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调气法

合集下载

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精选文档

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精选文档

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精选文档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称为“药王”。

主要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另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1 卷、《会三教论》1 卷、《福禄论》3 卷、《摄生真录》1 卷等。

道教是“贵生”之宗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

道教主张“道”乃宇宙万化之本源,宇宙万物皆由“道”所化生。

人之性命亦由“道”所化生。

养生的关键就是养命养性。

而性命两者不可分离,故养命也就意味着养性,养性也就兼而养命。

孙思邈继承了道教这一思想,亦主张养生着重在于养气(命)、养性(神)。

近年来李刚、董沛文和薛公忱诸先生已经对孙思邈有关养生思想作了探析。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再从养气、养性两个方面对孙思邈真人的养生思想作如下解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顺时养气”,贵在随天时而变孙思邈主张,养五脏六腑之气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且一年十二个月中养气之方法是不同的,即“顺时养气”。

他在《孙真人摄养论》里指出:正月里,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是月,五味之中,宜减咸酸味,增辛味,以助肾补肺,赡养胃气。

此月“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天黑就睡,“以缓形神”。

[1]491又,勿食生葱;生葱损人津血。

勿食蛰藏之物,折寿。

勿食虎、豹、狸之肉,食之会令人神魂不安。

二月里,肾气微,肝气刚处旺盛。

是月,五味之中,宜减酸味,增辛味,以助肾补肝。

此月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深冬蕴伏之气。

此月勿食黄花菜、陈醋和酸菜,以免发痼疾。

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

勿食葵花子及鸡子,食之会滞人血气,泄精。

勿食兔、狐、貉之肉,食之会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初九忌食一切鱼。

又,由于仲春气正,宜节酒,从而保全真性。

三月里,肾气已息,心气渐临,肝气正旺。

是月,五味之中,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

此月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1]491。

此月勿专门杀戮,以顺天道。

腹式呼吸之妙

腹式呼吸之妙

腹式呼吸之妙“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这是养生学家对腹式呼吸法的高度评价。

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深呼吸尤为推崇,他每天于黎明至正午之间行调气之法,仰卧于床上进行练习。

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写有养生十六字令:“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十六字秘诀,包含了提肛、咽津、腹式呼吸三种保健练功方法,是祛病健身延年的法宝。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们在做腹式呼吸时,由于腹部肌肉紧张与松弛交替发生,从而使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也交替出现收缩与舒张,由此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给,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对全身器官组织可起到调整和促进作用。

另外,腹肌的收缩和放松也是良好的腹部按摩。

这种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机能,有利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腹肌又是排便的动力肌,腹肌的收缩有利于排便,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有利于防治习惯性便秘。

我们知道,大腹便便的“将军肚”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温床,如能坚持做腹式呼吸运动,可使腹肌得到有效的锻炼,消除堆积在腹部皮下的脂肪,改善体内的脂质代谢,起到防治血脂异常、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作用。

腹式呼吸还能疏肝利胆,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对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等患者都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腹式呼吸对防治神经衰弱、情绪抑郁、失眠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腹式呼吸之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巴风认为,人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完成生长期的5~7倍。

人的生长期一般都在20~25岁之间完成,按此推算,人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00~175岁之间。

现实表明,牛、马以及其他动物均可活到大自然赋予的自然寿命,而人却只能活到自然寿命的一半左右。

专家认为,人类之所以活不到自然寿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呼吸方式的改变。

除了人以外,所有的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

如果您细心观察一下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发现,宝宝呼吸时,小肚子是一起一伏的,而平日气喘吁吁的大人们都是肺部起伏不定。

孙思邈

孙思邈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

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

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

常令充实勿空虚。

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

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

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一、调心调心为养生之首。

心之平和,则五脏六腑皆安。

当去杂念,存善念,心宽体健,疾病自远。

二、调息呼吸为生命之本。

调息即调呼吸,使之深长细匀。

清晨吸清气,夜间吐浊气,肺腑自洁,身体健康。

三、调饮食饮食为养生之基。

饮食需定时定量,五味调和,不偏嗜。

食物要新鲜,避免生冷不洁,确保脾胃健康。

四、调睡眠睡眠乃恢复体力之时。

应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早睡早起,顺应自然,则精神焕发,身体强健。

五、调起居日常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顺应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过劳或过逸,使身体适应自然。

