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加快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进程,实现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彻底变,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最宜人居”和“最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到2007年,攀枝花城镇化水平达60%,建成区面积达54km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7.6m2,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7km/km2,自来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87.6%,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达11标台,人均居住面积达15m2,日清扫面积达400万m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万人拥有城市公厕1.8座,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率达40%,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990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5m2。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体系等方面形成与现代化大城市指标体系一致的发展格局,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2004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05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力争2007年基本建成“数字攀枝花”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民用燃气设施建设。优化民用煤气管网布局,确保供气安全,提高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到2007年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87.6%。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形成多种能源互补的共用格局。
城市公交客运设施建设。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培育和规范城市客运市场。重点强化城市公交客运的中心主导地位,调整完善公交线路布局,配套完善城市公共客运设施,提高城市公共客运服务质量,使公交行业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到2007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1标台。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03——200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攀西资源开发会议精神,根据《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翻番规划(2003—2007年)》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建设部、建设厅“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特编制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
攀枝花城市规划
重点任务
为实现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完善攀枝花市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攀 枝花市未来主要的绿化任务是建设完善“三区三网三林三绿”,即:
市域建三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区中生态健 全;
丘陵造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网中果茂粮丰;
山地育三林—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经济果木林,林中生物多样;
4、“花城新区”不仅叫起来响亮,而且 “花城”大家耳熟能详,“新区”大家有 目共睹。
新区一角
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控 制面积59.2平方公里,建 设面积33平方公里,新增 人口承载力35万人。按照 规划,新区分为5大片区, 将以“梳山、理水、延绿、 美桥、筑网、营城”为建 设理念,打造山地城市特 色景观。攀枝花计划用5至 10年时间,将其建成在全 省有较大影响力,在区域 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带动作 用,集行政、商务、住宅、 现代服务业、生态优美于 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错过了海南岛,不要错 过攀枝花,三亚有阳光沙滩, 攀枝花有阳光山川”。
“未来的攀枝花,必定是 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充满 生机与活力的阳光花园城市。”
(五)南向开放门户—四川南下桥头堡
地处川滇交界的攀枝花,承担起四川南向开放“桥头 堡”的重要作用,成为四川通江达海,融入北部湾经济圈、 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攀枝花地处川、滇交汇处,是 四川通往东南亚、西亚及沿边地区、沿海口岸最近的地方, 是长江沿岸城市向川西南、滇西北市场集散的重要节点。
缅气入攀项目,旨在改变目前攀枝花无天然气用的现状。其中,机场路LNG/LCNG站已建成完工。随着缅气入攀工程的全面上马,到2025年,将建成CNG(压缩 天然气)加注站11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站55个。
新区供水项目建设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工程包括炳草岗水厂深井泵站扩建、新 建絮凝预沉池2座、新建DN600—700原水管道5270米等,将为新区解决供水问题。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推荐)攀枝花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攀枝花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2月目录一、前言 (9)(一)规划内容 (10)(二)规划期限 (10)(三)规划依据 (10)二、发展基础与形势 (11)(一)发展基础 (11)1.信息设施基础较好 (12)2.信息应用初具规模 (12)3.信息产业崭露头角 (13)(二)存在的问题 (14)1.信息产业不够发达 (14)2.信息化人才较缺乏 (14)3.统筹建设力度不够 (14)4.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14)(三)发展形势 (15)1.发展的机遇 (15)2.面临的挑战 (16)三、总体思路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基本架构 (17)(三)特色导向 (18)(四)推进原则 (19)1.健全体制,加强统筹,合力推进原则 (19)2.夯实基础,融铸平台,集约推进原则 (19)3.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牵引推进原则 (20)4.统一标准,整体架构,规范推进原则 (20)5.试点示范,累积经验,典型推进原则 (20)(五)发展目标 (21)四、主要任务 (22)(一)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攀枝花载体 (22)1.加快建设光纤网络 (22)2.全域覆盖无线网络 (22)3.广泛部署传感网络 (22)4.加快建设通信枢纽 (23)5.夯实信息安全基础 (23)6.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24)(二)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智慧攀枝花智芯 (24)1.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库 (24)2.健全数据交换共享体系 (24)3.建设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25)4.打造公众集成服务门户 (25)5.整合基础信息通信能力 (25)(三)推进政务办公智慧化,打造政通攀枝花 (25)1.加强电子政务外网服务 (26)2.完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 (26)3.规范电子政务运维管理 (27)(四)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打造活力攀枝花 (27)1.建设数字化大城管 (27)2.建构安全保障体系 (28)3.建设智慧交通体系 (29)4.强化市场监管体系 (29)5.加强环境资源管理 (30)(五)推进民生服务智慧化,打造和谐攀枝花 (31)1.