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手记】架设临摹与创作的桥梁 ■于铭洪

合集下载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宏伟、残损、古朴、推重、活灵活现、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⑵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⑴了解阐明对象,把握对象特点,全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浏览阐明文的能力。

⑵把握阐明按次,探求作者阐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考虑方式,培养先生的概括能力。

⑶揣摩言语,把握阐明白话语精确、周到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先生对祖国文明的骄傲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先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捉住特点阐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阐明白话语的精确性和周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阐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阐明按次,探求作者阐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1、先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先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进步阐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益于激发先生自动参与教学,有益于培养先生评论与辩论的能力。

经过讨论,使先生在学习中彼此合作,敢于质疑,不断进步思想能力,有益于发展先生的智力。

【教具预备】多媒体、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K教学要点』引导先生辨析文体,把握阐明文的文体特点;朗读课文,全体感知文意,了解阐明对象,明确其特点;局部探求,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表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K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T解石拱桥历史悠久、方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设计二: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抽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抽象。

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

关于茅以升造桥故事的作文

关于茅以升造桥故事的作文

关于茅以升造桥故事的作文
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茅以升造桥的故事吧!这可是个传奇,你要知道,茅以升可不是一般人,他就跟咱们村里的大腕儿一样,什么事儿都敢干!
首先,得从那年那月说起,村里可是天灾不断,河水涨得老高老高,有个老头说了句,得架座桥才能安全过河。

你想咱们那时候哪有什么现代技术,都得靠人力活。

这时候茅以升跳出来说,这桥我来造!
大家一听,当然乐坏了,于是村里人纷纷出力,捐钱捐物,还有人拉车运木头。

可问题是,茅以升个子虽然不高,可嘴上功夫不差,常说话一套一套的,结果一到动手的时候,总是有啥差啥,说是木头太细,石头太软。

村里的大妈们一看不行,都跑去嘀咕,这个茅以升啊,能行吗?我看还是让我家小明来,他天天就会玩游戏,啥都能造!
可茅以升偏偏就是那么个顽劣骨头,他嘴上不干,手上不闲,天天就在那儿指挥来指挥去。

你说他一根筋,村里人都得跟着他使唤。

时间一晃,过了好几个月,村子里终于热闹起来了,大家一边抬石头一边嚷嚷,茅以升则是指挥若定,说啥都得听他的,不听打屁股!
最后,桥修好了,一座结实的石桥横跨河面,大家欢呼雀跃,拍着茅以升的肩膀说,哎呀你茅哥,真不简单!茅以升呵呵一笑,说啥都不多说,一副自豪洋溢的样子。

从此以后,村子里的人们过河再也不怕啦,就连大妈们也不再唧唧歪歪。

他们说茅以升这桥,不是一座桥,简直就是我们村子的一块镇守神石!
所以,啊,茅以升那造桥的事儿,不光是一个故事,简直就是我们村子的传奇!他那精神啊,就像那座桥一样,牢牢地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

撬起世界的支点

撬起世界的支点

撬起世界的支点
李雪峰
【期刊名称】《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着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十分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的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更是一块十分普通的墓碑。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李雪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43.9
【相关文献】
1.科技创新是我们撬起玻纤世界的支点——记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张毓强
2.撬起世界的最佳支点
3.撬起世界的支点
4.补白:撬起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支点
5.补白:撬起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支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茅以升造桥故事的作文

关于茅以升造桥故事的作文

关于茅以升造桥故事的作文说起茅以升,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造桥领域的成就,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茅以升从小就对桥梁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据说小时候,他家附近有一座桥,那桥虽然普普通通,但在茅以升的眼里,却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他没事儿就跑到桥边,盯着那桥看呀看,心里琢磨着这桥是怎么搭建起来的,为啥能承受那么多人和车的重量。

后来,茅以升学有所成,真正开始投身于造桥事业。

其中,钱塘江大桥的建造过程,那真叫一个惊心动魄。

当时的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技术落后,资金不足,材料短缺,这一个个难题就像一座座大山挡在面前。