六、调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宜居之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助于心情舒畅,身体康健。

七、调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伤害。

八、调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调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防治疾病。

九、调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调气血即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使气血流畅,充足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十、调脏腑脏腑功能正常,则身体强健。

调脏腑即是通过饮食、药物、按摩等方法,使脏腑功能协调,保持身体健康。

十一、调精神精神饱满,则身体健康。

当避免过度思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使精神焕发。

十二、调智慧智慧使人明智,避免愚痴。

通过学习、思考等方式提升智慧,有助于明辨是非,避免过度烦恼,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十三、调道德道德高尚,则内心平静。

当培养仁爱之心,注重道德修养,使内心充满善良与美好,从而身体健康,长寿延年。

综上所述,孙思邈养生十三法涵盖了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

通过全面调理身体与心灵,我们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孙思邈养生法

孙思邈养生法

闭目养生十三法。

1、闭目养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

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2、闭目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

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3、闭目行悦: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尽量默忆,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

4、闭目卧思: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方式,第二为梦境思维方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方式。

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臆想联翩。

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

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闭目消食:吃完饭后闭目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

这对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吃完饭(尤其是午饭,因为吃的一般都比较多)后,体内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

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

6、闭目赏乐: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

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7、闭目解乏:劳逸结合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当身体劳动累了,或读书、看报、写字疲乏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8、闭目释烦: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
佛教对孙思邈医药学思想的影响
(一)
据记载孙思邈本就善谈老庄,兼好释典。卢照邻更形容他“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可见孙思邈知识之广博。孙氏自己也在《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大医习业第一》中提出医者应“涉猎群书”,开阔眼界以使知识广博“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孙思邈十分推崇佛教经典《华严经》,据民间传说,唐太宗曾向孙思邈请教过佛经并问他佛经中何为大,孙思邈答“《华严经》佛所尊大。”此说法在《释氏类说》中亦见记载。孙氏既然对佛经颇有心得,自然为佛教思想对其医学思想产生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揭秘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
孙思邈《养生铭》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当地药王庙前立有一面石碑,上刻孙思邈所作《养生铭》,其言诚谛,其理通达,果能信受奉行,自当百病莫侵。全文如下:
孙思邈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首先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但是人生的常态恰好是恶十二少,喜十二多。所以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大多数人很难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但是,当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同时也能逐渐体会到身体健康的保持,重于身外的名利与追逐,就能够体会到孙思邈将养性放在第一位的养生之道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并调养自己的心性,逐渐做到十二少与除去十二多。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代表。中国传统养生与当今流行的养生(实即西方的养生)是两种不同的养生之道。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养生是以发泄能量为特征的养生,这种养生强调“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特点就是向外发泄自身的能量。中国的传统养生是一种积蓄或收敛能量为特征的养生,养神、调气、导引、少语、少动等,强调的都是一个啬字。啬即节约能量的消耗,也就是孙思邈所讲的灯用小炷。人是身心的统一体,从身与心两个方面来看,西方的养生,强调的是身体的运动与身体的滋补。是一种以养身为特征的养生,虽然名为养生,实为养身。而中国的传统养生,强调心理精神的调理,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养生是一种养心之道。所以孙思邈将自己的养生称为养性,当然中国的传统养生并不是只讲养心或养性,而是在强调养性或养心的同时也讲养身(必要的肢体运动与身体的滋补)。但认为第一位是养心或养性,第二位才是养身。从表面上来看,西方的养生显现出一种向外积极进取的特点,符合人们积极向上精神,所以很受现代人的青睐。而中国传统养生则显现出一种向内收敛的消极特点,不符合现代人向外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不受现代人的青睐。的确,正在为自己的事业进行奋斗的人们,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很难接受以消极收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养生之道,我们也不向这部分人推荐中国的传统养生之道,但是过了中年,已经从事业的竞争中逐渐退出来的人,就应该将关注外界的心神收回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就能发现中国传统养生的确是一种能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科学的养生。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就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代表,值得关心养生问题的中老年朋友们研究、学习与实践。〖编辑:上善〗 (严天放)