推进智慧医疗,助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建设 (31)2.开展智慧文教,助推区域教育高地建设 (31)3.建设智慧社区,助推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32)4.推动市民卡应用,打造市民综合服务的典范城市 (32)(六)推进产业发展智慧化,打造实力攀枝花 (33)1.发展智慧工业,助推工业提速增效 (33)2.发展智慧服务,助推三产提档升级 (34)3.发展智慧农业,助推农业做特做精 (35)4.建设智慧园区,支撑产业做大做强 (36)(七)引进和培育信息产业,支撑智慧攀枝花 (37)1.壮大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 (37)2.引进和培育电子制造业 (37)五、重点工程项目 (38)(一)基础网络工程 (38)1.光网攀枝花 (38)2.无线网络 (38)(二)通信枢纽工程 (39)1.通信枢纽中心 (39)2.云计算中心 (39)(三)公共服务平台工程 (40)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40)2.电子政务平台 (40)3.视频监控平台 (40)4.企业服务平台 (41)5.社区服务平台 (41)6.市民卡平台 (41)7.公众服务门户 (42)1.政务网站群建设 (43)2.电子政务大厅 (43)3.电子公务监察系统 (44)4.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 (44)(五)智慧城管工程 (44)1.数字城管系统 (44)2.移动监管执法系统 (45)3.智慧环境综合监管系统 (45)4.智慧水务应用系统 (46)(六)平安城市工程 (47)1.高清智能卡口监测系统 (47)2.公安智能监控应用系统 (47)3.城市综合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47)4.社区司法矫正系统 (48)(七)智慧交通工程 (48)1.交通信息引导系统 (48)2.公交车辆移动定位监控与调度系统 (49)(八)智慧社区工程 (49)1.智慧社区 (49)2.智慧家庭 (50)1.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 (50)2.平安校园 (50)3.校园一卡通 (51)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1)(十)智慧医疗工程 (51)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51)2.居民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系统 (52)3.数字医院系统 (52)(十一)智慧工业工程 (53)1.智慧园区 (53)2.工业信息化系统 (54)3.智慧能源系统 (54)4.安全生产监管系统 (55)(十二)智慧旅游工程 (55)1.智慧旅游门户 (55)2.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56)3.旅游服务导览交互系统 (56)(十三)智慧农业工程 (57)1.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57)2.农产品及食品追溯系统 (57)3.农业电子商务 (57)六、保障机制 (57)(一)建立健全组织推进体制 (57)1.强化组织领导 (58)2.加强考核督导 (58)(二)建立高端决策咨询机制 (59)1.开展智慧城市研究 (59)2.接受智慧城市咨询 (59)3.参与项目论证评审 (60)(三)建立可持续人才培养机制 (60)1.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60)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0)3.整合人才培训资源 (61)(四)建立全方位应用推广机制 (61)1.举办智慧城市研讨论坛展会 (62)2.组织智慧应用宣传体验考察 (62)3.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应用 (62)(五)建立灵活的投资融资机制 (63)1.培育城市投资建设主体 (63)2.创新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 (63)3.用好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4)(六)建立标准和规范推进机制 (64)1.建立智慧城市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64)2.加大智慧城市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 (65)附件: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 (66)一、2015年前完成建设项目 (66)二、2020年前完成建设项目 (67)一、前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的通知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6.21•【字号】攀办发[2015]46号•【施行日期】2015.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的通知攀办发[2015]46号各区政府,市级各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规定》,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规范城乡规划公开公示工作,特制定《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6月21日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第一条为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维护公众对城乡规划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规范城乡规划编制管理行政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城乡规划公示是指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上报审批前,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征询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的行政行为。
本规程所称城乡规划公布是指对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将有关信息进行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城乡规划公示和公布的范围包括:城市(镇)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规划和村规划、单独编制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涉及空间布局的专项规划。
第四条城乡规划公示内容应包括规划简介和主要图纸,涉及国家机密、军事秘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公开的内容,不得进行公示。
规划公示简介应包括规划编制依据、目的和主要内容等。
规划公示图纸应包括但不限于:(一)城市(镇)总体规划:区位分析图、各规划年限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城市功能结构示意图等。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22•【字号】川府函[2014]175号•【施行日期】2014.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4〕175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提请审批〈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请示》(攀府〔2014〕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改后的《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攀枝花市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规划控制目标为:2020年城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1平方公里,终极人口规模120万人,城市用地终极规模135平方公里。
根据攀枝花市资源、环境实际条件,重视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有效控制17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发边界,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939.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规划统一管理。
按照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五、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给水、排水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防震、防洪、消防、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生态绿地保护。