可茅以升没有被吓倒,他带着团队,一点点地攻克难关。

就说打桩这个事儿吧。

钱塘江的水况那叫一个复杂,水流湍急,江底的地质条件也不好。

传统的打桩方法根本就行不通。

茅以升和他的团队那是绞尽了脑汁,日夜不停地研究、试验。

终于,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射水法”。

这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得先制造一个特殊的工具,能把水高速喷射出去,冲开江底的泥沙,然后再把桩打下去。

为了调试这个工具,茅以升亲自在现场盯着,眼睛都熬红了,整个人也瘦了一圈。

还有那个钢梁的架设。

钢梁那可是大桥的脊梁,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那么重、那么长的钢梁,要怎么运到桥上,又怎么精准地安装到位呢?这可愁坏了大家。

茅以升带着工程师们,一次次地计算、模拟,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在安装的时候,他更是亲自爬上钢梁,指挥着工人们操作。

那场面,真是紧张又刺激。

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半点差错,茅以升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直到钢梁稳稳地安装好,他才松了一口气。

大桥建设期间,还遭遇了战争的威胁。

日本鬼子的飞机时不时地来轰炸,工程进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茅以升心里那个急呀,一方面要加快工程进度,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工人的安全。

那时候,他整天眉头紧锁,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能让大桥尽快建成,又怎么能保护好它。

终于,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了!那一天,人们欢呼雀跃,茅以升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茅以升作文素材事例

茅以升作文素材事例

茅以升作文素材事例
今天,老师讲了茅以升爷爷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

他真的非常厉害,造了那么多桥,也写了那么多书,还发明了“茅式桥”。

我脑子里浮现出许多桥,比如南京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等,它们就像一条条钢铁巨龙,横贯在江河湖海之上。

最让我兴奋的是,老师还说,茅以升爷爷在建桥技术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不放弃,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令人惊叹的桥梁。

我心想,如果我以后也能像茅以升爷爷一样厉害,兴建出各种各样的桥,那该多好啊!我可以造一座连接爸爸妈妈工作地点的桥,这样他们就能每天回家陪我了。

我还可以造一座连接我的家乡和远方城市的桥,这样我就能去探索许多地方了。

我又想起以前玩积木的时候,我总是不喜欢把积木搭成桥。

那时,我以为桥无法用积木搭建,没有想到,可以用钢铁和水泥建造如此巨大的桥!我还想到,茅以升爷爷小时候也一定像我一样,很喜欢玩积木,很喜欢想像各种各样的桥。

也许,如果我勤奋学习,将来也能像茅以升爷爷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以后也要做一个像茅以升爷爷一样伟大的工程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课件)

【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 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 教学工作。
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 和文章,如《中国古桥与新桥》,本 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感 知


分 贰
字词积累
xiáo
洨河
xiào
活灵活现
dūn
桥墩
chóng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 最早的石拱桥了。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 是最长的石拱。
3、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堂
四 部
小 结
分 肆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 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绩。作者 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 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 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深的技术水平、光辉成绩, 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 创造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18课
中国石拱桥
有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目睹了故乡的文德 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 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 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绩。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 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加了新中国 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修 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有他的签名来 保证。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


作 探
三究

建桥碑记范文

建桥碑记范文

建桥碑记范文1993年10月—1994年9月,我随省委第六批农村扶贫工作队赴临县上西坡村工作一年。

其间帮助村里争取扶贫款20余万元,并新建石拱桥一座。

桥成,遵命题写碑记一篇。

上西坡村位居临川中部,西偎群山,东濒湫水。

自元末明初宗祖移居此地,已历四朝十数代六百余年。

其间栉风沐雨,修养生息情状已难详考。

唯道途不利,乃历代村人所患。

盖因湫水阻隔东西,时或泛滥,非唯祸农误商,更兼人身安危屡有参差。

族人疾水之心久矣。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降,忻碛公路纵贯临州南北。

村人自强之念日盛,众心归一。

遂于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三年仲夏,自奋智勇,捐资献物,历时一年许,耗资百五十余万元,修讫七孔石拱桥一座。

