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歌剧欣赏
歌剧茶花女咏叹调赏析
歌剧茶花女咏叹调赏析歌剧《茶花女》是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创作的一部著名歌剧,它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其中一首著名的唱段,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重要唱段,通常由主要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关键时刻演唱。
在《茶花女》中,主人公维奥莱塔在第一幕的咏叹调中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结。
这首咏叹调以其悲伤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咏叹调的旋律首先以悠扬的小提琴独奏开始,随后维奥莱塔的歌声悠扬而哀怨地响起。
她唱到,“我是如此年轻,我是如此美丽,我是如此幸福”,表达了她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她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她唱到,“命运对我如此残酷,我注定要孤独一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绝望和无奈。
在咏叹调的高潮部分,维奥莱塔的歌声更加激昂,她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她唱到,“我不想被束缚,我要追求自由的爱情”,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坚定和勇敢。
然而,最终她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是不可能实现的,她唱到,“我知道我是注定要孤独一生的”,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绝望和无奈。
咏叹调的结尾部分,维奥莱塔的歌声渐渐减弱,最终消失在悠扬的小提琴旋律中。
这首咏叹调以其悲伤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刻地展现了维奥莱塔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除了旋律动人外,咏叹调的歌词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
歌词中充满了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绝望。
这些歌词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触及了观众的情感,使人们对剧情产生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歌剧《茶花女》中的咏叹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它是歌剧中的一首经典唱段,也是威尔第创作的杰作之一。
通过对咏叹调的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歌剧《茶花女》的精髓和内涵,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任选一部歌剧作品欣赏并阐述其创作背景及艺术特征
任选一部歌剧作品欣赏并阐述其创作背景及艺术特征歌剧作品《茶花女》《茶花女》(La Traviata)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Giuseppe Verdi)创作于1853年的一部歌剧作品。
该歌剧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杜马的小说《委曲求全的女子》。
威尔第对该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深感吸引,决定将其搬上歌剧舞台。
《茶花女》讲述了主人公维奥莱塔(Violetta)这个一代名妓的悲壮故事,她为了爱情而放弃了社交地位和财富,最终因生病而逝世。
这个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社会阶层的冲突、个人情感的悲剧和对死亡的绝望。
主题包括爱情、牺牲、社会偏见和生活的动态。
《茶花女》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创新:威尔第在这部歌剧中运用了当时最新的作曲技巧和表达手法,使得歌剧更加音乐化和戏剧性。
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美的旋律,如维奥莱塔的咏叹调《卡门》和阿尔弗雷多的激情唱段《我的爱人,我已不再受新月光的引诱》等。
此外,他巧妙地运用了合唱、重复和变奏等手法,增强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
2.人物塑造:《茶花女》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丰满,具有真实性和情感张力。
维奥莱塔是一个坚强而又脆弱的女性形象,她在爱情和社会压力中挣扎,最终选择了牺牲。
阿尔弗雷多是一个为爱情痴狂的角色,他用自己的感情和行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3.芭蕾舞的运用:《茶花女》中的芭蕾舞场景成为该剧最脍炙人口的一幕,也是剧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芭蕾舞既增添了观赏性和艺术性,又穿插在剧情中,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芭蕾舞以其优美的身姿和高难度的动作为剧情增加了张力,并表达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总结来说,歌剧作品《茶花女》是一部充满悲剧冲突和浪漫情感的艺术杰作。
它不仅运用了当时最新的音乐创作技巧,还塑造了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并以芭蕾舞的形式为故事增加了艺术张力。
通过这部歌剧,观众能够深入体验维奥莱塔的爱情牺牲和对社会偏见的反叛,体味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壮的命运。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