建设以机场周边山体绿化为“一心”,以沿金沙江两岸绿化带为“一链”,以江南片区与城西片区、城东片区间的绿化隔离带为“二带”,以中心城区三大片外围山体的三个绿环为“三环”,以多个由滨江绿地、环山绿地或者防护林带构成的生态安全岛为“多岛”的城市绿地系统。
攀枝花东区阿署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简介.doc
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简介一、规划区位置及规划范围阿署达片区是指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位于攀枝花民用机场北侧山麓,东靠仁和区金江镇,南和仁和区仁和镇比邻,北与银江镇沙坝村接壤,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阿署达片区,距市中心8公里,现状出行主要依靠机场路和马家田路。
机场路环村而建,往东可至攀枝花机场,往西可连接市中心和仁和区,马家田路西接机场路,从村内穿越,往北可至滨江大道。
阿署达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334.1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284.72公顷。
二、规划定位阿署达片区以居住为主、兼有康养度假功能,是攀枝花重要门户区。
规划期内,以原生性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居住、康养、休闲为核心,同时结合生态养生、文化体验、阳光休闲、旅游度假及绿色农业观光等元素,将阿署达片区建设成独具康养特色的都市新区。
三、规划结构阿署达片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两心、四片区”。
(一)一轴指沿原马家田路的景观轴和发展轴,南起山水养生社区,北接南亚热带风情社区、植物天堂度假社区,贯穿阿署达整个片区。
(二)两心风情社区综合生活中心、植物天堂社区休闲中心。
(三)四片区南亚热带风情社区、植物天堂社区、山水养生社区、花香果园社区四个功能片区。
四、用地布局规划阿署达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334.1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284.72公顷。
建设用地包含城市建设用地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其中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2.30公顷,城市建设用地252.42公顷。
(一)居住用地(R)规划区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其中住宅用地102.32公顷,服务设施用地5.32公顷,总用地107.64公顷。
(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为40.12公顷。
主要包括零售商业用地和娱乐康体用地。
其中零售商业用地面积约为13.53公顷,娱乐康体用地面积约为3.53公顷。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规划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为30.35公顷。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管控生态红线发挥生态红线制度在生态空间管控中的基础作用,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管控区。
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金沙江、雅砻江及安宁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盐边县北部、米易县西部、仁和区北部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生态自然恢复为主,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落实河(湖、库)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实施大规模绿化攀枝花行动。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天然林资源和公益林保护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
加大草地生态保护和退化草地修复治理力度,逐步实施退牧还草和草地补种,降低高山草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动长江-金沙江、雅砻江等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重点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安宁河流域生态保护。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生物安全和入侵物种防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加快建设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源控制,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提档升级。
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城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防治力度。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2014修订稿》的通知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2014修订稿》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10.23•【字号】攀办发[2015]66号•【施行日期】2015.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2014修订稿》的通知攀办发[2015]66号各县(区)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攀枝花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2014修订稿》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0月23日攀枝花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2014修订稿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更好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4修订稿),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基本状况1.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攀枝花市位于川滇结合部,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共有42个民族,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123.3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7‰。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0.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2.92亿元,城镇化率63.4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9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38元。
2.居民健康状况2013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77.4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279.17/10万,孕产妇死亡率19.11/10万,婴儿死亡率为6.12‰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51‰以内。
攀枝花市医疗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攀枝花市医疗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健康攀枝花”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规范发展社会办医,发展特色医疗和精准医疗,健全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六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市、县、乡三级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
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引进医疗卫生高端人才、基层卫生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全面实施健康攀枝花行动,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产业现代化。