其长一百八十三米,宽六米,拱高七点七米,旁设辅桥。

顾念四方之泽永承,八方之力共戮,因名之曰:“同心桥”。

修斯桥也,前无古人之范例,旁无州衙之动议。

乃一千五百六十四村众竭口食之仅余,殚志虑之精诚,以村人薛全贵曹世东主画方略,奔走号呼,声播千里。

时省委第六批农村工作队扶贫至西坡,乃鞠躬鼎力,致拱桥如期竣工,府内留名。

村人感其惠德,莫不抚膺称幸。

桥既成,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慨允题词,以资嘉奖。

同心一桥,实天地之怜情,神灵之造化也!惜往者列祖,欣来者后生。

此桥横绝东西,紫气迩来;他日纵历南北,黄鹤远应。

又观斯桥之运筹也,揽方圆百公里之广,诚然无出其右;数上下千余年之久,信可有口皆碑。

村人或以壮哉骄其志,或以躬亲叙其情。

脱贫致富之志,气冲斗牛;安居乐业之象,指日可待。

此西坡人炳千古而镌史志之精气也。

由是立碑,以志永年。

《造桥大师茅以升》阅读练习及答案

《造桥大师茅以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造桥大师茅以升自近代以来,中国造桥史上从没出现过中国人的名字,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皆由西方人建造。

直至造桥大师茅以升踏入桥梁工地以后,才改写了这个历史。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他早就立志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建功立业。

1920年,获得加利基理工大学第一个工学博士后,他就毅然回来报效祖国。

尽管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片破败景象,但这都没有阻止他回归的脚步。

回国后,茅以升便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他曾任五校教授,两校校长。

他继续执教三十余年,开创了“学生考先生”式教学方法,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式教育。

他是我国工科教育的奠基人。

1933年3月,茅以升辞去北洋大学教席,接受了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

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

钱塘江乃著名险恶之江,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外国人预言此处不可能建桥。

但茅以升对祖国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于是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并请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

茅以升是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人。

设计大桥时,日本侵略凶焰从东北燃及华北,大桥关系重大,完工越早越好。

他们想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下并进,一气呵成”。

大桥沉箱下沉时,基础工程与桥墩工程并进,江中进行桥墩工程时,岸上进行钢梁装配工程。

有两个相邻桥墩完工时,岸上整个装配好的钢梁,即刻用船承载浮运,利用潮水涨落,安装上桥墩,形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线"。

大桥开工于1934年。

为使桥基稳固,木桩需立于石层之上。

沙层又厚又硬,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解决了打桩难题。

江水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髙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

架设钢梁时,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张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

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

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

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2.桥梁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3.中国古代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4.中国现代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5.国外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6.结论:总结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影响正文桥梁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从古至今,许多作家都以桥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包括中国古代、现代以及国外的文学作品。

桥梁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它可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连接过去与未来;也可以象征爱情的纽带,连接两颗相知相爱的心灵;还可以象征文化交流的桥梁,连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

正因为桥梁具有如此丰富的象征意义,所以它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题材。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下中国古代、现代以及国外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华景象,画面中有一座木质拱桥,名为虹桥。

这座桥是汴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桥梁之一。

除了《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许多诗词也以桥为题材,如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的“天阶”便是指连接人间与天界的鹊桥。

中国现代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同样丰富。

例如,巴金的《桥》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四川泸定桥的故事。

故事以桥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挣扎。

此外,茅盾的《子夜》中也有关于桥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外与桥有关的文学作品也不胜枚举。

例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两条路》中提到了一条分叉的路,诗人在路口久久徘徊,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

这里的分叉路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人生道路上的抉择。

另外,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也有关于桥的描写,故事中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与桥上活动,展现了他复杂的性格和命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基础训练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22课梦回繁华【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匀称.(chèn) 推崇.(chóng)洨.河(jiáo) 金蜣.(qiāng)B.轩.榭(xuān)蔷.薇(qiáng)防御.(yù)沉檀.(tán)C.嶙.峋(lín)汴.梁(biàn)伧.俗(cāng)驻.足(zhù)D.镂.空(lòu)料峭.(qiào)喧嚣.(xiāo)跋.涉(bá)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C.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3.根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