该歌剧以19世纪巴黎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命经历,展现出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爱情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将对该歌剧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进行分析和赏析。
1. 剧情梗概《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巴黎的一名高级妓女,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吸引了年轻的男子阿尔芒。
两人陷入热烈的爱情中,但因阿尔芒的父亲反对,两人的爱情被迫分离。
玛格丽特的健康遭到严重损害,她最终在阿尔芒的陪伴下病逝。
2. 主题思想该歌剧主要关注人的命运和爱情,探讨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歌剧通过玛格丽特的物质和精神空虚以及她从卑微到高傲的个性塑造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征。
同时,阿尔芒与他的父亲也是歌剧中突出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冲突来揭示社会阶层的对立和维护家庭名誉的作用。
3. 音乐特点该歌剧音乐的特点是格调高雅、手法鲜明。
它深受意大利式唱腔的影响,以及法国浪漫主义音乐、德国古典音乐的元素。
音乐采用了叙事式的旋律,表现了情感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
同时,它大量使用了管弦乐的伴奏,使音乐更加丰富和华丽。
4. 角色塑造该歌剧中的主要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生命观念。
玛格丽特是该歌剧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她热情、美丽、敏感但也深受孤独、虚荣和自私的折磨。
阿尔芒的形象也非常深刻,他的爱情故事表现出自由、自我价值的探求,同时也体现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他在家庭责任和爱情之间无法取舍,最终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人。
5. 表演手法《茶花女》是一部充满挑战的歌剧,演员需要兼顾歌唱和表演两个方面。
演员需要强大的表演和演唱技巧,以展现角色的身份、情感和心态。
演员的唱腔要清晰、优美,表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
演员的表演要真实、细腻,塑造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同时,演员还需要在舞台上演绎生动的情节,以吸引观众眼球。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
这是根据1852年法国的作家小仲马(Alexandre Dumas)的戏剧「茶花女」( La Dame aux Camelias)而写成。
这部歌剧充满着优美的咏叹调,其出现密度之高,使得和比才的《卡门》一样,成为美歌集一般,即使不太明白剧情,但绝对不会感到有「冷场」,所以,它也是很好的欣赏入门的歌剧.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于1853年在威尼斯进行首演,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
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列塔。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
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强要她承诺与他的儿子断绝来往。
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返风月场。
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160693034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回去,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命令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莱德,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
阿尔弗莱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不明就里的阿尔弗莱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做情妇,不断地刺激薇奥莉塔。
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 很快处于弥留状态。
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弗莱德。
直到去世后,阿尔弗莱德也没能来看她。
直到听说薇奥莉塔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
歌剧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使观者回味无穷。
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题材的选取威尔第进行《茶花女》创作的时候,着眼点是社会上的“小人物” 的坎坷人生,他在创作前期很多歌剧的主人公是以帝王、贵族、神仙为主,而后期开始主要是一些“接地气”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为主,这些人与普通的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富有人文主义关怀。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十分的常见,一个爱情悲剧,彼此相爱却遭到父母的阻挠,女主人公为爱而选择离开,男主人公不知内情怀恨在心,等知道隐情之后,却和爱人阴阳相隔。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作者:左文佳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3期摘要:《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最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和巴黎上流社会最有名的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女主角微奥列塔的人物性格特点、戏剧、音乐两个方面对《茶花女》这部歌剧进行赏析。
