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一、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特性,能够分辨不同的物质。

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的物质,如水、盐、糖、沙等,分辨它们的特性。

2.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混合后的性质变化。

二、第二章:探究材料的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

2.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材料的物品,了解它们的性质。

2.进行实验,测试不同材料的性质,如强度、硬度、导电性等。

三、第三章:简单的机械3.1 学习目标:了解简单的机械,如杠杆、滑轮等,能够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的机械,包括杠杆和滑轮。

3.3 教学活动:1.学习杠杆的原理,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学习滑轮的原理,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作用。

四、第四章:我们的地球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

4.3 教学活动: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2.观察日历,了解地球的运动。

五、第五章:天气和季节5.1 学习目标: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基本知识,能够描述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5.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和季节的基本知识,包括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形成。

5.3 教学活动:1.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天气情况。

2.观察季节变化,描述季节的特点。

六、第六章:生物与非生物6.1 学习目标: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常见的生物种类。

6.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繁殖等。

非生物则缺乏这些特征。

6.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物体,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七、第七章:植物的一生7.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2 固体、液体和气体1.3 混合物与纯净物2. 第2章:力和运动2.1 力的初步认识2.2 运动的形式2.3 力与运动的关系3. 第3章:声音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声音的应用与噪声防治4. 第4章:光和颜色4.1 光的传播4.2 颜色的形成4.3 光和颜色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基本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颜色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天平、小车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力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提纲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

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请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

2. 答案:略略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

2. 第2章《动物的行为》:探讨动物的行为分类、适应性及影响因素。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结构、地形地貌以及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4. 第4章《电与磁》:学习电与磁的基本原理、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地球与宇宙、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电与磁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探究方法的应用,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磁铁、电路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体现教学内容。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难点,图文并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调查身边动物的行为,分析其适应性。

(3)绘制地球仪,标注重要地形地貌。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提供详细答案,指导学生正确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培养科学素养。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命世界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适应与行为3. 物质科学水的性质与循环简单机械与能量4. 地球与宇宙天气与气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特点及适应性。

3. 让学生掌握物质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及能量转换。

4.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知,了解天气、气候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物质科学中的能量转换、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例,引出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为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并记录植物、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实验。

4. 知识拓展:讲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以及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5.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科学原理,观察天气变化,制作地球仪模型。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2. 植物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关键点3. 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示意图4. 地球与宇宙运动规律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其适应性,写下观察报告。

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性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定义、科学家的工作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生物多样性》:学习生物的分类、特征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人体的奥秘》: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功能及其相互协调。

4. 《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探讨能量的来源、转换和利用。

5. 《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地貌及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人体器官、能量转换和地球宇宙知识,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命尊重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分类、能量转换、地球宇宙知识。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人体器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标本、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图片、模型、实验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目录: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教学重难点。

4. 图表:绘制相关图表,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的定义和科学探究方法。

(2)列举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并说明其意义。

(3)描述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4)简述能量转换的原理及实例。

(5)介绍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答案:(1)科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多样的生物第1课: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认识生物第3课:生物的分类2.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第4课:我们的身体第5课:健康的生活第6课:人与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健康的生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第一单元:多样的生物1) 第1课:生物与非生物a. 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

b. 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第2课:认识生物a. 介绍生物的分类。

b.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3) 第3课:生物的分类a. 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b. 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分类实践。

(2)第二单元:人与自然1) 第4课:我们的身体a. 介绍人体的基本结构。

b.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变化。

2) 第5课:健康的生活a. 讲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3) 第6课:人与环境a. 讲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b.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3. 例题讲解: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第一单元:多样的生物第二单元:人与自然3. 板书形式:采用提纲式、结构式或图文结合式,清晰展示课程内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声音与听觉2. 光与视觉3. 电与磁4. 生命之源5. 植物的生长6. 动物的行为详细内容如下: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听觉的形成与保护。

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视觉的形成与保护。

3. 电与磁: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电与磁的关系。

4. 生命之源:生物的特征、分类、生长发育。

5.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

6.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运动、繁殖、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音、光、电、磁、生物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自然界中相关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与听觉、光与视觉、电与磁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生物标本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演示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讲解光与视觉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例如:讲解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6.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相关概念和原理。

3. 图表:展示实验过程、数据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声音传播实例,并分析其传播原理。

(2)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并解释原因。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种子发芽等。

课时:4课时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繁殖的方式、种子发芽的实验等。

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课时:4课时内容:动物的运动、感觉、保护色、进化原因和证据等。

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课时:4课时内容:地球的结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太阳系等。

4.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学习简单机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4课时内容: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地球运动、能量转化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简单机械原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实验操作步骤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01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
的安全。
注意实验材料和器具的使用方法
02

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器具,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
技术与工程科学
介绍一些基本的技术和工程知 识,如简单机械、电路等。
进度安排说明
每周安排两课时,每 课时40分钟。
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衔接和联系,确保 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 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教学进度。
课时分配建议
生命科学
建议分配10课时, 重点介绍植物、动物 和人体的基本知识。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直观教学法
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 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成 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 身体验科学现象,加深对 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 流能力。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教学效果。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汇报人: 202X-12-18
目录
• 教材分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 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 •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 考试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01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与特点
内容丰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材料金属材料纤维材料合成材料破坏性材料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3. 植物与生态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绿色植物的意义4. 电电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电器的工作原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动物、植物与生态的关系,认识电的基本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安全用电等知识。