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

《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

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美轮美奂。

A.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B.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C.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D.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B.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C.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蔬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社统编教材文明的印迹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 初识人与文,掌握音形义单元导读、读读写写2 辨说明方法,举一而反三辨析说明方法3 品说明语言,闻一而知十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4 画思维导图,明行文思路《中国石拱桥》5 学园林写法,说校园建筑《苏州园林》6 读“昆虫史诗",绘个性笔记《蝉》《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7 读新闻、诗歌,悟英雄豪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梦回繁华》8 巧借他山石,试写说明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3课时作业:第一课时初识人与文,掌握音形义作业11.作业内容:(预习) 初识人与文借助预习、旁批、阅读提示等,查阅工具书,默读课文,补充完整表格信息。

篇目作者人物简介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中国石拱桥》茅以昇《苏州园林》叶圣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记者《蝉》[法]法布尔蝉《梦回繁华》毛宁总体评价结果: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人物简介概括准确说明对象概括准确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准确全面总体评价结果: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 意在让学生结合预习、旁批、阅读提示、工具书等,自主预习课文。

(2) 意在让学生自主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文章大意,考查学生筛选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等主要信息的能力。

作业2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 掌握音形义(1) 正音:自由朗读课后“读读写写”环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用红笔标出你容易读错的词语。

(2) 辨形:同桌互相听写词语,用蓝笔标出你容易写错的词语,并正确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

(3) 解义:自由选择至少2 个词语,造句,说给同桌听。

比一比,看谁造的句子词语多、语意畅。

传统水墨传承画家路洪明作品欣赏

传统水墨传承画家路洪明作品欣赏

传统水墨传承画家路洪明作品欣赏内容摘要:路洪明:又名鸿铭,洪铭,字砚生。

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美院,济南美术家协会理事。

代表论文《龚贤笔墨语言探微》,出版有《路洪明作品选—写生临摹卷》、《路洪明写意山水》、《斯文在焉作品集》等2007年11月《山居人家》参加南...路洪明:又名鸿铭,洪铭,字砚生。

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美院,济南美术家协会理事。

代表论文《龚贤笔墨语言探微》,出版有《路洪明作品选—写生临摹卷》、《路洪明写意山水》、《斯文在焉作品集》等2007年11月《山居人家》参加南开大学与台湾文化大学师生交流展并结集出版2007年12月《山水册页》获山东省第四届写生展银奖2007年12月《路洪明作品选—写生临摹卷》由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7年12月《在气韵中求意境》评论文章在山东工人报发表2008年3月《笔墨达情,山川言志》评论文章在济南日报发表2008年3月《皖南写生》作品在山东工人报发表2008年8月《龚贤笔墨语言探微》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2008年12月《明月夜》作品入选天津市第二届花鸟画展2009年4月《海河桥梁的艺术设计和文化特征研究》(部级)结题2009年5月《海河桥梁设计艺术的美学研究》(省级)结题2009年5月《代起人文》作品入选第十一届美展并结集出版2009年7月《路洪明写意山水》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路洪明、陈文瑛山水画联展》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2009年9月《家园》获第七届青年美展铜奖2009年9月《家园—乡情》捐赠给第十一届全运会济南组委会2009年11月《家园—故土》参加纪念济南解放六十周年作品展并结集出版2010年1月《当代国画名家5人邀请展》在观澜美术馆开幕2010年3月《家在溪山中》入编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2010年8月《桂林山水清赏》作品集(合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写生雁山》联展在桂林博物馆举办2010年9月《归时云抱峰》获天津市青年双十佳画展优秀奖2011年8月《穷理尽性,趋臻妙境——陈玉圃<山水画理>评析》在《齐鲁艺苑》发表2011年10月《三人行——山水画学术展》在滨州学院举办2011年12月《秉造化灵气赋笔墨心韵——析龚贤笔墨语言的造化因子》在《北方美术》发表2011年12月“意在工写之中——读吕少英花鸟画”在《中国书画报》发表2011年12月“秋色里的乡愁——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散评”在《中国书画报》发表2011年12月《天津美术学院教学史料收集与研究》课题结题2012年4月《美术学论文引文漫谈》在《齐鲁艺苑》发表2012年5月《宝塔晨曦》获天津市文联、美协三等奖并入选全国“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作品展2012年8月1日“如飞如动之气——韩昌力《如飞如动》略评在”《中国书画报》发表2012年8月8日“允执厥中,气象正大——卿建中书法作品略谈”在《中国书画报》发表2012年8月《斯文在焉——中国书画作品选》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斯文在焉——路洪明等人联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2012年11月《斯文在焉——路洪明等人联展》在寿光王铁成书画艺术馆举办2012年12月《斯文在焉——路洪明等人联展》在广西博物馆举办2012年12月《雨后云山》参加天津市教师美术作品展2013年1月参加的《中国名家书画联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2013年1月《中国名家书画联展作品集》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出版2013年6月《笔底清气,境象共生》在《北方美术》发表2013年7月《红星闪耀——天津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安徽红星美术馆举办2013年9月《文脉所系,呐喊山河——访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教授》在《北方美术》发表2013年12月《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与教学漫谈》在《北方美术》发表2013年12月《泰山写生》5幅作品参加天津美术学院首届教师作品双年展2014年1月8日《斯文在焉——陈玉圃路洪明陈文瑛三人行画展》在潍坊举办。

