、腕围、 大腿围、小腿围、踝围、胸围、颈围、身高、指间距、上 肢长、手长、下肢长、小腿长、跟腱长、臀厚、髋宽、肩 宽、体重、体脂率、BMI。
(2)机能指标:上肢爆发力、下肢爆发力、上肢爆 发力耐力、被动反应能力、反应与移动综合能力、承 受运动负荷能力。
(3)专项素质指标:一般耐力、折反跑、1垒跑、 全垒跑、棒垒球掷远、灵敏性和柔韧性。
表3棒球投手形态主成份分析的主要因子特征
表4棒球投手形态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因子载荷
击球动量
1—3垒投准
传球球速
传球动作速度
投手直线球投准(投手)
专
客观实测指标
投手曲线球投准(投手)
项
技
投球的线路变化和控制能力(投手)
术
球的速度(投手)
术
判断来球能力
安打能力
传杀能力
理解战术能力
主观评价指标
灵活应变能力
every iIxkx of the composition,we
finally defined structural model of athletic ability of topnotch Chine眈baseball players.This model will,on one hand,provide
(Sports Science Department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T'umjin 30038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