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解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解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我国不断出台了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
本文将对这一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一、政策背景我国城乡发展一直存在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差距、公共服务差距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繁荣。
二、政策内容1. 资金支持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中,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
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还将鼓励发展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2.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政策中提到,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
3. 产业发展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中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
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引导城市资本和技术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动发展。
4. 公共服务政策中还提到了公共服务的问题。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将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投入。
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三、政策意义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政策的出台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
通过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的互动发展。
其次,政策将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一体化措施

城市一体化措施
城市一体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统筹城乡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
2.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进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
3.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产业联系,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强城乡产业合作、推进农业现代化等。
4.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之间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连通性和共享性。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信息网络建设等。
5.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公共服务联系,提高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6.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城乡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7. 完善城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城市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城乡管理机构建设、推进城乡管理规范化等。
总之,城市一体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如皋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皋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司祝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20期近年来,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初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如皋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以“三化”互动并进为路径,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并进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三化”互动发展,才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
以工业化为“火车头”,拉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工业化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途径,工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积累,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繁荣农村经济的进程。
以城镇化为“发动机”,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工农的纽带,是农村社会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务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
以农业现代化为“助推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而且使更多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既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业农村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扶持农民兴业、鼓励能人创业、保障人人就业,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把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积极鼓励和推动有一定技能的农民进企、进镇、进城工作,从事二三产业,促进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用工招聘活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为如皋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工保障。
城乡一体化政策解读推动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政策解读推动城乡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差距日益凸显。
为了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中国政府出台了城乡一体化政策,旨在推动城乡发展的平衡与协调。
本文将对城乡一体化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对城乡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政策背景及内涵城乡一体化政策是指通过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城乡要素的互动与流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同与一体化。
该政策的出台得益于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城市过分集中发展,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将城市和农村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之间的互补协调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重点内容1. 改革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属于集体所有制,限制了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
城乡一体化政策倡导发展农村土地市场,推进集体土地确权和流转,以便实现农村土地资产有序流转和增值,促进城市化进程。
此外,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2.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缺乏基本公共服务。
城乡一体化政策提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目标,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提供。
政府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3.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乡一体化政策倡导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给予农民更多的金融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困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体两翼三化的路径

一体两翼三化的路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体两翼三化的路径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路径是指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通过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作为一体,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统一。
在过去的发展中,经济建设往往是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社会公平、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发展。
如今,我们要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发展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这需要从政府层面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两翼,指的是城乡一体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
我们要推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也要加快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的软硬件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三化,指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只追求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社会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利益,更要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
这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体两翼三化的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
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个人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实现一体两翼三化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体两翼三化的路径是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如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以新型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集中精力推进城镇化,千万不能忽视农业农村发展,更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
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建设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城乡间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重要推动力量。
经过多年改革,我国城乡间产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已经较高,工农产品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注入了活力。
但我国要素市场改革明显滞后,特别是城乡间要素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仍较低,既使农村利益大量流失,又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应把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着力点,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就业歧视。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条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的具体方式,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的基础上重点调整征地价格形成办法,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加快构建竞争适度、价格合理、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实现村镇银行县市全覆盖,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引导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向农村。
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应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城乡间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消除城乡体制壁垒、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提供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一是推进各级各类规划城乡全覆盖。
编制各级各类规划,树立全域规划的理念,把城乡作为整体进行统筹谋划,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的一种战略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城乡规划,将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纳入统一的规划体系。
通过统筹规划,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关系得到了更好的协调和衔接。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乡村规划则注重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
通过统一规划,城市和乡村之间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面的发展。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现代化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业由传统的自然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政府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质量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同时,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
三、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加强农村产业带建设,推动农村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水平。
政府还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
五、加强城乡居民权益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城乡居民享受到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政府加大对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权益保障,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
同步推进三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同步推进“三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赵洪祝《人民日报》(2011年03月28日07 版)“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是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同步推进“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十二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则。
同步推进“三化”,本质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平等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公平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目标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互促共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同步推进“三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和发展有赖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领域中资源要素的转移,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则将进一步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量,为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需要两者相互促进。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不断缩小的“三化”同步发展格局,否则就会引发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我们应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同步推进“三化”这一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当前“三化”不够同步的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快补齐“短腿”、拉平“短板”。
同步推进“三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居民和困难群众。
支持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方案范文

