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2)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此时,在此情此境中背诗,可谓“水到渠成”,这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从文字到画面,无处不在的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诗的魅力。这样的积累,既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积累,又是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边想象边读,从景中悟情。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了想象就有了意境,有了品味,就能把学生带进诗中描绘的意境之中。

第四版块:拓展阅读

古诗词是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应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及教材内容,优化课堂资源,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课上补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雨中西湖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板书是这样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西子

晴(好)淡妆

总相宜

雨(奇)浓抹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我想说,诗歌教学应该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之旅。我们喜欢“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的唯美意境。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使它成为“一枝红杏”,学生从它身上能够更深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它欣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满园春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几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西湖,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乡村的学生没见过西湖,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初步具有了自主学习的

能力和好奇的求知欲。我让他们上网查找有关西湖的资料和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想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为学习诗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3.感悟诗的文美、景美、意境美、情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学以致用,写作训练,培养语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诗文,随文识字。

2.教师范读、引读、带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开火车读。

3.学生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4.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体会诗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指导学生观察,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通过朗读,感知古诗的意思,解决重点。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读懂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古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教师示范引领、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自悟、反复读,读反复,背诵积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难。

六、教学准备

西湖风景图、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古诗内容和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七、课时安排

我用一课时完成。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吗?谁能站起来大声地背一遍呢?

(学生背诵交流,教师评定。)

2.谁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学生回答:苏轼。教师给与肯定、鼓励。)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板书课题。

引领学生读题,解疑、点拨。

4.师简介作者: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古诗的魅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精妙、简约之美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找到新知和旧知的支点,达到学习的迁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古诗

1.要求学生自读古诗,并随文识字,解决字词难题,读通读顺。

(学生读书,教师走进学生相机指导。)

2.出示课件:古诗文

(1)指名朗读古诗,训练学生朗读,顺便解决字词难题。

(2).男女生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训练朗读,指导朗读。

(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4).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这样的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不同层次的朗读和教师的示范朗读,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精读古诗,品读意境美,赏析佳句。

1.指名学生读古诗文,其他同学思考:听懂了什么呢?这句话写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交流,教师评点。)

2.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注释,自行解决诗文大意,先自己说,后和同桌交流,解决疑难。(培养合作精神)

3.交流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4.训练学生熟读成诵(给足2分钟时间),交流背诵训练(达到当堂训练、集体训练)

这样的环节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概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交际能力和训练记忆力,又达到集体训练和当堂训练的目的。)

(四)、美读古诗,体会意境美、语言美、景美情更美。

(1)、教师再度示范读,以有效指导朗读。

(2)、学生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增强读的效果和能力。)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大文豪、书画家、诗人苏轼,仅仅用了28个汉字,就把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这正体现了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的魅力——简约精妙,同时字里行间里也流露出作者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也可见他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