温润平和 从容自如——路洪明的绘画

温润平和 从容自如——路洪明的绘画

30温润平和 从容自如□陈玉圃——路洪明的绘画艺术自西学东渐,传统文化与动荡不安之中国备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缘于世人崇拜西方文明心理,西方绘画及审美观念顺理成章入主中国画坛。

以西方绘画审美视角看待传统绘画及其审美,必判定为腐朽和落后以改造之。

于是水墨浅淡渐为色彩绚烂,清静自然渐为热闹刺激,简逸古朴渐为精工制作,乃至把西方素描、色彩作为中国绘画之基础教学,此一釜底抽薪之举使国画赖以生存之土壤几近丧失殆尽。

在艺术创新、中西合璧的旗帜下,水墨和宣纸成为中路洪明,又名鸿铭、鸿明,字砚生、砚山,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艺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学术部主任,天津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董寿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方美术》执行副主编,中国书画报社社长、执行总编辑,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简斋杂辑》《路洪明绘画作品选》《路洪明作品选》《路洪明写意山水》《斯文在焉作品集》《路洪明作品选——写生临摹卷》等。

《宝塔晨曦》路洪明 纸本水墨 170cm×170cm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1国画仅存之特征。

现今,中青年画家接受西式教育,故多迷失中国画传统正见。

洪明幼喜绘事,于传统文化痴迷有加,虽亦有素描造型之训练,然于中国画传统本根有正确体悟。

五千年文化乃中华民族精神之宝库,中华民族之发展当从中汲取营养,它非个人之智慧,乃无数人智慧之结晶,故而国人应敬畏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

我嘱洪明多读古书、多临古画意即在此。

读何样书,临何幅画,意味着有何种审美观。

选择何种价值观,于国画学习尤为重要。

我让洪明多留意传统,是因为近百年来的传统绘画学习,学生多从素描、色彩入手,然后修研国画,多格格不入,乃握毛笔画西画,于国画笔墨相去甚远,此弊端乃学生不能体味传统文化所致。

在梦幻和现实之间架一座桥

在梦幻和现实之间架一座桥

在梦幻和现实之间架一座桥
郭竹沁
【期刊名称】《早期教育:教师版》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本刊去年第四期刊登了《瑰丽的梦幻和现实——有关儿童学钢琴的两封信》,作者良言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认为教孩子学钢琴实在是得不偿失,并对当前的钢琴教学方法提出意见。