关键词:茶花女;抒情花腔女高音;轻巧抒情女高音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改编自小仲马的同名名著,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最初的中文译本是在19世纪末由林纾翻译的《茶花女遗事》,到上一世纪30年代,我们又看到了刘半农先生的译本,你如果今天想找一本《茶花女》小说或剧本,那将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全国各省的出版社几乎都出版过《茶花女》。
然而,想认真地读懂意大利歌剧《茶花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读懂它需要赏听者具备相当丰富的欧洲历史文化知识与阅历。
由剧作家弗朗西斯科·皮亚伟编为歌剧脚本,伟大的作曲家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作曲。
150年来,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当首推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有世界歌剧史中的最灿烂的宝石之称,想了解意大利歌剧,不可不“精读”歌剧《茶花女》。
这部歌剧中角色年龄是18-30岁,角色是微奥列塔,巴黎名妓,声部是女高音(Soprano),属于戏剧女高音声种,意大利语种,地点在舞会后,微奥列塔住所的大厅,时间是1850年左右,首演在1853年3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
这首作品是由两首咏叹调构成的,第一首咏叹调描述了微奥列塔坠入情网后的复杂心理活动。
是的,这实在让微奥列塔难以承认。
作为妓女,天天都有爱,但真实的爱情却永远可望而不可及。
阿尔弗莱德的爱情搅乱了她的心。
她渴望得到他的爱,但职业经验告诉她,真实的爱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
真实的爱情不但不能给她带来幸福,相反,只能给她带来痛苦。
然而,爱情的力量是无限的。
回味着阿尔弗德来的爱情,埋藏在微奥列塔内心的爱情之火终于被点燃。
《茶花女》序曲赏析
《茶花女》序曲赏析生活中我们都讲究先入为主,在音乐创作上,序曲这一体裁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序曲是歌剧正式开始演出之前所演奏的器乐作品,所以序曲这个首先布入人们"耳"帘的体裁经常起到概括全剧的中心思想、感情基调,造成作曲家想营造的气氛。
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十九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的歌剧《茶花女》序曲。
十九世纪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深受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样歌剧《茶花女》也是由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十九世纪中叶,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由大型的历史题材转向了更加靠近生活的"百姓小人物生活"。
这部歌剧正好迎合了市民的需求,它描写了一位社会底层的巴黎名妓薇奥列塔与青年阿尔费莱德的悲惨爱情故事。
在剧中,他们抵御重重阻挠与压力,义无反顾的钟情对方。
然而薇奥列塔在阿尔费莱德父亲阿芒的要挟下,假意与她的意中人诀别,致使她遭到众人面前不明真相的爱人的羞辱,而她对没有一丝的恨,最终直至失去生命。
作品作于浪漫主义时期,那时的作曲家已经很注意了可以看出,薇奥列塔是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啊!您不喜欢《茶花女》?这个在威尼斯如此不走运的罪人!我努力使它驰誉全世界!当然不是在那不勒斯,你们那儿的僧侣修士们害怕在舞台上看到自己暗中做出的举动,其实这些举动最好是比如乔亨一类的公共场所的光天化日之下做出。
"这是威尔弟信中的话。
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歌剧《茶花女》的创作意图。
可以看到他为揭露封建婚姻等级制度的腐朽和虚伪的婚姻道德所做的努力,并起到了社会风尚改良的作用。
剧情的悲惨无疑要求序曲要表现出悲剧色彩。
序曲由两个主题组成。
第一个主题选自第三幕间奏曲,描写了薇奥列塔死一般的悲惨生活,她的命运像玩偶一样被捉弄。
同时又展现了她温柔、善良的形象。
乐曲的速度较慢,犹如女主人公的泪水在流淌。
(谱例7)此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句子长短不一,为非方整型结构,这是渴望爱情的动机。
歌剧《茶花女》赏析
赏析歌剧《茶花女》茶花女是近期看过的一部较完整的歌剧。
其实直到上歌剧鉴赏才确切地知道这就是歌剧。
茶花女描述了一段凄美又感人的爱情故事。
剧中女主人公是一位来自乡下的贫苦女子,长得花容月貌,倾国倾城,迫于生活的无奈,来到了巴黎,开始了自己的卖笑生涯。
由于相貌端庄,一时成为巴黎贵族们争相追逐的对象,因为随身佩戴着一朵茶花,人称茶花女。
不幸的是玛格丽特得了肺病,可是,在一次舞会中,玛格丽特结实了阿尔芒,他疯狂地爱着她并征服了她。
一曲咏叹调《饮酒歌》,激情四射,热情洋溢,圆润美妙又动情的歌声,倾诉着他对玛格丽特得爱慕之情。
轻快地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淋漓精致地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整首曲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爱情的伟大。
原本被生活麻木了的玛格丽特再次感受到真爱的存在,获得了重生,毅然决定放弃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跟着阿尔芒到乡下过着纯朴的二人生活,远离世俗。
可是好景不长,在阿尔芒的父亲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后极力反对,并以与阿尔芒断绝关系威胁他们。
玛格丽特忍受着内心巨大的痛苦,放弃了这段凄美的爱情,重返风花雪月的生活。
不知道真相的阿尔芒无比痛苦,多次在舞会羞辱玛格丽特,原本已经身心重创的女主人公再也经不起自己最深爱的人的打击了,就此卧病不起。
歌剧的最后一幕,玛格丽特脸色苍白,孤寂痛苦,无人探望。
