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6.隋唐长安
宇文恺规划 完整体现了《周礼· 考 工记》的城市形制规 则 先测量定位,后筑城 墙、埋管道、修道路、 划定坊里。
宫城居中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形式采用坊里制, 108坊。坊门坊墙,东 西两市。
7.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内城、皇 城、宫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宫城居中
结合街道景观建设的需要形成标准的住房平面及街道设施;
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4.城市美化运动
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入城市中,出现了围绕 城市公园布置联列式住宅的布局方式;
奥姆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
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为起点,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 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全面推广。
6.有机疏散理论——分散主义理论
1943年沙里宁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主要思想:
(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 ;
(2)城市规划是动态的 ; (3)城市的功能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当分散的离心 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发展的现象; (4)他认为,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变成无秩 序的集中,有机疏散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 的分散。 实践:大赫尔辛基规划
(2)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人口3万人,占地4404.7hm2,城市外围有 2023.4hm2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业生产用; (3)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 地20 hm2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物,其中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 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再外一圈为住宅,最外围建设各类工场、仓库和市场 ;
2.古罗马时期 建造大量的营寨城 (提姆加 得)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2008年5月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第二节城市规划任务、体系及其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编制第三节城市规划编制;主要专项规划第一节(教材第一、二章)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4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个掌握、3个熟悉和3个了解)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1.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2 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1.2.1 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1.2.2 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2.3 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1.3.1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1.3.2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3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1.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城堡,防御功能市——市场,商品交换商业功能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原始社会——自然狩猎与采集生活——穴居、巢居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度时期。

城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5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300年的历史。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发展非常缓慢重要的城市均为具有政治统治作用的都城、州府(消费性城市)幻灯片718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城市中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导致人口从工业化(城市的引力)农村向城市提高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农村的推力)目前全世界人口中已有50%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2021年整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2021年整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考试大纲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知识结构体系(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自此形成并发展。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变通2. 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

①中轴对称。

②东西两市。

③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

④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①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②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借助京杭大运河舟车之利,促进了什刹海商业区的形成。

明清北京城①北部收缩2。

5km、南部扩展0.5km。

②突出8km中轴线。

③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④皇城南形成商肆。

(二) 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2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 章到第 18 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 章到第 18 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PPT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 与游憩。它认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 游憩和交通四大部分,提出这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最 基本分类”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規划为依据,要从居住者的要求 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五、马丘比丘宪章
于1977年12月在秘鲁的首都利马召开了国际性的 学术会议,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 丘比丘宪章》。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1922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
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 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 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 基本构思。
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线形城市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提出的。原
则中的第一条是最主要的:“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 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他更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 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西谛在研究城市建设的艺术问题时提出“我们必须以
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我们必须研 究过去时代作品并通过寻求古代作品中美的因素来弥补 当今艺术传统方面的损失,这些有效的因素必须成为现 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4)格迪斯的学说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的发展5、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6、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7、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8、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9、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10、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命题规律: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理论的特点及其代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

2、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有那几种,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要注意区分。

3、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各个理论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这是常考的命题素材。

4、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有哪几个,各方法论的内容及原则也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考核。

5、在《雅典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的特点,是个必考的内容。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城市的规划特点是个经常考核的内容。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各有其特点,注意以此为题材出题。

内容精讲: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1)古希腊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特点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典型代表米利都城,雅典。

(2)古罗马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

在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 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 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建立了现代城 市规划的基本内涵。
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活动 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提出 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 类”。
《雅典宪章》还明确指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 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规划的目的是解决 人们的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正常运行。 同时提出:应保留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建筑。 城市应该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并需要 有区域规划最为依据。
(1)夏代已经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水平(如开始生产陶制排水管) (2)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 和宗教法礼关系,对于城市布局模式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定(见图2-1-1为周代 王城平面想象图) (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 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图2-1-1为周代王城平面想象图。 (4)不少城市按规划进行建设,如唐长安、元大都北京城等。 图2-1-3唐 长安城由宇文恺创制,其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 掺”及便于管理的指导思想。 图2-1-4为元大都北京城,由刘秉忠规划、建 设强调中轴线对称布局。
第二章 城市规划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内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
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 实践。
重点: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当代城市
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了解:中国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
政治体制背景、和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 条件。
花园住 宅,200万人 60层高的 摩天大 楼,40万人
绿地
中心区
图1:勒·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规划总图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
概念规划
.
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构成: 1、纵向体系:国家人大制定、国务院制
定的法律法规——省、直辖市、自治区 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 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规章——一般市、县 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横向体系: 基本法——配套法——相关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实施。基本大法。
城市规划概论
(非城市规划专业)
.
第一章 城市规划的认识
.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
1、作为高密度人口聚集地的城市。 2、作为包括经济、政治、宗教、教育、医疗、
娱乐等各领域的综合机构,即具有中心功能的 机构活动舞台。 3、作为容纳各种综合机构设施的城市。 4、作为行政区划的城市。 5、作为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的城市。 6、作为地域社会或社区的城市。 7、作为文化的城市。
.
城市规划的任务: 1、从整体利益出发,合理、有序配置城市空
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作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原则,确保各项
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
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 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 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 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 的统称。
.
4、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 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统称。
5、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 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 及各项建设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完整版本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完整版本
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 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最新课件
35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
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最新课件
15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一、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 标而预先安排行动 步骤并不断付诸实 践的过程。
最新课件
16
P. Hall: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
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
Sociedad Interamericana de Planification: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决策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 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 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最新课件
19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3)《华沙宣言》(1981) 人 + 建筑 + 环境
(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
最新课件
30
五、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2、政策性 3、地方性 4、长期性和经常性 5、实践性
最新课件
31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最新课件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城市的发展始终是与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兴起和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前提条件在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只有当农村同时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时,城市现象才能发生。