文章发表后,许多读者来信,对良言的观点,有的赞同,有的反对。

鉴于当前“钢琴热”方兴未艾,我们从来信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两封发表如下,以期对家长们和钢琴教师有所启迪。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郭竹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
【相关文献】
1.在校训和家规之间架起一座彩桥 [J], 柳永忠
2.我愿为中罗间架一座友谊之桥——访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著名汉学专家罗明先生 [J], 王子立
3.从知识到智慧,在学习与生活之间架一座通达的桥——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J], 姚国艳;
4.李晶: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 [J], 陈楠
5.在电网业务与法律服务之间架起一座桥——访《供电企业常见法律纠纷案例评析》系列丛书作者刘慧 [J], 傅雅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作札记——架上绘画

创作札记——架上绘画

创作札记——架上绘画
高鸣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美学(下)》
【年(卷),期】2006()5
【总页数】14页(P14-16)
【关键词】架上绘画;油画风景;油画展
【作者】高鸣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
【相关文献】
1.创作札记--架上绘画 [J], 高鸣
2.利用数字绘画技术完善架上绘画创作 [J], 黄小捷;周维;杨泱;
3.利用数字绘画技术完善架上绘画创作 [J], 黄小捷;周维;杨泱
4.浅谈架上作品的“绘画性”与“制作性”——中西方绘画创作与技法研究 [J], 徐卫红
5.儿童绘画予当代架上绘画创作的启示 [J], 张佳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彩绘美图以美育学子

重彩绘美图以美育学子

重彩绘美图以美育学子
孟洪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些作品对人们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教育.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掌握的最好的结果,是作者按照美的规律来制成的产品,这就决定了课文具有美的教育作用,是与美感作用相结合的教育.它同时影响人的理智和感情,影响人的整体精神.
【总页数】1页(P60)
【作者】孟洪
【作者单位】沛县湖西农场中学,江苏徐州22164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彩绘世界著名兵器——斯大林-4重型坦克
2.彩绘世界著名兵器——斯大林-3重型坦克早期型号
3.彩绘世界著名兵器——斯大林-2重型坦克
4.论戴维·斯旺格美育思想的三重面相\r——以《美育论集》为中心
5.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推进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作品《沂蒙那座一桥》

浅析作品《沂蒙那座一桥》

浅析作品《沂蒙那座一桥》《沂蒙那座一桥》是中国文学家俞平伯的作品,以沂蒙山区的一座桥梁为背景,通过描述桥梁的建设过程和沿桥生活的农民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改革的艰辛与希望。

该作品以小桥为线索,叙述了在解放前夕,一座小桥的修建对于一个贫困农村的重要意义。

桥梁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农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

通过描述农民们筹集修建资金,协助修建,维修桥梁的过程,展现了农民们自力更生进行农村改革的决心与勇气。

在描述农民们修桥的过程中,作者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们的智慧和品质。

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者,还是具有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主人。

他们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在面对资金困难时,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积极筹集修建资金,解决了桥梁修建的难题。

作品中还描绘了农民们的生活。

他们依靠勤劳的双手,开垦山地,种植粮食和蔬菜,改变了贫瘠的土地成为富饶的农田。

农民们通过努力和冒险,逐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为子孙后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沂蒙那座一桥》以其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深入地展现了中国农村改革初期的艰辛和希望。

作品中的农民形象真实生动,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民,还是具备智慧和勇气的主人。

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展示了他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艰辛和希望。

通过《沂蒙那座一桥》,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辛与磨难。

作品呈现了他们勤劳、智慧、创造性和团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敬意和对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乐观态度。

《沂蒙那座一桥》以桥梁修建为线索,通过展现农民们的智慧和勇气,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农民在改革初期艰辛奋斗的历程。

作品以其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农村改革的思考,并向读者传达了对中国农民的敬意和对未来的乐观期望。

