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尊重文化多样性精练

合集下载

【K12教育】【分类汇编】2018高考语文专题11:实用类文本阅读

【K12教育】【分类汇编】2018高考语文专题11:实用类文本阅读

1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53分)1.(2018•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

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新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A.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B.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C.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D.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2. 根据材料一,我国教育事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甲:节目形式新颖,激发了观众对诗词的兴趣。

乙:选手们才华横溢,展现了诗词的魅力。

丙:节目普及了诗词知识,提高了国民文化素养。

A. 节目形式新颖B. 选手们才华横溢C. 节目普及了诗词知识D. 节目过于注重竞技,忽视了诗词的内涵5. 请简要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6分)6. 请你就如何进一步办好《中国诗词大会》提出两条建议。

(3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三:甲:《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乙:《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丙:《红楼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A.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B. 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C.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D.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8.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解题思路Ⅲ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解题思路Ⅲ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解题思路Ⅲ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无论是各大院团还是诸多影视制作机构,对剧本重视程度都大大提升。

重金买下某小说改编权、热门编剧遭影视方争抢的例子,时常见诸媒体。

与此同时,放眼全国创作实际,“剧本荒”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剧本还没立住就拿着大纲匆匆上马排演、开拍的现象仍为业界所诟病。

这提醒我们,重视和加强剧本创作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文艺创作要想强起来,文学基础、创意基础必须做强做实。

首先,在文艺创作生产链条里,需要端正对编剧环节的认识。

作家和编剧创造的故事和文学形象,是艺术创造的创意源头,是舞台和影视产业“基础的基础”,导演表演、服化道、声光电等一切再创造,都建基于剧本之上。

剧本这一前端环节打不牢,后续制作将“地动山摇”;原创得不到足够尊重,只会让跟风抄袭大行其道。

现在有越来越多院团热衷请大咖级导演,试图将一度创作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二度创作解决。

客观上说,很多导演为此立下汗马功劳,但有时文学原著或文学剧本“先天不足”,再优秀的导演也难以点铁成金。

其次,作为创作主体的编剧也需要保持创作初心,坚持品质至上,加强自身建设。

在戏剧、影视界对文学剧本的旺盛需求之下,剧本产量激增,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缺乏酝酿与发酵过程,作品内容贫血,缺乏特色,缺少灵光。

像先贤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益求精变少了,有些编剧不再关心自我是否有突破、有超越,满足于高频运转下流水线操作。

“短平快”很难出精品剧本,越是在机遇面前编剧越要保持清醒,不让机遇变成消耗,以持久定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题材和经验储备,精心创作,用心打磨。

再次,编剧所在院团以及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给“一剧之本”更多战略保障。

院团要对编剧多一些涵养耐心,让他们得以真正对一个题材深入下去,不流于简单的规定内容、规定动作,给予编剧更多创作空间和信任。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精练:(4)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精练:(4)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附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

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22时 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

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材料二: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

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

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

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

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

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

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材料三: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

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

现代文阅读(一)实用类现代文:公共说理(浦东新区)

现代文阅读(一)实用类现代文:公共说理(浦东新区)

现代文阅读(一)实用类现代文:公共说理(浦东新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

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

“说服”一词的拉丁词源原义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劝说”一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

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相互夸口说自己最强,于是他们进行一场比赛。

风看到一个穿着外套的行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

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

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下来,搭在手臂上。

②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以为对什么事情有一个想法或信念,只要说出来,就是说理,因为“理”已经在他的话里了,或者他说的话就是“理”。

这是不对的。

看法或信念只是结论,人们可以凭印象、偏见、习惯对许多事情有看法和下结论,既没有考虑到别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也没有想过要如何才能说服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他人。

说理则是明述道理,也就是把你领会、理解并相信是正确的主张清楚地讲给别人听。

道理可以默会,但说理必须明述;默会是自己想清楚,明述是以适当的方式来向别人讲清楚。

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对别人讲清楚,理由、证据、逻辑、别人可能提出的质疑或反驳,都在要想清楚和讲清楚的范围之内。

非说理的话语也许有它自己的用途,但那些用途都不是说理。

③说理是文明的产物。

约翰·洛克把人类的心灵看成是一张空白的书写板,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最终在儿童心灵上写下什么内容,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家长和学校的身上,一个无知、无耻、没有规矩的孩子代表着成人的失败,而不是孩子的失败。

”然而,在孩子长大成人,智力成熟以后,如果他还是不学习说理,或者根本拒绝说理,那责任便是他自己的了。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论述类__实用类)阅读考前指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1)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论述类__实用类)阅读考前指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1)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考前指导一.总体解题技巧解答高考现代文小阅读题,通常采用三遍阅读法,即①第一遍:阅读全文,把握思路,领会主旨,勾画关键句;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②第二遍:结合题干,重点阅读,勾画相关信息;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③第三遍:对照题干和原文,辨明干扰项,找出选题依据。