支持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方案背景当前,中国农村的问题日益突出。
单纯地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农村试行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
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集体经济与个人经济互补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为推动这项改革,制定了六大行动方案。
行动一: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包括产业经营组织、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等。
它们充分发挥现代化生产力的优势,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行动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由于土地制度的问题,现代化农业在发展中存在许多困难。
由此产生的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现代化农业发展遭受瓶颈。
因此,为了切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行动三:开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此时的他们对基本的服务需求较高。
为此,要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包括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引导他们加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引导他们加强技术创新等。
行动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应建立具有现代金融功能的金融机构,突出服务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
可以引导企业在众筹、股权众筹、战略投资等方面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行动五: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乡村产业的振兴已成为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必要环节。
为此,应加大优势产业推广力度,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同时,鼓励在产业链上推动以乡村为基础的产业链上下游自联,完善各个级别的产业链条,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样一来,乡村发展就将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新动力。
行动六:扶持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农村社区协同发展是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核心内容。
推进城乡统筹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作者:杨三省来源:《西部学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基于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论述了城乡统筹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提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及重要路径。
指出要积极推进工业化,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整体水平;以城镇化为支撑,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广阔平台;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为统筹城乡奠定坚实基础。
从而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途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根本上破解这一历史课题的重要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重点、抓住关键、加强工作,认真研究解决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确定符合省情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取得进展。
一、城乡统筹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目标和根本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新阶段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差别大,农民收入低且增收困难。
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这个问题在陕西尤为突出。
在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有一项重要指标为城乡收入比例,目前全国为3.13:1,陕西是3.63:1,而且在逐年拉大。
城乡一体化的_三位一体_发展模式

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刘维新一、“三位一体”模式的内涵及其背景“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是江苏昆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乡镇企业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城乡通盘考虑、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其内涵是:在小城镇建设的同时,集中开辟“工业小区”,将乡镇企业通过调整改造,集中在该区,以解决“村村冒烟”与污染问题,并将乡镇企业的职工迁到小城镇居住,从离土不离乡,变为离土又离乡,成为城镇居民。
与此同时,将过密的自然村,通过统一规划进行合并,把宅基地返还于田,以增加耕地面积。
我们在总结昆山经验时,把这种做法称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昆山是苏南地区的后起之秀。
这一地区早在70年代中期,社队企业就有一定发展。
80年代初,乡镇企业得到较大发展,村村都办企业。
不过,这个时期发展的乡镇企业不少处于低水平、污染严重的档次上;80年代中期,在全国横向经济大联合的背景下,昆山面对上海工业梯度转移和“三线企业”回迁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联营办厂,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企业。
1992年以后,又利用浦东开发和沿江大开放的新形势,引进一批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开拓外向型经济,使地方经济迅速腾飞。
这时,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他们认识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办企业方式,不仅企业效益差,环境污染难以处理,而且产品也很难上档次,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经济发展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了,子孙后代怎么生存?基于这种认识,昆山市陆家镇便率先着手在建制镇周围建立“工业小区”,将各村办的“乡镇企业”,逐步通过产品升级换代的改造,集中安置在“工业小区’,以改变布局零乱、村村冒烟,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
陆家镇这样做了之后,不仅取得明显的集聚规模效益,而且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环境大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容易配套。
之后,昆山市的20个镇都纷纷效仿,统一规划,办起了“工业小区”。
“三大融合”是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