孙思邈六字诀

孙思邈六字诀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呵、呼、四、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功补心气呵,读(Kē)。

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功培脾气呼,读(hū)。

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

再以同样要领,。

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

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四字功补肺气四,读(sì)。

口型为两唇微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之缝,微出。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1.啬神。

即养生之术。

“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

”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

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

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

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

”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

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

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

即重修身之道。

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

”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

但要避免过劳。

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

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

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

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

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

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

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

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

”“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

”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

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

日常饮食,“每令节俭”。

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

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

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

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

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

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物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副本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副本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副本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唐·孙思邈在其医书《备急千金方》中对陶弘景六字诀的吐纳法进一步作了论述:“若患心冷病,气即呼出;如热病,气即吹出。

若肺病即唏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嘻出,若肾病即呬出”。

并指出:“凡百病不离五肝,五肝各有八十一种疾、冷热风气计成四百四病,事须识其相类,善以知之,”。

并对五脏之病运用六字诀的具体治法也明确指出:“心脏病者,体冷热。

相法:心色赤。

患者梦中见人着赤衣,执赤刀杖火来怖人。

疗法:用呼吹二气,呼疗冷,吹治热。

“肺病患者,胸背满胀,四肢烦闷。

相法:肺相白。

患者喜梦见美女美男,诈亲附人,其相抱持,或作父母,兄弟,妻子。

疗法:用嘘气出。

“肝脏病者,忧愁不乐,悲思,喜头眼病痛。

相法:肝色青。

梦见人着青衣,捉青刀杖,或狮子,虎狼来恐怖人,疗法:用呵气出。

“脾病病者,体上游风习习,遍身痛烦闷。

相法:脾色黄,通土色。

梦或作小鬼击历人邪犹人,或如旋风团栾转。

疗法:用唏气出。

“肾脏病者,体冷阴衰,面目恶瘘。

相法:肾色黑。

梦见黑衣,及兽物捉刀杖相怖。

用呬气冲。

”还进一步指出:“冷病者,用大呼三十遍,细呼十遍。

呼法: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当令声相逐,呼字而吐之;“热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细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当便字气声似字。

“肺病者,用大嘘三十遍,细嘘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细嘘十遍。

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细呵十遍;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细唏十遍,肾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细呬三十遍。

此十二种调气法若有病,依次法恭敬用心,无有不瘥。

皆须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然后乃为之。

”汪昂的《医方集解》、明太医龚廷贤的《寿世保元》。

从现有文献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元末明初·胡文焕在《类修要诀》中也曾谈到,“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赌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百岁寿星药王孙思邈养生八法

百岁寿星药王孙思邈养生八法

隋五代史时,恐怕有遗漏的地方,还常常向他请教,而孙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孙氏不仅博学多闻,而且虚心求教。他小时候因体弱多 病,屡造医门,罄尽家产求医,青衿之岁,高尚茲典,白首 之年,未尝释卷。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逝世后,人们在五台山建立了药王庙,敬奉他为
“药王”。这些古代建筑历经宋、元、明、清数代整修、扩
葡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鸡头实(芡实)“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樱桃“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等,现代食疗学 研究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饮食禁忌方面,《千金》两书中有关论述也颇为详细。 有的因物而忌,如《要方· 食治· 鸟兽第五》所载:“鸡
子白共蒜食之,令人短气;鸡子共鳖肉蒸食之害人;鸡肉、
獭肉共食作遁尸注,药所不能治”; 有的因时而忌,如《要方· 食治· 鸟兽第五》记载:“正 月勿食虎、豹、狸肉、伤人神损寿”、“二月勿食兔 肉”……;
有的因病而忌,《要方· 卷十· 伤寒下· 劳复》篇中云:
“时病差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大困;时病差 后新起,饮酒及韭菜,病更复;时病新差,食生鱼酢,下利 必不止……”说明伤寒时病初复,饮食要注意适当忌口。
人体吸收的单糖类成分,对婴幼儿来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 值。它不但对脑髓和神经的形成及其发育有重要作用,而且 还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牛奶中还含有钾、钠、镁、铁、锌、铜、硒等常量元素
和微量元素。牛奶中的矿物质是以碱性元素为主,所以牛奶 是碱性食品,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体内环境稳定是 防病抗病的基础,也是抗疲劳,延缓衰老的基础。
三、运动养生主张常欲小劳,调气导引
四、四时养生要求不违天时,生活有序 五、环境养生推崇清静美境,雅素净洁 六、房室养生旨在节欲保精,固护蓄养 七、服饵养生在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孙思邈养生歌完整诗句_孙思邈养生六字诀具体内容