凄凉的歌声,撕心的痛,没有人知道。
看着自己一天一天恶化的病情,她感到痛苦甚至恐惧,我的心也无比难受。
就这样,直到死去,她也未能见上自己心爱的人一面,一个人静静流着无声的眼泪,伴着虚弱的歌声,带着永远的遗憾,永远离开了世界。
这段唯美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久久感动着我,为女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同情,也为他们的爱情感到惋惜。
剧中精彩又真挚的表演,让我感动不已。
虽然对歌剧了解不多,但我认为,艺术能带给人感动,给人启发,让心纯粹地投入,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这只是个人的一点小小感受,总而言之,真的很喜欢歌剧鉴赏这门课,也让我对中国歌剧有了很多的了解,并热爱它。
威尔弟:“尽善尽美”的歌剧创造大师——赏析《茶花女》
庄 园 里 , 就 在 这 期 间 , 写 出 了震 惊 世 界 的《 歌 莱 托 》 《 也 他 利 、游 吟 诗 人 》 《 花 女 》 三 部 最 闻 名 的 歌剧 。 、茶 这
威 尔 弟 创 作 的 个性 化 威 尔 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创 作 早 期 受 到 意 大 利 歌 剧 作 曲 家 罗 西 尼 ・ 尔 梅 卡丹 特 等 人 的影 响 , 用 间 于 宣 叙 调 和 咏 叹 调 之 间 的叙 咏 调 , 常 为 了使 音 乐 服从 于 戏剧 情 节 发展 的需 要 ,把歌 剧 中 的 独 立 分 曲发 展 为 “ ” 这 些 手法 的运 用 . 场 。 在他 中期 至晚 期 一 直 沿 用 并 进 一 步 提 高 和 完善 。 从他 中期 作 品《 花女 》 《 弄 》 一 些 作 茶 、巨 等 品来 看 . 的创 作 手 法 倾 向 于成 熟 且 形 成 了独 有 的风 格 特 点 。 他 这 些 个 性 化 的 特 点 与 时 代 化 是 作 曲家 一 直 模 仿 和 推 崇 的 , 与 瓦格 纳 有 着 明 显 的 区别 . 体 表 现 在 : 具
2 9 g7 0- 2 0q  ̄考 试 周 - 刊
威 尔 弟 “ 尽 美 "的 歌 剧 创 造 大 师 : 尽 善
赏析 《 花 女 》 茶
颜 蓓
4 0 7 06 )
( 庆 教 育 学 院 计 算 机 与 现 代 教 育技 术 系 , 庆 重 重
摘 要 : 文 分 析 了威 尔 弟 的创 作 风 格 、 点 和 成 就 。 本 特 并 对其 歌 剧 《 花女 》 行 了 赏析 。 茶 进 关 键 词 : 尔弟 意 大利 歌 剧 《 花 女 》 威 茶 l 世 纪 意 大 利 浪 漫 歌 剧 被 威 尔 弟 推 向 了顶 峰 。 威 尔 弟 9 ( 8 3 1 0 ) 于 意 大 利 歌 剧 的 不 稳 定 时 期 。 当 时 一 些 年 轻 1 1— 9 1 生 的音 乐 家 把 典 型 的 意 大 利 式 创 作 的 流 畅 性 与 法 国 大 歌 剧 的 浮 夸性 结 合 在 一 起 , 成 了一 种 短 暂 的肤 浅 的形 式 。 尔 弟 经 过 形 威 几 次 失 败 的 尝 试 之 后 , 于 找 到 了 自己 的 道 路 , 此 以 后 , 终 从 威 尔弟 以稳 健 的 步 伐 . 全 按 照 自己 的需 要 , 德 国 和 法 国 浪 漫 完 对 主义 歌 剧 的 成 果 加 以 吸 收融 化 , 断地 作 出新 的创 造 。…他 从 不 不 与过 去 决 裂 , 不 作 激 进 的改 革 , 是 通 过 自 己的 创 造 把 意 也 而 大 利 歌剧 发 展 到 尽 善 尽美 地 境 地 。 1 世 纪 2 年 代 起 意 大 利 人 民要 求 独 立 .反 抗 奥 地 利 统 治 9 0 的斗 争 风起 风 涌 , 尔 弟 面 对严 格 的 强制 检查 制度 . 用 带 有 威 采 预 言 性 的题 材 ,借 以表 达 其 同胞 们 期 待 摆 脱 奥 地 利 统 制 的心 情 。 14 — 14 年 运 动 活 跃 时 期 , 尔 弟 密 切 注视 着祖 国 的 在 8 8 89 威 独 立 运 动 , 行 着 创 造 活 动 。 后 来 他 回到 故 乡 , 进 隐居 在 农 村 的
《茶花女》点评
《茶花女》点评
《茶花女》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根据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名著改编的三幕歌剧,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
它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首演,之后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至今盛演不衰。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它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爱情与道德之间挣扎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玛格丽特为了爱情而牺牲了自己,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同时,剧中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威尔第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将观众的情感引向高潮。
此外,《茶花女》的演员阵容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优秀的演员能够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
总的来说,《茶花女》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有优美的音乐和出色的演员阵容。
它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和爱情的真谛。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影中,《茶花女》都能够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灵,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真挚。
茶花女中的赏析
茶花女中的赏析茶花女(La Traviata)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一部歌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歌剧,通过讲述主人公芭芭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妓女的不公和伦理束缚。