三大融合是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前言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两不愁三保障”战略的重要实现路径。
而城乡一体化推进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大融合:产业融合、人口融合和城乡融合。
本文将分析和总结,将研究三大融合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城乡一体化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城市对资源的需求量和资源的消耗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同时农村经济又受到传统农业模式的限制,致使农村发展受到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进行产业融合,就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联系,让城市的发展对农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大力扶持农村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
城乡融合为农村提供更丰富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为农村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2.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有机协调,在提高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开发资源。
例如,农产品可以通过城市的流通网络为农业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发展城市新经济。
城乡融合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例如,将农村的新能源、环保等特色产业沿着城市化方向发展,可以为城市提供新的经济成长点。
人口融合人口流动是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城乡融合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人口流动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的共享,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1.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城市人口压力的释放和农村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
2.加速城市人口流入农村。
城乡一体化可以为城市人口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农村居住、就业、生活的可能,促进城市和农村的更广泛的交流合作与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生活需要。
3.化解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在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矛盾较为突出,而城乡融合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增加城市居民与农民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城市与农村之间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资金保障、产业协调和社会公平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一、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在制定城乡发展政策时,应以均衡发展为导向,注重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一方面,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用地,防止城市过度扩张和农地过分外迁。
只有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良性发展。
二、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城市和农村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确保农村人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此外,还需要建立城乡统筹的财政体制,合理调配财政资源,保证城乡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三、产业协调产业协调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传统上,城市主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而农村则主要依靠农业。
为了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应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合作和协调。
一方面,可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城市企业转移或外迁农村地区,促进农村工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只有通过产业协调,才能实现城乡间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四、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目标。
城乡发展一体化应关注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讲稿)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题目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该专题的准备和制作过程中,具体分工如下:现在我们有一种不太准确的提法,城乡一体化,把“发展”两个字去掉,这就容易引起很多误解,像城、乡两者能不能够一体化?不能够一体化,我们讲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其中就包括了统筹城乡,统筹城乡发展。
就这个问题,我想分四个大的方面来谈。
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一)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第一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到底是什么。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最近这几年在社会各个方面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现实的背景,是我们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地扭曲了城乡关系,所以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什么是“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讲的是在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同时并存着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农业。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本来就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从理论上来讲,是想打破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结构,但很多制度、很多的政策措施恰恰不是有助于消除这一种“二元”结构,像我们的户籍制度等等,恰恰相反,反而强化和固化了这样一种“二元”结构,使城乡隔绝状态得到制度化和固化。
即使到现在,包括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被彻底地打破。
(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它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一些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呢?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城乡不平等交换的长期存在,这是造成今天城乡之间巨大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为了加快工业化,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这些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的,我们既没有自身的积累,也很难从国外借钱,怎么办?我们搞了一个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从农民那里把农产品买过来,像农村销售的工业品,价格是高的,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我们从1949年或1950年,到改革开放之前,30年,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就达到八千个亿左右,我们现在讨论“三农”问题,其症结和根源正是这样一种长期形成和不断强化的城乡经济社会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发挥城乡互动的潜力,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应制定具体方案: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充分发挥农村优势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培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引导城镇产业向乡村转移,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三、健全城乡经济发展体系。
建立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全面融合发展。
四、优化城乡生活环境。
加强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
五、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强化城乡治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协调,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城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七、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促进城乡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综合施策,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均衡、协调的有序推进。
抓实抓好“三个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党建+生产”深度融合工作

抓实抓好“三个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党建+生产”深度融合工作摘要:面对工程建设任务重、难度大、施工涉及面广的实际,为避免项目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两张皮”现象,中铁上海工程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昆明市轨道交通1号线西北延项目党支部以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为目标,搭建多元化融合载体,抓好抓实“三个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党建+生产”深度融合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的胜势,通过党建促进施工生产,最终实现工程建设和党的建设“双丰收”,推动项目部建设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昆明地铁1号线西北延项目推进速度位列全标段第一。
本文将结合中铁上海工程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昆明市轨道交通1号线西北延项目党支部“党建+生产”深度融合工作的实践,阐述开展深度融合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三个一体化;推进;融合工作一、加强双向学习交流,提升“一体化”意识在以前的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泾渭分明”的现象。
对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研究深度有待加强;而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对业务工作也缺乏全方位的认识。
项目部在召开党建工作与深度融合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要求,党建业务工作要深入融合,项目经理要带头学习党务知识,增强党性修养;党组织书记也要懂业务、懂管理,成为某项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
如何学习提升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培训和学习,增强部门之间的“跨界”交流。
1.注重搭建“党建+生产”“双向”学习平台,提高业务水平在这一思路指导下,项目部积极搭建“党务学生产、生产学党务”学习交流平台,在周生产例会、生产口部门组织的培训时,要求党群工作人员要参加;在党群业务学习时,邀请生产口部门人员参加,拓展项目全员知识面。
定期开展交流、学习,做到每期有安排、每课有主题。
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学习13期、举办交流会5期,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双向”学习,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党务水平。
2.注重加强“党建+生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深度融合人才质量针对项目部党群工作人员精力有限、人手不足问题,项目党组织加大党群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文科毕业生在一线生产管理岗位的复合锻炼,优选党性觉悟强的理科生纳入党群人员队伍培养,特别是今年办公室新入职的大学生拥有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双学位,有效突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填充。
凭祥推进城乡一体化

凭祥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三化”为抓手: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
实现“三个集中”为途径:以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生产要素向规模集中。
实现“六个一体化”目标:实现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社会事业、城乡社会管理等一体化。
工作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工作措施:
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启动了城市中心片区和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调
整浦寨(弄怀)边贸区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分区。
组织开展查处城市规划建设违法违章专项
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2为扩大城市规模,全面拉开城市框架:收费站搬迁、一级路。
3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排洪、供水。
4不断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吸引农民到城市就业:红木城、监管中心等。
5成立边民贸易合作社:。
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三化同步,三区共建