孙思邈养生歌完整诗句_孙思邈养生六字诀具体内容

孙思邈养生歌完整诗句_孙思邈养生六字诀具体内容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科学家,思想家。

关于孙思邈提出的养生之道,有养生歌和养生六字诀,那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孙思邈养生歌完整诗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孙思邈养生歌完整诗句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科学家,思想家。

他重视养生和自身的修养,并且是个长寿老人,享年102岁,信奉老庄学说,炼气养神,精通各种书籍,并注重经验积累,制作各种草药和丹药,为病人防治疾病,救人于危难之中,使人免去灾祸。

孙思邈一生钻研医学事业,修身养性,并且有悲悯慈心,主张无欲无求,一视同仁,无论是贫贱富贵,还是亲疏善恶,都普同一等。

他用自己高超的医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被封为药王。

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气虚又是常见的疾病,并且可以引发多种病症,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与否,这时候,养生就是很重要的了。

孙思邈对保健养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付诸于实践,对养生,养性,食疗,气功,针灸等方面成就显著,提出了治病于未然的说法。

他的养生决和养生法简单实用,疗效显著,根据《孙真人卫生歌》写出了孙思邈养生歌诀。

主要体现饮食有节这个方面,又包括“饮食需要定时定量”和“温热适宜”两个方面,也包含了药师法门里面初步的息法和色法。

并且在歌诀中指出,五味会给身体机制带来影响。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是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

孙思邈的思想极具先见性,认为只要遵循养生古训,便可以老老而不衰,老而健康。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具体内容孙思邈养生六字诀是一套以呼吸为主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在呼气时,通过用口呼吸的配合疏通和调节经络和气血,排除身体内所对应的致命邪气,已收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功效。

对冠心病,高血压或低血压,肝肠炎,气管炎等多方面疾病,甚至对癌症都取得了重大的治疗效果。

孙思邈据传享年102或141岁,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他的养生六字诀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健体,方法简单实用,后来又被称为《太上玉轴养生六字气决》或《六字延寿决》等。