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①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②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③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④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二. 干扰项设置方法1.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2011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

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

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

2018全国高考语文3卷(附答案解析)

2018全国高考语文3卷(附答案解析)

(全国Ⅲ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含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2)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

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

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

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馐,为了摆脱这种草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

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树木那里。

是旁边的树吗?不。

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

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速之客来袭的信息。

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

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

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

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

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

但也有偶然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

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

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

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

但我们若踏入田野,就会发现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很沉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精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精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精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精练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

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

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住夺取直,明清屡加疏通。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

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

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

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客理不善等人为因素。

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三岁时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尊重文化多样性精练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尊重文化多样性精练

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

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

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如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在地球上续存的根本问题,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

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

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9.11”事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承担了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的重任,《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结果。

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伴随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和扩张,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势之猛,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猝不及防。

它造成的后果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单一化,致使一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流失。

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物种的退化,文化单一将使人类的创造力衰竭,使文化的发展道路变得狭窄。

《文化多样性公约》正是在此背景下获得通过的,它确认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两重属性。

公约生效后,各国自主制定和保护文化表达方式多样性政策有了保障,在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内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合作有了保障,它尤其为支持弱势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通过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这项行动,教科文组织的绝大多数国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有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不同文化的真诚交流、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仔细辨别真伪对错。

C 项,以偏概全。

文中第 4 段说“需要补充的是,当考察单篇文本的文体特征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远读的方法也适用于单篇文本。

那么 C 项所说的“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就不严密了。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项所说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理解错误。

文本第二段开头所述区分“技术”与“理解”是在说明计算机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理解文本具体内容还必须依靠人。

3.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选项逐一对应文本相关语句,核对、比较、分析,最后判断正误。

A 项说人文研究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与原文矛盾,原文说“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文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C 项所说的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缩小了文本概念内涵和外延。

数字人文的价值,不仅仅是对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进行数据化,而对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进行数据化研究。

D 项“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其中“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原文无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筛选能力。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1-2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1-2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专题二 实用类多文本阅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回应新教材改革的“群文阅读”,新高考卷体 现了对情境载体的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在高考题中就体现为考查考 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论是题干所创设的“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 活情境”,还是“学科认知情境”,最后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 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未来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非选择题命题 趋势一定会结合现实(题干情境),就某问题(意义、价值、方法、措施、 远景等)加以探究。
一个病人,病人没有理由去欺骗医生,正因为欺骗的结果是自己受害。 一个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问的是站在“已知”的地
位。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 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 于帮助你。
(摘编自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社会调查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特别 提到要深入了解农民,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B.材料一以毛泽东在寻乌县的调查为例,论述调查要深入、唯实, 这与毛泽东本人在《调查的技术》中的倡导也是一致的。 C.材料二指出,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 但倘若方法得当,视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D.材料二认为,社会研究者只有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关心被调查者, 才不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
第二步,定位原文,提取对应信息。根据切分的信息点,定位原文。 在定位原文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材料标题、段落首行等内容,以 便快速提取对应信息。
第三步,比对分析,确定正误。把选项信息点和其相对应的原文进 行比较,在具体比较时可以做到“三想”:
①选项有没有歪曲原文内容,是否歪曲了范围、程度、时间等内容; ②选项有没有混淆逻辑,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选项有没有主观臆断,是否原文没有此类信息,但命制选项时加入 了某些臆想。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题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

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

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

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

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

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

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

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

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

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

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

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

第02卷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经典模考重组卷(原卷版)

第02卷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经典模考重组卷(原卷版)

第02卷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适应性模拟卷(新高考区)(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窗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现象,文化与审美意义丰富而强烈。

窗的开设,加强了内外空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气韵的流动。

人住在四合围墙与由上屋顶、下地坪所构成的封闭空间之内,自然是比较安全的,但人又必须在围墙之内实现与自然界的情感交流,于是,便诞生了精神文化意义丰富的窗。

虽然窗具有一定的通风、采光作用,但这不是人们在墙上开窗的全部文化原因,因为门也具有这同样的实用功能。

为求通风、采光,多开几道门即可达到目的。

问题是,人们在设门之外,又须开窗,因为在文化功能上,门与窗不能互相替代。

二者的区别在于,门主要供人出入,窗却不是。

窗的“高贵”在于视线的通过,它是供人向外眺望的“器具”。

人若长期生活在暗室里面,势必导致身心的极大伤害,所以,窗的开设为的是“透气”。

这种透气可喻之为居室生命的“呼吸”,要加强建筑内外空间气韵的流动,窗这一吐故纳新的“呼吸器官”是不可缺少的。

它在实墙上所形成的虚空,塑造了建筑内外立面虚实相谐的韵律。

窗的文化审美功能,表达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回归。

人站在旷野之中欣赏自然,与站在室内通过窗户眺望外界景观,所激起的类感不尽相同。

前者的审美机制,是人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一种人消融于自然,使人“合”于“天”(自然)的美好感受。