《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研究专辑》作品赏析

《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研究专辑》作品赏析

《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研究专辑》作品赏析冯法祀《铁砧子》26.7cm×20.5cm1944靳之林《枣园金秋》51cm×40cm1982罗尔纯《莫斯科的傍晚》48cm×56cm2012全山石《织毯女工》50cm×61cm 1986汪诚一《澳门老街之二》50cm×61cm 2003马常利《向海洋》31.8cm×41cm 2007李秀实《左邻右舍·张家的灯光》65cm×80cm 2016 杨松林《恒河之晨》60cm×80cm2011宋惠民《早春》65cm×80cm 2018刘秉江《玛赫米娜》60cm×50cm 2013苏高礼《这里有个春舫书屋》40cm×55.5cm 2010路璋《场院》53cm×45.5cm 1996闫振铎《雨后斜阳》88cm×88cm 2002曹新林《马街村老人》61cm×50cm 2013洪瑞生《火龙果》65cm×55cm 2017鄂圭俊《“大自然”系列113》80cm×100cm 2018 沈行工《花与果2017.6 》76cm×76cm2017买买提·艾依提《秋季的胡杨》100cm×81cm 2011钟耕略《蕉蕾之五》80cm×60cm 2017王延青《巴尔虎蒙古新娘》65cm×65cm 1997徐福厚《陕北一个家》80cm×100cm 2017郭润文《李老头》50cm×30cm 2009崔国强《山里人家》80cm×120cm 2014王克举《海口冬日的暖风》65cm×54cm 2015唐递宏《情到浓时》50cm×60cm 2006刘建平《红衣人像》45cm×35cm2013章晓明《节日礼物》75cm×75cm 2007杨参军《静物之五》80cm×100cm 2012王治平《克什克腾风景》100cm×180cm 2018沈国良《桥畔》54cm×65cm 2005陈明华《红滩》100cm×100cm 2019高山《耶稣到过的地方》60cm×80cm 2010忻东旺《椰子》60cm×50cm 2010庞茂琨《抱花的女孩》80cm×60cm 2018戴家峰《果实2018》50cm×60cm 2018何红舟《斜躺的女人体No.2》70cm×60cm 1997吴建陵《査济春色》80cm×80cm 2015王福明《霜》80cm×100cm 2019曹明《微醉》80cm×60cm 2018严智龙《芦苇深秋》60cm×80cm 2011金凡《甘南藏民》50cm×60cm 2017石建军《耦园》80cm×120cm 2018施晓杰《园啊园》70cm×50cm 2018孟新宇《石窟寺》直径50cm 2018彭毅《云水谣散记之三》40cm×46cm2016黄胜贤《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写生之三》80cm×100cm 2018 梁智龙《写意张家界》96cm×110cm 2016童雁汝南《170524 · Siss 》41cm×33cm 2017。

人迹板桥霜:中国山水画中“桥”的时空叙事

人迹板桥霜:中国山水画中“桥”的时空叙事

人迹板桥霜:中国山水画中“桥”的时空叙事
王天乐
【期刊名称】《艺术设计研究》
【年(卷),期】2022()3
【摘要】“桥”在中国山水画中属于一种重要的“人迹”元素,除了一般的“点景”功能外,“桥”在画面中还具有强烈的叙事结构与意指功能。

通过梳理“桥”在山
水画中的图像演变历程,可知“桥”是文人画家建构其隐逸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图像功能与符号指示上,山水画中的“桥”是一种连接画内外并使山水“可行”
的“路”。

在结构势能与空间结构上,“桥”为画面内部制造了曲折的叙事情节与
视觉期待,是一种关键的转折点,引发了画面结构的紧张与冲突。

在时空体验与心理
感知上,“桥”构成了一种历史之“迹”和“跨时空”来访,暗示着访客的到来。

“桥”不仅是沟通画家与观者情感的中心媒介,也是承载现在与过去的记忆场所,为
山水画赋予了一种时空特性。

【总页数】6页(P75-80)
【作者】王天乐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5
【相关文献】
1.山水里的人与人心中的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中人物点缀的文化解读
2.新山水画中非地域性的“岭南”时空——从两幅新山水画长卷的时空叙事展开的分析
3.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时空观与画家群体关系
4.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传统园林叙事性
5.浅析新中国初期山水画中的叙事表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馆馆藏精品集》序言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馆馆藏精品集》序言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馆馆藏精品集》序言
郑文堂
【期刊名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28)4
【摘要】北方工业大学艺术馆是全国理工类高校最早建立的艺术馆。