孙思邈养生功法

孙思邈养生功法
孙思邈养生 — 慎言语以防耗气 | 孙思邈养生 — 严守禁忌以防伤损 |
孙思邈养生——重养形以强体 | 孙思邈养生导言 |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前者属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孙氏的锻炼方法是动静结合,缺一不可。他强调指出,欲养生者,不但要啬神,爱气、养形,还必须“兼之以导引行气”,久之行之,始能延寿。又说“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百日生须眉。”可见导引按摩吐纳调气的养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孙思邈之所以得以高寿,是与他长年坚持不懈地习练导引吐纳之术分不开的。
幼年的孙思邈体弱多病,罹患风冷之疾,经常求医服药,以致“摒外缘”以养神。孙思邈的所谓“啬神”其意义就在于强调人身“神”的重要性,指出养生的首要方法就是从各个方面珍惜人身之神,即珍惜保存精力,不妄作劳,以求健康长寿而尽其天年。孙思邈把人的生命比喻作一盏燃烧着的油灯,油尽灯灭生命也就完结了。油的多少虽然不能改变,但点燃的方式不同,燃烧的时间长短也就大不相同。用大柱点燃亮的时间短,用小柱点燃亮的时间长。所以人生大限不过百年,而节护适当即可延寿。
孙思邈养生——“依时摄养”以保气
孙思邈养生——“依时摄养”以保气 | 孙思邈养生 — 导引调气却病延年 |
孙思邈养生 — 反世俗以求长生 | 孙思邈养生 — 房室有节可保天年 |
孙思邈养生 — 节饮食以保平安 | 孙思邈养生 — 啬神以养性 |
气既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动力,那么,气也就必然会随着生命的进程而不断消耗。因此,人的衰老也就是气的衰弱引起的。《黄帝内经》曾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身目不聪明也。年六十阴痿,气力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虚矣。”说明人到中年,其气已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衰的程度越来越重,人的衰老现象就越来越显著了。养生的目的就是防止衰老,延缓衰老,要达到达个目的,就必须爱气、养气。孙氏强调人们养生必须懂得这个道理,“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指出善于养生的人能够使气有余,气有余就能“耳聪目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强。”通过掌握和实践正确的养生方法,要达到上述效果是完全可能的。孙思邈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在百余岁高龄时依然“容颜甚少”、耳聪目明,动作不衰,思维敏捷,为人治病疗疾,挥笔著书立说,就是因为他长年修身养性,善于保养真元之气,有效地延缓了衰老的缘故。

浅谈药王孙思邈的食治

浅谈药王孙思邈的食治

浅谈药王孙思邈的食疗铜川市中医医院(邮编727000)白爱萍摘要:孙思邈作为一名著名的医学家,在中华传统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他对中华传统食疗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孙思邈认为食物对于养生、治病防疾意义重大。

记载食疗的重要意义、食疗的基本原则及饮食宜禁、饮食治疗、药食并重等。

《千金要方·食治》孙思邈食疗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奠定了中华传统食疗学、食养学基础。

关键词:孙思邈食养治未病食疗食疗,就是利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包括食养和食疗两个方面,食养,指汲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来摄生保健,防止疾病的人发生,治未病;食疗就是用一些食物或配合一些药物来促进病体的康复。

孙思邈认为食物对于养生、治病防疾意义重大。

中华传统食疗学的历史十分悠久,“药食同源”,孙思邈作为一名著名的医学家,在中华传统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他对中华传统食疗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食疗的重要意义、食疗的基本原则及饮食宜禁、饮食治疗、调理作用等浅谈药王孙思邈的食疗。

1.孙思邈食疗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奠定了我国食疗、食养学的基础。

1.1.论述了食疗法的重要意义孙思邈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之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

”“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滋气血。

”食物是安身立命之本,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基础,由于食物营养丰富,又无药物常有的副作用,能有效地补充体内营养,达到调理脏腑机能、增强体质、祛病祛邪的医疗效果;一些富含营养、味道鲜美的食物食用时是一种享受,使人心情愉悦,有利于身心健康。

可见饮食及其调摄对人类生存的重要,食治具有药疗难以替代的作用。

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从而增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能力。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2《千金要方》卷26中特别列《食治》一门,又《千金翼方养性》中特辟《养老食疗》。

(完整版)孙思邈的呼吸养生法

(完整版)孙思邈的呼吸养生法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都是功理功法的说明。

主要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六个字疏通与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以收治病健身的功效。

经过几十年的个人实践和近六年来在群众中的普及,证实这套功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对寇心病,高血压(低血压),肝炎,肠胃炎,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肾病,毛里求斯病,妇科杂病,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等慢性疾病,甚至对有的癌症都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现将此功法介绍如下:预备式: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而舌舐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稳(图1)。

每变换一个字都以预备式起。

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以多站一会,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

呼吸法:自然顺腹式呼吸。

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二阴)。

收小腹,缩肾(环跳穴处肌肉内缩),体重后稳至脚跟,脚趾轻微点地;呼气时,两唇轻合,舌舐上腭,全身放松,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

此为“踵息法”。

六个字都用此法呼吸。

调息:它的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实行阴阳转换。

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这时采用自然呼吸。

具体作法昌两臂从侧前方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图2),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转腕使手心翻向上(图3),同时旋臂屈肘使指尖向上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两手指相对应(图4)。