然而,由于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无所庇护,在潜意识层次上,可能难于排除自然信息所添加的压力和紧张感。

在室内通过窗户远眺大自然,此时人的身心处于建筑物的庇护之中,在潜意识上免除了上述不自在的因素,使之化作一种令人宽松自如、从容不迫的心理感受。

窗户,是一种人工对大自然和空间的“剪裁”,它使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显得更“艺术”,更有选择,具有天人合一的另一番妙趣。

另外在审美上,不仅通过窗户对大自然进行观赏有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花窗之类的造型,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真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全国乙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国通用)(解析版)

(全国乙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黄金卷0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作者:王华薇来源:《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2013年第08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志摩:一个精心打造的天才韩石山一个著名的诗人,一个优秀的男人,这样理解徐志摩,还远远不够,深入研究,你会发现,他的形象,比我们原来的了解要伟岸得多,也光辉得多。

几乎可以说,毕其一生,他的志向和努力,都在改良中国的社会,尽快地走向民主。

然而,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却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他的父亲,一位精明的中国商人精心打造成的。

小学毕业,为了让儿子的毛笔字有所长进,父亲领着儿子到上海,投师于名声最响的书法家郑孝胥名下。

上大学上了北京大学,为了儿子将来能跻身上流社会,又以一千大洋的贽礼,让儿子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声名显赫的梁任公的入室弟子。

初到美国,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硕士学位。

旋即渡海赴英,在伦敦大学混了半年,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研习政治经济学。

课余时间,还参加英国工党的选举活动。

在英国两年,上的是一流大学,结交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罗素,哈代,曼斯菲尔德,狄更生。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加上天生的聪明伶俐,不长的时间,这个中国年轻的留学生,便成为剑桥大学的名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

一九二二年十月,徐志摩回到上海。

一九二三年首倡成立新月社。

一九二七年,多数成员啸聚上海,成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月刊,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新月派”。

这期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

算学事件,圈点事件,观剧事件,音乐事件,一个接一个的论战。

一个年轻人,回国不到十年的时间,接连几起婚恋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却还能闹中取静,静中发力,跃马挥枪,几个回合下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顶级的诗人,又是几个回合,便组建起一个功绩卓著的文学社团,开书店,办刊物,形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

这样的人,不是上苍着意怜爱的天才,又是什么?天才云云,不过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六)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六)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六)作者:郭超来源:《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2013年第02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巧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

当时她20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大龄女青年”,和她一同在厦门女子师范毕业的同学基本都结婚了。

1929年,林巧稚毕业,8年前入学时有5个女生,3人坚持到最后。

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聘书这样写到:“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

”林巧稚谢绝了好意,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

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

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重点改造对象”。

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

林巧稚想不通,“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

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要她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

她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而是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30年,表示现在愿意“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

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协和人流下眼泪。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

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

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尊重文化多样性精练
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

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

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如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在地球上续存的根本问题,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

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

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9.11”事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承担了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的重任,《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结果。

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伴随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和扩张,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势之猛,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猝不及防。

它造成的后果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单一化,致使一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流失。

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物种的退化,文化单一将使人类的创造力衰竭,使文化的发展道路变得狭窄。

《文化多样性公约》正是在此背景下获得通过的,它确认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两重属性。

公约生效后,各国自主制定和保护文化表达方式多样性政策有了保障,在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内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合作有了保障,它尤其为支持弱势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通过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这项行动,教科文组织的绝大多数国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有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不同文化的真诚交流、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意思是:一般说来,文明的出现在前,文化的发
展在后。

B. 文化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第四大支柱,意思是文化与经济、环境、社会一样,都
是能够不断发展的。

C. 由于文化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双重属性,所以各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是很难区分高下
优劣的。

D. 《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
的重大成果。

15.下列论断没有表述
....“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一项是()(3分)A.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冲向世界的许多国家,挤压了弱势文化的发展空间。

B.强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冲击着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根基,动摇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支柱。

C.《文化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属的多数国家的支持下制定并且获得通过的。

D.“9.11”事件引发了各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16.填空(2分)
文中第2段提到“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第3段又提到“文化基因”,这里的“文化基因”指的是□□□□和□□□□
17.根据本文的观点分析下面的文化现象。

(任选一条分析即可,不超过100字。

4分)(1)“文化大革命”期间,全中国只流行八个样板戏。

(2)“高天滚滚‘韩流’急”,一段时间以来,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流行。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4.D 15.C (每小题3分)
16.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2分)
17.能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