建馆以来,我校艺术馆每年都要接待众多的学生和来访者,在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总页数】1页(P前插1)
【作者】郑文堂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徽州古今书画公私收藏-写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精品集》出版之际
2.来自"求雨山"的甘霖——喜读《金陵四家馆藏书画精品集》
3.陕北村落流传民间壁画粉本的考察与研究——以《陕西省艺术馆馆藏民间画师手稿精品集》为例
4.暨《唐云艺术馆藏品精萃》在杭首发“唐云艺术馆建馆碑记”揭幕
5.《北方工业大学艺术馆馆藏精品集》出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手记】架设临摹与创作的桥梁■于铭洪
?架设临摹与创作的桥梁■于铭洪我学书一直以魏
碑为主,主要临习《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元略墓志》《李谋墓志》等,力图从中寻得意趣。

近几年又涉足唐楷,唐楷以法度胜,讲求点画精准,结字严谨,通篇规整。

我尝试着把两者进行融合,以期能生成些许个人面貌。

历数清末以来的碑学名家,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李叔同,以及当代的孙伯翔等诸家,他们皆把魏碑写出了自己的风格,令我敬慕。

学习过程中,我始终遵循以下几点:
一、点画是字的最基本元素,临摹之初首先要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一笔一画反复临习,努力做到技法精准。

二、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熟记于心,结字像不像直接关系到临摹的质量。

三、做到初步的形似后,再去更深入地领悟碑帖中线条的质量和通篇的意趣,争取做到形神兼备,临摹的水准才能达到上乘。

四、初学楷书容易画字,甚至描字,这是初学书法的一个过程,但此过程不能太长,不能养成习惯。

这里必须提到用笔的问题,楷书还是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行笔过程
中需要注意提按和使转,这样的线条会更有生命力。

五、许多经典碑帖会有多种拓本或摹本传世,初学者应尽量选择最原始的拓本进行临摹,因为原始的拓本更接近书者当时的真实状态。

篇幅短的碑帖通篇临习最好,长篇的也可通篇临习,但往往会感觉枯燥,失去兴趣,如果选择精彩的和有代表性的局部去临习也是不错的办法。

许多初学者都会为“临摹”与“创作”这个老话题感到困惑。

有的人临摹下的功夫不小,创作时则判若两人,很多书友常说:“我把某某帖临了很多遍,内容能记下来了,但还是不见效果,特别是创作不了作品。

”为什么有的书家只要对该帖临习一两遍之后就能把握其精神,因为他能抓住该帖的精髓和特征,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临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关注细节。

临摹是个苦功夫、硬功夫,前人“笔成冢、墨成池”的故
事都充分说明了这点。

然而,一味地不动脑筋地临池不辍,也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

创作初期,选择的书写内容最好多些临得熟的字,这样一来,可以增强自己创作时的信心,创作中必须应用好临帖过程中得到的“法”,“法”就是规律、规范。

除了遵循一定的规则之外,创作时一定限度地自由发挥是体现作品个性的方式。

有的作者在不谙传统的情况下过于注重自我发挥,是谈不上真正创作的。

历代书论都论及“虚”和“实”的问题。

一般来说,用笔中的
“按”、用墨中的“浓”和“湿”为“实”;反之“提”“淡”和“飞白”则为“虚”。

好的作品无处不体现虚实变化。

并且虚实的对比变化,是吸引人注意的亮点,也是作者艺术情趣的体现,如何处理这一对辩证关系,是创作成败的关键。

一味地“虚”,结果只能是不端庄、不沉稳,淡然无味甚至浮躁;过度强调“实”,则是一团黑;同时,“虚”与“实”表现得过于刻意,会给人以造作之嫌。

因此,成功地处理“虚”“实”之间的关系,除了要有较高的审美眼光外,还要有大量的训练积累,由生渐熟而进于自然。

楷书创作,虽然大都以“实”为根基,但过于“实”,则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美感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善于像兵法中讲的那样,避实而击虚,虚实相转,克服常法,才能出奇制胜。

于铭洪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
楷书韩愈《争臣论》条幅
规格239.5cm×99cm(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