本文将对茶花女中的音乐、剧情和主题进行赏析。
一、音乐赏析茶花女中的音乐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威尔第的音乐风格优雅且充满激情,充分展现了主人公芭芭拉的内心世界。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第一幕的“见面曲”和第三幕的“背叛之歌”。
“见面曲”是茶花女中最著名的乐曲之一。
这首乐曲以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开头,随后演唱者展示了出众的唱功和高音音域。
这首乐曲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芭芭拉在即将与亚尔弗雷多相见之前的紧张和期待,为整个歌剧的高潮部分做出了铺垫。
“背叛之歌”是茶花女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在这一场景中,芭芭拉意识到自己被亚尔弗雷多抛弃,她用悲伤和愤怒混合的情感表达出内心的痛苦。
整个乐曲以悲壮的音乐和文字描绘了芭芭拉的心境,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无奈。
二、剧情赏析茶花女的剧情情节曲折且感人。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芭芭拉展开,她是一个社交界的名妓,被社会所误解和唾弃。
而芭芭拉却追求爱情的真实和自由,她与年轻的贵族亚尔弗雷多坠入了热烈的爱情,但这段爱情最终因亚尔弗雷多家庭的阻挠而走向悲剧结局。
剧情中的高潮部分是芭芭拉与亚尔弗雷多分别的场景。
亚尔弗雷多被他的父亲说服放弃了芭芭拉,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而当亚尔弗雷多的父亲实际上奉命来向芭芭拉求情时,芭芭拉已经身患重病,她告诉他们自己将很快死去。
亚尔弗雷多最终赶到时,却只能目睹爱人在他面前去世。
整个剧情通过展示芭芭拉被社会和爱人的背叛,呈现了现实与浪漫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观众在情节的起伏中体会到了爱情和社会道德之间的无奈与痛苦。
三、主题赏析茶花女探讨并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妓女的偏见和伦理束缚。
芭芭拉作为一个名妓,虽然她在内心中追求着真爱和自由,但正是因为她的职业身份,导致了她在社交界和爱人面前受到歧视和误解。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摘要:《茶花女》是威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作品。
本文介绍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和主要细致分析了茶花女Violetta 与男主角Alfredo相遇相爱的部分茶花女的内心世界,简单介绍了后续的故事发展情况。
通过细致的赏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威尔第用音乐来准确刻画人物形象、内心世界、角色性格,用音乐来预示戏剧情节的发展,用音乐来充分体现人性的艺术手法与特色。
关键词:歌剧威尔第茶花女音乐爱情在上歌剧欣赏时,老师正式向我们介绍的第一部歌剧便是《茶花女》。
《茶花女》是意大利最富盛名的作曲家威尔第的作品,作于1853年,其歌剧剧本是由皮亚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
1852年的冬天,威尔第在看了话剧《茶花女》后十分激动,决心将话剧改为歌剧。
1853年,这部歌剧在威尼斯芬尼斯大剧院首次上映,但是演出情况很糟糕。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女主角的扮演者健壮如牛,和茶花女孱弱的形象很不相符。
但是威尔第并没有失去信心,在一年后,《茶花女》在同一剧场再度上演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一部亲切、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抒情歌剧,它着重表现了牺牲资产于资产阶级社会偏见和虚伪道德的妇女的悲惨处境。
本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位巴黎名妓Violetta为青年Alfredo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Alfredo居乡间。
Alfredo之父责备Violetta 毁了儿子的前程,Violetta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
Alfredo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
Violetta一病不起,含泪而死。
Alfredo读了Violetta 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老师带着我们主要欣赏了前半部分歌剧。
依稀记得,全剧的最开始,就让人印象深刻。
茶花女的序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会常用曲目。
这个序曲奠定了整部歌剧的基调:简单,优美,感人。
在16个小节的序中,小提琴在高音部凄迷的和弦营造出悲剧气氛。
前7小节小提琴简直是从天国传来的,仿佛一位天使,在飘荡的迷雾中若隐若现,用她空灵迷幻的嗓音向我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序幕;第八小节开始中提琴和大提琴加入,慢慢拉近了跟天使的距离,最终她掀开面纱――序曲进入了主题。
歌剧茶花女赏析论文:威尔第歌剧_茶花女_音乐赏析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他是19世纪下半叶名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
歌剧《茶花女》这部三幕歌剧是剧作家皮亚韦根据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茶花女》改编的。
威尔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歌剧全部作曲工作,并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凤凰剧院进行了首次公演。
虽然首次演出没有成功,但他的艺术创作及音乐风格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出色的歌剧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一(一)第一幕地点茶花女维奥莱塔富丽堂皇的客厅中。