两手的指尖不要接触,两手向内转动时手指明尖高度不超过眉毛,然后似按球状徐徐在胸前下落至小腹前着腕下沉(图5),松腕恢复预备式。

第一式嘘字诀一,“嘘”字功养肝,发音:“嘘”(XU阴平)读需。

口型: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抽,舌的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牙齿露有微缝,向外吐气动作:两手重叠于小腹之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则相反)内外劳宫穴相对,以下手的鱼际穴压在脐下边沿上,开始呼气并念“嘘”。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深呼吸尤为推崇,他每天于黎明至正午之间行调气之法,仰卧于床上、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距身四五寸,两脚相距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唾液)。

然后,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

这种腹式深呼吸,吐故纳新,使人神清气爽。

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写有养生十六字令:“—吸便提,气气归脐;—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十六字秘诀,包含了提肛、咽津、腹式呼吸三种保健练功方法,是祛病健身延年的法宝。

腹式呼吸之妙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胸式呼吸主要是依靠肋间肌的收缩来带动胸廓,从而牵动肺部而进行的呼吸;腹式呼吸指以隔肌的上下运动来扩大和缩小胸腔为主,肋间肌运动为辅而进行的呼吸。

两者相比而言,腹式呼吸弥补了胸式呼吸的缺陷,其好处多多。

一是锻炼肺泡,增加肺活量。

胸式呼吸时肺活量小,肺组织利用率低,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处在“休息”状态,呼吸一次约5秒钟,吸入约50D毫升空气。

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弹性减退,呼吸功能差,肺活量下降,这样一来就不能获得充足的氧,也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肺的退行性疾病多侵犯中下肺叶,偶感风寒易发生肺部感染。

因此,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

腹式呼吸好就好在,呼吸时隔肌上下活动范围加大,胸腔容积得到最大范围的扩展和回缩,呼吸一次约为10至15秒钟,能吸入1000至1500毫升空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肺组织,使中下肺叶的肺泡在换气中得到健康的锻炼,改善了肺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肺的纤维化,延缓了老化,保持良好的弹性,提高了肺活量,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随血液运行而布散周身,并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

千金方对六字诀的记载原文

千金方对六字诀的记载原文

千金方对六字诀的记载原文关于“六字诀”的起源悠久,最早的详细记录为南朝齐梁时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456-536)《养性延命录》“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内气有一,吐气有六。

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

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凡人极者,则多嘘呬。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急备千金方》养性篇·调气法,记述了“六字诀”治疗五脏疾病的方法:“心脏病者,体冷热。

相法,心色赤,患者梦中见人着赤衣,持赤刀杖,火来怖人。

疗法,用呼吹二气,呼疗冷,吹治热。

肺脏病者,胸背满胀,四肢烦闷。

相法,肺色白,患者喜梦见美女美男,诈亲附人,共相抱持,或作父母兄弟妻子。

疗法,用嘘气出。

肝脏病者,忧愁不乐,悲思喜头眼疼痛。

相法,肝色青,梦见人着青衣,捉青刀杖,或狮子、虎、野狼来恐怖人。

疗法,用呵气出。

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遍身痛烦闷。

相法,脾色黄,通土色,梦或作小儿击历人邪犹人,或如旋风团栾转。

治法,用唏气出。

肾脏病者,体冷阴衰,面遍,细呼十遍,呼法,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当令声相逐呼字而吐之。

热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细吹十遍。

吹如吹物之吹,当使字气声似字。

肺病者,用大嘘三十遍,细嘘十遍。

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细呵十遍。

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细唏十遍。

肾病者,用大呼五十遍,细呼三十遍。

此十二种调气法,若有病根据此法恭敬用心,无有不瘥,皆须左右导引三百六。

”隋代天台宗智顗(yi)大师对治病之法也有所论述,他在《童蒙止观》中认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都不出“止、观”这两种法门:“既深知病源起发,当作方法治之。