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了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得大量的生产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预期收入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

随着城市和消费的不断扩张和分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总结: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

城市规划原理2

城市规划原理2

城市规划原理21. 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设规模、建设方式、建设朝向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等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规划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们对于城市生活品质的期望。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原理,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原则、交通规划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以及社会公平原则。

2. 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区域的特点,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城市功能分区原则是城市规划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提高城市的效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功能分区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区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居住空间。

在住宅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生活配套设施、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此外,住宅区的规划还应注重社区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2 商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商业服务和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在商业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商业设施的布局、商业与住宅的合理组合等因素。

此外,商业区的规划还应注重商业环境的营造,提供多样化的商业选择,吸引人流、促进经济发展。

2.3 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工业生产活动集中的区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工业用地和工作机会。

在工业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环境保护、产业布局等因素。

此外,工业区的规划还应注重环境友好,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2.4 公共设施区公共设施区是城市中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区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

在公共设施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公共设施的布局、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此外,公共设施区的规划还应注重服务质量,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首次从区域角度阐述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问题的书籍是()。

A. 《管子•度地篇》B. 《周礼•考工记》C. 《商君书》D. 《建筑十书》: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是()。

A. 建筑十书B. 空想社会主义C. 田园城市理论D. 卫星城镇理论:3、下列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莫尔的“乌托邦”概念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不合理的社会C.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傅里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这些理想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协和村”:4、下面对“田园城市”的描述不妥的是()。

A.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B.通过田园城市来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田园城市绿地率,改善生态环境D.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5、《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公众参与6、《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A.保证基本生活质量B.与自然协调C.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D.有机综合多功能7、下列属于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是:()A.田园城市理论B.卫星城镇理论C.大城市带理论D.有机疏散理论8、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勒•柯布西埃B.赖特C.霍华德D.伊利尔•沙里宁9、城市规划面临的趋势不包括()。

A.城市全球化B.空间市场化C.信息网络化D.城市土地集约化E.全球城市化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B.强调社会公平C.强调经济增长D.强调环境保护11、以()为标志,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A. 勒•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城市B.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C. 恩维提出的卫星城D. 赖特提出的“广亩城”12、《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没有给定的居民点(穴居与树居等);母系氏族群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民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固定居民点出现二、城市的形成(奴隶社会)私有制出现;城、沟、池的出现-—防卫性功能“筑城以卫君”;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商业、手工业分离,促使城市的出现三、城市的定义1。

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人口集聚为重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界定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以及城市设施、人口密度。