演出人物有维奥莱塔、芙罗拉、加斯顿、阿弗列德等等。
这些人都是维奥莱塔请来参加晚会的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们,他们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欢快地跳着舞曲,加斯顿提议让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共同高唱《饮酒歌》来调动大家热情,就是在这场舞会上,维奥莱塔为阿弗列德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生活,与阿弗列德去了乡间共同生活,而阿弗列德的父亲却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无奈之下他们两个忍痛断绝了关系,维奥莱塔回到了巴黎过起了从前的生活。
(二)第二幕地点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庄、巴黎芙罗拉家的庭院。
演出人物有芙罗拉和侯爵、医生、阿弗列德等等。
由于阿弗列德的父亲的坚决反对,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不得不分手,维奥莱塔重新回到了巴黎又过起来了以前的生活。
阿弗列德不甘心爱情的失败,来到巴黎寻找维奥莱塔。
夜幕低垂,芙罗拉家热闹的化妆舞会即将开始,宾客们正在一旁大桌上玩牌赌博。
此时,一群打扮成吉普赛算命女郎的女士们蜂拥进入,随后则是男士们装扮成西班牙斗牛士,把场面气氛带到最高潮。
在热闹的歌曲之后,阿弗列德登门拜访,并加入赌局。
未久,维奥莱塔在老恩客多佛男爵的陪伴之下进场;维奥莱塔一眼就看见赌桌旁的阿弗列德,心想: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
赌局中的阿弗列德运气颇佳,连盘皆赢,但他不断地冷嘲热讽赌运甚差的多佛男爵、以及大厅一旁的维奥莱塔。
歌剧《茶花女》鉴赏
赏析歌剧《茶花女》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我第一次认真地接触音乐剧,歌剧之类的作品,对于喜欢流行音乐的我,我觉得这类作品还是比较高雅的,不能深刻的理解它的含义。
我对《茶花女》这部作品的印象尤为深刻,非常喜欢。
因为是意大利文,所以听不懂,只能从他们演唱的情感、表情和肢体中领会,幸好有老师的解释,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顺利的看了这部歌剧的第一幕,后来,课余时间也把二,三两幕完整的看了。
但是,我只能感悟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
《茶花女》是一部三幕歌剧,歌剧描写了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维奥莱塔才华出众,是一位出名的妓女。
她与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相爱,但是,受到阿尔弗雷德父亲的干扰,她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又被阿尔弗雷德误会,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从整部歌剧看来,我觉得很注重心理描写,男女主人公在演唱时感情真挚,很富有表现力,整部歌剧先喜后悲,落差很大,却处理的不觉突兀。
在看完之后,我觉得在喜剧部分很多地方就已经奠定了维奥莱塔最终以悲剧收场。
第一幕,我就看见茶花女维奥莱塔在华丽的客厅中,她游走在各色的人群中,招呼客人,微笑频频,她能够左右逢源,而且非常的漂亮,很受欢迎。
大家饮酒欢乐,谈笑风生,合唱《快乐人生》,气氛十分的欢乐。
接下来,是我们很熟悉的《饮酒歌》,阿尔弗雷德经不起维奥莱塔热情恳求,他唱出著名的《饮酒歌》,这支咏叹调曲风非常的轻快活泼,很有活力。
大家都融合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举杯高歌。
《祝酒歌》虽然很著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阿尔弗雷德和维奥莱塔的那首二重唱《幸福的日子》,我觉得非常的优美,很有感情。
在维奥莱塔身体不好的时候,阿尔弗雷德回到厅中陪伴着她,并向她表达了多年的爱慕之情,他真挚的感情和甜蜜的语言把维奥莱塔感动了,茶花女对他耍起了小小的花腔,唱出那玩世不恭的轻俏旋律。
两人一个追一个拒,到后来却逐渐缠绕在一起,茶花女尽管表面上还在推拒,实则芳心已落。
宴会的结束不得不让他们道别,茶花女也取下胸前的茶花送他,彼此相约次日再见。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我也不够穷,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被你爱。
让我们彼此忘却----你是忘却一个对你说来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
”当我看到这句来自电影《茶花女》令人心痛的台词之时,心里情不自禁的透过凉凉的感觉,想到最近老师给我们看《茶花女》的歌剧版本,不由得再次陷入维奥莱塔这位有着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失足者。
《茶花女》歌剧版本的情节如小说如出一辙,主要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第一次接触《茶花女》时,便被这位被西方称为“堕落的女人”的一生而感到委屈,感到心酸和那说不尽的悲哀。
小说中华丽而悲哀的笔调,对维奥莱塔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对情节的细微处理等,让这个故事极其具有感染力,更让茶花女的崇高奉献、恪守诺言、牺牲自我的形象深入人心。
本以为小说对这一故事的表现已经使它成为经典,但当我看到歌剧《茶花女》之后,原来还可以更升华为更加经典,突然想到了小仲马曾经对威尔第(《茶花女》歌剧的创作者)说的一句话: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茶花女》的歌剧分四幕进行,每一幕都将观众带入不同的情景,随着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波动,为她悲哀,为她委屈,更为她惋惜,感慨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第一幕中我们看到在维奥莱塔巴黎的寓所里,奢侈而盛大的派对正在进行,阿尔弗雷德·阿芒在男爵拒绝主持祝颂的情况下站出来为爱情祝颂,向维奥莱塔表明爱意,则维奥莱塔则回应爱情终归会消逝,人生最好的就是尽情享乐。