治病之法,乃有多途,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二种方便。

并且讲述了如何用观想的方法和运用六种气来治病,现在流传的“六字诀”基本遵循这个版本。

即:呵(管心脏)、嘘(管肝脏)、呼(管脾胃)、嘻(管三焦)、吹(管肾脏)、呬(管肺)。

孙思邈呼吸法

孙思邈呼吸法

孙思邈呼吸法“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嘘、呵、呼、四、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功补心气呵,读(Hē)。

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功培脾气呼,读(hū)。

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

再以同样要领,。

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

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四字功补肺气四,读(sì)。

孙思邈六字诀

孙思邈六字诀

孙思邈六字诀预备式成⽴正姿势站⽴,头正⾝直,双⽬微闭,下颏微微内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将⾝体重⼼转⾄右腿,左⾜跟先慢慢抬起,接着,整个左腿抬起,向左迈出⼀步,脚尖先落地,然后整个脚掌落地,两脚相距与肩同宽,膝盖微屈,松静站⽴。

1、嘘(xu)字诀松静站⽴,双⽬微闭,调整呼吸⼀次。

吸⽓时,两⼿重叠,左⼿在⾥,右⼿在外,内外劳宫⽳相对,左⼿鱼际压住肚脐,劳宫对准丹⽥。

呼⽓调整好,站⽴姿势,⾝⼼放松安静,再⾃然⽤⿐吸⽓,同时两腿伸直,脚趾抓地,意想有⽓从双⾜⼤趾趾甲后内侧,沿⾜厥阴肝经上⾏⼊肝,再从肝返回丹⽥。

呼⽓时⽤⼝吐⽓,同时默念嘘字,双⽬圆睁,双膝微屈,脚趾放松,⾝体微微下蹲。

如此,⿐吸⽓,意想有⽓沿肝经⼊肝返回丹⽥,同时闭⽬抓地,两腿伸直,⼝吐⽓,默念嘘字,双⽬圆睁,屈膝下蹲,脚趾放松。

⼀呼⼀吸为⼀次,共做六次。

2、呵(he)字诀如上站⽴,双⼿放于体侧,双⽬微闭,⽤⿐吸⽓的同时两腿逐渐伸直,双⼿侧平举,⼿⼼向上并逐渐上举,⼿指相对,⾄于前顶。

同时,意想有⽓从双⼿⼩指末端内侧沿⼿少阴⼼经上⾏⼊⼼,从⼼返回丹⽥。

吸⽓尽即⽤⼝吐⽓,同时默念呵字,双膝微屈,⾝体下蹲,双⼿沿着正中线下⾏⾄丹⽥,略停,放回体侧。

如此,吸⽓,两腿伸直,⼿置前顶,⽓⾏⼊⼼,返回丹⽥。

呼⽓默念呵字,屈膝下蹲,双⼿放回体侧。

⼀吸⼀呼为⼀次,共做六次。

3、呼(hu)字诀如上站⽴,双⼿放于体侧,双⽬微闭,屈膝下蹲,⽤⿐吸⽓的同时两腿逐渐伸直,双⼿前抱,⼿指相对,⼿⼼向上,逐渐提掌⾄脐上腹部。

接着,右掌外旋⾄肩,⼿指向后,左掌翻掌向下,放于左胯旁。

整个吸⽓和动作过程中,意想有⽓从双⾜⼤趾内侧端沿⾜太阴脾经上⾏进⼊脾脏,返回丹⽥。

吸⽓尽,⼝撮拢吐⽓,同时默念呼,右掌上托,⾝体右斜,再⽤⿐吸⽓,⾝体逐渐站正。

右掌旋前,对着前顶,⽽后降⾄胸部,并逐渐变成掌⼼向上,左掌逐渐提⾄胸部,⼗指相对,双⼿⼿⼼向上。

接着⽤⿐呼⽓,屈膝下蹲,双⼿下⾄丹⽥,稍停,放回体侧。

存神炼气铭——孙思邈

存神炼气铭——孙思邈

存神炼气铭存神炼气铭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

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

神气若俱,长生不死。

若欲安神,须炼元气。

气在身内,神安气海。

气海充盈,心安神定。

定若不散,身心凝静。

静至定俱,身存年永。

常住道源,自然成圣。

气通神境,神通慧命。

命住身存。

合于真性。

日月齐龄,道成究竟。

依铭炼气。

欲学此术,生须绝粒。

安心气海,存神丹田。

摄心静虑,气海若俱,自然饱矣。

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

初入五时,后通七候。

神灵变化,出没自在。

峭壁千里,去往无碍。

气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

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隐显自由,通灵百变,名曰度世,号曰真人。

天地齐年,日月同寿。

此法不服气,不咽津,不辛苦。

要吃但吃,须休即休。

自在自由,无阻无碍。

五时七候,入胎定观。

夫学道之人,入有五时:第一时,心动多静少。

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忌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

摄动入静,心多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勤策,追道之始第三时,心动静相伴。

心静似摄,心常静散相伴,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

摄心渐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

有事无事,触亦不动。

田摄心熟,坚散准定。

从此已后,处显而入七候。

任运自得,非关作矣。

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

停心入内,神静气安。

四大适然,六情沉寂。

心安悬境,抱一守中。

喜悦日新,名为得道。

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颜。