3.我国城市规模顶级:特大(≥100万)、大(100>X≥50)、中(50>X≥20)、小(<20)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防御要求、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都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有关城市建设与防攻战术的内容、“西安城墙”是其发展代表;商都“殷城"、曹魏“邺城”体现了所处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各级府州县城市为政治体制的影响产物;苏州、扬州等为经济发展促生的城市国外:古巴比伦城;卡洪城、罗马城;神权统治中心——教堂;商业城市意大利威尼斯城二、近代城市的发展的四大影响要素:人口聚集、布局变化、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总结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肥沃、地势、淡水供应、阳光)、经济条件(商业、交通)、政治条件(法律、管理机构)各时期城市形成的特点:早期城市(具有军事、政治色彩,沿河分布,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代城市(工业革命促使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促使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城市、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第三节:城市化一、含义: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信息网络化
4. 全球城镇化
第四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一、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2、由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二、思想方法的变革对规划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 坊面积较大,最大街坊面积亦只有30*52米。
城市主要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以及西南为宗教区,北 与南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中心由两个广场所统领。
米列都
雅典卫城
罗马营寨城
2、中世纪欧洲:
圣米启尔城(13世纪)
锡耶纳
博洛里亚பைடு நூலகம்
3、文艺复兴时期:
圣马可广场
“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拿破仑
于公元830年雏形初现,经过几百 年的经营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
主要建筑包括教堂、钟塔、总督宫、 图书馆以及新旧市政厅等。
广场平面呈曲尺形,由三个梯形广场 组合而成,广场长宽比例2:1,高塔与 西入口比例成1:1.4。
封闭的梯形广场能再透视上有很好的 艺术效果。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变革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主要出现形式
房屋建造、城镇修建
经验总结
堪舆学、阴阳五行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理论学说
《周礼》、《商君书》 《管子》、《墨子》
背景:现代建筑运动(建筑高度;广亩城市)
提出: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国际建协”,《城市规划大纲》
要点: (1)城市要与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 (4)按全民意志进行规划,以区域规划为依据;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
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要点:“卧城”——半独立城镇——卫星城镇 ❖ 法国巴黎
❖ 英国伦敦
评价:从发展轨迹看,规模逐渐扩大,对母城的依赖逐渐减小
伦敦同其卫星城连成一片,成为“集合城市”, 称为“大伦敦” ,总人口为680万,由33个行政 区组成。
1.伦敦城,是伦敦的“城中之城”,面积2.5平方 公里。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
要点: (1)莫尔设计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欧文的“新协和村”
评价: (1)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观念更加全面 (2)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为界。
(四)永续发展的思想
❖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第一次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 1976年人居大会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 ❖ 1978年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际社会“永续发展”的概念。 ❖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或永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2、思想发展动态
夏:“国土”勘测,开始定居,居民点产生;
商: 偃师、盘龙城、殷墟等商城多运用风水五行学说;
周:《周礼·考工记》 西周:丰、镐城
东周:洛邑城(周王城),从城市 选址到建设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也是我国城市规划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 历史事情。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 一些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隋唐长安(陕西省西安市)
隋唐洛阳
宋东京(开封)
城市建设理想状态是一个规整的矩形平面,布局形式也是沿用前朝城制,但由于地形因素以及城市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并不方正规则。
隋唐时期大运河是国内主要的经济命脉,汴京处于大运河漕运转运处,唐中叶后又成为军事重镇,因此城 市很拥挤,矛盾突出,后周柴世宗颁布诏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这个诏书也是我国古代由帝王颁发的关于 城建的重要文献。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 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第三节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1. 城市全球化
2. 区域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是基于密切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联系,同一区域内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 或者超国家协调机制,组成更为紧密的国家集团。区域一体化有多种形式,按照一体 化程度由浅到深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依据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城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 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赖特的现代城市设想:呼吁回到过去的时代
(一)《雅典宪章》 (二)《马丘比丘宪章》 (三)《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 (四)《永续发展思想》
(一)雅典宪章
(5)追求环境的连续性。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指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
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每一座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统一体中 单元而已,需要同其他单元进行协调,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
(6)提倡用户参与设计
(三)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
❖ 区别于过去将住宅区的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方格的形式。 ❖ 内部设置小学,并设置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及设施。 ❖ 内部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在“邻里单位”。 ❖ 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以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 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小区规划”的理论,以交通主干道或者天然或人工的界限
划实施。
评价:国外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性总结,使城规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马丘比丘宪章
(1)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2)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3)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
(4)“规划、建筑和设计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城市环境。”
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小结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 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2. 从环境保护到永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3.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2、由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中,也是中国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期。
周王城
儒家思想影响后世城市建设的案例众多,包括:曲阜鲁故城、曹邺城、唐长安、 宋汴梁城以及元大都等。
1、继承和发扬了周王城城市形制中 以宫殿为中心,城市整体对称的为方正 形式平面布局形式;
2、改变了秦汉以来城市松散布局, 城市分区更加明确,等级更加森严;
3、宫殿仍旧采用“前朝后寝”(前 朝后寝)的布局。
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 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 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 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阖闾城
充分考虑江南水乡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展现了水乡城市规划的高超技巧。
小结:
儒家思想提倡的礼制是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核心思想就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在 城市建设上,与儒家思想相一致的《周礼·考工》成为城市的主要型制。
同时,许多城市的建设还表现出充分考虑地质、尊重地貌特点,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 蹈矩《周礼》,尤其是以《管子》为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
2.大伦敦,包括伦敦周围的郊区,也就是目前新设 置的“大伦敦郡” ,它由32个区组成。
伦敦周围还有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如东面的 多佛(Dover),西面的普次茅斯 (Portsmouth) 和 南安普敦(South Hampton),西面的牛津 (Oxford)和北面的剑桥 (Cambridge),在世界上 都享有盛名。
此外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思想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儒家和道教对南北朝城市建 设的作用尤其突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欧洲各时期城市建设
由希波丹姆设计完成。
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格局, 城市总体平面呈“L”形,有多个广场组成。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维,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王城
问题: 《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规划思想?
由儒家思想所催生,反映了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的要求, 在城市的形制上表现为皇权至上的理念。
对后世的影响: 记录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
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曹邺城和唐长安等。 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筑规划之
曹邺城
建于7世纪,由宇文恺制定规划。
1、城市的建设做了一定的先后次序安排,先 建城墙,后开辟干道,再造居住里坊;
2、城市布局严谨,整体沿皇城中轴对称, 反映皇权的至高统治权力;
3、城市中道路严格划分等级,周王城中“旁 三门”“左祖右社”的布局形式继续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