贵族家中,一起合唱《快乐人生》,这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格调,欢乐的气氛,“让我们高举起欢乐的酒杯,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这样欢乐的时刻虽然很美好,但真实的爱情更加宝贵!”这段歌声是阿尔弗雷德向维奥莱塔的示意爱情,紧接着是维奥莱塔的附和唱词,最后为大家的一起合唱,表达了参与聚会的人们当时的激动心情,也表现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茶花女歌剧欣赏论文
爱之初,人之美——歌剧《茶花女》赏析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全球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凄美动人的剧情和威尔第神来之笔的音乐使得这部歌剧曾有“世界歌剧史中的最灿烂的宝石”的美誉。
全剧共分三幕,第一幕刚开始时Violetta与?Alfredo?的《饮酒歌》则是所有唱段中最家喻户晓的一首,已成为音乐会上久唱不衰的保留曲目;第二幕里?Alfredo的独唱《我年轻狂热的梦》把爱情生活的甜蜜展露无遗,Giorgio 与Violetta的二重唱把卑劣与高尚的人格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幕凄美绝望的咏叹调《再见,往昔美丽的梦》表现了Violetta的忧思和孤寂,主人公的二重唱《远离巴黎》则又充满希望。
在国家大剧院版本中,是用茶花由白到红开场。
在金色幕布的映衬下,茶花逐渐变色的红似乎在预示着感情的走向,完全纯洁的爱情,却逐渐沾染了血色。
第一幕,众名流集聚Violetta家中场景,众人的伴唱烘托了宴会的热烈气氛。
当序曲奏响,?Alfredo一个人站在舞台一角,静止在那一动不动,只是默默观望着Violetta和一个个情人碰杯、跳舞、拥吻。
此时的画面感觉就好像在陈述两个人各自的过往,诉说这两人生活不该有交集……同时,极有穿透力的唱腔也让Violetta对生活的参透淋漓尽致。
Alfredo柔缓的的告白,向Violetta 倾诉爱慕之情,而Violetta起初的冷笑暗示常年风月场上的生活已使她对爱恐惧。
发声起唱,表现的是巴黎名利场上熙攘名流间的交际,然而谁知孤零寂寞才是她的内心常态,欢乐只是表面假象。
身处名利场中,为虚荣不得不强颜欢笑,堕落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对我这个不听音乐不解风情的人来说,我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无奈和内心的酸楚。
而随着Alfredo的深情告白,女主人公也不免陷入对爱情的憧憬中,二者的二重唱即表现了Violetta的动心。
当Violetta 独留家中,对爱的恐惧与对爱的憧憬情感在内心交错。
女主人公陷入内心挣扎中,喧闹轻浮曲调的再现表示Violetta此刻心中对爱的恐惧占上风,她试图继续堕落在风月场中,像往常一样抛弃可笑的少女般的爱情的幻想。
歌剧《茶花女》赏析
威尔第:茶花女VERDLLaTraviata这部3幕歌剧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由皮亚维撰脚本,作于1853年。
前奏曲P1(01:59)-(03:48)先是第三幕病榻前的音乐,然后出现第二幕薇奥列塔离别时的旋律,两者交织,渐渐消失。
第一个主题是近于静态的旋律进行与和弦式的表达,仿佛是在叙述薇奥列塔的悲惨生活一般,同时又刻划出了她那温柔而妩媚的形象,而加弱音器的弦乐器在高音区奏出的悦耳的音响,又使这段音乐显得特别温暖而诚挚感人。
P1(01:59)- P1(02:36)乐曲的第二个主题的调性与和声都很清晰,旋律的进行也显得十分宽广,它是女主角薇奥列塔纯真爱情的象征:P1(02:36)-(03:48)由这个主题构成的序曲预示出歌剧的基本内容,甚至在整部歌剧中,也是以这两个主题为主导动机的。
第一幕,薇奥列塔家中,贵族聚会,一起合唱〈快乐人生〉P1(03:51)。
薇奥列塔忙于招待客人,其女友弗洛拉(ServanttoFlora)跟一位老侯爵进来,在年轻子爵加斯东(GstonediLetorieres)陪同下,乡下富商之子阿尔弗雷多·阿芒(AlfredoGermono)也来参加聚会。
阿尔弗雷多安排在薇奥列塔席旁,加斯东提议阿尔弗雷多唱一支歌,阿尔弗雷多唱〈祝酒歌〉P1(06:42-08:18),成为他和薇奥列塔二重唱后,大家合唱应和。
这时在舞曲声中薇奥列塔邀请客人们过去跳舞,突然昏倒在沙发上。
她请朋友们别介意,要他们继续去作乐,自己坐在沙发上,拿镜子端详自己。
阿尔弗雷多回到大厅陪伴她。
阿尔弗雷多要她保重身体,倾诉他在一年前就对她产生爱情,二重唱,<幸福的日子〉P1(09:07-11:10):"这是一年前的事,那幸福的日子由天而降,你出现在我面前,我被你吸引,接受宇宙间崇高的爱情。
"薇奥列塔不敢相信有人会真心爱她,答说:"如果这是真的,请忘掉。
我是风尘中的女人,不得不时常投入别人怀抱,你为.我受苦是件傻事。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160693034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 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情更容易令人们为之动容。
《茶花女》的题材伟大之处在于, 作曲家有勇气在社会小人物身上找到发光点, 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
总结他的20多部的优秀的歌剧作品, 大部分都是以悲剧收场, 喜剧是人们所希望的一种团圆之美, 而悲剧尽管令人遗憾, 但是曲折的感情经历, 也更容易叩响心门, 引发共鸣。
以往人们熟知的很多知名的作品的题材往往取材于圣经经典故事、神话传奇、历史事件等过于宏大, 而《茶花女》则是首次以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妓女为主人公, 搬上舞台, 改变以往的歌剧题材选择的方向, 这个属于革命性的创举, 也符合当时欧洲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 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二)音乐旋律方面威尔第《茶花女》获得场场爆满的好成绩, 探求根本就是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让观众能够记忆犹新。
威尔第善于用音乐渲染人物的形象及辅助剧情的发展, 音乐中透露出一种人性之光, 《茶花女》中从女主角到配角,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
威尔第遵循“旋律为基础”, 因而在作品创作的时候更加注重旋律的编排, 为了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 旋律运用上更是极为重视。
音乐鉴赏——茶花女