2. 教学重点: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动、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盒、材料包、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内容:(1)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进行讲解;(2)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3)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4)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采用提纲式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2. 结合图表、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重点知识;3. 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列举三种金属材料,并说明它们的用途;(2)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3)设计一个安全用电的提示标语。

2. 答案:(1)略;(2)食物链是食物网的基础,食物网是食物链的复杂化表现;(3)如:“请勿湿手触摸电器,防止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材料、生态、电的知识;(2)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2024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世界1.1 人类与自然1.2 生物与环境1.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二章:力世界2.1 物体运动2.2 力作用2.3 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和力作用观察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使用方法,并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作用、简单机械使用。

2.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物体运动、力作用、简单机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杠杆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物体运动等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生物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物体运动、力作用等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作用、简单机械使用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力世界2. 主要内容:物体运动力作用简单机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力作用现象。

(2)简述简单机械原理及用途。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力作用现象:踢足球时,足球运动;拉抽屉时,抽屉移动等。

(2)简单机械原理及用途:杠杆原理,如剪刀、钳子等;滑轮原理,如吊车、电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物体运动、力作用等知识有更深入理解,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简单机械,解其原理和用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新课导入环节,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2章《动物的行为与习性》: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3. 第3章《岩石与矿物》:认识岩石、矿物的种类、特点及成因,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

4. 第4章《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探究物体内能的转换、简单电路、可再生能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与应用、岩石与矿物的识别。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元件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故事、观察等方式,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

2. 板书结构:清晰、简洁,逻辑性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生长过程中,种子发芽的条件有哪些?(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4)列举三种可再生能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重要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1. 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此部分涉及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条件》、第2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3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单元《电路的奥秘》,包括第1课《电路的组成》、第2课《电路的连接方式》、第3课《电路的开关》。

3. 第三单元《磁铁的力量》,包括第1课《磁铁的性质》、第2课《磁铁的磁性方向》、第3课《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开花与结果的特点;掌握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认识磁铁的性质、磁性方向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式、磁铁的磁性方向。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及磁性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演示电路实验、展示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2. 电路的奥秘:电路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 磁铁的力量:磁铁性质:磁性、极性、磁性方向应用:磁铁吸附、指南针、电动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条件。

(2)列举电路的连接方式。

(3)简述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通过制作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体验地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地球各种自然现象谈话:关于地球,你想了解哪些事情?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地球二.明确提出探究问题1.讲述:刚才同学们明确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2.学生猜测地球的模样。

3.讲述:古代人对地球是怎样认识的呢?(CAI: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4.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的?5.教师小结: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的作用三.制作地球仪,发现地球的基本特点。

1.谈话:要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知识,你觉得有哪些方法?2.观察地球仪,说出自身的发现。

(经线、纬线、赤道、地轴)3.学生制作地球仪4.比较自制地球模型与地球仪。

5.自评,说出要做什么改善。

四.拓展: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1.谈话:你还有哪些途径获得地球的知识?2.把收集到地球资料整理制作成卡片。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身的设想是否正确。

3.能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2.能从不同角度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STSE目标:能举出3个以上的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保护耳朵,预防听力损伤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与反射彩虹的形成原理眼睛的结构与功能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磁感应现象4. 运动与力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机械运动与能量转换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等科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电流表、磁铁、小车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音叉、镜子、电池、导线、小灯泡、磁铁、小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声音、展示光源、演示电与磁现象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传播、特征、保护耳朵2. 光:传播、反射、彩虹、眼睛结构3. 电与磁:电流、磁铁、电磁感应4. 运动与力:速度、力、机械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传播原理。

(2)解释彩虹的形成原因。

(3)列举电流的三个作用。

(4)分析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答案:(1)声音传播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

(2)彩虹形成原因:太阳光通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色散,形成彩虹。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详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光合作用。

2. 第四章《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原理以及简单电路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简单电路的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解、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器材、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植物观察记录表、电路制作材料、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进而引出本章内容。

2. 新课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植物的繁殖方式: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如何繁衍后代。

(3)光合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3. 电路部分:(1)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结构。

(2)电路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简单电路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繁殖方式3. 光合作用4. 电路的组成5. 电路原理6. 简单电路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列举三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简述光合作用的原理。

(4)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植物生长、繁殖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以及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

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

最新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6篇)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一1.能交流搜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展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师:“上节课前大家搜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1〕聚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1〕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答复: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响。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一样和不同的植物,到达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1〕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1〕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2〕师:“在观察和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吗?科学级上册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篇二1、可以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降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重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认识1.2 物质的性质1.3 物质的变化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力的作用2.3 运动的形式3.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光的传播与现象4. 第四章:电和磁4.1 电的认识4.2 电路的组成与应用4.3 磁的现象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物质、力、声音、光、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电路的组成。

2. 教学重点:物质的认识、力的概念、声音和光的现象、电和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材料、学习单、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实验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并描述它们的性质。

(2)解释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

(3)分析声音和光的传播现象。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

2. 答案:(1)水、空气、金属等,性质如:无色、无味、可燃等。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推、拉、摩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1 我们关心天气一、认识天气现象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三、拓展四、总结教学反思:2 天气日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5.温度计每组一支6.科学记录本和笔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

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板书设计:2 天气日历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二、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三、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四、拓展五、总结:教学反思:3 温度和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三、气温的测量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5、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3 温度和气温一、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二、气温的测量三、拓展四、总结课后反思第四课风向和风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板书设计:第四课风向和风速一、风向和风向标二、风速和风速等级三、实地观察四、拓展五、总结教学反思: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小结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板书设计: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三、总结评比四、拓展教学反思:第六课云的观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一、描述云1、出示“云”字。

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