、
城乡一体化 路径理论模式
认为是科学 的和有现实依据。事 实上这种工业化 、城
Hale Waihona Puke 城乡一体化的提出源于我 国典型 的 “ 二 元社会 ”
镇化 与农业现代化之 间的主次扭 曲定位使我国付出了 格局 ,因而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阐释也就试 图从城 乡
代价 ,人 口大量往大城市集 中,城市病 骤现。农业 因 两个 系统 的经济 、社会 、生态等方 面出发去寻求一种 劳动力过量外流和长期投入不足而岌岌可危。 由于城 城 乡共 同的发展 目标和模式 。在综合不 同学者对城 市吸纳人 口能力暂 时不足 ,导致进入城市的农 民无法 乡一体化认识基础上 ,本文认 为城 乡一体化本质 ,在 享受 到公共 服务 和社会保 障 ,增 加社会 不 和谐 因素 。 于消除现存 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使高度的物质
城乡分割 ,城乡差 距不 断扩大 , “ 三农” 问题突 出 , 文 明与精 神 文明达 到 城乡共 享 。如 何实 现城 乡一 体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形成 了典 型二元结构 ,城镇化 化 ? 目前理论界有 以下两种主要理论模式 :一是工业 进程受到制约 ,工业化后劲不足 ,城乡发展严重不协 化 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实现二元 结构 到一元结构转 调。验证 了认识误 区 ,认为工业化是富裕的原 因,而 变 ;二是通过消 除旧的分工 ,走城 乡融合道路 。 不是富裕 的结果 。从经济学常识可知 ,农村和城市是 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 动 ,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 美 国学 者 阿瑟 ・ 刘 易斯 ( Wi l l i a m A r t h u r L e w i s ) 书提出了二元 经济结构模 型 。在二元 经济模 型 中, 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农村发 在 1 9 5 4年 出版 的 《 劳动 力无 限供给 下 的经 济 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三个抓手

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三个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三个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必须把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三件事连在一起,同步推动。
国务院提出要抓好三个一个亿:即东部地区抓好一亿农民工市民化,中西部城市再吸纳一亿农民工就业,城市抓好一亿户棚户区改造。
这两个三件事互相牵制,互相影响。
农业现代化能够进一步释放农业劳动力潜力,为农用工业发展和水利建设提供需求;新农村建设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建材工业提供需求;农民工市民化能够使4亿多离散人口实现全家团圆梦,形成城市建设的需求。
抓好这三件事,又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农村土地的确权颁证,鼓励承包地经营权向合作社、农业公司、家庭农场集中,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集约化、现代化农业创造条件。
通过进城落户农民退出宅基地,既能满足城市新增建设用地需要,又能增加一部分耕地,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
有人担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会不会冲击18亿亩耕地红线。
世界各国的历史证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各个国家的耕地都是增加的。
我国农村宅基地占地17万平方公里,合2.5亿亩。
农村人均占有的建设用地是城市人均占地的三倍多。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配套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我国耕地面积有可能增加一亿亩以上。
如此连环套式整体推进改革,必将激发出巨大的需求潜力,成为未来十几年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并将迅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而使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区间,到2022年前后使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以上,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我们党用100年的时间,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带入一个高收入国家,将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作出的最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这“三个一体化”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抓手。
关键词:现实途径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尽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进而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出台的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一整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事关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密集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跟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生产进入“黄金期”,粮食年产量站上历史新台阶;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几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大多数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仍面临不少挑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快推动,将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关键词:“三个一体化”
广西正处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城
乡发展一体化,必须立足广西实际,以“三个一体化”为现实抓手。
一是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重点突破原则,通过整合资源,扶持一批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的县率先发展壮大,在加大提升县域中心城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实施以工带镇、以商活镇、以农稳镇、以文兴镇,打造一批特色名村名镇,扩大新农村连片建设区域。
鼓励大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坚持以产带城、以城兴产,建立城乡产业合理布局与互动发展的导向机制,加快城乡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和生产要素对接,建立完善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推动市域、县域产业梯度转移,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以引进大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通过广泛的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实现城乡总量扩张、产业升级,形成一个工业项目一个骨干企业带动一个区域发展、安置一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建立城市帮扶农村产业发展机制,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大力发展面向“三农”、城乡双向辐射的第三
产业,鼓励城市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向中小城镇、农村社区布局或建网布点,促进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延伸农村产业,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而当今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是制约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突出瓶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尤为必要。
着力构建城乡一体、覆盖全域、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城乡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城乡交通与综合交通统筹,努力达到城乡共享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
进一步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乡水电气供应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林、水源地保护、江河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以及城市工业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程,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以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业的发展,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
建立健全农
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灵活转续,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和相互衔接。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帮扶。
加强县区、乡镇、村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室)、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引导城市文化体育组织到农村拓展服务。
同时,还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围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融资能力,提供金融支持。
(作者为广西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