茶花女如果你预先读了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的剧本(改编自法国作曲家小仲马的小说),由此了解到这是一部悲剧,它讲述了一个沦落风尘但仍然对纯洁生活怀有希望的妓女曲折而不幸的经历。
然后,你再去听剧中的那首早就很熟悉了的《饮酒歌》,会不仅仅感受到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欢乐,还会对这欢乐背后的东西——茶花女薇奥列塔的强颜欢笑、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现象所掩盖的空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在听第一幕最后茶花女的大段咏叹调的时候,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和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无奈、痛心。
当你听到第二幕中茶花女的情人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找她,要求她离开他的儿子,唱起那首温和的咏叹调时,你会不仅体会出他作为一个慈爱的父亲所产生那种焦虑的心情,也会对这慈爱中隐藏着的残忍、虚伪而感到愤恨。
当你听到被蒙在鼓里的阿尔弗莱德面对茶花女大声辱骂,使这可怜的女人晕倒过去的那段音乐,以及全剧最后奄奄一息的茶花女在弥留之际终于盼到了心上人,他们唱起凄惨的二重唱的时候,你不再会感到音乐冗长、莫名其妙了,而会对每一条旋律、每一个乐句、甚至对管弦乐队的每一个和弦、每一个伴奏音型都十分敏感,对作曲家的所有音乐手段都能领会了,歌唱家的演唱为什么有时候高亢兴奋,有时候缠绵哀伤,有时候歇斯底里,有时候断断续续,也都变得有具有特别的意义了。
除了“了解剧情”这个重要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应该在欣赏中注意到歌剧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
比如,高超的歌唱技巧的展示,咏叹调的戏剧性和抒情性,重唱的立体感、乐队伴奏的情感渲染、气氛烘托等等。
如果你听得多了,会对不同作曲家的歌剧写作风格、对同一个作曲家不同作品的特色、不同流派的创作观以及不同歌唱家、指挥家对作品的处理方式有所领会,在比较之中,你对歌剧这门艺术的魅力便会有更深的感受了。
茶花女(四幕歌剧)作于1853年,威尔第曲。
剧本由意大利作家皮阿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而成。
同年3月初次演出于维也纳。
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花女歌剧欣赏
《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
这是根据1852年法国的作家小仲马(Alexandre Dumas)的戏剧「茶花女」( La Dame aux Camelias)而写成。
这部歌剧充满着优美的咏叹调,其出现密度之高,使得和比才的《卡门》一样,成为美歌集一般,即使不太明白剧情,但绝对不会感到有「冷场」,所以,它也是很好的欣赏入门的歌剧.
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于1853年在威尼斯进行首演,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
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列塔。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
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
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强要她承诺与他的儿子断绝来往。
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返风月场。
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
薇奥莱塔信守对乔治欧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就此卧床不起。
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
但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经奄奄一息了,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
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调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中期威尔第歌剧创作的基本特点。
序曲采用第二幕中的爱情主题和下行的悲怆动机,对全剧作了提纲挈领的概括。
第一幕的《饮酒歌》,是以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薇奥莱塔的咏叹调,则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
前半部分表现她初次感受到爱情时内心的波动,音调诚挚、直率;后半部分表现她对爱情的大胆追述和渴望,大
跳的音调反映了她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
终场的二重唱,是一个感人的音乐场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语式的急切语调,是这一对久经磨难的情人终又重逢时狂喜而激动心情的描写;第二段的分节歌洋溢着浪漫曲的抒情气质,抒发他们对爱情和幸福的向往。
但后来,与阿尔弗莱德热情奔放的旋律交织一起的微奥莱塔声部中,出现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调,并逐渐发展扩大,最后占据了主导地位。
威尔第应用这种对比手法,刻划了垂死的薇奥莱塔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剧深刻的悲剧主题,具有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出场人物:
薇奥列塔(茶花女,女高音)
阿尔弗莱德(薇奥列塔的情人,男高音)
亚芒(阿尔弗莱德的父亲,男中音)
弗洛拉(薇奥列塔的女友,女高音)
加斯东子爵(阿尔弗莱德的好友,男高音)
杜弗男爵(阿尔弗莱德的情敌,男低音)
阿尼娜(薇奥列塔的女仆,女高音)
格伦威尔医生(男低音)
此外还有男仆、邮差、斗牛士、吉卜赛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