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卫生健康行业监管执法。
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2个、建成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5个以上。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
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
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
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5/10万。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全民体育事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风尚,建设体育强市。
推进训练基地、体育运动休闲、体育精品赛事等“八大工程”建设,重点完善康养运动基础设施和重大赛事配套设施,建设多功能多品牌运动竞训基地。
打造攀西阳光康养运动中心,规划建设体育场馆和国家健身登山步道,积极争取举办高水平大中型体育赛事,积极申办2026年四川省第15届运动会,举办环攀枝花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国际皮划艇马拉松、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暨全国艺术体操U系列锦标赛、全国桥牌公开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推动赛会经济繁荣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领域,发展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和竞技体育。
攀枝花市东区农村公路网规划 (2021-2035 年)
攀枝花市东区农村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东区农业农村和交通水利局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2月目录第1章概述 (3)1.1 规划背景 (3)1.2规划依据 (4)1.3 规划范围和期限 (5)第2章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现状 (5)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5)2.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5)2.1.2自然条件 (6)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6)2.2.1 经济社会及人口 (6)2.2.2 产业布局 (7)2.2.3 资源开发 (8)2.3 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9)2.3.1综合运输网概况 (9)2.3.2客货运输发展水平 (11)2.4 农村公路网存在问题 (11)第3章发展形势 (12)3.1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12)3.2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形势 (14)第4章发展思路 (15)4.1 指导思想 (15)4.2 基本原则 (16)4.3 规划目标 (17)第5章路网布局方案 (17)5.1 规划节点分析 (17)5.1.1 行政类节点 (17)5.1.2 交通类节点 (18)5.1.3 文化旅游类节点 (18)5.1.4 经济类节点 (19)5.1.4 节点汇总 (19)5.2 路网规模分析 (20)5.2.1 公路网规模测算方法 (20)5.2.2 农村公路网规模测算 (22)5.3 布局方案 (25)5.3.1 布局思路 (25)5.3.2 布局过程 (25)5.3.3 布局方案汇总 (28)第6章效果分析 (29)6.1 路网技术分析 (29)6.2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0)第7章实施安排 (31)7.1 建设方案 (31)7.2 用地规模和资金需求 (32)第8章保障措施 (33)2.附表 (35)第1章概述1.1 规划背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攀枝花市东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村公路作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攀枝花市能源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完善现代能源网络
PART TWO
02
To achieve clean and low-carbon energy development and proon
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我们将对现有的输电线路进行升级,以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将投资建设新的 输电线路,以连接邻近的能源网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能源供应能力。
2.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能源储存设施、能源运输设施和能源分配设施。我们计划在全市范围 内建设大量的充电桩,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也可以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此外,我们还将建 设更多的天然气管道和储气设施,以提高我们的天然气供应能力。
01
攀枝花市建设现代化能源网络
攀枝花市建设现代化能源网络,助力城市发展持续动力。
02
完善城市能源基础设施,提升能源服务水平
提升城市能源服务水平,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是关键。
03
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简短表达为:低碳能 源,共筑生态文明。
04
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
攀枝花市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年)
攀枝花市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年)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
其中:近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25年。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攀枝花市西区行政辖区范围,幅员面积为123.9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核心目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突破、民生为本,通过产业发展,农民新村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体制健全等,实现西区乡村经济、空间和社会重构,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把西区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化、村落民居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管理民主化的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现代新农村。
三、上版规划评价2012年版《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背景,确立了新村建设发展战略、规模结构、新村数量和等级、新村建设控制指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新村风貌及户型设计指引等,规划基本科学全面,对西区十二五时期的新村建设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随着近年来宏观政策背景、经济建设大环境的变化,城乡统筹改革的深化,西区面临的新发展机遇与新形势,使得上版区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内容出现诸多不适应。
1、原总规的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一级中心城区和二级城郊农村社区,没有确定中心村。
中心村在区位、交通、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比周边基层村更优越,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的强化能让社会资源配置更优化,更合理,更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因此,本次规划修编将在中心村的设置上作出调整。
2、原规划在规划期末(2020年),格里坪镇农村总人口为9000人,共有新村22个,其中特大型新村3个,大型新村3个,中型新村5个,小型新村11个。
西区至今共实施了6个新村点建设和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