形悦心安,通灵彻视。

移居别郡,拣地而安。

邻里知人,勿令旧识。

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仙人。

游诸名山,飞行自在。

青童侍卫,玉女歌扬。

腾蹑烟霞,绿云捧足。

第四候,练身成气,气绕身光。

名曰真人,存亡自在。

光明自照,昼夜常明。

游诸洞宫,诸仙侍立。

第五候,练气为神,名曰神人。

变通自在,作用无穷。

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

神既通灵,色形不定。

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第七候,身超屋外,迥出常伦。

吐纳术

吐纳术

吐纳术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并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呼吸尤为推崇,他每天于黎明至正午之间行调气之法,仰卧于床上,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距身四五寸,两脚相距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唾液)。

然后,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

这种腹式深呼吸,吐故纳新,使人神清气爽。

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写有养生十六字令:“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包含了提肛、咽津、腹式呼吸三种保健练功方法,这也是他祛病健身延年的秘诀。

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

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

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弹性减退,呼吸功能差,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秋冬季节,老年人偶感风寒易发生肺炎。

肺的退行性疾病多侵犯老年人的中下肺叶,这与胸式呼吸长期造成的中下肺叶废用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

腹式深呼吸是健肺的好方法,不仅弥补了胸式呼吸的缺陷,而且可使中下肺叶的肺泡在换气中得到锻炼,从而延缓老化,保持良好弹性,防止肺的纤维化。

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

腹式呼吸运动对胃肠道是极好的调节,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利于消化,加快粪便的排出,预防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等病。

许多中老年人大腹便便,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使健康受损,缩短寿命。

如坚持做腹式深呼吸,既可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腹式深呼吸简单易学,站、立、坐、卧皆可,随时可行,但以躺在床上为好。

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也可说是进入气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调气法
风清月朗之时,舒体而卧,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之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

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

意专思存,不得外缘,斯须即觉元气达于气海,须臾更则自达於涌泉,则觉身体振动,两脚蜷曲,亦今床坐有声拉拉然,则名一通。

一通二通,乃至日别得三通五通,则身体悦怿,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五年十岁,长存不忘,得满千万通,则去仙不远矣。

人身虚无,但有游气,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

若消息失宜,即诸疴竟起。

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

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百日生眉须,自余者不足虑也。

(领会参考:闭起双目,想象头顶上空有一片太和元气,如紫云呈伞盖状,五色绚丽清亮,徐徐而下,当触及头发顶盖,出现雨过天晴,祥云退入山中的景象和感受。

于是太和元气穿透皮肉,过骨入脑,再下至小腹。

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有受其润泽之感,就像流水渗透入地下。

同时好像听到腹中气过,汩汩有声。

很快即觉元气抵至脐下气海,又达脚底涌泉,以致身体振颤,两足卷曲,扯动床坐,拉拉作响。

此为一通。

如此多次反复,及至每日三通五通,则身体舒展,面带光泽,鬓发滋润,耳目聪明,精神饱满,气力强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